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一章秘书工作的历史发展

    • 资源ID:12042177       资源大小:6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章秘书工作的历史发展

    第一章秘书工作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我国历代秘书工作与秘书制度,简要了解国外 秘书工作的概况,从中认识秘书工作的性质及规律,深刻理解秘书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与形式。 一、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一、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一、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发展 (一)远古秘书性活动 1.原始社会秘书性活动 从炎黄二帝到尧舜,我们的先祖已进入原始部落联盟时代。在这一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身边的秘书性活动,大体有以下方面:(1)纳言活动。负责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 具有上下沟通,调查研究职能;(2)原始信访活动。采用“进善之旌” 、 “诽谤之木” 、 “敢谏之鼓”等形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我国信访工作之源头;(3)原始会务 活动。这是我国秘书办会的起点;(4)记言记行的史官活动。后世秘书办文由此发端; (5)占卜预测吉凶的巫祝活动; (6)原始文书活动。据尚书和史记记载,原始 社会已有了“典” 、 “誓” 、 “诰” 、 “命” “谟”等公务文书,即以书面文字记录的公务文件。 由此也就有了文件撰拟、制作、传递、保管、提供利用等一系列办文工作。 2.夏商西周时期的秘书性活动 夏中央政权机构已有了左、右史负责记录国家重大事件和国王言行并掌管机要文档史料; 遒人掌管王命的传达发布;秩宗及巫祝是国王与鬼神沟通“解释天意”的使者,主掌占卜、 祭祀等活动,是夏王身边影响力最大的秘书性人员。夏王朝已使用了政务文书。为后人所 知的有甘誓 ,是夏王启讨伐扈氏时发布的檄文;胤征 ,是仲康命胤侯带兵征讨出征 前发布的文书。 “誓”是我国奴隶制国家最早的政务文书。 商朝的国家秘书性活动较夏朝有所发展:(1)有太宰在商王身边总管庶务和机要; (2)太史负责起草王命,发布公文,太宗负责宗庙祭祀事宜,太祝主持礼仪、会务,太卜 掌管占卜和记录占卜情况等;(3)史官有了分工;(4)文书载体有了甲骨文书、金文文 书和简牍文书;(5)初创了秘书性工作的管理制度,确定了公文格式、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6)在商末出现了最早的秘书性机构太史寮。 西周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1)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的分工,前者 掌管政务,后者掌管文书、档案、法典及天文历法等;(2)巫史分离,史官地位升高,巫 地位降低,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 ;(3)秘书性人员队伍扩大;(4)专设“天府” 作为收藏保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并实行了副本存档制度;(5)加强了保密制度,国家文件 档案进行严格保密;(6)实施了采风调查制度以了解民情,调整国政;(7)文书工作有 了初步的规则和程序。 (二)春秋至秦汉的秘书性工作(二)春秋至秦汉的秘书性工作(二)春秋至秦汉的秘书性工作 1. 春秋战国政权的秘书性工作 这一时期各诸侯政权的秘书性工作伴随着变法图强和兼并争战的进程,出现了一系列新 2 的变化:(1) “士”的出现; (2)采用了新的文书载体,简牍文书,重要文书还采用了 缣帛为载体; (3)政务活动记录已形成制度,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 “书法不隐” ; (4)文书种类有所发展,出现了契券文书、外交上的盟会文书、诸侯国领土的图文等; (5)在文件保密上形成了封泥制度,保密措施更为严格;(6)拓宽了文书档案利用的范 围。 2、秦汉政权系统的秘书性工作 秦汉政权系统的秘书性工作,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1)皇宫内与宫 外行政的秘书性工作分开 ;(2)秘书性机构和人员进一步拓大, 分工更细,草拟文件、 议政应对、祭祀礼仪、天文历法等,均有专门班子负责。 (3)地方政府、监察系统及军 队也配备了秘书性人员;(4)统一了文字;(5)书写材料和工具的进步;(6)形成了更 为规范的秘书性工作制度;(7)形成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及保护制度;(8)对秘书性工作 的管理加强。 秦汉两代奠定了我国古代行政秘书性工作的基本框架。 (三)三国至明代前期的秘书性工作(三)三国至明代前期的秘书性工作(三)三国至明代前期的秘书性工作: 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过几度分裂割据,几度全国统一,行政秘书工作随政权更替变化很 大。 朝 代 ( 发展、影响 ) 东晋末年 政府下令公文统一用纸张为载体 秘书工作发展史上的革命性进步 南北朝 文章有了“文” 、 “笔”之分 公文简明、务实、庄重的文风,即由此发 端 隋唐 形成了 “三省”相互配合 分权运作的体制的形成 宋王朝 形成“一文一事”的公文制度; 形成了“引黄” 、 “贴黄”制度;形成了诏令 副署制度。承继了隋唐秘书性工作体制外,又有创新发展 元朝 废止了“三省制” ,设立了急传铺,建立了翻译、礼仪等管理机构 发展和健全了公 文传递网络 明朝 出现了工商行会的秘书性工作、沿海口岸城市的涉外秘书性工作及国家外交活动 中的秘书性工作。 秘书工作开始细化 (四)明代后期至清代的秘书性工作(四)明代后期至清代的秘书性工作(四)明代后期至清代的秘书性工作 清明两代的秘书工作较前代更为完备和规范。在明代,要求公文开门见山、直述事由、 明白易懂,简化公文的种种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清代,秘书工作的制度更为繁细和 严格,特别对提本、密奏的处理制定了一套极为严格的程序,对违背程序和规定的进行严 厉的惩处。明代后期及清代推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也直接影响了外交秘书性工作的发展。 (五)我国近代秘书工作(五)我国近代秘书工作(五)我国近代秘书工作 3 184018401840 年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近代社会。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实现了古代尚未职业化的年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近代社会。