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_1_2 演绎推理自我小测 新人教b版选修2-21
-
资源ID:12990802
资源大小:615.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 扫描成功!重扫
- 请在手机上确认支付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_1_2 演绎推理自我小测 新人教b版选修2-21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2 演绎推理自我小测 新人教B版选修2-21“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等”补充以上推理的大前提是()A正方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B矩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等腰梯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D矩形都是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2“因为对数函数ylogax是增函数(大前提),又yx是对数函数(小前提),所以yx是增函数(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B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导致结论错误D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错误导致结论错误3给出以下关系:实数的相等关系;集合的包含关系;空间中平面的垂直关系;空间中直线的平行关系;平面向量中非零向量的共线关系其中具有传递性的关系有()个A2 B3 C4 D54已知函数f(x)x3m·2xn是奇函数,则()Am0 Bm0且n0Cn0 Dm0或n05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平面,直线a平面,直线b平面,则直线b直线a”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6函数y2x5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用三段论表示为:大前提_;小前提_;结论_7某一三段论推理,其前提之一为肯定判断,结论为否定判断,由此可以推断,该三段论的另一前提必为_判断8有些歌唱家留长发,因此,有些留长发的人是大嗓门,为使上述推理成立,请补充大前提_9已知函数f(x)·x3.(1)判断f(x)的奇偶性;(2)证明f(x)0.10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巢可以近似地看做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巢的截面图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定,以f(n)表示第n个图的蜂巢总数(1)试给出f(4),f(5)的值,并求f(n)的表达式(不要求证明);(2)证明.参考答案1答案:B2解析:大前提“对数函数ylogax是增函数”是错误的,因为当a1时是增函数,当0a1时是减函数答案:A3解析:若ab,bc,则ac,所以具有传递性;若AB,BC,则AC,所以具有传递性;,所以不具有传递性;若ab,bc,则ac,所以具有传递性;若ab,bc,则ac,所以具有传递性答案:C4解析:f(x)为奇函数且定义域为R,f(0)0,f(1)f(1),即0mn0,1m·21n(12mn)解得m0,n0.故选B项答案:B5解析:大前提错误,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它平行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但并非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平行答案:A6答案:所有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函数y2x5是一次函数函数y2x5的图象是一条直线7答案:否定8解析:利用“三段论”推理大前提:所有歌唱家都是大嗓门,小前提:有些歌唱家留长发,结论:有些留长发的人是大嗓门答案:所有歌唱家都是大嗓门9(1)解:函数f(x)的定义域为2x10,即x|x0,f(x)f(x)(x)3x3(x)3x3·x3x3x3x3x3x30,所以f(x)f(x),所以f(x)是偶函数(2)证明:因为x0,所以当x0时,2x1,2x10,x30,所以f(x)0;当x0时,x0,f(x)f(x)0,所以f(x)0.10(1)解:f(4)37,f(5)61.由于f(2)f(1)716,f(3)f(2)1972×6,f(4)f(3)37193×6,f(5)f(4)61374×6,因此,当n2时,有f(n)f(n1)6(n1),所以f(n)f(n)f(n1)f(n1)f(n2)f(2)f(1)f(1)6(n1)(n2)2113n23n1.又f(1)13×123×11,所以f(n)3n23n1.(2)证明:当k2时,所以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