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文思想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 资源ID:11425916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文思想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人文思想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文学院 xx 09001110433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通过教学、翻译和科学探索 活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且还 在人才、技术和方法上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莫定了重要基础,体 现了当时人文思想与科学之间融洽、和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不仅存在于不同学科门类之间,而且存在 于两种思维形式之间,甚至泛化为“两种文化”的相互对立。但是, 人类知识在当今跨学科、跨文化的发展中,科学与人文理应成为互 补的方面。 关键词:人文; 科学;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者;科学与人文;跨 学科和跨文化;从对立到互补; 近现代以来,科学与人文的分野,导致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的分化和对峙。人们通常从这种现代标准出发,认为人文主义不仅 轻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有些历史学家还追溯历史,宣称“文艺 复兴人文主义在一两个世纪中阻碍了科学进步”。本文认为,这是 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一误读。事实上,在14 一16 世纪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同一战壕 里的战友,人文主义的对立面不是自然科学而是封建神学和经院哲 学。人文主义者是一群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而又出类拔 萃的人,他们不仅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学工作,翻译和复兴古希腊罗 马文化,而且还从事哲学、神学、科学、文学、绘画、雕刻、建筑 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活动。本文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工作 及其影响上来论述人文学科对自然科学发展的积极意义,结合当前 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人文与科学互补的必要性,以期从一个方面来探 讨人文与科学的关系。 一、开设人文学科,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学。人文主义者通过人 文学科的设置和教学,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营造了活跃的学术气 氛,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 人文主义者通过人文学科的设置和教学,引发了不同观念、 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和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中心,从而为近代自 然科学的发展营造了活跃的学术气氛。在中世纪,大学只开设神学 学科,学术研究的中心就是为神学论证,方法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 段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一些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大 学中,逐步开设了与神学相并列的人文学科,而“人文主义者是这 些学科的职业代表”。人文主义者通过人文学科的开设和人文主义 的研究,在中世纪神学研究中锲人、入一种与之完全不同的新观念、 新内容,从而使学术研究走出了中世纪僵化、封闭、脱离现实的学 术研究陷阱。同时,人文学科的开设和人文主义者的研究,也逐渐 地影响到“神学学科”的研究视点和内容。以意大利帕杜瓦大学为 例,帕杜瓦大学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统治达数世纪之久的大学,但是 在人文学科及其思想的渗透下却改变了其神学学科的本质,赫伯 特·巴特菲尔德仔细分析了在人文学科影响下的亚里士多德研究: “在这所大学里,亚里士多德主要是作为医学课程的预备性知识来 加以研究的;科学的王后是医学而不是神学。对亚里士多德的阐 释主要涉及了他关于物理世界的著作,并且与医学学者合作长期进 行研究。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已经把亚里士多德吸收进他们的基 督教综合体系之中,而帕杜瓦的学者则把它变成一种更世俗的研究 颇为注意于早先的、地道的亚里士多德 也就是说,已经脱去 了他的基督教的外衣。” 1人文主义者对亚里士多德的重新阐释却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正是在对包括亚里士多德著作在内的古典文献 的研究和阐释中,人文主义者恢复了包藏在古代希腊人之中的自由 探讨的学术精神,率先挣脱了中世纪僵化、空洞的学术研究模式的 束缚,使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在帕杜瓦大学, 盖伦对观察和实验的重视,以及盖伦在著作中对观察和实验方法的 论述都成了学者们讨论的主题,包括科学方法在内的科学思想和观 念的争论成为帕杜瓦大学的传统。因此,帕杜瓦大学成为在医学、 物理学及其方法论方面的新观点的发源地,也成为科学活动和学术 研究的中心。