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实现了古代尚未职业化的年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近代社会。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实现了古代尚未职业化的 秘书性工作向职业化的现代秘书工作的转变。秘书性工作向职业化的现代秘书工作的转变。秘书性工作向职业化的现代秘书工作的转变。 1 1 1、晚清秘书工作、晚清秘书工作、晚清秘书工作 1861 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901 年外务部 ;1911 年责任内阁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不少对外公文,出现了技术文件档案和教育文件档案。 2 2 2、 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 孙中山先生为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之统府正式设置秘书处作为政府日常办事机构。各各各 部委设承政厅,置秘书长一人,承总长之命,总理厅务并掌管机要文书,处理内外事务。部委设承政厅,置秘书长一人,承总长之命,总理厅务并掌管机要文书,处理内外事务。部委设承政厅,置秘书长一人,承总长之命,总理厅务并掌管机要文书,处理内外事务。 承政厅设篡辑处、文牍处、收发处、监印处、庶务处、会计处,各置秘书一人,掌其事。承政厅设篡辑处、文牍处、收发处、监印处、庶务处、会计处,各置秘书一人,掌其事。承政厅设篡辑处、文牍处、收发处、监印处、庶务处、会计处,各置秘书一人,掌其事。 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首开了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秘书工作之先河。它对古代秘书性 工作的改革,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其形成的诸多改革成果,具有时代的创新性和民 本性,并为后世所沿袭。 3 3 3、 北洋政府时期的秘书工作北洋政府时期的秘书工作北洋政府时期的秘书工作 在争权夺利、政局动荡中,秘书机构各为其主,各辅其政,在智能范围、任务繁简、 作用大小,乃至运作方式上都随所在机构权力消长而消长。由于秘书工作是为实施管理和 统御及行使权力服务的,文件、档案和会议更是行使权力的重要工具,所以各统治集团都 十分重视秘书工作。 4 4 4、 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工作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工作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工作 这一时期,政府及国民党党务组织、军队的各级领导机关,都配备了比较完备的秘书 机构;社会团体也有了自己的秘书工作,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的秘书工作较前代有所发 展,不少企业家和社会名流还聘有私人秘书。 5 5 5、 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1923 年毛泽东任党中央秘书,负责起草文件、处理文件、会议记录和管理档案,成为 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任秘书。党的三大建立三大建立三大建立“秘书制秘书制秘书制” ,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秘,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秘,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秘 书,负责党中央机关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是党中央的秘书长。书,负责党中央机关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是党中央的秘书长。书,负责党中央机关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是党中央的秘书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根据地政府的各级秘书机构得到健全,形成了一系列秘 书工作制度。 解放战争时期,秘书工作大为加强,文电处理日趋完善、系统,中央机关文件处理形 成一套完整的程序,进一步健全了行文关系、一事一报制度等。在文件保密、密码通讯、 机关保密三个方面,形成了严格的制度,加强了保密纪律。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秘 书工作与我国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秘书工作有着根本不同,具体的体现为:(1)服 务对象不同;(2)秘书人员的社会地位不同;(3)工作成效不同。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新中国建立后的秘书工作 4 新中国建立后,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从部队到各社会团体,普遍建立了秘书机构,配新中国建立后,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从部队到各社会团体,普遍建立了秘书机构,配新中国建立后,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从部队到各社会团体,普遍建立了秘书机构,配 备了了各类秘书人员。党中央、国务院还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法规、统一全国文书、档案备了了各类秘书人员。党中央、国务院还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法规、统一全国文书、档案备了了各类秘书人员。党中央、国务院还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法规、统一全国文书、档案 制度,规范秘书职责,使秘书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制度,规范秘书职责,使秘书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制度,规范秘书职责,使秘书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重要作用。重要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一、秘书出现的基本条件一、秘书出现的基本条件 1、管理的需要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客观的必然因素,古代秘书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现虽不知出现 于哪朝哪年,但秘书既是为领导者担任辅助,服务工作的人员,则出现于有领导者之后或 同时,应当是可以肯定的。 