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 资源ID:10684189       资源大小:45.54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尽快实事求是地推进“两个置换”-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7 月 14 日至 8 月 15 日,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全县 15 家粮食企业和县直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实地查看、填表格等方式,对粮食系统的人员、资产、库存、债务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周密的调查,并对粮食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可行性、稳定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粮食企业 15 家,其中购销企业 11 家(10 个中心粮站和 1 个粮食储备库,即桃花江、牛潭河、浮邱山、修山、三堂街、鸬鹚渡、马迹塘、武潭、石牛江、灰山港中心粮站和桃花江国家粮食储备库) 、附营企业 4 家(灰山港米厂、城关米厂、县粮贸公司、县饲料厂,后三家已进入破产程序) ;粮食系统共有干职工 1816人 (在职 1484 人、离退休 332 人) ,其中各企业共有职工1741 人(在职 1437 人、离退休 304 人) 、局机关共有干职工 75 人(在职 47 人、离退休 28 人) ;有粮食点库 52 个,仓容 12 万吨;截止到 XX 年 6 月底,粮权属县政府的帐面库存粮食万吨,其中陈粮(可食用)万吨、陈化粮(不可食用、工业用粮)万吨,实际库存约为万吨;全系统帐面总资产万元,总负债万元,负债率为%;固定资产帐面净值 4215 万元,评估价总现值 11644 万元,其中抵押给县农发行的资产 5651 万元;1998 年 6 月至 XX 年 6 月全系统累计新亏损 5712 万元,1998 年 5 月底以前亏损 16384 万元。 二、粮改刻不容缓 (一)从国家宏观政策与全国改革形势来看,粮改刻不容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 、 “安谷则昌,绝谷则危” ,粮食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其生产与流通历来为我党所重视。由于粮食的总供给不足,从 1953 年至 1984 年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政策与国家垄断经营制度。1985 年初,国家宣布取消统购,实行合同定购。1986 年实行购销双轨制,并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行试点。1990 年国家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1994年又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市场风险基金,加上地方粮食储备体系也逐步形成,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1996 年,全国粮食突破 5 万亿吨大关,粮食出现阶段性与结构性过剩,从此粮食由过去的特殊商品变成一般性商品,粮食行业的垄断地位不断受到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猛烈冲击。由于库存的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财政补贴亦大幅度增加,一度达到了中央财政的四分之一,可以说是不堪其重负,改革是唯一出路。1996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发199616 号) ,1998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系统体制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815 号) ,推出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举措,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护价收购粮食、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强企业自身改革” 。在“三项政策”中,关键的是顺价销售能否成功实现,而市场经济是以效益为前提的,保护价虽保障了农民利益,但当保护价高于市场价时,顺价销售无法实现,由此产生了两种不良后果:一是粮食购销价差的巨额亏损再一次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二是粮食购销企业躺在国家政策性补贴上吃大锅饭,不愿面对市场,不具备竞争能力,形成了“职工靠企业,企业吃政府”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国务院相继发出国发199911 号、20 号、 XX12 号、 XX28 号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加快粮食企业改革。特别是国发XX28 号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明确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与粮食市场体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此目标,国家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吉林等产粮区开展以“两放开,一调整”为内容的补贴改革,即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将保护价中的间接补贴转为向出售优质农产品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直补”的实质就是购与销都以市场说了算,在刺激农民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国家力图将粮食企业逼入市场。