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全力加快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步伐 市水产服务中心 生兆普 滕州毗邻微山湖东岸,境内水域类型多样,淡水渔业资 源总量位居全省第三,是山东省内陆渔业 重点发展县、省级 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全市现有各类 水域面积 18.5 万 亩,涉渔乡镇 7 个、重点渔业村 75 个,渔业 从业人员近 10 万人,主要集中在湖区、库区和采矿沉陷区三大区域, 发展 水产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目前,全市尚有 10 万余亩涝 洼地、6 万亩采煤塌陷坑等宜渔非耕地资源有待开 发,发展 潜力巨大。 渔业是我市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我市农业农村经 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滕州市 委、市政府一直把水产业作为壮大农村经济 的支柱产业、特 色产业来抓,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 视,水产业经 历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两个阶段,随着 渔业产业 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市的渔业经济得到了持 续、快速、健康 发展,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现有“ 农业部水产健康 养殖示范场”3 家、 “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15 处,无公 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 4.5 万亩;“三品”(无公害、 绿色、有机 产品)认证总数达到 42 个。市淡水养殖试验场 被省水产原 2 良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和“省级淡水资源 增殖站”。2010 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 8.8 万亩,水产品产量 达到 4.86 万吨,水产品总产值近 4.3 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 7.6 亿元。 近年来,滕州渔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渔业跨越 式发展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渔业面貌发生了 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渔业围绕 “产业强基础、 发展上水平”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 关于实施蔬菜等 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 山东省渔业振 兴规划,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 构为主攻方向, 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养护并重;以落实支农 惠农政策、实施 “生态渔业基地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为具体措施, 坚持统 筹兼顾、重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在保障市 场安全有效供给、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渔 区和谐稳定、推 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 应该 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渔业发展正面临着空 间资源日益紧 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资源日渐衰退等 压力和经营体 制机制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 务不足等问 题的双重挑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广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 逐步构建生态合理、质量高端、经济高效、功能良性循 环的 3 现代渔业体系,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是 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也 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渔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更是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实践证 明,只有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渔业(即生态渔业), 实现渔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滕州渔业才能 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各渔业生产单位、从业人 员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 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二、生态渔业的发展方向、建设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方向。 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 根本目标,通过应用现代科技、设施装备和合理的生 产模式, 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单位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和 劳动生产率。具体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生 态环境和生 物资源修复保护为重点,强化渔业在水域生 态环境和水生 生物资源保护、促进生态安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实现渔业 和环境的和谐。二是以实施“山东省标准化生 态鱼塘整理工 程”为主要载体,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渔业 ,全面推行水 产健康养殖,实现生态和高效的协调。三是大力引 导传统渔 业向休闲渔业、景观渔业方向发展,积极拓展 产业业态,实 现渔业空间的拓展。 4 (二)建设目标。 依据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今后五年,在我市构建沿湖 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水库塘坝大水面洁 水渔业生态高效 增殖养殖区、池塘设施渔业示范区和城郊城 矿结合部休闲 观光渔业经济带等“三区一带”渔业块状经济 区,基本形成 自然环境和谐、基础设施优良、渔业结构合理、区域特色 鲜 明、科学技术先进、运营机制新颖的现代生 态渔业发展格局, 促进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繁荣进 步。到 2015 年,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11 万亩,水产品总产 量达到 5.3 万 吨,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 19 亿元,年均增 长 8%;渔民年人 均纯收入达到 18500 元,年均增长 5%。 (三)工作重点。 