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复习题汇编.
名词解释1. CT值:CT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CT值定义为将人体被测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值2. TR (重复时间):从90脉冲开始至下一次 90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3. SNR(信噪比):图像中的信号能量与噪声能量之比。4. 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适应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势的要求,一数字成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储存、传输和管理为目的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及系统。5螺距:(pitch,P )有关螺旋CT的一个概念。对单层螺旋 CT,各厂家对此定义是统一的,即 螺距=球管旋转360度的进床距离/准直宽度。也即扫描时床进速度与扫描层厚之比。6阳极效应:又称足跟效应,是指在通过X线管长轴且垂直于有效焦点平面内,近阳极端X线强度弱,近阴极端强,最大值约在10处,其分布是非对称性的, 这种现象称为阳极效应。 阳极倾角越小,阳极效应越明显。7. 自 旋-晶格弛豫:(spinLatticerelaxation)艾称纵 I口也龜(Iongitudinalrelaxation) 或T1弛豫。指平行于外磁场 Bo方向的磁化矢量的指数性恢复的过程。8灵敏度:(Sensitivity )也称敏感度,在 MR范畴内,是反映磁性核的 MR信号可检测程度 的指标。简答与分析论述题1分析CR成像基本原理答:X射线入射基于光激励荧光粉(PSP的成像板(IP)产生一帧潜影(late nt image ), 潜影存储于成像板中。用激光激励成像板,成像板会发射出和潜影能量分布一致的光,这些 光被捕捉后被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潜影被转换成可以传输和存储的数字图像。2. 分析MRI空间分辨力优化的方法与作用答:调整扫描矩阵、FOV扫描矩阵的大小决定序列中相位编码梯度的步数及频率编码步数, 即数据的采样点数。FOV 定时,相位编码步数越多,体素的尺寸就越小,图像分辨力就越 高。调整层面厚度 为了尽量减小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一般应该选择较薄的层面进行扫描。增加NEX3简述MRI成像过程答:通过对静磁场(Bo)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F)电磁波,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RF脉冲中止后,氢质子在弛豫过程中发射出射频信号,被接收线圈接收,再利用梯度磁场进行空间定位,最后进行图像重建而成像。4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磁铁系统 静磁场:又称主磁场。 梯度场:用来产生并控制磁场中的梯度,以实现NMR言号的空间编码。这个系统有三组线圈,产生x、y、z三个方向的梯度场,线圈组的磁场叠加起来,可得到任意方向的梯度场。射频系统 射频(RF)发生器:产生短而强的射频场,以脉冲方式加到样品上,使样品中的氢核产生 NMF现象。 射频(RF)接收器:接收 NMR言号,放大后进入图像处理系统。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由射频接收器送来的信号经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学信号,根据与观察层面各体素的对应关系,经计算机处理,得出层面图像数据,再经 D/A 转换器,加到图像显示器上,按NMR的大小,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欲观察层面的图像。5. 何为薄层扫描,其优点是什么?