近年来,上海市合并 78 家粮食企业,将 7000 万元国有资产民营化,重组后的优质企业吸引资金亿元;XX 年山东吸引资金 11 亿元专门进行出口粮油贸易;自湘政发XX5 号、湘政办发XX37 号文件下发后,全省有 40 个县市进行了粮食企业改革,699 家企业被改制改组,分流万人,涌现出了长沙凯雪、盛湘米业、衡阳金雁等一批上规模有品牌有产销网络的产业化集团。据国务院有关专家预测,明年我国将全面放开粮食市场。面对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与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我县国有粮企如不奋起直追,必将被淘汰出局。 (二)从我县粮食企业实际情况来看,粮改刻不容缓。据调查情况来看,15 家粮食企业前景堪忧,主要存在着三大困难:一是实力小,难以打出品牌。15 家企业用于经营的资产主要是仓库与门店,现值 4546 万元。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平均经营性资产不过 300 余万元。在粮食部门提出的“桃花米业” 、 “修山面业” 、 “康佳宝”三大品牌中, “康佳宝”为原饲料厂的快餐米粉名称,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从未进行过批量生产,饲料厂从 1995 年起陷入瘫痪,资产负债率达 500%,于去年 8 月获准申请破产;“修山面业”为修山的私营业主所有,根本与粮食企业无关;“桃花米业”由城关米厂的 7 名职工出资 50 万元组成的“桃花米业有限公司”而来,虽具经营活力,但规模较小,品牌非国企所有。二是人员多,收支矛盾突出。15 家企业共有在职职工 1437 人,月工资总额为万元,每月应缴社保金万元,仅每年的工资与社保就需 1175 万元。而每年的收入主要是政策性补贴、少量的门店收入和微量的经营性收入,共计 600 万元左右。为解决这一矛盾,4 家附营企业只有几个留守人员,其余发给每月 50 元不等的生活费(饲料厂什么也没有)后自谋生路;11 家购销企业 1275 名在职职工仅 252 人上岗,下岗人员按粮食局制定的标准每月发给 20200 元左右的生活费。即使如此,企业的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如财务状况较好的桃花江中心粮站共有干职工 244 人,其中在职 199 人、离退休人员 45 人。在职人员中,上岗者 39 人、分流者 132 人、内退 20 人、拿 50%工资者 8 人,每年社保、工 资及其他费用共需 104 万元,而收入仅 26 万元,财务状况之差可见一斑。三是债务重,经营举步维艰。全系统 XX 年 6 月末帐面总资产万元,其中: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158 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215 万元(经国土、房产部门评估作价,总现值为万元) 、库存粮食 5028 万元、应收补贴款 13676 万元(其中 98 年审计认定挂帐补贴 13078 万元) 、往来款项 1478 万元(其中个人欠款万元)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2452 万元、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204 万元、待摊费用 583 万元、在建工程182 万元;全系统 XX 年 6 月底帐面总负债达万元,其中:银行贷款 26592 万元,包括农发行提供贷款 24484 万元(中央挂帐贷款 13297 万元、中央储备贷款 1622 万元、建仓贷款 640 万元、保护价贷款 4705 万元、非保护价贷款354 万元、费用贷款 225 万元、自营消化挂帐贷款 462 万元、损失损耗占贷 48 万元、附营业务占贷 1494 万元、挤占挪用占贷 218 万元、陈化粮价差占贷 663 万元、陈粮价差占贷 758 万元)和农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 2100 万元(浮邱山 217 万元、储备库粮贸站 660 万元、城关米厂 196万元、饲料厂 306 万元、粮贸公司 207 万元、局机关 383万元) ,以及应付(其他应付)帐款 5330 万元。资产负债率达%。同时,县财政负担的粮食亏损及补贴包袱重,其中:92 年 4 月98 年 5 月审计认定挂帐 13078 万元(其中由县财政负责消化的挂帐本金为万元,按上级政策规定,自XX 年起在 10 年内消化完) ,贴息总额为 756 万元(99 年负担贴息 10%计 52 万元、XX 年负担贴息 20%计 101 万元、XX年负担贴息 30%计 151 万元、XX 年负担贴息 40%计 201 万元、XX 年负担贴息 50%计 251 万元) ;98 年 6 月XX 年 6月,我县粮食企业累计亏损 5863 万元,目前因国务院、省政府对这一阶段的亏损暂未部署审计检查与界定,故县财政应负担多少亏损尚不得而知;XX 年我县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总额中,由县财政负担 18%部分计万元(包干期一般为三年一定,第一轮包干县财政已负担 276 万元) ;粮食下放补贴(扶持性补贴)每年为万元,其中粮食行政事业单位经费 43 万元、离退休人员经费万元;由县财政承诺挂帐的陈化粮销售价差 926 万元、陈粮销售价差 686 万元(目前实际承诺 1442 万元) ;需县财政支付的等量对冲粮食价差 70 万元;需县财政支付的粮食促销奖励 98 万元;据初步估算,仅粮食短库原因及实行粮改后因买断粮权而带来的潜在亏损近 3000 万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亏损?一方面是机制太呆板。