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 资源ID:10707727       资源大小:3.25M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5-1 观察物体习题精选一、想一想,再填空从上面看,数学书的照片是( ),从前面看,数学书的照片是( )二、连一连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从前面或后面看 从上向下看 从下面看三、画一画下面的图形是小狗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跳棋,请用“”代替小狗,画出小狗的观察位置四、想一想妈妈在魔方的六个面贴上了 16 这 6 个数字,第一次心心看到 ,第二次心心又看到 ,你能帮心心找到 1 对应( ),2 对应( ),3 对应( )参考答案一、想一想,再填空从上面看,数学书的照片是(图一),从前面看,数学书的照片是(图二)二、连一连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从前面或后面看 从上向下看 从下面看三、画一画四、想一想妈妈在魔方的六个面贴上了 16 这 6 个数字,第一次心心看到 ,第二次心心又看到 ,你能帮心心找到 1 对应( 6 ),2 对应( 4 ),3 对应( 5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2用一些棱长为 1 cm 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右,那么最多用( )块小正方体。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 1 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 2 六种不同的形状。1) 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 )号和( )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 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 )号和( )号,或者是( )号和( )号。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 )块,最多能摆( )块,共有( )种摆法。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右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二、选择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 )块同样的正方体。A.5 B.6 C.7 D.82由 10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 ) ;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 )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 。4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 )个小方块。A.7 B.8 C.9 D.10三、解答1左面图形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图形,请你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该几何体的实际形状,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2用 5 个小正方体木块摆一摆。(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下, 有几种摆法?(2)如果要同时满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 下,有几种摆法?3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4如下图所示,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1)如果是 5 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2)如果有 6 个小正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3)最多可以摆几个小正方体? 5左图是一个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搭建而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小刚用小立方体搭建以后,认为右图中的三个图形都可以是该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你同意他的看法吗?5.2.3 2、5 的倍数的特征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 2、5 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 的倍数。2.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增强探究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请说出几个数,要求这些数是 2 的倍数。2观察这些数,根据这些数的特点,再说几个 2 的倍数。二、自主探究1. 探索 5 的倍数特征。(1)请写出 1100 的数。(2)请在这些数中找出 5 的倍数,写出来:_(3)课件出示百数表。你们写的和老师的一样吗?(4)观察 5 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发现并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_(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 5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_(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 5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 5 的倍数_(7)过渡:学习了 5 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同桌互说互猜,看看是不是 5 的倍数。(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 5 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_2. 探索 2 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 5 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 2 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_(2)从百数表中找出 2 的倍数。 (小组合作找出所有 2 的倍数)_(3)观察 2 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 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_(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 2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_(6)写一写: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_(独立完成)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自然数按是不是 2 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 的倍数都是( ),不是 2 的倍数就是( )。4.总结。(1)5 的倍数的特征:_(2) 2 的倍数的特征:_(3)自然数可以分为( )和( ) 。三、同步练习1.填一填。(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 ) ,最小倍数是( ) 。2. 下面的数哪些是 2 的倍数?说说你判断的理由。24、35、67、78、99、106、521、280【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填一填(1)有限 无限(2)它本身 它本身2. 下面的数哪些是 2 的倍数?说说你判断的理由。24、78、106 和 280 是 2 的倍数。理由是:不管是几位数,只要个位上是 0、2、4、6 或 8,这个数就一定是 2 的倍数。 自评 师评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5.2.4 3 的倍数的特征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2.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 3 整除。3.培养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 2 的倍数的特征,5 的倍数的特征都有哪些?2 的倍数特征_5 的倍数特征 2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2 的倍数有:_5 的倍数有:_二、自主探究1.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1)从百数表中找出 3 的倍数。(2)横着看,前 10 个 3 的倍数,个位上是哪些数字?_(3) 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_(4) 任意找几个 3 的倍数,把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_如果把这些 3 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 3 的倍数吗?_(5) 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 3 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2.总结。3 的倍数的特征:_三、同步练习1. 从 15、549、820118、462、460、507210 中找出 3 的倍数的数3 的倍数: _2. 