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班干部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的调查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574 密 级 学 号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 担任班干部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的调查学位申请人: 曾杰华 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 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刘良华 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 2011 年 3 月 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的调查硕士学位论文MDThesis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担任班干部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的调查申请者姓名:曾杰华导师姓名:刘良华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 年 3 月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I中文摘要班干部是班集体中享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代表,是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知识、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班集体的核心。作为一名学生,班干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其次才是班级工作,因此,处理好班级工作与个人学业成绩两者间的关系是个疑难问题。许多研究显示,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和个人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班主任的重要助手,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制度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方向。本研究随机选取了广州市白云区某公立高中、初中、小学三间学校先后担任过班干部的 135 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对其学业成绩(主要是智育成绩的语、数、英三科期考成绩)做追踪调查,从是否担任班干部、担任年限、性别、学科等 6 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提供实证的数据给班级管理者及学校管理者参考,促进班级管理更好地适应班干部群体的特点,提高管理的实效。研究结果显示:班干部和非班干部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性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不同班干部角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全部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尤其担任主要班委会成员(如班长、学习委员和科代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很大;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影响全部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担任班干部对不同学段学习成绩影响达极其显著性水平,且语数英平均分表现为小学初中高中,其中小学的成绩偏差最小;连续担任班干部对学习成绩有一定的负作用;班干部性别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从研究发现无论男女担任班干部,学习成绩都高于非班干部学生,但并没有性别差异。关键词: 班干部; 学业成绩;中小学生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IIAbstractClass leaders are student representatives who have particular prestige in the class, who are organizers and surpevisers of activities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cultural knowledge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es. The main task is study, and the second one is class administration for a study who is class leader.So,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class administration and individual school achievement is a big problem. Many study show that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lass administration and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they are important asistants for class adviser and significant force in arranging class An excellent system of class leader is good at students soialization, and also i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for their future career.This report survey 135 students who are class leaders and are form high school,middle school and grade three of primary school of baiyun distict. It tracks student school achievement, and analyse seveal aspects such as how long, gender and subject for being class leader or not. This data will be helpful of managing and improving for class or school working.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cademic record between the class leader and non-class leader. Different positions in class council also make great influence in their study, especially for those students who shoulder the important positions in class council, such as monitor, study monitor, class representative.