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PPT课件

    • 资源ID:11014123       资源大小:674.01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PPT课件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 1 系统登录知识系统登录知识 系统访问地址系统访问地址 http:/1.202.129.170 2 一、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范围一、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范围 (一)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一)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2004年修订的年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管理的传染规定管理的传染 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9种。种。 3 2013年年 10月月 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人感染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人感染 H7N9禽禽 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 H1N1流感从乙流感从乙 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 ;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 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4 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鼠疫、霍乱;( 2) 5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流 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 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 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人感染 H7N9禽流感 ( 26) 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脊 灰 采取甲类传染病报告控制措施 6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 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 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 腹泻病、手足口病。腹泻病、手足口病。 ( 11) 7 (二)其它传染病(二)其它传染病 1、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其 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决定列 入乙类、丙类传染病,并予以公布的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 2、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 丙类丙类 管理的其他 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 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8 二、疫情报告内容包括:二、疫情报告内容包括: 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例 霍乱、脊灰、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霍乱、脊灰、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 的其他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的其他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 HIV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9 要求报告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传染病要求报告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传染病 病例是指病例是指 新发生的(首次被诊断的)新发生的(首次被诊断的) 病例病例 当发现本地以前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以当发现本地以前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以 及国家已经宣布消灭的传染病的病人及国家已经宣布消灭的传染病的病人 、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病人时应按甲、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病人时应按甲 类病报告!类病报告! 10 三、疫情报告的三、疫情报告的 程序、方式和时限程序、方式和时限 疫情报告必须遵循疫情报告必须遵循 属地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 , 并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并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规定的行政部门规定的 内容、程序、方式和内容、程序、方式和 时限时限 报告。报告。 (防治法)(防治法) 11 1、报告程序、报告程序 填卡填卡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 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 的人员负责填写的人员负责填写 1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 病例,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病例,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员填写报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员填写报 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采供血机构发现采供血机构发现 HIV 两次初筛阳性检两次初筛阳性检 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13 2、方式、方式 报告报告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无网络无网络 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报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报 告卡及时报至属地有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告卡及时报至属地有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 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由其代为直报。预防控制机构,由其代为直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 以自身帐号登录代报。以自身帐号登录代报。 