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诊临床理论知识_第1页
脐诊临床理论知识_第2页
脐诊临床理论知识_第3页
脐诊临床理论知识_第4页
脐诊临床理论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脐诊的理论依据脐为任脉之要穴,名日“神阙”。脐居大腹中央,内通五脏,外达四旁,且前贯任脉,后应督经,脐又位处中州,根系于肾、命门,故为人身之重要枢纽。脐位于腹正中央,为冲脉之所系,元气归藏之根,故有五脏六腑之本之说。脐又属任脉之神阙穴,神阙乃神气之穴,真气往来之门户,正如厘正按摩要术所说:“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户也,故日神阙”。又曰“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所谓神阙为神气守舍之处,故诊病奇侅曰:“夫脐之凹也,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环中幽静,轮廓平整,徐徐按之有力,其气应手,内有神气之守也;若软柔如纩,按之其气不应者,其守失常也;突出而凸,气势在外,其守不固,至于弱如泥者,其命必不运,

2、何得永保天年乎”。脐又为生气之源,因脐关乎于肾,连及命门,所谓前有神阙,后有肾、命,共为生气之所系。故难经六十六难日:“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日源”。肾间动气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生气,亦即元气。诊病奇俊说:“脐者,元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本”,“脐下丹田,真气之所聚”。真气乃先天真一罴气,丹田又称下气海,位于脐下,人生元气源于命门、肾,藏于脐、丹田下气海之中,系之于脐,故张景岳说:“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入之处”,“先天真一罴藏于此”,“一点真灵之气聚于脐下”。以上论述皆说明脐与源之于肾、命门,藏之于丹田下气海中的元气关系十分密切。脐,任脉贯行于中,督脉气应于后,任、督又各

3、为阴经之海及阳经之海,总统诸经,故神阙(脐)能通应阴阳、内连人体诸经百脉。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域,冲乃经脉之海,且任、督、冲一源而三歧,三脉经气相通,皆达于脐,可见脐与冲、任、督的关系甚为密切。脐又与人体十二经络攸关。脐,地处人体中枢,为经络通行之枢要,许多经络皆贯脐或挟脐而行,如手太阴肺之经脉,“起于中焦”;足阳明胃经,“其直者,下挟脐”。其它,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阙阴肝经、手阙阴心包经、阴跷、阴维脉等经络的循行,皆近脐。此外,奇经八脉纵横串于十二经之间,具有横溢蓄经的作用,可见脐内联于全身经脉,通过各种经气的循行,交通于五脏六腑,外达四旁,前主中州,后应肾、命门

4、,实为人体气血相贯的一大枢纽。以上说明脐与人体脏腑密切相关,若脏腑经络有病均可反映于脐,故通过脐诊可测知人体脏腑经络的盛衰状况和内脏的病理变化。第二节 脐八卦诊法脐八卦诊法,是将脐按八卦分布,配属人体各部及脏腑,根据其不同的变化来诊察人体各部位及脏腑的疾病。一、脐八卦分属脐八卦居于腹之正中,可以遍观胸腹全身疾病,其八卦图有两种,一为先天八卦图,一为后天八卦图。其脐的划分,首先以脐为中心划一条垂直线和一条横线,再从其两线交点处划两条斜线,以呈米字型。根据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不同分属,配以相应卦位和脏腑。1先天八卦先天八卦主要配属人体外在的各部。如垂直线的上点为乾属头,下点为坤属足;其横线左点为离

5、属耳,右点为坎属目;其左耳之上点为兑属口,下点为震属腹;其右目之上点为巽属额,下点为艮属手(见图10-1)。图101先天八卦全息图2后天八卦后天八卦主要配属五脏六腑。如:垂直线的上点为离属心,下点为坎属肾;其横线的左点为震属肝,右点为兑属肺;其横线左点肝之上点为巽属胆,下点为艮属胃;其横线右点肺之上点为坤属脾,下点为乾属大肠(见图l0-2)。二、脐八卦诊法法因为脐八卦分属不同,所以在诊断疾病上也有所区别。先天八卦多用于诊测各种疼痛、肿瘤病症,后天八卦多用于诊测各种脏腑杂病。图102后天八卦全息图 临床诊病中,脐八卦诊主要用于触诊,根据各区域出现的疼痛来诊测相应部位及脏腑的疾病。其触诊步骤为:依

