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介宾.ppt_第1页
张介宾.ppt_第2页
张介宾.ppt_第3页
张介宾.ppt_第4页
张介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介宾,一、生平著作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称他为“张熟地”。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类经32卷,是学习内经重要的参考书。类经图翼11卷。类经附翼4卷。景岳全书64卷,明清著名医学全书。质疑录1卷。,学术理论,阴阳学说,命门学说,景岳全书.传忠录有辨河间九条、辨丹溪九条、论时医三十一条。“时医受病之源,实河间创之,而丹溪成之”,并说“欲清其流,必澄其源”,展开对刘、朱之说的批评。提出了“阳非有余,阴本不足”的观点,与肾命学说联系紧密,发展了温补理论。,(一)阳非有余、阴本不足论论医首重阴阳:“不识阴阳,焉知医理”?阴

2、阳理论核心是阴阳一体思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所化”人体中精气一体的思想。,1、阳非有余论阳气的重要性(1)阳为阴之主(2)从“形气之辨”、“寒热之辩”和“水火之辨”三方面进行论证。,形气之辨:“夫形气者,阳化气,阴成形,是形本属阴,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身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形固存而气则去,此以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是形气阴阳之辨也,非阴多于阳乎?”即人体的形体与功能两个方面的密切关系,论述阳气的重要性。人死身冷如冰,形存而气去,“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故阳非有余。,寒热之辨:“热为阳,寒为阴,夏之

3、暖为阳,秋冬之冷为阴,当长夏之暑,万国如炉,其时也,凡草木昆虫,咸苦煎炙,然愈热则愈繁,不热则不盛。及乎一夕风霜,即僵枯遍野。是热能生物,而过热者惟病;寒无生意,而过寒则伐尽。然则热无伤而寒可畏,此寒热阴阳之辨也,非寒强于热乎!”是从寒热之气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论述阳气的重要性。“春夏阳热生化万物,秋冬阴冷缺乏生意”,“热无伤而寒可畏”。,水火之辩:“水为阴,火为阳造化之权,全在水火。夫天一者,天之一也,一即阳也,天一则止于六耳,故水之生物者,赖此一也,水之化气者,亦赖此一也。不观乎春夏之水,土得之而能生能长者,非有此一乎?秋冬之水,土得之而不生不长者,非无此一乎?不惟不生而自且为冻,是水亦死

4、矣。可见水之所以生,水之所以行,孰非阳气所主?此水中之阳耳,非即为阳也。”是从水火的性质、作用以阐发阳气的重要性。水属阴火属阳,凡水之所以生长化物,赖于阳气作用,故“生化之权,皆由阳气”。,“难得而易失者惟此阳气,既失而难复者亦惟此阳气。”所以阳非有余。阳气之于人既然如此可贵,故张氏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气在人体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张氏十分反对滥用寒凉之品,认为寒凉之品伐此阳气,有弊而无利,故对朱震亨滋阴降火的治疗法则十分反对,而主张治疗虚损病时,应以温补为主。,驳朱震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他认为人体的“天癸”二七才至,而至七七已绝,只能在人体

5、充盛三十余年,是阴常不足的明证。张介宾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他说:这种看法“但见阻阳之一窍,未见阴阳之全体。夫阴阳之道,以纲言之,则位育天地,以目言之,则得析秋毫,至大至小,无往而非其化也。若以清浊对待言,则气为阳,精为阴,在阴阳之一目也。若以死生聚散言,则精血之生皆为阳气,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此实性命之化源,阴阳之大也。”,阴血是由阳气所化生,人之“天癸”的形成,也依赖人身之阳气,人出生之后,由于阳气不足,故“天癸”不至,至二七年令,肾气盛,“天癸”方至,而至七七,肾气衰,故“天癸”绝,即“天癸”的来去,正足以说明阳气的盛衰,不能依此而认定为阴常不足,更足以证明是阳气的亏乏。缘于此,张

6、介宾提出了“阳非有余”的认识,,为了保护人身之阳气,张介宾创立了不少温补阳气的方剂,其中右归丸、右归饮,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右归丸由大怀熟地、山药、山茱萸肉、鹿角胶、枸杞、菟丝子、杜仲、当归、大附子、肉桂组成。右归饮由大怀熟地、山药、山茱萸肉、炙甘草、枸杞、肉桂、杜仲、制附子组成。,2、阴本不足从真阴之象、脏、用、病、治等五个方面对真阴作了阐发。(1)真阴之象:即真阴在外的表象。阴为精,阴成形,此精此形,即是真阴之象。观外在形质之坏与不坏,即可以察其真阴之伤与未伤。(2)真阴之脏:即人体真阴所在的脏腑。命门为真阴之脏。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藏精化气,兼具水火,为性命之本。,(3)真阴之用:即真阴在

7、人体的作用。“所谓真阴之用者,凡水火之功,缺一不可。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禀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脏之伎巧,而实皆真阴之用。”,一方面,真阴充盛,则形体强壮;另一方面,真阴又是元气之根,真阴充盛,则元气充足,五脏六腑各自发挥其正常生理作用。因此,周身生命活动能力的盛衰,也是真阴之用。,(4)真阴之病:是指真阴亏虚所表现出来的病理表现。张氏总结真阴之病说:“所谓真阴之病者,凡阴气本无有余