14 3、报告时限、报告时限 无城市、农村之分无城市、农村之分 15 报告时限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肺 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 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2 小时内小时内 通过网络报告通过网络报告 16 报告时限报告时限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 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在在 诊断后诊断后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 单位应于单位应于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 17 报告的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的程序、方式和时限。 首诊医 生填卡 防保科 上网 直报 审核 查重 上级疾控中心 国家数据库 县区疾控机构 卫 生 部 邮 寄乙丙类病 24小时 立即 甲类病 2小时 甲 类 病 2H 电话、传真 审核 代录 国 务 院 18 四、报告规则四、报告规则 1. 应按照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诊断和应按照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诊断和 处理原则(处理原则( GB)中所规定的诊断标准)中所规定的诊断标准 ,对传染病做出诊断,对传染病做出诊断 2. 医生首次接诊(诊断)甲、乙、医生首次接诊(诊断)甲、乙、 丙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丙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以及需要报告的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以及需要报告的 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时,必须立即填写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时,必须立即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疫 情信息报告;情信息报告; 19 3.以下情况的复诊病例不需要做发病报告以下情况的复诊病例不需要做发病报告 : ( 1)接诊医生以往曾对本病例做出过该诊)接诊医生以往曾对本病例做出过该诊 断的;断的; ( 2)本院其他医生曾对本病例做出过该诊)本院其他医生曾对本病例做出过该诊 断的;断的; ( 3)其他医院的医生曾对本病例做出过该)其他医院的医生曾对本病例做出过该 诊断的;诊断的; ( 4)在同一年度,同一种传染病在同一病)在同一年度,同一种传染病在同一病 程中重复就诊的,只做复诊记录;程中重复就诊的,只做复诊记录; ( 5)同一种传染病在同一病程中跨年度就)同一种传染病在同一病程中跨年度就 诊的,只做复诊记录;诊的,只做复诊记录; 20 4.慢性传染病的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慢性传染病的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做出乙肝、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在做出乙肝、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 吸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医生需详细询问吸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医生需详细询问 病人的既往病史,如已知该病例曾经被诊病人的既往病史,如已知该病例曾经被诊 断过,而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可不断过,而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可不 再进行报告,但应在医疗文书中注明为慢再进行报告,但应在医疗文书中注明为慢 肝病例,并肝病例,并 注明首诊医院;注明首诊医院; 21 5. 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报告 被检测指标对确诊传染病有决定性意 义(特异性诊断),医生依据该检测 结果对病例做出明确诊断时,方可在 传染病报告卡中选填实验室确诊病例 项,做出发病报告; 22 7、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得按发病者报告:、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得按发病者报告: 没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没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 的的 HBsAg(+) 、 “大三阳大三阳 ”、 “小三阳小三阳 ”均视为乙均视为乙 肝病毒携带者,不做肝病毒携带者,不做 “乙肝乙肝 ”的发病报告;的发病报告; 23 8. 艾滋病病原携带者(艾滋病病原携带者( HIV检测阳检测阳 性者)不报告性者)不报告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机构 发现两次发现两次 HIV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 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进行报告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进行报告 9. 一个病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一个病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写两张或两上的传染病时,应分别填写两张或两 张以上的传染病报告卡分别进行报告张以上的传染病报告卡分别进行报告 。 24 10. 因不具备相应的救治能力而需要将因不具备相应的救治能力而需要将 传染病人转院医治时,首诊医生要先按照传染病人转院医治时,首诊医生要先按照 规定报告疫情信息,并由做出诊断的医疗规定报告疫情信息,并由做出诊断的医疗 机构报告疫情信息。转出医疗机构应将传机构报告疫情信息。转出医疗机构应将传 染病疫情报告卡的复印件随病人一并交付染病疫情报告卡的复印件随病人一并交付 转入的医疗机构。当被转诊病例发生诊断转入的医疗机构。当被转诊病例发生诊断 变更、死亡时,由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填变更、死亡时,由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填 写订正报告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的写订正报告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的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5 五、填报要求五、填报要求 (一一 )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用统一格式的、用用统一格式的、用 A4 纸印刷的传染病报纸印刷的传染病报 告卡,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告卡,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 、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 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 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26 ( 1)传染病信息报告与填卡)传染病信息报告与填卡 传染病报告的种类分为:传染病报告的种类分为: 初次报告(发病报告)初次报告(发病报告) 订正报告订正报告 27 28 29 卡片编号卡片编号 :由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号:由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号 .格式为:年份(格式为:年份( 4位数位数 字)字) +科室代号(科室代号( 2位数)位数) +序号(序号( 4位数字),如位数字),如 “2005-09 -0001”。 直报时不用录入直报时不用录入 。 