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偷天换地PS抠》word版.doc

    • 资源ID:12084923       资源大小:10.18MB        全文页数: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偷天换地PS抠》word版.doc

    一、简单图像抠图成分比较简单、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图像,可采用图层模式、魔术棒、色彩范围、钢笔等工具达到抠图的目的。抠图难吗?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只须掌握最基础的photoshop知识就能完美的抠出图片。当然,这是靠时间换来的,我们应当掌握更简便、快速、效果好的抠图方法。抠图,也就是传说中的“移花接木”术,是学习photoshop的必修课,也是photoshop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这几天在研究photoshop抠图,个人纵观所有抠图方法无外乎两大类:一是作选区抠图;二是运用滤镜抠图。图1稍难点的抠图就是“抠发抠婚纱”,抠发,指的是抠细小的物体,如毛发等;抠婚纱,就是抠透明质感的物体,如婚纱、玻璃杯等。好了,我们就分三大类来解析一下photoshop抠图:一、一步抠图最原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抠图方法。1、双击photoshop窗口灰色区域,打开两张素材图片。图22、移动图片至想要的背景图片上,把所在层的模式改为“滤色”。图33、总结一下,黑色背景的图片用“滤色”模式;白色背景的图片用“正片叠底”模式。当然如果你想抠的对象本身有黑色或白色,那就另当别论了。图44、这种方法对于白色背景的图片,效果好像不是太好;所以我们就用另一种更简便的方法魔术棒工具。这里之所以把它列举出来主要是,让你明白与黑色背景的图片对应着有这么一种方法。必要时进行加减选区,有时还需要反选一下;说明一下,Shift+工具,加选区;Alt+工具,减选区;Ctrl+Shift+I,反选。图55、最终效果图:图6除用魔术棒工具外,利用套索工具和钢笔工具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最好用带磁性的套索工具和钢笔工具,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另外再说一点,就是在PS CS3版本中有一个比魔术棒工具功能更加强大的“快速选择工具(Quick Selection Tool)”,可以不用任何快捷键进行加选,按往不放可以像绘画一样选择区域,非常神奇。当然选项栏也有新、加、减三种模式可选,快速选择颜色差异大的图像会非常的直观、快捷。如果你有用CS3可以试一下。6、除了用工具直接进行选择外我们还可以用色彩范围进行选区的选择。注意一下,颜色容差值的不同得到的选区也就不会相同。不仅仅是色彩范围,所有带容差参数的均适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在设置参数时多琢磨一下。图77、移动到新的图像中,得到的最终效果图。图8这种一步抠图的方法只适用于图像成分比较简单、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作品适用。学习重点:选区的创建;扩展思维:在选择哪种方法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像的色彩构成,再灵活的运用各种工具及菜单命令来创建选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希望得到高品质的图像,所以就必须掌握高手级的抠图方法。分两类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二、毛发的抠取方法一:抽出+蒙版1、打开需要抠图的图片,复制背景层三份;图92、选择副本2,滤镜/抽出,设置参数如图,注意设置强制前景色为白色,要勾选强制前景选项;图103、选择副本1;图114、滤镜/抽出,设置参数如图,这次注意设置强制前景色为黑色,并勾选强制前景选项;图125、我们可以隐藏副本3和背景层,设置副本1和2的模式为“滤色”,观看一下效果怎样:图136、拖进一个背景图片,再观看一下效果。图147、为副本3添加蒙版,再用画笔工具进行涂抹,注意选择柔和笔头。图158、右击蒙版缩略图,选择“应用图层蒙版”。图169、图像/调整/替换颜色,把淡蓝色替换成白色。图1710、多次替换颜色,进行细微处调整,得到最终效果图。图18方法二:通道+历史记录画笔工具1、打开图片图192、新建三层,分别命名R、G、B。图203、在通道面板,按住Ctrl单击红色通道,载入选区。图214、回到图层面板,在R层填充红色(R255)。图225、Ctrl+D,取消选区。图236、同样的,在通道面板,按住Ctrl单击绿色通道,载入选区。图247、回到图层面板,在G层填充绿色(G255图258、用同样的方法,在B层填充蓝色(B255)。图269、更改R、G、B的层模式为“滤色”。图2710、拖入背景图片,观看一下效果如何?图2811、用历史记录画笔工具涂抹一下。图2912、进行细微处的调整,得到最终效果图。图30方法三:混合颜色+蒙版1、打开图片,并拖入一张背景图片,以供抠图参考。图312、复制背景层一份,并置于顶层;图323、双击图层缩略图,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调整混合颜色带参数如图:图334、再复制背景层一份,并置于顶层。图345、添加蒙版进行微调。图356、应用蒙版后的效果。图367、还是运用颜色替换,除去杂色,得到一只可爱的白猫。