答:薄层扫描:指扫描层厚w 5mm 般CT或单层螺旋CT可达1.0mm,多层螺旋CT可达0.5mm。 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真实反映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应用:在普通扫描的基础上局部做薄层扫描用于检查较小的病灶和较小的组织器官,例如:肝脏、肾脏、胆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较大的病灶为了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要加做薄层扫描, 例如:肺部的大病灶了解有无钙化。特殊的部位常薄层扫描,例如:脑垂体、肾上腺、胰腺、眼眶、内耳。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及三维图像时,为了获取较好的图像质量,必需薄层扫描,越薄 重建的图像质量越好(注:三维图像重建必需螺旋扫描) 。6常用的CT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有哪些?答:面绘制方法: 是基于二维图像边缘或轮廓线提取,通过几何单元拼接拟合物体表面来描述物体三维结构的,成为基于表面的三维面绘制方法,又称为间接绘制方法。体绘制方法: 是直接应用视觉原理, 将体素投影到显示平面的方法, 称为基于体数据的体 绘制方法,又称为直接绘制方法。7分析说明SE序列的形成过程答:来自教材SE序列包括单回波 SE序列和多回波SE序列。单回波SE序列先发射一个 90 RF脉冲,间隔 TE/2时间后再发射一个 180 RF复相脉冲,此后再经 TE/2时间间隔就出现了回波,此时即 可测量回波信号的强度。90 RF脉冲用以激发氢质子,使 Mz由初始的Z轴翻转到XY平面,净磁化矢量变为 Mxy。90 RF脉冲中止后,Mz逐步恢复;Mxy由于Bo的不均匀性造成的质子 旋进失相位而有大变小,180 RF脉冲可使相位离散的质子群在 XY平面相位重新趋向一致, 克服了 Bo的不均匀性,Mxy有零又逐渐恢复,在 TE时达到最大值,形成自旋回波。多回波SE序列是在一个 TR周期中,于90 RF脉冲后,以特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施加多个180 RF脉冲,可使Mxy产生多个回波。这样可在一次扫描中获得多幅具有不同TE值得PDWI和T2WI.多回波SE序列可显著缩短成像时间,但是因为T2弛豫的作用,相继产生的回波信号幅值呈指数性衰减,图像 SNR会逐渐降低。来自互联网MRI的成像能量是射频脉冲(radiofrequencepulse, RF)。RF是一种短波电磁波, 通过围绕于人体的射频线圈发射至磁场内。在 MRI 中施加脉冲的顺序是先给 90 度脉冲,尔后给予 180 度脉冲,称之为自旋回波序列 (spin echosequence, SE)。机制在射频激发之后,热平衡态的磁化向量(磁向量)M0部分或全部被翻转到垂直主磁场的横平面上,产生了自由感应衰减 (FID) 这种讯号。由于局部磁场不均匀、化学位移等等因素, 使得自旋不完全是处在预想的共振频率上 (由主磁场强度与核种决定 ),事实上有不同的共振 频率与旋进速率。随着时间,这样的离共振现象使得横磁向量不再处在同一方向上,使得横 磁向量的向量和变小,即造成讯号强度变小。这是自由感应衰减(FID) 的机制。自旋回波的产生,是额外加上一个聚焦用的射频脉冲,传统是用翻转角180度的脉冲。其作用在于将不同旋进速率的自旋一下子反转,变成跑得快的在后,跑得慢的在前。随着时间, 跑得快的渐渐追上跑得慢的,则横磁向量渐渐排在一起;当排在同一方向上时,可以发现此 时自旋讯号强度达到最高峰。 整段过程讯号慢慢回复,到达最高峰,再慢慢消逝;相对于自由感应衰减是一激发就出现的 自旋反应讯号, 其与激发当下隔了一段时间, 像个回音 (echo) 一样,而其又来自于射频聚焦, 故应称为“射频回讯” ,但因历史因素,多称为“自旋回波” 。8. MSCT:匕SSCT拥有哪些优点?缩短扫描时间。图像质量提高,尤其在 Z轴上的分辨率。可以任意组合扫描层面的厚度。在取得同样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病人接受剂量小。延长了 X 线管寿命,降低运行费用。