管理需要:a. 辅助之管理。b. 要其为之干些具体事务。 什么时候有了领导者?这大约从原始氏族社会算起。当时是否有了类似今天的秘书人 物?现今资料不足以证明。但有资料可以证明,早在夏朝(公元前 2033?前 1562?)以 前的五帝时代,就出现了类似今天的秘书。 黄帝时由于管理的需要,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 国(各诸候) (史记·五帝本纪 ) 。监:监督之意。代表着代替黄帝监督,管理诸候。 颛顼嗣位后,任命他的长子成祝为“相” , “相”是“木”与“目”的合体,在金文中, “木” 即“柱” , “柱”是颛顼的族称, “相”的含义即“柱”氏颛顼帝之目,即帝王的“眼目” 。 因“成”为“相”古时成、呈、丞同声通用,故后人称“相”为“丞相” 。由此,我们把 “监” 、 “相”称为我国最早出现的相当于秘书的官职,应是没问题的。 尧为谁可继承帝王位置的重大问题,征询过放齐,灌兜和掌管四方诸候的官员(四岳) 的意见。最后听了“岳”的意见,经观察、考验之后,传位于舜。这种辅助帝王的参谋咨 询作用可看作秘书功能的萌芽。 2、文字的出现 文字是秘书记录的符号,无文字,便无秘书工作。 记录和管理是一致的。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为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 官以治,万民以察。 ”管理需要文字,一是为了传授管理经验;二是为了治理万民。由于社 会的管理需要,促使文字得以出现和发展。 我国的文字出现得很早,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仓颉是黄帝轩辕氏的史官,主要职责是记 录帝王的言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 ”有了文字,史官记录就有了工 具。 5 文字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的,它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到了五帝时代,已 经出现了象形体以及象形与会意相结合的文字。文字的出现,为秘书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提 供了重要工具,而五帝时遗留下的册命金文,祭祀金文,志事金文,实质上就是那时的公 务文书。这些金文,是上古时期已有秘书工作的实证。 二、秘书工作的出现二、秘书工作的出现 上古时期因管理的需要和文字的出现,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秘书和秘书工作。但仅为胚 胎。夏朝开始,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出现了。它标志着管理职能的加强。正式出现了辅助国 君进行管理;协助国君制订政策法令;帮助国君了解情况、起草和保管文件的官吏。 汉 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言为尚书 。帝王靡不同之。 ”这些史官担负着把当时政务活动 和帝王的言行记录下来的任务。这些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而尚书所载的典、谟、 诰、誓、命都是帝王讲话记录或文告之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公文汇编,也是秘书工作的 直接产物。那些在帝王身边的辅助之臣,约相当于现在的参谋和咨询人物。 在殷商时期,也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文书案卷整理和归档制度。清光绪 24 年(1898 年) ,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都遗址,称殷墟)发现了很多刻有文字的甲骨,从清末至今, 已出土甲骨约十五、六万片。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释,这些甲骨文,记载的是当时帝 王从事征战、田猎、耕种、祈雨等的卜辞。每一篇卜辞都是一篇完整的公务文书。大量的 公务文书在同一地址发掘出土。可作为当时统一保管的佐记。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沿革我国秘书工作的沿革 我国的秘书工作,迄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 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秘书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 变化。秘书工作的沿革可用三句话来概括:秘书机构从无到有;秘书工作职责从任务单一 到分工明确、严密;文书及文书处理从无严格规定到规格化、制度化、程序化。 一、秘书机构的沿革秘书机构的沿革 夏、商、周时期,国家刚形成,国家机器尚不完备,很难说有专门设置的秘书机构。 秘书机构正式出现于战国时期,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朝的秘书机构初具规模。秦朝是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一切由皇帝一人 裁决,每天看奏章(竹简)120 斤(今 60 市斤)不看完不休息,但实在忙不过来,后组成 了一套辅助管理的国家机构,设立丞相府。设左右丞相,辅助处理国政。内廷设少府,掌 各地税收供皇帝本人所用,管收发文书,起上呈下传作用。另设博士充当顾问。 汉承秦制而有所发展。汉初,丞相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东汉时,专设尚书署,在 皇帝左右办事。 魏晋南北朝时,行政中枢开始分设中书、尚书、门下 3 省。曹丕继位废除了丞相,改 中书监、中书令同掌机要。此后历代相沿,非君主亲信不居此职。 6 唐朝分工更明确,职责是: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而 又相互联系的完整管理体系,共同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武则天时设匦使院, “有进书言 事者,听投之” (旧唐书·则天皇后 ) ,是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信访机构,是 下情上达的专职官署。 魏征魏征 从秘书学的角度研究隋唐历史,魏征显然不失为杰出的秘书人物。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从秘书学的角度研究隋唐历史,魏征显然不失为杰出的秘书人物。在当时的政治生活 中,魏征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施行开明的中,魏征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施行开明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对唐帝国的勃兴和发展,对唐帝国的勃兴和发展, 超到了很大作用。超到了很大作用。 魏征(魏征(580-643580-643)巨鹿曲城(今河北晋阳西)人。他出身名门。魏氏家族,三世为官,)巨鹿曲城(今河北晋阳西)人。