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东南西环黄竹岐大桥等4座三类桥梁加固维修工程——黄埔涌大桥、新洲互通立交主线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 资源ID:13587442       资源大小:2.86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南西环黄竹岐大桥等4座三类桥梁加固维修工程——黄埔涌大桥、新洲互通立交主线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东南西环黄竹岐大桥等4座三类桥梁加固维修工程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建设单位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潘双明联系人薛达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环城高速新洲收费站入口1号联系电话13570076822传真82564138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广州市荔湾区立项审批部门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穗发改201627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T城市交通设施占地面积(平方米)不新增用地绿化面积(平方米)不新增绿化面积总投资(万元)4069,其中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维修加固工程总投资119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1环保比例%1.76%评价经费(万元)0.5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工程范围及规模广州市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路网发达,桥梁众多,为了已建桥梁能够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保证行车通畅、安全,根据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东南西环黄竹岐大桥等4座三类桥梁加固维修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复函(穗发改201627号),建设单位拟对黄竹岐大桥、黄埔涌大桥、新洲互通立交主线桥、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等4座三类桥进行维修加固工程。本项目改造主要工程内容为对上述4座三类桥梁进行维修加固,以维持原桥结构承载力,延长使用寿命,确保桥梁结构安全,本次改造不进行路基拓宽,道路横断面维持现状。其中黄竹岐大桥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黄埔涌大桥、新洲互通立交主线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本次评价仅针对位于荔湾区的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的维修加固工程,其他三座桥的维修加固工程的环评文件另外立案报批。本项目预计于2016年9月开始施工,2016年11月施工完成。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现场照片见附图2,项目四至图见附图3。2、技术指标本次评价涉及的有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为三类桥,梁荷载等均为汽超-20、挂-120,地震烈度按8度标准设防。2. 1 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桥梁概况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全长940m,上部结构跨径组合为(13×20+19+(19.8+31.2+20)+3×20+10+26×20)m,全桥共47跨,上部结构类型采用后张法预应力大空板梁、异形板梁及预应力连续梁,简支桥跨桥面采用先简支后连续处理。左右幅分离设置,桥面标准宽度为15.75m。下部结构采用单侧双柱,三柱或全桥宽三柱式桥墩,简支梁桥面连续段均为矩形盖梁,桥台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式桥台,桥台基础为钻孔桩基础。支座主要采用普通冠状橡胶支座,设置伸缩缝处梁体采用四氟冠状橡胶支座,连续梁段采用四氟橡胶支座加普通圆板式橡胶支座。该桥主要技术指标为: 设计基准期:100年; 环境类别:I类; 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 桥面宽度:双向六车道,单幅桥面全宽为15.75m,单幅桥面净宽为14.75m。2. 2 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桥梁病害状况 上部结构该桥113、1820、2247跨上部结构采用20m后张法预应力大空心板梁结构形式,主要病害为: 部分桥跨梁体跨中处腹板存在斜向开裂,部分裂缝已延伸至倒角或梁体底板,部分梁体底板横向裂缝甚至与两侧腹板贯通,呈空间“U型”,裂缝最大宽度0.45mm,梁体腹板斜向开裂推断主要与主拉应力偏大有关。针对高架桥桥20m后张法预应力大空心板内、外边梁跨中腹板斜向裂缝的发展状况,选取2013年、2015年进行检查的桥跨(左幅113跨,右幅113跨)进行统计对比, 2013年统计裂缝总为84条,裂缝最大宽度为0.3mm;2015年统计裂缝总为234条,裂缝最大宽度为0.45mm;其中, 2015年裂缝条数分别较2013年增幅为178.6,可见内、外边梁跨中斜向开裂病害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此外,2015年检查结果中发现左幅桥有4片梁、右幅桥有7片梁梁体跨中部位开裂比较严重:跨中部位腹板斜向开裂延伸至底板呈空间“L型”,个别裂缝底板横向裂缝与两侧腹板贯通,呈空间“U型”,较2013年有明显发展。 