9临床常用的CT图像的重建方法CT图像的重建过程就是图像处理机解方程的过程,理论上的方法很多, 但实际使用最多的只有几种。迭代法: 这是一种代数重建技术,用一系列的近似计算以逐渐逼近的方式来获得图像,在图像重建开 始以前,假定图像是均匀密度的,重建图像的每一步都是将上一步重建图像的计算投影与实 际测量所得的投影进行匕较,用实际投影与计算投影之差来修正图像。每一步都使图像更接 近原来物体,经若干次修正后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其缺点在运算工作量极大。直接反投影法: 直接反投影法也称累加法,是最简单,最老式的方法。如在一个低密度的区域中,有一个高 密度的物体,如钉子,此物体被 X线经各个方向扫描后产生许多 X线衰减的投影波形,将这 些投影波形反投影到各个 X线方向上的矩阵中,产生出反投影图,将这些反投影图相互叠加, 便出现一个带有云晕状伪影的高密度(钉子)的重建图像,云晕状伪影的出现是因为把有拖 影的衰减波形直接反投影的结果,由于有这种失真存在被扫描的物体边缘不清晰。滤波反投影法: 直接反投影所产生的图像边缘的云晕状伪影在数学上称为对原图像的一次褶积,要去除伪影 就需要再做褶积解除,这一数学修正,它也叫滤波,就是在每一个投影波形上加上一个修正 用的函数波形,这有二种方法,一种是褶积处理在空城中滤波,另一种是富里叶转换在频域 中滤波,经滤波处理后,每个投影波形不仅包含了代表X线强度的正向脉冲,同时其相邻二边又加上了反向的修正脉冲。将这些滤波函数与投影波形相加,云晕状阴影就被抵消掉了。 抵消得越彻底, 反投影后的重建图像就越接近原来物体。 9800 机使用的重建方法就是滤波反 投影法。10影响MR图像SNR的扫描参数主要有哪些?SNR分析:任何使信号幅度提高或噪声水平降低的技术都可使SNR得到改善,从而取得质量较好的诊断图像。SNF完全由序列参数所决定,常用降低噪声的办法来提高SNR组织特性:MR的信号强度在某种程度上还与被检组织本身的特性有关,高质子密度的组织、具有短 T1 和长 T2 值的组织,其信号幅度均较大,有可能获得很高的SNR。体素:在扫描序列中,体素的大小及形状是由扫描矩阵,FOV层厚、层间距等参数确定的。改变矩阵将直接影响到 SNR矩阵变大时SNR降低。体素的大小又是由 FOV和矩阵共同决定 的,因此,FOV的选择对SNR有很大影响。矩阵一定的情况下,增大 FOV使 SNR提高,反之 亦然。随着层厚的增加,图像的 SNR也可大大提高。时间参数:与 SNR有关的脉冲时间参数主要有 TR和TE。TR延长,下一周期再行激励时在 横向就会有更多的信号输出,因而可提高SNR TE越长,SNR降低。信号平均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或NSA是与SNR关系极为密切的扫描参数。MRI扫描时,改变NSA是改变某一扫描序列重复执行的次数,NSA选得越大SNR勺改善就越明显。射频线圈:减少位于线圈敏感区内的组织就能降低噪声,只要是线圈贴近被检部位就可提 高信号幅度。三大类线圈中,表面线圈的SNF最高,头线圈次之,体线圈最差。静磁场强度:热平衡时核系统高低能级上的核素差随Bo的增强而增加,显然,加大 Bo可使MR信号增大,因而提高 SNR但目前此方法有限。11简述TI对MRI图像对比度的影响?在 IR 序列中,图像的对比度主要受 TI 的影响,应根据临床需要灵活选用。例如,为了抑制 脂肪信号, TI 取值应非常短,并使之满足 TI=0.69 (T1)fat 的条件( T1 弛豫曲线过零点之 值),正如在STIR序列中所说明的那样。 如果成像的目的是为了区分那些T1值相当接近的组织(如灰质和白质) , T1 值就应很长(与被区别组织的 T1 平均值相当),这样就可产生 T1 对 比很强的图像。12. CR图像处理中协调处理的作用是什么?分析协调处理的四个参数的作用、方法。也叫层次处理。主要用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调节影像的整体密度。在FCR系统中,它以16中协调曲线类型作为基础,以旋转量、旋转中心、移动量作为调节参数,来实现对对比度和 光学密度的调节,从而达到影像的最佳显示。协调曲线类型(GT协调曲线是一组非线性的转换曲线,其作用是显示灰阶范围内各段被 压缩和放大的程度。旋转中心(GC为协调曲线的中心密度,其值依照医学影像的诊断要求设定为0.3-2.6。改变GC即改变了曲线的密度中心,针织可由正像变成负像,或相反。调整GC可得到ROI清晰的显示。