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列宁关于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研究

    • 资源ID:1029442       资源大小:973.70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列宁关于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研究

    内 容 摘 要 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领导权问题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革命领导权理论强调 ,一切革命的关键就是夺取领导权。列宁作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倡 导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思想。 列宁作为东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在结合当时俄国的社会结构和具体国情,强调在俄国无产阶级 要通过暴力革命夺得政治领导权。本文总结了列宁生活的社会现实 ,从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列宁领导权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列宁领导权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其次介绍了列宁领导权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最后阐述了列宁 领导权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从在俄国早期无产 阶级领导权思想、列宁的童年时期、列宁的革命活动三方面解释了列 宁领导权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三部分:列宁对马克思领导权思想的继 承发展和列宁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列宁领导权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方面阐述了列宁领导权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列宁领导权思想的 当代价值,这一部分先是分析了当代社会的新变化,进而阐述列宁领 导权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关键字: 列宁,民主革命,领导权 to a of of is to as in to on of s of as in at in s s is s of to by of to s to of s s in to on s of s in on 目 录 引言 .一)选题的依据.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论文重点和创新点. .、 列宁领导权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三)理论基础. .、 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俄国早期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二)列宁的童年时期. .三)列宁的革命活动. .、 列宁领导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列宁对马克思领导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二)列宁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三) 列宁领导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当代价值.一)当代社会的新变化 .二) 列宁领导权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语. .考文献. .谢 .录 . 引言 (一 )选题的依据 工人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斗争中,最根本的问题是领导权问题。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主要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列宁明确指出: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运用国家机器进行阶级统治的权利。工人阶级政党人民进行革命的根本问题,就彻底打醉旧的制度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 领导权问题所以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由国家的本质和作用决定的。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未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历史上的一切统治阶级都把国家政权当做自己的命根子,利用它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例如,俄国 1905 年革命时,沙皇说的: “你们要求什么,我都答应你们, 不过请你们保留我的权利” , “除了政权,一切我都给予。 ”对剥削阶级来说,失去了政权,就不能保持其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特权,就意味着阶级统治的灭亡;对于被剥削阶级来说,要改变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就必须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由于国家政权的这种本质和作用,决定了它是革命斗争中的根本问题,是一切阶级历来争夺的目标。因此,工人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时,一刻也不能忘记这个根本问题。列宁说得好: “我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任何政党,特别是先进阶级的政党,如果在可能取得政权的时候拒绝掌握政权,那它就没有权利存在下去,就不配称为政党,就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是渺小的无用之辈。 ”同样,工人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拒绝掌握政权” ,那它就没有权利存下去,就不配称为政党,也是一块地道的肥料。 坚持俄国共产党对苏维埃国家政权的领导, 发挥党在工人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作用,这是列宁的一贯立场。早在建党初期,列宁就指出: “我们认为革命无产阶级的独立,毫不妥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保证,是一条通向胜利的康庄大道。 ” 在十月革命前夕, 列宁又指出: “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党, 2 教育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指导并组织新制度, 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领导,领导者和领袖。 ” 1917 年,苏俄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了列宁这些论断的正确性。 (二 )研究综述 领导权问题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 、政党关注和重视的政治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列宁主义的研究。我国对列宁主义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之前, 重点研究列宁的建党学说、 革命学说、国家学说和民族殖民地学说, 这与我国当时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相一致。第二阶段是建国后前 30 年,重点研究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苏联教科书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这与当时不知道怎样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过分崇拜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有关,错把斯大林的许多理论当成了列宁的理论,对列宁主义存在严重的教条化和曲解的错误。