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position in class council also makes a notice positive effect to students to all courses. In different study period, this notice positive effect is also showing. From the average records of Chinese, math, English in different period, the positive effect shows mor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then middle school, the primary school is the least. The study record will be improved if the student to be a member in class council continuously. The study also expresses that the study record will not be affected by the gender in the class council. It means that no matter a boy or a girl take charge a position in class council, their study record will be better than the one who do not a member of class council.KEY WORDS: class leader, school achievement, students for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目 录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III中文摘要 .ABSTRACT.一、绪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由来 .11.问题的提出 12.选题的由来 2(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31.班集体 32.班委会 33.班干部 44.学业成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三)国内外班干部研究概况 61.国外研究概况 72.国内研究概况9(四)研究假设. 10 (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0(一)研究的对象 .10(二)研究的方法 .10(三)研究的程序 .11三、结果分析 11(一)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分析 .11(二)不同的班干部角色与学业成绩的差异分析 .12(三)担任班干部与不同学科学业成绩的 差异分析 .13(四)担任班干部与不同学段学业成绩的差异分析 14(五)担任班干部年限与学业成绩的差异分析 .14(六)不同性别的班干部与学业成绩的差异分析 .15四、讨论 15(一)担任班干部与学业成绩总体的相关关系 .15(二)不同班干部角色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17(三)担任班干部与不同学科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18(四)担任班干部与不同学段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18(五)担任班干部年限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19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IV(六)不同性别的班干部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19结语 20参考文献 .22附录23后 记 25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1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由来1.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对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总结与反思,在教育界中对教育的本质的认识也渐渐回归到关注人的发展上来。作为学校教育中最终的落脚点学生,这个无论作为单独个体的“人”还是作为整体的“人” ,也已成为了不少教育工作者及教育研究者重新思考的焦点。具体到学校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也成为了学校管理者无法绕开的一个管理话题。而班干部作为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就尤显关键了。令人遗憾的是,从笔者任教过的学校及接触过的中小学学校行政及老师们了解、掌握的情况看,对学生班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现状,多停留在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师的助手”这一定位,也就是主要是为了帮老师做班级管理的事务工作。因而在学校管理者心目中,更多的是着眼于对其使用和培训上,以便达成更好地帮助学校或者班主任做事的管理目标。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和研究作为班干部角色这一群体,他们自身的心理需要。尤其担任班干部后对其学业成绩是否有影响等情况,因而在学校实际管理过程中就呈现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群体特点,来进行改善学生管理策略的现象。从笔者查找“学生班干部”有关历史研究资料过程中发现,极少有对学生担任班干部后对其学业成绩方面有何影响的相关资料。我在中国期刊网上所查找到真正涉及过此问题的仅有: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谢宜鹏、王静、宗琴珍所写的一篇论文大学生担任班干部情况及其影响作用的调查分析 ,其论文是从大学生班干部的角度来对其影响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是从对大学生的心理及学业成绩影响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是该研究仅是对 10 名曾经担任班干部大学生 3 年来的追踪研究,而且只是做了比较初步的研究分析,没有深入去展开及论述。而所搜索到的其他关于班干部方面的研究中,对于中小学班干部角色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情况,却鲜有人涉及。在中国期刊网上用全名搜查“学生班干部角色对学生本人学业成绩的影响”没有相关资料,使用关键词方式查找“学生班干部角色”也没有相关研究条目,再用“班干部”搜寻,则约有 4500 多条相关信息。笔者对其中约 850 个相关条目进行查询,发现大多数文献资料属于经验性文章,而且所涉及班干部的情况多是从班级组织架构建设,班主任的视角或者如何培训、管理、使用班干部的角度来谈论或研究的。而有些学位论文则是从学生的自主管理方面提及对班干部管理问题。极少有研究是从担任班干部角色对学生本人学习方面影响的探讨和研究。从搜集到的资料看,中小学方面更加侧重的是班干部使用和培养,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班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2干部自身的心理需要及其可能碰到的学业问题。因此,在思考论文选题过程中,对学生担任班干部后是否会对学生本人学业成绩造成影响,开始引起了笔者研究兴趣。