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ppt_第1页
第二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ppt_第2页
第二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ppt_第3页
第二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ppt_第4页
第二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火成岩的结构构造、产状和相,一、火成岩的结构 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 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1、结晶程度:指岩石中晶质部分和非晶质部分(玻璃)之间的比 例。分为三级:,1)全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玻璃质构成,或已结晶部分5%的结晶质。 3)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不含玻璃质。,全玻璃质结构 半晶质结构 全晶质结构 (斑状结构),全玻璃质结构脱玻化形成的结构:,1)雏晶结构:由一些颗粒极细的雏晶组成,雏晶的形态各异,有球雏晶、 串珠雏晶、针雏晶、发雏晶及羽雏晶等。进一步可形成微晶。 2)霏细结构:岩石主要由极细的、它形长英

2、质矿物颗粒的集合体组成,颗 粒之间的界线模糊。 3)球粒结构:长英质矿物形成放射状的球形的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呈十 字消光。 岩浆快速冷却也可以形成与脱玻化类似的雏晶、霏细和球粒等结构。,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 球粒结构,2、颗粒大小,1)绝对大小: 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辨认矿物颗粒,一般粒度0.02 mm 。 显微隐晶质结构: 借助显微镜仍不能够辨认 显微显晶质结构: 借助显微镜能够辨认,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分辨出矿物颗粒,一般粒度0.02mm。进一 步分为,微粒结构 细粒结构 中粒结构 粗粒结构 巨粒结构 伟晶结构,0.2 2 5 10 30mm,2)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

3、小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 小的和隐晶质或玻璃质混在一起,称为基质。斑晶和基质为 不同世代的产物。 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也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其间没有 中等大小的颗粒,但基质为显晶质,而且与斑晶为同一世 代的产物。,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中的斑晶还可具有熔蚀结构和暗化边结构,熔蚀结构:岩浆在喷出地表后,因压力降低使斑晶矿物的熔点 降低,或挥发分逸出和氧化,温度升高等,造成已 结晶的斑晶的边缘或棱角熔蚀成浑圆状或蚕食状, 即为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含挥发分的斑晶(角闪石、黑云母等

4、),常因低 压、高温氧化、脱水等原因,在斑晶的边部出现 不透明的边缘(磁铁矿及高温无水的透长石、白 榴石、橄榄石、辉石等集合体组成的)。,熔蚀结构 暗化边结构,3、自形程度:指岩石中的矿物是否能按其固有生长习性生长。 可分为以下三种:,1)自形粒状结构:岩石的主要矿物颗粒均按其固有结晶习性发育成被 规则晶面包围成的自形晶。 结晶中心少,结晶时间长,有足够的空间,或者矿物结晶能力强。 2)半自形粒状结构:岩石的主要矿物颗粒,按其固有的结晶习性发育 一部分规则的晶面,其它晶面则发育不好。 3)它形粒状结构:岩石的主要矿物颗粒形态多不规则,找不到完整规 则的晶面。 结晶中心较多,矿物颗粒几乎同时结晶

5、,没有足够的结晶时间和 结晶空间。,自形粒状结构 半自形粒状结构 它形粒状结构,4、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条纹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包含结构,填隙 (间) 结构,1)条纹结构: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在一起。 按主晶和条纹的长石种类划分: 正条纹:主晶为钾长石,条纹为钠长石。 反条纹:主晶为钠长石,条纹为钾长石。 中条纹:分不出主晶和条纹,二者比例相当。 按成因划分: 出熔条纹:具定向性,分布较均匀,形态规则。 交代条纹:条纹较主晶新鲜,定向性不明显,常顺主晶的裂隙、 解理或边缘呈不规则树枝状、网脉状分布,出熔条纹,交代条纹,2)文象结构:许多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

6、象形文字)有规律地镶嵌在钾 长石中,而且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镜下才能见到的叫显微文象结构。,成因:长石和石英在共结点同时结晶。,3)蠕虫结构:许多细小的石英呈蠕虫状、水滴状或指状穿插生长在长石 内,在正交偏光下也同时消光。又称蠕英石。 成因:可以由出熔形成,也可以是斜长石交代钾长石,使多余的 SiO2析出,生成蠕虫状石英被包裹在斜长石中。,文象结构,蠕虫结构,4)反应边结构:早晶出的矿物或捕掳晶,与岩浆发生反应,当反应不 彻底时,环绕早晶出矿物形成一个新的矿物裙边,叫 反应边结构。,5)环带结构:见于某些固溶体矿物中,以中性斜长石最常见。从矿物 中心向边缘具有不同的端

7、元组成而形成环带,镜下显示 不同的消光位。,正环带:由中心向边缘,An分子数递减 反环带:由中心向边缘,An分子数递增 韵律环带:由中心向边缘,An分子数有波动,反应边结构 环带结构,Ol,Py,6)包含结构:在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含有许多较小的另一种矿物颗 粒,又称嵌晶结构(如嵌晶含长结构)。,7)填隙 (间) 结构:指浅成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中,微晶斜长石杂乱 排列,相互搭成格架,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 质、玻璃质充填于格架空隙形成的结构,分为:,间粒结构:充填物均为粒状矿物,又称粗玄结构。 间隐结构: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 间粒间隐结构:充填物既有粒状矿物,也有隐晶质-玻璃质。 又称拉斑玄

