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雕刻在石头上的“劝学”“尽孝”故事

    • 资源ID:11543277       资源大小:48.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雕刻在石头上的“劝学”“尽孝”故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雕刻在石头上的“劝学”“ 尽孝”故事 四川戏曲从清代初期发展到清代 乾隆、嘉庆两朝已相当成熟和兴盛,早 年翻越秦岭进入川北的西秦腔,沿长江 水路逆流而上入川的弋阳腔,从四川南 面入川的云南、贵州的灯调和本土的神 歌、灯调已融合成“ 昆、高、胡、弹、 灯”五腔同台的演出形态,一套川剧乐 器可以为五种不同声腔演出进行伴奏。 并且,因为多剧种的融汇,不仅演出剧 目更加丰富,其声腔和舞台表演技巧更 趋精彩。当时,这些舞台戏曲表演深受 川省民众广泛和深深的喜爱,戏曲舞台 上宣扬的忠、孝、节、义的许多励志故 事和英雄人物受到民众的追捧和爱戴。 舞台表演的感染力巨大又强烈。当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人们的道德观念、审美标准、行为规范, 乃至日常生活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舞台 上的故事形象为标准。这种“高台教化” 的影响所留下的许多“ 痕迹 ”,我们今天 尚能寻觅到不少例证。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32936.htm 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痕迹” 当 首推民间的戏曲雕刻,一辈又一辈民间 雕刻艺人借助雕刻技艺,努力地翻刻、 描绘舞台戏曲演出场景,许多历史人物 也被艺匠们“ 舞台化” 。特别是那些宣扬 “节孝”、提倡学而优则仕的 “劝学”故事, 更是艺人们热衷描绘的题材。在相当漫 长的一段时期所修造的官厅、府衙、寺 庙、祠堂、戏楼、石桥、石牌坊等大型 建筑,上面许多位置都雕刻成戏曲画面, 某些富裕之家还把门楼、窗户、桌椅、 床凳,乃至蓄水石缸、神龛、几案表面 雕刻成戏曲舞台场景或戏曲人物造像。 整个社会的民众对戏曲的热爱形成一种 共同的志趣爱好和审美习俗。 图一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四川汉源县九襄镇南行古驿道上一座节 孝石牌坊上所雕刻的画面雪梅教子 , 川戏也称草堂劝媳 。故事取材于明 代传奇,是川戏传统大幕戏中三元 之一折。故事说,明代,当朝宰相秦欢 之女名雪梅,她未婚夫商林早逝,雪梅 毅然去商家守节,并且潜心教养商林遗 腹子商辂。某日,一邻家小儿告发商辂 打人。待辂儿放学回家,雪梅让他背诵 书文,辂儿不仅背不出书文,还抵赖打 人之事。雪梅欲责打惩戒,后者反讥讽 雪梅不是亲生母亲,不疼爱自己。雪梅 又悲又忿,决意回归娘家守志,并剪断 机杼,停机不织。一时之间公婆紧张, 只好双双跪地,恳切挽留。雪梅终被感 动,乃同意留下。后来商辂在雪梅的严 加管教下发奋攻读,终于经过乡试、会 试、殿试连中三元,并被招为驸马,举 家庆贺。雪梅严于教子攻读的故事也就 留芳后世。 雕刻画面中间坐凳者为秦雪梅。 她头缠丝帕垂肩,身着开领长衫,一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执扳,一手指向跪在面前的小儿商辂, 一副欲打之状。公婆二老稳座几案之后, 公公右手揽定胡须,面露欣慰之色,好 似很满意儿媳教子的严历。小商辂头载 角角巾,身穿蓝衫,跪地举手呈护头之 状,左手还握书一卷。这幅画面房顶上 有飘荡的云朵,窗户、几案、布幔、人 物之衣饰都刻画得细致准确,可以说构 图饱满、雕工细致、线条流畅是这幅石 雕的显著特点,其严格训诫儿子的主题 十分突出。 这幅雕刻经历多年的时光流逝, 仍清晰完整,是清代戏曲雕刻艺术中的 精细之作。 图二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 芦山县唐家山三江村一座墓门石雕三 娘教子 ,也称春娥教子 ,是大幕川 剧双官诰之一折。