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试论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

    • 资源ID:11351401       资源大小:65.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论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试论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 摘要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 是由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参与的“开民 智”、改良社会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 其意义在于,政府和知识界及时注意到 社会底层民众的教育权利及教育空间, 开启了由中国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 育转变的探索,对中国社会的传统教育 制度是一次重大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 它聚焦普通民众,在“ 救亡图存 ”“改良 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义无反顾地承担 起民众思想文化启蒙的重任,对中国社 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 作用。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85304.htm 关键词 清末民初,通俗教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社会教育,思想启蒙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4576241( 2017) 14003909 关于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 学界已有一些研究,不过这些研究主要 聚焦于民初的通俗教育研究会及北方地 区的通俗讲演活动,对于运动重镇江苏 地区的通俗教育运动情形的探讨仍比较 薄弱。鉴此,本文试以江苏为中心探讨 清末民初通俗教育运动的兴革与演变, 希望借此深化学界对于近代社会教育史 的认识。 一、清末通俗教育运动的兴起 甲午战后,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 机空前加深的情形下,中国知识界和政 界愈来愈多的人士认识到“开民智” 和举 办通俗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救亡图存首 重“开民智”。1895 年,严复提出 “开民 智”的观点,认为 “开民智 ”是当时要政 之一。次年,梁启超也表示:“故言自 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1898 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三年以 来,外强中弱之形大著” ,而 “迂谬之论, 苟简之谋,充塞于朝野” , “若循此不改, 西智益智,中愚益愚,不待有吞噬之忧, 即相忍相持,通商如故,而失利损权”, “举中国之民,已尽为西人所役矣” 。 “是 故智以救亡,学以益智” 。 “大抵国之智 者,势虽弱,敌不能灭其国;民之智者, 国虽危,人不能残其种” 。当然,在 19 世纪末,能认识到“ 开民智 ”意义的还仅 限于少数思想家,1900 年以后,由于义 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形成的空前危 局, “开民智”已成为知识界及政界相当 多人士的共识了。 所谓“ 开民智” ,就是上层社会对 下层社会进行思想文化启蒙,而通俗教 育则是“开民智 ”的重要途径。当时知识 界纷纷筹划对策,如罗振玉提出举办简 易学校、陈列所等通俗教育事业;陆尔 奎认为,要兴学,必先宣讲。