20m预应力大空心板梁墩顶梁端附近处倒角普遍存在斜向开裂现象,部分裂缝延伸至腹板上,裂缝最大宽度0.15mm;个别梁体梁端腹板存在斜向开裂现象,裂缝最大宽度0.06mm。 部分桥跨个别梁体、湿接带及梁体翼缘板存在混凝土破损脱落,钢筋外露锈蚀现象,个别湿接带存在蜂窝麻面,钢筋外露锈蚀状况,个别梁底板存在车辆刮伤、混凝土局部破损。该桥左右幅第1517跨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连续板梁结构,主要病害为:连续梁底板主要存在多条断续通长的纵向裂缝,max=0.15mm;左幅15跨14墩顶侧底板上存在多条斜向裂缝,max=0.15mm;翼缘板上存在多条横向裂缝,max=0.16mm;裂缝较2013年未见明显发展;翼缘板保护层偏薄,钢筋外露锈蚀;个别梁端底板木模未拆除。该桥14、21跨上部结构采用异形板梁结构,主要病害为:左右幅第14跨、第21跨上部结构采用异形板梁,第21跨桥下为汽车公司停车场,停满车辆,空间不足无法检查,第14跨底板经加固处理,经敲击发现,存在局部空鼓现象。 下部结构下部结构采用单侧双柱,三柱或全桥宽三柱式桥墩为主。简支梁桥面连续段均为矩形盖梁,桥台采用钢筋混凝土肋板式桥台,桥台基础为钻孔桩基础,主要病害为: 墩顶盖梁正弯矩区腹板存在竖向裂缝,底板存在横向裂缝,裂缝最大宽度0.2mm;个别墩顶盖梁负弯矩区也存在竖向裂缝,裂缝最大宽度0.2mm。 个别墩顶盖梁存在车辆刮痕、钢筋锈胀外露锈蚀、混凝土破损脱落状况;个别墩顶外侧挡块与梁体顶紧,挡块破损开裂。支座本桥主要采用普通冠状橡胶支座,设伸缩缝处墩顶支座采用冠状橡胶支座,连续梁段采用圆板式橡胶支座。支座主要存在局部脱空、整体脱空、剪切变形、鼓包、个别支座局部偏出梁体、塞垫钢板锈蚀、开裂等病害。3、加固工程规模项目维修加固工程: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总长940.0m。4、加固维修方案4.1 维修加固范围及思路本项目四座桥梁主要存在的结构病害及加固范围如下表所示:表1 设计范围内桥梁主要病害及加固范围序号主要结构病害桥梁/梁片数(盖梁数)加固范围每片梁/每个墩加固工程量120m后张法预应力大空心板梁跨中腹板斜裂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共840片梁病害桥跨边梁次边梁粘贴钢板加固,共128片梁每片梁粘贴钢板18.04m2(含锚栓及镀锌防护)2盖梁(跨中及柱顶部位)竖裂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共92个墩裂缝超限盖梁粘贴钢板加固,共3个墩每个桥墩粘贴钢板18.2m2(含锚栓及镀锌防护)3支座病害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按实际病害支座数量处理按实际病害支座数量处理4裂缝及破损处理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按实际工程量处理按实际工程量处理4.2 维修加固方案:本项目涉及的桥梁病害现状以及拟采取的加固处理措施如下:表2 维修加固措施列表序号桥名主要病害简述拟主要修复措施1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1) 20m预应力大空心板梁部分桥跨边梁跨中处腹板存在斜向开裂,且裂缝在腹板上成八字形分布,max=0.45mm;墩顶梁端附近处倒角存在斜向开裂并延伸至腹板上,max=0.15mm,主要与结构主拉应力偏大有关。选取2013年、2015年进行检查的桥跨进行统计对比发现该病害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2) 连续梁底板主要存在多条断续通长的纵向裂缝,max=0.15mm;左幅15跨14墩顶侧底板上存在多条斜向裂缝,max=0.15mm;翼缘板保护层偏薄,钢筋外露锈蚀,其中局部存在开裂现象,max=0.16mm;个别梁端底板木模未拆除。3) 部分桥墩盖梁跨中正弯矩处及墩柱顶负弯矩处竖向开裂,裂缝最大宽度为0.2mm;部分盖梁局部存在钢筋锈胀,混凝土破损脱落,挡块破损开裂等病害.4) 0#台及47#台前护坡均存在着破损开裂现象,其中0#台前护坡与桥台台身脱开,相对台身下沉。5) 支座主要存在局部脱空、整体脱空、剪切变形、鼓包、个别支座局部偏出梁体、塞垫钢板锈蚀、开裂等病害。1、对大空心板梁边梁梁体内外侧腹板跨中位置处存在的八字形斜向裂缝建议通过荷载试验判断裂缝对结构受力的影响,拟进行粘贴钢板加固;2、对梁体、墩台、盖梁等结构物裂缝进行修补处理,大于等于0.15mm的裂缝进行压力灌注处理,小于0.15mm裂缝进行封闭处理;3、对结构物破损进行修补;4、对局部脱空量较大的支座,塞垫适当厚度的镀锌钢板,对偏出上钢板的支座,进行复位处理,对支座上、下垫钢板锈蚀现象,涂刷防腐漆。4.3 维修加固主要施工工艺4.3.1裂缝灌注 清除裂缝附近尘土、油污,测量裂缝宽度; 确定注浆咀的位置,并预先贴上胶布,当裂缝宽度在0.11mm时咀间距1535cm,按裂缝越细间距越小的原则考虑,每条裂缝不得少于2个注浆咀; 配置封缝用浆,用刷子涂刷在裂缝上,封闭裂缝,对于贯通的裂缝,要同时对两侧进行封闭; 揭去设咀处的胶布,将注浆咀跨缝粘牢; 粘咀胶硬化后重新在注浆咀处及裂缝上补刷一次封缝浆以达到不露浆的要求; 开始注浆前,先配制注缝浆,但每次不宜多配,避免一次用不完粘度变大失效; 按从下向上的注浆次序对裂缝进行灌注; 注意观察相邻的注浆咀,当流出浆液时,说明两咀间裂缝已注满浆液; 全部裂缝注完后,第二天就可以铲去注浆咀和封缝材料,清理裂缝表面。4.3.2植筋 工艺流程钻孔清理钻孔灌胶植入钢筋 施工工序钻孔:孔深与锚筋埋设深度相同,孔径比锚筋大24mm,孔位应避让构造钢筋,孔道应顺直。清理钻孔:孔道先用硬鬃毛刷清理,再以高压干燥空气吹去孔底灰尘、碎片和水分,孔内应保持干燥。灌胶:将植筋胶由孔底灌注至孔深2/3处,待插入锚筋后,胶即充满整个孔洞。插入锚筋:锚筋插入前应清除插入部分的表面污物,并须插到孔底,孔口多余的胶应清除。