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偏倚.ppt_第1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偏倚.ppt_第2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偏倚.ppt_第3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偏倚.ppt_第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偏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本章要点: 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相关概念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计划免疫及其相关内容,2,一、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pathogen): 寄生性,定位性,变异性,抵抗力 传染力、致病力、毒力,传染力: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致病力: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毒 力: 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3,宿 主(host):包括人和动物 传染(或感染):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传染过程: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染谱:机体对病原体反应轻重频率。,4,感染谱可概括为三类: 以隐性感染为主 以显性感染为主 大部

2、分感染者为严重型,多以死亡为结局,5,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即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及终止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环节即流行的生物学基础。,6,流行环节,病人 携带者 受感染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接触 水 食物 医源性 垂直 媒介 土壤,易感人群,社会因素,经济 政治 文化 宗教 风俗,自然因素,气候 地理,7,(一)传染源 病人 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恢复期及健康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疾病) 潜伏期! 传染期,8,潜伏期 定义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 意义 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

3、医学观察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9,传染期 定义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意义 决定病人隔离期限 传染期的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10,(二)传播途径与传播因素 1、经空气传播 2、经水传播 经饮水传播,经疫水传播 3、经食物传播 4、经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外潜伏期),11,6、经土壤传播 7、医源性传播 上述七种传播途径又统称为水平传播 8、垂直传播,12,经空气传播疾病的特征 传播途径易实现,易爆发流行 冬春季高发 少年儿童多见 未免疫预防人群周期性升高 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

4、影响,13,经饮用水污染而传播的特征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除哺乳婴儿外,其余人群均可发病 如经常被污染,可表现为慢性流行经过 如一次性严重污染,可出现爆发流行 水源停用或净化后,爆发或流行可平息,14,经疫水接触传播的特征 疫水接触史 地区、季节与职业上的差别 多见于与疫水接触的人群 大量易感人群与疫水接触可爆发 对疫水采取措施可控制发生,15,经食物传播特征 吃污染食物者发病,不食者不发病 一次性大量污染,可形成爆发 停止供应该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 潜伏期较短,16,(三)人群易感性 群体免疫力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即人群易感性,它取决于总人口中易感人口所占比例。,17,易

5、感性升高的影响因素 新生儿增加 易感人口迁入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免疫人口死亡 易感性降低的影响因素 计划免疫 传染病流行 隐性感染,18,三、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1、疫源地 传染源及其所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2、疫源地的消灭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或消除了携带状态 进行了终末消毒 经过最长潜伏期,易感者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 3、流行过程及流行强度,19,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气候 地理因素 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 (二)社会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 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

6、恶化,20,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二)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21,(一)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1、预防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人群免疫 改善卫生条件 2、加强传染病监测 常规报告:甲、乙、丙三类共35种 哨点监测:艾滋病监测哨点,慢性病监测哨点 3、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1980年 消灭天花 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2001年发起终止结核病活动,22,(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1、传染病报告 报告种类 甲、乙、丙三类,共37种 甲类 2种(鼠疫 霍乱) 乙类 25种(非典、人禽流感、肺炭疽、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丙类 10种(麻风病 流行性感冒等) 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报告时限 甲类、艾滋病和肺炭疽等:2小时内网络报告或电话、传真报告 乙类: 24小时内网络报告或上报传染病报告卡,23,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病人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病原携带者 措施:登记、管理、随访 期限: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24,(3)接触者 检疫对象:与传染源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 检疫期: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留验(隔离观察):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