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下列数中, ( )是 3 的倍数。A.70 B.80 C.90(2)19 加上( )就是 3 的倍数,再加上( )就是 2 的倍数。A.2 B.3 C.4(3)一个三位数 42 ,它是 3 的倍数,里有 ( )种填法。A.2 B.3 C.4 3.按要求写数。(1) 从 354 起,写出连续 5 个奇数。_ (2) 从 354 起,写出连续 5 个偶数。_ (3) 从 354 起,写出连续 5 个 3 的倍数。_【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从 15、549、820118、462、460、507210 中找出 3 的倍数的数3 的倍数:15、549、462、5072102. 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C (2)A B(3) C3.按要求写数。(1)355、357、359、361、363(2)354、356、358、360、362(3)354、357、360、363、3665.2.5 2、5、3 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班级 姓名 自评 师评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学习目标】1.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并会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2.能快速、准确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5、3 的倍数。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 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 3 元/枝,郁金香 5 元/ 枝,马蹄莲 10 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 50 元,找回了 13 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二、自主探究1. 2、5 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 的倍数怎样判断呢?_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 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1)我能看出_含有因数_因为:_(2)我能看出_含有因数_因为:_3.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33 98 355 0 123 881 8089 1000 988 565 3678 677奇数有:_偶数有:_3.总结。(1)2 的倍数的特征:_5 的倍数的特征:_3 的倍数的特征:_(2)偶数的个位是( ),奇数的个位是( )。三、同步练习1.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哪些数既是 2 的倍数,也是 5 的倍数?90 38 45 103 360 172 75_是 2 的倍数,_是 5 的倍数,_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2. 将下面的数填在合适的图中。75、84、125、35、165、630、3474、99、210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3 的倍数 5 的倍数【学习评价】 同 步练习参考答案1.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哪 些数既是 2 的倍数,也是 5 的倍数?2 的倍数:90,38,360,172;5 的倍数:90,45,360,75;同时是 2、5 的倍数:90,360。2. 将下面的数填在合适的图中。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3 的倍数 5 的倍数5.2.6 质数和合数(1)自评 师评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3.知道 100 以内的质数,熟悉 20 以内的质数。4.培养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什么是因数?(学生回顾因数的含义。)2.了解自然数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思考后汇报: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分类的依据是:看一个数是不是 2 的倍数,是 2 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就是奇数。3.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来进一步探究自然数。(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1)二、自主探究,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1. 引导学生按顺序正确地找出 120 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学生找出 1-20 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2. 引导学生按照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根据自己找出的 120 各自然数的因数进行分类,完成教材中的表格,观察后说出分类的依据。(1)只有一个因数的是:1(2)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是:2、3、5、7、11、13、17、19(3)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4、6、8、9、10、12、14、15、16、18、203.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 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呢?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 1。三、动手实践,制作 100 以内的质数表。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出 100 以内的质数。方法一首先排除 1,因为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排除 2,3,5,7 的倍数(2,3,5,7 除外)。这样剩下的数就是 100 以内的质数。2.出示 100 以内的质数,加强学生对 100 以内质数的认识。自己默读 100 以内的质数,熟记 20 以内的质数。三、同步练习1.填空。(1)12 的因数有();25 的因数有()。(2)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合数是()。(3)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最小自然数是(),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是(),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是()。2.把下面各数写成几个质数相加的形式。(1)21()()()()4.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质数,并且周长是 36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习评价】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答案:1、(1)1,2,3,4,6,121,5,25(2)0 1 2 0 4(3)3 4 92、(1)2 3 5 114、 36÷2=18(厘米)18=7+1111×7=77(平方厘米)5.2.7 奇数和偶数(2)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并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2.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自评 师评1.课件出示:(1)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在自然数中,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 也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2)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2.找出 20 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课件出示)(1)奇数有:1、3、5、7、9、11、13、15、17、19(2)偶数有:0、2、4、6、8、10、12、14、16、18、20(3)质数有:2、3、5、7、11、13、17、19(4)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二、自主探究,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1.课件出示例 2,读题,理解题意。观看课件,获取相关信息。2.引导学生找几个奇数、偶数然后加起来,通过探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3.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4.验证猜想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三、同步练习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在 2,3,4,5中,除了合数以外都是质数。()(2)所有的偶数一定是合数,并且所有的质数一定是奇数。()(3)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2.