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脂代谢 ppt课件
第七章 脂类与脂类代谢 脂类( lipid) 亦译为脂质或类脂 ,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 生物有机分子。其 化学本质 是脂肪酸和醇 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为 4碳以上的长链一元羧 酸 醇成分包括甘油、鞘氨醇、高级一 元醇 和固醇。 脂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C H O,有些 尚含 N S P。 一、定义 :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I 按化学组成 分类 n 单纯脂类 n 复合脂类 n 衍生脂类 二、脂类的分类 单纯脂 类 Ø 由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 v 脂酰甘油酯 ( 最丰富的为 甘油三酯 ) v 蜡 (含 14-36C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 和脂肪酸与含 16-30C个碳原子的一元醇所 形成的酯) Ø单纯脂类的衍生物 :除了含有脂肪酸和 醇外,还含有非脂分子的成分,包括: 复合脂类复合脂类 v 磷脂 (磷酸和含氮碱) v 糖脂 (糖) v 硫脂 (硫酸) 由单纯脂类或复合脂类衍生而来或与 它们关系密切。 v萜类: 天然色素、香精油、天然橡胶 v固醇类: 固醇(甾醇、性激素、肾上腺 皮质激素) v其他脂类: 维生素 A、 D、 E、 K等 。 衍生脂类衍生脂类 可皂化 脂类: 一类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 脂肪酸盐)的脂类。 不可皂化脂类: 不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 脂肪酸盐)的脂类。 主要有不含脂肪酸的萜类和固醇类。 重要脂类:甘油三酯 II 按能否被碱水解分类 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 三、重要脂类的结构 1.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n、 m、 k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全相同 甚至完全不同, 其中 n多是不饱和的。 X = 胆碱、乙醇胺、 丝 氨酸、甘油 2.甘油磷脂甘油磷脂 X= H 磷脂酸 ( PA) 二者的区别 硬脂酸 (脂) 软脂酸 ( 油) 胆固醇 分 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 甘油三 酯 ( 贮 脂) 95 ,(随 机体 营 养状况 而 变动 ) 脂肪 组织 、 皮下 结缔 组织 、大网 膜、 肠 系膜 、 肾脏 周 围 (脂 库 ) 、 血 浆 1. 储 脂供能 2. 提供必需脂 肪 酸 3. 促 进 脂溶性 维 生素吸收 4. 热垫 作用 5. 保 护垫 作用 6. 构成血 浆 脂蛋白 类 脂 糖 酯 、胆 固醇及其 酯 、磷脂 (组织 脂) 5 ( 含量相 当 稳 定 ) 动 物所有 细 胞的 生物膜 、神 经 、血 浆 1. 维 持生物膜的 结 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 转变 成 类 固醇激 素、 维 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 浆 脂蛋白 四、脂类的分布与生理功能 脂肪(甘油三酯, TG) 脂类 类脂 磷酸甘油酯( PL) 鞘磷脂 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磷脂 糖脂 胆固醇( Ch)及其酯( ChE)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的酶促水解 脂肪 脂肪酶 甘油 +脂肪酸 CH2OH HCOH CH2OH CH2OH R2-C-O-CH CH2OH O= - - H2O R1COOH 二酰甘油脂肪酶 H2O R2COOH 单酰甘油脂肪酶 - - - - CH2-O -C-R1 R2-C-O-CH CH2-O -C-R3 O= O= O= H2O R3COOH 