污物应先以钢刷清除,再用丙酮擦净,并予拭干。在胶液干固之前,避免扰动锚固钢筋和在孔位附近有明水。 施工注意事项为确保加固施工质量,减小焊接对植筋影响,植筋施工应严格按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和设计要求进行。另外,对植筋的焊接施工应采用以下措施:植筋的焊点离胶面距离不小于15d。采取降温措施,如焊接施工时用冰水浸透棉纱布包裹植筋胶面根部钢筋。严禁对一根植筋连续焊接,应采用循环焊接施工的方法,即对一批焊接钢筋逐点、逐根焊接。混凝土表面打磨处理要求: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并结合现场测量定位,在需加大截面混凝土的表面25mm厚的表层砂浆打磨掉,使坚实的混凝土外露,并形成平整的粗糙面,表面不平处应用尖凿轻凿整平,再用钢丝刷刷毛,剔除表层疏松物,最后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表面粉尘或清水冲洗干净。4.3.3粘贴钢板 混凝土剥落处理:先清理混凝土破损基面,凿除松散混凝土;然后对外露锈蚀钢筋进行除锈,直至露出金属光泽;再将混凝土基面或缺陷部分用清水清洗干净,使基面保持干燥、无杂物;最后采用环氧混凝土对混凝土剥落位置进行修补,修补混凝土必须与原混凝土保持平整、密实。 混凝土表面处理: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并结合现场测量定位,在需灌钢加固混凝土的表面放出钢板位置大样,凿除需灌钢区混凝土表面25mm厚的表层砂浆,使坚实的混凝土石外露,并形成平整的粗糙面,表面不平处应用尖凿轻凿整平,再用钢丝刷刷毛,剔除表层疏松物,最后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表面粉尘或清水冲洗干净,待完全干燥后用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 钻孔植埋螺栓: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放出需钻孔的位置,钻孔间距一般30-50cm,施工时可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测试仪查明混凝土钢筋及钢绞线布置,然后钻孔,应避免钻孔打孔时碰及钢筋。植埋全螺纹螺杆,其距灌钢板边缘的距离应控制在510cm之间。 安装钢板:依据现场混凝土上的实际放样进行钢板下料,并依据现场植埋的螺杆,对待灌注的钢板进行配套打孔,用脱脂棉沾丙酮将钢板表面擦拭干净。将钢板固定在螺栓上,并保证钢板与混凝土表面的间隙在2.5mm以上,以确保灌注胶层的厚度在2.5mm以上。 配制结构胶: 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比例配制结构胶。 粘钢灌注胶应在封边完成,且钢板封边胶达到完全固化有足够的强度后再进行配制和使用。 封边:将注入咀粘结在钢板的注入孔上,在钢板边缘插入排气管,在膨胀螺栓头上罩上盖碗,然后用钢板封边胶封闭钢板边缘,完成封边。注入咀布置间距为23m。 灌注:用泵将粘钢灌注胶从注入咀灌注到钢板和混凝土的空隙中,灌注工作持续到所有排气管均有胶液流出。在灌注过程中,用橡皮锤敲打钢板以确认是否灌注密实。要求灌浆之前先通气试压,以020.4MPa的压力将粘钢灌注胶从注入咀压入,当排气孔出现浆液后停止加压,以钢板封边胶堵孔,再以较低压力维持10分钟以上。钢板安装后,至灌注粘钢胶时,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以保证钢板粘贴面的粘贴效果。 钢板表面防腐处理:在钢板粘贴前对钢板进行热镀锌处理,锌膜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对钢板磕碰处及锚固螺栓进行锌加防腐涂装处理。4.3.4 局部破损修补 清理混凝土破损基面,凿除松散混凝土; 外露锈蚀钢筋进行除锈; 将混凝土基面或缺陷部分用清水清洗干净,使基面保持干燥、无杂物; 按厂家提供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聚合物水泥砂浆; 首先在基面或缺陷部位涂刷一层聚合物水泥浆,再将聚合物水泥砂浆用抹刀填补缺陷部分。4.3.5顶梁更换支座顶升梁体处理支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要在不妨碍桥面正常通车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对支座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座处理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对梁体及桥面结构带来损伤,又要保证桥面行车安全,经过多方案比选,本次维修工程采用整体顶升梁体的办法进行处理。为使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对整个顶升、处理过程实施监测、监控,其工作包括以下方面内容:顶升力控制:顶升过程中,通过顶升荷载分级,保证梁体顶升同步。顶升位移控制:监测顶升、处理过程中各梁体位移,保证各梁体位移的协调一致性,实现顶升力和位移“双控”。桥面结构的安全监控:顶升时对桥面结构进行监测,保证更换支座过程中不损伤桥面结构。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根据病害桥梁桥下情况,搭设顶梁施工作业平台; 根据维修处理方案对需要顶升梁体的位置在梁底支座位置附近横隔板处布设千斤顶及百分表; 通过千斤顶配套用的手压油泵对千斤顶进行分级加载,将梁均匀缓慢地顶起; 当梁体顶起后,锁住千斤顶,对破损的支座予以更换。为保证新旧支座均匀受力,更换支座时对同一盖梁上的所有支座均进行更换,更换的支座与原设计支座型号一致; 支座病害处理完成后,对千斤顶进行卸载,将梁体均匀缓慢地落下; 落梁完成后,检查处理完成的支座情况及相临支座是否出现脱空现象; 处理合格后,缷除梁体顶升设备,完成支座处理。支座复位处理过程中的梁体顶升可参考本施工工艺。