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口素质:氟中毒

    • 资源ID:11424861       资源大小:65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口素质:氟中毒

    贵州省西部燃煤含毒气 全省一半人口氟中毒 news.dayoo.com 2005 年 03 月 02 日 11:4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活在煤毒中 因燃煤含有毒气体,贵州西部居民浸染砷毒、氟毒数十年 防治不足导致村民生活陷入因贫致病-因病更贫的恶性循环 “6、7 年以前,我一个人种十多亩地,一年要烧 4 窑砖。”55 岁的邵先进说着 他以前的事迹。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勤劳的人,通过辛勤劳动,当年的他就已有 2 万多元的存款,准备盖房子,娶媳妇,好日子原本是可以期待的。 泥泞的小路上,备受氟毒折磨的年轻患者艰难行走。在贵州西部的兴仁、织金等地, 由于缺少防护措施,氟毒、砷毒成为当地居民习以为常的“地方病” 烧砖,是当地人最不愿做的事情,被视为畏途。“烧砖的时候,在很远的地方都 能闻到一股臭鸡蛋气味,一丈远的地方,眼睛就睁不开。”邵先进说。通过防疫站的 宣传他知道这是当地的燃煤里面一种叫“砷”的东西在作怪,但他不知道砷就是砒霜 的主要成分,几克的砷足以使人丧命。 如今,病入膏肓的邵先进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来临,长期暴露在高砷环境下的他 已是癌症晚期。“一走路脚就流血,好几年前就是这样了,不能下床。”邵先进说着 说着开始哽咽,眼泪像是从枯井里溢出的混浊的水,渗透过满脸重叠蜿蜒的皱纹。他 把手伸了出来,手上所长的像癞蛤蟆皮一样的痱子已连成一片,并且正在溃烂。 似乎可以说,正是他的勤劳,正是他每年烧 4 窑砖所用的那些煤,毁了他小康的 梦想,他的健康甚至是他的生命。但是他,以及贵州西南部叫交乐乡的这个燃煤含砷 量极高的地方的人们不得不在这样的生存悖论中挣扎,因为这是他们无法回避的生存 环境。 砷毒:烧煤如吸砒霜 在交乐乡,人们清楚的是, 48 岁的砷中毒患者龚光能已因肺癌去世,正病入膏肓 的 55 岁的邵先进也将步其后尘。但人们不甚明白的是,在交乐乡的街道上,前来赶 集的人中有多少将面临相同的命运 黄褐色的氟斑牙,是氟中毒的典型症状之一 由表皮角化发展成皮肤溃烂,最终可能导皮肤癌,许多砷中毒患者面临这样的命运。 2 月 22 日正逢赶集的日子,贵州省黔西南兴仁县疾控中心的黄建香和朱爱华陪同 记者来到砷中毒最严重的交乐乡。1976 年,朱爱华作为知青曾在这个乡劳动了 3 年, 也就是在这一年,在交乐乡,中国确诊了第一例砷中毒病例。 “交乐乡本地的小煤窑产的煤含砷量极高,这里的人用敞炉的方式取暖、烘干粮 食,砷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造成砷中毒。”朱爱华边走边向记 者说。 中科院贵阳地化所曾做过试验,分别用普通煤和含砷煤将玉米干燥一个星期,然 后再将烘干的玉米给小老鼠喂食。由使用普通煤烘干的玉米喂食的小鼠未出现死亡且 生长正常,但是,由含砷量高的煤烘干的玉米喂食的小鼠在 15 天内全部死亡,并且 出现明显的肠道、肝脏及肾脏损伤。 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又湿又冷,但来赶集的人却是摩肩接踵,朱爱华在街上不断遇 到熟人,他和他们打着招呼,询问他们的情况。 “他就是一个砷中毒病人。”朱爱华停了下来,拉着一位中年汉子说。 患者叫黄金书,43 岁,正在叫卖他的两捆甘蔗。他把手伸开给记者看,那也是一 双癞蛤蟆皮一样的手,长满了玉米粒一般大的痱子,黑黑的一片。“已经有 20 多年 了,痒的时候我就用指甲刀把痱子剪掉,剪的时候要流好多血,过不了多久又长出来 了。”黄金书笑着,对满手的疙瘩已经习惯了,“脚上也是这样,身上长的是白点。 ”除此之外,吃饭不香,走路酸痛是黄金书感觉到的症状。 “我爱人也有。”他指着不远处正在忙着卖小商品的妻子说,他的父母、岳父母 也都中了砷毒,都已去世。 “他也是。”没走几步,朱爱华又找到一个砷中毒患者段正强。56 岁的段正强除 了具有黄金书同样的症状外,他已感觉到左边肋骨部位开始变硬。 朱爱华介绍说,砷中毒的常见症状为皮肤损伤,包括手和脚的角化症、躯体色素 沉淀、皮肤溃烂、皮肤癌等。内脏器官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很明显,包括肺部机能障碍, 神经疾病、肾毒等。肝硬化、腹水及肝癌是砷中毒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砷中毒是不可逆转的,一旦患上即永远成疾,药物只能减缓病情加重,并且因为 没有市场,几乎没有药厂生产这方面的药。 “我到兴义的医院去照片,照片后医生也没有告诉我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 段正强说,他心疼他做检查花费的两百多元钱。 