在随后进行的搜寻和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其实是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经常会碰见的教育问题。本研究是从中小学这个层次来调查学生担任学生班干部角色后,是否会对学生本人的学业成绩造成影响的角度进行。笔者在对此思考中觉得: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相对其他层次学生更弱一些,而其所担任班干部工作也更加琐碎,相对来讲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这也是为何要选择中小学这一层面的原因。因此,本研究是个真实教育问题的研究。2. 选题的由来在思考选题方向时,我原来的构想不是本选题的。先期考虑的是学生评语分析,原因是觉得现在评语虽有改善,但是由于网络的发展,很多班主任是采用网上下载评语后参考写成的。我就想了解这样的评语的真实状况,考虑进行调查研究。但是在 2008 学年第一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开学初某位班干部悄悄地找到我,然后低声向我提出不想当科代表的想法和要求。当时我觉得惊讶,因为这是我教学生涯所没有经历过的。在我心目中学生能够当班干部是一种荣誉和优势,尤其在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家长都以自己的孩子能当上班干部为荣的。于是我就与该名学生详细交谈。从中得知原来她当了科代表 2 周后,发现每天很多杂务要做。比其他同学少了做作业和学习的时间,因而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受影响,而且她的父母也有这样的想法。了解情况后,在安抚学生过程中,我突然发现这是个真实的教育问题:究竟当了班干部后,学生本人的学业成绩有没有受到影响呢?这引起了我好奇心和研究的兴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对任教学校里担任班干部的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也有班主任曾经遇到过我这样的情况。她们做法一般不是另外重选,就是通过口头安抚、鼓励学生继续当班干部。可是没有人会特意去关注班干部角色是否会对学生本人学业成绩造成影响。在调查中,我感到以往对学生的简单教育,并不能够持久地消除学生对个人学业成绩影响的焦虑。如果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不但能够找到实证数据,而且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还可以为学校及班级管理者提供另一个角度来做好班干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引起其他教育工作者对此类教育现象的关注。因此,我选择了“担任班干部与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作为本人的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3(二)相关概念的界定“班干部”和“学业成绩”是本文的关键词,而且“班干部”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因此我们首先要对“班干部”和“学业成绩”作一界定。从笔者查找的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并未从学理角度对班干部进行过界说,有关“班干部”的概念多以“学生会” 、 “班委会”等形式出现在教育辞典和班主任工作全书中。我认为有需要先界定“班集体” 、 “班委会”两个概念,再来界定“班干部”的概念。1. 班集体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 (简编本)认为:“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具有作为集体有机整体的行为与特征,不是班级个别学生的总和,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1 班集体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共同活动中形成的,一般经历三个阶段:(1)在外力(包括学校、教师等)组织下建立班级,确定目标;(2)建立学生组织领导核心;(3)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它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效果发生作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力量和手段。2. 班委会我认为以下几个概念基本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班委会的普遍认识。1955 年 12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等学校学生会组织条例第三章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对班委会的成员组成以及工作内容作了大致规定。该条例认为, “学生会是学校中全体学生的群众组织” , “班设班级 委员会(以下简称班委会) ,由全班同学选出班长一人、委员二至四人组成,任期半年。班委会在班主任领导下,协同班青年团和少年先锋队,团结全班同学,鼓舞他们努力学习和自觉地遵守纪律,组织班内值日,保持教室的整洁,动员和组织本班同学积极参加本班的和全校性的文娱、体育、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会。 ”2张念宏主编的教育学词典认为:“班委会是学生会的基层组织。一般设正、副班长,以及学习、生活、文体、卫生等委员,共同负责本班的学生工作。班委会由全班大会选举产生。班委会在班主任(或指导员)领导(或指导)下开展工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9 月版,第 7 页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学校学生会组织条例 , 人民教育1955 年 12 月号。 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4作。它的任务是协助教师(或辅导员)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文娱活动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工作。 ”1朱作仁主编的教育辞典认为:“班委会是学生班级的领导机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形式。班委会一般由全班学生大会选举产生。一般有委员五至七人,除班长副班长外,还设有学习、宣传、文体、生活、卫生等委员,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全班同学,自觉执行学生守则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搞好班级的学习、宣传、文体、卫生、劳动等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形成健全的班级集体,努力把自己培养从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 ”2王宝祥等人主编的班主任工作全书认为:“班委会是学生会的基层组织。一般设正、副班长及学习、生活、文体、卫生等委员。班委会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也有的采取竞选制,选出班长,_然后由班长 “组阁”; 还有的采取全员轮流“执政制” 。