4.3.6施工设施为减少施工期间对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的影响,本项目施工设施均采用低噪声或静声的施工机械、采取可降低噪声的施工工艺,项目不涉及水中施工。4.3.7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后张法预应力大空心板梁加固方案为跨中粘贴钢板,为桥下施工,施工过程对桥面交通不产生影响。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现有环境问题主要是现状道路路况较差,道路两侧的声环境较差。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东南西环高速公路于1999年全线建成通车,地跨广州市及佛山市南海区,本次评价的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由东环线、南环线、西环线三段组成,东接北环高速公路广氮站并连接广深高速公路,向南跨越珠江、经过海珠区和荔湾区,然后向南海市的盐步、黄岐延伸,最后在浔峰洲与北环高速公路连接,是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的枢纽和中心。 荔湾区地处广州西部,是广州市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历来以繁荣兴旺之商都“西关”和风景优美之“荔枝湾”、“水秀花香”著称。荔湾区东部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总面积约59.1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地质荔湾区所在的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地势平坦且向南向北呈低落之势,西南部平均绝对高程6米左右。北面为台地,地势较高。西南、南部略低,高差2米左右。由西湾到小北江间,大部分为低洼平原。侵蚀平原分布于区内的克山和西村一带。堆积平原分布于西关大部分地区。平原地势向南向西呈低落之势,中山七路东段到西山最高,光复北路一带标高为109米以上,龙津路108米比逢源路107米高,最低处在丛桂路涌边。多宝路和逢源路各街低处标高在106.4米左右,而珠江高潮面在107米上下,故潮涨即入内街。因地势低洼,局部地段下水上升至地面,有沼泽化现象,致排水不畅。西关平原内原有河涌密布,深入市内弯曲连绵,每逢大雨季节,潮涨入侵造成水患。1959年6月23日荔湾涌流域淹街472条。1985年5月30日晚下雨91毫米即街巷受淹,雨停水退。故西关自古有“落雨大,水浸街”之民谣。原芳村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北缘,平均绝对高程5.55.8米,相对高差2米左右,多为第四纪堆积层,厚1.530米。在白鹤洞一带,有顶部高程相差很小的小山岗群,台地东西长约1000米,最高标高25.2米,属二级台地。海北村、海南村各有一座小山岗,岗顶标高1720米,岗体保留不够完整,且面积很小。荔湾区地域地质基底为白红岩体,上层为第四纪沉积岩、沙土、粘土、淤泥、杂填土等。荔湾地区的第四纪地层系统由表及里分为表层土人工填土层和全新世海陆交替层。荔湾地区基底为垩尔岩及其他岩系,分布很广,是陆相湖盆地沉积,沉积物厚度在500米以上。原芳村区地处三水盆地,区内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第三系及白垩系。3.气象、气候荔湾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根据广州市多年的统计资料,其气象气候可概括如下:气温:区内多年平均气温21.6,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13.3,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8.4;极端最高气温38.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故此区一带气候宜人,是水果与水稻、甘蔗的主要适温区。降雨量:区内年平均降雨量达1694.1mm,最大年降雨量达2516.7mm,最小年降雨量达1158.5mm,降雨量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雨的80%,以5、6月份降雨量最多,最少为12月份。风向:全年主导风为北风,多出现于9月份至次年3月份,风向频率12%,春季以东南风、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秋季以北风、东风为多,冬季仍以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9m/s,最高风速达35m/s。日照:年平均日照1916小时,7月份日照最长,平均日照为240-260小时。全年日照率为42.9%,4月份日照最短,年总辐射量(Q)4390.2MJ/m2。气压、空气湿度:年平均气压为1012.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7%。4.水文珠江流域为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22之间,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470mm。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流域内增江上游龙川县上坪站降水量最大,平均年降水量2574mm;滇东南的蒙自县雨过铺站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720mm。珠江流域河川水资源总量为3.36X1011m3,其中入海径流总量3.26X1011m3。西江(思贤滘西口以上)年径流量2.30X1011m3,约占全流域年径流量的68.5%;北江(思贤滘北口以上)年径流量为5.10X1010m3,站全流域年径流量的15.2%;东江年径流量2.57X1010m3,站全流域年径流量的7.6%;三角洲诸河年径流量为2.93X1010m3,占全流域年径流量的8.7%。