8、武结构。,包含结构 填隙结构,5、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式: 1)交织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的交织状或 半平行排列,称交织结构;若其中有明显的玻 璃质,称玻晶交织结构。因在安山岩中常见, 也可总称为安山结构。 2)粗面结构:喷出岩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排列。因 在粗面岩中较常见,故名粗面结构。,斑状结构 基质安山结构,斑状结构 基质粗面结构,有关结构的进一步说明,1、有些结构是整个岩石具有的整体结构,有些结构只是岩石的某 个局部结构。一种岩石只有一种整体结构,但可以有多种局部 结构。 2、有些岩石在晶体大小、自形程度、矿物相互关系等等方面常常 具有一定综 合性特征,它们常有综合性

9、结构名称,如辉长结构、 花岗结构、煌斑结构等等。 3、岩石的结构变化很大,类型很多,可按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二、火成岩的构造 指岩石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 的排列、充填方式。通常是一种宏观特征。,1、块状构造:岩石在成分和结构上是均匀的, 在火成岩中最常见。往往反应了 长时间的静止、稳定的结晶作用。,2、层状构造或带状构造:岩石在垂向上有矿物粒 度、含量、组合等的交 替变化,呈现出类似于 沉积岩的层状特征。形 成于结晶条件发生周期 性变化或因结晶分异发 生了堆晶作用。,与沉积岩层的的差别:不同层之间的分界面 不是薄弱面,很难或 不能被剥露出来。,块状构造,层状构造,3

10、、斑杂构造:岩石不同部位的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构 造相差很大,呈现出斑驳杂乱的样子。 成因:岩浆多次脉冲侵入或有围岩的同化混染。,4、面理、线理构造:指侵入岩中的片、柱状矿物或扁 平捕掳体、析离体的定向排列。 成因: 在岩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称为流面、流线构造。 流面与围岩接触面平行,流线则与岩浆的流动方 向一致。往往在岩体的边缘较发育,向岩体中心 逐渐消失。 在岩浆主动侵位时形成,此时的挤压应力导致了 定向,称为面状组构或线状组构。在中酸性岩中 这种定向主要是由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定向排列显 示出来的,又称为原生片麻理构造。其与流面和 流线的区别是围岩因挤压作用也可形成同产状的 面理或线理。,斑杂

11、构造,面理、线理构造,5、气孔构造:岩浆喷出地表,会快速降压使挥发组 分大量出溶,并上升汇集、膨胀,就 可在熔岩中,尤其是熔岩流的上部形 成倒水滴状、椭球状或不规则状气孔, 即构成气孔构造。 在水下喷发时,若水深大于400m,环境压较大, 不会形成气孔,因此海相火山岩中 的气孔一般不发育且很小。,6、杏仁构造: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常见为方 解石、沸石、石英、绿泥石)所充 填时,即为杏仁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7、流动构造:大部分喷出熔岩在流动过程中会使 所携带的物质顺流动方向定向排列, 或在冷凝固结时使气孔拉长定向,即 成为流动构造。 流纹构造:酸性熔岩中的流动构造称为流纹构 造。表现为

12、不同颜色、成分的条纹、 条带和球粒、雏晶及拉长气孔的定向 排列。 中、基性熔岩的流动构造主要表现为气孔的拉长和斑晶或基质中的针、柱状长石微晶长边的定向。,流纹构造,8、枕状构造:海底喷发的熔岩或陆地流入海水中 的熔岩,遇水淬冷,形成形似枕状 的熔岩体,再被沉积物、火山物质 胶结起来,就形成了枕状构造。,9、柱状节理:熔岩在均匀而缓慢冷却的条件下, 形成规则多边形长柱体称柱状节理。,枕状体具玻璃质冷凝边,当水体深度不大 时,内部有呈同心层状或放射状分布的气 孔,中部有空腔。枕状构造是海相火山岩 的重要标志之一。,枕状构造,柱状节理横断面,柱状节理纵断面,三、火成岩产状和相:,1、侵入岩的产状:产

13、状即产出的形状、状态,与围岩的关系等。 1)按侵入体与围岩的关系划分: 整合侵入体:侵入体与围岩间的接触面平行或基本平行围岩 的层理或片理 。 不整合侵入体:侵入体与围岩间的接触面与围岩层理或片理 交截。,2)按侵入体的形态、大小划分: 岩基:规模最大,面积 100Km2,多为花岗岩岩体。 岩株:规模也较大,但 100Km2。 岩床:近水平的板状整合侵入体,厚薄较均匀。又称岩席。 岩盖:蘑菇状整合侵入体。 岩墙:近于直立的板状不整合侵入体,一般厚度较稳定,常 为几十厘米到几十米, 而长为厚度的几十到 几千倍。地表为岩脉 形式。,2、侵入岩的相:相,通常是指岩石或岩体的各种特征的总合, 与其形成

14、条件密切相关。,1)按侵入深度划分: 浅成相:侵入深度03km。规模较小,常见岩墙 、岩 床、岩盖、小岩株、隐爆角砾岩体等, 特点:与围岩多呈不整合接触。 具细粒、隐晶质结构及斑状结构,斑晶可具熔 蚀或暗化边结构。矿物常保存了高温条件下的 结构状态,斜长石环带发育、常见高温石英斑 晶、出现易变辉石等。 岩体和围岩接触变质程度较弱。 中深成相:侵入深度为310km,多属较大的侵入体, 如岩株、岩基、岩盆等,也有岩盖、岩墙等 小型侵入体。 特点:与围岩呈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具中粒、中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斜长石环 带不发育,石英为它形的低温石英。 接触变质带较宽,常有云英岩化、矽卡岩化带。,3-10K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