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为了组成一个适合本班情况的最优化学生领导班子,同时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自治能力。 ”3郭毅主编的班级管理学指出:“班委会是保证班内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领导形式,是班集体的核心,班主任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及时组建班委会.” 4从以上概念的认识我们可以知道,班委会是一个学生领导群体,引领着班级文化、精神发展的方向。班委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持班级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三方面。其主要性质有两个方面:第一,班委会是班集体中的学生领导;第二,班委会是班集体组织生活的核心力量。3. 班干部综上述,笔者认为班干部是在班级成立的班委会或者团队组织里担任一定职务的学生。本研究所指的班干部特指中小学范围的,包含高中、初中和小学。基于上面班委会主要性质的认识,由此可见,在班级中,班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服务员,担当着服务同学、老师的任务。班干部要反映学生的需求,代表学生发言,领导是为了服务。换言之,学生生命成长立场下,班委会的领导并不是成人社会中的自上而下的行政领导关系,不是谁控制谁、谁指挥谁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伙伴关系。班长与班委会其他成员,班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尽管在班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这种平等、自由和宽容的环境中,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实现个体和班级的发展。1 张念宏主编:教育学词典,北京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65 页。2 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7 年 6 月版,第 570 页。3 王宝样、牛志强、陈燕慈主编:班主任工作全书 ,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74 页。4 郭毅主编:班级管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71 页。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5班干部群体的核心力量不仅依赖于班干部成员的个人素质,而且来自于班委会的独特地位。班干部可能不是学习成绩最优秀的,也不是能力最突出的,班干部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组织班级同学,使他们能为班级的发展献计献策。这就是一种核心力量的体现。 “平等中的首席”出自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他认为师生之间应是“平等中的首席”(Firstamongequals),教师“仅仅作为学习者团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 ”1作者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角度论证了教师权威消解的合理性以及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合法性。在笔者看来, “平等中的首席”也能形象地反映出班干部与班级其他非班干部学生之间的关系。 “平等中的首席”定位,表明了班干部地位的变化,也表明了班干部培养目标和立场的变化,即由教师管理立场转向学生发展立场,由传统的权威观念转向多元的价值观念,由单维的精英观转向多维的精英观。4学业成绩简称学绩。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智育检查的结果,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反映。学业成绩一般包括平时考查、测验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两种。在高等学校除此之外,还包括毕业前的专业学习(如理科专业的现场实习、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医科专业的临床实习、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等)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两方面。学习成绩是学生取得学籍和能否完成学业达到毕业程度的重要凭据。 2对学业成绩检查是教学管理制度之一。教师通过考查、考试等手段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对教师来说,有助于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工作;其次,对学生来说,能够促进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总结、提高,同时也有助于了解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缺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再次,对学校领导来说,可以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研究和改进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最后,还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便于配合学校,帮助学生学习。此外学业成绩的检查也是决定学生升留级乃至学校选才、分配的重要依据。在中小学里,通常有期中、期末检查,主要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而学业成绩的评定是指教师通过考查、考试等手段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结果用分数、等级或评语形式作出评价。 3本研究所指的学业成绩是特指中小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的成绩。研究所取1 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07 页。2 王纯山主编:实用教育管理辞典,职工教育出版社 1988 年 8 月版,第 388 页。3 李诚忠主编:教育词典,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年 12 月版,第 87 页。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6数据主要是学生在历次期末考试中的成绩。且是以百分制评定的成绩为依据。(三)国内外班干部研究概况1. 国外研究概况我们日常所说的班干部,其实际上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者为更好地建立班级组织,形成班集体的建设目标,通过指定或学生选举等方式产生了班委会,以协助学校或者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参与并行使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部分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职能。而班干部就是所组建的班委会中承担这些职能的具体成员。从查找中,笔者发现在国外并没有“班干部”这个专门的称呼。