天然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和下垫面的影响,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与年降水量大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径流的年内变化受降水支配,汛期降水量集中,径流量占全年的75%85%。流域各地水面蒸发量的大小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有关。流域的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001600mm,北部蒸发低,东南边蒸发高。流域的实测最大蒸发量为云南蒙自县雨过铺站1635.5mm,实测最小为广西乐业站808.9mm。含沙量的年内变化比较大,汛期49月含沙量为0.140.53kg/m3,非汛期含沙量为0.020.07kg/m3。5.环境功能属性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属性见表3。表3 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编号项 目属 性1水环境IV类标准2环境空气功能区属2类区3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准(GB3096-2008) 2、4a类标准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保护区否6是否水库库区否7是否属环境敏感区否8是否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9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是10是否规定使用预制混凝土区域是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管辖及人口2005年,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撤销广州市芳村区,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调整后荔湾区面积62.4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街道(沙面、岭南、华林、多宝、昌华、逢源、龙津、金花、彩虹、南源、西村、站前、桥中、白鹤洞、冲口、花地、石围塘、茶滘、东漖、海龙、东沙、中南),193个社区。2014年全区户籍人口71.93万人 。户籍人口出生5302人,政策生育率95.08%,出生性别比110;常住人口出生率7.61,自然增长率-0.22;流动人口出生2154人,政策生育率84.63%;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100%。2.社会经济结构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40.33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比例为0.5:23.1:76.4。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85亿元、217.57亿元和717.91亿元,分别增长-2.6%、6.7%和6.9%。 3.科技、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发挥科技财政投入的指导和带动作用。区财政技术研发经费安排10706万元,全社会R&D投入约20.8亿元。认定和复审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4家。专利申请总量3380件,同比增长47.2,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40件,同比增长305%,专利授权总量1659件,同比增长42.5%,增幅均列全市第一。教育:2014年末全区各类学校共95所,在校学生10.05万人,专任教师6387人。当年初中升学率95.19%,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2.62%;高考上线率达到99.77%、本科上线率为79.94%,位居全市第二。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逸彩庭园幼儿园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幼儿园,广雅幼儿园顺利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文昌幼儿园、鹤苑幼儿园、海南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通过规范化幼儿园验收。荔湾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督导检查,成为全省首批达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认定标准的16个区县之一。区内62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部被认定为标准化学校。高中教育突出优质特色,一中、四中通过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立项。2014年荔湾区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第一批本科上线率达19.16%,较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区属高中专科上线率高达99.77%,连续五年继续保持广州市第一。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完成全区122所民办教育机构的年检工作,新审批民办学校3家。