6、顺时针方向按压,由轻渐重下压,按有疼痛不适者为疾病。脐诊范围不宜过大,不得超过直径为五寸的范围。对于小儿进行脐诊时,可采用视诊法,视其颜色、凸凹、形态、血络、斑点等,对照上列定位可诊测疾病。第三节脐部色诊脐部色诊,主要观察脐部色泽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一般脐部的色泽改变,多提示内脏寒热的变化。1脐色白脐色瘕白无光泽,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临床可见气促心悸、头晕乏力、虚浮食少、唇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常与脐下陷、腹凉并见。2脐色赤脐色红赤、甚至有疮疖,表示心火重、热毒内蕴,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内应于脾,或腑气不通,阳明热毒内蕴、毒溢于脐,可与口渴面赤、舌质红、苔黄干

7、、便结、心烦等全身症状并见。3脐色黑脐色黑为肾阳衰微、命火败绝的凶讯,亦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临症险恶,常与急促息微、神识昏迷等危象并见。4脐色黄脐色发黄,并有油性分泌物渗出,发痒,为湿热蕴积脾胃或肝胆湿热之兆,常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肉,内生湿热所致。证见身热起伏或无热,脘痞满闷,呕恶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5脐色青脐色发青或青蓝,为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中州,常与腹皮寒冷、拘急板滞并见。常有腹痛隐隐,喜按就温,肠鸣泄泻,四肢欠温,口淡食少,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迟或紧。此外,痛证亦可出现脐色发青。6脐色紫脐色发紫,色泽晦枯,或见瘀斑,为内

8、有瘀积之色。腹腔瘢积和盆腔肿瘤亦可反应于脐,重者可见脐腹肌肤甲错、干燥如鱼鳞,腹内可触及包块,腹皮拘急拒按,全身可见口干夜热、善忘、面色黧黑。第四节脐形态与脐位主病正常人脐位于人体正中,脐环圆整,轮廓宽余,肌肉厚实,脐深,色泽明润,按之有力。应手如有根蒂之脐,为神气内守,元气充盛,说明身体健康无病。若脐的形态和脐的位置发生改变,则提示人体内脏可能发生疾病。因此,观察脐的变化对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一、脐形态主病瑶医认为肚脐眼也是观察患者健康的一个窗口。圆形:肚脐呈圆形,下半部丰厚而朝下,这是男性最好的一种。这种肚脐表明血压正常、肝、肠、脾、胃等内脏都健康,而且此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满月型:肚脐

9、象十五的月亮丰盈而充实,下腹有弹性,这是女性中最好的一种。这种肚脐表明身心健康,卵巢机能良好,有生育能力。向上开:肚脐向上延长为三角形的人,多半胃、胰和胆囊等消化器官情况不佳,要多加注意。向下开:这种肚脐表明患有胃下垂、便秘等疾病。同时有患慢性肠胃病及妇科疾病的可能。偏右形:肚脐偏向右方,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偏左形:肚脐偏左,肠胃功能较差,容易便秘。浅小形:有这种肚脐的人,一般说来男女身体都较虚,激素分泌不正常,可能会患内分泌疾病,经常会出现浑身乏力的现象,容易疲劳。(腹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看不到明显的脉络显露的。若腹部发生积聚、臌胀等病变,可致腹壁经脉的气血运行不畅,血脉壅滞胀大变

10、粗,以致腹壁青筋显露,紫脉纵横,形似龙蛇,其走向或往上行,或向下走,或以脐为中心向上左右四周扩散,临床上应详加辨析。倘有妊娠妇女随着怀孕月份的增加,可在小腹和小腹部位见到淡浅红色条纹,生育过后的妇女也多在下腹部见到纵行的白色条纹;而且有些肥胖者腹部亦可见到少量类似条纹,皆因腹壁被妊娠或肥胖脂肪挤撑所致。此非属病态,当明鉴之。)1圆形肚脐肚脐圆圆,下半部丰厚而朝上,这是男性中最好的一种。这种肚脐表明血压正常,肝、肠和胃等内脏都健康,而且此类人精力充沛。2.满月形肚脐脐如满月般丰满调和,下腹有弹性,这种脐表明女性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3.浅小形肚脐肚脐眼又浅又小,具有这样肚脐者,不论男女,身体都

11、较虚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浑身乏力。气功出偏差和精神障碍者,常见这种肚脐。4.海蛇形肚脐因静脉扩张使肚脐周围如海蛇缠绕一般,这种肚脐是肝硬变等肝脏疾病常见的征兆。5.凸出形肚脐肚脐外突为水肿的凶兆,提示严重水肿。脐外突凸又为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此外还可见卵巢囊肿。6.陷凹形肚脐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及暴吐之后。此外,脐突然下陷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瘟疫染身,毒邪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良。当腹内发生炎症变化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可向内凹陷。二、脐位主病1.肚脐上移肚脐向上延长几乎成三角形,为气逆、气滞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