三酰甘油脂肪酶 O= O= - - CH2-O -C-R1 R2-C-O-CH CH2OH 限速酶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思考: 1分子的甘油 彻 底氧化 分解放出多少能量( 形成 ATP?) 22 动 物的脂肪 细 胞中 无甘油激 酶 , 则 甘油 需要 经 血液运到肝 细 胞中 进 行氧化分解 . v-氧化作用 v-氧化作用 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三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单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奇数奇数 C原子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原子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n 概念 n 脂肪酸的 -氧化作用 n 能量计算 一、 饱和脂肪酸的 -氧化作用 Ø 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基 端的 位 C原子发生氧化 ,碳链在 位 C原子与 位 C原子间 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 COA 和较原来少二个碳单位的脂肪酸,这个不断重 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 - 氧化 . R1CH2CH2CH2CH2 CH2COOH 1. 概念 2. 脂肪酸的 -氧化作用 ( 1) 脂肪酸的活化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酸首先在线粒体外或胞浆中被活化形 成脂酰 CoA, 然后进入线粒体或在其它细胞 器中进行氧化。 在 脂酰 CoA合成酶 (硫激酶 ) 催化下,由 ATP提供能量,将脂肪酸转变成脂酰 CoA: 脂酰 CoA合成酶 R-COOH AMP + PPiHSCoA+ ATP R-CO SCoA n 在线粒体外生成的脂酰 CoA需进入线 粒体基质才能被氧化分解,此过程必须要 由 肉碱(肉毒碱 , carnitine) 来携带脂酰基 。 ( 2)脂酰)脂酰 CoA转运入线粒体转运入线粒体 HOOC-CH2-CH-CH2-N+-CH3 OH CH3 CH3 -羟 基 -r-三甲基 铵 基丁酸 n 借助于两种 肉碱脂酰转移酶 同工酶( 酶 和酶 )催化的移换反应以及 肉碱 -脂 酰肉碱转位酶 催化的转运反应才能将胞液 中产生的脂酰 CoA转运进入线粒体。 n 其中, 肉碱脂酰转移酶 (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 )是脂肪酸 -氧化的关键 酶。 脂酰 CoA进入线粒体的过程 胞液胞液 外膜外膜 内膜内膜 基基 质质 * 脂脂 酰转酰转 移移 酶酶 RCOSCoA HSCoA 肉碱 RCO-肉碱 转转 位位 酶酶 RCO-肉碱 脂脂 酰转酰转 移移 酶酶 RCOSCoA 肉碱 HSCoA 关 键 酶 n -氧化过程由四个连续的酶促反应 组成: 脱氢 水化 再脱氢 硫解 (3) -氧化循环氧化循环 脱 氢 脂 酰 CoA脱 氢 酶 R-CH2-CH2-CH2-COSCoA FAD FADH2 R-CH2-CH=CH-COSCoA 硫解 硫解 酶 -2C CH3-COSCoA HSCoA 水化 水化 酶 H2O R-CH2-CH(OH)-CH2-COSCoA -氧化循环的反应过程 ( 2反式 烯 脂 酰 COA) L- 羟 脂 酰 COA 再脱 氢 L-羟 脂 酰 CoA脱 氢 酶 R-CH2-CO-CH2-COSCoA NADH + H+ NAD+- 酮 脂 酰 COA -氧化循环过程在 线粒体基质 内进 行; -氧化循环由脂肪酸氧化酶系催化 ,反应 不可逆 ; 需要 FAD, NAD+, CoA为辅助因子 ; 每循环一次,生成 一分子 FADH2, 一分子 NADH, 一分子乙酰 CoA和一分子减 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 脂肪酸 -氧化循环的特点 n 生成的乙酰 CoA进入 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 化分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并生成 ATP。 (4) 彻底氧化:彻底氧化: 肉碱 转 运 载 体 线 粒 体 膜 脂 酰 CoA 脱 氢 酶 L(+)-羟 脂 酰 CoA脱 氢 酶 NAD+ NADH+H+ 反 2-烯酰 CoA 水化 酶 H2O FAD FADH2 酮 脂 酰 CoA 硫解 酶 CoA-SH 脂 酰 CoA 合成 酶 ATP CoASH AMP PPi H2O 呼吸 链 2ATP H2O 呼吸 链 3ATP TCA n 1分子 FADH2可生成 2分子 ATP, 1分子 NADH可生成 3分子 ATP,故一次 -氧化 循环可 生成 5分子 ATP。 n 1分子乙酰 CoA经彻底氧化分解可生成 12分 子 ATP。 3、脂肪酸氧化分解时的能量释放、脂肪酸氧化分解时的能量释放 n 以 16C的 软脂酸 为例来计算,则生成 ATP 的数目为: 7次 -氧化分解 产 生 5×7=35分子 ATP; 8分子乙 酰 CoA可得 12×8=96分子 ATP; 共可得 131分子 ATP,减去活化时消耗的两分子 ATP,故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可 净生成 129分子 ATP。 n 对于任一 偶数碳原子 的长链脂肪酸,其净 生成的 ATP数目可按下式计算: 3. 饱和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的 -氧化作用氧化作用 1.概念 § 脂肪酸 在一些酶的催化下,其 -C原子发 生氧化,结果生成一分子 CO2和较原来少一个碳 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 -氧化 。 § RCH2CH2 COOH RCH2COOH+CO2 v RCH2COOH O2, NADPH+H + 单加氧酶 Fe2+, 抗坏血酸 R-CH-COOH OH - ( L-羟脂肪酸) NAD+ NADH+H+ 脱氢酶 R-C-COOH O = ( -酮脂酸) ATP, NAD+, 抗坏血酸 脱羧酶 RCOOH+CO2 (少一个 C原子) 2. -氧化的可能反应历程 不 饱 和脂酸 氧化 顺 3-烯酰 CoA 顺 2-烯酰 CoA 反 2-烯酰 CoA 3顺 - 2反 烯酰 CoA 异构 酶 氧化 L(+)-羟 脂 酰 CoA D(-)-羟 脂 酰 CoA D(-)-羟 脂 酰 CoA 表构 酶 H2O 二、二、 单单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L-甲基丙二酸 单酰 CoA 消旋 酶 变 位 酶 5 -脱氧腺苷 钴 胺素 琥珀 酰 CoA 奇数碳脂肪酸 CH3CH2COCoA -氧 化 丙 酰 CoA羧 化 酶 (生物素) ADP+Pi D-甲基丙二酸 单酰 CoA ATP+CO2 经 三 羧 酸循 环 途径 丙 酮 酸 羧 化支 路 糖有氧氧化途径 彻 底氧化分解 三、三、 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 n 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 乙 酰乙酸 (acetoacetate)、 -羟丁酸 ( - hydroxybutyrate)和 丙酮 (acetone)三种中间 代谢产物,统称为 酮体 (ketone bodies)。 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酮体的分子结构 CHCH3CH COOH OH 2 D(-)-羟 丁酸 酮 体 n 酮体主要在 肝细胞线粒体 中生成 。 n 酮体生成的原料为 乙酰 CoA。 1酮体的生成 (1) 两分子乙酰 CoA在乙酰乙酰 CoA硫解酶 (thiolase)的催化下,缩合生成一分子 乙酰乙酰 CoA 。 乙 酰 乙 酰 CoA硫解 酶 2× (乙 酰 CoA) 酮体生成的反应过程 (2) 乙酰乙酰 CoA再与 1分子乙酰 CoA缩合 ,生成 HMG-CoA。 HMG-CoA合酶 是酮体生成的关 键酶。 HMG-CoA合 酶 * CoASH 限速酶 (3) HMG-CoA裂解生成 1分子乙酰乙酸 和 1分子乙酰 CoA。 HMG-CoA裂解 酶 (4)乙酰乙酸在 -羟丁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 ,加氢还原为 -羟丁酸 。 -羟 丁酸脱 氢 酶 NAD+ NADH+H+ (5) 乙酰乙酸自发脱羧或由酶催化脱羧 生成 丙酮 。 