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涂装车间纯水系统操作手册

    • 资源ID:10726828       资源大小:611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涂装车间纯水系统操作手册

    涂装车间纯水系统操作手册Panting shop RO System Operation Manual1 目 录1.0 反渗透原理 .21.1 反渗透原理 .21.2 卷式复合膜元件的外形结构图 .41.3 反渗透系统主要术语 .41.4 影响 RO 膜性能的因素 51.5 水处理系统原水水质分析主要项目 62.0 反渗透(RO)纯水系统介绍 .72.1 简介 72.2 系统技术指标 72.3 系统流程简介 82.4 主要设备简介 82.4.1 预处理系统 82.4.2 反渗透系统 .112.4.3 后处理系统 .133.0 系统操作程序 143.1 开机前准备 .143.2 RO 系统操作说明 153.2.1 RO 系统开机步骤 153.2.2 RO 系统关机步骤 173.2.3 RO 系统自动启动和停止步骤 183.2.4 系统故障或紧急关机 .184.0 系统维护 194.1 前处理设备的维护 .194.1.1 砂滤器的反洗和正洗 .194.1.2 碳滤器的反洗和正洗 .204.1.3 保安过滤器和终端过滤器滤芯更换 .204.2 反渗透装置维护 .214.2.1 反渗透系统短期和长期维护 .214.2.2 反渗透膜的清洗 .214.3 反渗透膜元件的安装步骤 244.4 反渗透膜元件的拆卸 255.0 故障分析 .266.0 主要设备及消耗品清单 .272 1.0 反 渗 透 原 理 1.1 反渗透原理渗透:稀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反渗透膜)向浓溶液中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渗透压:某溶液在自然渗透的过程中,浓溶液侧液面不断升高,稀溶液侧液面相应降低,直到两侧形成的水柱压力抵消了溶剂分子的迁移,溶液两侧的液面不再变化,渗透过程达到平衡点,此时的液柱高差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反渗透原理:即在进水水流(浓溶液)侧施加一定的压力以克服自然的渗透压,当高于自然渗透压的操作压力施加在进水水流侧时,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流动方向就会逆转,进水(浓溶液)中的水分子部分通过膜成为稀溶液侧的净化产水,形成与渗透相反的现象,称为反渗透。见下图所示:反渗透过程:根据反渗透原理可知,渗透和反渗透必须与具有允许溶剂(水分子)透过的半透膜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出现渗透现象和反渗透操作,反渗透过程如下图所示。*反渗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称为反渗透膜。稀溶液浓溶液渗透压渗透及渗透平衡状态浓溶液初始状态半透膜稀溶液反渗透状态加压半透膜 半透膜浓溶液 稀溶液3 *反渗透膜元件将反渗透膜与进水流道网格、产水收集流道、产水管和抗应力器等用胶粘剂组装在一起,能实现进水与产水分开的反渗透过程的最小单元称为膜元件。*反渗透膜组件膜元件安装在受压的压力容器外壳内形成膜组件。*反渗透装置由反渗透膜组件、仪表、管道、阀门、高压泵、保安过滤器、就地控制盘和机架组合在内的可单独运行的成套单元设备称为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过程通过反渗透装置来实现。 *反渗透系统为特定的水源条件和产水要求设计的,由预处理、加药、升压泵、水箱、反渗透装置和电气仪表连锁控制等组成的系统。高压泵进水 浓水半 透 膜 进 水 流 量 渗 透 液 流 量 ×10 回收率(%) = 脱 盐 率 (%)= 100- 渗透液盐浓度×100进水盐浓度产水4 1.2 卷式复合膜元件的外形结构图 1.3 反渗透系统主要术语【回收率】指膜系统中产水量与进水量之比,以分数或百分比表示。【脱盐率】-通过膜从系统进水中除去溶解性成份浓度的百分率。【透盐率】-脱盐率的相反值,它是进水中溶解性成份透过膜的百分率。【渗透液】-经过膜系统产生的净化产品水。【通量】-单位膜面积上透过液的流量,通常以每天每平方英尺加仑数表示(gfd) 。浓水浓水进水流向进水流向进水流道网进水流道网产品水流道网产品水流道网RO膜膜中心集水管中心集水管产品水产品水5 1.4 影响 RO 膜性能的因素【压力】如图 1 所示,渗透液的总溶解固体随着作用压力的增加而减少,渗透液流通量则随之增加。压力 温度【温度】如图 2 所示,膜元件对进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随着水温的增加,水通量几乎线性地增大,这主要归功于穿过膜的水分子的扩散能力随温度增加而增大。