告别段正强,我们遇到了年轻的唐建琴。36 岁的唐建琴除了手掌和脚掌长了大颗 的痱子外,还没有感觉到其他症状。将来会发展到什么状况,她不知道,也不敢想。 在交乐乡,人们清楚的是,2003 年 9 月,48 岁的砷中毒患者龚光能因肺癌去世, 正病入膏肓的 55 岁的邵先进也将步其后尘。但人们不甚明白的是,在交乐乡的街道 上,前来赶集的人中有多少患者?有多少人将面临邵先进相同的命运? “兴仁县有 2000 名砷中毒患者,但这是以前粗略的统计数据,现在到底有多少, 我们还没有做细致的调查。”同行的兴仁县疾控中心副主任黄建香说。而中科院贵阳 地化所研究员郑宝山估计,贵州西南地区自 1976 年以来确诊的慢性砷中毒患者至少 有 3000 例,仅兴仁一县就有约 2000 例,另有 6 个县大约 7 万到 20 万人口因使用含 砷量高的煤而受到砷毒威胁。 全省一半人口氟中毒 在氟中毒最严重的荷花村,随处可见弯腰驼背的人,即使是骨头还没受到损害的 年轻人。村里几乎没有身高达到 1.7 米的,并且大都干瘦。这里没有活到 70 岁的人, 一般是五六十岁的时候就死了 除了砷中毒外,氟中毒是另一个由燃煤带来的威胁。 “贵州的地方病主要有三种:碘缺乏病、地砷病和地氟病。碘缺乏病是全球性的 疾病,基本已得到控制。地砷病主要在黔西南地区,而地氟病是全省性的疾病。”贵 州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安冬说。 他对贵州氟中毒的情况也熟烂于心:“贵州有 1000 万氟斑牙患者,64 万氟骨病 人,以县为单位,氟中毒的人口 1900 万,占贵州人口的一半。” 氟中毒的严重性要远远高于砷中毒,贵州氟中毒最严重的地区是位于黔西北的织 金县。春节后,记者来到离织金县城 10 公里的荷花村。荷花村的村名,据村里的老 人说源于民国十五年,当时村里人从江南一带带回荷花的种子,在村前的池塘里种下, 荷花成活了,每年夏天都开出洁白的荷花。 荷花村周围郁郁葱葱,空气清新,但是荷花村的人们长期以来都认为这里“风水 不好”。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种怪病笼罩了这个山村,得这种怪病的人,都有牙 齿变黄变黑、腿呈 X 形或 O 形、躬腰背驼或者下肢瘫痪、手臂只能弯不能伸出去等等 症状。 “每次记者来都要去荷花村。”织金县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长王德顶说。他 接待过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正是媒体的报道,织金的地氟病才引起省、中央和人们 的关注。” 在乡村的墙壁上,处处可见这样的宣传画。“烟囱出屋”被视为解决煤毒的出路之一 在荷花村,随处可见弯腰驼背的人,即使是骨头还没受到损害的年轻人。村里几 乎没有身高达到 1.7 米的,并且大都干瘦。“我们这里的人到外面去打工,人家都不 要。”侯基文对记者说。他今年 35 岁,身高 1.6 米不到,腿向外弯曲。 只要上了点年纪,身体的残疾就会让这里的人丧失劳动能力,行走困难。并且如 果摔了一跤,往往就爬不起来,只有卧床等死。“非正常死亡的人很多,一般都是摔 倒之后死亡的。”王德顶说。据村里的人说,这里几乎没有活到 70 岁的,一般是五 六十岁的时候就死了。 村民杨正权的父亲去年夏天在屋外摔倒之后就不能行动。杨正权曾到外省打工, 感觉到自己干活越来越吃力后他不得不回到家里,“我早晚都会像我爸一样。”他显 得无奈而又麻木。32 岁的他还没有娶到老婆,因为流行怪病,村里的姑娘都想往外嫁, 其他地方的都不愿嫁过来,婚嫁成了氟病流行区的年轻人的一大问题,从上世纪 70 年代发现氟中毒以来,荷花村的人口越来越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怪病? 1979 年,贵州省防疫站、中科院地化所到荷花村进行调查,发现当地 8 岁以上的 人群氟斑牙患病率为 100%,氟骨症患病率高达 77.6%。 调查组对当地群众食用的粮食、生活用水及煤炭、土壤、岩石等进行氟含量检测, 发现煤的氟含量为 598mg/kg,土壤的氟含量为 903mg/kg,而生活饮用水和新鲜粮食 的氟含量都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当时得出结论,荷花村氟中毒是由燃煤引起。 屋内烤火,屋上炕玉米,是贵州农村常见的生活场景。正是这种没有烟囱的敝炉,使 得燃煤中的氟和砷悄悄侵入人体。 “农村的粮食主要是玉米,秋天收玉米的时候,天气潮湿,为了避免发霉变质, 人们都要用煤火烘干玉米。辣椒是主要调料,人们也用同样的方式烘干辣椒。农村都 使用敞炉,这样粮食和人都直接暴露在含氟量极高的煤烟中。”王德顶说。经调查, 当地经烘烤的玉米、辣椒等农作物的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 这和砷中毒一样。