CO2 CO2 CoASH CoASH NAD+ NADH+H+ -羟 丁酸 脱 氢 酶 HMGCoA 合成 酶 乙 酰 乙 酰 CoA硫解 酶 HMGCoA 裂解 酶 酮 体的生成 -羟 - -甲基戊二酸 单酰 CoA合成 酶 n 利用酮体的酶有两种: 1.琥珀酰 CoA转硫酶 (主要存在于 心、肾、脑 和 骨骼肌细胞 的 线粒体中) 2.乙酰乙酸硫激酶 (主要存在于 心、肾、脑细胞 线粒体中) 。 2酮体的利用 (1) -羟丁酸 在 -羟丁酸脱氢酶的催化下 脱氢,生成 乙酰乙酸 。 酮体利用的基本过程 -羟 丁酸脱 氢 酶 NAD+ NADH+H+ (2) 乙酰乙酸在 琥珀酰 CoA转硫酶 或 乙酰 乙酸硫激酶 的催化下转变为乙酰乙酰 CoA。 琥珀 酰 CoA转 硫 酶 琥珀 酰 CoA 琥珀酸 乙 酰 乙酸硫激 酶 HSCoA+ATP AMP+PPi (3) 乙酰乙酰 CoA在 乙酰乙酰 CoA硫解酶 的 催化下,裂解为两分子乙酰 CoA。 (4) 生成的乙酰生成的乙酰 CoA进入进入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 。 乙 酰 乙 酰 CoA硫解 酶 HSCoA 心、 肾 、 脑 、骨骼肌 细 胞 心、 肾 、 脑细 胞 羟 丁酸- NAD+ NADH+H HSCoA + ATP 乙 酰 乙酸 琥珀 酰 CoA 乙 酰 乙酸硫激 酶 琥珀 酰 CoA转 硫 酶 AMP + PPi 乙 酰 乙 酰 CoA 琥珀酸 硫解 酶 2× 乙 酰 CoA 三 羧 酸 循 环 + -羟 丁酸脱 氢 酶 n 当由 琥珀酰 CoA转硫酶 催化进行氧化利用时 , 乙酰乙酸 可净生成 24分子 ATP, -羟丁酸 可净 生成 27分子 ATP; n 而由 乙酰乙酸硫激酶 催化进行氧化利用时 , 乙酰乙酸 则可净生成 22分子 ATP, -羟丁酸 可 净生成 25分子 ATP 。 (1) 在正常情况下,酮体是 肝输出能源 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2) 在饥饿或疾病情况下,酮体可为心 、脑等重要器官 提供必要的能源 。 3酮体生成及利用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 脂肪的生物合成 n 甘油的合成 n 脂肪酸的合成 n 二者分别转变为 3 磷酸甘油 和脂酰 CoA后的连接 n 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 3-磷酸甘油主要由下 列两条途径生成: 1由糖代谢生成(脂肪细胞、肝): 3-磷酸甘油脱 氢 酶 NADH + H+ 磷酸二 羟 丙 酮 3-磷酸甘油 NAD+ 一、 3-磷酸甘油的生成 2由脂肪分解形成的甘油 甘油磷酸激 酶 甘油 ATP 3-磷酸甘油 ADP 二、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在细胞质中)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n 来源 v 线粒体内的丙酮酸氧化脱羧 (糖 ) v 脂肪酸的 -氧化 v 氨基酸的氧化 n 转运 v 柠檬酸穿梭 (三羧酸转运体系) 1. 乙酰 CoA( 碳源) 的来源及转运 线线 粒体基粒体基 质质 内膜内膜 胞液胞液 HSCoA 柠柠 檬酸檬酸 草草 酰酰 乙酸乙酸 柠柠 檬酸合檬酸合 酶酶 H2O + 乙乙 酰酰 CoA HSCoA + ATP 柠柠 檬酸裂解檬酸裂解 酶酶 草草 酰酰 乙酸乙酸 乙乙 酰酰 CoA+ADP+Pi 丙丙 酮酮 酸酸 NADH + H+ 苹果酸脱苹果酸脱 氢氢 酶酶 苹果酸苹果酸 NAD+ ADP + Pi 丙丙 酮酮 酸酸 羧羧 化化 酶酶 ATP + CO2 柠柠 檬酸檬酸 苹果酸苹果酸 酶酶 NADP+ NADPH+H+CO2 丙丙 酮酮 酸酸 苹果酸NAD+ NADH + H+ 苹果酸脱苹果酸脱 氢氢 酶酶 乙酰乙酰 CoA转运出线粒体转运出线粒体 n 在关键酶 乙酰 CoA羧化酶 的催化下,将乙酰 CoA羧化为丙二酸单酰 CoA。 乙 酰 CoA羧 化 酶 (生物素) * CH3COSCoA ADP + PiHCO3- + H+ + ATP HOOC-CH2-COSCoA 长链 脂 酰 CoA - 柠 檬酸 异 柠 檬酸 + 2丙二酸单酰 CoA的合成 n 脂肪酸合成时碳链的缩合延长过程是一循环 反应过程。每经过一次循环反应,延长两个碳原子 。合成反应由 脂肪酸合成酶系 催化。 n 在低等生物中,脂肪酸合成酶系是一种由 1 分子 脂酰基载体蛋白( acyl carrier protein, ACP) 和 7种酶单体所构成的 多酶复合体 。 