他出身名门。魏氏家族,三世为官, 三代书香。曾祖通晓儒家经典,祖父长于修文,父亲更是博通经史。及至魏征,虽家境已三代书香。曾祖通晓儒家经典,祖父长于修文,父亲更是博通经史。及至魏征,虽家境已 趋丰落,但却学得满腹经纶,多所通涉,属意天下纵横。趋丰落,但却学得满腹经纶,多所通涉,属意天下纵横。 隋末,炀帝暴虐,穷兵黩武,隋末,炀帝暴虐,穷兵黩武, 民不聊生。于是各地义军揭竿而起,纷纷打出反隋的旗号。进入而立之年的魏征,不甘寂民不聊生。于是各地义军揭竿而起,纷纷打出反隋的旗号。进入而立之年的魏征,不甘寂 寞和无所作为,遂投奔武阳郡丞元宝藏做幕僚。后元宝藏举兵归附瓦岗起义军,魏征便成寞和无所作为,遂投奔武阳郡丞元宝藏做幕僚。后元宝藏举兵归附瓦岗起义军,魏征便成 了他的书记,经常草拟和书写种公文信函。这就是魏征文秘生涯的开端。了他的书记,经常草拟和书写种公文信函。这就是魏征文秘生涯的开端。 经魏征处理的信件公函,有相当一部分是替元宝藏草就的致李密(瓦岗起义军首领)经魏征处理的信件公函,有相当一部分是替元宝藏草就的致李密(瓦岗起义军首领) 的上疏。这些条陈,见解独特,文采飞扬。李密阅后,十分赞赏。后来听说此乃出自魏征的上疏。这些条陈,见解独特,文采飞扬。李密阅后,十分赞赏。后来听说此乃出自魏征 之手,李密当即召见魏征,并授以瓦岗军元帅府文学参军之职,执掌文翰。魏征对李密也之手,李密当即召见魏征,并授以瓦岗军元帅府文学参军之职,执掌文翰。魏征对李密也 寄予很大希望,他曾向李密进十策,以期拓展宠图。可惜,李密虽觉这些建议很不寻常,寄予很大希望,他曾向李密进十策,以期拓展宠图。可惜,李密虽觉这些建议很不寻常, 却未能采纳实施。却未能采纳实施。 魏征文韬武略均颇精通。在反隋斗争中,瓦岗军连连胜利:然而,瓦岗军也伤亡惨重。魏征文韬武略均颇精通。在反隋斗争中,瓦岗军连连胜利:然而,瓦岗军也伤亡惨重。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诸多将领,无视这一现实,硬要跟卷土重来的王世充大军决战。魏征预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诸多将领,无视这一现实,硬要跟卷土重来的王世充大军决战。魏征预 感到危险,赶紧去劝说李密心腹长史,可郑颋却认为是感到危险,赶紧去劝说李密心腹长史,可郑颋却认为是“老生之常谈老生之常谈”,不予采纳。结果,不予采纳。结果, 邙山之战,瓦岗军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李密仅带残兵万余人逃出了度口。预感到败邙山之战,瓦岗军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李密仅带残兵万余人逃出了度口。预感到败 局已定,李密被迫归附李渊(参见局已定,李密被迫归附李渊(参见旧唐书旧唐书··魏征传魏征传)。)。 唐高祖李渊,原系隋朝太原留守,曾出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唐高祖李渊,原系隋朝太原留守,曾出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 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隋帝国土崩瓦解之际,李渊也举兵反隋。隋军主力被瓦岗军死拖在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隋帝国土崩瓦解之际,李渊也举兵反隋。隋军主力被瓦岗军死拖在 东部,李渊趁关中空虚,率军西进,很快攻入长安,凭借关中之地,自立为帝,国号唐。东部,李渊趁关中空虚,率军西进,很快攻入长安,凭借关中之地,自立为帝,国号唐。 魏征随李渊来到长安。李渊授以秘书丞之职,继续做文秘工作。同时又授命他出使山魏征随李渊来到长安。李渊授以秘书丞之职,继续做文秘工作。同时又授命他出使山 东,招抚瓦岗军旧部。招抚了徐世,魏征又前往魏州,劝说魏州总管元宝藏投顺大唐。时东,招抚瓦岗军旧部。招抚了徐世,魏征又前往魏州,劝说魏州总管元宝藏投顺大唐。时 值宇文化及攻打魏州,元宝藏处境困难。元宝藏平素极为器重魏征,经其指点,遂举州归值宇文化及攻打魏州,元宝藏处境困难。元宝藏平素极为器重魏征,经其指点,遂举州归 唐。魏征的山东之行,使李渊未动兵戈便取得齐鲁大部州县。更重要的,还使李渊由此获唐。魏征的山东之行,使李渊未动兵戈便取得齐鲁大部州县。更重要的,还使李渊由此获 得一支忠诚于唐的劲旅,沉重地打击了王世充、窦建德和宇文化及等部的军事力量。徐世得一支忠诚于唐的劲旅,沉重地打击了王世充、窦建德和宇文化及等部的军事力量。徐世 等人后来皆为大唐开国名将,为唐王朝统一北方建立了功勋。等人后来皆为大唐开国名将,为唐王朝统一北方建立了功勋。 619619 年,自立为夏王的窦建德于聊城一举歼灭宇文化及所率军队,随后又大败唐军,年,自立为夏王的窦建德于聊城一举歼灭宇文化及所率军队,随后又大败唐军, 7 攻陷梨阳,俘获魏征。窦建德十分赏识魏征的才干,任用他为起居舍人,专司记载夏王言攻陷梨阳,俘获魏征。窦建德十分赏识魏征的才干,任用他为起居舍人,专司记载夏王言 语行迹。两年之后,秦王李世民率军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联合军团决战,先大败窦建德于语行迹。两年之后,秦王李世民率军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联合军团决战,先大败窦建德于 虎牢关,后又迫使王世充投降,占领洛阳,取得东方战场的决定胜利。魏征趁机劝说窦建虎牢关,后又迫使王世充投降,占领洛阳,取得东方战场的决定胜利。魏征趁机劝说窦建 德洛州守将唐旦,一同归附唐朝。德洛州守将唐旦,一同归附唐朝。 回到长安,太子建成引其为洗马。太子洗马一职,乃为东宫属官,一般负责掌管四库回到长安,太子建成引其为洗马。太子洗马一职,乃为东宫属官,一般负责掌管四库 图籍以及缮写刊辑等事务。而实际上,魏征的工作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他很受太子器重,图籍以及缮写刊辑等事务。而实际上,魏征的工作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他很受太子器重, 一直被视为谋臣。魏征感其恩,也尽心辅佐太子。他觉察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在争夺最一直被视为谋臣。魏征感其恩,也尽心辅佐太子。他觉察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在争夺最 高权力上的明争暗斗,特别是看到秦王的勋业一天比一天大,影响也越来越深,因此很为高权力上的明争暗斗,特别是看到秦王的勋业一天比一天大,影响也越来越深,因此很为 太子担心。此时恰逢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拥兵南下,魏征感到太子建成建立功勋的机会已经太子担心。此时恰逢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拥兵南下,魏征感到太子建成建立功勋的机会已经 来临。他对建成说:秦王功高,朝廷内外都倾心于他。有人说殿下只以年长而位居东宫,来临。他对建成说:秦王功高,朝廷内外都倾心于他。有人说殿下只以年长而位居东宫, 无大功而要四海臣服。现刘黑闼残兵散众,此时击之,势必有如摧枯拉朽。故殿下应亲率无大功而要四海臣服。现刘黑闼残兵散众,此时击之,势必有如摧枯拉朽。故殿下应亲率 大军讨伐,获取功名,并以此结识山东豪杰,这才能稳居东宫之位。李建成接受了魏征的大军讨伐,获取功名,并以此结识山东豪杰,这才能稳居东宫之位。