事出聊斋志异 。故事说:王春娥贤惠慈爱,视亡夫前 妻之子倚哥如同亲生。她终日辛苦地在 机房织布,并励子课读,希望儿子学有 所成,将来好振兴家业。某日,倚哥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学馆遭受学友讥讽,说他没有亲娘。倚 哥从学馆负气归家。春娥令其背书文, 他反出言顶撞。春娥责备他贪玩欲加惩 诫。他不仅不认错反而讥讽春娥不是亲 娘,不心疼儿子。语言刺痛了春娥。她 用刀割断了机头,准备弃子不教;一傍 急坏了老仆人薛保。后者跪地求情,言 辞恳切;其实春娥也不忍抛弃这一老一 小。她最终饶恕了倚哥,并用家庭的不 幸遭遇教育启发倚哥,鼓励他要发奋攻 读,重振家业。 川剧舞台在演出这一段故事时, 主要突出春娥的唱功。王春娥大段的 “二黄阴调”唱得凄恻婉转、催人泪下。 倚哥最后终为春娥的诚和爱所感动,立 志发奋攻读,终于“ 学而优则仕 ”考中了 状元。 “劝学成功 ”的主题与图一的思想 内容基本一致,只不过图一场景偏大, 场面人物更多,雕工也更精细。图二画 面仅仅雕刻母子二人:王春娥高挽发髻, 盘右腿坐在靠背椅上,右手高举木板作 欲打之状;而倚哥双膝跪地,伸右手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在头面。他头顶上冒出一股云气,云气 回旋中呈现出一顶状元帽。雕刻艺人借 此帽暗示“此子将来必中状元而做大官” 。 这顶纱帽图像揭示了人物命运,不仅拓 展了有限空间,亦使“ 劝学 ”的主题更加 鲜明。 上述两幅清代石雕,前后制作完 成的时间相差四十多年,表现的剧名也 不相同,但是它们所宣扬的主题思想则 是一致的。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的历史时期,它们和舞台表演一样 受到民众的喜爱。 最后再看图三。图三是晚清民间 蓄水石缸正面所雕安安送米画,源 出传奇跃鲤记 ,为传统高腔戏三 孝记之一单折。故事说:安安的母亲 叫庞三春,奉母至孝又十分贤惠;而安 安的祖母受人挑唆,强令安安的父亲把 三春休弃。三春只好暂时借居邻近的庵 堂。7 岁的安安深爱母亲,但又不能责 怪祖母和父亲。他懂得孝顺之道,暗暗 把供他上学所食之米粮节省起来,待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存到一定程度,便背负起来送到邻庵奉 养母亲。母子在庵中相见痛不忍离。而 三春恐怕婆母知道而怪罪安安,故送别 安安之后抽掉过桥的木板“过河拆 桥”,一再叮嘱安安好好读书,不要太 过挂念母亲,专心攻读才是大事。后来, 安安不负母亲的希望,果然金榜题名, 高中状元,归家祭祖。阖家又再团聚。 画幅右侧肩负一口袋之小儿即是 主角安安,作举手叫门之状。老庵主头 巾垂肩,身着长袍,手执拂尘作应答之 状。她身后还雕刻有二女道友紧随之。 安安的母亲应该是那半开窗户中仅半露 头面的女性。雕刻艺人之所以这样处理, 是想揭示她既想见儿子又怕见儿子的矛 盾心态。雕刻画面构图完整,五个人物 形态生动,故事情节一目了然。 “七岁安安把米送 ”,在旧时的川 省民众间是一句广为传唱、无人不晓的 “唱词”。把这样的故事刻画在家用蓄水 之石缸上,可见故事普及的广泛和影响 之深厚。它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永远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讲述着“尽孝 事亲” 的典范故事,永远 地传承着中华民族良善、优秀的文化和 品德。传统舞台表演艺术是“寓教于乐” , 民间雕刻艺匠则使之再现于石头之上, 从而为我们解读过往岁月的丰富历史和 庶民大众的喜怒哀乐及其价值取向提供 了生动、形象的参考。 (图片为本文作者摄影) 作者:何云 西南民族大学教师 青城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 馆馆员

    注意事项

    本文(雕刻在石头上的“劝学”“尽孝”故事)为本站会员(月****)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