帕杜瓦大学这种活跃的学术空气,自由而严谨的治学 方法,使得当时意大利乃至欧洲各地的科学巨人都纷纷云集于此, 如哥白尼、伽利略、维萨里和哈维等都在帕杜瓦大学度过了他们一 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肇始者和重要代表。 (二) 人文主义者通过人文学科的设置和教学,培养、锻炼了一 大批科技人才,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12 世纪初,欧洲就建立了一大批大学,但是当时这些学校的 办学目的只是为了训练僧侣,为神学服务。随着欧洲国家尤其是意 大利工商业的发展,13 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世俗学校并开设了人文 学科,其目的不是培养合格的神职人员而是教育、训练人们适应社 会的能力,培养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为现实社会服务的“多才多艺 的有教养的人”。使教育成为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的手段,而不是 培养为神学服务的僧侣的手段。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把“文学”称为 “人文学”,他说: “之所以称文学为人文学,就是因为它的目的 是培养完整的人。”人文主义者新型的教育观和教育内容,不仅在 文学、绘画、建筑、雕刻、政治学、历史等方面培养了大量出类拔 萃的文化大师,而且也造就了大量具有科学头脑并致力于科学研究 的科学巨匠,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哈维、伽利略等正 是在人文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璀璨夺目的科学群星,人文主义教 育使他们的观念、思维方式、学术兴趣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根本转 变,并且在人文学科流行、人文主义教育运动处于高潮时期,获得 了他们重大的科学发现。 二、翻译、研究和阐释古希腊罗马文献。 人文主义者通过对古典著作的收集、研究、翻译、阐释和创作, 活跃了人们的思维,营造了积极、自由的精神氛围。自由、宽松的 精神氛围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在中世纪封建神学专制 统治下,科学主体能否做到思想解放、精神自由,能否排除权威干 扰、独立思考,对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至关重要。 1453年,一批古希腊罗马著作在拜占廷王国覆灭的废墟中被发 现。与中世纪相比,古希腊罗马文化光彩夺目,令人神往。大批古 希腊罗马原著以及经过阿拉伯人翻译、注释的古希腊科技、哲学、 文学著作第一次被译为拉丁文,展现在欧洲人面前。苏格拉底派、 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伊壁鸿鲁派、欧几里德、阿基米德、阿利 斯塔克、托勒米和盖伦等不同派别,观点各异,使欧洲人感到陌生 和惊奇,即使是欧洲人已经熟悉的亚里士多德,随着亚里士多德著 作的希腊注释者的书和阿拉伯注释者的书被译为拉丁文,也使人看 到了与中世纪不同的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罗马缤纷复杂、甚至彼此相违的观点,为人文主义者进 行阐释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成为人文主义怀疑、批判中 世纪神学权威并最终否定权威的直接诱因,也是人文主义者独立思 考、彼此争论、各持己见的基点。而与古人缤纷各异的观点相比,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观点更是复杂多样,他们的观点、思想 结构和倾向是如此不同,以致使人文主义思想观点的差别比历史上 任何一种学术团体、学派包括他们据以产生的古希腊罗马各派那里 的差别都要大得多。费奇诺是柏拉图主义者,彭波那齐则自称为亚 里士多德主义者,洛伦佐·瓦拉倾向于伊壁鸿鲁学派,而皮科则以 其坚实的外语基础和广博的学术兴趣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几派 观点于一体,成为当时著名的调和论和宽容论者。人文主义者以此 打破了“中世纪精神所集中的坚强统一性”,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 化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积极、自由、活泼的精神氛围。这种精神氛围 是自然科学复苏并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著名的科学史家丹皮尔 2 说:“人文主义者为科学的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开阔人 们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开阔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学。 假使没有他们,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就很难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 没有他们,外界的阻碍也许竟无法克服。” 三、直接参与科学活动。 人文主义者通过科学活动为科学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技术和方法 论支持。在巧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和技术密切相连,意大利的绘画 技术、雕刻技术、工程建筑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雕刻家吉尔 贝蒂制作的佛罗伦萨洗礼堂的第二个青铜门,被米开朗基罗称誉为 “天堂之门”,至今仍是西方浮雕艺术的楷模; 佛罗伦萨大教堂圆 顶的工程技术堪称世界一绝。艺术家往往是一个技师,常常是各种 机械装置的发明者,是水利学以及筑城学方面的专家。达·芬奇就 曾被公认为是民用及军事工程师。