李建成接受了魏征的 建议,随即奏请率军出征。李渊准奏,并决定派齐王李元吉(李渊第四子)与之同往。于建议,随即奏请率军出征。李渊准奏,并决定派齐王李元吉(李渊第四子)与之同往。于 是建成率军北上,于昌乐与刘黑闼军对垒。当时黑闼军士气甚锐,如立即交战决难取胜。是建成率军北上,于昌乐与刘黑闼军对垒。当时黑闼军士气甚锐,如立即交战决难取胜。 魏征建议建成,不要急一同黑闼军正面交锋,而先发动政治攻势。魏征说:上次击败刘黑魏征建议建成,不要急一同黑闼军正面交锋,而先发动政治攻势。魏征说:上次击败刘黑 闼,其被俘获的将领皆被处死,他们的妻子儿女也都成了阶下囚。后来,虽有诏书赦其余闼,其被俘获的将领皆被处死,他们的妻子儿女也都成了阶下囚。后来,虽有诏书赦其余 党之罪,却无人再敢相信我们。现在应释放全部被囚禁的俘虏,安抚宣赦后遣送回去,我党之罪,却无人再敢相信我们。现在应释放全部被囚禁的俘虏,安抚宣赦后遣送回去,我 们就可以坐视敌军之离散了。李建成采纳了魏生睥建议。果然不出魏征所料,黑闼军粮草们就可以坐视敌军之离散了。李建成采纳了魏生睥建议。果然不出魏征所料,黑闼军粮草 用尽,军心大乱,士卒多有逃亡,或者捆缚首领而降唐军。黑闼年到形势不妙,怕建成乘用尽,军心大乱,士卒多有逃亡,或者捆缚首领而降唐军。黑闼年到形势不妙,怕建成乘 机出击,遂连夜率军逃往馆聊。齐王李元吉率大军追击,大败黑闼。后来,刘黑闼本人也机出击,遂连夜率军逃往馆聊。齐王李元吉率大军追击,大败黑闼。后来,刘黑闼本人也 被俘牺牲。由此,唐朝稳固了在山东、河北的统治。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魏征的政治军被俘牺牲。由此,唐朝稳固了在山东、河北的统治。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魏征的政治军 事才能。事才能。 建成得胜回长安,与李世民的矛盾更趋激化。魏征从维护太子的角度出发,每每劝建建成得胜回长安,与李世民的矛盾更趋激化。魏征从维护太子的角度出发,每每劝建 成早做准备。后来,建成见秦府多骁将,预感到对自己的威胁,这才与元吉合谋,私自四成早做准备。后来,建成见秦府多骁将,预感到对自己的威胁,这才与元吉合谋,私自四 处召募武士二千余人为东宫卫士,号称长林兵。又秘遣左右从幽州选调三百精骑置东宫。处召募武士二千余人为东宫卫士,号称长林兵。又秘遣左右从幽州选调三百精骑置东宫。 并与外臣杨文干相串联,冀图里应外合。李渊发现东宫此举,责其兄弟不睦。然而建成与并与外臣杨文干相串联,冀图里应外合。李渊发现东宫此举,责其兄弟不睦。然而建成与 世世的纷争并未就此止息。怕万一朝中有变,秦王派人去洛阳,暗地结交山东豪杰,以作世世的纷争并未就此止息。怕万一朝中有变,秦王派人去洛阳,暗地结交山东豪杰,以作 退路,建成则乘元吉出征讨伐突劂入侵这机,将秦王所辖部队及其能征惯战的骁将一同调退路,建成则乘元吉出征讨伐突劂入侵这机,将秦王所辖部队及其能征惯战的骁将一同调 上战场,借以削弱秦王兵权,砍去秦王羽翼,一箭双雕。李世民及其部下识破定企图,遂上战场,借以削弱秦王兵权,砍去秦王羽翼,一箭双雕。李世民及其部下识破定企图,遂 先发制人,伏兵于玄武门内,用突龚的方式射杀了建成和元吉,从而继承了太子之位。继先发制人,伏兵于玄武门内,用突龚的方式射杀了建成和元吉,从而继承了太子之位。继 而又登上皇帝宝座,改年号为而又登上皇帝宝座,改年号为“贞观贞观”。 玄武门之变,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李世民怒责魏征: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骨肉玄武门之变,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李世民怒责魏征: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骨肉 之情?魏征毫无惧色,率直地回答说:皇太子倘若早听我的话,决无今日之祸!这种刚直之情?魏征毫无惧色,率直地回答说:皇太子倘若早听我的话,决无今日之祸!这种刚直 的态度自然令李世民恼火,但他毕竟是一位开明君主,非但未降罪于魏征,反而任命他为的态度自然令李世民恼火,但他毕竟是一位开明君主,非但未降罪于魏征,反而任命他为 8 太子詹事府主簿,做了自己的近臣,掌管东宫印检、勾稽等文秘工作。太子詹事府主簿,做了自己的近臣,掌管东宫印检、勾稽等文秘工作。 李世民对魏征的才干早有了解。通过这次面对面的思想交锋,李世民更看到了魏征的李世民对魏征的才干早有了解。通过这次面对面的思想交锋,李世民更看到了魏征的 坦率、刚烈和忠贞。因此,大胆地对他委以重任。当时太宗虽已即位,然而坦率、刚烈和忠贞。因此,大胆地对他委以重任。当时太宗虽已即位,然而“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 给人们内心带来的波动还未完全消失。考虑到建成、元吉在山东地区影响较在,他们的余给人们内心带来的波动还未完全消失。考虑到建成、元吉在山东地区影响较在,他们的余 党双多党双多 亡在那里,李世民遂任命魏征为特使,专程前往山东,全权处理安抚事宜。途经磁亡在那里,李世民遂任命魏征为特使,专程前往山东,全权处理安抚事宜。途经磁 州,路遇州县差官押送前太子千牛(侍卫官)李志安和齐王府护军李思行进京。魏征甚觉州,路遇州县差官押送前太子千牛(侍卫官)李志安和齐王府护军李思行进京。魏征甚觉 不妥,他对副使李桐客说:我等在受命出使之时,上面已有诏令赦免东宫和齐王府旧人,不妥,他对副使李桐客说:我等在受命出使之时,上面已有诏令赦免东宫和齐王府旧人, 现在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思行等人押送京城,谁能不生疑心呢?我等若视而不救,此现在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思行等人押送京城,谁能不生疑心呢?我等若视而不救,此 番出使安抚就会往返徒劳,人们一定不再相信我们了。这真是番出使安抚就会往返徒劳,人们一定不再相信我们了。这真是“差之毫厘失,失之千里差之毫厘失,失之千里” 呀!魏征感到,作为朝廷命臣,应出以公心,敢作敢为。不能由于这两人是死去的建成太呀!魏征感到,作为朝廷命臣,应出以公心,敢作敢为。不能由于这两人是死去的建成太 子和齐王元吉的近臣,就生怕惹恼当今圣上而采取回避态度。于是,他大胆主持公道,当子和齐王元吉的近臣,就生怕惹恼当今圣上而采取回避态度。于是,他大胆主持公道,当 即释放了李志安等二人。当魏征的奏书传递到朝廷,李世民阅后非常高兴。即释放了李志安等二人。当魏征的奏书传递到朝廷,李世民阅后非常高兴。 李世民由此愈发信任魏征,封他为巨鹿县男,并任用他为谏议大夫,经常召他李世民由此愈发信任魏征,封他为巨鹿县男,并任用他为谏议大夫,经常召他“入卧入卧 内内”,谈论国家大事,请魏征评论自己执政的得失。魏征也,谈论国家大事,请魏征评论自己执政的得失。魏征也“喜逢知已喜逢知已”,知无不言,竭,知无不言,竭 尽其全力。尽其全力。 唐代官制,皇帝之下设立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凡皇帝诏诰和国家大政方唐代官制,皇帝之下设立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凡皇帝诏诰和国家大政方 针,均由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谏议大夫属门下省谏宫,参与议政,并针,均由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谏议大夫属门下省谏宫,参与议政,并 可直接向皇帝进谏,陈述意见。