8、,阴病惟皆不足。即如阴盛于下者,原非阴盛,以命门之火衰也;阳盛于标者,原非阳盛,以命门之水亏也。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叠出;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生。王太仆曰: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无水无火,皆在命门,总曰阴虚之病,不可不察也。”“无水无火,皆在命门,总曰真阴之病”,将错综复杂的虚损病证划分为水亏、火衰两大类。(命门水亏证以精血之败伤;命门火衰证皆下焦之阳虚),张氏的这段文字,将阴虚之病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亏而见阴虚阳盛者;另一方面包括阳虚阴盛者,虽病火衰水盛,而真阴又是火之源,究其根本,仍是由于真阴不足所导致,故张氏归纳力无水无火的诸种病证,均与阴虚有关。,(5)真阴之

9、治:真阴虚损病证的治疗。既然无水无火,皆属阴虚之病,因此,治疗虚损病证,总要从肾命人手,时时注意补其真阴。张氏说:“所谓真阴之治者,凡乱有所由起,病有所由生,故治病必当求本。盖五脏之本,本在命门,神气之本,本在元精,此即真阴之谓也。王太仆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谓也。”这里,张氏提出,不论壮水益火,都要顾及真阴,这是治疗真阴之病的关键。,张氏在治疗时,又创立了左归丸、左归饮以治疗真阴不足诸证。左归丸由大怀熟地、山药、山茱萸肉、龟胶、川牛膝、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组成。左归饮由大怀熟地、山药、山莱萸肉、炙甘草、枸杞、茯苓等组成。,内经“命门者,目也。”难经“左者为肾,右者

10、为命门。”刘完素、李杲以“命门相火”主论。赵献可:“两肾之间为命门。”孙一奎:“命门为肾间动气。”,(二)命门学说,1命门的位置:两肾中间具体位置:男子精室、女子胞宫2命门的作用:水火之府、阴阳之宅、精气之海,3命门和脾胃的关系:命门为脾胃之本、命门之火为脾胃阳气的根本”命门为精气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然脾胃以中州之土非火不能生。“4命门与两肾的关系:“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用于命门。”5命门的治疗:左归丸、右归丸,(三)治疗虚损病证的经验1、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相济他说:“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

11、以收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苏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反之,若“使火中无水,其势必极,热极则亡阴,而万物焦枯矣。使水中无火,其寒必极,寒极则亡阳,而万物寂灭矣。”,根据阴阳互根、精气互生之理,对阴阳精气不足证:精虚而导致气虚补精以化气阴中求阳右归气虚而导致精虚补气以生精阳中求阴左归,左归与右归左归丸以滋阴补肾为主,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龟板、牛膝以滋阴益精;鹿角胶、菟丝子以补阳,是“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绝”之意。右归丸温补肾阳为主,肉桂、附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以温补肾阳;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当归以滋阴,即“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义。,熟地与人参“

12、故凡诸经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2、养阴治形,填补精血“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有“张熟地”之称。常用的补益精血药中,熟地用得最多。“形体之本在精血。熟地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厚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补益精血常用药物:当归、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鹿角胶、菟丝子、肉苁蓉、杜仲。,3、善用温补,而不偏执甘温之品为景岳用药第一主张。根据临证实际,选用甘平、甘凉、甘温等。,医案,下消不寐

13、省中周公者,山左人也,年逾四旬,因案牍积劳,致成羸疾,神困食减,时多恐惧,自冬春达夏,通宵不寐者凡半年有余,而上焦无渴,不嗜汤水,或有少饮,则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其所从来,且半皆如膏浊液尪羸至极,自分必死。及余诊之,脉犹带缓,肉亦未脱,知其胃气尚存,慰以无虑。乃用归脾汤去木香,及大补元煎之属,一以养阳,一以养阴,出入间用至三百余剂,计服人参二十斤,乃得痊愈。此神消于上,精消于下之证也。可见消有阴阳,不得尽言为火,姑纪此一案,以为治消不寐者之鉴。(景岳全书杂证谟三消干渴),吐血下血倪孝廉者,年逾四旬,素以灯窗思虑之劳,伤及脾气,时有呕吐之症,过劳即发,余常以理阴煎、温胃饮之属,随饮

14、即愈。一日于暑末时,因连日交际,致劳心脾,遂上为吐血,下为泄血,俱大如手片,或紫或红,其多可畏,急以延余,而余适他往,复延一时名者云:“此因劳而火起心脾,兼之暑令正旺,而二火相济,所以致此。”乃以犀角、地黄、童便、知母之属。药用二剂,其吐愈甚,脉益紧数,困惫垂危。彼医云:“此其脉证俱逆,原无生理,不可为也。”,其子惶惧,复至恳余,因往视之,则形势俱剧,第以素契不可辞,乃用人参。熟地、干姜、甘草四味大剂予之。初服毫不为动,次服觉呕恶稍止,而脉中微有生意。乃复加附子、炮姜各二钱,人参、熟地各一两,白术四钱,炙甘草一钱,茯苓二钱。黄昏与服,竟得大睡,直至四鼓,复进之,而呕止,血亦止。遂大加温补调理,旬日而复健如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