提倡通俗 教育的也不乏政界人士。李端芬于 1896 年奏请建藏书楼,广立报馆;端方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1905 年晓谕绅商士民,饬令多立半日学 堂;张之洞在 1906 年的一份奏折中, 建议筹设陈列馆、宣讲所及改正戏曲等。 1906 年,学部颁布奏议,要求广设半日 学堂,以“广开民智 ”。1909 年,学部通 过各省督抚饬令提学使:其一,由劝学 所督促各地成立宣讲所,创办通俗教育 馆、阅报社;其二,先在省城设立简易 识字学堂,随后向府、州、县推广。由 于官员及政府的介入,有力地推动了通 俗教育从宣传进入实践阶段。这样,以 创办白话报、宣讲所、简易识字学塾为 中心,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通俗教育 运动。 清末的通俗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界通过创办白话报, 向下层民众普及新知识 报纸作为“ 去塞求通 ”的宣传工具, 在甲午战后增长速度惊人。但是,报纸 起初主要面向社会精英、知识分子。 1897 年后,为了“ 开民智 ”,知识界开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创办面向下层民众的白话报,使报纸普 及到下层民众中去。江苏是出版白话报 较早和较多的省份。1897 年上海诞生了 演义白话报 ,该报在第 1 号中表达 了其旨趣:“ 中国人要想发奋立志,不 吃人亏,必须讲究外洋情形、天下大势, 必须看报。要想看报,必须从白话起头, 方才明明白白。 ”蜞内容有新闻、笔记、 小说等。 据不完全统计,18971911 年, 江苏出版了 22 种白话报刊,仅次于北 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锡白话报 和苏州白话报 。 无锡白话报创办 于 1898 年,由裘廷梁创办,其侄女裘 毓芳为主笔之一。该刊的宗旨是:以浅 显通俗的文字,启迪民智,唤起民众的 爱国心。内容分“ 演古”“演今”“演报”三 大类。自第五期后, “演报 ”的内容更加 丰富,包括“ 上谕恭注”“无锡新闻”“中外 纪闻”“洋报药言”等专栏,各期还连载 许多介绍国外政治制度、科学新知识等 方面的专文。该报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响,尤其是它用白话介绍新知识,宣传 新思想,对下层民众产生了一定影响。 编辑于 1902 年的新旧各报存目表 , 用加圈的方式表示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在列出的 95 种报纸中,40 种被加了 1 至 3 个圈, 无锡白话报被加了 3 个 圈,其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 1901 年 创刊的苏州白话报 。它的办报宗旨, 是为了使文化水平较低的民众都“容易 懂”。它的内容 “首先一篇短短的白话论 说此外是世界新闻、中国新闻、本 地新闻,都演成白话” , “关于社会的事, 特别注重,如戒烟、放脚、破除迷信、 讲究卫生等等。有时还编一点有趣而使 人猛省的故事,或编几只山歌,令妇女 孩童们都喜欢看” 。据创办者包天笑回 忆,该报主要面向乡村市镇发行,他们 “曾派人到乡村间去贴了招,第一期 出版,居然也销到七八百份,都是各乡 镇的小行船上带去的。定价每册制钱二 十文(其时每银元兑换制钱一千文)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批销打七折,有许多市镇的小杂货店里, 也可以寄售” 。从编者的回忆看,该报 发行成绩不错,初步实现了“开风气” 的 办报旨趣。胡适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晚 清的“白话报是为 他们 老百姓办的, 不是给我们读书人看的”。 “报纸的 文字越易懂,销路自然越好,影响也自 然越大。 ”事实表明,这些白话报在下层 社会颇受欢迎。 (二)各地普遍设立宣讲所,采 用宣讲的方式“ 开民智” 宣讲虽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教化行 为,但是光绪年间,由于民间的提倡, 特别是政府颁布宣讲章程、演说章程等 法令后,各地盛行设立宣讲所。