但在国外,对班级和班级管理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他们比较早就根据社会学关于社会体系的基本理论,认为班级也是一种社会体系。社会心理学派的帕森斯给班级下了个定义,认为“班级是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的最重要的一个单位。 ”1班级的规模虽小,但有许多特点值得研究。西方学者很早就对班级社会体系的研究,但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阿什莱和斯拉特等提出的班级社会模式“三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学生为中心。 (2)凯吉尔关于班级社会体系和社会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有:社会化功能、选择功能。除上述两种功能外,不少学者提出班级社会体系还具有服务和保护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班级管理在有的国家又称“教室管理” ,以区别于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日本的宫田大夫认为,班级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班级管理是指“一种具有创造条件的机能和作用的事情。创造好条件,就是为了使教师授课成功,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切实达到造就人的目的。 ”2“从广义上说,班级管理的作用是从总的方面来计划和进行班级教育的。这种观点不是我随意编造的,而是来自于美国的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3正是由于对班级和班级管理方面研究比较早,所以国外关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问题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具体体现为学校管理中学生自治的思想。林砺儒在 关于自治 一文中谈到了学生自治的正式起源:1531 年,宗教革命领袖路得的好朋友Trazendorf 在德国Golblerg 中学校创行学生自治制,令学生们选出委员,担任维持校规,砒砺品行及补助课业等事;又选出裁判员十数人处理同学间争执事件这是学生自治之始18 世纪末叶,大教育家Salzmaun的泛爱学校,其训练方法也采用自治主义。不过因为时期过早,未得1 张念宏主编: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 1991 年 8 月版,第 464-465 页。2 (日本)小学班级管理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4 页。3 同上。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7一般人赞同采用至1897年,美国人W . Gill用学生自治制改良纽约一个校风极劣的学校,博得一般人惊叹,此制便流行起来了。贺德芬在大学中学生自治的涵义和实践兼论台湾的实况 中也提到学生自治在近代德国的发展:19 世纪初,德国“学生联盟”(Burschenchaft ) 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德国学生自治的历史发展。然而,就立法论而言,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前西德若干邦才于宪法中规定学生得参与大学自治,使“学生自治团体”( Studentenschaft )得以与大学中之其他团体或机构一般,在一定之经济、社会与文化任务上,获有独立性的法律地位。关于学生的自治,张雪蓉在其博士论文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 ) 国立东南大学为个案 1中有如下介绍:现代大学的学生自治制度渊源于英国,发达于美国。作为一个民主共和国家,美国社会制度和政治组织无不发挥自治的精神,教育也是如此美国学校中,学生自治制是其教育上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为了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和训练共和国民的生活,训练民主自治的能力和观念,美国学校往往模拟社会的方式,将学校视作一个小型的共和国,从学生中选出种种职员,按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度设立管理机构,或把一个学校视作一个市,配置各种职务,有所谓学生州、学生市等市政机关和商店、农庄、新闻机构、工厂等社会部门,让学生自己来治理,参与各种公民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熟悉社会,训练学生做公民的职责和培养勤勉节俭、自治独立的良好习惯。可见,美国的学生自治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形式上仿照政治制度来设置、操作,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和训练共和国民的生活,形成民主自治的能力和观念。这种形式也体现在美国的中小学学生管理过程中。如薛涌在美国孩子们的“班干部”怎样产生 2一文中,以其小孩在美国上学为例,提到从学前班到小学,从来没有听说过班干部这个词。而其对女儿在美国小学上学过程中发现了在美国并没有学生干部说法。而学生要成为班里的“小领袖”就必须通过自己组建各种俱乐部的形式,吸引同学的参与,获得同学认可而获得权力,其实这种做法也是学生自治的一种体现。而关于学生自治的享项方面,学生自治的事项与学生自治的实现有关。已有文献对此虽无系统性的论述,但也有原则性的规定或简略的概括。如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一文中指出:学生自治应以学生应该负责的事体为限;事体之愈要观察周到的,愈宜学生共同负责,愈宜学生共同自治;事体参与的人愈宜普及的,愈宜学生共同负责,愈宜学生共同自治等 3。概括来讲,国外是从学生自治的角度来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而且已经形1 张雪蓉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 ) 国立东南大学为个案J.华东师范大学,2004.2 薛涌. 美国孩子们的“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J. 河南教育,1999.3 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J.新教育,1919 年 10 月第二卷第二期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8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基本上是没有专门的班干部设置,有些国家是以学生社团方式来产生学生领袖,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2. 国内研究概况从笔者查找资料中发现,我国早期学校教育其实也是没有班干部这个称呼的。学校的班级管理最初也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学生自治管理的思想来进行的。就我国而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留给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然而,几千年的封建“臣民”社会也造成了我们“被动”的民族病。直至近代,随着“洋务运动” 、 “欧美留学” 、 “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出现,社会风气才逐渐开化西方民主、科学思想逐渐传人我国,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自治也于此时在我国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陶行知先生可谓我国系统研究学生自治问题并付诸实践的先行者之一。