可直接向皇帝进谏,陈述意见。 魏征任谏官之职,敢直言,每每魏征任谏官之职,敢直言,每每“犯颜苦谏犯颜苦谏”,有时竟在朝廷群臣面前弄得李世很难,有时竟在朝廷群臣面前弄得李世很难 堪。有一次,李世世轩朝归来,愤恨地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皇堪。有一次,李世世轩朝归来,愤恨地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皇 后问明缘由,遂穿上朝服,郑重地向太宗拜贺。李世民很惊讶,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后问明缘由,遂穿上朝服,郑重地向太宗拜贺。李世民很惊讶,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 我听说主上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现在魏征直谏,正是由于陛下开明的缘故,我怎敢不贺!我听说主上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现在魏征直谏,正是由于陛下开明的缘故,我怎敢不贺! 李世民这才转怒为喜。魏征谏诤,涉及方方面面。李世民这才转怒为喜。魏征谏诤,涉及方方面面。 事关国计民生,魏征敢于直谏。贞观三年,李世世派人征兵。右仆射封德彝提出,中事关国计民生,魏征敢于直谏。贞观三年,李世世派人征兵。右仆射封德彝提出,中 男(唐制:民年十六为中男,十八始成丁,二十一为丁)其身体魁梧者,也在应征之列。男(唐制:民年十六为中男,十八始成丁,二十一为丁)其身体魁梧者,也在应征之列。 李世民准奏,命令下诏书。按唐制,诏书要由中书舍人署发。此时,魏征虽是谏议大夫,李世民准奏,命令下诏书。按唐制,诏书要由中书舍人署发。此时,魏征虽是谏议大夫, 却仍兼中书舍人之职。魏征以为这样做没道理,就固执地不肯署发诏书。多次催促,魏征却仍兼中书舍人之职。魏征以为这样做没道理,就固执地不肯署发诏书。多次催促,魏征 还安然不动。李世民大怒,召魏征和侍中王进见,愤然责问他们。魏征据理力争道:竭泽还安然不动。李世民大怒,召魏征和侍中王进见,愤然责问他们。魏征据理力争道:竭泽 而取鱼,以后永远也没有鱼了;焚林而败(打猎),以后永远也没有野兽了。如果中男也而取鱼,以后永远也没有鱼了;焚林而败(打猎),以后永远也没有野兽了。如果中男也 都尽数征其入伍,租赋杂徭将如何提供?陛下常说您接人待物要贯之以诚信二字,要让臣都尽数征其入伍,租赋杂徭将如何提供?陛下常说您接人待物要贯之以诚信二字,要让臣 民都没有伪诈之心。可是自您登基以来,在许多大事上都不守信用。又凭什么再取信于人?民都没有伪诈之心。可是自您登基以来,在许多大事上都不守信用。又凭什么再取信于人? 李世民听后愕然,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失信于民的地方。魏征一是又列举出国家在税法上李世民听后愕然,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失信于民的地方。魏征一是又列举出国家在税法上 存在的几个大问题,致使李世民心服口服,高兴地说:我原来看你这样固执,还怀疑你不存在的几个大问题,致使李世民心服口服,高兴地说:我原来看你这样固执,还怀疑你不 晓政事,现在听你的一番议论,诚然说一了精要之处。就这样,征中男入伍的诏令,终于晓政事,现在听你的一番议论,诚然说一了精要之处。就这样,征中男入伍的诏令,终于 9 撤销了,李世民因而奖赏了魏征。撤销了,李世民因而奖赏了魏征。 在人才任用方面,魏征认为择官必须考察其德行,德才兼备,方可任用。他主张君主在人才任用方面,魏征认为择官必须考察其德行,德才兼备,方可任用。他主张君主 对德才兼备的臣子须大胆信任,不可轻信谗言。贞观三年,房玄龄、王负责考察朝廷内外对德才兼备的臣子须大胆信任,不可轻信谗言。贞观三年,房玄龄、王负责考察朝廷内外 官员政绩。这时,一贯以告发别人阴私而求宠的权万纪等人向李世民奏了一本,说房、王官员政绩。这时,一贯以告发别人阴私而求宠的权万纪等人向李世民奏了一本,说房、王 “挟私滥考挟私滥考”不主持公道。李世民命人推究此事。魏征进谏说:房、王皆朝廷旧臣,素来不主持公道。李世民命人推究此事。魏征进谏说:房、王皆朝廷旧臣,素来 忠直,这次考察工作,涉及面广,其中可能会有不当之处,但终究不是有意徇私。如果草忠直,这次考察工作,涉及面广,其中可能会有不当之处,但终究不是有意徇私。如果草 率推究,就是表地泽他们都不信任,这样岂能让其再当重任?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遂不率推究,就是表地泽他们都不信任,这样岂能让其再当重任?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遂不 再追问。事实证明,魏征的进谏是正确的。魏征对那些朝中小人深恶痛绝,对官员的腐败再追问。事实证明,魏征的进谏是正确的。魏征对那些朝中小人深恶痛绝,对官员的腐败 现象更是毫不留情。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而被押到京城判罪。庞对李世民陈述过去曾在现象更是毫不留情。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而被押到京城判罪。庞对李世民陈述过去曾在 秦王府做过幕僚,希望能从轻发落。李世民因此产生了怜悯之情,想要恢复他的官职。魏秦王府做过幕僚,希望能从轻发落。李世民因此产生了怜悯之情,想要恢复他的官职。魏 征说:从前秦王府的人,现在朝廷内外为官的甚多,恐怕人人皆恃恩私,干了坏事而逃避征说:从前秦王府的人,现在朝廷内外为官的甚多,恐怕人人皆恃恩私,干了坏事而逃避 惩罚,这样,足使为善者惧啊。李世民这才考虑到后果严重,遂对相寿说:惩罚,这样,足使为善者惧啊。李世民这才考虑到后果严重,遂对相寿说:“我昔为秦王,我昔为秦王, 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贞观二年,原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恰值妙龄,贞观二年,原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恰值妙龄,“容色绝姝容色绝姝”,李世民准备聘为,李世民准备聘为 “充华(唐女官名,九嫔之一),诏书已经发出,只是册封的使臣还未出发。实际郑氏之充华(唐女官名,九嫔之一),诏书已经发出,只是册封的使臣还未出发。实际郑氏之 女早已许嫁陆氏,而陆氏此时慑于皇帝的权威,非但不敢力争,反而上表含混其词,回避女早已许嫁陆氏,而陆氏此时慑于皇帝的权威,非但不敢力争,反而上表含混其词,回避 与郑女有婚约一事。这时,包括房玄龄在内的一批大臣,都认为太宗纳郑氏之女的事无妨,与郑女有婚约一事。这时,包括房玄龄在内的一批大臣,都认为太宗纳郑氏之女的事无妨, 魏征却力排众议,马上进谏说:魏征却力排众议,马上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 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梁,则欲民无饥寒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梁,则欲民无饥寒 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并说:。并说:“君举必书君举必书”,提醒太宗不要因此而在,提醒太宗不要因此而在 历史上给后人留下话柄。历史上给后人留下话柄。