第三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来,关于列宁晚年思想、 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列宁晚年思想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黄楠森主编的 哲学笔记注释 ,陈安著的列宁对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重大发展 ,肖功达著的学习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黄楠森著的 哲学笔记与辩证法 ,赵云献著的列宁建党学说概述 ,姜丕之著的列宁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杨承训、余大章著的新经济政策理论体系论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再认识 ,杨会春等人编的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研究 , 1985 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与社会主义建设和列宁哲学思想研究两部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的论文集,黄楠森等编著的列宁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詹一之著的论列宁的社会主义道路 ,华辛芝著的列宁民族问题理论研究 ,吕嘉民著的列宁工会学说史 ,李砚田等著的列宁哲学思想概论 ,杨运忠著的列宁对外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 3 展史研究所撰著的列宁思想史 ,舒风著的列宁人才思想研究 ,侯树栋等著的论列宁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 ,王元璋著的 帝国主义论研究 ,杨承训等主编的历史性的飞跃列宁后期思想探索 ,叶卫平著的西方“列宁学”研究 ,宋才发著的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 ,张翼星著的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 ,卞敏著的列宁哲学笔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许志功著的列宁认识论思想通论 ,李忠杰著的列宁主义论纲 ,杨会春著的列宁经济思想新探 ,郭泽洲等著的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俞良早著的列宁主义研究 ,王元璋著的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研究 ,俞良早著的列宁后期思想探要 ,郑异凡著的天鹅之歌关于列宁后期的思想的对话 ,何毓德等著的列宁哲学与现时代 ,俞良早著的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 ,邢广程著的苏联最高决策 70 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 ,吕世伦主编的列宁法律思想史 , 张星翼等人著的 读懂列宁 , 俞良早著的 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 ,向春阶著的列宁晚年思想研究 ,彭大成著的列宁的社会主义观 ,俞良早著的创论“东方列宁学” ,俞良早著的关于列宁学说的论争 ,李慎明主编的十月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 ,张一兵的回到列宁 ,邢广程主编的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列宁 主义的研究内容,证明了列宁主义的科学性,而且对研究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三)研究意义 (四)论文重点和创新点 重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策略的根本问题,是布尔什维克策略与孟什维克策略分歧的根本点,也是把革命推进到彻底胜利,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的关键所在。所以深入了解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的重要性是本文的重点。 创新点: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关于列宁的领导权思想的研究比较少,本文现有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 4 列宁关于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权思想,是本论文的创新点。 5 一、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苏联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苏联的主要缔造者。他在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 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学说。 列宁的领导权思想是 “政治”层面的领导权。这一领导权思想的形成是离不开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一)国际背景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革命导师和领袖列宁的革命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上半期, 这一时期的时代发展和经济形式对列宁领导权思想形成的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9 世纪末,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已经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 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垄断和政治上的反动,使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首先,资本主义国家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使广大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贫困破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次,资本主义列强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亚洲几乎所有的国家,非洲的许多国家甚至拉丁美洲有的国家,都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帝革命运动。再次,各国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帝国主义战争给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殖民地附属国的人民群众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加剧了他们的革命斗争和解放斗争, 同时造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薄弱环节。 以上矛盾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内容。无产阶级在革命运动中夺取政权是,已经成为直接的实践问题。 19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此后,随着 70 年代以来在美、德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以电力的使用与重工业和化学工业部门的出现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兴起;同时,随着从1825 年以来平均每隔十年爆发一次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危机尤其是空前剧烈的 1873 年经济危机的强烈推动,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自由竞争逐渐为垄断所代替。