同时,增加水温会导致脱盐率降低或透盐率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盐份透过膜的扩散速率会因温度的提高而加快所致。【供水盐浓度】图 3 显示了供水盐浓度对渗透液流通量与脱盐率的影响。进水盐浓度 回收率【回收率】回收率为渗透液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渗透液流通量随着回收率的增加而减少,当浓图 1.进水压力对通量和脱盐率的影响图 2.进水温度对通量和脱盐率的影响产 水 通 量脱 盐 率 产 水 通 量 (恒 定 压 力 )脱 盐 率 (恒 定 通 量 )水 通 量脱 盐 率图 3.进水盐浓度对通量和脱盐率的影响水 通 量 脱 盐 率 图 4.增加回收率对通量和脱盐率的影响6 缩液的渗透压高到与进水的压力相同时则停止。脱盐率随着回收率增加而减少(见图 4)。1.5 水处理系统原水水质分析主要项目基于以上对反渗透原理和影响因素的介绍可知,对于一套工艺先进、设计合理的反渗透系统来说,运行的稳定性与原水的水质变化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运行中应能全面了解原水的水质变化,尤其是地表水水源的水质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对于这样的系统,建议做好水质常规分析工作,并能根据原水水质变化,准确判断系统运行的情况。水源常规分析项目:铵离子(NH 4+) 总铁(Fe 2+/Fe3+) 亚硝酸根(NO 2-) 活性二氧化硅(SiO 2)钾离子(K +) 锰离子(Mn 2+) 硝酸根(NO 3-) 硬度钠离子(Na +) 铜离子(Cu 2+) 氯离子(CL -) 二氧化碳(CO 2)镁离子(Mg 2+) 锌离子(Zn 2+) 氟离子(F -) 游离氯钙离子(Ca 2+) 铝离子(Al 3+) 硫酸根(SO 42-) PH钡离子(Ba 2+) 碱度(M-value) 磷酸根(PO 43-) 总固体含量(TDS)锶离子(Sr 2+) 碳酸氢根(HCO 3-) 硫化氢(H 2S) 水温铁离子(Fe 2+) 碳酸根(CO 32-) 胶体二氧化硅(SiO 2) 浊度(NTU)生物耗氧量(BOD) 化学耗氧量(COD) 总有机碳(TOC) 污染指数(SDI)7 2.0 反 渗 透 ( RO) 纯 水 系 统 介 绍 2.1 简介 本套反渗透(RO)系统是专为 北汽广州公司涂装车间 提供合格的工艺水而设计的,其原水水质为 市政自来水。本套系统的设计为双级系统,其中一级产水量 30m3/h(在标准温度 20条件下),系统回收率75%,系统脱盐率97%。二级产水量为 16 m3/h。2.2 系统技术指标1)原水水质(设计标准)市政自来水。2)系统参数控制指标一级系统(50m3/h) 数值 二级系统(30m3/h) 数值设计水温 20 设计水温 20原水进水流量 40m3/h 进水流量 20m3/h产品水流量 30m3/h 产品水流量 16m3/h回收率 75% 产水 PH 值 6.0-7.0产水电导 5µs/cm3)药剂添加控制要求药剂名称 配制浓度 添加量控制 加药泵控制 备注絮凝剂(高纯聚合铝) 23 % 5mg/L 50 % 阻垢剂 VITEC3000 13 % 3mg/L 50 % 碱 5% 2mg/L 50 % 具体以调试为准8 2.3 系统流程简介原水箱原水泵絮凝剂 多介质过滤器 二级纯水箱 纯水泵 UV 杀菌 精密过滤器 用水点 活性炭过滤器 二级反渗透装置阻垢剂 精密过滤器 二级高压泵 PH 调节一级高压泵 二级供水泵 一级反渗透装置 一级纯水箱 纯水泵 UV 杀菌 精密过滤器 用水点详见系统流程图。2.4 主要设备简介2.4.1 预处理系统本系统的预处理部分包括原水箱、原水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絮凝剂加药、阻垢剂加药装置等设备。(一)原水箱原水箱采用不锈钢材质,容积 20m3,与供水管连接,进水管上安装气动阀,结合水箱内的液位开关控制原水的液位,出水端连接原水泵。当原水箱中的液位处于中液位时自动阀自动开启补水、高液位时关闭进水, 低液位时强制原水泵中断供水以避免泵空转,并输出低位报警信号。 (二)原水泵原水输送泵将原水输送至前处理系统,原水泵设置两台,正常运行时一用一备,过滤器反洗时两台泵同时启动,以满足反洗水量的要求。原水泵材质为不锈钢。泵的进出口配备手动阀组,出口设单向阀。输送泵固定于钢制机架上,其运行受原水箱液位控制。9 (三)多介质过滤器本系统设有一台多介质过滤器,直径 2800mm,材质为钢衬胶。填料为多种级配石英砂,层高 1400mm。它可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的片状物及胶体等除去。满足后续反渗透系统的需要。多介质过滤器配置气动阀门,方便地进行自动顺、逆洗。