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

    • 资源ID:10809351       资源大小:146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

    小学校本课程古 诗 文 诵 读第一部分 小学各年级必背篇目一年级上册需背诵篇目: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红 掌 拨 清 波。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6.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 八九十枝花7.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8.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需背诵篇目: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 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4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8.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需背诵篇目: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赠汪伦 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9.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0.山行 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11.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年级下册需背诵篇目: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8.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9.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0.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1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三年级上册需背诵篇目:1.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2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6.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7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8.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9.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3.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4.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三年级下册需背诵篇目: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2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4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李绅悯农 (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 悯农 (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8.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9.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10.乞巧 唐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1.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2.嫦娥 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四年级上册需背诵篇目:1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 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9.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0.游山西村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3.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四年级下册需背诵篇目:1.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6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8.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0.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1.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13.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五年级上册需背诵篇目: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 四时田园杂兴 (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7.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0.秋思 唐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11.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五年级下册需背诵篇目:1.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3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龚自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8.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9.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10.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1.浪淘沙唐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六年级上册需背诵篇目: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2.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 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复习一至五年级诗歌六年级下册需背诵篇目: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3.七步诗 三国 .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鸟鸣涧 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6.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7.石灰吟 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8.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0.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1.浣溪沙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3.复习一至五年级诗歌第二部分 小学各年级选学内容 三字经三字经与百家姓 、 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 ,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 “十干” 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以古人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解释】我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 】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 “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5、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6、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7、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9、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0、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1、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2、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3、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5、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6、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7、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8、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9、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0、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1、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2、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3、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 ,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4、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5、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6、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7、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8、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4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 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0、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 “中” 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51、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2、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3、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 诗 、 书 、 易 、 礼 、 春秋 ,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4、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 连山 、 归藏 、 周易 ,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5、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6、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 ,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7、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 ,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8、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 国风 、 大雅 、 小雅 、 颂 ,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59、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 ,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60、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 ,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 ,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1、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2、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3、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4、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5、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6、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7、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8、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69、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0、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1、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2、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3、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4、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5、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6、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7、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78、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79、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0、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1、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 】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 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2、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3、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4、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5、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6、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7、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88、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89、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90、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1、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2、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3、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 ,然后读汉书 。 