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19《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 资源ID:13007926       资源大小:2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语文上册 19《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背诵课文,关键句段能够默写;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会准确翻译课文。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寓情于景的写法。4、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二)过程与方法:1、本文语言优美,反复朗读背诵课文,读中体会语言美、景物美,体会作者的意旨。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解难。3、辅以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3、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教学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二、 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课题解析:给朱元思的信“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 特点:讲求对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关于六朝骈体文:唐:称时文(与古文相对)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清: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2、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1)、 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 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3)、 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4)、 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缥pio碧 急湍tun 轩邈xun mio 泠lng嘤yng 鸢yun飞 戾l天 经纶ln4、解释下面词语。(1)风烟俱净    俱:全,都。                     (2)从流飘荡    从:顺,随。(3)一百许里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4)直视无碍    碍:阻碍。(5)负势竞上    负:凭借,凭依。                 (6)互相轩邈    轩:高。邈:远。(7)望峰息心    息:平息。                       (8)经纶事务者 经纶:筹划。(9)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10)疏条交映   映:掩映。5、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 【缥(pi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绝】停止。【鸢 (yu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治理。  【柯(k)】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2、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的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的特征。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4、把握本文的结构:总分5、疏通文意。(1)学习第1自然段(听录音朗读后讲解):风烟:指烟雾。共色:同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翻译:风尘和雾气全部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顺江流飘荡,任凭(船儿)时而往东时而往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2)学习第2自然段(听录音朗读后小组讨论解决,教师解疑)。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翻译: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3)学习第3自然段(听录音后小组讨论,教师解疑)。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见:同“现”,显现,显露。 翻译: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激打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好鸟互相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一声不断地叫着,山中的猿猴也不断地啼叫。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四、品味鉴赏课文1、分析第一自然段:作者是怎么样评价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的?此外还介绍了哪些内容?评价: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第1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2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3句:交待江游的地点和距离,总写山水特点。(2)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作者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又异在哪里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2、分析第二自然段:(1)本段承“异水”二字,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写了水的哪些特点?用了什么方法?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的特点。(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3、分析第三自然段:(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从山自身写:正面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视觉;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视觉;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侧面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听觉;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联想;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视觉。(2)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3)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五、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意境、情趣等内容。1、语言美(1)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2)提问:请谈谈朗读本文时感觉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3)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后明确: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修辞的运用,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2、意境美学生自由默读课文,重点揣摩课文写“水”写“山”的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3、情趣美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提示: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情趣。作者在描绘“奇山异水”的景色时,插入了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话不仅从侧面衬托出“奇山异水”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4、让学生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再读课文,感受文中山水之美。六、总结课文一切“景美皆情美”,作者在描写富春江山水的过程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即作者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写,对其美景的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和避世退隐的志趣。七、布置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2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写景文字。八、课后反思:以前,我上文言文时,一般是按照下列流程上的: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范读课文,教学生字词,翻译课文,处理练习。从教学的时间来看,翻译课文大约就占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多,可谓辛苦,学生打瞌睡的也多,无动于衷。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作了很多努力,现在算是找到了一点喜悦。 我现在教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没有花以前那么多时间去做翻译课文了。我把以前翻译课文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我是这样做的,我先范读了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完成下面几个问题:1、课文紧紧围绕两句话来展开的,请从课文中找出这两句。2、课文着重描写了“自富阳至桐栌”的“奇山异水”,哪些是描写山“奇”的,哪些是描写水“异”的?、想想自己身边的山和水,与课文中描写的山和水作一比较,是否真如作者所说的“独绝”?接下来,我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文章的结构有“总分”、“总分总”、“分总”等,这篇文章是按哪种结构方式来行文的?最后,我让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的这些语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体会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在积极的动手、动口、动脑,没有人打瞌睡。上完了这篇课文,我没有一句句的教学生翻译,但学生却能翻译了。我感觉这堂课很成功,也符合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的要求。这堂课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让我这样去偿试的;、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组老师就讨论,研究文言文如何教学能让学生喜欢,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家都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翻译课文,学生只是了解这篇课文的大概意思。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不知道。别的文言文,学生拿到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啰。于是,我便有将文言文教学中的翻译课文的时间解放出来的想法。、看了人民教育中的与魏书生同行的文章。文章中讲道;魏书生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上了一节语文课,也是文言文,课题是晏子使楚。魏老师上这课时,也没有翻译课文。然而,上完这篇课文后,学生们都能翻译课文,听课的老师们都很满意。魏老师的课,给了我理论上的指导,坚定了我对文言文教学改革的信心。通过党课、报告会、学习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新高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 19《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为本站会员(341****677)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