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在结果是奇数的算式下画横线,在结果是偶数的算式下面画波浪线)328736 836655100042714412341923×1611×7【学习评价】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答案:1、(1)(2)×(3)(4)×2、328736836655100042714412341923×1611×75.3.1 长方体的认识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3.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学生边回答边课件展示)回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它们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2.课件展示教材第 18 页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明确:这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3.引入课题: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像文具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板书课题)观察桌子上的物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自主探究课件出示例 1。自评 师评1.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1)组织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长方体的面。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动手摸一摸,进一步感知长方体的面。(2)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棱。感知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先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再动手找出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棱。(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先观察长方体,再动手指一指三条棱相交的顶点,感知顶点。2.探究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1)指导学生数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汇报交流:长方体有 8 个顶点;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12 条棱可以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竖直方向分组来数,每组有4 条,共 12 条。(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学具,初步发现在同一个长方体内,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哪些面的大小相同,并提出猜想。猜想一: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猜想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验证猜想。动手实践,在小组内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进行验证。(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后归纳出长方体的特点: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三、同步练习1、图形分类。上面的图形中,平面图形有:;立体图形有:2、 我会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凡是有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的物体都是长方体。()(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长方体的 6 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学习评价】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答案:1、答案:2、答案:(1)×(2)(3)×5.3.2 正方体的认识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长方体,请学生用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征。根据已学知识,回答长方体的特征。2.看上图,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回答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7cm、3cm 和 2cm。3.引导学生想象导入新课。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当这个学生可能想象到: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了,那么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每个面都是正方形。4.像这样由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就是正方体。(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二、自主探究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板书:面、棱、顶点)自评 师评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来汇报长方体的特征。课件出示例 3。2.组织学生根据正方体实物尝试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从面、棱和顶点三个方面有目的地观察、讨论正方体有什么特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3.对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在小组内选一个代表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总结并汇报。面:6 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完全相同,面积都相等。棱:12 条,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顶点:8 个。1.引导学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学生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2.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3.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三、同步练习1.填一填。(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面积分别()。(3)长方体的 12 条棱,每相对的()条棱为一组,12 条棱可以分成()组。(4)正方体是由 6 个()围成的立体图形。(5)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2.5cm,它的棱长总和是()。(7)用一根长 24cm 的铁丝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每条棱长是()。【学习评价】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答案:(1)6 长方 2(2)相等(3)4 3自评 师评(4)正方形(5)相等特殊(6)30cm(7)2cm5.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分析能力,发展空间概念。【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1)正方体纸盒的棱长是()cm。(2)棱长总和是()cm。(3)每个面的面积是()cm 2。2.认真看图,分析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求这个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自主探究1.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老师示范的方向摆好,然后指出上、下、左、右、前、后 6 个面,并标在纸盒相应的位置。(1)观察展开过程,注意长方体每个面的变化。(2)量出长方体学具的长、宽、高后,将学具展开,在展开图上标出各面的长和宽。2.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发现:在长方体的 6 个面中,前、后面的面积相等,左、右面的面积相等,上、下面的面积相等。3.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再集体交流,总结出:长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出示例 11.(1)仔细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问题:就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3)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2.汇报计算方法。方法一 6 个面的面积相加。方法二计算前、上、左 3 个面的面积和,再乘 2。方法三分别计算三组面的面积,再相加。3.通过观察和比较三种算法,发现三种计算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计算 6 个面的总面积。4.(1)通过观察、操作,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正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 6 个面的面积和。