94、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 ,第四读三国志 ,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5、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6、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7、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98、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99、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00、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1、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2、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3、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4、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5、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6、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7、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08、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09、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10、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解释】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11、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12、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13、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114、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5、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 116、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17、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18、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 、 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读物。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 411 个,后增补到 504 个,其中单姓 444 个,复姓 60 个。 百家姓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Zhào qián sn l zhu wú zhèng wáng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féng chén zh wèi jing shn hán yáng 冯 陈 诸 卫 蒋 沈 韩 杨 zh qín yóu x hé l sh zhng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kng cáo yán huà jn wèi táo jing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q xiè zu yù bó shi dòu zhng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yún s pn G x fàn péng láng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l wéi chng m miáo fèng hu fng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yú rén yuán li fng bào sh táng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fèi lián cén xu léi hè ní tng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téng yn luó bì ho w n cháng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lè yú shí fù pí biàn qí kng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w yú yuán b gù mèng píng huáng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hé mù xio yn yáo shào kn wng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堪 汪 qí máo y dí m bèi míng zng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jì fú chéng dài tán sòng máo páng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xióng jí sh q xiàng zhù dng liáng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dù run lán mn xí jì má qiáng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ji lù lóu wi jing tóng yán gu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méi shèng lín dio zhng xú qi luò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go xià cài tián fán hú líng huò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yú wàn zh k jiù gun lú mò 虞 万 支 柯 咎 管 卢 莫 jng fáng qiú miào gàn xiè yìng zng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dng xun bn dèng yù shàn háng hóng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bo zh zo shí cu jí ni gng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chéng j xíng huá péi lù róng wng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xún yáng yù huì zhn wèi ji fng 荀 羊 於 惠 甄 魏 家 封 ruì yì ch jìn jí bng mí sng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jng duàn fù w w jio b gng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mù kuí shn g ch hóu mì péng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quán x bn yng qu y gng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níng qiú luán bào gn tu lì róng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 z w fú líu jng zhn shù lóng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yè xìng s shào gào lí jì bó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yìn sù bái huái pú tái cóng è 印 宿 白 怀 蒲 台 从 鄂 su xián jì lài zhuó lìn tú méng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chí qiáo yn yù x néng cng shung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wén shn dng zhái tán gòng láo páng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j shn fú d rán zi lì yng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què qú sng guì pú níu shòu tng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bin hù yàn jì jiá p shàng nóng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wn bié zhung yàn chái qú yán chng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mù lián rú xí huàn ài yú róng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xiàng g yì shn gé liào gng zhng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终 jì jù héng bù dù gng mn hóng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kuàng guó wén kòu gung lù qu dng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u sh wò lì wèi yuè kuí lóng 殴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sh gng shè niè cháo gu áo róng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lng z xn kàn nà jin ráo kng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zng wú sh niè yng jú xù fng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cháo gun kui xiàng zh hòu jng hóng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yóu zhú quán lù g hòu huán gng 游 竺 权 逯 盖 後 桓 公 mò qí s m shàng gun u yáng 万 俟 司 马 上 官 欧 阳 xià hóu zh g wén rén dng fng 夏 侯 诸 葛 闻 人 东 方 hè lián huáng p yù chí gng yáng 赫 连 皇 甫 尉 迟 公 羊 tán tái gng y zng zhèng pú yáng 澹 台 公 冶 宗 政 濮 阳 chún yú chán yú dài sh shn tú 淳 于 单 于 太 叔 申 屠 gng sn zhòng sn xun yuán líng hú 公 孙 仲 孙 轩 辕 令 狐 zhng lí yú wén zhng sn mù róng 钟 离 宇 文 长 孙 慕 容 xin yú l qi s tú s kng 鲜 于 闾 丘 司 徒 司 空 qí gun s kòu zhng d z ch 亓 官 司 寇 仉 督 子 车 zhun sn dun mù w m gng x 颛 孙 端 木 巫 马 公 西 q dio lè zhèng rng sì gng liáng 漆 雕 乐 正 壤 驷 公 良 tuò bá ji g zi fù g liáng 拓 拔 夹 谷 宰 父 谷 粱 jìn ch yán f rú yn tú qn 晋 楚 闫 法 汝 鄢 涂 钦 duàn gn bi l dng gu nán mén 段 干 百 里 东 郭 南 门 h yán gu hi yáng shé wéi shng 呼 延 归 海 羊 舌 微 生 yuè shuài gu kàng kuàng hòu yu qín 岳 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 liáng qu zu qu dng mén x mén 梁 丘 左 丘 东 门 西 门 shng mù shé nài bó shng nán gng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 宫 mò h qiáo dá nián ài yáng tóng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dì wú yán fú bi ji xìng zhng 第 五 言 福 百 家 姓 终 千字文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撰,它的撰作,相传还有一段故事;梁武帝命人从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品中挑出一千个不同的字,每字片纸,杂乱无序,然后召见周兴嗣说;你才思敏捷,为我将这一千字编成韵文。周兴嗣绞尽脑汁,一夜之间将其编为四言韵文,但他的两鬓因此全变白了。 千字文中除洁字两见外,其余全无重复,而且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我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天地玄黄 (ti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 (y zhòu hóng hung)。 日月盈昃 (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 (chén xiù liè zhng)。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 wng),秋收冬藏 (qi shu dng cáng)。 闰馀成岁 (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 (l l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 (yún téng zhì y), 露结为霜 (lù jié wéi shung)。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为本站会员(huan****nac)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