图378、细微处改变画笔大小进行微调,得到最终效果图:图38方法四:1、在通道面板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红通道的对比最为强烈,因此复制一份。Ctrl+L,调整色阶。图392、用画笔把整个猫身内部涂白。图403、按住Ctrl单击红色通道,得到选区。适当调整选区范围,可利用选择/扩大选取或选择/修改/扩边。图414、Ctrl+J,得到图层1,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图像。图425、同样进行颜色替换调节一下。图436、拖入背景图片,进行观察调整。图447、把背景图片放到下一层,再进行细部调整。图458、通过调整后得到的最终效果图:图469、提示一下,还可以运用计算来抠图,原理是一样的。方法还很多,不再一一细讲了,自己去体验一下。学习重点:1、抽出2、通道3、蒙版4、历史记录画笔工具扩展思维:方法还很多,但根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色彩的反差进行调节。在实际抠图中,我们可以采取更加细致的范围抠图,比如,作不同的选区调整,以达到更加完美的抠图效果。二、背景橡皮擦轻松抠图背景橡皮擦工具我们不太熟悉,平常并不常用,但对于一些要求不太高的抠图却大有用处。言归正传,书接前文,为啥这个工具了不得呢?它咋就能这么了不得呢?我们做过设计的人都知道,有时候处理图片时,要做一些小的样稿供客户做确认,有时扣图扣了半天,却换来样稿被枪毙的消息,心中别提会有多郁闷,其实这些样稿主要就是看看一个大的效果,并不需要做的很精细,所以背景橡皮擦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别光说不练,我们来看看背景橡皮插工具到底能做些什么!先来看看工具选项栏中的状况,下图是软件的默认状态下背景橡皮擦的工具栏。什么操作都不做,就在图上画上一道,可以看到得到结果并不理想,手的部分有一些被擦除了。按CtrlZ退回上一步,将工具栏中的容差改为30,再次再图上画一道,可以看到结果效果不错了。由此可见,此处的容差用处跟魔棒工具的容差是一样的,背景橡皮擦工具是通过颜色的容差来进行工作的。当再一次在画面中使用背景橡皮擦工具,结果不够理想。按CtrlZ退回上一步,再次在画面中使用背景橡皮擦工具,结果不错。那我们分析一下,这两次为什么参数没有改变,却有不同的变化呢?注意一下背景橡皮擦的光标,光标中间有一个“+”的坐标,当“+”光标位置在要擦除的位置上的时候,就能擦出比较好的效果。换一个说法就是说“+”字光标就是取样的定位点,当取样的定位点确定取样的颜色后,该颜色容差相近的颜色都会被擦除。(如果你的光标不是这样的话,执行CtrlK,在首选项对话框中,在“显示与光标”的选项卡中进行设定)说到光标那就要开始说说背景橡皮擦的三种取样方式了。取样有三种方式,连续、一次、背景色板。这三种方式都有着自己非常不寻常的作用。下面我们一一介绍。连续:“+”字光标中心不断地的移动,也将会对取样点不断的更改,此时擦除的效果比较连续。一次:“+”字光标中心单击按下鼠标对颜色取样,此时不松开鼠标键,可以对该取样的颜色进行容易的擦除,不用担心“+”字中心会跑到了画面的其他地方去了。要对其他颜色取样只要松开鼠标再按下鼠标重复上面的操作即可。背景色板:“+”光标此时就没有作用了,此时背景橡皮擦工具只对背景色及容差相近的颜色进行擦除。选取抹除的限制模式。“不连续”抹除出现在画笔下任何位置的样本颜色;“连续”抹除包含样本颜色并且相互连接的区域;“查找边缘”抹除包含样本颜色的连接区域,同时更好地保留形状边缘的锐化程度。 其实这三种的限制并不明显,建议使用“不连续”选项。最后一个选项就蛮重要了,有时候在擦除背景时,留下的边缘杂色是比较严重的,见下图所示:一次:“+”字光标中心单击按下鼠标对颜色取样,此时不松开鼠标键,可以对该取样的颜色进行容易的擦除,不用担心“+”字中心会跑到了画面的其他地方去了。要对其他颜色取样只要松开鼠标再按下鼠标重复上面的操作即可。背景色板:“+”光标此时就没有作用了,此时背景橡皮擦工具只对背景色及容差相近的颜色进行擦除。选取抹除的限制模式。“不连续”抹除出现在画笔下任何位置的样本颜色;“连续”抹除包含样本颜色并且相互连接的区域;“查找边缘”抹除包含样本颜色的连接区域,同时更好地保留形状边缘的锐化程度。 其实这三种的限制并不明显,建议使用“不连续”选项。最后一个选项就蛮重要了,有时候在擦除背景时,留下的边缘杂色是比较严重的,见下图所示:一次:“+”字光标中心单击按下鼠标对颜色取样,此时不松开鼠标键,可以对该取样的颜色进行容易的擦除,不用担心“+”字中心会跑到了画面的其他地方去了。要对其他颜色取样只要松开鼠标再按下鼠标重复上面的操作即可。背景色板:“+”光标此时就没有作用了,此时背景橡皮擦工具只对背景色及容差相近的颜色进行擦除。选取抹除的限制模式。“不连续”抹除出现在画笔下任何位置的样本颜色;“连续”抹除包含样本颜色并且相互连接的区域;“查找边缘”抹除包含样本颜色的连接区域,同时更好地保留形状边缘的锐化程度。 其实这三种的限制并不明显,建议使用“不连续”选项。最后一个选项就蛮重要了,有时候在擦除背景时,留下的边缘杂色是比较严重的,见下图所示:三、透明物体抠图方法新手对抠取透明物体还是不怎么理解,对于透明物体的抠图,可以采用图层模式法、抽出滤镜法、通道法等手段。第一抠:图层模式抠图图层模式抠图:充分运用了图层模式里的“屏幕”和“正片叠底”的性质来抠图。说直白点就是某个图层运用了“屏幕”后,该层的白色看得见,黑色看不见了;运用了“正片叠底”后该层的白色看不见,黑色看得见。具体抠法大家往下看。1、首先用工笔工具或套索工具勾出不透明的部分。注意:红框里的工具都是可用的,我一般都是喜欢用精确的钢笔工具。图12、按ctrl+enter键,路径转为选区了。如图所示:(顺便说句:大家看到我图层里有两个图,我是留着做最后做底图用的,与抠图过程没关系,不要管它)。