12、,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滞之象。常以郁怒为诱因,多与胀满、呕吐并见。此外,内有瘕瘕、积聚亦可牵提致脐上移。临床常提示,不论男女,肚脐上移多为胃、胆囊和胰脏有病。2.肚脐下移脐位下移,为肾虚、中气不足表现,多兼见腹壁松弛虚软,常提示内脏下垂。证见少气无力,动则息促,头晕眼花,腹部坠胀,脉虚无力,舌淡苔白等中气下陷证,提示有胃下垂、肝肾下垂及脱肛、子宫脱出等。3肚脐偏右肚脐偏向右侧为气虚,可见于高血压、左侧肢体偏瘫。此外,肚脐偏右尚提示,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4肚脐偏左为血虚,见于高血压、右侧肢体偏瘫。此外,肚脐偏左提示,肠胃不佳、便秘、大肠粘连等症。脐针疗法、脐全息与脐诊法(齐永)脐部

13、粗看似乎每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几乎很少有人相同。脐眼的大小、脐孔的深浅、脐蕊的高低、脐壁有无倾斜都不尽相同,观脐诊病就是看脐部的这些变化来诊断疾病。正常人的脐孔直径约.厘米,如果直径超过.厘米,我们称为大脐眼。直径小于.厘米我们称为小脐眼。脐眼的大小一般来讲取决于胎儿时期与母体相连接的脐带的粗细,脐带越粗,一般脐眼越大,子体先天足,个体强壮。反之脐眼越小,先天禀赋不足,个体胤弱。俗话说“脐大容杏,不富也贵”,说明了脐大的人身体健康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来讲看病人的脐眼大小可基本判定他的先天禀赋及身体素质如何。脐孔的深浅取决于皮下脂肪的多少,皮下脂肪越厚,则脐孔越深,这说

14、明其营养状态好。皮下脂肪越薄,脐孔越浅,营养较少。如脐孔过深提示营养过剩,则应考虑脂肪肝、老板综合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形状:圆形:脐圆而下半部丰厚朝上,提示血压正常,内脏健康,肾功能强,精力充沛,为男性最佳脐形。椭圆:脐形椭圆为女性最佳,提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凸形:脐外凸较少者多见婴幼儿,或见极少运动内脏张力减弱,内脏器官下垂。脐外凸较多者多见有严重水肿,卵巢囊肿。也是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另外脐外凸应与脐疝鉴别。凹形: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或见于暴吐之后。脐突然下陷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瘟疫染身、毒邪

15、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佳。浅小形:此形人不论男女身体较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全身乏力,此为先天不足,后天气虚。此外提示精神神经系统脆弱,受刺激易诱发精神障碍。这类人易激动,有歇斯底里倾向。闭合形:脐眼与脐孔密闭,形成一个闭合性腔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原因是皮下脂肪松弛,提示卵巢功能减弱。移位:脐位上移:脐向上延长成三角形为气滞、气逆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滞之象。或提示胃、胆囊、胰腺有病。或腹内有较大的肿瘤,因瘤体的位置牵拉引起脐位上移。 脐位下移:多为肾虚、中气不足、内脏下垂、子宫脱出及脱肛。 脐位右移:多为气虚,可见于高血压、左侧肢体瘫痪。并提示

16、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 脐位左移:多为血虚,见于各种贫血、寄生虫病人及右侧肢体瘫痪。也提示肠胃不佳、肠粘连、便秘。色泽:脐部色泽的改变可提示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色泽又分全脐色和局部色两种,全脐色较易判定,而局部色则需根据脐八卦全息来判定相因的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白:提示机能低下。全脐色白多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常与脐凹陷、少腹凉并存。局部色白则反映相应脏器的机能低下。 赤:提示热毒内蕴。全脐色赤多反映心火重,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毒溢于脐。可见口渴、便秘、心烦等症状。局部色赤为相应脏器的急性炎症。 黑:预示病症凶险。全脐色黑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常与呼吸急促、神识昏