当时一 些知识分子认识到,白话报虽通俗易懂, 然而对于不识字的人,仍不起任何作用, 若采用宣讲的方式,对“ 开民智 ”更为有 利。从政府的立场来说,也希望借助宣 讲,传播政令,推行新政,甚至包含控 制民众思想的潜在意图。1906 年,学部 要求各地一律设立宣讲所,随时宣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乡村集镇,也要按集市日期,派员宣讲。 政府规定的宣讲内容:一是圣谕广训 ;二是忠君、尊孔等教育宗旨;三是修 身、历史、地理、格致等科目的浅显知 识及白话新闻等。与传统社会的宣讲相 比,清末的宣讲有两点新变化:其一, 宣讲取材涉及时事政治、科学知识等新 内容;其二,地方官员对它的态度比以 往积极认真。1908 年,清政府将宣讲所 列为地方自治必须设置的机构,规定地 方教育当局“ 负设立及维持之义务 ”。 在江苏,18981899 年,镇江李本扬出 资在城外西门大街及堰头街各设宣讲所 一处,以“圣谕广训 ”“忠孝故事”进行通 俗教育, “一时听者甚众 ”。 1901 年,无 锡侯鸿鉴等开始在剧场、茶馆作露天宣 讲。淮阴县 1906 年由刘文波等人在王 家营创立自治宣讲厅,意在“正人心, 厚风俗,开通民智,培养公德”。学部 饬令各地设立宣讲所以后,苏州士绅在 元妙观设立了一处宣讲所,后又在察院 场口王仁存孝祠、北街天妃宫、平桥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白二公祠、三多桥都土地庙各设一处, 宣讲的内容为宪法、地方自治制度以及 一切有关公益之事。宣讲员则请士绅中 “曾经出洋之人充当 ”, “如不敷则禀请于 候补人员中择优委充” 。宣讲员的资格 条件,按清廷规定,是从师范毕业生中 选派,如一时难有合适人选,小学教员 亦可分任宣讲之责。而苏州宣讲所则首 选有海外游学背景、具新思想的人担当 宣讲之任。这样的知识阅历,也使得苏 州宣讲所的宣讲内容专注于宪法及地方 自治制度,一与“ 钦定” 的宣讲范围略有 出入。 对于宣讲的对象,政府并不限定。 从史料看,听者大多数为中下层民众。 据记载,1911 年初上海某自治会成员王 志公组织新年宣讲处, “听者甚众,大抵 中下社会及妇女小儿为多”。由于宣讲 的成功,他随后每周日均有演讲,以启 民智。 清末的宣讲,大致分三种类型。 其一是私人举办的宣讲。这类宣讲为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甚多,主办人有地方士绅,也有名不见 经传的小人物;有在宣讲所的“正式” 讲 演,亦有在茶馆、街头等场合的“即兴” 宣讲。上述几例,即多为私人性质。其 二是由民间组织教育会主办的宣讲。如 1907 年通州教育会附设宣讲所,派宣讲 员启发民众对新学堂的认识。其三是由 劝学所举行的宣讲。1906 年后,随着州 县主管学务的机构劝学所的出现,劝学 所不仅参与设立宣讲所,而且成为管理 宣讲的行政机关。如 1907 年江都县劝 学所在扬州新城、旧城各设立一处宣讲 所,即为一例。总体上看,无论私人、 教育会或劝学所主持的宣讲,知识分子 在进行宣讲时,不时有背离清廷宣讲政 策的“政治言说 ”,故而从 1906 年后, 清廷对于宣讲加强了监控,规定宣讲 “不得涉及政治 ”以及“演说一切偏激之 谈”;宣讲时,要派巡警旁听, “遇有妨 碍治安之演说,可使之立时停讲”。这 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宣讲对基层社会的影 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宣讲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其民间社会宣讲活动的开展。 (三)政府倡导简易识字学塾, 以“增进国民之程度 ” 设立简易识字学塾,在清末得到 政府的重视,成为清末通俗教育的最大 特点。这种学塾由较开明的地方官员提 倡在先,继而清政府于 1910 年 1 月颁 布简易识字学塾章程 ,明确简易识 字学塾专为年长失学及贫寒无力就学子 弟而设;规定各县城及著名村镇,务必 先由官方设立一二所,以资提倡;鼓励 士绅捐资办学;办学情形纳入地方官的 政绩考核。同年 6 月,江苏提学要求省 属各地方官将简易识字学塾的创设及推 广成绩,详细列入政治岁计表内学堂项 下,按月报送,以资考核。事实上,在 1909 年,江苏提学使樊恭煦即计划在苏 州创设 10 所模范简易识字学塾,以资 各地仿效。