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回流的原因简析

    • 资源ID:11443877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回流的原因简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回流的原因简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品不断提高。在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急剧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问题愈来愈影响着城市化 的进程。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 力流动的外出、回流、迁移三个 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 市民化,关键取决于回流过程。影响回流的因素,既有客 观的制度和经济原因,迫使农村剩 余劳动力回流;又有主观的自身素质和文化原因,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选择回流。 【关键词】二元户籍制度;经济基础;自身素质;文化;市民化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及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存在着 明显的差距。例如社会保障投入,城市居民享受了全国总社会保障的 90%左右,而城市居 民大约只占总人口的 40%左右,而占总人口约 60%的农村人口却只享受到总社会保障的 11%左 右。再如卫生服务体系,财政对农村的投入不足,资源调配不合理,中国农村居民占总人 口的 60%左右,而全国卫生资源的 80%集中在城镇,只有大概 20%的卫生资源为占人口总 数 60%的人服务。这种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农村人口向往城市生活,农村剩余 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了必然趋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微薄的收入难以应付城市里过高的生活成本,现存的制 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及文化又难以容入城市生活,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在 转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阻碍。对其具体原因,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希望留在城市成为市民的原因 单位:% 最主要的 原因 第二位的 原因 第三位的 原因 合计 城市压力大,不如农村生活舒适 22.7 10.1 11.8 44.6 城市就业风险大,害怕失业后生活没有保障 21.9 14.6 7.9 44.4 城市房价太高,买不起住房 14.6 14.1 15.7 44.4 城市生活费用太高 11.2 21.6 24.2 57.0 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 8.6 10.6 10.1 29.3 在城市受歧视,融入城市难 5.6 6.5 7.9 20.0 城市教育费用太高 3.0 14.1 12.9 30.0 没有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市民待遇 1.7 5.5 8.4 15.6 其他原因 10.7 3.0 1.1 14.8 资料来源: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 2007 年调查数据整理。 结合图表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大体上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原因归客观、主观两大类 的四个方面: 一、制度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的核心原因 制度是一种人们有目的构建的存在物,是一系列被指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 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现行的制度约 束着流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沉淀于城市成为市民,主要是二元制的户籍制度,迫使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只能处于一种短暂地务工停留阶段,无法居住在城市,成为市民, 享受市民的待遇。 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连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20 多种制度政策,对 市民的生活是一种优等的待遇与服务,而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则存在歧视与不公平,无 法享受城市人的福利保障政策, “在城市生活风险大,害怕失业后生活没有保障” ,成为农 村剩余劳动力不愿留城市的第二大原因。对于在城市受教育、居住、就医等更是难上加难, 要么是因为处在城市民政策之外不予理睬,要么负担高于市民几倍的费用才可享有同等的 待遇。选择原因“没有城市户口,享受不了市民待遇”的占总调查人数的 15.6%。 制度的限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的停留仅限于务工,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 市化进程中,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着“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态度,客观层面上 迫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得不回流。 二、经济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的根本原因 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在此具体指国家 或企业、个人的收支情况。微观层面上讲,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回流,取决于自身的收入 水平,是否有一技之长,有可观的收入,是能否在城市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 分层理论(鲍尔) ,城市越大,所形成的经济体就越大越完善,分工也越明确,派生出生产 性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的愈以发达,城市需要各个阶层的劳动力。北上广等特大 城市,正打造国际城市、世界城市,不仅需要工程师、企业家、教师、医生、会计师等高 端人才,而且更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和销售、运输、快递、餐饮、饭店、家政等各类服务 人员。 由于制度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在城市非正式就业,大多数从事市民不愿干的脏、 乱、险、差、累、工资待遇低的工作加之中国城乡原本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一线工人 和城市服务员的工资处在 15002000 元的较低水平上,如此低的收入难以承受大城市中 的高生活成本,选择“城市生活费用太高”的原因占到了第一原因的 11.2%。另一方面,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不断的流入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必然导致工资水平越来越低, 而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不断上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沉淀而市民化的局面将 越来越远。 从宏观层面上看,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不但未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得到平等 待遇,反而要增加额外的生存消费,例如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城市财政无 法支付这一差距,外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无法在城市立足,使城市的经济发展缺少基层 的服务劳动力,则不利于城市经济健康平稳、健康、高速发展,财政将不会快速有效的得 到补充,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就不会及时解决。 从两个层面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低收入,无法维持在城 市的基本生活, “城市房价太高,买不起住房”占总调查人数的 44.4%,最基本的居住条件 都无法满足,迫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充分,相应的基础性保障和设 施不健全不完善,不能保障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在城市沉淀为市民。 三、自身素质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的主观原因 素质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 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由于我国二元 制度的差异,资源的分布差异较大。城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 城乡之间市民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市民与农民之间的自身素质的差异。 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如要沉淀在城市,成为市民,就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尽管近些年来,由于新生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的受教育 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市民比较,仍然有很大差距,若要在城市生活并且市民化,在自 身的素质上,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劣势地位,导致在劳动分工中自然而然就处在分工最底 层,工资报酬与职业期望不符,达不到市民所享受的物质消费水平,更难以体会市民的精 神层面的生活享受。使自己显得格格不入,低人一等, “在城市受歧视,融入城市难”占调 查总人数的 20.0%,在城市生活很窝心,找不到自尊,活不出尊严,最终放弃沉淀市民化, 选择回流。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以脏、乱、险、差、累、工资待遇低为主,而 且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由于 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在城市工作或生活大部分时间与自己共同身份的人在一起,相互要求 低,对于自身素质的关注较少。然而,要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市民,自身素质却是很大的 障碍,然而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此却力不从心,在城市无法接触较好的教育, “城市教 育费用太高”占调查人数的 30.0%,无力改变自身状况,只能选择了回避。在城市无法生 活下去时,选择回流。 四、文化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的深层次原因 文化,笼统的说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 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二元制户籍制度,导致的资源分布不均,长期以来农村处于 城市的从属地位,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依赖于城市,却又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导 致城市市民与农村农民之间在文化喜好、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了较大 的差异。 在以城市市民为主的城市生活中,文化喜好、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以城 市市民的取向为标准,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则处在次等地位,使得城市市民与农村农民之 间存在着一道玻璃墙,虽然同在一座城市里生活,但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农村剩余劳动 力进入城市要么散居在城市边缘的城中村,要么聚居而成村落;城市市民居住在城市中心, 二者除了工作的偶然接触,几乎很少有往来。 因为没有往来,进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原来在农 村的生活方式换块地方继续生活,但是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没有归属感、自主感、 平等感等。在城市除了赚取微薄的收入,没有其他的存在意义。工作劳累,生活单调,未 能受惠于城市化带来的便利,城市不能实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经济接纳,社会接 纳” ,最终使得他们主动选择回乡,回流于农村。调查中 “不如农村生活舒适”占总调查人 数的 44.6%,反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归属感、幸福感、舒适感在城市得不到满足。 参考文献: 1诺思、陈昕、 陈郁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黄锟, 农村土地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农村经济2013 年第 4 期 3康静萍、漆玲,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农村经济2013 年第 4 期 4丁明秀, 国家政策选择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转移问题, 农村经济2013 年第 4 期

    注意事项

    本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回流的原因简析)为本站会员(漫****)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