在粮食市场一步步放开的同时,企业购进、卖出粮食都由上级下达计划,还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比方说市场粮价存在着起落的时间差,正常的做法应是低价时购进、高价时抛出,但由于企业没有购销自主权,上级下达的计划又错过了销售旺季,出现了销售任务经常完不成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完成任务,在 2 月份粮价较好时卖出,作为 5 月份销售任务完成,这种作法却被严厉禁止,鸬鹚渡粮站遭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处罚就是一例。另一方面是缺少资金。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企业不可能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购销,只得求助于农发行。即使农发行爽快地给予贷款,但农发行的资金要封闭运行,实行库贷挂钩,销多少货就要还多少贷,加上购销利微,扣除利息、运输、损耗等费用后所剩无几,有的甚至是赔钱赚吆喝,所以出现了企业对经营不感兴趣的怪现象。有的企业为了面子上过得去,总是汇报一年产生了多少经营利润,但知情者嗤之以鼻:“那是哄上级开心的!”综前所述,我县粮食企业照目前这种状况拖下去,必死无疑,如趁现在还有部分资产,进行彻底改革,则尚存一线生机。许多企业干职工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改革要求非常迫切,一致的心声就是改革宜快不宜慢。 (三)从保护库存与国有资产来看,粮改刻不容缓。企业效益低下,为了生存,为了干职工最起码的生活费,不得不将手伸向库存粮食。至 XX 年 6 月,粮权为县政府所有的保护价帐面库存粮食万吨,其中陈粮万吨、陈化粮万吨。这次调查发现,除三堂街、鸬鹚渡等少数粮站外,大部分粮站存在偷卖库存粮食现象。为了应付县农发行每月的例行查库,企业可做两套什物帐,给你看的那套帐什么问题也没有,到仓里去看的话,单凭肉眼无法判断这仓谷是 500万斤还是 300 万斤。对粮食行业这一公开的秘密,有的企业负责人遮遮掩掩,有的则干脆告诉调研组:“我总不能个人带钱来给职工发工资、给公家办事吧?”事后再次核实时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这是无奈之举。 ”尽管查得很厉害,但从 XX 年 3 月至 XX 年 6 月县农发行就发现了 7 起偷卖粮食事件,偷卖数量约 3000 吨。而未发现的应远远高于农发行的预计,累计亏空库存可能在 700010000 吨之间,所以现在的全县实际库存应只有万吨。对偷卖行为可定性为“法无可迶而情有可原” 。对企业资产,大张旗鼓进行变卖的还较少,不过有的干职工已放风说,粮食卖完后几下子就可将企业资产掏空,因而从保护国有资产出发,改革宜早不宜迟。 三、粮改有关的政策法规 粮改的核心是“人员置换身份,企业置换产权” ,必然涉及劳动关系解除、经济补偿、社保与医保、 “三条保障线”等多方面的政策、法规。 (一)劳动关系解除 劳动关系解除有约定解除与法定解除两种。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关系即为约定解除。对法定解除劳动法有三条规定: 1、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用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 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患职业病或者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按上述规定,我县粮食企业可以通过“法定解除”方式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全县粮食企业可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有 1347 人,其中暂缓解除者 69 人。这 69 人含“三期”妇女 29 人,重病、职业病和住院职工 40 人(此 40 人病症均未经有关部门鉴定,尚不能列为不可解除关系者,但粮改前应对此 40 人可否解除劳动关系作出结论) ,69 人的解除缓冲期为 6 个月。各企业55 岁以上的男职工与 45 岁以上的女职工共有 90 人,按规定不能解除劳动关系,由各企业负担社保与生活费至退休时止。 (二)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劳部发1994481 号)规定,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其补偿标准是: 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费,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约定解除)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法定解除)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法定解除) 4、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法定解除)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可按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据调查,XX 年益阳市国有企业人平月工资 673 元,桃江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均月工资765 元,全县地方企业在岗职工人平月工资 547 元,全县地方企业在职职工人平月工资 251 元,全县粮食企业在职职工人平理论月工资 532 元) 。 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中发XX12 号)和我省关于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的实施意见 (湘劳社发XX188 号)及益劳社发XX66 号文件规定:“裁减人员属 1986 年以前参加工作,本人申请自谋职业的,可支付一次性安置费,具体支付时应体现工龄差别。