17、迷等危象并存。脐周出现对称性黑色素沉着,并有角质增生应注意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胃癌。 黄:提示湿热之邪内蕴或过食肥甘所致。临床可见痞满纳呆、大便不爽,可有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等征状。 青: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如局部色青则提示相应的脏腑功能欠佳,或见痛证。 紫:为内有瘀积之色,也可见腹内或盆腔内肿瘤,常伴有脐部瘀斑。附属物:体毛:脐周有毛并与会阴相连提示精力旺盛,性欲强。如突生体毛并累及颜面和全身则应注意体内癌症。血管:脐周静脉曲张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常合有脐周色泽暗黑。角化:脐周皮肤局部点状角化提示相应脏器有结石存在的可能。分泌物:脐孔有油性分泌物提示过食油腻。脐孔虽小,却能窥探全身

18、的健康与否。在脐诊中应该注意光线的变化,必要时还须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另外,腹部暴露要有一定的范围,最好上达肋缘,下抵髂前上棘,以便观察。望脐断病是一种技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逐渐提高。脐神阙也。脐针疗法的独门穴,为人的先天之结蒂,位居腹部中央,又称脐中、气舍、维会等,是胎儿吸收母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途径。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性,并与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人体存在着大全息元,大全息元中又有小全息元。虽然,每一个全息元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各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

19、的浓缩度又存在差异。笔者在数年对脐的研究与探讨中认为,脐是人体中最大的全息元之一,她保留了许多人体先天与后天的信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反复体验,就能提取整体的信息,从而指导临床。脐全息的物质基础: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是生命的开始,之后受精卵逐渐发育分化形成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由这三个胚层演化成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胚层开始分化的同时,胚盘向羊膜腔内隆起,开始形成胚体,随着胚体的发育,胚体腹侧的卷折缘越来越近,最终在胚体腹侧形成圆索状结构即原始脐带。脐带是连于胚胎脐部和胎盘之间的索状结构。脐带外包羊膜,内为间充质分化的粘液性结缔组织和脐动静脉,还有闭锁的卵黄囊和尿囊,出生前后即行闭锁。脐静脉只

20、有一条,闭锁后成为肝圆韧带,而静脉导管在闭锁后成为静脉韧带。脐动脉有条,它是髂内动脉的分支,在胚胎时期动脉较短,以后逐渐增长。其由髂内动脉发出后先在膀胱两侧向上行走,后沿腹前壁上行,经脐环穿出闭锁成脐内侧韧带。脐是胚胎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是腹前壁薄弱区。脐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从剑突至耻骨联合线的中点,因为脐在胚胎发育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所以脐部皮肤深部没有皮下脂肪层,表皮角质层较薄,有致密的结缔组织,脐中央部呈瘢痕化。脐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脐部外皮与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脐下两侧有腹壁动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第十肋间神经的前行支在此通过。脐部动脉壁具有特殊结构。脐部的屏障功能最弱,

21、敏感度高,渗透力强,渗透性快,易于药物穿透弥散和吸收,传统脐疗法也就是根据这个特点进行治疗的。脐部凹陷、隐蔽,故更易藏污纳垢,不易清洗。因为脐部皮肤与腹膜的关系紧密,如粗暴地挖脐眼容易引起腹部疼痛,也易感染。脐是特殊的穴位信息点:脐又称神阙穴,是全身唯一能够看的见,摸得着的穴位。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从全息律的角度来看,人体的经络系统可以说是全身的信息流,而每一个穴位或多或少都包含着整体经络信息,每一个穴位都像是全身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窥获整体的全息。而在人体全身的

22、穴位中,神阙因该是具有最高信息元的穴位。脐是人体的正中点:如果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这两半分离的人体基本上是对称的,而脐正在这条分离线上。这分离线的人体前部,在中医学中称为任脉,而分离线的人体后部被称为督脉。如果我们将人体上下相折叠,脐也恰在前折叠线上,中医称此为带脉。脐处于这个正中位置,与任督带相连接,又与冲脉相交会。任、督、冲合称为“一源三歧”,脐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灵枢“经脉”、“经筋”篇曰:“足阳明下挟脐,足太阳筋结于脐,手太阴之筋下系于脐,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筋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督脉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可见,脐是与诸经密切相关的重要部位。因而,

23、也是关系一切病症的重要穴位,故脐可治百病。脐是人体敏感点:脐乃神阙,为古代丹家所说的“玄关一窍”即“气舍”,是气会聚之所。古代气功家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直径三寸大小,中间有两个对抱相持的阴阳鱼,在此产生阴阳相感,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故脐是气功修炼的敏感点,也是气功学中的意守之处和定位之点。脐为先天之凹陷,与腹内组织距离最近,又置阴脉之海任脉上,成为阴中之阴,与人体的卫气营血相和合。如在脐部放置不同温度的物体,可直接使腹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如肠鸣音亢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古人也就利用脐为敏感点来实施熨脐、灸脐,达到温中祛寒、调和营卫的目的。脐是我们自母体出生唯一与母体相