旋转量(GA亦称转换灰度量,主要用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协调曲线移动量(GS)亦称灰度曲线平移。用于改变整幅影像的密度。 借助这四个参数可以获得适用于诊断目的的影像对比度、 总体光学密度及黑白反转的效果等。选择题1 . CT的全称,正确的是(B)A、计算机扫描摄影B、计算机体层摄影C、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D、计算机横断面体层扫描E、计算机横断面轴向体层摄影2 . CT诞生的年份是(D)A、1895 年B、1967 年C、1971 年D、1972 年E、1979 年3. CT的发明人是(D)A、考迈克B、莱德雷C、安博若斯D、亨斯菲尔德E、维廉.康拉德.伦琴4. CT与传统X线检查相比,相同点是(C)A、成像原理B、成像方式C、成像能源D、图像显示E、检查方法5 .与X线体层摄影比较,CT最主要的优点是(E)A、采用激光相机拍照B、病人摆位置较简便C、X线辐射剂量较小D、可使用对比剂增强E、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重叠6. CT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C)A、曝光时间短B、空间分辨力高C、密度分辨力高D、病变定位定性明确E、适于全身各部位检查7 .与传统X线体层相比,CT的主要优点是(C)A、伪影减少B、病人剂量减少C、对比分辨率改善D、空间分辨率提高E、图像采集速度快8. CT的主要优点是(A)A、密度分辨率高B、可作三维重组C、射线剂量较常规X线少D、主要用于人体任何部位的检查E、定位、定性准确性高于 MRI检查9 .与屏-片摄影相比,CT利用X线的成像方式是(A)A、衰减射线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成像B、利用衰减射线直接曝光成像C、衰减射线转换成可见光后成像D、利用衰减射线产生的荧光成像E、利用衰减射线转换成电信号成像B型题10 与屏-片摄影相比,CT检查(D)A、空间分辨率高B、单幅图像的表面剂量低C、单幅图像的球管热量低D、低对比度分辨率高E、指定层面冠状面成像11与屏 -片摄影相比,常规体层摄影(E)A、CormackB、Computed TomographyC、AmbroseD、McRobertE、Houndfield12. CT发明者获得的奖项名称(D)13. CT图像重建理论研究学者(A)14. CT的英文全称(B)A、无层面外结构干扰的断面图像B、空间分辨率高C、采用可见光成像D、CT成像的优点E、内脏观察显示直观15. 成像源对人体无损伤( C)16. 屏 - 片摄影的优点( B)A、胶片B、线圈C、探测器D、数字图像E、模拟图像17. CT的成像介质(C)18. CT的成像方式(D)19. 屏- 片摄影的成像方式( E)20. CT扫描图像密度分辨率高的主要原因是(E)A、使用了高频发生器B、采用了大功率的 X线管C、由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D、原发射线经过有效滤过E、射线束准直精确散射线少21. CT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了(B)A、探测器的光电转换功能B、物质对X线的吸收衰减C、模数转换器的转换功能D、计算机的图像重建速度E、激光相机的成像性能22. CT成像的物理基础是(A)A、X线的吸收衰减B、计算机图像重建C、像素的分布与大小D、原始扫描数据的比值E、图像的灰度和矩阵大小23. 下述与CT成像过程有关的叙述是(3) ( BDEA、日常质量控制扫描程序B、阵列处理机的图像重建C、防止球管老化的升温扫描D、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模数转换E、探测器将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24 计算CT值的公式是根据(B)A、水的质量衰减系数B、水的线性衰减系数C、水的电子密度D、水的质量密度E、水的分子成份25. 关于CT值的叙述,错误的是(D)A、CT值又称为CT数B、CT值不是一个绝对值C、CT值的表示单位是 HUD、CT值随入射X线量的大小变化E、CT值是重建图像中的一个像素值26. CT检查技术,表示病变密度大小的是(D)A、照片测试密度B、照片透光度C、照片阻光率D、CT值E、亮度值27. 