一次性安置费标准:每满一年工龄计发相当于 1 个月企业所在地区上年度社会平均月工资的安置费,但最多不超过 36 个月。 ”(法定解除,据调查,除 90名内退人员外,各粮食企业可领取安置费的职工为 454 人,总工龄为 11336 年) (三)社会保险 1、缴费对象与标准: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国务院 1999 年 1月 22 日第 259 号令)和其他有关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其缴费比例为:职工个人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 8%;单位为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 按湘劳社险XX95 号、湘劳社发XX68 号文件规定,自谋职业者(含个体工商户) “其缴费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但最高不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300%,最低不低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60%。无法确定月平均工资收入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基数的 21%。 ” 按照国发XX8 号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及湘政发XX15 号、益政发XX18 号文件规定:“除参保特困企业外,所有参保企业必须按时足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认定的特困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先按缴费基数的 11%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余暂时挂欠,待企业效益好转好或资产变现时再予补缴。 ” 2、社保关系接续 根据破产法及湘劳社发XX188 号等文件规定,企业在破产、改制时必须为职工缴足至宣告破产或解除劳动关系当月的社保费,并可为职工预交一定年限的社保费。 “被裁减人员离开企业时,其过去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继续保留。由单位招用再就业的,新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应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自谋职业的,可以按照个体工商户参保办法参加社会保险。继续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费的,其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凡预缴了养老保险费的人员,如被新且建单位或其他企业招聘,除个人应缴部分外,其他该由单位或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应如数按月退给本人。 ” 未继续参加养老保险中断缴费的, “1996 年 1 月 1 日前参加工作的,则将按湘劳1996336 号文件规定,每少缴一年,核减视同缴费工龄的 20%(原投保合同制工人除外) 。1996 年元月 1 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按湘政发199743 号文件规定执行,即缴费年限累计满 15 年以上的职工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累计不满 15 年者,如不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将中止其养老保险关系,本人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退给本人。 ” 3、离退休人员人均预期 10 年余命金 按照国发XX8 号、湘政发XX15 号、益政发XX18 号规定:“国有企业在破产过程中,出售国有资产的所得收入,原则上必须为该企业离退休人员预留 10 年的基本养老金。 ”湘劳社发XX142 号文件规定:“企业实施破产关闭和改制重组,必须为其已离退休人员留足人均预期 10 年余命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并一次性拨付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凡未按上述规定留足有关费用而形成的缺口,不得列入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所需费用由批准关闭破产方案的同级政府负责。 ” (四)医疗保险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844 号)和湖南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意见 (湘政发199915 号) ,我市出台了益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益政发199913 号) ,该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企业破产或拍卖清算时,首先应留足在职职工当年和退休人员以后 10 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在职职工只能享受当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退休人员按规定终生享受。 ”XX 年 6 月 30 日出台的湘劳社发XX142 号文件规定:“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和改制重组,必须为其已离退休人员留足按本企业在职工工资总额 6%计算 10 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 我县医保从 1997 年开始,XX 年出台桃江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桃政发XX2 号) ,一直是按“谁交费谁享受,当年交当年享受,不交费不享受”的原则进行的,至 XX 年 7月全县共有 203 个单位 26336 人参保,但所有粮食企业从未参保,如按湘劳社发XX142 号文件标准,粮食企业应为 304 名离退休人员缴纳万元医保金。 (五) “三条保障线” 国企下岗职工进入由中心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进中心协议期满(3 年)后尚未实现就业的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 24 个月后进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费,此即“三条保障线” 。由于对第一条保障线现今不再办理,粮企职工涉及的主要是失业保险与低保。 1、失业保险 1999 年 1 月,国务院以第 258 号令形式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XX 年 3 月省政府以第 144 号令形式颁布了湖南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 ,对失业保险的享受条件、享受时间、享受标准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享受条件主要是三个。一是足额缴纳了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为职工月工资总额的 3%,其中 2%由单位负担,1%由个人负担。二是与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三是未领取安置费。据湘劳社发XX188 号文件规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享受时间与缴费时间挂钩。缴费时间满一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为 4 个月,以后每增加一年缴费时间则增加 2 个月领取时间,但最长不超过 24 个月领取时间(折合 11 年缴费时间) 。享受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80%,我县的标准为每人每月180 元。至 XX 年 7 月我县参保企业 183 个,参保人数(不含粮企)22944 人,滚动结余 643 万元。各粮食企业历年共缴失业保险费 23 万元,至今欠缴万元,按规定应收滞纳金325 万元。据一般情况来看,失业保险缴纳难度较大。一是企业无力交。各企业负债累累,运转艰难, 再拿出万元交失业保险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二是企业不愿交。一方面从理论上看,享受失业保险人员应是 40 岁以上者。各粮企企业 40 岁以上者为 437 人,除 90 名内退人员外,尚有 347人,如果享受失业保险的为 200 人,扣除每人每年 60 元的手续费后,应发放失业保险费 84 万元(按 24 个月计) ;如果享受失业保险的为 300 人,应发放失业保险费 126 万元。即使不收滞纳金,各企业应缴万元,各企业不会很热心。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看,按规定领取了安置费的 454 人不能享受失业保险,而 40 岁以上者都包括在这 454 人之内。最后结果是,失业保险交了,但能享受的人廖廖无几。三是职工不愿享受。据测算,职工个人最多可享受失业保险4200 元,最少可得安置费 9900 元,职工会主动要求领取安置费而非失业保险。综上所述,失业保险以不缴纳为宜。 2、低保 1997 年,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国发199729 号)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国务院第 271 号令) ,明确低保原则是应保尽保。至 XX 年底我县有 9360 户、14135人加入低保,发放低保补助 374 万元。我县低保标准为 120元,即家庭人平纯收入低于此数时,由民政部门补足缺口,全县补助标准为人平每月 26 元。目前,各粮食企业共有128 户、216 人纳入低保。 四、对粮食局方案的分析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县粮食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订单粮食” 、积极探索改制改组、努力做活粮食购销、全力维护大局稳定,突出重点,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从积极推进粮改的目的出发,于今年 4 月推出了桃江县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在全系统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总的来看, 方案确定的“五个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正确、可行的,也是必须严格执行的。但所列出的 7项经济补偿中的许多数据和政策依据值得商榷。 1、工龄补偿:22592×6 3=万元。此 673 元为 XX 年度益阳市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此处总工龄计算有误,经逐企业查实可解除劳动关系者 1347 人,总工龄 20921 年,工龄补偿为 20921×673 元=万元。 ) 2、基本补偿:1352 人×3000=万元。 (此处人数有误,应为 1347 人。对基本补偿政策上无此要求,可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发放。 ) 3、鼓励解除的奖金:1352 人×5000=676 万元。 (方案提出“凡于 XX 年 12 月 31 日前解除关系者,奖励 5000 元;XX 年 6 月 30 日前解除者奖3000 元;XX 年 12 月底之前解除者奖 1000 元。 ”此条按1352 人均在 XX 年 12 月 31 日解除满打满算,其余理由同第2 条。 ) 4、职务补贴:25 万元。 (方案提出对“担任过企业副主任、副经理以上者给予一次性职务补贴,正职按任职时间每年补贴 300 元,副职每年补贴 200 元。 ”此补贴是否发放理由同第 2 条。 ) 5、医药费补贴:1442 人×1500=万元(含内退) 。 (方案提出“对解除者实行一次性医药费补贴,按 500 元基数加职工工龄乘 50 元计算,最高不超过 XX 元。 ”误算理由同第 2 条。 ) 6、内退人员生活费:90 人×=108 万元。 (此条人数无误,符合政策,企业可自行制定高于低保以上的补贴标准,此处按人平 200元/月的标准发放。 ) 7、社保金: 解除劳动关系的:1237 人×7 年×673×11%×12 个月=万元,115 人×10 年×673×12 个月=万元,合计万元。 (此处计算有误。政策要求是:按益劳社发XX17 号规定,1996 年元月 1 日后参加工作的企业职工须交足 15 年社保金方可领取养老金,否则中止养老保险关系,其个人帐户存额在其退休后一次性退给本人。分析:对象是 1996 年元月 1 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须按规定标准交足 15 年社保,并非所有职工;由于社保缴纳是从 1996 年开始,因而 1997 年、1998 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则要缴纳 8 年、9 年,并非都是 7年;“11%”的标准指特困企业的单位缴纳部分,粮食企业暂未认定为特困企业,暂不能套用此规定,况且余下的 9%只是暂时挂帐,企业改制时必须交清。正确的办法是按政策行事,单位负担的 20%交至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止。从理论上说,解除关系后,企业无义务为无关者缴纳社保。当然,如果企业有钱且愿意替原职工缴纳社保,则是企业的事。 ) 内退人员补交社保:276 年×673×11%×12 个月=25 万元。 (此处理由同上条。 ) 按方案 ,此套改革成本万元。此方案最大的优点是对在职职工照顾周全,受欢迎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理论上的执行阻力较小。最大的缺点有二个,一是无基本精确的资金来源,可行性大打折扣。 方案指出了可变现资产收入、政府补贴收入、企业经营收入、不可变现资产量化、返聘押金 5 种资金来源,但每种来源均未量化,不知 5 种来源共有多少资金、是否够改革成本、成本不足时又应当怎么办?均无预案。对第 5 种资金来源,调研组认为:交纳返聘金是以改制成国有企业为前提的,但如果改制成民营企业就不存在返聘金问题。从各地的效果来看,返聘金收取存在一定风险,一旦改制而来的新国企出现亏损或破产时,返聘金是否有能力偿还?如不能偿还,其后果是什么?因此,不宜提倡收取返聘金的做法。二是社保缴纳自相矛盾。一方面请求县委、县政府按特困企业 11%的标准缴纳社保,另一方面政策规定单位只需为职工缴纳至解除关系时止, 方案却要求缴足 15 年,这不大符合特困企业的认定标准。 方案的本意是好的,其出发点是今后社保可能会实行全省统筹,尽量少往社保所交钱就是尽可能地保障职工利益。但这与现行政策及实际情况相违背,而且从将来来看,要实施全省统筹,省财政部门与省劳动部门不可能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现在我省劳动系统开始实施“金保”工程,全省计算机大联网,全省各企业的缴费情况省劳动部门看得一清二楚。因此余下的 9%不交应当有合乎政策与实际的理由。 五、如何搞好“两个置换” 粮改的核心是“两个置换” , “两个置换”的实质是人、财、物关系的大调整。粮改必然涉及到县政府(核心是县财政) 、粮食企业与企业职工、农发行等不同的利益主体。粮改必须在既不违反政策,又要符合实际的前提下找到各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对县政府而言,粮改以稳定为前提,以“两个置换”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以不增加财政额外负担为原则;对粮食企业而言,各级各部门的优质服务与税费减免是它最盼望的;对企业职工而言,社保等养老保障问题最重要,其次是希望能多给钱;对农发行而言,最重要的是信贷资产保全。因此,粮改绝不能以损害某方利益来维护另一方利益,必须做到兼顾公平。在此前提下,到底应如何置换?整体思路可为:以可变现资产置换人员,以不可变现资产重组企业;当可变现资产不足以置换人员时,以不可变现资产置换。 (一)人员置换方案 人员置换方案的两大原则应是量入为出与“三统一调” 。据统计,全系统资产总现值为万元,剔除抵押给县农发行的粮仓等难变现资产 5651万元外,还有资产万元。人员置换成本应以不超过此数为宜。鉴于各企业可变现资产的不平衡性,宜以“统一处置资产,统一补偿标准,统一资金管理并作适当调整”的“三统一调”措施,确保落实改革收入。调剂原则是确保资产较少企业的职工能按全县统一的补偿标准置换身份,调剂比例应由县粮改办自定。 这部分资产变现必须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这万元中仍含部分不可变现或难变现资产;二是就这万元为评估价,而评估价与拍卖成交价是两码事,如果成交价高于评估价则事情好办,如果低于评估价则意味着这些资产没有万元。因此资产变现成为粮改的关键一环,现按不同的变现率测算改革成本: 1、第一种方案:按 75%的变现率完全按政策置换(变现资金为 4495 万元) 。 工龄补偿。全系统 1437 名在职人员总工龄为 23569 年,在未来 5 年内退休的 90 人属不能解除关系者,按规定亦不能给予工龄补偿,这 90 人的总工龄为 2648 年,因而全系统解除关系者的工龄补偿是:(235692648)×673 元=万元。 10 年余命金。XX 年 6 月 304 名离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为万元(未计算逐年增长数):万元×12 个月×10年=万元。 在未来 5 年内退休的 90 人,企业须为其缴足社保费的单位负担部分,90 人未来 5 年内的工龄为 314 年,单位应缴的社保费为:314 年×673 元×12 月×20%=51 万元。 