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病种类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 传染(infection) 。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 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 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 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 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 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如何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1 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 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 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 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一)管理传染源-2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 作。 (一)管理传染源-3 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4 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 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 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 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 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疫力在 1-4 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 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 12 月即 失去作用。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麻疹、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 性腹泻等。 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 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发病相应地以气温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2 、加强“ 三管一灭”工作;3、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 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 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 (六)预防 1、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 1 周,或至退热后 2 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 告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 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 2 小时。 3、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 1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 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六)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 3 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 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 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 4、药物预防 采用板兰根 30 克或金银花 9 克煎服,每日 1 剂,连续 6 天。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 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六)预防 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在集体儿童机构的接触者应留验 3 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 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 3、接种水痘疫苗: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 周岁以上儿童。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 (六)预防 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 3 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 20 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 (1 )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按免疫程序对未患过麻疹的 8 个月以上幼儿接种麻疹疫苗,1.5 岁及 6 周岁复种。由于注射疫苗后的潜伏期比自然感染潜伏期短(311 天,多数 58 天) ,故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 2 天接种活疫 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 2 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 (2 )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 0.10.2ml/kg,胎盘球蛋白 0.51.0ml/kg,接触后 5 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 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 3 周。 常见儿童意外伤害急救措施 2011-05-04 00:49 来源: 南京健康网 点击: 394 次 字号:T | T 导读:据调查结果显示,14 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按照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是:跌伤、碰伤或挤压伤、扭伤、 割伤或刺伤、交通事故、烧或烫伤、昆虫或动物咬伤(如狗咬伤)、中毒、电击伤、溺水、窒息、切割伤、爆竹 伤等。 据调查结果显示,14 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按照发生频率高低排列依次是:跌伤、碰伤或挤压伤、扭伤、割 伤或刺伤、交通事故、烧或烫伤、昆虫或动物咬伤(如狗咬伤)、中毒、电击伤、溺水、窒息、切割伤、爆竹伤 等。家长们应具备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知识: 创伤的急救处理:对大量出血的患儿,应首先止血;对切割伤及刺伤等小伤口,可挤出少量血液,以冲洗 掉伤口上的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清洗;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双氧水或碘酒消毒;对于较大 的伤口,止血后应用清洁的布覆盖并立即送医院处理;凡是猫、狗咬伤,千万不要急着去医院,首先应立即、就 地彻底地冲洗伤口,而且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对着自来水龙头急水冲洗,伤口不可包扎,经过反复冲洗 后再送医院进一步做伤口处理,并在 24 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严重创伤的急救处理:搬动患者时,应头、颈、躯干一起移动;颈椎、脊椎要固定,可利用颈托、硬板等工 具;骨折部位应固定;局部伤口压迫止血;转送三级医院。 中毒的急救处理:紧急处理需要催吐:用手指刺激小儿的咽喉部,促进呕吐,反复进行,直到吐出液变清 无味为止;有些毒物,如腐蚀性的酸碱中毒、汞中毒、汽油中毒等,可给患者喝牛奶、蛋清或豆浆;口服含盐溶 液,可利于从尿液中排出安眠药、抗精神病药、避孕药、退热药等。 气道吸入异物的急救处理:婴儿胸外按压、背部叩击法;儿童腹部推挤法。 消化道异物的急救处理:误吞小的、光滑的、圆形的异物,无特殊表现,可从大便排出;误吞较大的、尖 锐的异物,需及时到医院就诊;鱼刺或鸡鸭的小骨头卡在消化道,应立即去医院交由医生处理,切勿使用吞饭团 或喝醋的办法,以免异物进入深部,损伤黏膜和血管。 溺水的急救处理:岸边急救:立即倒出呼吸道积水,清除咽、鼻腔中的泥沙和污物,必要时应做人工呼吸, 边抢救边设法转送附近医院。 烧伤、烫伤、化学性灼伤的急救处理:尽快消除致伤因素:火焰烧伤,应立即脱去着火衣裤;酸碱烧伤, 应迅速脱去沾有酸碱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四肢烫、烧伤,可将肢体浸入冰水或冷水中用干净毛巾覆盖伤口 处,迅速转送医院。上述处理对面积大、烫伤严重的患儿不适用,严重烫、烧伤应迅速送往医院。急救要不妨碍 创面引流和医生诊治,不要随便在创面涂抹香油、牙膏或红汞、紫药水等。 触电的急救处理:迅速脱离电源,应使用木头、竹竿、塑料制品等绝缘物。为防止自身触电,决不能用手 或湿的物品去分离电源。 煤气中毒的急救处理: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开窗使现场空气流通、转移患儿到空气流通处;立刻松开衣领, 平卧时头侧位,以免吐后窒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及时供氧;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立 即送医院治疗。 中暑的急救处理: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或有空调的地方,头、颈、腋下等处放置冰袋,用冰水、 冷水浸湿毛巾全身擦浴;用电风扇向患者吹风;若患者已清醒,应给患者饮用含盐冷开水或冰的含盐汽水;病重 者须送医院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