图23、按ctrl+j后在背景层上方自动生成图层1,如图:图34、将图层1拖至最上方,点图层1按右键,将图层1改名为“不透明部分”(当然不改也行,我这里便于大家能一目了然好理解)。图45、回到背景层,用魔棒工具选取白色区域。图56、进行反选,这样一来就选取了玻璃了,大家看,蚂蚁线这次是围住了玻璃。如图:图67、不要取消蚂蚁线,按ctrl+J,生成图层1,隐藏背景层,显示效果如图所示:图78、复制图层1为"图层1副本",拖至"底图2"上方,打开底图2图层前的眼睛,让图层2为可见状态。具体如图所示:图89、将"图层1副本"设定为"正片叠底",注意看红色椭圆里的内容。大家看,设定正片叠底后,玻璃下的白色消失了,但是玻璃显得暗淡,没有光泽感,不自然。所以抠图还得继续。图910、再次回到“图层1”,复制图层1为“图层1副本2”,并移到“不透明部分层”的下方(顺便说句:大家在操作时注意看我的图层的隐藏与显示,有眼睛的为显示,没眼睛的为隐藏)。图1011、将“图层1副本2”应用图像命令,如图所示:图1112、将混合模式设定为"正片叠底"。大家看,图像明显变暗了。为什么要让图像变暗呢?目的就是要使图像的黑白反差加强,让图像暗淡,只留最强的高光区域便于抠图。图1213、再重复使用刚才的应用图像命令二次,所得效果显示如图:图1314、将前景色定为黑色,用画笔工具以30%的不透明度向玻璃上涂黑。图1415、注意用红圈圈住的周边不要全涂黑了,因为那些最终才是玻璃光亮的部分。图1516、将图层1副本2设定为"屏幕"或"滤色"。注意红色椭圆里的内容。大家看,这次玻璃有光亮了,但原图的白色还隐隐存在,必须继续涂抹黑色从而减淡白底。图1617、这次将画笔的不透明度设定为10%进行涂抹。图1718、让不透明部分层前的眼睛出现,为可见。大家看,玻璃抠出来了。图1819、换个背景看看效果。哇.玻璃显得更明净了。图层模式抠图到此完毕了!图19第二抠:抽出抠图1、保留几个必要图层,如图所示:图202、新建图层1为"图层1副本"。图213、新建图层2,填充黑色。图224、将图层1副本与图层2合并,并移至蓝色底层上方。如图所示:图235、ctrl+L色阶调整,具体如图所示:(为什么要用色阶调整呢?目的与前一种方法是一样的,加强图像的黑白反差,便与抠图。后面还有两种抠图方法里都有用到ctrl+L色阶调整,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图246、用抽出命令,如图:图257、抽出面版出现了,注意左上角用红色椭圆圈住的地方,"边缘高光器工具",用这个工具往玻璃上涂抹绿色(涂抹其它颜色也可以,不一定非得涂抹绿色),边缘高光器笔头的大小可自由设定,在绿色矩形处设定笔头大小。图268、涂抹完后,"强制前景"旁添上勾,颜色为默认白色不变。图279、抽出白色后的效果如图所示:图2810、复制图层1为"图层1副本",拖至刚才抽出白色层(也就是图层2)的下方,设定"图层1副本"为"正片叠底",注意红色椭圆处。图2911、隐藏图层2,大家看效果,玻璃透明了,但欠缺光亮感,所以刚才抽出的白色就派上用场了。图3012、让图层2前的眼睛出现,将图层2的不透明度设定为80%(这个值还可小些),然后选中橡皮擦工具以50%的不透明度擦除白色,擦除的时候要注意不断地变化不透明度,擦到玻璃周遍处橡皮擦的不透明度数值要更小些大约10%左右。图3113、该留的留,该擦的擦,擦除后的效果如图所示:图3214、让"不透明部分层"前的眼睛出现,该层为可见状态,大家看,抠出玻璃了。图3315、同样换个背景试下,大家看,明净透明。 用抽出取高光抠图到此完毕!图34第三抠:直接用快捷键取高光抠图1、保留几个必要图层,如图所示:图352、复制图层1为"图层1副本",然后将"图层1副本"拖至蓝色底图上方,设定图层1副本为"正片叠底",注意红色椭圆里的内容。同时也注意我的图层的可见与隐藏。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欠缺的又是玻璃的亮光了。必须想办法获得玻璃的高光。图363、其实获得高光有时来地也太简单了,大家可用键盘上的ctrl+alt+这三个键获取。呵呵说起这个快捷键,还真有不少新手对""键感到迷惑的。我附上一个键盘图以作说明,大家能一目了然。图374、现在为获取高光而操作了,先回到图层1,复制图层1为"图层1副本2",并拖至图层1副本的上方,如图所示:图385、按ctrl+L,将"图层1副本2"进行色阶调整,如图所示:图396、色阶调整后黑白对比强烈了,具体效果如图所示:图407、现在到了直接用快捷键选取高光了,大家同时按下ctrl+alt+这三个键后,注意看此时玻璃上有零散的蚂蚁线出现了。具体如图所示:图418、按ctrl+j,出现"图层2",隐藏"图层1副本2",显示效果如图:图429、大家看上图,玻璃还是暗淡无光泽,必须把图层2设定为"屏幕"或"滤色"。设定后的效果显示如图:图4310、大家看上图,屏幕后,白色加强了,感觉原图的白色背景没有完全去掉,所以必须再次用橡皮擦除一部分白色。具体擦除方法同抽出抠图里的擦除方法一样。大家返回到抽出再看看。图4411、让"不透明部分层"为可见,抠出玻璃了。图4512、换个背景看看效果。用快捷键选取高光抠图完毕。图46第四抠:用通道抠图 通道是抠图最常用到的,也是众多抠图方法中的老大了。理解了通道,也就对PS有了领悟了。建议新手抠图尽量多用通道去解决去磨练。1、同样留几个必要图层。图472、复制图层1为"图层1副本",拖到蓝色底图上方,并将"图层1副本"设定为"正片叠底"如图所示:图483、大家看上图,现在欠缺的是玻璃的光亮。所以必须再想办法抠出玻璃的高光。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回到图层1,让其它图层前的眼睛都消失。如图:图494、回到通道,复制蓝通道为"蓝副本"如图所示:(顺便说说通道,大家看通道就是黑与白,黑色区域是不被选取的,白色区域是可以选取的,我门可以用色阶等其它手段改变通道里白色区域的大小,我们还可以选择白色区域,只要按住ctrl,然后用鼠标点击通道,就可选取白色区域,具体表现是蚂蚁线出现。)