早在1919 年10 月他就在新教育上发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1一文,较系统地谈到了学生自治的定义、需要、规定学生自治范围的标准、学生自治与学校的关系、施行学生自治应该注意的要点等问题。随后,他积极地将这一理论付诸应用。正如伍德勤在陶行知关于学生自治的思想与实践 2 一文中所言:“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事乡村教育时,在乡村学校里就始终贯彻自立,自治,自卫的方针,在三十年代创办工学团时,则以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为宗旨,这更体现了他的学生自治的思想尤其是1940 年他亲自制订的育才学校公约草案 ,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生自治的理论 公约草案共十四章七十一条,并由此来组织育才学校的生活,将他的学生自治的思想全面地付诸实践。 ”与此同时,还有蔡元培、蒋梦鳞、陈鹤琴、郑晓沧、廖世承、林砺儒等学者、教授也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学生自治经验、问题的文章或演说。教育大辞典中关于学生自治有这样的概括说明:我国自1919 年五四运动以来,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成立的学生自治会对进步的学生运动起过积极作用。特别是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一套学生自治理论并付诸实践,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学校基层党组织领导和学校行政组织指导下,学校的学生会以及学生的共青团、少先队、班委会等组织,都贯彻了自治精神,其内部事务的处理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均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他们自己研究决定目的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之具有民主管理、自我教育和独立工作能力。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意义的学生自治在我国的正式开端是五四时期。1 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J.新教育,1919 年 10 月第二卷第二期2 伍德勤. 陶行知关于学生自治的思想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3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 第 1 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版,第 242 页.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9新中国成立后,学生自治会改称学生会,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改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由于50年代的政治氛围及环境,中国只能偏向当时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全面学习苏联老大哥当时的建设经验同时,也把其教育制度及经验照搬过来。依此,笔者在这大胆猜想,现行班干部名称的产生和形成,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班干部也就在那时而产生并形成制度的。陈桂生主编的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修订版) 1谈到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制度目的,是旨在使孩子们从小学会过民主生活,培养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我管理。其中对班干部问题的研究是针对班级管理及班干部学生存在的“干部作风”思想问题的角度,开展了“班级小主人行动”课题研究方案。其研究是针对班级民主制度和班干部作风的改进开展讨论的。也有一些研究是从当前的班干部轮换制度方面来思考班干部问题,其做法是学生轮流当班干部。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有些研究也有触及到班干部内心需要的问题,如王爱兵的班干部工作倦怠现象心理分析及对策 2,是从班干部工作倦怠的表现入手,来分析其心理因素。其研究着重于从理论方面来分析,并没有进行相关实证方面的研究。也有研究者是从班干部角色教育方面来进行一些反思的,但多是一些经验性的反思。跟本研究的论题班干部角色对学生本人学业成绩的影响方面比较接近的研究有,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谢宜鹏、王静、宗琴珍所写的一篇论文大学生担任班干部情况及其影响作用的调查分析 3,其论文中是从大学生班干部的角度来对其影响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是从对大学生的心理及学业成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是该研究仅是对10名曾经担任班干部大学生3年来的追踪研究,而且只是做了比较初步的研究分析,没有深入去展开及论述。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罗雯瑶在其初中生的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研究 4一文中,是从班干部对自身在班级的地位、担任班干部的优缺点、对班干部特征的认知及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的比较这四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是为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学生干部观的教育和改进选拔培养班干部措施方面来提供一些参考的。总的看来,当前对于班干部现状的研究以及由此开展对学生管理方面的研1 陈桂生. 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修订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王爱兵. 班干部工作倦怠现象心理分析及策略J. 班主任之友,2008.(12)3 谢宜鹏、王静、宗琴珍. 大学生担任班干部情况及其影响作用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3 年 8 月, 5 (4)4 罗雯瑶.初中生的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9(1).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10究,虽然研究的人很多,文章也不少,但多数是一些个人的经验总结与主观分析,从笔者查阅到的相关研究文献看,多数分析的层面不够具体,也缺少系统性、全面性;而且当前许多研究,对班干部角色分析角度大多是从对其作用、管理和使用、培训上进行,忽略了作为整体的“人”这个角度来分析班干部的心理需求及其学业方面的需要。对其角色对学生本人学业成绩影响方面的研究更少,尤其是一些实证方面的研究。(四)研究的假设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笔者对此作出假设,学生班干部角色和学生本人的学业成绩之间具有某种相关的关系。