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 资源ID:11366081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

    2006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txt 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得到的, 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灯灭时,你会发现 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搜集、整理自网络 每一年的初春,央视感动中国评选都会带给人们新春里的第一片温情和第一缕感动。感 动就在身边, 感动中国 ,让我们发现、认识、领悟和体味了更多的精神力量。2007 年 2 月 26 日,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 位个人和 1 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 2006 年 度人物”荣誉称号。获得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 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 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 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 颁奖盛典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致敬。 独臂英雄丁晓兵:20 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 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 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 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 10 年或者 20 年以后依 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 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 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 248 面奖牌、证 书和 36 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 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 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简历】感动中国 2006丁晓兵 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 20 多年,武警 8722 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 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 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 着炮火翻山越岭 4 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 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 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 2600CC 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 而过。 2003 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 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 天时间,他在抗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 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 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284 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 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王百姓:排除炸弹 1.5 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 从 1995 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 400 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 牺牲 414 人、负伤 4134 人, “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 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 1985 年从 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 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 1.5 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 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 “因 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 年时间,1.5 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 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 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简历】感动中国 2006王百姓 全国知名排爆专家 王百姓 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 王百姓,男,55 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 三级警监警衔。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 、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 “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从 1969 年参军至 1985 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 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 37 年。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 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 56 年,华益慰只做着 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 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 ”一些网 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 。如果我 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 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简历】感动中国 2006华益尉:人民的好军医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 56 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 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 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 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 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 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 金额接近 200 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 40 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 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 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 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简历】感动中国 2006霍英东 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 年 5 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 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 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 150 亿港 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 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 款,2003 年先捐赠 3000 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 8 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 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 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 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 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 已投资建设超过 40 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 1977 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 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 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 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 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 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 编成 24 卷的季羡林文集 ,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 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又完成了 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 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 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 辱不惊。 【简历】感动中国 2006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 季羡林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 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 就学。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 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 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 年,季先生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 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78 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 年任 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 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共有 24 卷。 季羡林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季老不 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 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 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 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 旗帜和榜样。 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 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 之一,荣获 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 60 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 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 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 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 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 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简历】感动中国 2006叶笃正 科学前沿 叶笃正先生荣获 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 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 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见,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 大原始创新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 ,而是做出了系统的原 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就是叶先生常说的, “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 他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 究工作,共发表专著 6 册、科学论文 90 余篇。因叶笃正先生的杰出贡献,他曾于 1987 年获 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 1995 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 家庚地球科学奖。

    注意事项

    本文(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为本站会员(341****677)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