24、连的通道。脐带未断之前,子体尚属先天并非一个完整的独立生命,它依然靠母体血液从脐带输入,将代谢产物再从脐带输出到母体。一但脐带断离后,子体就由先天态转为后天态,这时一个完整的生命才真正降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脐是先天与后天的连接门户。通过对脐的观察,我们不但可以得知机体后天的情况,也可推测个体的先天素质,比如目前被认为最先进的产前诊断就是通过脐血穿刺而获得胎儿健康信息。现代医学也已证明在脐带中有大量的先天信息,如脐血中含有大量的胎血干细胞,将其提取输入,可利用干细胞分化的特性,治疗许多血液系统的疑难病症。脐与循环系统的关系:从脐是胎儿的唯一供血器官来看,脐是人体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一

25、个部位。国外学者认为:脐有动、静脉,并形成一个广泛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系统,这个血管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在母体与胚胎或胎儿的血液之间执行着物质交换,将带氧的血液输入到胎儿,又将不带氧的血液从胎儿带到胎盘,经胎盘带到母体。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脐与循环系统的关系先天就已形成。出生后脐周分布丰富的脐周静脉丛,分别回流至上、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通过对脐周腹壁血管的观察也可推断病人的肝脏情况。脐与消化系统的关系:脐又称“环谷”,是指脐与消化系统及下焦各脏器有关象征。因为,脐与腹膜直接相连,与大肠、小肠、肝脏、脾、胃、胰等中、下焦脏腑的距离很近,自古以来不少医家常通过脐部给药来治疗中、下焦脏腑的各种疾病。脐位于阴脉

26、之海的任脉上,其位凹陷似井,为阴中之阴,又称老阴,八卦为坤。坤五行属土,先天数为八,与人体脏器脾相对应,与胃相表里,故坤主人体消化系统。可见脐与人体消化系统关系密切。至今,民间仍流传着摩腹与摩脐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的锻炼方法。脐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古人认为“先天之呼吸在脐,后天之呼吸在肺”。胚胎学的研究也证明了人在出生前,呼吸的功能是由脐带和胎盘共同承担的,并还执行着保护和营养胚体,排泄废物和产生激素的功能活动。我国古代气功和印度瑜珈功法均有记载,通过特殊的修炼方法,使修炼者的呼吸逐渐减弱到微无其微的境界,由肺呼吸转为皮肤毛孔呼吸,随着功夫的加深,由皮肤毛孔呼吸转为脐呼吸,这个脐呼吸也称胎息,是功

27、夫的一个层次,也是入静的较深阶段。胎息是练后天返先天的手段,是返朴归真,是证明脐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的最有力的证据。脐与泌尿生殖系统的关系:李时珍曰:“脐者,人之命蒂也。以其当心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故谓之脐。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脐为“命蒂”,肾为“坎”。“坎”水之义也,肾属水脏,故曰坎。心为“离火”,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古人将脐看作是肾水与心火的天然混合区,也是气功修炼的关键部位。脐属任脉,通督、冲、带脉。冲任督带与生殖及经带胎产密切相关,故脐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密切。临床上常通过脐来治疗阳痿、遗精、早泻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素问曰“两精相搏谓之神”,从根本上

28、揭示了“神”产生的原始机理。脐为神阙已暗示了脐与心的关系,“神”指人之元神,心主神志。“阙”为中门,神阙就是心之神气通行的门户之合称。而中医所称的神志病实为现代医学的精神神经性疾病。脐虽为退化组织,但肝园韧带、静脉韧带、腹下韧带等与腹腔内重要脏器的解剖和功能直接相关,同时腹腔内丰富的血管网及植物神经纤维与脐有密切关系。由于脐与腹内脏器及神志的关系,以至出现精神活动与腹内情况有关的学说。如早期西方医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膈下功能的体现,而子宫的游走可引起许多奇怪的症状。该理论虽被后人否定,但对腹部情况和精神疾病的关系、植物神经功能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等研究并未停止,甚至有人指出,腹部疾病与精神分裂症有内在的联系。脐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脐朝百脉,谓此一穴而系全身,为元阴元阳系结的部位。大宝论曰“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