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九年级上册《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知识点总结沪教版.docx

    • 资源ID:11080565       资源大小:17.0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上册《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知识点总结沪教版.docx

    九年级上册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知 识点总结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立足国情强国富民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 、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的整体技 术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许多重要的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 界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 水平日益提高。 2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世界后列 尽管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 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 相当大的差距,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主要表现为: 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有 13 亿人口,由于人口基数 大,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国中还列在 100 位之后。 生产力不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生产力 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一部分现 代化工业,同以手工工具为主的农业和大量落后于现代化 水平的工业同时并存;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与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技术总体水平不高同时并存;我国科 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 30(发达国家 60-70) ;由 于技术水平低,造成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浪费,也带来 了一些地区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 13 亿人口 9 亿在农村, 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也存在 比较大的差距。 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的含义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体性的 概括。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的意义正确把握我国的基 本国情,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说,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我 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 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 仅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人口多、底子薄, 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它是逐步摆脱不发 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 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 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和终点:(至少需要一百 年时间) 起点是上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 终点是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二、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到 21 世纪中叶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 共同愿望。 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 纪 80 年代,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从 1980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 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 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步已经胜利实 现,现在正在向第三步目标前进。 上海的任务:根据党和国家作出的以上海浦东开发 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 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 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战略决策。上海要率先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 2020 年,上 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根据基本国情制定的)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3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 )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 不发达,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国 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的地位。只有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 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 向。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 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现代化 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 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5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为什么?)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最 鲜明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 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 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 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 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 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活力源泉。党的基本 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毫不动摇地坚 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穿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到 20 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 的小康。 221 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 时期。 时间:21 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 历史时期。 目标: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更加全面的小 康、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上册《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知识点总结沪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huan****nac)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