于是资本主义发展 6 到 “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 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 ”的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它的最新阶段 帝国主义阶段。这时,新的物质生产条件一方面要求作为观念形态的理论去反映它; 另一方面也为与它相适应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历史进入垄断阶段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当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级, 历史的进程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机会主义作为国际思潮在欧美工人运动中泛滥起来了。在关于帝国主义理论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最终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大分裂,逐渐形成左、中、右三派。左派以列宁为代表,和列宁站在一起的有卢森堡等人;右派以伯恩斯坦为其代表;考茨基则以 “中派 ”面目出现。工人阶级中的机会主义派别,打着批判帝国主义的旗号,回避、掩盖帝国主义的深刻矛盾。 作为机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当时正处于第二国际领导地位的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人对帝国主义阶段出现的新现象作了歪曲的解释,借口情况变化,修正和篡改马克思主义,掩盖帝国主义的本质和深刻矛盾,宣传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作为右派代表的伯恩斯坦早已公开地提出 “修正 ”马克思主义,他的真面目已经充分暴露,群众比较容易识破。而自称 “中派 ”的考茨基,是更加隐蔽的机会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考茨基回避帝国主义垄断统治的本质,提出了错误的、虚幻的 “超帝国主义 ”论,宣扬社会和平主义和改良主义,客观上阻碍着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作为一股国际思潮, “考茨基主义 ”是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主要的思想和行动上的障碍。它的信奉者遍布于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内,在工人群众中间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些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者系统地否定马克思主义,巧妙地伪装马克思主义,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用日常细小的改良来否定革命,迁就眼前利益,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大计,具有实用主义模棱两可的特点。在这个时期,第二国际各国的党,大豆追随修正主义者一味地迷恋于议会,迷恋于改良,不仅不能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要求,相反还起到麻痹无产阶级革命斗志的作用。列宁领导权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国际条件下,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反对各种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7 (二)国内背景 在俄国,列宁主要生活在亚历山大三世时期(1881尼古拉二世(1894前苏联前期(1917亚历山大三世时期和尼古拉二世时期,总体上是一个危机不断和不断强化各种措施以维护君主专制的时期。在亚历山大前半期其政策措施倾向于社会主义者, 使农民和工人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惠,如人头税的取消和老公立法等。在尼古拉二世时期在经济上采取了更为明智和更有远见的政策,这一政策影响到了俄国经济和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些都为后来提高农民和工人阶级的意识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在俄国的经济发展在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关系紧张的同时, 也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社会集团。 俄国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发展非常迅速。20 世纪初,它成了世界矛盾的焦点和世界反动势力的堡垒, 由此决定了俄国存在着极其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全体人民同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各少数民族同俄罗斯民族的矛盾,俄国同西方列强的矛盾等。所有这一切,都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孕育着比其他国家更加成熟的革命形势。 俄国所具备的革命爆发的客观前提, 所拥有的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观革命力量,为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形成准备好了阶级基础。20 世纪初,俄国不仅形成了一支约 300 万人的产业工人队伍,而且这支队伍非常集中,他们受垄断资本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1900 1903 年的经济危机时期,工人运动迅猛发展,罢工浪潮遍及全国各地。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同时,农民运动也开始不断高涨,成为工人运动的同盟军。这表明,20 世纪初的俄国正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已经成为世界革命运动的中心。在群众斗争的基础上,俄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列宁领导的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团体最后联合起来, 在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 1903 年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派和孟什维克派。 布尔什维克实际上是一个新型的与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列宁写的怎么办?和进一步,退两步这两部重要著作,标志着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初步形成。 8 在汹涌澎湃高潮迭起的革命形势下,列宁领导权思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的迅速发展,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败,促使俄国爆发了 1905 年革命。这是帝国主义时代俄国的第一次大革命。1905 年革命失败后,列宁一方面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进行反对取消派、召回派和修正主义思潮的斗争。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的革命运动在 1912 1914 年重新高涨起来。