当年开办了 5 所,次年春又 续开了 5 所,办学地点大多借用庙宇、 祠堂、公所等。规定每塾收生徒 50 名, 塾师 1 人。课程分四门:修身、识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习字、珠算。1910 年开办的常州简易识 字学塾,是由劝学所出面与公立小学商 议,附设在 6 所小学中的,每塾有学生 30 余人。同年,松江开办的 5 处简易学 堂,则系由教育会操办,每处学生各 20 余人。无锡筹办的 5 所简易学塾,虽然 独立设置,但塾师则由劝学所邀请各校 教员分任相关学科,俨然成为初等小学 的分部。当然,与普通小学校不同的是, 它不收任何学费,公家提供书籍、纸笔 等一切学习用品。 各地简易学塾的授课钟点长短不 一,短的如常州劝学所在驿西小学设的 夜课,每晚 2 小时;长的如苏州简易识 字学塾,每日 5 小时。为了培养合格的 塾师,使简易学塾迅速推广,江苏提学 还在苏州建立教员养成所,面向苏属 32 个厅州县招考,录取后不仅分文不收, 还另给津贴,三个月毕业,以便回乡后 亦能开设简易学塾。计表明,1910 年初, 江苏全省共办简易学塾 149 处。 配合简易学塾教学的,是部颁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易识字课本和国民必读课本。比较而言, 清廷更为重视后者的作用。学部的奏报 说得很清楚:“ 国民必读课本较简易识 字尤为重要” ,因为它讲的都是 “列圣、 谕旨及圣贤经传” ,讲读这种课本可以 使民众“明于忠君报国之义” 。或许简易 识字学塾可以在“ 开民智”、灌输正统观 念上,较宣讲等其他形式,具有系统性 的优势,也更便于管理,因此政府大力 提倡简易学塾。 应该说,简易识字学塾在“开民 智”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然而, 由于“简易识字 ”之名及与贫寒之家的儿 童共同读书,使年长失学之人在心理上 不易接受,加之读书识字在下层民众看 来也非紧迫事项,结果简易学塾“以学 龄儿童充塞其间” ,而教育年长失学之 人的目的则没有达到。简易学塾兼收儿 童,有碍正式小学的推广,所以也引起 一部分人的反对。无怪乎,即如苏州之 模范简易学塾,开办以来人们发现其学 生也“不甚发达 ”。再者,简易识字学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基本由政府主持,各地或认真或敷衍, 情形不一,民间也未予足够重视。随着 清政府的垮台,简易识字学塾也随之消 亡。 二、民初通俗教育运动的兴盛与 式微 民初的通俗教育,较之清末有了 长足的发展,在教育行政系统上获得正 式的地位,在传播国民观念、爱国思想、 文明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果说清末通俗教育的产生主要基于民族 危机和社会危机的社会环境,知识界欲 借此“开民智 ”,政府欲借此推行政令、 甚至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的话,那么在 推翻了帝制以后,民初的通俗教育则以 “启导国民,改良社会 ”,推动中国社会 向现代社会转型为宗旨。 (一)民初通俗教育被纳入政府 的教育体制 与清末通俗教育不同,民初通俗 教育已正式纳入政府的教育体制之中。 1912 年,教育部特设社会教育司,分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通俗教育等事务,为专管通俗教育的行 政机关创立之始。1917 年,教育部在各 省设教育厅,据当时公布的教育厅署 组织大纲规定,教育厅内分三科,其 中第二科主管普通教育及社会教育。此 后,尽管中央及地方的教育行政机关屡 有变更,但是基本上都有专门部门管理 通俗教育事项。 不仅于此,中 央及各省此时大都成立了通俗教育研究 会或通俗教育会等组织,成为通俗教育 研究的开端。同时,政府对于通俗教育 之设施均订有“ 规程”“规则”“训令”等, 主要有:各省区通俗讲演稿送部核选 编印 (1913 年) 、 半日学校规程 (1914 年) 、 通俗教育研究会章程 (1915 年) 、 通俗教育讲演所规程 (1915 年) 、 通俗教育讲演规则 (1915 年) 、 露天学校简章及规则 (1916 年) 、 通俗讲演传习所办法 (1916 年)等。