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外企业家试卷

    • 资源ID:11414512       资源大小:2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外企业家试卷

    一、论述题(40 分) 1、2014 年 9 月 2 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14-2015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根据该报告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亚洲有三个经济体进入世界十大最具竞争 力国家行列,它们分别为:新加坡(第 2 名)、日本(第 6 名)和中国香港(第 7 名), 而中国的排名仅在第 28 位。其中“商业成熟度”指标,日本已经连续 6 年位居 第一,而中国相对还比较落后。请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企业家与日本的企业家在 发展上存在的差异。(不少于 500 字) 评分原则:1、分析近代中日之间的变革背景、文化传承。 2、介绍近代中国企业家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3、介绍日本企业家的启蒙及发展境况。 4、卷面以及其他。 多年有许多辉煌的事迹,中日两国关系可以说影响到两个国家历 史的发展、民族的兴衰,这个大家都清楚。不管是友好,还是战争,影响都非 常大。进入近代以后,中日两国的处境是这样的相似,可以说都是内忧外患, 起点是差不多的,然而近代的改革和现代化的成效却又是那么不同、那么悬殊。 我们常常说中国人和日本人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大家都是黑头发、黄皮肤。我 们到了日本有时分不出来,哪个是日本人,哪个是中国人。吃饭都用筷子,都 吃米饭。古代的日本人是处处学中国,写汉字、讲儒学。因为中国、日本都属 于东亚文化圈,有的人也把它叫作儒教文化圈,都是讲儒学。也有的人把它叫 作汉字文化圈,都用汉字。甚至还有的人叫作筷子文化圈,我们都用筷子吃饭。 在世纪的中叶,中日两国都处在封建社会的晚期,都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危 机,而且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冲击。两个国家又都不约而同地对外实行闭 关锁国政策。可是进入近代,仅仅不到半个世纪,也就是到世纪末,中国 已经沦为丧失了独立主权的一个为列强所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陷入半殖民地 的深渊。而日本却不但保持了独立,而且实现了资本主义的改革和近代化,成 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近代化的成功是靠日本人的国民性和民族精 神,即卓越的历史敏感、机智和勤奋而取得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熹家 在他的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日中两国有很多差异,采用 类型比较进行分析。比如说文化类型方面,日本的文化是并存型和全面摄取型, 不同文化可以并存,而且对外来的文化加以全面的摄取;中国则是非并存型和 部分摄取型,对外来文化不能全部吸收,只能一部分吸收。在社会类型方面, 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它的团队是企业和单位,或者有的是养子,没有血缘关 系;中国是亲族协作型,主要通过亲族、家族组成有血缘关系的团体。在教育 类型方面,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比较注重普及和提高能力,所以日本很讲 究教育普及和国民文化的普及,我们到日本看到,在地铁里日本人都拿着书在 看,这也可以看出它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中国是选拔达到目的型,过去的科举 制度、考试制度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就是做官,选拔精英,而不是注重能力。 这是依田熹家教授对中日社会类型、文化类型和教育类型的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是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商居 末位,直到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古老大陆才开始长出近代工商业的嫩芽, 而 真正深刻的变化还要等到 19 世纪末震动整个天朝大国的甲午战争后之后, 马关条约容许日本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任意设厂,给当时具有忧患意识的 中国人巨大 的刺激,清政府也从那里开始允许民间办厂。 中国的近代企业家群体大致上有五个不同类型,也就是五个来源: 一是绅商型,以张謇为代表,这一类型一般拥有科举功名,官场背景,属于 地方头面士绅,所以张謇把大生纱厂的性质定为“绅领商办” ,以区别于 “官督 商办”和“官商合办”,这是民营企业的早期形式。第一代绅商型企业家可以包括 同属“状元办厂 ”的苏州人陆润庠,以及北方的周学熙,南方的孙家鼐、孙 多森 父子和严信厚、严子均父子等人。 二是商人型,以荣家兄弟为代表,他们从开钱庄学徒到自己开钱庄,在办厂 之前只有纯粹的商人身份。叶澄衷、鲍咸昌、宋炜臣、曾铸等都属于这个类型, “五金王”叶澄衷、商务印书馆创始人鲍咸昌、夏粹芳也和荣家兄弟一样,在上 海做学徒出身。 三是买办型,早期的朱葆三、虞洽卿和后来的刘鸿生可以代表,他们虽然都 是买办出身,但在掘得第一桶金、完成原始积累以后,他们投资办企业, 已完 成买办身份的转换。“ 买办 ”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中性词,类似今天外资企业的高 级白领或金领,并不是一个谈虎色变的政治符咒。这一类型早期的代表还包括 朱 志尧、王一亭及徐润、徐叔平父子等人。经济史学者严中平在中国棉纺织 史稿中说,“ 买办不独拥有创办现代工厂所必须的大量资金,并且拥有创办现 代工厂所 必须具备的某些洋务知识,而这却是一切官僚、地主、高利贷者等 等土财主纵使花费巨额资金也是无从购买的。” 第四个类型就是回母土创业的海外华侨,包括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张振勋,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永安公司的郭乐、郭泉兄弟,以及 先施公司的马应彪等人。 五是知识型,代表人物有范旭东、穆藕初、卢作孚,以及陈光甫、周作民这 样的金融家,他们或是留学美、日的“海归” ,或自学起家,共同之处就 是创业 之前没有官场背景,没有从商经历,没有雄厚资本,但他们有见地,有魄力, 有能力,他们的企业不是家族企业,往往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在近代企业 家 阶层中他们最具创造性和现代精神。他们从来没有把利润最大化看作第一追 求,而有着更高的目标,他们中许多人甚至算不上是资本家。 