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完成14所小学建设,11所小学正在建设之中。探索特色课程建设,今年新增真光中学(初中部)、西关实验小学、环市西路小学等11所中小学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使全区总数达到17所,居全市之冠。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荔湾区青少年宫合唱团夺得童声组金奖第一名,并荣获总冠军第三名。申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共36项。文化:荔湾区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被省文联评为“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区文化馆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区文化馆创作的舞蹈西关风情·囍荣获广东省第六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全年获得市以上奖项共19个。全年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8场,在荔枝湾大戏台组织私伙局常态演出150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放2万张文化惠民券,组织300场电影和200场演出进社区。广州市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完成50%,编制广安里门楼等3处文物单位的修缮设计方案,8人被评选为第四批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卫生:抓防控、促惠民。全系统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424.36万人次,出院4.50万人次,与2013年同比分别增长9.87%、11.24%,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150.71万人次,占全系统总门诊量35.51%,同比增长18%。共为低保低收入特困人群及优抚对象减免费用21.23万元。加强计划免疫,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9.9%。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婴儿死亡率2.76,无户籍孕产妇死亡,孕妇健康管理率96.52%,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8.71%。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不属于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位于荔湾区增滘立交,没有跨越河流,附近的主要河流是花地河,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花地水道(花地河)属工农业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广州环保地理信息系统发布的花地河2015年11月2016年1月水质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和结果见表4。 表4 水环境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透明度cm)监测时间监测点名称透明度DOCODCrNH3-N总磷2015-11花地河263.3815.252.430.332015-12354.815.84.120.362016-01404.5814.43.80.33(GB3838-2002)类标准3301.50.3由上表可以得出,花地河各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中溶解氧、氨氮和总磷有超标现象,其余监测项目均达标。可见花地河受到一定的污染,水环境质量现状一般。分析造成水体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涌。随着广州市市政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工程的日益完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将有效地改善纳污水体的环境质量。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穗府2013 17号文广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修订)划分,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为评价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引用广州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荔湾芳村测点2016年3月7日3月10日的实时监测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荔湾芳村监测点的检测结果 单位:µg/m3监测因子日期SO2NO2PM10PM2.5CO(mg/m3)O31h1小时平均值2016-3-792781(24小时平均值)51(24小时平均值)0.6721小时平均值2016-3-975152(24小时平均值)37(24小时平均值)0.8881小时平均值2016-3-1063810(24小时平均值)6(24小时平均值)0.7323二级标准(1小时平均值)500200150(24小时平均值)75(24小时平均值)10200评价区域环境空气常规项目SO2、PM10、NO2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总体而言,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三、声环境质量现状见声专题。