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_第1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_第2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_第3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_第4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4、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课堂导学】探究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阅读教材第13页和图1-12,思考下列问题。⑴、划分的依据是什么?⑵、每个地带所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不含台港澳)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川渝黔云藏陕甘宁青新省级行政单位数量12个9个10个划分依据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发展水平较高较低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较低较低(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阅读教材第14页的图1-13,思考。⑴东、中、西的国内生产总值有何差异?⑵东、中、西发展的速度有何差异?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产业结构差异阅读教材第14、15页的图1-14,完成下列问题。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⑴差异表现: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重型产业为主⑵差异原因: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东部中、西部自然地理条件临海,对外联系便利;气候适宜人类生产、生活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干旱气候区面积大,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资源配置状况后天资源丰富传统的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低⑶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活动1〗(教材第15、16页)读图1-15、1-16,回答问题。⑴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⑵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20XX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阅读教材第16、17页,完成下表。经济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较快相对滞后工业产值较高较低工业结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较高较低城市综合实力较高较低城市密度较大较小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阅读教材第18页,完成下列问题。⑴差异经济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较早较晚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较低外资吸收能力较强较弱⑵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活动2〗(教材第20页)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经济地带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自然因素地形

气候

自然资源

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

科技教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因素发展基础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状况

其他条件地理区位

通信条件

市场经济

探究二、南方与北方(一)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气温: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3、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6、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9、河流特征: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结合资料,完成下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黑土、钙质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商品粮棉基地工业生产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三角)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路、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开放晚,程度低开放早,程度高(三)比较南方与北方各自的优势、限制因素和面临问题。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优势限制因素面临问题探究三、西部大开发(一)、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二)、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范围:陕甘宁青新+蒙云贵渝川藏+桂(三)、西部大开发地区的区域特征1、位置:深居内陆(广西除外),邻国众多2、自然:地表崎岖;降水稀少,生态脆弱;草原、荒漠为主;资源丰富3、人文:人少族多,历史悠久;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交通闭塞(四)、西部大开发的条件1、有利条件:=1\*GB3①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丰富;=2\*GB3②旅游资源丰富;=3\*GB3③邻国众多;=4\*GB3④地广人稀,;=5\*GB3⑤劳动力价格低;=6\*GB3⑥国家政策的扶持。2、不利条件:=1\*GB3①人才、技术、资金匮乏;=2\*GB3②人们的思想闭塞;=3\*GB3③交通闭塞;=4\*GB3④水资源不足,气候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五)、西部大开发的意义1、缩小东西差距,实现共同富裕;2、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3、拉动内需;4、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活动3〗(教材第23页)我国的区域差异,集中表现为东、西部差异。⑴、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⑵、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对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待的。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可以说前者是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B)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C)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二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三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D)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4.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B)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5.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D)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6~8题。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A)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C)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⑤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回答9~10题。9.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分布的密度最大的是(A)A.东部 B.中部C.西部D.无法判断11.图中信息反映出(A)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故互联网发展基础好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多二、综合题(共50分)11、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_①_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_②_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_③__矿产资源丰富,以__④__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据材料一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XX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1)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2)由材料一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3)由材料二,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5)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交通,资源丰富,加上国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发展条件。答案(1)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③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知识结构】【参考资料】南北方的十个不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这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1、南涝北旱: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2、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3、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利于排水,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6、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7、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8、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