据中科院地化所的检测,兴仁县砷中毒流行区居室内空气含砷 浓度要比中国的空气质量允许标准高出 5-100 倍,空气中的砷在被烘干的食物表面形 成覆盖层并渗入食物,使得辣椒和玉米的砷浓度比普通食物要高出 30-70 倍。 艰难防治路 贫穷是和砷毒、氟毒一样严重的顽疾。贫穷的地区,人们居住条件差,健康意识 差,所以更容易患上氟病砷病。现在人们已知道,这并不仅仅是个医疗问题,也是个 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对于砷中毒和氟中毒,政府曾做过免费医疗试验,效果都不好。这两种病,一旦 得上就无法治愈,救助工作主要在预防。 要预防砷中毒、氟中毒,最简单最先要做的方式是烟囱出屋,避免人和粮食在高 砷、高氟环境下直接暴露,于是改炉改灶的工作从上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 “我们在 70 年代发放了第一批炉子,作为试点,国家先后 3 次为荷花村进行了 改良炉灶,改敞炉为回风炉。”织金县疾控中心主任张晓东说。 贵州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安冬介绍说,贵州省需要改良的炉灶有 300 万个。但是, 每年疾控中心能够得到的用于改灶的经费只有二三十万元,而到目前为止,贵州省财 政投入改灶的数量也就是 5 万户左右,如果按这个速度计算的话,全省需要六百年的 时间才能完成整个病区的改灶任务。如果要一次性完成全省 300 万户的改灶任务的话, 需要拿出 7.6 亿的资金。 然而,即使是改好的炉灶也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回风炉在荷花村很多人家中成了 摆设。 “回风炉不顶锅,只能做饭,不能煮猪食,还是敞炉好用。”村民们这样说。即 使是使用回风炉的人家,回风炉也只是用来取暖做饭,煮猪食、烘粮食还是用敞炉。 并且,回风炉一两年需要换一根烟囱,一根烟囱要 100 元,很多农民都不愿出这笔钱, 烟囱坏了之后,回风炉也就成了敞炉。 单一的改炉灶也不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式。研究人员发现,改用回风炉后,室内 空气的氟浓度确实大大降低,但干燥粮食的效率也降低了,延长了干燥所需的时间, 结果是玉米和辣椒的氟污染没有得到同步的降低。这样虽然可以避免重度氟骨症的发 生,但不能避免氟斑牙的流行。 在改良炉灶的前提下,改变燃料和食物结构才是有效的防治方式。 作为防治地方病的一项措施,政府关闭了当地的小煤窑。近年来,煤炭资源大省 贵州煤炭供应出现紧张,煤价飞涨,织金、兴仁地方病流行地区的人们又开始使用当 地的煤炭。 为改变氟中毒病区的燃料结构,政府曾为村民修建沼气槽,打算用沼气来代替煤。 但沼气槽也基本上是摆设,要让沼气槽发生作用,一个家庭需要养 6 头猪 2 头牛,这 对年人均收入不足 500 元的织金山区的村民来说,几乎是不能做到的。 自己家的玉米全部用来喂猪,购买大米作为主食,是防治氟污染的一个有效方式。 但这对于荷花村以及其他受氟威胁的贫困地区,是很难做到的。荷花村主要种植玉米, 以玉米为主食,多出来的玉米都卖不出去,因为人们都知道里面有氟。 贫穷是和砷毒、氟毒一样严重的顽疾。贫穷的地区,食物结构单一,房屋居住条 件差,厨房和居室合为一体,健康意识差,所以更容易患上氟病砷病,而一旦患病, 就会更加贫穷。现在人们已知道,砷毒和氟毒并不仅仅是个医疗问题,也是个经济问 题和社会问题。 同样需要改变的还有生活习惯。记者曾问兴仁县疾控中心的朱爱华是否有砷中毒, 朱在交乐乡当知青 3 年,与当地居民面临同样的生活环境。朱爱华笑笑说:“并不是 用含砷的煤就一定会中毒,还要看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相比于当地居民,朱爱华 认为自己在这两方面都要好得多。“贵州农村,玉米、辣椒都是不洗的,如果吃之前 像大米一样洗洗,情况也会好得多。”朱爱华说。 针对此,贵州制订了一个综合防治氟中毒的方案,即“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先导,以改炉改灶为主线,配套实施改厕、改水、修 建沼气池、路面硬化、退耕还林还草、帮扶经济等措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 生活质量。” 在荷花村,处处看到“要想不得氟中毒,烟囱要出屋”的标语。“我们在全县的 中小学开展氟中毒教育课,每周要有一二个课时,小手拉大手,教育孩子,让孩 子传输给父母。”张晓东说。 地方病考验政府 几十年过去了,对于氟中毒的认识和研究仍需要深化。“这是一件苦事,没有人 愿意去做。”一位研究人员说 针对地方病患者的种种措施不易落实,深层次的问题更难完成。 上世纪 90 年代,曾有研究机构发明一种口服液,拿到织金来做实验,发现整体 没有什么效果。对于砷中毒,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政府已经几次大规模发放过砷螯 合剂 DMSA 和 DMPS 给当地居民。但是,驱砷治疗的疗效并不持久,改善症状的效果并 不明显。 