多介质过滤器的进出口母管上设计有压力表,方便监测过滤器进出口压力。当进出口压力差达到一定值(通常为 0.07-0.1Mpa)时或连续运行 72 小时,建议对过滤器进行反洗,以恢复过滤器的性能。(四)活性炭过滤器本系统设有一台活性炭过滤器,直径 2500mm,材质为钢衬胶。填料为高质量的果壳活性炭,层高 1400mm。它的作用是吸附原水中的有机物及游离余氯,以保证 RO 膜元件免受有机物及氧化物的侵蚀。过滤器配置气动蝶阀,进出口母管上设有在线压力表,方便监测过滤器进出口压力。 当进出口压力差达到一定值(通常为 0.07-0.1Mpa)时或连续运行 72 小时,建议对过滤器进行反洗,以恢复过滤器的性能。(五)絮凝剂加药装置絮凝剂加药装置包括一台加药箱和一台加药泵,该加药装置的作用是向过滤前的原水中加入絮凝剂,利用直流凝聚的作用,使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产生絮凝,通过过滤器过滤掉,提高过滤器的过滤效果。(I)加药点 加药点设在原水泵后多介质过滤器前的管道上。(II)加药量 加药量以毫克/升(ppm)为单位,即每立方米反渗透进水中需要加入絮凝剂的克数。建议的加药量为 5-10ppm,该絮凝剂的有效成分为高纯聚合铝,可根据需要直接填加,也可稀释后填加。(III)加药量的计算1)加药箱中药剂配置的浓度:=Qxa1000xxQxX =40m3/hx5mg/L1000x1.1kg/lx1.6L/hx50% =23 %10 Q: 反渗透进水流量,本系统为 40m3/h; a: 药剂加入浓度,按 5mg/l 计算;: 絮凝剂溶液的密度;Q: 加药泵的出力,1.6 L/h;X: 加药泵的定位刻度,按 50%计算。以上计算出 23%是指加药量为 5ppm,加药泵定位在 50%的刻度情况下,需要将絮凝剂的标准溶液在加药箱中配成 13%的浓度后使用。2)加药箱中加入絮凝剂的标准溶液体积:V 标=xV= 23%x100L=23 LV: 加药箱的容积,本系统配备加药箱为 100L。3)一次加药使用天数:T= V 标 x1000 Qxaxt = 23Lx100040m3/hx5mg/lx16h/天 =7(天)t:每天运行时间,按 16 小时计。注意:1.过量添加药剂会对膜元件造成负担。2.絮凝剂加药量与原水的浊度密切相关,现场运行时,应根据活性炭过滤器出口 SDI值的检测结果做相应的调整。(六)阻垢剂加药装置为防止 RO 系统的污堵,在预处理部分设有一套阻垢加药装置,主要包括加药箱(容积100L,一台)和加药计量泵(1.6L/H,一台) 。阻垢剂采用美国进口产品。该阻垢剂可有效控制包括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等在内的结垢物质沉淀,延长反渗透膜元件的清洗周期。并能与前部填加的药剂很好的兼容。具体添加要求如下:(I)加药点 阻垢剂加药点设计在精密过滤器前的管道上,保证加入的药剂在进膜前与水充分相溶。(II)加药量 11 加药量以毫克/升(ppm)为单位,即每立方米反渗透进水中需要加入阻垢剂的克数。建议阻垢剂的加药量为 3-5ppm,该阻垢剂可根据需要直接填加,也可稀释后填加,但最大稀释浓度建议不低于 5%。稀释用水最好选用反渗透的产品水。(III)加药量的计算1)加药箱中阻垢剂配置的浓度:=Qxa1000xxQxX =40m3/hx3mg/l1000x1.16kg/lx1.6l/hx50% =13 %以上计算出的 13%是指加药量为 3ppm,加药泵定位在 50%的刻度情况下,需要将阻垢剂的标准溶液在加药箱中配成 18%的浓度后使用。2)加药箱中加入阻垢剂的标准溶液体积:V 标=xV=13%x100L=13 LV: 加药箱的容积,本系统配备加药箱为 100L。3)一次加药使用天数: T= V 标 x1000 Qxaxt = 13Lx100040m3/hx3mg/lx16h/天 7(天)t:每天运行时间,按 16 小时计注意:过量添加或加药量不足均会造成膜污堵。声明:系统中选用的阻垢剂为海得科公司根据现场的实际水质情况推荐使用的产品,为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请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任何药剂的品种和加入量的变化必须经海得科公司技术人员确认,否则,因此对反渗透膜元件造成的损坏,海得科公司将不再承担质保责任。(七)精密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又称精密过滤器, 通常内装精度为 5m 熔喷滤芯。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前部的过滤器在运行时出现短暂的不正常情况时,作为最后一道把关的设备,保证大于 5m 的颗粒物质不会进入反渗透膜元件中,保护反渗透膜元件不被损伤。该系统保安过滤器内装40”的熔喷滤芯 20 只。过滤器的外壳为不锈钢材质。 