(2)明确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用字母表示的方法。5.(1)认真分析题意。(2)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就是求正方体墨水盒 6 个面的总面积。(3)独立列式计算,汇报结果,集体交流:先算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再乘 6。6.5×6.5×6=42.25×6=253.5(cm 2)三、同步练习1.填空。1.用两个长 5dm、宽 3dm、高 2dm 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下面三种拼法。拼成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图 1:长()dm,宽()dm,高()dm。图 2:长()dm,宽()dm,高()dm。图 3:长()dm,宽()dm,高()dm。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0.4d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10dm,宽是 3dm,高是 0.2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学习评价】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5 3 4 10 3 2 6 5 22. 答案:0.4×0.4×60.16×60.96(dm 2)答:它的表面积是 0.96dm23.答案:0.2m2dm(10×310×22×3)×2(30206)×256×2112(dm 2)答:它的表面积是 112dm2。5.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能正确分析有关实际应用的问题。2.能正确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实际应用的问题,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过程】自评 师评一、知识铺垫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 10cm,宽 6cm,高 12cm,如果用彩纸重新包装一下,至少需要多大的彩纸?2.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得出结论: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饼干盒的表面积。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自主探究1.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上、下面不贴商标纸,也就是不算哪几个面的面积?该怎样算?2.自主思考,列式计算后交流。3.出示教材第 26 页第 8 题,引导观察分析要求制作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上面没有盖) ,明确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4.认真观察后交流:求商标纸的面积,只需要算左、右、前、后 4 个面的面积。5.全班交流:长×高×2宽×高×2。6.分析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小组合作交流答案。三、同步练习1.填空。(1) 把一个棱长是 4 厘米的正方体切开成两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2) 一个长方体长 5 分米,宽为 4 分米,高为 3 分米,长为()分米。2.求表面积。(1) 一个长方体,长为 7 分米,宽为 6 分米,高为 2 分米。(2)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 8 厘米。【学习评价】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1. (1)32 (2)942.(1)(7×6+6×2+2×7)×2=136(平方分米)(2)8×8×6=384(平方厘米)自评 师评5.3.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3.培养比较、观察的能力。【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并说一说这只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瓶子中的水的?(课件播放)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的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中,瓶子中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3.通过观看课件演示,明确:因为石子占了水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所以乌鸦才能喝到水。4.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组进行实验,实验后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一部分空间,所以就装不下第一个杯子里的水了。5.先观察比较,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电视机所占的空间最大,影碟机所占的空间第二大,手机所占的空间最小,因为它们的大小差距比较明显,可以直接进行比较。5.体会体积的概念。二、自主探究1.出示两个纸盒。问题:猜一猜哪个纸盒的体积大。2.先观察两个纸盒,然后猜一猜这两个纸盒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全班交流答案。3.通过演示,发现用数一数的方法能直观地比较出两个立体图形的大小,因为左边的立体图形是由 9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而右边的立体图形是由 8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立体图形比右边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大。4.小组交流明确: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5.(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2)拿出实物模型,体会它们的体积。(3)举例: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 1cm3,计算机键盘按钮的体积近似于 1cm3,1个粉笔盒的体积近似于 1dm3三、同步练习1.填空。1.用两个长 5dm、宽 3dm、高 2dm 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有下面三种拼法。拼成的大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图 1:体积()立方分米图 2:体积()立方分米图 3:体积()立方分米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0.4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10dm,宽是 3dm,高是 2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习评价】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60 60 602. 答案:0.4×0.4×0.4=0.064(立方分米)3.答案:10×3×2=60(立方分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2.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自评 师评3.认识并掌握底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复习。(1)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计量物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方法?二、自主探究1.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好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填写在表格里。2.交流自己的摆法,记录所摆图形的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及它们的体积。3.先观察自己所摆的长方体,然后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可能答出: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 )。4.先明确字母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学生口答长方体的体积公式。5.组内讨论,交流。汇报: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的体积( )。6.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同步练习1.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一个文具盒的体积约 280() 。A.cm B.cm2C.cm3(2)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dm 3。A.2 B.25 C.1000(3)用一团泥捏成不同形状的物体, ()不变。A.长度 B.表面积C.体积2.填一填。(1)长方体的体积() ,一般用字母表示为() 。(2)正方体的体积() ,一般用字母表示为()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 5cm,它的体积是() 。(4)一个长方体纸盒,长 6dm,宽 5dm,高 7cm,它的体积是()dm 3。3.有一个长 60cm,宽 50cm 的长方体水缸,李阿姨把买的西瓜完全浸在水里,水面上升了 3cm,这个西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习评价】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1.