由此,民初的通俗教育 由清末的无组织状态而逐步趋于组织化、 规范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二)民间社会通俗讲演的影响 力更为显著 民初,官方和民间社会都很重视 通俗讲演,尤其民间的通俗讲演更有影 响。1912 年 1 月,教育部通电各省,要 求通俗教育“ 宜先注重宣讲 ”,所需经费 “令各地方于行政费或公款中,酌量开 支补助”,规定宣讲内容以“ 共和国民之 权利义务,及尚武实业” 为范围, “而尤 注重于公民之道德” 。1915 年,教育部 有关通俗教育讲演的文件要求各地设置 通俗教育讲演所,省会须设 4 所以上, 县治及繁华市镇须设 2 所以上,乡村则 由地方官斟量推行;允许私人设立讲演 所,但须在官府备案。 通俗讲演分普通讲演和特别讲演 两种。普通讲演包括:鼓励爱国、劝勉 守法、增进道德、灌输常识、启发美感、 提倡实业、注重体育、劝导卫生等方面; 特别讲演针对国内外之天灾、事变或者 于工厂、监狱、看守所、惠寄院、感化 院等场所的讲演。讲演稿应由讲员按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规定内容编写,由官府选印成册,汇送 教育部审核。 这一时期,通俗讲演在江苏颇受 官方和民间社会所注重。据 1913 年 7 月调查,全省举行通俗讲演的县有 38 个,或机关提倡或私人集合,此外省政 府亦组织模范讲演团巡回各县。据不完 全统计,截止 1915 年底,全国共设通 俗教育讲演所 2865 处,巡行宣讲团 738 处,其中江苏分别为 69 处和 59 处,尤 其巡行宣讲团的数量居第 3 位,多于大 多数省份。1916 年,江苏巡按使通饬各 县,命令“各地方办理讲演事业,尚乏 成效者,应即切实改良” 。为了示范引 导,特委托省教育会举办讲演练习所, 饬令各县详慎遴选学员前来接受培训。 这次集训,各县学员学习 5 个月后分派 到各地开展讲演活动,共巡回讲演 180 余次,内容以劝善、除毒害、除迷信陋 习等为主,兼及生计、卫生、时事等方 面。鉴于有些地方始终以财力有限为借 口而拖延不办,1918 年,江苏省教育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要求各小学校长及教员在星期休假之时, 兼任讲演,并在每学期末将相关情形汇 报,以便查核。 官方操办的通俗讲演,如讲演所 的讲演,从实施效果看,似乎并不令人 满意,而民间社会组织的讲演活动却颇 为活跃,这是与清末的不同之处。如 1912 年成立的上海少年宣讲团,是一个 民间组织。该团以改良风俗、辅助社会 教育为宗旨,利用假期、节日或其他特 定时间,不但在本团讲演,而且深入上 海城区街道以及周边乡镇进行巡回讲演。 讲演内容涉及国民常识、戒除恶习、卫 生常识、提倡国货、救亡图存等方面。 他们还注重改良讲演方法,如 1923 年 11 月赴曹行乡讲演,与会者皆该镇居民 及四乡农户,500 余人。讲前,排演了 通俗游艺幻术、双簧、歌曲,讲毕, 还有类似今日小品的“ 化装演讲 ” 问道于盲 。1924 年 2 月在上海 城内西马桥讲演,在宣讲的间隙, “和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音乐”,最后还向 300 余听众分赠白话 印品及糖果, “颇为听者欢迎 ”。江苏省 社教指导员张世毅,视察了上海五处通 俗教育机构之后,在向省教育厅的报告 中,对少年宣讲团大加赞赏,并提请传 令嘉奖。镇江的己未星期演说会,亦 槊窦渥橹,会员自筹经费,每星期日 外出讲演,宣传破除迷信、讲究卫生、 反对吸毒,力主禁娼,逢节日与国耻纪 念日还散发传单,进行雪耻宣传。讲演 之外,他们还在各处赁租墙壁,粉刷标 语, “书写格言,绘画善恶因果,使不识 字者触目惊心,以期改良社会”。期间, 苏南的某些乡镇也出现了通俗讲演团。 如吴江县黎里镇的毛啸岑等于 1923 年 7 月组织了黎里通俗演讲团。 清末虽然也有私人或民间团体的 宣讲,但是宣讲人不能自由发挥,宣讲 时要有巡警监听;而民初私人或民间机 构组织的演讲活动,如教育会等机构组 织的讲演,有时虽然也会请警员到场, 但警员的职责仅在维持治安,并不负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听之责。如 1915 年 11 月江都县教育会 在城西北皇宫空地及图书馆南空场组织 讲演,县知事应请特饬令警区, “随时酌 派巡士二名到场维持秩序”。嘉定县通 俗教育馆 1924 年 2 月在馆前空地举行 化装讲演,也有“ 警所派警临场照料 ”, 秩序颇为良好。