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 资源ID:1094490       资源大小:282.5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1 各章练习题 及答案 2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 单项 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 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 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科学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 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 思想 3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 、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 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三 、辨析题( 10)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 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2、马克思主义是 19 世纪的产物,现在是 21 世纪了,时代变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帝国主义时代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 思主义。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 4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他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他的辩证法;同时,他克服了费尔 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准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也有批判性的改造。马克思继承了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思想精华。同时也指出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的发 展趋向。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划时代的意义:( 1)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 2)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 3)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无产阶级。 7、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 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四 、材料题( 3) 1、 【材料 1】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 近 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248 249页 ) 【材料 2】恩格斯在 1895 年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 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510页) 【材料 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第 426页) 请回答: ( 1)上述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案要点: ( 1)上述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正确的,不容动摇的,但个别具体论断却有历史局限性,需要随历史 5 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 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因此,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2、 【材料 1】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 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 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 2】 1934 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 在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 改造。 【材料 3】匈牙利思 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释。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请回答: (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方学者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 2) 如何理解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内涵?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答案要点: (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方学者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 1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 2 的理解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 3 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 (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从不同的角度 ,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 6 义最重要 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五 、论述题( 3) 1、 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 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2、 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案要点: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 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 19 世纪所创造的 优秀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有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提供了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 首先,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而无片面性的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 7 致力于实现以广大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 单项 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 : B A革命性和批判性 B实践性阶级性 C科学性和历史性 D辩证性和彻底性 2、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 D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3、“万物皆备于我”是 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物质是第一性的 ,意识是第二性的 A 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 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 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 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 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6、 A 存在 B 精神 C 物质 D 原子 7、 “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B 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8、 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则表明 D 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 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9、实践最本质的特征是 A A 直接现 实性 B 客观物质性 C 主观能动性 D 社会历史性 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 C A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1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 B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12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 A A 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B 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 C 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 D 事物的发展为前提 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D A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B 发展的观点和不变的观点的对立 C 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动力观点的对立 8 14发展的本质是 A 事物的量的变化 B 一切变化和过程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范围的扩大二、多项 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 的内容包括 、意识和精神的关系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问题 E、存在与物质同一性的问题 2、 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B 物质的存在方式 C 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 D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 物质的根本属性 3、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联系表现 者是前者的发展 B 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 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 C 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 4、人脑和意识的关系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人脑自生的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 5、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 B D. 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 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 没有连续性 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6、 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 . “独中又自有对” B “反者道之动” C 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 D 无独必有对 E “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 7、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 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三、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就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全部理论的基础。 2.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 9 的理论才能知道发展了的实践。 3、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 盾。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 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因此,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归结为提供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这是不全面的。 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 答 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 5、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所以不存在静止状态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而静止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它们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属性。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6、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案要点: 这 种观点是正确的。 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和能力 。 意识能动性特别表现在它的创造性上。无论是认识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再现客观世界,而是意识的再创造过程。意识活动在对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把握基础上,借助于实践创造出原来自然界所没有的物质形态,它可以追溯以往,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7、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答题要点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中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 表现在四个方面 : 第一,联系的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变化发展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和片面观点的对立;第四,承认矛盾及矛盾是发展的动力和否认矛盾及不懂矛盾是发展动力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只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之一,它们对立的焦点是承认矛盾及矛盾是发展的动力和否认矛盾及不懂矛盾是发展动力观点的对立。 8、“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 一般和个别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表现在:一般是指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个别是指矛盾的特殊性,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表现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10 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个别也不能脱离一般而存在,因为个别包含了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9、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并不是说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不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中。 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一是与有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相比较,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指斗争性虽然受同一性的制约,但它能打破制约它的那些条件,并创造事物转化所需要的新的条 件。表现斗争性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此题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10、人的衰老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因此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仅仅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人的衰老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的过程 。 此题把人的衰老只看成量的变化,割裂了量变质变相互渗透的关系。 11、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 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 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唯心主义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四、 材料题 3 第一题 材料 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 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 24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 80%,长江以北占 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 1999 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 亿立方米,其 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 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摘自光明日报 2001年 5 月 21 日 材料 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效益之后,就往往偏重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 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 3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 20 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 2700 万立方米,并以 10% 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 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 38 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 1 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 40 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 10 年之久。 