暂缓解除者 69 人,其缓冲期为 6 个月,这 6 个月单位应缴的社保费为:69 人×673 元×6 个月×20%=万元。 根据劳动法及有关文件规定,改制时企业应缴清所欠社保费,至 XX 年 6 月全系统欠缴社保万元,XX 年 7 月至XX 年底企业应缴万元(单位部分) ,合计:万元。 按湘劳社发XX142 号文件,企业应缴纳在职职工工资总额 6%的10 年医保金:万元×12 月×10 年×6%=万元。 安置费:11336×673=763 万元。 变现费用:1000 万元。变现费用指资产处置中有关部门收取的税费。据调查,税费收取绝大部分集中在国土、房产部门,国土部门有土地评估费%、交易服务费%、拍卖业务费 2%、出让管理费%、契税 4%、出让金 20%、储备费 1%、测绘费等;房产部门有契税 4%、评估费%、转让手续费%、登记颁证费%、测绘费等。除测绘费外,按评估现值,国土方面的税费为万元×%=664 万元,房产方面的税费为万元×%=217 万元,合计 881 万元。如果完全按有关规定办事,变现费用至少超过 1000 万元。 此8 项总额为万元。此方案的优点是完全按政策办事;缺点是成本过大,高于可变现资产数,违背了量入为出原则,不具可行性。 2、第二种方案:按 70%的变现率基本上按政策办事(变现资金为 4195 万元) 。 工龄补偿万元; 内退人员的 5 年社保金 51 万元; 暂缓解除者 6 个月的社保金万元; 企业欠缴与应缴社保金万元; 在职人员医保金万元; 安置费 763 万元; 此 6 项同第一方案完全相同。 3 年余命金 576 万元。据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第 17 条规定,余命金缴纳标准由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第 33 条规定“各区、县(市)可根据自身实际出台相应政策” ,所以我县余命金缴纳标准可暂定为 3 年。 内退人员生活费。内退人员年龄偏大,劳动能力较弱,不发给一定生活费有违常理。生活费标准拟定为每月 300 元,应发:314 年×12 月×300=113 万元。 (9)变现费用压缩在 5%以内,即不超过 210 万元。 以上 9 项总额为万元。此方案优点:总成本控制在可变现资产内,遵循了量入为出原则;预留了约 250 万元的变动空间,理论上具备可行性;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按此方案将改革成本分解到各个企业,从理论上看,则有牛潭河、浮邱山、鸬鹚渡、马迹塘、石牛江、桃花江、粮贸公司 7 个企业可变现资产不足,需要从其他企业调剂资金约 1000 万元。但有两个情况应考虑进来:一是桃花江、粮贸公司的可变现资产较多是全系统公认的,这次调查中桃花江与粮贸公司坚决要求第一个进行改革,目的就是防止平调资产,实际情况是两企业门店较多,评估价将低于拍卖价,亦不宜打七折,两企业的可变现资产买断职工绰绰有余;两企业的理论调剂数额为 300 万元,如两企业不需调剂,反过来等于增加了约 300 万元改革收入。二是局机关资产应是调剂的首选对象,尤其是华滋大厦已成为全系统都想咬一口的唐僧肉,局机关资产不参加调剂,要调剂企业资产必然行不通。因此,剔除桃花江与粮贸公司,调进局机关资产,则其他企业的资产调幅不大,调剂一点企业也无话可说。弊端:资产变现率较高。此方案是以 70%的变现率为前提的,但到底能变现多少还是未知数。如果变现率只有 65%,则此方案不具可行性。未考虑意外情况。由于按政策规定有少数的医药补助费等项目存在,1437 人中难免存在个别合情合理的意外要求(如 40人的疾病问题) ,但意外支出到底是多少无法确定,由于改革收入与改革支出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使预留空间缩小,基本上需要将全系统资产拉平才能满足置换的客观需求。而大平调作法必将遭到有关企业的强烈反对,给改革带来巨大阻力,方案的可行性大大降低。 3、第三种方案:降标,按 65%的变现率,打少量政策擦边球(变现资金为 3896 万元) 。 由于变现率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使第二种方案流产。现按 65%的变现率,变现资金为 3896 万元,因而改革支出必须相应减少,工资标准按 550 元计算。 工龄补偿:(23569-2648)×550=1151 万元; 安置费:11336×550=623 万元; 解除者年社保:1347×550×12月×年×20%=1334 万元; 内退人员社保金:314 年×550×12 月×20%=万元,内退人员生活费:314 年×300元×12 月=113 万元; 在职人员医药费补贴:1437×1000 元=万元; 欠缴社保金:万元; 变现费用:5%以内,计 195 万元。 以上 7 项共计万元。此方案打的政策擦边球主要有三处。一是取消了余命金。理由有三: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 ,是否缴纳余命金可由县粮改领导小组自行决定;缴纳余命金容易引发不稳定事件,我县粮食企业较困难,部分企业连在职职工的社保都交不起,要为离退休人员交 10 年余命金是不太可能的,就实际而言,可变现资产交不起余命金,如强行缴纳必然减少在职人员的补偿,1437 名在职职工会群起反对。二是将交给医保所的医保金打折转成职工的医药费补贴,实际上是将医保金直接发给个人,减少改革阻力。三是增加了职工的年社保,即企业为职工交纳了 15 年社保。此方案优点:有一定的预留空间,具可行性。稳定性强,重点考虑了在职职工利益。弊端:预留空间不大,将影响实际操作,尤其是资产调剂方面有一定阻力。 4、第四种方案,按 60%的变现率,以资产代缴部分社保(变现资金 3596 万元) 。暂定社保现金缴纳部分为 11%,资产替代部分为 9%。 解除者工龄补偿:1151 万元; 解除者安置费:623 万元; 解除者年社保:1347×550×12 月×年×11%=733万元; 内退人员社保金:314 年×550×12 月×11%=万元;内退人员生活费:113 万元; 在职人员医药费补贴:万元; 欠缴社保金:万元; 变现费用:5%,计 180万元。 以上 7 项共计万元。此方案中由资产替代的社保为618 万元,替代资产先从未抵押资产开始,如不足,则需与农发行协商动用一部分抵押资产,抵押部分的债务暂挂。优点:整体成本小于变现数,有可行性;对在职职工的利益照顾较多,方案的稳定性很大;有 460 万元的预留空间,容许有%的资产变现意外或成本提高意外,可操作性较强。