3脂肪酸合成循环 v 脂酰基载体蛋白 ( ACP-SH) n ACP-脂酰基转移酶 n 丙二酸单酰 COA- ACP转移酶 n -酮脂酰 - ACP合酶 n -酮脂酰 - ACP还原酶 n -羟脂酰 - ACP脱水酶 n 烯脂酰 -ACP还原酶 ACP SH 原核生物的脂肪酸合成酶系原核生物的脂肪酸合成酶系 v 乙酰基转移反应 CH3-C SCOA =O CH3-C SACP =O ACP-SH 酮脂酰 -ACP 合酶 CH3-C S-合酶 =O v 丙二酸单酰基转移反应 COA-SHACP-SH ACP脂酰基转移酶 HOOC-CH2-C SCOA +ACP-SH HOOC-CH2-C SACP O= 丙二酸单酰转移酶 HOOC-CH O= +COA-SH 4.反应历程 v缩合反应 CH3-C S-合酶 + =O HOOC-CH2-C SACP O= -酮脂酰 -ACP合酶 CH3-C-CH2-C SACP O=O = +合酶 -SH+CO2v还原反应 CH3-C-CH2-C SACP O=O = +NADPH+ + H + -酮脂酰 -ACP还原酶 CH3-CH-CH2-C SACP O-OH = +NADP+ D-羟丁酰 -ACP v脱水反应 CH3-CH-CH2-C SACP O-OH = = - C - C=C O -CH3 - H H SACP -羟脂酰 -ACP脱水酶 +H2O ( 2反式丁烯酰 -ACP,巴豆酰 -ACP ) v再还原反应 - C=C O -CH3 H H SACPC - = - 3 2 +NADPH+H+-烯脂酰 -ACP还原酶 CH3-CH2-CH-C SACP O= +NADP+ (丁酰 -ACP) Ø丁酰 -ACP与丙二酸单酰 -ACP重复缩合、还原、脱 水、再还原的过程,直至生成软脂酰 -ACP。 v缩合反应 CH3-C S-合酶 + =O HOOC-CH2-C SACP O= -酮脂酰 -ACP合酶 CH3-C-CH2-C SACP O=O = +合酶 -SH+CO2 由于缩合反应中, -酮脂酰 -ACP合酶 是对链长有 专一性的酶,仅对 14C及以下脂酰 -ACP有催化活 性 ,故从头合成只能合成 16C及以下饱和脂酰 - ACP。 软脂酰 -ACP 硫酯酶 水解 ACP+软脂酸(棕榈酸) 释 放 H2O 8CH3-C SCOA =O +7ATP+14NADPH+14H + CH3 ( CH2)14COOH +14NADP+ +8CoASH + 7ADP +7Pi+ 6H2O v 那么这个过程与糖代谢有一定关系: 原料( 乙 酰辅 酶 A ) 来源 羧 化反 应 中消耗的 ATP可由 EMP途径提供 还 原力 NADPH从哪来? 总反应式 合成所需 原料为乙酰 CoA, 直接生成的 产物是软脂酸 ,合成一分子软脂酸,需七分子丙 二酸单酰 CoA和一分子乙酰 CoA; 在 胞液 中进行,关键酶是 乙酰 CoA羧化 酶 ; 合成为一耗能过程,每合成一分子软脂 酸,需消耗 15分子 ATP( 8分子用于转运, 7分子用 于活化); 需 NADPH作为供氢体,对糖的磷酸戊糖 旁路有依赖性。 脂肪酸合成的特点: 4.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 -氧化的比较 区别要点 从头合成 -氧化氧化 细胞内进行部位 胞液 线粒 体 酰基载体 ACP-SH COA-SH 二碳单位参与或断裂形式 丙二酸单酰 ACP 乙酰 COA 电子供体或受体 NADPH+H+ FAD,NAD -羟酰基中间物的立体构型不同 D型 L型 对 HCO3-和柠檬酸的需求 需要 不需要 所需酶 7种 4种 (P209) 能量需求或放出 消耗 7ATP及 14NADPH+H+ 产生 129或 106ATP 脂 酰 CoA 转 移 酶 CoA R1COCoA 脂 酰 CoA 转 移 酶 CoA R2COCoA 磷脂酸 磷酸 酶 Pi 脂 酰 CoA 转 移 酶 CoA R3COCoA 三、 甘油三酯的合成 Section 4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s 第四 节 磷脂的代 谢 (一)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 CH2-O-CO-R' R“-CO-O-CH CH2-O-PO3H-X | | 一、甘油磷脂的代谢 体内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 1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n 磷脂酰胆碱 和 磷脂酰乙醇胺 通过此代谢途 径合成。 