1958 年起步, 1965 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 1986 年建设日产 3000 吨的海水淡化装置, 1997 年建成舟山日产 500 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 11 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 2001 年 3 月 10 日 材料 4 甘肃 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 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 2001 年 5 月 22 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1、 2 运用马克思主 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 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 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 ,导致各个利益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在材料 3 中,就是努力将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 (3)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耗 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题 材料 1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准备在一个月后请客时用牛奶招待客人。主人考虑如果预先把 牛奶挤下来,牛奶积存多了会变质,不如这段时间暂不挤奶,牛奶在牛肚里保存既是最好的保鲜办法,同时 也可以储存足量的待客用的牛奶。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小牛实行了隔离,停止了挤奶。转眼间到了请客的 日子,客人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却再也挤不出牛奶。 材料 2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有一鲁国人擅长编草鞋,其妻擅长织白绢。他欲携妻迁越国。友人说:“你到越国一定会很穷的。”“为什么?”他问。友人回答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而越国人习惯于赤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而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12 材料 3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 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材料 4 姓石的匠人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以造数以十计的船的树。但匠人却不看,一直不停地赶路。他的学生很奇怪,问:“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匠人说:“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会沉,用来造棺材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会很快被虫蛀,这是一棵不能做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 请回答: ( 1)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 1 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出牛奶来? ( 2)从材 料 2 中分析,过江者所看到的“引婴儿而欲投江中”的情况和想迁到齐国去的那对会编草鞋、织白绢的鲁国夫妇,是违背了哪些哲学原理? 【答案要点】 ( 1)材料 1 说明,奶牛需要定期挤奶,这是奶牛的生理要求;到了适当的时候不挤牛奶,牛奶就会挤不出来。主人试图积攒牛奶的做法,忽视了奶牛产奶的这种规律性。由于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然达不到主观预期的目的。 ( 2)材料 2 中过江者所看到的情况与携妻迁越的鲁国夫妇,都违背了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基本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去做事。因此,一 切从实际出发,从事物本身的规定性和基本要求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不同特点,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 3)材料 4 中,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所蕴涵的哲学道理主要在于:齐人由猎狗不好转而耕田,耕田赚钱买好猎犬,有了好猎犬即捕获了很多猎物;在这一环套一环的关系中,猎犬是最关键的。齐人善于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主要联系;而在把握事物的联系中,又能够准确的抓住其中关键性的联系。这些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不能盲目蛮干,一定要考虑事物与事物间的 相互联系;在了解事物一般联系的情况下,再认真找出关键性的联系,然后再想法加以解决。因此,既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又必须善于把握问题的症结,这样才能达到主观预期的目的。 ( 4)材料 5 所蕴涵的哲理表明:看事物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了解事物的本质;通过对事物本质的了解,再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 第三题 材料 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有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 粒说。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要点】 该材料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比较典型的例证。 ( 1)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辩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既“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在这 个过程中,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 13 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2)从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来看,牛顿就光的组成部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却不成熟,因而不久就被光波动学说所否定,这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次否定;接下来,光波动学说被量子力学所验证的光是由具有波动性的微粒构成所否定,这是第二次否定。显然,在这两次否定中,后者并不是简单地全盘抛弃前者,而是在继承前者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即扬弃。最终找到了组成光的基本成分 具有波动性的微粒,这是一个典型的 否定之否定过程。 五、论述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相关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试述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答案要点: ( 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2)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这是因为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提法。这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新时期,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无所谓新时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穷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 5)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发展进步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是理论的不断创新。 2、论述马克思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 1)世界统一性问题即世界本原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就是在本原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 2)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一、 无限多样的世界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多样性的统一 。 第二、共同的基础和本质就是物质 世界上的事物现象都来源于物质 。 第三、 特别要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揭示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和影响社会面貌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解决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统一性的问题,这是以往的唯物主义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3)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和前提,正 因为如此,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根本要求。就是在实践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4)我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所以,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 ( 5)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大的实际和最根本的国情就是我国尚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就只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或外国模式出发。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重大的指导意义。 3、 试述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认识和谐稳定与改革发展关系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 1) 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 ( 2)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对立双方相互依赖、渗透、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这种关 14 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对立双方相互排斥、否定的性质,这种性质贯穿矛盾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3)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制约。没有同一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 ( 4)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 5)社会的和 谐稳定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而改革和发展要通过斗争性才能实现。根据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包含斗争性的原理,和谐不是否认矛盾存在,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消极维护,而要深化改革,为稳定创造条件,并推动它的发展。 ( 6)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存在条件,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解决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团结。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 单项 选择题: ( 10 题) 1、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C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D 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4、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B 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C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8、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B 9、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指: A 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B 15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 A D 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 A D E 3、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A B C D E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 A B C E 的桥梁 5、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 B D E 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三、 辨析题: ( 10 题) 1、 只有直接经验才是重要的,间接经验没什么用处。 【 答案要点 】 (错误) 这是把知识的来源和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知识或认识从根本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问题。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但人们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 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实践结合起来。 2、 任何认识都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答案要点 】 (正确) 任何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作用。但是,由于认识的性质不同,其指导作用的结果也不同。其中, 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成功。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 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招致失败。 3、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的缺陷之一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性质。 (正确) 【 答案要点 】 (正确) 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 4、 实践 是把握事物本质的精神活动。 【 答案要点 】 (错误) 这是对实践的一种错误的定义。马克思 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 16 之于客观的东西。人类的世界活动同动物的活动是根本不同的。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肯定实践对于人的认识的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思维或精神活动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但实践本身不是精神活动,也不能直接去把握事物的本质 。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 答案要点 】 (正确)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 认识的指导。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有其合理性。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 6、 客观真理主要是指真理的产生是不依人意的。 【 答案要点 】 (正确) 客观真理也叫真理的客观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人的主观思想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指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7、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 的实践标准。 【 答案要点 】 (错误)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不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作为实践的标准只有一个 ,不以个人或阶级为转移。造成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一切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都有局限性,这样每次实践检验出的认识的真理性也只能是历史的、具体的,具有近似的性质。这就是说,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二是由于实践检验是个过程,任何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的实践,都不可能对具有抽象性和普遍 性的一切理论、认识和观点作出最终的检验,即不能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 8、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答案要点 】 (正确) 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试验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是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决定性的因素。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试验实践,都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为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试验实践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从而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9、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 【 答案要点 】 (错误) 真理是有用的,即真理是有价值的,这是正确的。真理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真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为本站会员(简***)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