“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 夫夫”。 贞观三年,魏征升任秘书监。秘书省属于唐朝中央一级行政机关,和中书省、门下省、贞观三年,魏征升任秘书监。秘书省属于唐朝中央一级行政机关,和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平行。秘书省下设著作局和太史局,一统国家图书收藏、文献典籍修订及编纂国家尚书省平行。秘书省下设著作局和太史局,一统国家图书收藏、文献典籍修订及编纂国家 历史等工作。秘书省长官为秘书监,从三品,可直接与宰相共同参与朝政。历史等工作。秘书省长官为秘书监,从三品,可直接与宰相共同参与朝政。 魏征任秘书监之职,贡献之一是广泛征集、整理了大量图书文献。由于隋末战乱,唐魏征任秘书监之职,贡献之一是广泛征集、整理了大量图书文献。由于隋末战乱,唐 初国家藏书,典章纷杂,许多重要典籍流散到民间。魏征任职期间,派人深入民间,搜寻初国家藏书,典章纷杂,许多重要典籍流散到民间。魏征任职期间,派人深入民间,搜寻 失散的文献书籍,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同时组织人力缮写和抄录一些重要文献。结失散的文献书籍,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同时组织人力缮写和抄录一些重要文献。结 果,数年之间就使秘书府藏书空前丰富。我国古典文献能够流传至今,应该看到是有魏征果,数年之间就使秘书府藏书空前丰富。我国古典文献能够流传至今,应该看到是有魏征 一份贡献的。一份贡献的。 魏征任秘书监视之职,贡献之二是考订和整理了儒家经典。魏征当时荐举许多知名学魏征任秘书监视之职,贡献之二是考订和整理了儒家经典。魏征当时荐举许多知名学 者,如虞世南、颜师古、孔颖达、陆德明等人,考订五经,校定经、史、集四部图书。者,如虞世南、颜师古、孔颖达、陆德明等人,考订五经,校定经、史、集四部图书。 魏征任秘书监这职,贡献之三是考订了梁、陈、周、齐、隋五代史。他组织岑文本、魏征任秘书监这职,贡献之三是考订了梁、陈、周、齐、隋五代史。他组织岑文本、 孔颖达、许敬宗、姚思廉、李百药等颇有才气的历史学者,将梁、陈、周、齐、隋这五个孔颖达、许敬宗、姚思廉、李百药等颇有才气的历史学者,将梁、陈、周、齐、隋这五个 10 历史朝代分别进行编修。他负责总编,进和审定,并亲自为每部史书撰写序论或总论。经历史朝代分别进行编修。他负责总编,进和审定,并亲自为每部史书撰写序论或总论。经 他最后审订,终于完成了他最后审订,终于完成了梁史梁史五十六卷、五十六卷、陈史陈史三十六卷、三十六卷、周史周史五十卷、五十卷、齐齐 史史五十卷、五十卷、隋史隋史五十五卷的编修任务。这是我国断代史籍中考订较为严谨的著作。五十五卷的编修任务。这是我国断代史籍中考订较为严谨的著作。 魏征博通经史,一生著述很多。可惜大多都已散失。留传下来的除了上述九部史书,魏征博通经史,一生著述很多。可惜大多都已散失。留传下来的除了上述九部史书, 还有还有群书治要群书治要一书。全书共分五十卷,是从大量儒家经典中精选出来的有关安邦治国一书。全书共分五十卷,是从大量儒家经典中精选出来的有关安邦治国 论述的专题文集。其中有至理明言,也有经验教训。这部书主要是为李世民及其皇子们编论述的专题文集。其中有至理明言,也有经验教训。这部书主要是为李世民及其皇子们编 纂的,深为李世民所赞赏。纂的,深为李世民所赞赏。 贞观六年(贞观六年(632632),魏征以秘书监身分检校侍中,等于临时代理侍中职务,负责门下省),魏征以秘书监身分检校侍中,等于临时代理侍中职务,负责门下省 工作,晋爵为巨鹿公。第二年又被任命为门下省侍中,正式成为门下省长官。在唐代,门工作,晋爵为巨鹿公。第二年又被任命为门下省侍中,正式成为门下省长官。在唐代,门 下省和中书省、尚书省均为最高国务机构。国家政令,中书决策后,由门下审议发出,付下省和中书省、尚书省均为最高国务机构。国家政令,中书决策后,由门下审议发出,付 尚书执行。故门下省承上启下,掌出纳诏令,魏征此时,既是最高行政长官,从另一意义尚书执行。故门下省承上启下,掌出纳诏令,魏征此时,既是最高行政长官,从另一意义 上讲,他又是高级秘书长官。上讲,他又是高级秘书长官。 魏征官居门下省,其敢于直谏的谏官本色依然如故。门下省涉及到权衡国家政令得失,魏征官居门下省,其敢于直谏的谏官本色依然如故。门下省涉及到权衡国家政令得失, 审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令。魏征都能出以公心,大胆驳正,仔细认定。魏征面对唐初审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令。魏征都能出以公心,大胆驳正,仔细认定。魏征面对唐初 的各种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几乎经常和李世民在一起探讨治国之道。的各种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几乎经常和李世民在一起探讨治国之道。“贞观群臣论政贞观群臣论政”, 魏征是最活跃的分子,他的思想和主张,始终占居着主导地位,是魏征是最活跃的分子,他的思想和主张,始终占居着主导地位,是“论政论政”的灵魂和基础。的灵魂和基础。 魏征出身于儒学世家,又是隋朝儒学大师五通的学生。饱读诗书和丰富的生活经历,魏征出身于儒学世家,又是隋朝儒学大师五通的学生。饱读诗书和丰富的生活经历, 使他对儒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升华。使他对儒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升华。 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他主张施行儒家的所谓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他主张施行儒家的所谓“仁政仁政”。施行。施行“仁政仁政”, 开明的君主就得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广开言路,开明的君主就得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广开言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因此,也就得。因此,也就得 远不人,近贤臣,以洁正视听。远不人,近贤臣,以洁正视听。 他主张他主张“为君之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必须先存百姓”。他说国君好比小舟,人民好比水;水能载。他说国君好比小舟,人民好比水;水能载 舟,也能覆舟。因此要想长治久安,就不可过分盘剥百姓,滥用民力。舟,也能覆舟。因此要想长治久安,就不可过分盘剥百姓,滥用民力。 他还主张居安思危,治不忘乱。他认为在封建统治大业上,他还主张居安思危,治不忘乱。他认为在封建统治大业上,“守成守成”比比“草创草创”更难。更难。 他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消灭那些敌对势力,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各地纷纷归附,他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消灭那些敌对势力,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各地纷纷归附, 草创大业并不困难。