图505、用魔棒工具选取玻璃外面的白色区域,前景色为黑色,按alt+Delete键填充黑色,效果如图所示:图516、按ctrl+d取消蚂蚁线,然后进行色阶调整,按ctrl+L色阶面版出现,具体如图所示:图527、现在可以选取高光了,左手按住ctrl不放,右手用鼠标点击用色阶调整过的蓝副本通道,蚂蚁线出现了,蚂蚁线的出现表示已选取了蓝副本通道里的白色区域了。图538、不要取消蚂蚁线,回到图层面版。如图所示:图549、按ctrl+j出现图层2,隐藏图层1,显示如图:图5510、将图层2拖到图层1副本的上方,并将图层2设定为"屏幕"后"滤色",请注意红色椭圆,同是也请注意那些图层隐藏,哪些图层该显示。具体如图:图5611、现在又得用橡皮擦工具擦掉该擦的,保留该留的白色了,具体擦除同上面的擦除方法一样,大家回到上面看看。图5712、擦除完后,让"不透明部分层"前的眼睛出现,为可见状态。大家看,玻璃被抠出来了。图5813、换个背景看下效果。通道抠图完毕!图59附言:在整个抠图过程中,有好几处要用到蒙版,但我没有用"蒙版",对于新手,往往会被一个简单的蒙版而蒙糊涂,致使抠图在新手眼里急剧复杂化了。新手理解了抠图后,一旦再掌握了蒙版,对于这样的抠图就会游刃有余了。 这个玻璃的底是白色的,有点特殊性,其实在在第一抠中想获得玻璃光亮部分也可不用几次应用图像,直接将该层不透明度设置为40%左右,再进行涂抹,效果也一样。还有,这个玻璃底色如果不是白色而是其它的颜色呢?那么都要先shift+ctrl+u去色再进行色阶调整。还有其它方法可抠,也有外挂滤镜可抠,但此处都是多余了。四、头发抠图方法抠选头发难度较高,应避免背景不干净和细节损失的情况。可以通过抽出滤镜和蒙版实现头发的抠选。MM长发飘逸,很是好看;但是这样的图片如何把MM的秀发完美地抠图呢?图1 原图 图2 抠图后的完成图抠取毛发,特别是层次较多且和背景色较贴近的头发,的确比较麻烦,抠起来很烦人;抠的不如意,往往会出现不能将背景抠干净或者细节损失太多的现象。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可以让你尽量避免背景不干净和细节损失的情况。(自己的看法哦)1、 首先我们打开图片,复制三层背景,执行抽出滤镜,分别强制前景,颜色定为头发的主色(棕选择和背景色有较大差异的深棕色)、黑、白。(为防止修理时搞错,可分别命名)图3 复制三层背景图4 执行“抽出”滤镜 图5 执行“抽出”滤镜图6 执行“抽出”滤镜图7 抽出操作完成后2 、抠取人物主体,拉到图层最上层;(笔者这里抠得比较随意。你可以抠精细点,那样,后面的调整就会更方便)。图8 扣取人物主体图9 移动图层到最上层3、在背景层上新建一层,填充颜色,便于我们修理图象时能看清楚;图10 在背景层上新建一层并填充颜色6、如果头发主体色不够深,(这里是棕色)可以复制主色抽出图层,建立新的调整图层(这里是建立棕副本)调节其透明度(设置属性为正常);图11 头发颜色不够深时的处理7、如发现高光不足,同理,复制白色抽出层,添加蒙板,修掉杂边和不需要增加高光的部分。图12 高光不足时的处理 图13 高光不足时的处理图14 高光不足时的处理4、将黑色图层设置为颜色加深,并调节其透明度,力求使整个头发的颜色接近原图;此时,我们仔细看,会发现抠出的人物主体和滤镜抽出的图层结合部位,会有颜色深浅不融合的现象;图15 将黑色图层设置为颜色加深5、给黑色图层添加图层蒙板,并用硬度合适的黑色画笔修理。(这一步可根据不同的图片自己设置,仔细调节画笔的不透明度,在蒙板上的头发结合部涂抹)目的是使抠出的人物主体和滤镜抽出的头发衔接部位自然融合;同时可以利用蒙板修去不需要的杂色底。图16 完成最后的操作效果基本满意,合并图层。完成。其实只要你细心一点,菜鸟也能抠好所谓高难度的毛发。图17 完成图五、复杂毛发抠图方法毛发的抠选也是难度较高的的,特别是与复杂背景混合在一起的时候。这里通过辅助实验钢笔工具来实现抠图。先说说简单说说做这个图片抠图的目的:这是很多年以前笔者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一个外国客户的需求,他们需要将一个狼头设计在一个杯子上,于是才会有了下面的抠图。首先我们来看看素材,这样一张素材,会让人很伤脑筋,背景跟主体部分非常的接近,不管是重色相、明度、饱和度上来区分,都是很难区分的。 图1 原图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笔者一般都会做个小实验,大家跟我看一下这样的实验后,就会明白要怎么做这个抠图的工作了。首先将画笔调整以下状态 ,这里说一下,钢笔压力这个选项只有装了手写板才会有的选项,笔者这里用的手写板是Wacom 影拓 II 。图2 钢笔工具的选项图3 钢笔工具的选项按下Q键,进入快速蒙版编辑状态,双击以快速蒙版模式编辑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做如下设置。图4 快速蒙版选项使用画笔工具,用前景色为黑色,在边缘上画上几笔,尽量按毛的走势来画图5 按毛的走势来画线条进入通道调板,关闭RGB的通道显示。图6 关闭RGB通道显示将RGB通道恢复显示,回到图层调板上。图7 将RGB通道恢复显示按下Q键,退出快速蒙版,得到这样的选区。图8 退出后得到这张图图9 选区部分抠出来的图明白了这个道理,花点时间就可以把这张图抠出来了。图10 抠图完成说在后面的话: 笔者写这个教程的目的不是要大家来试抠这样的一张图,也许工作中如果遇到相似问题时,可以想想这个教程,就足够了。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不要困难复杂化了,困难这东西是你觉得他难,他就是很难的。想法简单点,或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为了能使绘制毛发看得更加清楚,我们可以继续绘制来加强效果。图11 使用涂抹工具图12 用涂抹工具对毛发进行修饰图13 使用涂抹工具用画笔将内部的颜色填为黑色,注意用画笔的时候一定要将画笔的硬度调整为0,这样才会有比较柔和的过渡。 