可见,这些警员的角色 已经从清末代表政府的“ 监视者 ”转变为 维持现场秩序的“ 服务者”了。从清末严 密监控到民初适度宽松的演讲政策,亦 可见时代的变迁轨迹。当然,这并不意 味着民初政府对讲演持完全放任的态度。 事实上,政府也试图对之有所监督。如 1915 年教育部规定,对于当地的宣讲, 县知事、劝学员长、省县视学等人员, 负有监察之责;各地宣讲的讲稿,应随 时向教育部呈送审核;讲稿不得涉及通 俗教育以外之事,如不遵守规定,官府 可以予以禁止或处分。教育部设立通俗 教育研究会,隶属于教育部,分讲演、 小说、戏剧三股,多由教育部职员兼任 工作,负责审查小说、剧本,编辑讲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稿等事务。1918 年 1 月,教育部指定地 方讲演机构,采用经过审查的 34 种讲 演参考书及 5 种通俗教育用书。20 年代 中期,铜山县演讲员,每月须将演讲的 情形,向军事当局报告。不过,政府虽 有各种规定,但审查似乎并不严格。 (三)通俗教育馆成为社会教育 中心机构的雏形 通俗教育馆的设立,成为民初通 俗教育的最大特色。由此通俗教育的设 施逐步由分散而趋于集中,为后来演变 为民众教育馆,形成社会教育中心机构 奠定了基础。 通俗教育馆最早出现在江苏。 1915 年,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委派教育科 员濮祁筹办省立通俗教育馆,使其成为 综合性通俗教育机关。次年 2 月,省立 通俗教育馆正式成立,濮祁为馆长,江 苏省方通令各县亦设置通俗教育馆,认 为通俗教育馆能“ 增进一般社会之道德、 智识、体力” 。1927 年,江苏试行大学 区制,省立通俗教育馆先后改为第四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山大学区通俗教育馆、江苏大学区通俗 教育馆和中央大学区立通俗教育馆。 1929 年 10 月易名为江苏省立民众教育 馆。 与通俗讲演有所不同的是, 民初通俗教育馆大多由官方设立,间或 亦有私立,但为数甚少。因此它基本上 是由政府主持的通俗教育机构。 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分图书、博 物、讲演、音乐、体育五部, “任人入内 游览,期于社会上一般人民稍受普通知 识”。据统计,开馆九个月来,来馆游 览者达 102985 人。该馆内设机构其后 略有变更,但阅书、讲演、娱乐、卫生、 展览、博物等教育活动,均为其日常经 营的基本事业。 江苏省立通俗教育馆除供民众上 门参观、听讲、娱乐等外,另设平民学 校,还派出讲演员赴各县巡回讲演,提 倡公民教育。如 1926 年 6 月,省讲演 员谢福球赴铜山、邳县、萧县讲演,讲 演的主题是公民信条,内容包括发展自 治能力、养成互助精神、崇尚公平竞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遵守公共秩序、履行法定义务、注意公 共卫生、培养国际同情等方面。谢福球 之行,得到萧县通俗教育馆王昌志的协 助,两人结伴而行,一起演讲。从 6 月 5 日至 29 日,25 天时间两人前后讲演 25 场,讲演对象既有学生,也有市民、 农民等社会各界民众,每次讲演毕,他 们都向听众分发公民信条一张。 江苏各县通俗教育馆,大体上都 在 19161918 年之间建立。各馆内所 设部门大同小异,一般有图书、娱乐、 博物、讲演等部,主要活动包括图书阅 览、通俗讲演、提供实验、教唱歌曲、 张贴格言等。武进县通俗教育馆于 1916 年 11 月在县城文庙创设,馆内陈列仪 器、标本、挂图,供民众参观,还举办 演讲活动,1920 年演讲扩展至乡区戚墅 堰、横林、小新桥、龙虎塘等地,内容 从一般的时事常识、科学知识逐步发展 为救国言论。无锡县通俗教育馆则于 1917 年 1 月正式开馆,先是组织了通俗 教育演讲会,以提倡科学、讲究卫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改良风俗为主要内容。1918 年又成立县 巡回演讲团,活跃于城乡集镇。五四运 动后,演讲增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 容。81916 年,邳县建立了徐州地区第 一个通俗教育馆,嗣后,沛县、丰县、 铜山等县先后建立通俗教育馆,采取发 行报纸、举行演讲等形式,对民众进行 宣传教育活动。 