关于CT值的叙述,错误的是(D)A、CT值又称为CT数B、CT值的单位是HUC、CT值不是一个绝对值D、CT值随mAs大小变化E、CT值是重建图像中的一个像素值28. 空气的线衰减系数是( A)A、0B、1C、10D、100E、100029. CT值定义公式中的常数(k)应该是(B)A、500B、1000C、2000D、- 1000E、+100030. CT值的单位是(B)A、KWB、HUC、WD、LE、CM31 .水的CT值通常是(C)A、 1000HUB、 500HUC、0HUD、 500HUE、 1000HU答案:32. CT值为“ 0”时,其建立依据是(A)A、水B、空气C、脂肪D、致密骨E、软组织33. CT值为“ 0”的物质是(E)A、软组织B、致密骨C、空气D、脂肪E、水34. CT值主要与下述那一项有关(E)A、原子序数B、氢浓度C、物质密度D、光学密度E、X线的线性衰减系数35. 计算CT值的公式是根据(B)A、水的质量衰减系数B、水的线性衰减系数C、水的电子密度D、水的质量密度E、水的分子成份36亨斯菲尔德CT值标尺的范围是(D)A、+ 3071 一1001B、+ 4095 1001C、2000 2000D、1000 1000E、 500 50037. 根据亨斯菲尔德 CT值标尺的规定,脑灰、白质吸收系数差为(E)A、20B、10C、5D、1E、0.5 38. 显示器所表现的亮度信号等级差别称(C)A、窗宽B、窗位C、灰阶D、视野E、CT值标度39. 像素的亮度与 CT值有关,CT值增加(B)A、图像的亮度降低B、图像的亮度增加C、图像的亮度不变D、图像先亮后暗E、图像变灰40. CT值增加,图像亮度的变化是(B)A、降低B、增加C、不变D、变灰E、先亮后暗41. CT图像中从白到黑的灰度影像,称为(D)A、密度分辨率高B、空间分辨率高C、窗宽窗位D、灰阶E、噪声42. 关于CT扫描架的叙述,错误的是(E)A、转动部分装有X线管B、检测器及其相关部件在转动部分C、扫描架内分为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D、低压滑环方式的高压发生器进入转动部分E、X线管散热油循环泵与热交换器在固定部分43. 关于CT扫描架的叙述,错误的是(E)A、扫描架中间开有扫描孔B、固定部分设转动驱动装置C、转动驱动装置有皮带方式D、有线性电机直接驱动方式E、磁悬浮使扫描架没有轴承44. 关于CT扫描床面的叙述,错误的是(C)A、要较少吸收X线B、不能含金属材料C、可以有边框D、有较大承重能力E、用于输送病人进入扫描孔45. 关于CT扫描特点的阐述,错误的是(D)A、CT密度分辨率比 MRI低B、CT扫描可获取断面图像C、层厚与CT密度分辨率有关D、CT空间分辨率比常规 X线摄影高E、CT密度分辨率比常规 X线检查高46. 下述关于CT扫描数据采集基本部件的叙述,正确的是(C)A、激光相机,X线球管B、探测器阵列,计算机C、探测器阵列,X线球管D、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E、高频发生器,探测器47. 数据采集系统(DAS的主要部件是(B)A、探测器B、模/数转换器C、逻辑放大器D、输入/输出系统E、信号传送系统48. 数据采集系统的物理位置是位于(D)A、球管与病人之间B、病人与探测器之间C、球管与探测器之间D、探测器与计算机之间E、计算机与显示屏之间49最早期CT (第一代)扫描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E)A、球管功率太小B、计算机速度慢C、病人体型较胖D、采用了 220伏电压E、束窄X线,需多次平移50 .扫描架是双方向旋转扫描的CT是(A)A、非螺旋CTB、螺旋CTC、ECTD、热 CTE、多层CT51. CT扫描使用较高的千伏值的优点是(3) ( BCEA、减轻高压发生器的负载B、降低骨骼软组织对比度差C、减少光子的吸收衰减系数D、提高X射线的辐射总量增E、增加穿透率,提高射线利用率52 .能用于心脏及大血管检查的专用CT是(D)A、普通CTB、螺旋CTC、滑环CTD、电子束CTE、多层螺旋CT53. CT扫描时X射线管发出的是(E)A、3射线B、散射线C、一束丫射线D、混合能谱射线E、近似单一能谱射线54. X射线通过病人后,透射线强度与原射线的关系,正确的是(A)A、指数衰减关系B、线性衰减关系C、与距离平方成正比D、康普顿散射效应关系E、透射线强度是原射线强度的一半55. 