确认卡种确认卡种 :初次、订正:初次、订正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 : 家长姓名家长姓名 : 14岁以下必填岁以下必填 身份证号身份证号 :尽量填写:尽量填写 性性 别:别: 社会性别社会性别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 :出生年、月、日填公历,不足月填出生:出生年、月、日填公历,不足月填出生 天数,(不填生日),未满周岁填月龄,并选择相应单位天数,(不填生日),未满周岁填月龄,并选择相应单位 。出生日期和实足年龄(生日不详)只选填一项。出生日期和实足年龄(生日不详)只选填一项 30 工作单位 : 学生、幼托儿童、工人、干部职员、民工等 职 业 必填必填 联系电话 : 14岁以下患者家长电话必填 病人属于 :病人的常住地( 6个月)与 报告单位的 相对 位置 住 址 : 病人发病时的住址(不一定是户口住址,可以 是寄宿地、宾馆),须详填(省、市、区(县)、街道( 乡、镇、村、组)、门牌号。多住址应填可访问地址 职 业 : 两种以上时,选主要职业,选有本病相关职 业。特殊人群选 “其他 ” 。( 新破 患者 在医 院出生选填 “其他 ”项,其他场所出生选填 “散居儿童 ”项) 31 死亡日期:因所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和做死亡订正时填死亡日期:因所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和做死亡订正时填 。就诊、诊断和死亡同时发生,填同一日期。就诊、诊断和死亡同时发生,填同一日期。 疾病名称:疾病名称: 其他传染病:卫生部、省级政府决定管理的病种,其他其他传染病:卫生部、省级政府决定管理的病种,其他 爆发、流行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病名,或不明原因传爆发、流行的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病名,或不明原因传 染病染病 被订正病名被订正病名 : 填订正前所报告的传染病名填订正前所报告的传染病名 退卡原因退卡原因 : 防保科(室)、疾控中心发现填卡不合格时填防保科(室)、疾控中心发现填卡不合格时填 报告单位报告单位 :诊断并报出卡片的单位:诊断并报出卡片的单位 32 发病日期发病日期 : 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 症状的日期,不明者填就诊日期。病症状的日期,不明者填就诊日期。病 原携带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期原携带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期 诊断时间:初次报告时,填初诊时诊断时间:初次报告时,填初诊时 间间 (小时小时 必填必填 ) 33 病例分类病例分类 :实验室确诊、临床确诊:实验室确诊、临床确诊 、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 结果(只有病种是结果(只有病种是 HIV时病例分类才能时病例分类才能 选择阳性检测)选择阳性检测) 乙肝、丙肝、血吸虫填急、慢性。乙肝、丙肝、血吸虫填急、慢性。 应优先填(病原学、血清学、应优先填(病原学、血清学、 X光片等)光片等) 特异性诊断特异性诊断 ; 34 病例分类释义病例分类释义 1. 实验室确诊病例: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 诊断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等,用诊断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等,用 这些方法确诊时选择。这些方法确诊时选择。 2. 临床诊断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临床诊断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 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 查、查、 x线检查等)做出诊断时选择。线检查等)做出诊断时选择。 3. 疑似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疑似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 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 线检查等),不能做出准确诊断时选择。线检查等),不能做出准确诊断时选择。 4. 病原携带者: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病原携带者: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 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 体征时选择。体征时选择。 35 新增逻辑校验新增逻辑校验 增加增加 “报告病种报告病种 ”与与 “病例分类病例分类 ”间的逻辑校验间的逻辑校验 : “梅毒梅毒 ”、 “淋病淋病 ”的病例分类只能为的病例分类只能为 “实验室诊实验室诊 断病例断病例 ”和和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 “尖锐湿疣尖锐湿疣 ” 、 “生殖器生殖器 疱疹疱疹 ”的病例分类只能为的病例分类只能为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和和 “实验实验 室诊断病例室诊断病例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的病例的病例 分类只能为分类只能为 “实验室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和和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 36 分型报告病例分型报告病例 对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对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 做分型报告:做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 分型五类;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 乙型肝炎、丙肝、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丙肝、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 37 报告医生报告医生 :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 (必填必填 ) 填卡日期填卡日期 :诊断医生填报本卡的时间。应填到小:诊断医生填报本卡的时间。应填到小 时。时。 备备 注注 :填传染途径、最后的非传染病诊断、:填传染途径、最后的非传染病诊断、 传染病订正为其他疾病时的说明等以上内容未涵传染病订正为其他疾病时的说明等以上内容未涵 盖的内容盖的内容 同时诊断病人患两种传染病应填双卡报告!同时诊断病人患两种传染病应填双卡报告! 38 订正报告订正报告 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 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 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 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 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 确诊。确诊。 39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对传染病例的诊断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对传染病例的诊断 进行订正时,应及时填写进行订正时,应及时填写 “订正报告卡订正报告卡 ” (同(同 “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 ”,选择,选择 “订正订正 ”项)项) ,并,并 于更改诊断后于更改诊断后 24小时内上网报告小时内上网报告 或或 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寄出构寄出 “订正报告卡订正报告卡 ” 40 有下列情况时应作出订正报告 : I. 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 /实验室诊断病、 II. 疑似病例排除、 III. 临床诊断病例订正为疑似病例、 IV. 临床诊断病例排除 V. 