(1)C(2)C(3)C2.(1)长×宽×高 Vabh(2)棱长×棱长×棱长 Va 3(3)125cm 3(4)213.60×50×39000(cm 3)9000cm39dm 3答:这个西瓜的体积是 9dm3。 。5.3.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体积、含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2.能灵活地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计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课件出示:(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3)哪几个面的长为 24cm,宽是 12cm?(4)它的体积是多少?二、自主探究1.自主思考,列式计算后交流。2.下面各图是棱长为 1cm 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哪个图形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在横线上标注出来。自评 师评3.分析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小组合作交流答案。三、同步练习1.填空。(1)一个棱长是 6dm 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 () 。A.表面积大 B.体积大C.无法比较(2)一个长方体木块,长 5cm,宽 4cm,高 3cm,把它放在桌面上,当它的占地面积最小时,高是() 。A.4cm B.5cm C.3cm2.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盒子,如果把它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边长为 36cm 的正方形,这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学习评价】自评 师评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1)C(2)B2. 36÷4=9(cm)9×9×9=729(cm3)5.3.8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 1dm31000cm 3、1m 31000dm 3的推导过程,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的道理。2.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答,并说出两个不同单位名数之间是怎样换算的。3.5dm2( )cm 2600dm2( )m 2回顾学过的知识作答。2.提问: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出示例 2)(1)指导合作找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两个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2)引导各小组汇报自己的验证过程和结果。小组合作探究,汇报自己的验证过程:棱长是 1cm 的小正方体一排摆 10 个,摆 10 排,共摆了 10 层,就摆成了一个 1dm3的大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1000cm3。1dm10cm,棱长是 1d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1dm3,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知1dm310×10×101000(cm 3) ,所以 1dm31000cm 3。(板书:1dm 31000cm 3)P2.(1)引导学生推算 1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34 页中的表格。(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0。棱长是 1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1m3,而 1m10dm,所以棱长是 1m 的正方体的体积10×10×101000(dm 3)。3.出示例 3。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小组合作完成例 3,并互相交流。(1)1m 3=1000dm33.8m3=3800dm3(2)1000cm 3=1dm32400cm3=2.4dm34.出示例 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提问:从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怎样解决问题?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应具备的条件,然后列式计算:V=abh=50×30×40=60000(cm3)60000cm3=60dm3=0.06m3(2)小结: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换体积单位。三、同步练习1.我会填。(1)相邻的单位长度间的进率是(),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2)1m()dm20cm()dm()m5m2()dm 27000cm2()dm 2(3)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4)9m 3()dm 3()cm 34dm 34.5m3()dm 33.6m2()dm 23750cm2()dm 22.05m3()dm 32.一个无盖的鱼缸,长 1.2m,宽 80cm,高 6dm,这个鱼缸可以放多少立方分米的水?【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1)10100 (2)1020.250070(3)1000(4)9000 4000 4500 360 37.5 2050自评 师评2.1.2m=12dm80cm=8dmV=abh=12×8×6=576(dm 3)答:这个鱼缸可以放 576dm3的水。5.3.9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练习课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正确熟练地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稍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空5 立方米=( )立方分米 420 平方分米=( )平方米0.3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25 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7 平方米=( ) 平方厘米 80000 立方厘米=( )立方米1500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说说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解题)二、自主探究1.六一”儿童节前,全市的小学生代表用棱长 3cm 的正方体塑料拼插积木在广场中央搭起了一面长 6m,高 2.7m,厚 6cm 的奥运心愿墙,算一算这面墙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学生读题目要求,并独立解决。集体汇报交流师引导学生要先算出长方体的奥运心愿墙的体积,以及每个小正方体塑料积木的体积,然后看这面奥运墙包含多少块积木。总结:计算时要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2.花园小区为居民新安装了个休息的凳子,凳面的长、宽、高分别是非曲直104cm、44cm、4.6cm,凳腿的长、宽、高分别是 44cm、4.6cm、35cm,这些凳子共用混凝土多少方?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在计算凳面和凳腿的体积时,要注意凳腿是两条。在求出厂价 50 个凳子的体积后,还要将立方厘米转换成立方米,然后利用“1 方=1 立方米”得出共用混凝土多少方。3.小结: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三、同步练习1.填空0.35m3=( )dm31250cm3=( )dm34.85dm3=( )cm33m340dm3=( )m37.4dm3=( )dm3=( )cm38.09m3=( )m3=( )dm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30 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合( )立方分米。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5 米、3 米和 2 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2.判断题。(1)棱长是 6 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用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要 4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3)把一个正方体的钢呸锻造成一个长方体,体积不变。 (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 2 倍,体积就扩大 4 倍。 ( )三.解决问题1.施工队要在一条宽 12 米的马路上铺上一层厚 5cm 的沥青,准备了 24m3 沥青,可以铺多少米长?2.某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 40 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立方分米?【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 350 1.25 4850 3.04 7 400 8 9027000 2730二×× ×三解决问题1. 5cm=0.05m自评 师评

    注意事项

    本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为本站会员(341****677)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