在CT中,X射线通过病人后的衰减定律是(E)A、对数衰减定律B、Raymond定律C、Hu衰减定律D、线性衰减定律E、Lambert Beer 定律56. 下述与射线衰减关系最小的条件是(A)A、空气厚薄B、原子序数大小C、物体内行进距离D、光子能量高低E、组织密度大小57. 下述 X 入射线的字母表示方法,正确的是(E)A、dB、e-C、lnD、dXE、I058. 关于像素的叙述,正确的是(E)A、像素就是体素B、探测器阵列中的一个单元C、图像重建中的一个容积素D、图像灰阶标尺中的一个刻度E、二维图像中的一个基本单元59. CT扫描中,像素尺寸与矩阵大小的关系是(A)A、成反比B、成正比C、函数关系D、对数关系E、指数关系60. FOV为24cm时,如使用512矩阵成像,所得像素大小约是(B)A、0.25mmB、0.5mmC、0.75mmD、1.09mmE、1.25mm61. CT术语“投影”的含义是(E)A、图像采集的速度B、图像重建的算法C、病人身上投射的X射束线大小D、病人身上投射的 X射束线形状E、表示X线通过病人衰减的一组数据62. CT图像重建采用的是(D)A、扫描的解剖结构信息B、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C、经计算机校正后的模拟信号D、经计算机校正后的数字信号E、由探测器接收的衰减数据63. 关于CT图像重建技术的解释,不妥的是(B)A、是通过过滤函数的计算来完成的B、过滤函数是CT机内固定的算法不可改变C、适当的过滤函数的选择可提高图像质量D、过滤函数影响图像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E、根据观察组织的对比和诊断需选择不同的过滤函数64. CT的图像重建中,采用大矩阵的意义是(C)A、降低噪声B、改善密度分辨率C、提高空间分辨率D、图像处理较容易E、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65. CT图像形成所采用的方式是(D)A、透射成像B、荧光成像C、银盐成像D、数据重建E、光电转换66. CT的成像方式是(日A、透射成像B、荧光成像C、银盐成像D、光电转换E、数据重建67. CT的成像方式是(日A、利用X线直接成像B、由探测器直接成像C、由非晶硒板直接成像D、经IP板读取计算机扫描成像E、X线经模/数转换后计算机重建成像68一幅 5122 矩阵的图像与 10242 图像相比( B)A、像素数增加由FOV决定B、像素数增加4倍C、像素数增加2倍D、密度分辨率改善E、图像噪声降低69. CT中体素与像素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D)A、体素与像素的尺寸一致B、体素是图像重建过程中的产物C、矩阵中的一个小方格,被称为体素D、体素是三维的概念,像素是二维的概念E、体素只有模拟图像才有,像素属于数字图像70. CT扫描中常用的 FOV是指(B)A、兴趣区B、扫描野C、矩阵大小D、灰阶标尺E、激光胶片的分辨力71. CT中的“矩阵”的含义是(E)A、长和宽等分的方阵B、一幅低噪声的图像C、探测器横竖排列的方式D、一幅正确窗宽、窗位的图像E、像素以横行、竖列排列的阵列72. 512X 512表示方式,代表的是( B)A、像素B、矩阵C、体素D、视野E、灰阶73. 第一代CT采用的图像重建算法是(E)A、傅立叶转换法B、替代分析法C、滤过反投影法D、反投影法E、迭代法74. 专用于CT图像重建的计算机又被称为(B)A、服务器B、阵列处理器C、图像处理机D、图形工作站C)E、大型计算机75利用射线投影累加值计算像素吸收值的图像重建方法被称为(A、迭代法B、分解法C、线性叠加法D、二维傅立叶法E、卷积后投影法76. 单层螺旋 CT图像重建预处理的方法是(B)A、卷积后投影法B、线性内插法C、边缘增强法D、长轴内插法E、交迭采样法A、扇形束滤过反投影法B、360线性内插C、付立叶转换法D、滤过反投影E、逐次近似法77. 早期单层螺旋 CT图像重建预处理方法(B)78. 目前采用非螺旋 CT图像的重建算法(D)79. 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算法(A)A、反投影法B、迭代法C、360线性内插D、优化采样扫描E、二维傅立叶重建80. 成像不够清晰的重建方法( A)81. 