12 2.4.2 反渗透系统反渗透装置是本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包括:高压泵、膜元件及压力容器、相关仪表、清洗系统等。反渗透工艺较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无废液排放等优点,因此已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水处理等领域中。(一)高压泵 高压泵为 SS304 多级立式泵,GRUNDFOS CR 系列。它的作用是为反渗透装置提供足够的进水压力,保证反渗透膜的正常运行。高压泵的进出口设有低压和高压压力保护开关,保护泵的安全运行。高压泵的出口高压侧管道采用不锈钢配管。本系统一级和二级各设计高压泵一台。(二)反渗透主机本系统设计反渗透系统为一套 30m3/h+16m3/h 的双级系统。一级系统设计 5 根 6 芯装的压力容器,每根压力容器内装反渗透膜元件 6 只,共设计膜元件 30 只。5 只压力容器采用 3:2 的两段式排列,设计产水量为 30m3/h(在标准设计温度20条件下) ,设计回收率为 75%。原水经一级反渗透系统脱盐后进入到二级反渗透系统中进行再次脱盐以达到出水电导率指标。二级反渗透系统包括 3 根 6 芯装压力容器,共装反渗透膜元件 18 只。3 只压力容器采用 2:1 的两段式排列,设计产水量为 16m3/h(在标准设计温度 20条件下) 。 注:因二级的排放水水质较好,为了提高整套系统的水的利用率,设计了二级浓水循环回到原水箱内继续使用。(三)PH 调节加药系统包括加药箱和加药泵,药剂选用 NaOH,加药点在二级高压泵前。调节进入反渗透系统的进水的 PH 值,保证纯水出水的 PH 值。(四)清洗系统该清洗系统实现对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设计的要点是对反渗透膜进行化学药品的大流13 量、低压力清洗。包括清洗箱、清洗泵、清洗过滤器及相关的压力表和阀门管道等。清洗箱容积 2.0m3,材质为 PE。清洗泵设计一台,采用格兰富公司的立式多级离心泵,材质为不锈钢。清洗泵采用手动控制。清洗过滤器外壳为不锈钢材质,内装 15 只 40”精度为 5m 熔喷滤芯。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清洗液中较大颗粒物质进入到系统中,保护反渗透膜元件不被损伤。2.4.3 后处理系统包括纯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和终端过滤器等。(一)一级纯水箱一级纯水箱采用不锈钢材质,设置一台,容积 20m3。水箱内设置液位开关,与一级和二级反渗透系统连锁控制。(二)一级纯水泵一级纯水泵将一级反渗透纯水输送至用水点,设计水泵两台(一用一备) 。输送泵采用不锈钢泵,其运行受一级纯水箱液位控制,纯水箱低位时泵停止运行。(三)二级纯水箱二级纯水箱采用不锈钢材质,设置一台,容积 30m3。水箱内设置液位开关,与二级反渗透系统和二级纯水泵连锁控制。(四)二级纯水泵二级纯水输送泵将二级纯水输送至用水点,设计输送水泵 2 台(一用一备) ,纯水泵运行受二级纯水箱液位控制,纯水箱低位时泵停止。(五)紫外线杀菌器和终端过滤器 在一级和二级纯水泵出口设有紫外线杀菌装置,目的是防止纯水中的细菌滋生影响纯水水质。紫外线杀菌器后设置过滤器,过滤器外壳为不锈钢材质,内部装填 40” 1m 熔喷滤芯,14 保证纯水的水质。15 3.0 系 统 操 作 程 序 反渗透系统长期性能的稳定关键决定于正常的操作与维护,包括系统的开机、停机等。膜元件的污堵的预防也与适当的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恰当的操作程序势必导致膜元件的快速污堵。因此,操作人员应详细阅读以下系统操作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另外,为了及时了解整套系统的真实运行情况,需要运行人员认真完整的记录运行数据,运行记录表标准格式附后。3.1 开机前准备 在膜元件安装完毕后,准备开机前,必须确定整个前处理系统按照规范运行。并确定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 SDI 值满足反渗透的进水要求(即 SDI4) 。另外,为了解膜元件的真实运行情况,保证系统在开机时的各项指标稳定,需检测反渗透进水的以下指标,并将结果作为原始数据保存。原水温度 酸碱度 PH 原水电导 SDI 值 开机前检查事项 :1)检查系统管道连接正确,试压无泄露;2)管道试压工作完毕;3)多介质过滤器及活性炭过滤器已冲洗完成待用;4)精密过滤器装上新的滤芯;5)阻垢剂等化学药品按要求配备待用;6)泵已润滑并经点动检查旋转方向正确;7)检查电控及各仪表正确无误;8)给电控柜合闸送电。16 3.2 RO 系统操作说明3.2.1 RO 系统开机步骤一、预处理系统启动1.打开原水泵进出水阀门 V05/V06 和 V07/V08;2.