临床病例订正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VI. 传染病病人死亡 VII. 从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 41 甲类病和按甲类病管理的传染病订正甲类病和按甲类病管理的传染病订正 时,应先以最快方式通知当地县(区时,应先以最快方式通知当地县(区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2 一、报卡管理模块一、报卡管理模块 n 1. 新增报告卡新增报告卡 n A. 报告单位:指诊断报告传染病的单位,默认为报告单位:指诊断报告传染病的单位,默认为 录入用户所在单位,用户代报卡片时选择相应传录入用户所在单位,用户代报卡片时选择相应传 染病报告卡上的实际报告单位;染病报告卡上的实际报告单位; n B. 卡片填报顺序与传染病报告卡的顺序保持一致卡片填报顺序与传染病报告卡的顺序保持一致 ; n C. 报告卡编号:用户可手工录入,没有任何逻辑报告卡编号:用户可手工录入,没有任何逻辑 校验,不是必填项,如果未填系统将自动生成;校验,不是必填项,如果未填系统将自动生成; 43 n D. 身份证号:提示身份证号:提示 X 字母用小写,其他效证件号字母用小写,其他效证件号 填入备注中;填入备注中; n E. 患儿家长姓名:患儿家长姓名: 14 岁以下(含岁以下(含 14 岁)儿童的岁)儿童的 家长姓名必填;家长姓名必填; n F. 性别:不默认,需选填;性别:不默认,需选填; n G. 年龄:从业人员不能年龄在年龄:从业人员不能年龄在 14 岁以下;岁以下; 14 岁岁 以上不能是以上不能是 “幼托儿童幼托儿童 ”和和 “散居儿童散居儿童 ”; n H. 患者工作单位: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患者工作单位: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 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必填;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必填; 44 n I. 病人属于病人属于 : 外籍和台港澳病例与其他病人外籍和台港澳病例与其他病人 属于一致,可填写详细现住地址,默认为属于一致,可填写详细现住地址,默认为 报告单位所在县区;报告单位所在县区; n J. 现住地址国标现住地址国标 : 默认规则为默认规则为 “本县区本县区 ”,即,即 录入用户机构所在县区的对应地址国标;录入用户机构所在县区的对应地址国标; 地址不详需具体到县区,不允许选择不详地址不详需具体到县区,不允许选择不详 地市、不详县区的国标编码;地市、不详县区的国标编码; n K. 职业:职业: “其他其他 ”需明确;需明确; 45 n L. 现住详细地址:系统根据现住地址国标编码自现住详细地址:系统根据现住地址国标编码自 动生成现住详细地址后,可继续手填村动生成现住详细地址后,可继续手填村 /街道门牌街道门牌 号等,按照国标编码生成的详细地址部分不允许号等,按照国标编码生成的详细地址部分不允许 再修改;设置地址库的搜索,可通过县区名称查再修改;设置地址库的搜索,可通过县区名称查 询到所在省份、地市,或通过乡镇询到所在省份、地市,或通过乡镇 /街道名称查询街道名称查询 所在省、地市、县区所在省、地市、县区 ; n M. 病例分类:病例分类: n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脊灰、脊灰、 HIV、涂(、涂( +)、仅培阳)、仅培阳 不可填报;不可填报; 46 n 实验室诊断:改为实验室诊断:改为 “实验室确诊实验室确诊 ”,菌(,菌( -)、未痰)、未痰 检、检、 AFP 不可填报;不可填报; n 疑似病例:脊灰、艾滋病、疑似病例:脊灰、艾滋病、 HIV、涂(、涂( +)、仅培)、仅培 阳、阳、 AFP 不可填报;不可填报; n 病原携带者:仅霍乱、脊灰、乙肝、伤寒、副伤病原携带者:仅霍乱、脊灰、乙肝、伤寒、副伤 寒、间日疟、恶性疟可填报(寒、间日疟、恶性疟可填报( 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 管理规范管理规范 要求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要求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 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 传染病,其他病种的病原携带者可不报告);传染病,其他病种的病原携带者可不报告); 47 n 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 HIV; n N. 病例分型: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的急慢性与病例分型: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的急慢性与 未分型为必填项,但不默认,需手动勾选;其他未分型为必填项,但不默认,需手动勾选;其他 疾病均默认为未分型,不可更改;疾病均默认为未分型,不可更改; n O. 诊断日期:改为诊断日期:改为 “诊断时间诊断时间 ”,必填项且必须精,必填项且必须精 确到小时;确到小时; n P. 疾病名称:疾病名称: n “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 ”列表中列表中 “其他疾病其他疾病 ”单列出,作为传染单列出,作为传染 病排除订正的选择,可输入具体病名;病排除订正的选择,可输入具体病名; 48 n “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 ”的的 “其他其他 ” 需明确具体病名;需明确具体病名; n Q. 报告人:指填卡医生,必填项;报告人:指填卡医生,必填项; n R. 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日期、报告卡录入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日期、报告卡录入 时间、死亡日期不能早于发病日期;诊断时间、死亡日期不能早于发病日期;诊断 时间不能晚于当前时间时间不能晚于当前时间 ; n S. 备注:字数限制放宽至备注:字数限制放宽至 30 个汉字;个汉字; 49 n 报告时限要求报告时限要求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 n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 2小时小时 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n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 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 单位应于单位应于 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50 六、资料保存六、资料保存 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 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 1)电子数据的保存)电子数据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 按月将报至按月将报至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的传的传 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 ( 2)纸质资料的保存)纸质资料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 按有关规定保存按有关规定保存 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 及传染病报告及传染病报告 记录,保存期限记录,保存期限 3年。年。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 应对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应对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 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 3年。年。 51 52 53

    注意事项

    本文(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PPT课件)为本站会员(闯荡)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