分辨率下降、实际层厚增加的预处理方法(C)82. 重建耗时最长的重建方法( B)83. 下述那一项不属于 CT图像的后处理技术(D)A、三维重组B、CT值测量C、距离测量D、图像重建E、多平面重组84. 关于CT的窗宽、窗位的叙述,错误的是(C)A、它能抑制无用的信息B、它能增强显示有用的信息C、增加窗宽可使图像的信息量增加D、窗宽窗位的调节并不能增加图像本身的信息E、窗宽窗位是 CT中一项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85. CT术语“窗位”的含义是(A)A、窗宽中心的CT值B、窗宽两端的CT值C、窗宽上限的CT值D、窗宽下限的CT值E、图像显示的对比度范围86. 根据窗口技术原理,CT值最小的像素在图像上表现为(E)A、白色B、灰白C、灰D、深灰E、黑色87. 关于窗宽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C)A、窗宽决定显示CT值的范围B、窗宽可改变图像中的密度差C、窗宽大,图像中组织密度对比提高D、窗宽除以16等于每个灰阶包含的 CT值E、组织的CT值大于窗宽规定范围时呈现白色88. CT图像中,连续变化灰阶的数值范围被称为(B)A、窗位B、窗宽C、非线性窗D、连续灰阶E、西格玛窗89. CT术语“窗位”的含义是(A)A、窗宽中心的CT值B、窗宽两端的CT值C、窗宽上限的CT值D、窗宽下限的CT值E、图像显示的对比度范围90. 窗宽窗位均选为 100,则CT值的显示范围是(C)A、50 50B、 50 150C、50 150D、100 200E、150 15091下述关于图像后处理放大的叙述,正确的是(E)A、后处理放大等于放大扫描B、电子放大不受放大倍数限制C、CT的图像放大有三种方式D、后处理放大同时需要两幅图像E、电子放大属于软件功能的放大92. 下述属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方法是(3) (ACDA、图像减影B、放大扫描C、多方位重组D、CT值测量E、滤过后投影93. 多方位重组的主要缺点是( A)A、成像质量与横断面有关B、病人接收的剂量较多C、后处理速度较慢D、三维显示效果不好E、易受骨骼等的干扰A、双窗设置B、窗宽调节C、窗位调节D、像素数E、比特数94. 增大或减小CT图像对比度的方法(B)95. 表示灰阶数量的方法( E)# 96 .表征CT物理参数的术语中,不包括(C)A、层厚B、线性C、密度D、噪声E、一致性97不属于CT影像物理参数的是(C)A、层厚B、CT值C、重建算法D、空间分辨率E、对比度分辨率98. 能测量CT值均匀性和偏差的是(A)A、水模B、示波器C、胶片密度仪D、分辨率体模E、射线剂量仪99. 关于CT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A)A、噪声的大小与扫描层厚有关B、CT的图像质量与噪声无关C、噪声不受X线照射剂量的影响D、噪声与激光胶片上的曝光量有关E、噪声是一种外界干扰因素100 .与CT噪声无关的因素有(巳A、X线剂量B、扫描层厚C、重建算法D、探测器的灵敏度E、FOV101 . CT噪声测量方法是(C)A、用CT值直方图分析B、采用等效体模测量C、采用水模扫描测量D、用调制传递函数测量E、根据曝光量(kV X mAs)计算102 .增加CT图像对比度的方法之一是()A、增加kVpB、增加mAC、延长扫描时间D、降低窗宽E、降低窗位103 .空间分辨率又称为( E)A、空间响应函数B、对比分辨率C、调制传递函数D、点分布函数E、高对比度分辨率104.对空间分辨率的论述,正确的是(B)A、CT的空间分辨率高于普通 X线检查B、CT的空间分辨率有一定的极限C、CT的空间分辨率对一台机器而言是一个定值D、CT的空间分辨率随着 X线剂量增加而增加E、CT的空间分辨率与探测器大小无关 105 .表示CT空间分辨率的单位是(D)A、半值全宽B、对比度指数C、百分线对数(LP%)D、线对数/厘米(LP/cm)E、线对数/平方厘米(LP/cm2)106. 表示空间分辨率的单位是(C)A、kVpB、mAsC、LP/cmD、mg/mlE、HuCT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B)107. 