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明朝时期河南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 资源ID:11472738       资源大小: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明朝时期河南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明朝时期河南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 历史意义 摘 要:明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科 举制度发展的巅峰阶段,明朝建立了完 善的三级考试制度,同时根据地域的差 异,实行了南北卷制度,有效的平衡了 地区间差距,创制了八股文,对后世影 响巨大而深远。明朝时期河南的科举地 位有所下降,河南的进士在地域和时间 分布上存在着不平衡性,河南武举人数 较少。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存在很多弊端, 但是科举制度为河南培养出大量人才, 为河南学子营造了刻苦攻读,踊跃学习 的社会氛围,影响很远。 中国论文网 /4/view-12988962.htm 关键词:明朝 科举制度 河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特点 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 01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既定科目 的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采用分 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又叫做科举。科举 制极大的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 打破依靠血缘的世袭关系,打破了世族 对官员和上层社会的的垄断,使得部分 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可以通过考 试进入社会上层,谋得一官半职,并获 得施展自己才华和智慧的机会。 一、明朝的科举制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明朝时期是科举制度发生特大改变的时 期,同时也是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代对科举高度注重,所以科举办法的 系统性和严谨性也超过了以往的朝代。 明朝以前,学院的设立只是为科举培养 人才的一个途径,但是从明朝时期开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进学院成为了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必经 之路。明朝时期科举制度作为封建国家 选贤任能的制度,它对明朝封建国家的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 的影响。简而言之,明朝时期的科举制 度是对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普遍而深刻影响的一 个社会文化现象。 明朝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 级: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是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第一 个台阶,乡试属于省一级别的考试,乡 试“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 。乡试每 逢子、午、卯、酉年的八月举行,由于 在秋天举行,所以乡试在当时又被叫做 “秋闱”,乡试在京城和各省城举行,由 皇帝派遣的正、副主考官为主考人。参 加乡试的考生都是通过本省学政事先考 试的成绩优秀的秀才,乡试考中的人被 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举人们 就取得了参与下一阶段考试即会试的资 格。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会试是明朝科举考试的第二个台 阶,会试属于国家级别的考试,在明朝 的科举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 会试是在每年的二月举行,所以会试在 当时又被人们称做“ 春闱”。会试在京城 的礼部举行,会试由礼部侍郎主持或由 皇帝特派正、副主考官主持,会试后被 录取的人都称为“ 贡士” ,第一名称为 “会元”,贡士们获得参加皇帝亲自主持 的殿试的资格。 殿试也称廷试,是明朝时期科举 考试的最后一个台阶,殿试由皇帝亲自 在宫廷大殿策问,参加殿试的考生是通 过会试录取的贡士。殿试是在皇宫的奉 天殿前,殿试由皇帝亲自担任主考,殿 试考试的考试科目是策论,策论考察贡 士们的实际能力,殿试考试后被录取的 人被称为甲榜,第一名是状元,也叫殿 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他 们都会被皇帝给予相应的官职。 南北分卷是指,明朝时期在举行 科举会试的时候,将全国按照地区划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为南方和北方两个区域,会试考试后按 照一定的比例从两个地区录取进士。由 于元朝末年北方地区遭受了比南方地区 更严重的战乱破坏,使北方地区本就落 后于南方的教育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所 以明朝实行南北卷制度,实际上是为了 照顾相对于南方而落后的北方考生,南 北分卷也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区别于其 他朝代的科举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 试头场都考的是八股文,八股文文体的 格式收到极大限制,文章有八个部分组 成,既: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 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八 股文题目出资四书五经的原文,答题时 必须用古人的语气,不可以自由发挥, 成文时句子的长短,声调的高低也要对 应。这种文章对考生的写作技巧有比较 高的要求,所以八股文文章并没有实质 性的内容。