将电控柜上的“手动/自动”旋钮旋转到“手动”状态,过滤器的“工作/清洗”旋钮旋转到“工作”状态,原水泵 1 或 2 的旋钮旋转到 1(表示原水泵 1 将进入到运行状态) ;3. 按下原水泵 1 的“启动”按钮,原水泵 1 开始运行;4.检查过滤器本体的相应自动阀门处于打开状态:VD11 砂滤器进水阀 VD21 碳滤器进水阀VD16 砂滤器排气阀 VD26 碳滤器排气阀VD12 砂滤器出水阀 VD22 碳滤器出水阀5.原水进入到砂滤器,然后到碳滤器中。系统启动一定时间后,砂滤器和碳滤器的排气阀自动关闭,过滤器进入正常制水。6.旋转絮凝剂加药泵的旋钮到“开”的位置,絮凝剂加药泵开始工作。二、一级反渗透系统启动1.顺序打开一级 RO 系统以下阀门:V14/V15 保安过滤器进出水阀 V20 一级浓水排放阀V17 一级高压泵出水阀V19 一级浓水排放调节阀 2.关闭以下阀门:V18 清洗进水阀 V21 浓水清洗循环阀V23 纯水清洗循环阀 V28 过滤器排污阀3.原水慢慢进入到一级反渗透系统中,观察各部分压力,打开保安过滤器和各压力容器的取样阀或排气阀排气;17 4.待膜元件中充满水后,按下一级高压泵的“启动”按钮,一级高压泵启动,慢慢关小高压泵后的球阀 V17,使高压泵后的压力升高到 1.3-1.4MPa 范围;5.缓慢关小浓水排放阀 V19, 直至进水流量和产水流量接近设计值(设计进水流量为40m3/h,产水流量 30m3/h,回收率为 75%) 。实际操作时需要不断调节高压泵出口阀 V19 和浓水排放压力控制阀 V17。检查系统压力以确保不超过设计上限;6.将阻垢剂加药计量泵的开关旋转到“开”的位置,同时检查加药泵运行是否正常;7.待系统稳定后,关闭纯水排放阀 V20,使一级产品水进入到一级纯水箱中。三、二级反渗透系统启动1.打开以下阀门:V42/V43 二级供水泵进出水阀 V45 二级浓水排放调节阀V44 二级高压泵出水球阀 V46 二级浓水排放阀V48 二级纯水排放阀2.关闭二级浓水回流阀门 V47. 3.待一级产品水箱水位到达中位后,按下二级供水泵的“启动”按钮,启动二级供水泵;4.一级纯水慢慢进入到二级反渗透系统中,观察各部分压力,打开各压力容器的取样阀排气;5.待膜元件中充满水后,按下二级高压泵的“启动”按钮,二级高压泵启动,慢慢关小高压泵后的球阀 V44,使高压泵后的压力升高到 1.3-1.4MPa 范围;6.慢慢关小二级浓水调节阀 V45,使产品水流量达到设计要求(二级进水流量:20m3/h,产水流量 16m3/h),此过程需配合调整二级高压泵出口阀门 V45;7. 将碱加药计量泵的开关旋转到“开”的位置,同时检查加药泵运行是否正常,并调整产品水的 PH 达到设计要求(6.0-7.0) ;8.待系统稳定后,打开回流阀门 V47,关闭浓水排放阀 V46,使二级浓水返回到原水箱再利用,以提高水的利用率;18 9.检查二级产品水的电导率、PH 和流量达到设计要求,此时,关闭产品水排放阀门V48,使二级产品水进入到二级纯水箱中;10.检查反渗透系统的运行参数,填写运行记录表。说明:1)在新膜的第一次使用时,应使产水排放更长的时间直至产品水无泡沫为止,以冲出膜元件中的保护液。2)系统运行中应保证各加药箱中有足够的药液。3)正常运行时一般不需调整加药量,但当原水水质发生较大变化时,应注意调整碱加药泵的加药量,保证使二级 RO 产水的 PH 值在 6.0-7.0 范围。3.2.2 RO 系统手动关机步骤接到关机指令后,应按与系统启动相反的程序依次关闭系统,具体如下:1. 打开二级 RO 纯水排放阀 V48 和浓水排放阀 V45、V46,关闭回流阀门 V47;2. 低压冲洗二级 RO 系统 2 分钟以上,以便冲出反渗透膜元件浓水侧的浓盐水;3. 按下二级高压泵的“ 停止”按钮,关闭二级高压泵,二级 RO 系统停止运行,同时将碱加压泵的旋钮旋转到“关”状态,检查碱加药泵停止运行;4. 按下二级供水泵的“停止”按钮,关闭二级供水泵,关闭二级系统阀门。5. 打开一级浓水排放阀 V19、V20 和纯水排放阀 V22;6. 使一级 RO 系统低压冲洗 2 分钟以上,以便冲出反渗透膜元件浓水侧的浓盐水,防止结垢发生;7. 按下一级高压泵的“ 停止”按钮,关闭一级高压泵,一级 RO 系统停止运行,同时将阻垢剂和絮凝剂加药泵旋钮旋转到“关”位置,检查阻垢剂和絮凝剂加药泵停止运行;8. 按下原水泵 1 的“停止”按钮,关闭原水泵;9. 如果系统需长时间停机,则关闭系统进出口全部阀门。19 3.2.3 RO 系统自动启动和停止步骤系统在进入正常运行后,可将电控柜上的“手动/自动”旋钮旋到“自动”位置,系统即可进入到自动运行状态,此时,一级反渗透系统和二级反渗透系统可根据原水箱、一级纯水箱、二级纯水箱的液位联锁关系,实现自动启动和停止(不需人为去调整各阀门的开关状态) 。3.2.4 系统故障或紧急关机如果系统临时停机或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需要紧急关机时,紧急按下电控柜上的“紧急停止”按钮,系统中的各动力泵紧急停止运行,整套系统停止。待系统故障排除后,可按下“报警消除”按钮和“复位”按钮,恢复系统到初始运行状态,然后根据开机步骤重新启动系统。