他在建筑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搞 过许多水利设施,发明过起重机、掘泥机、纺织机、压榨机、鼓风 机、自动锯、测风器、喷泉水压技术、河流改道技术、山脉穿孔技 术等,还研究设计过充气救生皮衣、新型兵器及装甲攻守、香水配 方等等,被誉为15- 16 世纪科技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人文主义的艺 术家,从阿尔伯特到达·芬奇都坚持认为具有数学、光学、几何学、 透视学和解剖学知识是艺术家最基本的合格条件。同时,艺术家们 为了能更加逼真、立体地再现人物或物体,达到自然主义的目的, 不仅探索掌握各种科学知识,而且还“坚持观察和精心改进观察的 技巧的强烈主张。”他们坚持为观察而观察,即不带任何中世纪偏 见进行观察,观察经验和技巧都得到了极大发展。那时在人文主义 画家那里,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即“科学往往胜过艺术本身 他们的画显示了对肌肉运动的知识或者处理透视问题的精湛技巧。 ”画家们的活动已不再是纯粹的绘画,而是融观察、思考、研究、 设计、制作于一体了,已成为一种“准科学”的活动。观察、实验 不仅是绘画的基础,达·芬奇明确肯定观察实验还是科学研究的基 础。他还提出: 世界在本质上是靠理智的规则支撑着的,这种规则 就是数学。达·芬奇为数学这门学问倾注了毕生的热情并颇具造诣, 是他首先发现了立体几何中关于正六面体、球体和圆柱体面积直接 关系的规律;制作发明了函数尺和抛物线与椭圆形的制图用具等。 达·芬奇等人文主义者对实验和数学的重视与应用给开普勒和伽利 略等后来科学革命的巨匠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人文主义者通过其教学、翻译、创作和科学探索活动不仅为近 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且还在人才、 技术和方法上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 与当今世界人文与科学的分离,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彼此对立和 互相限制的状况相反,在历史上,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并不是势不 两立,而是互相交融、互相包含、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人 文主义者也并不是只具有人文素质而不懂科学或反对科学的“偏科” 学者,而是融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于一身的博学多才之士。回 顾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文与科学关系的成功处理, 对当代人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互补在学科交叉的中间领域变得十分显著。正如上面分析的那 样,文化科学需要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即以普遍化的方法把握概 念和规律,反之,自然科学也需要运用文化科学的方法,即以个别 化的方法描述一次性的历史。把它们完全分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只是两个极端的抽象。实际上,“历史方法往往侵占自然科学的领 域,而自然科学方法也往往侵占文化科学的领域”,“科学工作就 是在它 们之间的中间领域进行的”。 3“跨学科是走向文化间的决定性的 一步”。 4跨学科最终必然导致跨文化。只有超越各种文化的狭隘 性,并克服文化霸权主义,才能实现人类文化的真正整合。斯诺讲 “两种文化”,切入点是科学与文学。在他看来,“任何一种文化, 无论它是文学文化或是科学文化,都只能称之为子文化(sub culture)。表征人性的本质和才能,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以及对 思维的符号统的运用,这正是最珍贵、最人性的两种人类本性。” 5他 告诉我们,从一个时代的文学中,可以 “揭示科学追求中所固有的 智力的、美学的和道德的价值。” 6 科学不能与其他文化隔离开来,单独决定人类文化的面貌。实 际上,它只能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存在和发展,并 与其他文化子系统发生相互联系而有所作为。这种联系表现为科学 需要从人文中吸取思想资源和精神灵感,并受一定时代的整个文化 环境的培育和规范。 在实践中,科学与人文形成互补,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重 大问题。当今世界,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趋于高度一体化, 各种全球性危机也日益显露,这种形势迫使对许多事关大局的问题 需要采取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研究。无论改造自然还是改造社会,根 本目的都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学 与人文必须整合起来。就如马克思说的:“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 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 学。” 7 两种文化”的观念设置了科学与人文的对立,这与世界 本性和实践需要不相一致。因此我们必须超越这种对立,达成对现 实世界与人类实践的整合性和开放性的理解。 1赫伯特·巴特菲尔德. 近代科学的起源M张丽萍等译. 华夏出 版社,1988. 2 W.C. 丹皮尔. 科学史,上卷M ,李街译. 商务印书馆,1997. 3(德)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4 (印度)雷蒙·潘尼卡看不见的和谐M北京:宗教文 化出版社2005303 5 6CP斯诺两种文化C纪树立译北京:三联书 店199460、61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128 (责任编辑魏屹东)

    注意事项

    本文(人文思想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为本站会员(漫****)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