(五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以中小学班干部群体管理的现状为切入点,从担任学生班干部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希望学校管理者及班主任队伍能对班干部这个群体重新认识,力图能够为解决现行班干部群体管理中出现的片面倾向,及担任班干部角色后对该群体学生内心需求及学业成绩方面带来的冲突和矛盾,提供一种的不同思路,从而为学校管理中进一步深化班干部角色的认识,优化中小学班干部队伍的管理,促进该群体的发展,顺利地实现学校管理目标。论文有助于学校对班干部角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为学校管理者、特别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班干部的研究提供思考借鉴和实践依据,也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学校这一特殊群体的深思和共鸣,更好地关注班干部这一群体的自身心理需求和发展问题,让班干部真正承担起其参与学校管理责任,也期盼在培养学生班干部的自身能力方面发挥更实在的作用。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的对象学生学业成绩包括很多方面,如智育成绩、德育表现、劳动教育、美育、体育等。同时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因素很广:包括课程情况、教材的使用、社会环境、学校本身因素及定位、学校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家庭背景等等,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措施也包括多个环节,限于本人的研究时间和能力,只是选取了当前学校及社会相对看重的智育方面,即选取所调查学校的语、数、英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11三科期末考试成绩,来考察担任班干部学生角色与学生本人成绩的相关性的情况,代表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成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对班干部的管理也会不断前进,影响学生学业成绩问题也将得以改善,而关于学生班干部的学业成绩影响,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本研究随机选取广州市某 3 所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共 634 人。其中,小学 260 人,初中 48 人,高中 326 人,男生 334 人,女生 300 人。担任班干部 135 人,小学 56 人,初中 7 人,高中 71 人,男生 51 人,女生 84 人。(二)研究的方法本论文采用静态的调查研究为主,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辅以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方式进行。(三)研究的程序第一阶段,是针对本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而形成文献综述;第二阶段,是根据本研究课题需要随机抽取3所公立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并从三所学校中随机抽取合计135名曾经担任班干部学生的语、数、英三科2006-2008学年的期考成绩数据,因数据分析需要还搜集了与之相关的499名非班干部学生2006-2008学年的语、数、英三科期考成绩作为统计数据;第三阶段,是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不同的变量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第四阶段,是根据前面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对假设的验证,为日后做好班干部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数据。三、结果分析(一)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分析为探讨班干部与非班干部两个类群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性,以是否担任班干部为自变量,语数英三科平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见表 1、表 1 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性比较N M±SD F 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12班干部 135 82.84±12.324 33.473* 非班干部 499 74.24±16.036 注: * 表示 P初中高中,其中小学的成绩偏差最小。多重比较分析可知,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的差异性达显著水平,小学和高中的差异性达极其显著水平,小学的平均分远远大于高中水平。说明担任班干部对小学生的塑造性更大,促进作用更明显。(五)担任班干部年限与学业成绩的差异分析为探讨担任班干部年限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年限为自变量,语数英三科平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见表 5.1,并对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LSD) ,见表 5.2。表 5.1 担任班干部年限对学习成绩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15N M±SD F1 年 28 91.56±4.414 16.333* 2 年 100 79.62±12.6233 年 7 93.98±1.613注: * 表示 P初中高中。因此作为学校和班级管理者,组织班干部管理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是工作、班级管理任务的布置、落实和完成情况,更应多与班干部队伍沟通和交流,并在工作和心理的各个方面关心理解他们,充分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的发展情况。这样才有可能充分调动班干部群体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成就期望,缓解他们对学业成绩的担忧,使学校和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的主要依据是,广州市白云区某三所公办中小学634名学生,135名1 来源于 CSSCI 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edu/xuexiaoguanli/59911.html2http:/space.30edu.com/04382893/ReadArticle.aspx?ID=e12633bc-f895-4b2a-a1a5-ae5bd4683805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21曾经担任班干部学生2006-2008学年语数英期末考试成绩的调查和分析。