企业家在近代中国的起步,离不开当时具体的外部环境,国际的和国内的因 素。就国内来说,就是从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转型,即从古代向近代转型 这个重大的 历史背景。从国际来说,西方世界叩开中国的大门之后咄咄逼人的 经济压力,他们不仅要把本国的产品倾销到中国市场,而且利用中国的廉价劳 动力、廉价原材料, 以及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他们的一切特权,包括治外法权 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中国大办企业,就地消化,而中国当时民贫财穷,处于 绝对的竞争劣势。中国人从一 开始投身办企业,就注定不光是赚钱发财这么简 单,而是有着迫在眉睫的救国压力。另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从晚清 到民国,中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在整个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未达 到过 1/5,据估计,1920 年只有 4.9%,到 1936 年才达到 10.8%,1949 年也只 有 17%,中国尚没有从农业社会全面进入工商业社会。 对于近代中国的企业家来说,事实上,最大、最致命的威胁还是来自官资和 官企兼并的威胁。我们平常说中国近代新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来自五个 方面,包括外国的竞争、政府的软弱、资本的不足、技术的落后和动力的缺乏。 中国企业家和日本企业家存在以下不同点: “追求”不同 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 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 战 略-投资房地产, 投资股票、证券。而日本的企业家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而我们的企业, 包括海尔、联想在内的中国领军品牌,也开始投资,做房地产,甚至做保健品。 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间的差距所在。我们的适应能力很强, 实际上不懂得专注和创新。所以我要说,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 是钱。赚钱应该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 对“技术”的理解不同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同于先进的设备,所以如今中国老板的设备 一个比一个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而培训全员的中国老板则更是 少之又少。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在买设备上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在学习技术上 比较舍得花钱,而在消化技术上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 设备并不是最重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而技术的关键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 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 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有优势,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 他们是不可能的。 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 日本人看起来比 较程序化、呆板。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但事实上我们可以 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走在我们前面的,而且,发展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 多。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对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重视,和我们根本不在一 个层次上,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快” ,首先要以保证品质 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去得也快,生得快死得也快,建 得快倒得也快。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总想一蹴而就,违 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 对“规则”的理解不同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总可以 找到规则的漏洞。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只懂得死心塌地地遵照执行。所 以, 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几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而且有层出不穷 的理由不同。此外,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等级的国家。上级在下级面前有绝对 的权 威,而下级在上级面前,除了服从还是服从,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规 则、有秩序的社会。所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和人们对规则的理解 有着直接的关 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 就如一盘散沙,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二、思考题(60 分) 2、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 24 年,其中只有约 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 业数量不足总量的 13%,只有 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 价值。中国更有“富不过三代”之说。目前中国有 300 多万家民营企业正面临 着换代接班的问题,怎么样能够继续把这些民营企业传承下去是个问题。