主要是实施“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 1、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以涵养资源、 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为目标,以我市水库、沿湖、采煤塌陷 区等重要渔业水域为重点,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生 态环境 修复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在我 马 河水库、户主水库等重点水域有序开展规 模性增殖放流工 作,完善和加强执法管理,推进增殖保护区和 资源生态保护 区建设,加强重要渔业水域划型和保护,推行 “负责任”捕捞 模式,强化许可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 捞强度,使主 要渔业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捕 捞水域渔 5 业资源稳中有升,使我市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恶 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12 年起,计划先在户主水库举行大 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 2、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在加快渔业“三区一带”建设 的基础上,坚持“生态立渔、生态强渔”的发 展理念,以生态、 安全、高效渔业建设为目标,以做大水产养殖主 导产业、发 展设施渔业和培育休闲观赏渔业为重点, 实施生态强渔富 民行动计划。加快标准化生态鱼塘建设改造, 实施符合“四 个一”(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 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现代水产 养殖示范基地建 设,推行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大力发 展生态养殖,开 发采煤塌陷区水域立体养殖,实施现代生 态渔业示范区建 设工程,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培育发展区域特色 产业, 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加强 主导品种良种选 育和推广,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加快技术推广体 系建设,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深化 渔业经营体制改 革,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创新现代生 态渔业发展模式, 推进工程化设施渔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休 闲观赏渔业,实 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以洁水与渔业协调发展为目 标,以水库等大中型水面为重点,实施“以 鱼养水”“以鱼洁 水”的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渔业 在改善水质、 6 保护水环境和打造生态品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通过放养 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土著鱼类,大力推行发展水库有机鱼 生产,积极发展促进水质改善的洁水渔业,打造生态渔业品 牌,引导、推动全省洁水渔业建设。 三、发展生态渔业的主要措施 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生态渔业的跨越,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 贯彻落实“两创” 总战略,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 ”,着重做好以下 四项工作。 (一)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1、建设新型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深入实施以首席专家、 渔技指导员、责任渔技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 渔技推广责任 制度,以渔业园区、渔业合作社、养殖大户为载 体,进行良种 良法试验、示范与创新,着力增强渔技推广工作的 针对性、时 效性和普及性,全面提高渔业科技综合服 务能力和水平。 2、创新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提高渔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对生态渔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加 强水产养 殖容量、微生态平衡控制、水域生态调控功能等基 础理论研 究。围绕主导品种,加强良种选育、良法推广和病害防治等 工作,不断总结、开发集成适合大面积推广的高效生 态渔业 模式。 3、加强渔民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渔农民素质是产业发展 7 的根本。加大渔业实用技术、渔业职业技能等培训工作力度; 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培 育扶持科技示范户,切实提高广大渔民的从业技能和素质。 (二)完善发展机制体制,增强产业振兴动力。按照渔业 法要求,实行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制度,为 取得承包经营权 的群众发放养殖使用证,以法定形式确定集体、群众 权利 义务,保护双方利益。建立养殖水域征用、资 源损害补赔偿机 制,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规范管理和服 务,推进水域、 滩涂承包经营权合法合理流转,鼓励养殖大 户集中承包,建 立养殖公司。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培育现代渔 业经营主体, 努力构建与生 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渔业经 营体制。力争到 2015 年在全市培育、扶持和 认定 20 家有一 定规模、运营规范、效益明显的省级规范性 渔业合作组织, 构建起以渔(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各 类产业(行业)协 会为辅助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积极鼓励工商企 业等 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水 产品精深加工和 市场流通业,大力扶持发展渔业龙头企业 。 (三)努力加大生态渔业建设的投入。 1、切实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要进一步加 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加 强渔业资源增 殖放流的基础研究和后续管理;深入实施标 准鱼塘建设工程, 积极开展现代化高标准鱼塘建设;加快推进渔业 生产标准化, 8 加强水产原良种选育、引种、提纯复壮和优质种苗繁育推广; 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 检测体系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强化手段,提升能力。 2、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及 省、市资金支持,围绕池塘高效生态和工程 设施渔业等生态 渔业发展模式,扶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 模、基础设施完备、 模式生态健康、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生产管理 规范科学的现 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引导和推动全市生态渔业 建设工作。 (四)创新渔业管理方式,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渔业管 理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推进渔业管理信息化建 设,加大 渔业执法力度,开展水产品质量执法检查,保障 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