虽然研究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结论,也受到所选样本的特殊性而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初中只能搜集到一个班级连续三年的期末考试数据,加上研究者本人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研究时间的限制,都有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在研究设计方面还存在设计比较简单;而对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方面,学生如何成为班干部方面还存在不足。也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1陈桂生. 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修订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陈晓端, 英保罗·瑞安. 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4).3迟恩莲,曲恒昌.中外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对策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p:127-1324初永华,王春山, 刘京成. 学业成绩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校医, 1997(5)5美比德尔(B.J.Biddle)曾霖生译,姜文斌校.角色理论最近发展情况 J.社会学年评,19866邓峰. 学生干部如何正确地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增刊.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227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M 北京:人们邮电出版社,20068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高洪源,对中、外中小学“自主管理”的几点比较与思考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2(8).10何梅艳. 班干部的培养贵在以人为本J. 中等职业教育 , 2008(32).11黄建凡,张丽萍.学生的表现与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J .中等医学教育, 1998(4).12黄日强. 美国2000年教育策略J. 环球瞭望.13罗雯瑶.初中生的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09(1).14李春燕,李祥承,王莉.动机理论在激发高校班干部自主性中的应用 M.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8(3)15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6刘晶. 树立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J. 大众商务,2009 (1).17欧阳敏. 美国“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启示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6)18瑞士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倪连生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19宋文艳.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 2008(7)20王桂. 当代外国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21王爱兵. 班干部工作倦怠现象心理分析及策略J. 班主任之友, 2008.(12)22王良平. 关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2).23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4伍德勤. 陶行知关于学生自治的思想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25薛涌. 美国孩子们的“班干部”是怎样产生的J. 河南教育, 1999.26 斯滕伯格(Sternberg,R,J), 威廉姆斯(Williams,W , M.)教育心理学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3 27杨宗义,赵伶俐. 日本的班级和学校管理评价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1988(2).28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29姚凌.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教育意义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5).30杨莲清.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心理因素研究J. 现代教育论丛 素质教育研究,1998(2).31阮方明 刘淑媛, “2+2”跨校区办学模式下高年级学生干部积极性减退现象初探 J.科技信息(广东商学院)32佘贤君. 中学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分析J. 江西教育科研 , 1994(4).33叶存洪.欲说还难的现行班干部制度J. 江西教育, 2002 (7)34张磊,李寅滢,鲁淼.中学“班干部”制度对班集体学生的影响分析 以ZY中学为例J. 考试周刊, 2009(4).35张锐. 班干部成长的“关键期”J. 青年教师, 2009(9).36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2337钟启泉,崔允,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8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3307.htm39 来源于 CSSCI 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edu/xuexiaoguanli/59911.html40http:/space.30edu.com/04382893/ReadArticle.aspx?ID=e12633bc-f895-4b2a-a1a5-ae5bd4683805附 录表一:调查学校的班干部与非班干部 2006-2008 学年语数英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平均分名称 数量 语文 数学 英语 三科总平均分 备注班干部 134.00 86.27 80.97 70.23 82.84 非班干部 500.00 79.58 81.22 71.61 74.24 表二:三所学校不同班干部角色 2006-2008 学年期末考试总平均分统计情况职务 人数 平均分 备注班长 22 92.99学习委员 19 88.99华南师范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担任班干部对学生学业成绩相关性影响的调查24团支书 8 78.89组织委员 8 72.78文娱委员 7 74.36宣传委员 10 76.79体育委员 11 76.17生活委员 8 73.08劳动委员 8 70.4科代表 25 91.68合 计 135 82.84表三:不同学段班干部 2006-2008 学年期末考试平均分、性别统计性别 担任班干部年限情况学段 平均分 男 女1 年 2 年 三年小学 92.33初中 83.06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