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一方面领导重新高涨起来的革命群众运动,另一方面展开了反对第二国际形形色色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以保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在这些斗争中,列宁在 1915 年和 1916 年先后提出并论述了这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或几个国家获得胜利的理论,为以后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在列宁的正确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把民主革命成功地转变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政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取得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粉碎反革命白卫军进攻的胜利之后,列宁领导俄共(布)把工作重点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在自卫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列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战争基本结束,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后,这种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列宁和俄共(布)从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和饱受战争之苦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在经济形势有了好转,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之后,列宁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系统地提出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设想。在这个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在第二国际彻底破产之后,在列宁的指导下建立了第三国际,世界社会主义和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总之,在列宁生活和战斗的时代,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武装夺取政权,一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上了直接实践的日程;各国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成为世界潮流。这是列宁领导权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的总特点。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领导权思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9 列宁领导权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部分之一。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学说和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学说是列宁领导权思想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列宁主义作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产物,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正确回答和解决了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问题。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为他的领导权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哲学方面。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反映,是物质在人脑中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与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这决定和支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建立,是与经济基础发展相适应的,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变革。 (2)列宁的历史唯物主义。列宁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给全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依据本国具体情况开展革命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列宁继承了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特别是对物质的定义、继承和发展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还全面论述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对政治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国家的本质、革命的根本问题以及阶级、政党、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等等。1894 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中,指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三)理论基础 10 础。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时社会就会开始变革。1918 年列宁在书中,指出“人们在社会生产中,产生了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物质生产力是一切思想和所有动机的根源,人们是自己历史的创造者”。列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分析了帝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历史地位及其基本特征。在对帝国主义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战争的发展状况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为了更好的指导和理清革命理论,列宁于十月革命前夕撰写了 国家与革命 对国家的本质、 消亡及革命的实践的总结进行了全面阐述。 政治经济学方面。主要是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首先,列宁论证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本质,做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的结论。他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论证了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了垄断组织,形成了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世界领土瓜分完 毕。根据这一分析,他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揭示了帝国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其次,在揭示了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和时代本质的基础上,列宁发现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是不可能平衡发展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在帝国主义时代,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某些资本最雄厚的国家(英国)的腐朽上面。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为他的领导权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方面。 主要是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和民族殖民地理论。首先,列宁提出了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他认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链条的薄弱环节,社会主义 有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取得胜利。他指出,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 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585 页。 