图14 涂抹效果六、婚纱抠图方法婚纱具有半透明的特征。这是一个适合理解通道的教程,新手可以利用这个例子,理解通道在抠图中的利用。这是一个适合理解通道的教程,新手可以利用这个例子,理解通道的利用。顺便说一下,此例仅适合黑色背景的抠图。原图最终效果图方法:新建三个滤色(注意:有的版本把此模式翻译为屏幕,英文是Screen) 图层,载入明暗分明的通道,分别填纯红,绿,蓝三色。然后合并三层,拖入要换的背景。复制背景,至于顶层,设模式为滤色。再次复制背景至于顶层加蒙版,用画笔涂抹出新背景和透明婚纱!步骤一:打开原图,新建立三层,模式都为滤色步骤二:打开通道面板、载入明暗分明的通道步骤三:分别填入纯的红绿蓝三色,点击链接后,合并三层。步骤四:拖入风景(图层四),复制人(背景图层)至于最上,设置模式为滤色。再次复制人(背景图层),至于最上,并增加蒙版,在蒙板上用画笔抹出新背景和透明婚纱,完成。七、抽出滤镜抠图方法抽出滤镜是Photoshop中一款比较好用的抠图功能,但是在较新的Photoshop CS4版本中则取消了这个功能。使用Photoshop的抽出滤镜来抠出MM细小的发丝,抽出滤镜是PS中一款比较好用的抠图功能,但是不知何故Photoshop CS4版本取消了这个功能,作者为怀恋抽出滤镜特制作了本教程,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帮助先看看原图和效果图:原图原图效果图:效果图教程步骤: 1、打开图片,Ctrl+J 3次,分别得到图层1、图层1副本和图层1副本2,点击红圈处新建图层2,放于图层1和背景层之间。图12、在图层1执行滤镜-抽出,在强制前景处打勾,颜色设定为白色,用边缘高光器工具按图示涂抹绿色,需要注意的是细心与否是成败的关键,在边缘的发丝处用小一点的笔触(这里选择了5)一根一根的涂抹(若看不清可用放大镜工具把图放大),中间的部分可用大一些的笔触涂抹,以节省时间。图23、抽出后难免会带有一些边缘的杂色,可把图放大,用橡皮擦或蒙版清除掉这些边缘的杂色。抽出白色的目的是为得到发丝的高光,为使抠出的发丝避免生硬得到柔和的效果,把不透明度降至40%。图34、在图层1副本层执行滤镜-抽出,在强制前景处打勾,颜色用吸管工具选取头发的深黄色,同02步方法相同,用高光器工具按图示涂抹绿色。图45、抽出后同样要清除掉边缘的杂色,这次抽出目的是为得到头发的颜色,同样把该层的不透明度调至40%,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滤色。 图56、在图层1副本2添加图层蒙版,用黑画笔涂抹掉原图的背景,使之露出新的背景和抠出的发丝。图67、下一步是进行锐化和提亮的处理,ctrl+shift+alt+e盖印图层,得到新的图层3,在图层3执行图像模式LAB颜色,选择“不拼合”,点击“通道”,选择“明度”,先按“Ctrl+a”,在按“Ctrl+C”,点LAB通道,回到图层3ctrl+v得到图层4,图层的混合模式设定为“亮度”,不透明度调至70%。对图层4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数量50%,半径2像素,阈值0色阶,图像模式RGB颜色。OK收工。图78、操作过程图层的示意图:图8八、Mask Pro滤镜抠图方法Mask Pro是一个专业的抠图外挂滤镜,提供多种简易的抠图方法。Mask Pro是另一款抠图利器,由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Ononesoftware公司出品。目前官方公布的最新版本为3.0.1(Windows操作系统)和3.0.2(Mac OS X操作系统),如果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Mask Pro,需要系统版本为Windows 2000 或Windows XP  SP2,如果在Mac操作系统下安装,需要系统版本为Mac OS X 10.3.9 - 10.4.6,本文以在Windows XP SP2操作系统下的Mask Pro 3.0汉化版为例进行说明。你可以到官方网站下载30天免费试用版(英文, 6.95MB)。一、部分工具和面板介绍Mask Pro 3的安装方法和其他滤镜的安装方法一样,这里不再介绍了。在正确安装完Mask Pro 3以后,在Photoshop的滤镜菜单下会多出一个Extensis菜单选项,Mask Pro就位于此选项下。在使用Mask Pro抠图之前,必须要将图片复制为一个新的副本层或者将锁定的背景层转化为普通层,因为默认情况下打开的图片作为一个锁定的背景层存在,Mask Pro不能对锁定的图层进行编辑。保证当前所操作的图层为需要抠图的图片层,然后执行“滤镜/Extensis/Mask Pro 3”菜单命令,即可启动Mask Pro 3了,它的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图1Mask Pro 3的界面可以分为菜单栏、工具栏、工具参数设置、保留颜色面板、丢弃颜色面板和工作区几部分。菜单栏中所包括的命令为一些常见的命令,比如保存、还原、查看和编辑等,这里不详细介绍菜单栏的使用方法,只对本文中用到的其他一些工具和面板进行介绍,另外的一些工具在后文中需要用到的地方再进行说明。在软件界面的左侧为Mask Pro 3的工具栏,共包括16个工具,如左侧图2所示。我们按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介绍各个工具,分别为保留颜色吸管工具、丢弃颜色吸管工具、保留色工具、丢弃色工具、魔术笔刷工具、笔刷工具、魔术填充工具、填充工具、魔术棒工具、喷枪工具、凿子工具、模糊工具、魔术钢笔工具、钢笔工具、手抓工具和缩放工具。Mask Pro抠图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保留色和丢弃色,通过我们设定的保留颜色和丢弃颜色,软件会自动抠取对象。