注意:1. 在调节高压泵出口球阀和浓水排放球阀时,一定要慢慢调节,使进膜压力慢慢升高,以防止突然的升压对膜元件的冲击。2. 系统启动时,压力容器的两端严禁站人!3. 化学药剂的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4. 系统运行时,必须遵循“相关参数控制指标”标准,严禁在超过设计产水量的情况下运行。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膜元件会产生一定的污堵,在污堵刚刚发生时,可以通过提高进膜压力的方法来保证产水量,但是,当膜元件的标准化后的参数达到清洗条件时(见膜元件维护部分说明) ,应及时停机对系统进行清洗,不允许让膜元件容纳太多的污垢,造成性能的不可逆转。5. 系统中使用的药剂,是海得科公司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条件选用的,在系统的运行中,用户对药剂的任何变更(包括药剂品种和加入量) ,需经海得科公司技术部确认。否则,因此造成的系统问题,海得科公司不再提供质量保证。20 4.0 系 统 维 护反渗透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膜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进行日常记录和保护性维护是非常重要的。详细阅读运行操作手册所推荐的维护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开车数据表中包括了反渗透系统操作的一些相关影响因素。这些记录是非常宝贵的,可用于诊断设备运行性能,并作为设备保证的参考。便携式电导仪、余氯测试仪、硬度测试仪和 PH 值测试仪可用于获得操作数据,建议现场配备。一些保护性维护步骤必须定期完成。详细阅读泵和电机的维护手册中所推荐的维护方法,并严格遵照执行。4.1 前处理设备的维护4.1.1 砂滤器的反洗和正洗砂滤器必须定期反洗,以保证其过滤效果。反洗时间可根据运行时间或进、出口的压力差来确定(过滤器运行 2-3 天或进出口压差达到 0.07-0.1Mpa 时) 。反洗和正洗步骤如下: 1.停止运行反渗透系统,关闭原水泵;2.将电控柜上的“手动/自动”旋钮旋转到“手动”状态, “工作/清洗”旋钮旋转到“清洗”状态, “砂滤/碳滤”的选择钮旋转到“砂滤”位置, “正洗/反洗”旋钮旋转至“反洗”位置;3.检查砂滤器反洗进出水阀 VD14 和 VD15 打开,其它阀门处于关闭状态;4.按下两台原水泵的“启动”按钮,两台原水泵同时启动,原水从砂滤器的底部进入罐体,反冲洗砂滤滤层;5.反冲洗 5-10 分钟后,按下原水泵的“停止”按钮,砂滤器反洗结束;21 6.静止过滤器 2 分钟,使滤料慢慢沉降;7.将砂滤器的“反洗/正洗”旋钮旋转到“正洗”位置,检查砂滤器的进水阀 VD11 和正洗排水阀 VD13 处于打开位置,其它自动阀关闭;8按下原水泵 1 的“启动”按钮,启动一台原水泵,水从过滤器上部流入,正洗砂滤器 5-10 分钟,至出水透明(最好检测 SDI 值合格)为止;9.按下原水泵 1 的“停止”按钮,停止原水泵的运行,砂滤器正洗结束,检查各自动阀门处于关闭状态。4.1.2 碳滤器的反洗和正洗活性炭过滤器为防止滤料的压实和板结,也需定期反洗,以保证其过滤效果。反洗时间可根据运行时间或进、出口的压力差来确定(过滤器运行 2-3 天或进出口压差达到 0.05-0.07Mpa 时) 。反洗时,将“砂滤/碳滤”旋钮旋转到“碳滤”位置,其它步骤同砂滤器的反洗。需要说明的是,碳滤器正洗时,需要将砂滤器置于运行状态。4.1.3 保安过滤器和终端过滤器滤芯更换系统正常运行后,应库存备用保安过滤器和终端过滤器的滤芯。在操作过程中,过滤器的进出口压差达到 0.7Kgf/cm2 以上时,以及设备连续运行三个月后,就必须更换新的过滤芯。不能试图使用清洗过的滤芯,要配置与原设备中同规格的滤芯。不按要求更换滤芯,将不能保证设备性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系统停运后,打开保安过滤器排污阀,将保安过滤器内的水排尽;2.旋开上部封头的封闭螺丝,取下上封头;3.旋开中心管螺母,取下滤芯压盖;4.取出滤芯,更换新的滤芯,并按原安装方式安装完成后即可开机。22 4.2 反渗透装置维护4.2.1 反渗透系统短期和长期维护1冲洗:在每次停机前和开机前,应进行低压冲洗。2短期停运维护:系统停运时间不超过 72 小时的情况下,应每天启动一次反渗透系统,运行 30 分钟后停止,以防止膜元件失水或生长微生物。3长期停运维护:系统停运时间超过 72 小时,必须采用化学药剂保存。系统在保存前应进行依次化学清洗,当已知膜元件存在污染时,这一点特别重要。典型的清洗顺序如下:用 PH=11 的碱溶液温和清洗系统 2 小时,然后杀菌并进行短时间的酸洗。如果系统在操作时原水没有结垢和金属氧化物成分,可以不用酸洗。