n 合成过程中所需胆碱及乙醇胺以 CDP-胆碱 和 CDP-乙醇胺 的形式提供。 (二)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 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3×S-腺苷同 型半胱氨酸 3×S-腺苷 蛋氨酸 胆碱 乙醇胺 ATP ADP 磷酸胆碱 胆碱激 酶 磷酸乙醇胺 乙醇胺激 酶 CDP-乙醇胺 转 胞苷酸 酶 CDP-胆碱 CTP PPi 转 胞苷酸 酶 甘油二 酯 CMP 磷酸胆碱甘油 二 酯转 移 酶 磷脂 酰 胆碱 磷酸乙醇胺甘 油二 酯转 移 酶 磷脂 酰 乙醇胺 n 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 和 心磷脂 通过此途径合成。 n 合成过程所需甘油二酯以 CDP-甘油 二酯 的活性形式提供。 2 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磷脂酸磷脂酸 转 胞苷酸 酶 CTP PPi CDP-甘油二甘油二 酯酯 肌醇肌醇 磷脂 酰 肌 醇合成 酶 CMP 磷脂磷脂 酰酰 肌醇肌醇 磷脂磷脂 酰丝酰丝 氨酸氨酸 CMP 丝丝 氨酸氨酸 磷脂 酰丝 氨 酸合成 酶 心磷脂心磷脂 CMP 心磷脂 合成 酶 磷脂磷脂 酰酰 甘油甘油 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A2 A1 CH2 O P O X CH2 O CO R R” CO O CH OH O n 甘油磷脂的分解靠存在于体内的各种磷脂酶 将其分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等,然后再进一步 降解。 D C H H B1 B2 (三)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 Section 5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 A B C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D 环环 戊戊 烷烷 多多 氢氢 菲菲 14 一、胆固醇的结构及其酯化 n 胆固醇( cholesterol)的酯化在 C3位 羟基上进行,由两种不同的酶催化。 n 存在于 血浆 中的是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 转移酶( LCAT)。 胆固醇 +卵磷脂 胆固醇 酯 +溶血卵磷脂 LCAT n 存在于 组织细胞 中的是 脂肪酰 CoA胆 固醇酰基转移酶( ACAT) 。 胆固醇 +脂肪 酰 CoA 胆固醇 酯 +HSCoA ACAT n 胆固醇合成部位主要是在 肝 和 小肠 的 胞液 和 微粒体 。其合成所需 原料为乙酰 CoA。 n 乙酰 CoA经 柠檬酸 -苹果酸穿梭 转运出线粒 体而进入胞液,此过程为耗能过程。 n 每合成一分子的胆固醇需 18分子乙酰 CoA, 36分子 ATP和 16分子 NADPH。 (一)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和原料 二、胆固醇的合成 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下列三个阶 段: 1乙酰 CoA缩合生成甲羟戊酸( MVA): n 此过程在 胞液 和 微粒体 进行。 n HMG-CoA还原酶 (HMG-CoA reductase)是胆 固醇合成的关键酶。 (二)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 : 此过程在 胞液 和 微粒体 进行 。 MVA5- 焦磷酸甲焦磷酸甲 羟羟 戊酸戊酸 异戊异戊 烯烯 焦磷酸焦磷酸 二甲丙二甲丙 烯烯 焦磷酸焦磷酸 焦磷酸法呢焦磷酸法呢 酯酯 鲨烯鲨烯 。 2甲羟戊酸缩合生成鲨烯甲羟戊酸缩合生成鲨烯 n 此过程在 微粒体 进行。 n 鲨烯结合在胞液的 固醇 载体蛋白 ( sterol carrier protein, SCP) 上,由微粒体 酶进行催化,经一系列反应环 化为 27碳胆固醇。 SCP 3鲨烯环化为胆固醇鲨烯环化为胆固醇 (一)转化为胆汁酸 三、胆固醇的转化 (二)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三)转化为维生素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