保留颜色吸管工具和丢弃颜色吸管工具就是用来吸取图片中的不同颜色来确定要保留或丢弃的颜色,当使用它们在图片上单击吸取颜色以后,会在相应的保留颜色面板或丢弃颜色面板中显示该颜色,如图3所示。图3保留色工具和丢弃色工具,使用这两个工具可以分别在图像中绘制要保留或要丢弃的颜色区域,当选中工具以后,会在工具参数面板中显示设置笔刷大小的选项,如图4所示。图4二、使用保留色和丢弃色工具抠图实例在了解了保留色和丢弃色工具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抠图操作了,下面以一个抠图的实例来说明具体操作步骤。首先使用Photoshop打开一幅图片,如图5所示。在图层面板中拖动背景层到“创建新图层”按钮上,创建一个“背景 副本”层,然后执行“滤镜/Extensis/Mask Pro 3”菜单命令,启动Mask Pro 3。 图5选择工具栏中的保留色工具,在工具参数设置面板中设置笔刷为适当的大小,然后在图片中荷花的内侧边缘勾画出大致轮廓,如图6所示。 图6勾画轮廓的时候不要画到荷花的外侧,如果有绘制错误的地方,可以按住Alt键切换保留色工具为擦除模式,然后擦掉错误的部分。绘制完成轮廓以后,按住Ctrl键,切换保留色工具为填充模式,在轮廓中单击即可填充整个轮廓,如图7所示。 图7选择工具栏中的丢弃色工具,在工具参数面板中设置适当的笔刷大小,然后沿荷花的外部绘制大致轮廓,如图8所示。同样,在绘制的过程中,不要碰到荷花的边缘,如果有绘制错误的地方,可以按住Alt键擦去这些错误部分。 图8绘制完成外部轮廓以后,按住Ctrl键切换丢弃色工具为填充模式,在外部的其他部分单击即可填充,如图9所示。 图9现在已经确定了保留色和丢弃色的范围,下面开始让软件自动抠取对象。执行“编辑/把工具选择应用到全部”菜单命令(快捷键为Ctrl+A),或者双击工具栏中的魔术笔刷工具,Mask Pro就会开始按照我们设定的颜色抠图,如图10所示。 图10执行“查看/轮廓色/隐藏轮廓色”菜单命令,就可以看到抠图以后的效果了,如图11所示。 图11可以看出使用Mask Pro 3抠图的方法简单,而且效果也十分不错。执行“文件/保存”菜单命令,将抠图后的效果应用到Photoshop中,然后替换一张背景图,查看抠图后的效果,如图12所示。 图12今天为大家介绍了Mask Pro 3的界面组成和部分工具,并使用保留色工具和丢弃色工具制作了一个抠图实例,这只是Mask Pro 3的一种最简单的抠图方法;其他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更多的抠图实例的学习请看Photoshop抠图利器Mask Pro 3.0滤镜详解(2)。在上篇Photoshop抠图利器Mask Pro 3.0滤镜详解(1)文章中我们认识了Mask Pro 3(下载30天英文免费试用版)的面板基本组成部分、保留色和丢弃色工具,并利用保留色和丢弃色工具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抠图实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了解其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学习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抠图。 保留颜色吸管工具和丢弃颜色吸管工具分别用来选取图像中需要保留或丢弃的颜色,和保留(丢弃)色工具所不同的是,它们用来设定颜色值,而不是指定某些区域的轮廓。下面我们就来使用保留颜色吸管工具结合其他工具抠取一个透明的物体,本例中使用冰块作为被抠取的透明物体。 启动Photoshop,执行“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冰块图片,如图1所示。在图层面板中,将背景层拖放到“创建新图层”按钮上,创建一个背景副本层,如图2所示。  选中背景副本层,执行“滤镜/Extensis/Mask Pro 3”菜单命令,启动Mask Pro 3。选择工具栏中的“保留颜色吸管工具”,在工具的属性面板中勾选“连续增加新颜色”选项,这样可以使用吸管工具连续增加不同的新颜色到保留颜色面板中。使用“保留颜色吸管工具”在冰块上不透明的部分吸取几种颜色,如图3所示。在这里选择了3个颜色点,它们的位置如图中所示。  观察保留颜色面板中吸取的颜色,发现冰块的颜色过于偏蓝色,这是由于原始图片中整体色调蓝色过多引起的,我们可以使用拾色器改变这几种颜色。在保留颜色面板中双击其中的某一种颜色,打开拾色器,将颜色调为偏白色,如图4所示。  按照同样的方法调节其他两种保留颜色,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它们的颜色亮度加亮,接近于冰块的颜色,最后的保留颜色如图5所示。 你可以反复试验几次来确定要保留的颜色,这样才能实现符合要求的抠图效果。选择丢弃色工具,设置适当大小的笔刷,然后在背景上绘制冰块的大致轮廓,如图6所示。  这时候会发现在图像的下方还有一些背景没有抠干净,没有关系,你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抠图方法把这些抠除。好了,我们换一张背景图来观察一下抠图的效果,如图8所示。可以看到,使用Mask Pro抠取透明物体的效果也不错! 九、KnockOut滤镜抠图方法Knockout滤镜使枯燥乏味的抠图变为轻松简单的过程。即便你是Photoshop新手,也能够轻松抠出复杂的图形在使用Photoshop处理图片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抠图”的方法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一种十分重要并应该熟练掌握的技术。