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586 页。 11 比较落后, 但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其次,列宁制定了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革命理论。他清醒地看到, 落后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胜利, 必须有殖民地国家革命的支持。 他提出,必须把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强调指出被压迫民族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有着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利益,争取民族独立、实行民族自决权,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他从帝国主义已把世界民族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这一基本事实出发, 把民族问题从局部扩大为全世界范围的民族殖民地问题,把民族解放运动同推翻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问题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这个总问题的一部分,使民族殖民地由帝国主义的后备军变成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他的领导权思想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12 二、列宁领导权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俄国早期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早在 19 世纪 70 年代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同马克思, 恩格斯建立了联系并开始翻译和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 80 年代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俄国国内无产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俄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是普列汉诺夫于 1883 年在日内瓦创建的。他把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翻译成俄文,介绍给民众。还发表了许多文章,批判民粹派关于资本主义在俄国不会发展的错误言论,捍卫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教育和培养了俄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劳动解放社建立后, 在彼得堡、 莫斯科等地也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团体和小组。它们从事革命理论的学习和宣传活动,但很少同工人运动发生联系。 19 世纪末,罢工斗争日渐兴起,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完成这项任务的是列宁。 (二)列宁的童年时期 费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1870 年 4 月 10( 22)日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市。童年的列宁聪明、健康、活泼、好动。他喜欢玩热闹的游戏,喜欢高声喊叫,欢蹦乱跳。他很少拿玩具玩,多半是拆毁玩具。童年列宁是乌里扬诺夫家最活泼的一个,也是最淘气的一个。童年列宁没有上过小学,但他 5 岁左右就跟着妈妈学会念书。乌里扬诺夫家保持着让孩子们自觉读书的习惯,父母给孩子们选择读物并给予指导。列宁自幼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童年列宁没有什么特别喜欢读的书。他很愿意读的是“儿童读物”之类的杂志。读一阵之后。他就跑去跟妹妹玩耍。 上中学之前,列宁没有上预备班,而是直接上一年级。 1879 年 8 月,列宁 9岁时进了辛比尔斯克古典中学。上中学之后,虽然列宁仍然比较淘气、爱闹,但他上课时总是注意听讲 ,平时认真对待学业,加上天资聪明,所以他从低年级 13 起就成绩优秀,每次升级都得到一等奖品。那时的奖品是一本书和一张奖状,书皮上烫着“品学兼优”的金字。 辛比尔斯克中学实际上是一所贵族学校。列宁在该学校读书期间,贵族及官吏子弟占该校学生的 52%,占 9%的乡村居民子弟也是能够交纳昂贵学费的富裕的农业主的子弟。列宁和他的哥哥之所以上这所学校,是因为他们是国民教育机关职员的子弟,免交学费。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因此,在这所学校里,任何自由思想的表达都会遭到迫害。中学的正面教育和环境不可能促进列宁进步社会理想的形成,而是从反面激发了他革命情绪的高涨。 中学时期的列宁怀有相当强烈的革命情绪。后来,列宁曾对克鲁普斯卡娅说过,那个时期他很想把那些使他激动不安的思想于任何人交谈。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同班同学好像有革命情绪,于是便决定和他谈谈,并且约好了到斯维亚加河边去谈。 但是结果没有谈成, 因为这个中学生一开头就谈如何选择职业。 他说,应当选择能过舒服生活和可以升官发财的职业。伊里奇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说:我想,一个想升官发财的人,决不会是一个革命者。所以他什么也没有和他谈。” 在中学时期,促进列宁革命情绪的因素看来主要在中学教育范围之外。他的哥哥亚历山大这位颇有思想的勇敢的革命者, 无疑对少年列宁革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列宁的父亲虽然本人不是革命者,但他献身平民教育,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精神有利于列宁形成革命思想的基础。 少年列宁经常专心地倾听父亲讲述他亲眼见到的农村的愚昧无知、政府的横行霸道和农民的疾苦。少年列宁开始留心观察生活,看到了人民生活的贫苦,工人和农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非俄罗斯民族因社会地位低下所带来的种种屈辱。 此外,中学时期的列宁除了完成功课之外,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从中寻求那些使他激动的现实问题的答案。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萨尔梯柯夫谢德林、托尔斯泰的著作都是他所喜爱的书籍。他从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和皮萨列夫的著作中吸取了革命的精神。这些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著作激起了他对沙皇俄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憎恨,帮助了他革命信念的形成。这时,少年列宁对社会不平还没有多少切身感受,因为他毕竟是获得了贵族称号,受人尊敬的总监的儿子,家庭生活是比较优裕的。 14 从 1886 年即列宁 16 岁的时候起,这种情况发生了突然的急剧变化。这一年 1 月12 日(24),54 岁的父亲患脑溢血突然逝世。父亲的去世不仅使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而且断绝了唯一的生活费用来源。 母亲四处奔走, 谋求抚养金,几个月后才得到批准。 一年之后,又一次沉重的打击降临这个家庭。1887 年 3 月 1 日,哥哥亚历山大在彼得堡被捕。随后在彼得堡学习的姐姐安娜也被捕了。同年 5 月 8 日,哥哥亚历山大被沙皇政府杀害。 这一事件对少年列宁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乌里扬诺夫全家悲痛的日子里,列宁表现出无比的镇静和坚强。他顽强地学习,出色地通过了中学毕业考试。他在班上年纪最小,却是唯一获得金质奖章的人。中学校长在鉴定书上写道: “乌里扬诺夫很有天才,学习一贯努力、认真,在各年级都是第一名。毕业时由于他品学兼优而获得金质奖章。”(三)列宁的革命活动 887 年 6 月底,乌里扬诺夫全家离开了辛比尔斯克。全家在柯库什基诺村住了一个月,然后迁居喀山,列宁在这里进了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按照当时社会流行的看法,法律学比自然科学低下得无法可比,只有对什么科学也不爱好的青年才进法律系。而列宁各门功课都成绩优秀。