做为 人力资源管理或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将来你们中间会产生一批企业家。你认为 家族企业能够长存,能够代代相传的秘诀是什么?家族企业家应该如何将家族 成员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如何解决现代化管理中面临的治理难题。请为未来做 为企业家的你拟定一份方案。(不少于 600 字) 评分原则:1、要求积极正确地认识企业家的代际传承。 2、要求有正确的企业道德观。 3、如果能够写出如何评价企业治理酌情加分。 4、卷面以及其他。 古今中外之经验教训无不表明,传承是个风险活,中国素有“富不过三代”之 说。为何会有此断言? 中国财富的传承关系到国家的经济,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当众多企业面临交 接班,市场空白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接班人 的挑选和培养不 仅决定了单个家族企业的命运,更影响到中国未来二十年,民营经济的健康和 活跃程度。但同时,传承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著名咨询机构麦肯 锡的研 究报告显示,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 24 年,其中只有约 30%的家族企业 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不足总量的 13%,只有 5% 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因为传承不单单是一个放 权赠股,而是需要全盘规划,统筹考虑,不仅富一代与富二代之间领导理念需 要磨 合,行事风格需要沟通,还涉及到家族企业,甚至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 而通过研究意大利 Monzino 集团、法国 Thiercelin 公司等长寿家族企业,可以 看出管理所有权是家族企业的核心问题。随着代际的传承伴随着家族股东的增 加和股权的分散,由于家族成员增多,血缘的淡化,就会出现缺乏激励、搭便 车问题和利益冲突等情况,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路障。而这些长寿企业之所以 长寿的秘诀就在于他们都拥有家族使命独特的商业哲学、家族价值观、保持数 代的商业网络和政治关系等家族特殊资产并不断加以发展经营,同时 可以克服 家族路障、财务结构路障、所有权路障等传承路上的障碍。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保全和谨慎的发展家族特殊资产,要比创造更多可能的财 富和追求更大的商机更重要。驱动家族的是激情、价值、家 族的纽带和祖先留 下来的精神遗产。家族姓氏的品牌价值与客户供应商的长期关系,是一个主要 的定位优势。股权的集中以及带来的组织灵活度是它主要的优势。在快速变化 的世界当中基于价值的和基于关系的领导力将导致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成功, 家族企业要保持核心,调整边缘,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从数以千计的成功企业家身上,深深体会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勤劳、刻苦、诚 信的精神。而中国企业家要让全世界企业家仰视,从一个富人变成一个贵族, 拥有令人尊敬的精神价值和理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要理解职 业道德需要掌握以下四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 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 映职 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基础 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 业特有的道德 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道德心理和 道德品质。甚至造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 某人有“军人作风”、 “ 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学 生味”、“学究气”、“商人习气”等、 其次,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 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 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 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再次,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 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 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最后,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 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 业生活 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 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 发展的;职业 道德和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共性 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阶级道 德或社会道德的要求。 同样,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在很大范围上都是通过具 体的职业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 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道德 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职业道德与各种 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活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 心理和职业习惯,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 人们在学校生活阶段和少年生活阶段 所形成的品行,影响道德主体的道德风貌。

    注意事项

    本文(中外企业家试卷)为本站会员(漫****)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