“抠图”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魔术棒和套索工具的初级抠图法和蒙版抠图法、通道抠图法、路径抠图法、抽出滤镜等高级技巧,这些方法要么抠图效果不好,要么就是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太大。今天将要给大家介绍一款Corel公司出品的经典抠图工具Knockout,目前最新版本为2.0。Knockout 2.0一经推出,便备受好评,因为它解决了令人头疼的抠图难题,使枯燥乏味的抠图变为轻松简单的过程。Knockout 2.0不但能够满足常见的抠图需要,而且还可以对烟雾、阴影和凌乱的毛发进行精细抠图,就算是透明的物体也可以轻松抠出。即便你是Photoshop新手,也能够轻松抠出复杂的图形,而且轮廓自然、准确,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要。Knockout 2.0之前的版本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使用,而现在的版本则必须要作为Photoshop的滤镜插件使用。关于它的安装方法和其他外挂滤镜一样,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以Knockout 2.0的汉化版为例进行说明。一、界面介绍在安装完Knockout 2.0以后,启动Photoshop,打开需要处理的照片,然后将照片在图层面板中复制为一个副本层。保持在副本层中的操作状态,执行“滤镜/Knockout/Load Working Layer.”菜单命令就可以打开Knockout了,它的界面如图1所示。图1KnockOut的界面分为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显示面板几部分。1.菜单栏菜单栏中包括文件、编辑、查看、选择区域、窗口和帮助几部分。文件菜单中包括保存方案、保存映像遮罩、保存阴影遮罩、还原和应用等命令。编辑菜单包括撤消、恢复、处理和参数选择等命令。其中“处理”命令是用来处理图像和显示去除背景后的图像;参数选择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描绘磁盘、恢复键、撤消级别和影像缓存等等内容,如图2所示。图2在查看菜单中可以设置查看对象的方式,如图3所示。可以设置查看原稿、输出当前结果、输出最后结果和Alpha通道。另外,还可以设置是否隐藏内部对象、外部对象、内部阴影、外部阴影、注射器和边缘羽化等。图3在选择区域菜单中可以设置选区全选或取消选择等,窗口菜单中则可以控制显示哪些面板、工具栏和放大或缩小显示等。2.工具栏工具栏位于界面的左侧,包括了用于抠图的所有工具,如图4所示。图4在工具栏的上部有10个工具按钮,我们由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介绍它们的含义。左上角第一个按钮为内部对象工具,使用它可以绘制对象的内部选区线;右上角按钮为外部对象工具,使用它可以绘制对象外部选区线;在两个按钮的下方分别为内部和外部阴影对象工具,使用它们可以绘制阴影的内部和外部选区线;再往下为内部注射器和边缘羽化工具,注射器工具可以对象内部或外部补色,边缘羽化工具可以修复一些对象或阴影边缘的缺陷。使用润色笔刷工具可以恢复前景图像,使用润色橡皮工具可以擦去背景图像。手形工具可以移动画布中图像的位置,放大镜工具可以缩放显示图像。单击底色按钮,可以在调色板中选择抠图以后的背景颜色。单击下面的图像按钮,可以选择一幅图像作为抠图以后的背景。在“细节”部分可以设置不同的级别来改善抠图的质量,数值越大,所抠出来的图像越精确。最下方的按钮为处理和输出图像按钮,当设置好抠图的参数和选区以后,单击此按钮既可开始处理抠图。3.选区线显示状态面板在软件界面的右侧为选区线显示状态面板,如图5所示。使用它可以控制是否在画布中显示相应的选区线。图5由上到下分别为控制内部选区线、外部选区线、内部阴影、外部阴影、内部注射器和边缘羽化的显示状态。选中某个选项以后,就会在画布中显示该选项的选区线。单击下方的睁眼按钮,全部显示选区线;单击闭眼按钮,则关闭所有选区线的显示。在此面板的下方还可以显示当前鼠标指针的坐标和RGB颜色值。二、常规抠图实例在了解了KnockOut的界面组成以后,我们使用它制作一个简单的抠图效果。(1)使用Photoshop打开一张需要抠图的照片,如图6所示。图6(2)在图层面板中将背景层拖放到下方的“创建新图层”按钮上,创建一个“背景副本”层,如图7所示。图7(3)保持当前所操作的层为“背景副本”层,然后执行“滤镜/Knockout/Load Working Layer.”菜单命令,启动KnockOut 2.0,如图8所示。图8(4)启动KnockOut以后,使用内部对象工具在兔子(需要抠出的对象)的内部绘制一个选区,如图9所示。注意不要绘制选区线到兔子外部的任何地方。图9(5)使用外部对象工具在兔子的外部绘制外部选区线,如图10所示。绘制外部选区线的时候一定注意要包括毛发在内的部分。图10(6)绘制内部和外部选区线完毕以后,单击工具栏下方的“处理”按钮,开始自动进行抠图处理,得到的效果如图11所示。图11(7)可以看到抠图的效果基本上符合了我们的要求,在这个实例中我们的目的是简单了解KnockOut的使用方法,在细节上的处理将在后文中进行介绍。下面将此效果应用到Photoshop中。执行“文件/应用”菜单命令,KnockOut将会把抠图后的效果应用到Photoshop的“背景副本”层中去,导入一张新的背景图片放置在抠图以后的图层下方,以便观察抠图效果,如图12所示。图12从图中可以看出被抠出对象的毛发部分处理的十分不错,相比其他的抠图方法,使用KnockOut抠图真是一个简单快乐的过程。本次实例中只使用了很简单的工具就完成了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而这仅仅是KnockOut最基础的功能之一,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带领大家去探索它其他更多更强大的抠图功能。