清洗和杀菌后,按如下步骤在 10 小时内进行保存:1)排放压力容器内的空气,将元件完全浸泡在 1-1.5%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中;2) 通过关闭所有阀门使保护液隔绝空气,与空气接触将氧化亚硫酸氢钠;3) 每周检察一次 PH 值,当 PH 值低于 3 时,更换保护液;4) 至少每月更换一次保护液。注意:在停机期间,工厂必须置于不结冰状态,温度不得超过 45。4.2.2 反渗透膜的清洗原水中的杂质,诸如金属氧化物的水合物、钙的沉淀物、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等,很容易在 RO 膜的表面形成结垢和污堵,使 RO 膜堵塞。RO 系统前的原水预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产生膜污堵的物质,但是,预处理设备会由于操作和其他原因,不能完全控制有害物质。因此,膜元件的定期化学清洗是必不可少的。一套具有完善操作,配有得当的前处理的反渗透系统并不需要经常的清洗。当前处理运转不正常或供水失调时,才会导致系统频繁的要求清洗。以下推荐的是系统清洗应遵循的步骤。4.2.2.1 清 洗 条 件23 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现象时,即说明反渗透系统有结垢和堵塞发生,此时,应考虑化学清洗。1)正常条件下,产水量下降 10%-15%; 2)温度校正后给水压力提高 10%-15%;3)产品水质量下降 10%-15%,既盐透过率增加 10%-15%;4)系统压差升高 10%-15%。以上的基准比较条件取自系统经过最初 48 小时运行后的操作性能参数。注意:a.日常操作时必须按要求记录每一段压力容器间的压差,随着元件内进水通道被堵塞,压差将增加。b.如果进水温度降低,膜元件产水量也会下降,这是正常现象而非膜的污染所致。c.预处理、压力控制等失常或回收率的增加等均会导致产水量和透盐率的变化。当观察到系统出现问题时,此时元件可能并不需要清洗,但应该首先考虑以上几类原因。4.2.2.2 膜 元 件 清 洗 前 的 准 备 1. 判定膜表面的阻塞物的性质: 可通过检查膜元件进水端的沉积物或保安过滤器滤芯上的沉积物等判断;2. 选择适当的清洗药剂,可参照膜厂家提供的资料;3. 清洗膜元件时, 不得超过下列的温度和 PH 值范围: PH 211,温度40。4. 清洗膜元件最好使用反渗透的产品水。在系统恢复正常操作压力和流量之前应采用低压和低流量水将残余清洗液从膜中冲出。清洗前不必拆去进口或渗透液出口探头。4.2.2.3 膜 元 件 清 洗 步 骤1) 检 查 清 洗 系 统 完 好 , 将 电 控 柜 上 的 “手 动 /自 动 ”旋 钮 旋 转 到 “手 动 ”位 置 ,“工 作 和 清 洗 ”旋 钮 旋 到 “清 洗 ”位 置 ;2) 在清洗箱中配制和混合适当的清洗溶液(用 RO 产品水配置药液),并检查溶液的 PH值。在进入 RO 前,保证所有的药品溶解并混合均匀,溶液为透明无色;打开清洗泵的进口阀 V24、循环阀门 V26,关闭出口阀 V25,手动按下清洗泵的“启动”按钮,启动清洗泵,让清洗液循环 2-3 分钟,将药业混合均匀后停止清洗泵。24 3) 利用清洗泵将清洗液低压打入待清洗的压力容器中,取代原有的处理水。泵压力应低到无渗透液流出,此时应将浓水排放,避免回到清洗箱冲淡药液;打开清洗进水阀门 V25,一级清洗进水阀 V18、一级浓水排水阀 V19、V21 和纯水排放阀 V23,关闭其它阀门。启动清洗水泵,将药剂打入到膜元件中。4) 循环清洗:当压力容器中充满清洗液后,循环过程中观察碱性溶液或清洗后溶液的浊度,如清洗液变色或变的较浑浊,则重新准备清洗溶液再开始。如用酸清洗时,要检查 PH 值,当 PH 增高 0.5 单位时,应再加酸;5) 浸泡:关闭清洗泵,让清洗液保留在容器中,浸泡。时间可根据污垢的情况确定,有时需要 1 到几个小时;6) 高流量循环:开启清洗泵,以表中所示的流速循环运行约 30-60 分钟(见表 1)然后排掉清洗箱中的清洗液,建议比较清洗前后的溶液情况,以确定清洗效果;7) 冲洗:将清洗水箱内注满纯水或过滤后的水,打开一级系统的排水阀 V20、V22,关闭循环阀门 V19 和 V23,启动清洗水泵,冲洗系统,将残余的清洗溶液冲洗干净;8) 重新启动系统时,应将渗透液排放至少 10 分钟,防止渗透液方积存有清洗液,影响RO 系统的出水品质。注 意 :1) 充足的时间是确保有效清洗的条件。严重阻塞的膜元件要求预先浸泡和更长的循环清洗时间。2) 清洗系统前,应先检查清洗过滤器中的滤芯,最好更换新的滤芯后再进行清洗,以免旧的滤芯中的杂质在清洗过程中溶解到清洗液中,污染膜元件。3) 排放前须对残余化学品进行中和处理。清洗前应查阅污水排放和化学处理水排放的地方要求。表 1:每 支 压 力 容 器 的 流 量 值 清 洗 压 力(bar)元 件 直 径(in) (gpm) (m3/hr)1.5-4.0 4 8-10 1.8-2.31.5-4.0 8 30-40 6.0-9.1*取 决 于 压 力 容 器 内 元 件 数 量 。