1979 年联合调查组对织金荷花村的氟中毒检测后得出的结论是由燃煤引起,而最 近中科院地化所的研究成果则称,织金县煤炭平均含氟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西 南地区的氟中毒不是煤炭造成,而源自与煤炭搅拌在一起燃烧的粘土。 而早在 1946 年,英国一位传教士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 题为中国贵州的地方性氟中毒,该文报告了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 4 例氟骨症患者 尸骨的病理资料和 134 名儿童氟斑牙的资料。几十年过去了,对于氟中毒的认识和研 究仍然需要深化。 “这是一件苦事,没有人愿意去做。”一位研究人员说。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央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机构是中共中央地方病防治领 导小组,由一位政治局委员主持。各省也有相应的机构,由主管卫生工作的副省长负 责。1986 年把地方病办公机构设在卫生部,在卫生部内设置地方病司,之后地方病司 降格为疾病控制司的地方病防治处,之后又在疾病控制司内的一个处内安排一个人管 地防病工作,各省的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被撤销,归卫生厅内的一个处主管。 而现在则是有疾控中心下面的一个部门在做工作。 疾控中心以前叫“防疫站”。“别的部门无法安排又必须安排的人,就到防疫站。 ”织金县疾控中心主任张晓东说得很坦白。 对于地方病如此严重的贵州,这种状况无法满足地方病防治的需要,一个协调各 部门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显得必要。我国已有传染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但还没有 地方病防治法,这导致地方病应当由谁管、怎样管,责任、权力、监督等一系列问题 没有得到解决。 “非典的流行证明,疾病的预防不是医疗卫生系统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 具体说,涉及地方病研究与防治的工作,如环境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改炉改灶、换粮、 生态移民、食盐加碘、煤炭管理、宣传教育都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 性的工作体系。”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在政协会上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说,“从一定意义 上说,能不能重视并做好地方病工作是对我们各级政府是不是真正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一个考验。” “以前记者来采访我们都是不接待的。”黄建香说。因为病情暴露出来会影响贵 州的形象,影响招商引资。近几年,人们欣慰地看到,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和务实。 胡锦涛在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曾在有关地方病工作报告上批示:“抓好地方病防 治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也和兴黔富民密切相关。要抓好这件事,关键是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 2003 年底,贵州省省长石秀诗要求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全省地氟病防 治工作规划,并积极争取国家对防治工作的支持,地氟病高发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 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地氟病的防治列入工作考核内容,明确防治目标和工作重点。 防治地方病被列为 2005 年贵州省政府要做的十件实事中的第八件,今年,中央 拨了 2400 万元和 12 万炉灶给贵州用于防治地方病。“明后年砷中毒将得到彻底解决, 根据规划,贵州在 5 到 10 年内将基本控制地氟病的流行。”贵州省疾控中心副主任 安冬期待着。(采写:特派记者 丰鸿平)

    注意事项

    本文(人口素质:氟中毒)为本站会员(漫****)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