下述哪一项不是影响A、射线束的宽度B、物体的大小C、重建算法D、重建矩阵E、扫描层厚108 . CT检查中,可改善空间分辨率的方法是(B)A、毫安从200mA增加到500mAB、重建矩阵从5122增加到10242C、扫描层厚从5mm增加到10mmD、扫描时间从1s增加到2sE、千伏从120kVp增加到140kVp109. CT的扫描野不变,矩阵增加,结果是(D)A、图像细节可见度下降B、图像中的伪影增加C、图像密度分辨力增加D、图像空间分辨力增加E、病人接受更多的辐射110. 决定CT图像空间分辨力的主要因素是(C)A、扫描方式B、有效视野C、重建矩阵D、显示矩阵E、探测器的灵敏度 111关于密度分辨率的解释,错误的是( A)A、与噪声无关B、与X线剂量有关C、又称低对比度分辨率D、表示能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E、增加探测吸收的光子数,可提高密度分辨率112密度分辨率又称为( D)A、密度函数B、密度可见度C、密度响应曲线D、低对比度分辨率E、高对比度分辨率E)(mm表示E)(mr)表示113 .关于CT密度分辨率测试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使用星卡测试B、以能分辨出LP/cm表示C、使用高分辨率测试板测试D、是与伪影有关的一种参数测试E、 以能分辨出对比度差为0.3%时的物体直径值114 .关于CT密度分辨率测试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星卡测试B、可同时了解噪声的大小C、使用高分辨率测试板测试D、是与伪影有关的一种参数测试E、 以能分辨出对比度差为0.3%时的物体直径值115 . CT扫描层厚增加,结果是(C)A、增加噪声B、密度分辨率下降C、密度分辨率提高D、空间分辨率提高E、空间分辨率无改变116.与CT图像密度分辨率无关的是(C)A、扫描层厚B、像素噪声C、焦点尺寸D、光子的数量E、物体的对比度117与 CT 图像密度分辨率无关的是( B)A、扫描层厚B、焦点尺寸C、像素噪声D、光子数量E、毫安秒大小118影响 CT 密度分辨力的是( E)A、扫描层厚B、X 线光子数量C、滤波函数D、比特值E、以上都是119下述那一种方法可改善密度分辨率()A、从200mA增加到500mAB、矩阵从5122增加到10242C、扫描旋转速度增加一倍D、扫描时间从2s减少到1sE、千伏从120kVp增加到140kVp120与 CT 质量控制测试无关的方法是( E)A、点阵分布函数B、线性分布函数C、对比度传递函数D、调制传递函数E、半值全宽分布函数121 .质控方法中,与 CT值标准偏差测试无关的内容是(C)A、距离标尺B、直径20cm的水模C、测试频度每天一次D、正常标准差范围 27HUE、兴趣区大小2cm23cm2122 .与CT质量控制测试无关的方法是(E)A、点阵分布函数B、线性分布函数C、对比度传递函数D、调制传递函数E、半值全宽分布函数123 . CT中,需要通过客观方法进行测试的指标有(3) (A.CE)A、辐射剂量B、重建算法C、图像噪声D、窗宽窗位E、CT值的均匀性 124 属于CT成像技术条件的有(3) ( A.BC)A、层厚B、层间距C、重建算法D、图像噪声E、空间分辨率125 .扫描架是双方向旋转扫描的CT是(AA、非螺旋CTB、螺旋CTC、多层CTD、热 CTE、ECT126 . CT X线管安置方向是其长轴与探测器呈(C)A、水平方向B、倾斜方向C、垂直方向D、平行方向E、交叉方向127 .使用旋转阳极X线管的。丁是(E)A、第一代B、第二代CTC、第一、二代间D、二代以前CTE、三代以后CT128 . CT X线管安置方向是其长轴与探测器呈(C)A、水平方向B、倾斜方向C、垂直方向D、平行方向E、交叉方向129 .关于CT重建技术新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CT重建新技术依赖于软件的开发B、CT三维重建技术不能模拟手术路径C、仿真内镜技术的应用使图像的显示更加直观D、CT肺灌注成像是基于 4DCT血管成像的原理E、CT心脏功能成像可提供心腔形态学与病理生理信息130 .下述关于CT图像显示、存储和传输的基本概念,正确的是(C)A、目前CT图像的显示只采用 CRT显示屏B、屏幕上已显示的图像不能再作灰阶处理C、目前只读CD-R光盘的容量约650兆D、CT图像的长期存储一般只采用硬盘E、从CT机传输至激光相机称 PACS专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