列宁的表弟尼古拉·维列金尼柯夫当时曾问列宁,为什么选择法律系,而不选别的,列宁回答说:“现在这样时代必须研究法学和政治经学。在别的时代,也许我就选择别的科学了。”可见列宁当时发奋研究各种社会科学,是因为他已决心献身革命斗争。 列宁在喀山大学的时间不长,不足 4 个月。在这段时间,列宁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在革命斗争中第一次经受了铁窗的考验。列宁参加了喀山革命学生小组,按照警察局的说法,“此小组之倾向极端有害”。据一位喀山大学学生回 克鲁普斯卡娅:论列宁,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 28 页。 参见列宁的青年时代,伊·阿·伊万斯基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 年,第 177 页。 15 忆,列宁曾在小组里“让人信服地谈到马克思的学说”,还打算翻印小册子,在工人小组中分发。 列宁进入喀山大学之后,就在“不加入任何同乡会一类的团体,不参与其活动”的保证书上签字。但是,列宁不仅加入了萨马拉辛比尔斯克同乡会,而且是同乡会的活跃分子,被选为同乡会全校联合会的代表。1887 年 12 月 1 日,列宁作为萨马拉加喀山大学和兽医学院同乡会代表的秘密会议。12 月 4 日,在喀山大学礼堂举行了学生集会,要求废除反动的学校章程,允许组织学生团体,恢复早先被开除的学生的学籍,处分开除学生的祸首。列宁是这次学潮的积极参加者之一。 学生的革命行动使喀山地方当局十分惊慌。 宪兵局调了一营士兵在紧靠着学校大楼的院子里严阵以待。为了表示抗议,列宁决定离开大学。12 月 5 日他向喀山大学校长提交申请书,要求退学,因为在现有的大学生活条件下无法继续学习。 列宁和集会的其他积极参加者一起被捕入狱。在监狱里,被捕的学生彼此交换意见,并谈到今后的打算。当同学们问列宁出狱后想做什么时,他回答道,在他面前只有一条道,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887 年 12 月 5 日,列宁和其他积极参加 12 月 4 日集会的喀山大学学生被大学开除,12 月 7 日,列宁接到喀山大学的开除通知书,并被放逐到喀山省拉伊舍沃县科库什基诺村,受警察暗中监视。 列宁在科库什基诺村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流放生活,直到 1888 年秋天才被允许回到喀山,并在喀山居住了几个月。1889 年 5 月列宁全家离开喀山,前往萨马拉省。 在这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 列宁刻苦读书, 顽强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了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活动,成为一位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 1888 年秋天,列宁被允许回到喀山后,参加了尼·叶·费多谢也夫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在马克思主义小组里,列宁和其他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起研 列宁的青年时代,伊·阿·伊万斯基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 年版,第 185 页。 16 究和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秘密版本或译文手稿, 以及普列汉诺夫宣传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891 年春天和秋天,列宁以校外生资格分两次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在参加考试的人中间,只有他一个人每门功课都得到了最高分数。他被授予最优等毕业文凭。自 1892 年 1 月底起,列宁注册为律师助理,从 3 月起在萨马拉州法院当辩护士。1892 年至 1893 年间,他在萨马拉法院大约出庭辩护过 20 次,他所辩护的被告主要是贫苦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然而, 列宁感兴趣的并不是律师的职业, 他集中全副精力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准备积极展开革命活动。列宁初到萨马拉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了主要由具有革命情绪的青年组成的几个秘密小组,但是大多数小组仍然坚持民粹派的方面。列宁在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中已研究过普列汉诺夫反对民粹派的著作, 认清了民粹主义思想的实质。在萨马拉的四年间,列宁便开始了反对民粹派思想的斗争,并在批判民粹派思想、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俄国社会实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889 年 9 月,列宁随全家移居萨马拉。从一年的年末开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他不仅继续钻研马克思的资本论,还研究哲学的贫困、反杜林论、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其它著作。其中很多著作当时只有德文本和法文本。 1891 年,列宁曾利用到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考试的机会,和首都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联系,通过他们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1892 年,列宁在萨马拉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小组。在小组里,他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凡是当时在萨马拉能够找到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他们都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宣读他自己写的文章。这个小组积极宣传马思主义,对伏尔加河流域的进步青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萨马拉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城市,没有大学,工业很少,无产阶级既不集中也不开展,列宁在这里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必 17 然存在局限性。正因为如此,集中了大批无产者群众并开展着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的大工业中心吸引了列宁。1893 年 8 月,列宁离开萨马拉前往彼得堡。 列宁来到彼得堡时,年仅 23 岁,但他已是一个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心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了。 因此, 他来到彼得堡之后,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朝着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方向前进。 当时列宁已经认识到:要完成俄国革命,不能指望那些具有所谓村社传统的农民;也不能指望那些具有献身精神、准备牺牲生命、单枪匹马干革命的革命知识分子;俄国革命只能由俄国工人阶级来实现。因此,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 法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实质 1894 年秋天,在革命马克思主者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的一次讨论会上,列宁就司徒卢威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评述一书作了马克思主义在资产阶级著作中的反映 的专题报告。 列宁在自己的专题报告中尖锐地批判了 “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指出“他们同民粹派决裂,意味着从小市民社会主义(或者说农民社会主义)过渡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而不是像我们那样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但是,由于“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民粹派,列宁认为,为了共同反对民粹派,在有批判他们的政治理论观点的充分自由的条件下,可以同他们缔结暂时协定。