25 附 1: 清 洗 液 配 方配方 成分 配置 100 加仑(379 升)溶液时的加入量 pH 调节1 柠檬酸反渗透产品水(无游离氯) 17.0 磅(7.7 公斤) 用氨水调节至 3.02三聚磷酸钠EDTA 四钠盐反渗透产品水(无游离氯)17.0 磅(7.7 公斤)7 磅(3.18 公斤) 用硫酸调节至 10.03三聚磷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反渗透产品水(无游离氯)17.0 磅(7.7 公斤)7 磅(3.18 公斤) 用硫酸调节至 10.0附 2: 反 渗 透 膜 污 染 的 特 征 及 处 理 方 法污染物 一般特征 处理方法钙类沉积物(碳酸钙及磷酸钙类,一般发生于系统第二段)脱盐率明显下降系统压力增加系统产水量稍降 用配方 1 清洗系统氧化物(铁、镍、铜等) 脱盐率明显下降系统压降明显升高系统产水量明显降低 用配方 1 清洗系统各种胶体(铁、有机物及硅胶) 脱盐率稍有降低系统压降逐渐上升系统产水量逐渐减少 用配方 2 清洗系统硫酸钙(一般发生于系统第二段)脱盐率明显下降系统压降稍有或适度增加系统产水量稍有降低用配方 2 清洗系统污染严重用配方 3 清洗有机物沉淀 脱盐率可能降低系统压力逐渐升高系统产水量逐渐降低用配方 2 清洗系统污染严重时用配方 3 清洗细菌污染 脱盐率可能降低系统压降明显增加系统产水量明显降低依据可能的种类选择三种配方中的一种清洗系统4.3 反渗透膜元件的安装步骤1. 拆下系统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止推环。2. 用干净水冲洗已打开的压力容器,除去灰尘和沉积物,直到压力容器内壁干净和润滑为止;3. 将膜元件不带盐水密封圈的一端(或按膜元件上的箭头指示)从压力容器进水端装26 入,将膜元件推入大约一半左右;注:必须从压力容器进水端装入膜元件。4. 确认膜元件上的浓水密封圈方向是否正确,即确认密封圈开口方向需面向进水方向。将元件间的连接接头插入元件的产水中心管内,在安装接头前,可在接头“O ”形圈上涂抹少量的润滑剂(如甘油);5. 依次安装第二个元件和连接接头,小心托住元件,不要让连接接头承受元件的重量,将元件推入压力容器内直到元件大约一半露在外面;6. 重复步骤 4 和 5 直到所有元件都装入压力容器内;7. 在压力容器的浓水端安装止推环,参考压力容器的外形图;8. 按下列步骤安装压力容器两端的端板:a. 仔细定位压力容器浓水端端板,对准元件推入端板组合件,小心仔细地在元件与端板间的适配器上放置“O”形圈,将适配器插入元件内以避免扭曲或翻转 “O”形圈;b. 旋转调整端板组合件与外部连接管对准;c. 按照压力容器的示意图,安装端板卡环;d. 将膜元件从进水侧推向浓水侧;e. 安装进水端板。f. 对系统中的每一只压力容器按步骤 a 至 e 同样的方法安装元件。g. 连接上所有外部管路。4.4 反渗透膜元件的拆卸1. 首先拆掉压力容器两端的外接硬管,并将所有拆下的部件标上编号并按次序放好;2. 从压力容器两端拆下容器端板组合件;3. 从元件进水端将反渗透膜元件从压力容器内推出,每次推出一只元件,当元件被推出压力容器时应及时接住该元件,防止损坏元件或造成人员受伤。27 5.0 故 障 分 析 反渗透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脱盐率和渗透液流量的损失,若两者或其中之一慢慢地降低,可能是污堵或水垢产生的正常现象,这些可通过定期的清洗来处理。而快速或立即的性能下降,则表示系统有问题或操作不当。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尽早处理,因为任何的延迟处理都会减少恢复原有性能的机会除了其它原因造成的太低的渗透压流量或太高的渗透液TDS。反渗透系统故障排除指南渗透液流量盐透过率 压差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解决方法 氧化伤害 自由氯、臭氧、 KmnO4 更换元件膜渗漏 渗透液背压 更换元件 膜面磨损 改善前处理过滤 O 形圈泄漏 不正确的安装 更换 O 形圈 产品水管泄漏 元件装置时损坏 更换元件 水垢产生 水垢控制不够 清洗,水垢控制 胶体污垢 前处理不够 清洗,改善前处理生物污垢 原水遭污染 清洗消毒 前处理不够 改善前处理 有机污垢 油,阳电性聚电 解质 清洗改善前处理 压紧 水锤 更换元件 增加 降低 不变 主要症状28 二、消耗品清单序号 名 称 规格型号 数 量 厂 家1 阻垢剂 VITEC3000 90 公斤/月2 絮凝剂 高纯聚合铝 150 公斤 /月3 碱 工业纯 90 公斤 /月4 精密滤芯 40”,5m 35 只/月40”,1m 15 只/月

    注意事项

    本文(涂装车间纯水系统操作手册)为本站会员(今天)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