然而,得天下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百姓希望安静而徭役征调草创大业并不困难。然而,得天下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百姓希望安静而徭役征调 不止,社会残破不堪而奢侈浪费不减。国家衰弱和一切弊端,往往是从这里开始,如此说不止,社会残破不堪而奢侈浪费不减。国家衰弱和一切弊端,往往是从这里开始,如此说 来来“守成守成”是困难的。是困难的。 基于这样的治国之道,在魏征的直接参与下,唐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具基于这样的治国之道,在魏征的直接参与下,唐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具 体政策。经济上推行体政策。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均田制”,以解决农民为土地的渴望;同时推行,以解决农民为土地的渴望;同时推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旱,旱 天灾则减免一定赋税,如此轻徭薄赋,遂使农民减轻了负担;又兼奖励婚配,兴修水利,天灾则减免一定赋税,如此轻徭薄赋,遂使农民减轻了负担;又兼奖励婚配,兴修水利, 就更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政治上,励精图治,革除弊政,修订法令典章制度,选就更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政治上,励精图治,革除弊政,修订法令典章制度,选 贤任能,惩治贪官污吏,提倡廉洁奉公。在这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唐代的生产贤任能,惩治贪官污吏,提倡廉洁奉公。在这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唐代的生产 11 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形成了人口增加,生活不断改进,政治清明,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形成了人口增加,生活不断改进,政治清明, 人民精神振奋的历史局面。这也是唐代历史上有名的人民精神振奋的历史局面。这也是唐代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作为一个大唐帝国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魏征的头脑始终十分清醒。人卫直怀着忧作为一个大唐帝国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魏征的头脑始终十分清醒。人卫直怀着忧 郁的心情注视着唐朝的最高统治者,注视着社会上的各种重大问题。他看到李世民虽然一郁的心情注视着唐朝的最高统治者,注视着社会上的各种重大问题。他看到李世民虽然一 再标榜要做一个开明的君主,然而在实际上又常常很矛盾,贪图安逸、讲究奢华,不愿听再标榜要做一个开明的君主,然而在实际上又常常很矛盾,贪图安逸、讲究奢华,不愿听 忠言直谏,一系列的问题都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为了使李世民能够清醒,始终做一个忠言直谏,一系列的问题都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为了使李世民能够清醒,始终做一个 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他不但经常面谏杨世民,还两年时间里连上四道奏书,全面系统地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他不但经常面谏杨世民,还两年时间里连上四道奏书,全面系统地 阐述了自己对各种问题的年法和主张。在他的晚年,辞去宰相之职后,还给李世民上一奏阐述了自己对各种问题的年法和主张。在他的晚年,辞去宰相之职后,还给李世民上一奏 疏,就是著名的疏,就是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十渐不克终疏,从十个方面论述了贞观中期以来的唐朝政局,指出李,从十个方面论述了贞观中期以来的唐朝政局,指出李 世民统治日益懈怠的危险性。这篇奏疏根据儒家治国安邦的道理,结合实际,有理有据,世民统治日益懈怠的危险性。这篇奏疏根据儒家治国安邦的道理,结合实际,有理有据, 感情充沛。对十个方面的问题论述得十分深刻透彻,而又十分动人心魄。李世民看后,很感情充沛。对十个方面的问题论述得十分深刻透彻,而又十分动人心魄。李世民看后,很 受感动,竟至于将受感动,竟至于将十渐不克终疏十渐不克终疏写在屏风上,以便朝夕阅读,天天警惕自己。写在屏风上,以便朝夕阅读,天天警惕自己。 贞观十七年(贞观十七年(643643),魏征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噩耗传出,举国上下为之震动。李世),魏征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噩耗传出,举国上下为之震动。李世 民亲处到他家致哀,哭得非常悲痛。罢朝五日,命内外百官和各地在京官员一律参加魏征民亲处到他家致哀,哭得非常悲痛。罢朝五日,命内外百官和各地在京官员一律参加魏征 葬礼。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赐封魏家九百户的租税。魏征死后得到极高葬礼。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赐封魏家九百户的租税。魏征死后得到极高 的荣誉,陪葬昭陵(太宗与长孙皇后合葬陵墓)。太宗作碑文,并亲自书写,以资纪念。的荣誉,陪葬昭陵(太宗与长孙皇后合葬陵墓)。太宗作碑文,并亲自书写,以资纪念。 魏征魏征“忧国如家,忠言正谏忧国如家,忠言正谏”的精神,他的文章、奏疏,是给人们留下的珍贵财富。的精神,他的文章、奏疏,是给人们留下的珍贵财富。 魏征死后,李世民感叹地对大臣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魏征死后,李世民感叹地对大臣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前我保持这三百镜子,谨防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我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前我保持这三百镜子,谨防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我少 了一面镜子啊!李世民命人绘制了魏征的图像,挂在凌烟阁上,常常前往观看,并做诗以了一面镜子啊!李世民命人绘制了魏征的图像,挂在凌烟阁上,常常前往观看,并做诗以 致辞哀悼,当然,那篇致辞哀悼,当然,那篇十渐不克终疏十渐不克终疏也保留在他的屏风上,经年累月,永远醍目地出也保留在他的屏风上,经年累月,永远醍目地出 现在李世民的面前。(李伯如)现在李世民的面前。(李伯如) 宋朝的中央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章秘书工作的历史发展)为本站会员(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