除了图书阅览、通俗讲演之外, 改良戏剧在当时也为通俗教育的重要内 容之一。蔡元培认为:讲演、小说“所 收效果,均不若戏剧之大”, “戏剧之有 关风化,人所共认” 。因此,通俗教育 馆有时也关注戏剧改良、社会风化问题。 如江都县通俗教育馆于 1924 年新春之 际,致函扬州著名的大舞台剧场,搬出 江都县署曾发下的“ (戏剧)如有涉及 淫秽及或有妨道德者,应即前往纠正, 或请行政官厅取缔” 的训令,指出本馆 人员近日至剧场观戏,发觉“扮演之剧 情,已不免有乖厅令” ,要求剧场切实 改良。该函甚至还将剧情中“男女合演”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5 也指为流弊,认为“ 尤足使观客之情感 冲动”,要求立即整改。交涉的结果如 何,限于资料,已不得而知,不过通俗 教育馆间或扮演政府的文化监督员的角 色,大致也是实情。 (四)20 年代中期通俗教育运动 逐渐式微 起源于清末、兴盛于民初的通俗 教育运动,至 20 年代中期步入低谷。 就江苏来说,20 年代通俗教育开展薄弱 的县份不在少数。1923 年 12 月,江苏 省通俗教育馆联合会向省第七次教育行 政会议提出,全省 60 个县,设立通俗 教育馆的仅 47 个,且这些馆也“多o 成绩之可言” ,认为问题主要在经费上, 希望各县能保证 5%10%的社教经费。 次年 1 月,该联合会建议省教育厅催设 通俗教育馆,责令各县在当年 8 月前一 律成立。应该说,通俗教育的发展确实 不尽如人意。如 1917 年成立的常熟县 通俗教育馆,1923 年秋由于经费被县教 育局董事会裁撤,馆主任李君磐特电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6 省署,请求上级干预;该馆还发表声明, 举行抗议性演讲。1924 年,有关人员视 察上海县通俗教育馆,发现该馆从主任 至馆员均为兼职,陈设极为简陋。镇江 县通俗教育馆 1918 年建立后租赁城内 钱业公所房屋为馆址,十余年来馆址僻 处巷中,不为人知,加之经费困难,该 馆人员感叹“ 仅维持现状已觉拮据,更 无从言发展矣” 。 上述情形说明,尽管省教育厅及 社教界知识分子有推广通俗教育馆的意 愿,但是各县教育当局并不都很重视, 有的地方经费难以保障,有的缺乏专职 人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通俗教育馆的 发展。另一方面,通俗教育馆自身也存 在某些问题。时人评论道:“省县各地 方,虽然多半设有通俗教育馆,一般的 以开通民智,改良风俗为宗旨;但 是因为意义的含混,对象的狭隘,和着 办法的呆笨,究竟开通了民智多少?谁 也不敢恭维” ,结果仅是陈列些标本模 型,建筑些房舍,设置些人员, “就算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7 完了使命”。 影响民初通俗教育发展的因素, 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其一,由于 民初政局不稳、内乱频仍,政府对于通 俗教育缺乏统筹规划,使通俗教育缺少 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二,通俗教育经费 无明文规定,通俗教育馆大都因陋就简, 设备不多, “民八以后,卒因经济竭蹶为 最大之致命伤” 。其三,通俗教育人才 匮乏,不少办理人员有滥竽充数之嫌。 其四,办理方法不良,如政府为了推行 通俗讲演,强令小学教员兼任讲演,且 为义务职,这种不顾个人志趣、知识结 构的行政命令,注定了效果不会理想。 事实上,这在 1919 年公布的江苏教 育进行计划书中即隐约有所反映。这 份计划书承认,通俗讲演虽“曾推行各 县”但是“未能收划一整齐之效 ”。在这 些因素共同影响下,民初的通俗教育运 动最终难以取得满意的成绩。 20 年代中期,由于政府推行不力、 目标不够清晰、实施办法不善等原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8 影响到它的成效,而“ 渐呈落伍之象, 自民众教育问世后,各地通俗教育机关, 均已一律淘汰矣” 。1928 年以后,通俗 教育馆为民众教育馆所取代,民初一度 兴盛的通俗教育运动,此时终为新兴的 民众教育运动取而代之。但是,我们必 须看到,民初的通俗教育较之清末而言, 毕竟已经有较大的发展,通俗教育馆开 综合性社教机构之先河,在宣传新知识、 新思想、改良社会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即便成效不够显著,也为以后的民众教 育及民众教育馆的建设积累了必要的经 验。 