在上一篇文章Photoshop抠图专家:KnockOut外挂滤镜(一)中,我们介绍了KnockOut 2.0的界面组成和常规抠图方法。今天继续介绍其他抠图方法,比如如何抠取透明物体、如何抠图物体的阴影、如何对抠图的边缘缺陷进行修补、如何羽化抠图边缘的缺陷等方法,希望读者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三、抠取透明物体使用Photoshop抠取透明物体是一个很复杂过程,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了Photoshop图层的“屏幕”和“正片叠底”特性抠取透明物体,这个过程十分繁琐。KnockOut利用阿尔法通道来保存蒙版,当去掉背景以后,会保留含有阿尔法通道的透明物体。今天我们使用KonckOut来抠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1)启动Photoshop,打开一幅玻璃杯照片,如图1所示。 图1(2)在图层面板中将背景层拖放到下方的“创建新图层”按钮上,创建一个“背景副本”层,如图2所示。图2(3)保持当前所操作的层为“背景副本”层,然后执行“滤镜/Knockout/Load Working Layer.”菜单命令,启动KnockOut 2.0。在KnockOut中使用外部对象工具在杯子的外部绘制一个选区,如图3所示。绘制外部选区线的时候注意不要碰到杯子上的任何地方。绘制选区线的时候,按住Shift键可以添加特定的选区线;按住Alt键可以删除特定的选区线。图3(4)下面使用“单像素法”得到物体内部的不透明部分。选择“内部对象”工具,在工具的属性栏中会出现该工具的其他选项,图4上方红色矩形框中所示即为“单像素”工具。使用“单像素”工具在玻璃杯内部不透明的部分单击,可以增加若干个这样的点,但是也不必太多。在选中内部对象工具以后,按住Ctrl键也可以激活“单像素”工具。如果添加了错误的单像素点,可以按住Alt键圈选错误点,即可删除此错误点。图4(5)绘制完单像素点以后,在左侧的工具栏中设置“细节”选项的数值为4,然后单击下方的“处理”按钮去掉红色的背景,效果如图5所示。图5(6)观察此时的抠图效果,发现在杯子上部的边缘和杯底部分有多余的红色,这是因为在这两个地方绘制了多余的单像素点。没关系,按照刚才的方法按住Alt键删除这两个单像素点,再次单击“处理”按钮重新抠取对象,效果如图6所示。图6(7)换一种背景颜色,或者改变一下背景图,观察一下抠取透明玻璃杯后的效果,如图7所示。图7四、抠取物体的阴影有些具有阴影的物体对象被抠出以后,需要将阴影部分一起抠出,效果才会显得真实。使用KnockOut强大的阴影对象工具,可以轻松抠取对象的阴影部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使用阴影对象工具抠取物体的阴影。(1)启动Photoshop,打开一幅具有阴影的照片,如图8所示。图8(2)在图层面板中将背景层拖放到下方的“创建新图层”按钮上,创建一个“背景副本”层。保持当前所操作的层为“背景副本”层,然后执行“滤镜/Knockout/Load Working Layer.”菜单命令,启动KnockOut 2.0。在KnockOut中使用“内部阴影对象”工具在图中的阴影内部绘制选区线,如图9所示。绘制选区线的时候不要绘制到杯子上外部任何地方。绘制选区线的时候勾选“多边形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绘制的曲线更加精确。图9(3)选择“外部阴影对象”工具在阴影的外部绘制选区线,如图10所示。图10(4)绘制完外部阴影选区线以后,在左侧的工具栏中设置“细节”选项的数值为4,然后单击下方的“处理”按钮抠出物体的阴影,效果如图11所示。图11(5)执行“文件/应用”菜单命令,将抠出的阴影对象应用到Photoshop中,我们就可以对阴影部分进行操作处理了。五、修复边缘缺陷在使用KnockOut抠图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对象的边缘过于纤细或者色彩对比不清晰的情况,系统会自动将这些部分忽略,这不符合我们抠图的要求。不过,使用KnockOut的注射器工具可以实现对这些缺陷部分的补色操作,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抠图效果。下面我们就以抠取人物头发边缘的修补过程为例来讲解如何使用注射器工具修复抠图缺陷。抠取人物头发的过程可以参考前面常规抠图的方法,下面是抠图前后的效果对比,如图12和13所示。图12图13可以看到图13中红色矩形框内的头发由于比较纤细,被忽略显示了,类似的地方还有其他几处,我们仅以此处缺陷的修补过程进行说明。由于内部选区中包括了比正常区域要暗的部分,所以在抠图的过程中造成了这部分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所以才形成了这样的缺陷。我们可以使用补色的方法,从对象中再拾取该区域的颜色将它添加到缺陷区域,以得到完美的抠图效果。选中“内部注射器”工具,按住Ctrl键在对象上单击选择要补充的颜色。执行“查看/原稿”菜单命令,显示未抠图之前的图像,仍然使用“内部注射器”工具在要修补缺陷的地方单击几次,以确定要修补的范围,如图14所示。图14单击工具栏下方的“处理”按钮,重新对图像进行抠图处理,观察此区域的修补效果,如图15所示,可以看到此处的头发得以修复。图15你可以根据这样

    注意事项

    本文(《偷天换地PS抠》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ax****ui)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