这时,列宁已经表现出策略上的灵活性,表现出他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利益善于利用甚至是暂时的、不可靠的同路人。后来,列宁在谈到同“合法马思主义者”的这个协定时,强调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缔结暂 时政治联盟问题的态度。列宁说:“只有那些不信赖自己的人,才会害怕即使是同不可靠的分子结成的暂时联盟,而不结成这样的联盟,无论哪一个政党都是不能存在的。而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联合,是俄国社会民主党初次实行的某种真正的政治联盟,由于结成了这个联盟,我们才极为迅速地战胜了民粹主义并且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开来。”列宁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752 页。 列宁全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第 2 版,第 15 页。 18 列宁反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是不仅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质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他考虑到新的历史经验和无产阶级运动的新的需要详细研究了革命的理论。 列宁进行的这场斗争是批判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理论的典范。 他教导马克思主义者,要对一切背弃马克思主义的行为采取不调和的态度,要珍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发展它、捍卫它,使它免受机会主义者和改良主义者的歪曲和庸俗化。“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是在俄国的第一批修正主义者。但是,“合法马克思主义”司徒卢威主义,不仅是俄国的现象,而且也是国际上开始泛滥的那种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来“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因此,列宁所进行的反对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同时也是反对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 6.“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在彼得堡, 列宁不仅深入工人群众, 从事宣传鼓动活动, 批判民粹主义和 “合法马克思主义”,开展大量的理论工作,而且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为创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列宁及其亲密战友于 1895 年在彼得堡创立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最初萌芽。 列宁在彼得堡活动的时期正是俄国工人运动开始蓬勃高涨的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地成长起来,这时,俄国的大工厂和铁路以及采矿工业的工人已将近 300 万。 工人们受到残酷的剥削压迫。 工人们劳动繁重,饥寒交迫,居住条件极端恶劣,他们不得不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但分散的、 自发的斗争常常遭到失败。 因此,当时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迫切任务就是组织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从政治上教育工人,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把他们组织起来, 使工人群众的分散的、 自发的斗争变成有组织有领导的自觉的阶级斗争。在这个时期,列宁清楚地认识到了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这一任务。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一书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阐述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组成一个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所领导的“斗争协会”把工人争取实现迫切的经济要求的斗争同反对沙 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 他在俄国第一次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此,俄国工人运动开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向前发展。 19 1898 年 3 月,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的斗争协会代表在明斯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因被流放没能出席这次大会。 会议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但是,大会没有制定出党纲党章,也没有建立统一的中央领导机构。大会之后,地方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仍各自分散活动。统一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实际没有建立起来。 列宁在 1899 年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 ,号召对经济派思想进行不调和的斗争。 1900 年,列宁离开流放地后不久,就侨居到国外。年底,他创办了火星报。通过这份报纸的秘密发行工作,培养了党的骨干,促进了地方小组间的联系,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 1901 年 5 月,列宁在火星报上发表从何着手一文,提出了建党的具体计划。 1902 年,列宁出版了怎么办?一本,批判经济派只要经济斗争,不要政治斗争的谬论。列宁指出,经济派的基本错误是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而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无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只有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列宁的这些著述为在俄国建立新型工人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1903 年 7 月 30 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不久移到伦敦继续举行。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纲,在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把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为党的基本任务。大会讨论党章时出现尖锐的分歧。列宁主张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的党,要求每个党员必须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参加党的一个组织。马尔托夫反对把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当作党员的条件。经过激烈的争论,大会通过了马尔托夫的主张。最后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拥护列宁的人占了多数,称布尔什维克,反对者占少数,称孟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这是一个新型的,与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4 年,列宁写了进一步,退

    注意事项

    本文(列宁关于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研究)为本站会员(傻****)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