如实际情况无大的意外发生,则预留资金的未用完部分应补入社保的 9%,有多少补多少。弊端:资产代缴社保打的政策擦边球,本来按省市有关规定是不允许以资产替代社保的,但在资金的确短少的情况下只能如此,实际中亦有先例可循。反过来,如果把社保按 20%交足,而1437 人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按标准给予补偿,则影响的是整个改革的进行与大局的稳定。当然这部分资产变现会给有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但在大局稳定与少数部门的工作难度之间,我们只能选择前者。 5、第五种方案:预案,拟以未变现资产弥补职工补偿金。 由于风险意外与变现率的不确定性,使第四种方案有可能难以实施到底。一方面,如果变现率进一步下降,则改革收入不足;另一方面,即使变现率如数实现,也有可能意外支出增加,导致出现较大的收支缺口。因而必须制定风险预备方案。此方案以第四方案为基础,以未变现资产来弥补职工补偿金不足。 弥补资产来源。先从万元资产中的未变现部分开始,如不足,则从抵押资产中抽调。 弥补比例。由于未变现资产与抵押资产在拍卖市场上难以实现价值,将这样的资产抵给解除关系者,难免会遭其抵制或不愿意,因而可适当将弥补比例提高,一般以 31 为宜,因为粮仓等抵押资产如改变用途几乎不值什么钱。意外情况下还可将弥补比例提高,只要能走人就行。 弥补数额。如资产变现出现意外,估计变现缺口不会超过 500 万元,按 31 的比例,最多需 1500 万元未变现资产;即使将弥补比例进一步提高,未变现资产应付此缺口亦绰绰有余。 综观上述五种人员置换方案,相对而言第三、四方案的可行性较大。 (二)产权置换方案 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县市区的“两个置换”只有人员置换搞得较好而产权置换不彻底,因而粮改效果大打折扣。从理论上来说企业改革只减人不动产权,是换汤不换药。如果我县只是将企业在数量上减少,而性质上无变化,谁能保证企业会起死回生?一旦有事最后解决麻纱甚至承担责任的还是政府。因此必须动产权。为防患于未然,企业产权置换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民营化,并应因企施策。 1、维持原状型: 储备库具有购销企业与储备企业的双重性,由于存有中央储备粮,政策上不能改制成民营企业,因此储备库应作为全县唯一的国有粮食企业存在,人员置换后企业性质不变。人员置换方式是先全员置换,再竞争上岗。对做大做强储备库有 2 种设想:一种以储备库为核心,组建全县国有性质的购销公司、下设网点,将原未处置的粮仓等国有资产全部划归储备库经营管理,与民营企业展开竞争;另一种是储备库基本维持现状,但将原各粮站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全部划入,这样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壮大,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发挥起粮食流通主渠道的作用。 2、破产重组型: 城关米厂、县饲料厂、县粮贸公司 3 家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由于法院收费方面的问题没解决而未能终结。县委、县政府应督促双方尽快了妥,终结后根据实际情况重组为民营企业。 3、整体出让型: 灰山港米厂共有 31 名职工,175 万元资产,无贷款,无外债,只欠干职工集资款 30 多万元。干职工强烈要求共同进退,整体买下米厂资产重组经营。对这种要求应予积极支持,尽量整体出让。 4、未定型: 由于人员置换成本完全来自于资产置换,从理论上看资产有可能全部变现,但事实上除储备库与灰山港米厂外,其他企业应有部分资产一时无法置换产权。对这些剩余资产的处置可采取四种方式:第一种是自营型,以这些资产为基础,吸纳社会资金,按现代企业制度,组成新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业人员从原粮企职工中竞聘产生,企业负责人由县粮食局任命,并经职代会批准。第二种是租赁型或租营结合型,即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租赁出去,企业不开展经营活动或只进行部分经营活动。第三种是参股型。把新企业的资产全部折成股份,以民营企业为主参股经营。第四种是混合型,即可能含有以上各种经营形式综合而成。对剩余资产到底采取哪一种方式,应视各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六、其他问题的处理 (一) “老粮”问题 XX 年 3 月的锁定库存为 74456 吨,其中损失损耗 4317 吨(尚未确认) ;XX 年 6月锁定库存为 44103 吨,其中陈化粮 16181 吨。对库存陈粮的处理,可用 2 种方式解决。买断粮权。粮食企业对这种方式非常感兴趣。全县库存陈粮约 28000 吨,其成本为每吨 1140 元,大约只能以每吨 600 元的价格卖给企业,28000 吨粮食的价差亏损为 1512 万元。如果用目前每年508 万元粮食风险基金弥补,连利息在内大约需要 3 年才能消化这笔亏损。但粮食风险基金存在变数,一是不知能维持多久,二是不知是否始终是 508 万元,随着库存的减少,基金也相应减少。从长远来看,这笔亏损有可能最终得由县财政承担。因此,买断粮权对企业有利对财政有害。借给企业。我县退耕还林项目争取得好,按有关规定农民每退耕还林 1 亩面积,政府须补给农民 300 斤粮食,并规定这些粮食从政府的保护价粮食中予以解决。至 XX 年全县退耕还林面积已达万亩,XX 年将增至 6 万亩,即使今后不再争取退耕还林资金,这 6 万亩面积 8 年共需保护价粮食7XX 吨,解决 28000 吨老粮问题指日可待。具体办法是:将“老粮”借给资产充足、资信良好的国企经营,政府不负担保管、销售等方面的任何费用,企业逐年如数归还新粮。退耕还林资金是按每 100 斤谷折 70 元下拨的,扣除每 100斤 6 元的市场风险补贴(放在县财政) ,可以按每 100 斤 64元结算,而保护价粮的成本只有 57 元,这 7 元差价给企业。如此一来,企业会乐开花,县财政不产生亏损,农发行的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