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1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2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3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4页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41 热处理的原理及分类 42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43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44 钢的表面热处理 45 零件的热处理分析 *46 钢的热处理(实验) * 47 参观热处理车间,41 热处理的原理及分类,现象:放在水中冷却的一根钢丝硬而脆,很容易折断;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根较软、有较好的塑性,可以卷成圆圈而不断裂。,实验说明:虽然钢的成分相同,加热的温度也相同,但采用不同的冷却方法,却得到了不同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在不同冷却速度的情况下,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热处理的分类:,42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

2、变,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1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温度,在加热时钢的转变温度要高于平衡状态下的临界点;在冷却时要低于平衡状态下的临界点。 加热时的各临界点: Ac1、Ac3和Accm 冷却时的各临界点: Ar1、Ar3和Arcm,2奥氏体的形成,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主要包括奥氏体的形成和晶粒长大两个过程。,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均匀化,3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晶粒的长大是依靠较大晶粒吞并较小晶粒和晶界迁移的方式进行。,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两种冷却方式: 等温处理 连续冷却,1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奥氏体在A1线以上是稳定相,当冷却到A1线以下而又尚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这是一

3、种不稳定的过冷组织,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等温保持,它就可以等温转变为稳定的新相。这种转变就称为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共析钢等温转变曲线图,(1)高温等温转变: 珠光体型转变区 (2)中温等温转变: 贝氏体型转变区 (3)低温连续转变: 马氏体型转变区,珠光体型转变区,贝氏体型转变区,马氏体型转变区,(1)珠光体型转变区高温等温转变,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1550温度范围内,过冷奥氏体将发生奥氏体向珠光体型的转变 ,即转变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珠光体 粗片层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片层间距大于0.4m一般在500倍以下的光学显微镜下即可分辨,索氏体 索氏体为细片状珠光体,片层较薄间距在0.40.2m

4、,一般在80010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才可分辨,屈氏体 屈氏体是极细片状的珠光体,片层极薄间距小于0.2m,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5000倍)才能分辨出它们呈片状,(2)贝氏体型转变区中温等温转变,在550Ms 温度范围内,因转变温度较低,原子的活动能力较弱,转变后得到的组织为含碳量具有一定过饱和程度的铁素体和分散的渗碳体(或碳化物)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 贝氏体有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之分。,(3)马氏体型转变区低温连续转变,当钢从奥氏体区急冷到MS 以下时,奥氏体便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由于转变温度低,原子扩散能力小,在马氏体转变过程中,只有Fe向Fe的晶格改变,

5、而不发生碳原子的扩散。因此,溶解在奥氏体中的碳,转变后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铁的晶格中,形成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用符号M表示。,2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v1:随炉冷却(退火) v2:空冷(正火) v3:油冷(油冷淬火) v4:水冷(水冷淬火),43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一、退火与正火 二、淬火与回火,一、退火与正火,机械零件一般的加工工艺顺序:,作用:消除前一工序所造成的某些组织缺陷及内应力,可以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及热处理(淬火回火)做好组织准备。,1退火,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用退火方法: 完全退火 球

6、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退火目的: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后续热处理作好组织上的准备 消除残余内应力,防止工件的变形与开裂,2正火,正火将钢加热到c3或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亚共析钢:正火目的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机械性能。 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正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低、中碳结构钢: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高碳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消除网状渗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加热温度范围,热处理工艺曲线,1完全退火 2球化退火 3去应力退火 4正火,二、淬火与回火,1钢的淬火

7、,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 以上的适当温度,经保温后快速冷却(冷却速度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1)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碳钢淬火温度范围,亚共析钢: Ac3以上3050 (过)共析钢 : Ac1以上3050,(2)淬火冷却介质的选择,淬火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该钢种的临界冷却速度。 冷却中要避免引起钢件的变形和开裂。 冷却介质对钢的理想淬火冷却速度应是“慢快慢” 。,(3)常用的淬火方法,单液淬火法 双介质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 贝氏体等温淬火,(4)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淬透性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

8、组织深度的能力。,淬硬性钢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获得马氏体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取决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临界冷却速度越低,则钢的淬透性越好。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又主要取决于其化学成份。,取决于含碳量的高低。低碳钢淬火的最高硬度低,淬硬性差;高碳钢淬火的最高硬度高,则淬硬性好。,(5)钢的淬火缺陷,氧化与脱碳 过热和过烧 变形与开裂 硬度不足 软点,2钢的回火,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降低淬火钢的脆性和内应力,防止变形或开裂。 调整和稳定淬火钢的结晶组织以保证工件不再发生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获得不同需要的机械性能。,目的:,(1)

9、回火时的组织转变,钢(45钢)的回火组织,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40钢的力学性能与回火温度的关系,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硬度下降,而塑性、韧性提高。 回火钢的性能只与加热温度有关,而与冷却速度无关。,(2)回火的分类及应用,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调质生产中淬火及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44 钢的表面热处理,一、表面淬火 二、化学热处理,汽车变速齿轮,传动齿轮轴,一、表面淬火,表面淬火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原理: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层奥氏体化,在热量尚未充分传到零件中心时就立即予以冷却淬火。 适用:中碳钢、中碳合金钢。,方法: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0、感应加热表面淬、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应用氧乙炔(或其他可燃气体)火焰对零件表面进行快速加热并随之快速冷却的工艺。,特点:加热温度及淬硬层深度不易控制,易产生过热和加热不均匀,淬火质量不稳定。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所产生的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受到局部加热,并进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特点: (1)加热速度快。 (2)淬火质量好。 (3)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二、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

11、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不仅改变了钢的组织,而且表面层的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因而能更有效地改变零件表层的性能。,根据渗入元素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金属等。,1化学热处理的过程,分解,吸收,扩散,2钢的渗碳,钢的渗碳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目的:提高钢件表层的含碳量。 渗碳后处理:淬火及低温回火。 工艺路线:,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分类:固体渗碳、盐浴渗碳、气体渗碳,气体渗碳将工件置于气体渗碳剂中进行渗碳的工艺。,低碳钢渗碳后缓冷的渗碳层显微组织,由表面向中心: 过共析组织、共析组织、亚共析组织(过渡层),中心仍

12、为原来的亚共析组织。,3钢的渗氮,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目的: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疲劳强度。,(1)渗氮与渗碳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渗氮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渗氮层具有渗碳层所没有的耐蚀性 渗氮比渗碳温度低,工件变形小,渗氮工件的工艺路线:,(2)渗氮方法,气体渗氮,工件在气体介质中进行渗氮。它将工件放入密闭的炉内,加热到500600,通入氨气(NH3),氨气分解出活性氮原子。,离子渗氮,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渗氮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和阳极之间产生的辉光放电现象进行渗氮的工艺。,渗氮层及HV测痕,渗氮层中致密的针状氮化物(白色),4碳氮共渗,碳氮共渗在一定温度下,将碳、氮原子同时渗入工件表层奥氏体中,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45 零件的热处理分析,一、热处理的技术条件 二、热处理的工序位置 三、典型零件热处理分析,一、热处理的技术条件,工件在热处理后组织、应当达到的力学性能、精度和工艺性能等要求,统称为热处理技术条件。,二、热处理的工序位置,1预备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调质等。,2最终热处理,包括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等。,三、典型零件热处理分析,1锉刀,2汽车变速齿轮,3汽车传动齿轮轴,*46 钢的热处理(实验),碳钢热处理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