三、结语 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是由政 府主导、民间力量参与的“开民智” 、改 良社会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 从政府与通俗教育的关系来看, 清末政府未设立专门行政机构管理通俗 教育,而民国成立伊始即将通俗教育纳 入政府的教育行政体系,并颁布若干 “规程”“规则” ,使民初的通俗教育趋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9 组织化、规范化。不过,就政府监控宣 讲、讲演等通俗教育活动来说,清末由 于政局危机而使政府既需要利用通俗教 育又害怕民众觉醒、塑造对立面,所以 加强对通俗教育的政治监控;而民初随 着社会变迁,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政府 对于通俗教育的监控明显不如清末严厉, 这也直接促进了通俗教育的兴盛。 就民间力量与通俗教育的关系而 言,清末政府主导的通俗教育活动主要 在宣讲和简易识字学塾方面,民间社会 虽然也介入宣讲,但是受到官方的种种 限制,因而主要投身创办传播新思想的 报纸,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新运动和 辛亥革命奠定了民意基础。不过,从总 体上看,清末通俗教育中的民间力量未 能充分发挥,加之政府没有专门机构进 行管理和督促,故而收效有限。民国建 立后,伴随通俗教育在教育行政上取得 正式地位,不但政府督促力度加大,民 间力量对之也投注极大热情,加之较为 宽松的社会环境,因此一时间各种通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0 教育场馆纷纷设立,民间社会所起的作 用和影响甚至大于官方主持的通俗教育 活动。 虽然民国后期有论者谓通俗教育 “无显著之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处于中国近代 社会教育的草创时期,从无到有,从无 组织、无计划到纳入政府教育体制,并 且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规章,开启了 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步伐,其开创之 功不可忽视。通俗教育馆的建立,成为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中心机构的萌芽,对 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从事改良社会的 活动具有积极意义。清末民初通俗教育 运动的意义还在于,与中国近代正规的 学校教育起步的同时,政府和知识界及 时注意到社会底层民众的教育权利及教 育空间,开启了由中国传统的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发展的探索,对中国社会的 传统教育制度是一次重大的冲击。更为 重要的是,虽然政府和知识界都提倡 “开民智”,认识到“国民之智愚贤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1 关国家之强弱盛衰” ,要“造成健全之国 民”,但是就当时社会大多数人来说, 主要将希望寄托在学校教育方面,而这 一时期的通俗教育则别开生面,聚焦普 通民众,在“ 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的背 景下,义无反顾地承担了民众思想文化 启蒙的重任,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 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杜敬红】

    注意事项

    本文(试论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为本站会员(月****)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