明朝时期,为了科举考试, 一般读书人把所有精力都花费在在八股 文的写作上,这严重的禁锢了人们的思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想,使读书之人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 明末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曾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 咸阳之郊。 二、明朝河南考科举制度的特点 明朝时期河南在全国的科举地位 下降。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区,自古就是 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 22 个王朝曾把 河南的城市作为都城,历史上河南有很 长一段时间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所以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 厚的文化底蕴。唐宋时期河南进士的人 数占全国进士总人数的 17%左右,位居 全国之首,到了南宋,随着都城往南方 的迁移,南方经济政治的迅猛发展,而 河南开始走向了衰退。到了明朝,河南 中进士的总人数排全国第 5 位,科举地 位有所下降。结合史料,我们可以分析 到,明朝时期河南科举地位下降的最主 要的原因是,北宋覆亡以后,政治和经 济中心南迁,河南不再是往日的中心。 元末明初中原地带战乱不断,自然灾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频发,使得河南的经济政治实力不断没 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原地区录取名 额的减少,明初开科取士存在不公现象, 所取的进士,绝大多数都是南方人,这 使得北方学子收到严重打击,引起他们 严重不满,进而产生消极情绪。 明朝时期河南的进士在地域分布 上有不平衡性。进士人数偏重于几个地 区,明显形成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科举人 才带,比如:以祥符为中心包括祀县、 郑州等地在内的人才带。这一地带自古 以来就是我国的政治、文化重心地带, 明朝时期该地带的进士人数最多。其次 是以洛阳为中心,东至禹州,西至陕州 的人才带,洛阳素称“ 九朝古都 ”,自古 以来贤才辈出,明代重臣如刘健等也多 出自该地区。但是明代河南大多数县进 士较少,有 58 个县共计不足 10 人。 明朝时期河南进士在时间分布上 也呈不平衡状态。河南举子在八十九科 会试中考中人数最少的是永乐七年,只 有唯州乔良一人,人数最多的是万历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十四年的 43 人,当时全国共取 344 人。 随着经济的渐趋恢复,社会环境逐步安 定,河南原有的文化优势显示作用,在 永乐二十二年到正统四年,其比例有所 上升,形成明朝河南进士数的高峰期。 嘉靖年间,由于南方战乱不断,文化教 育和科举考试受到干扰,这给中原的科 场竞争造成有利条件,进士人数有所增 加。由此可见,考中进士的多少,不仅 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与社会环境的 安定与否存在着密切联系。 明 朝时期河南武举人数较少。由于重文轻 武现象的广泛存在,明朝时期武举人没 有之前的朝代多,并且他们主要分布在 浙江、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福建 等省份。明朝时期,与其他省份相比河 南的武举人数较少,在全国属于比较靠 后的位置,这反映出明朝时期河南的重 文轻武的思想较为明显。 三、明朝河南考科举制度的历史 意义 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虽然极大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禁锢了人民的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经济 的发展,埋没了很多真正的人才,但是 它对河南的雄厚的文化底蕴的形成发挥 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科举制度对推 动河南的民风发展、道德教化、社会文 化繁荣起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为河南培养出 大量人才。科举制与河南这个中原省份 有着不解之缘,一大批河南的有志之士 通过科举考试步入政途,他们在明朝的 政界扮演者中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 作用。比如一代名臣于谦、史可法,著 名将领铁铉、马文升等。这些河南人, 经过科举的洗礼后,在中原这片土地上, 创造了大量的影响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优 秀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为河南学子营 造了积极求学的社会氛围。河南悠久的 科举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影响着河南 的学子们在科举这条路上前仆后继,寒 窗苦读。科举不问出身,即使是底层的 士子,只要考中,就能进入上层社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一 大批士子刻苦攻读,积极求学,希望通 过跃过科举的龙门,进入上层社会,光 宗耀祖。正因如此,重视教育、崇尚科 举的风气一直笼罩在河南这块土地上, 在“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的文化氛围的激励下,河南千百万家庭 教育子女一定要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励志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科举这个龙门。 明代采用八股取士制度,一直以来八股 文以内容空洞、形式死板饱受后人诟病,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它却使得淳朴忠厚 的河南人沉淀了循道立德的品质、自强 不息的精神以及中庸辩证的思维理念。 许多河南进士走向仕途后,依然两袖清 风,成为后人为官的典范。

    注意事项

    本文(明朝时期河南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为本站会员(月****)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