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改造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声环境和水环境。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是确保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功能区的要求。3.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是确保改造项目在改造期间和改造完成后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声环境质量不恶化。4.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项目改造期间产生的废水不会对项目附近的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表4 项目附近敏感点序号项目维修桥段敏感点名称性质方位,与项目边界最近距离1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大和村(约5000人)居住区E,170m39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2.广东省大气污染排放限值(DB44/27-2001)二级标准;3.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76912005);4.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各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道路维修加固工程,在本环评中不对本项目建议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略。1.施工期环境要素识别类比调查同类型道路改造项目,施工一般会对沿线环境质量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施工噪声各类施工机械及施工作业场所运输车辆会产生一定的噪声,离施工机械5米处的声级值在76112dB(A)之间。(2)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桥面加固维修改造,对现有破损桥面进行铣刨、加固维修。项目建设不开挖地面、不新占用地,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3)施工污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用于生活场所,其生活污水排入现有的污水系统,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4)大气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及汽车尾气;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扬尘;施工机械燃油排放的废气等。这些大气污染源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给施工场地周围近距离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5)其它环境影响其它环境影响主要有:建筑余泥渣土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2.营运期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本项目改造完成后,路面上行驶机动车会产生噪声污染、排放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在下雨时,冲刷路面的雨水会对附近水体造成水污染,由于路面磨损及其它运输车辆坠落物等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废弃物。如下图所示。尾气污染物尾气污染物噪声、振动机动车机动车地面雨水路面垃圾图1 道路交通主要污染示意图项目维修完成后,桥面上行驶机动车会产生噪声、排放尾气污染物,若遇下雨,桥面会产生地面雨水,由于桥面磨损及其它坠落物等还会产生一定的垃圾。(1)环境空气污染由本项目维修加固不会对现有工程的车流产生影响,因此改造后机动车尾气对沿线的影响与工程不做改造机动车尾气对沿线的影响基本无变化。(2)噪声相对于立交桥未做维修改造而言,维修改造完成后路面状况得到改善,行驶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对沿线区域声环境产生的影响会有所降低。(3)振动机动车在路面上行驶时,机动车身自振动会使地面产生振动,且会向道路两侧辐射。振动的大小与机动车的类型、速度和路面条件有关。根据在广州市区主干道两侧的测定,一般主干道两旁的振动级数为4060dB,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振动标准:昼间75dB,夜间为72dB。桥面引起的振动通过桥面传递到支座,再通过墩台传递到基础和土层中,振动波通过土壤又传递到邻近建筑物。由于传递路径中能量的损失,高架桥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地面能量会小于地面路。由此可见,本项目改造完成后,其两侧振动较改造前不会发生变化,也即一般不会超标。(4)水环境影响本项目改造完成后,下雨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地面雨水(污染物浓度较低)以及桥面洒水清洁时产生的少量废水。地面雨水经雨水管网排入市政管网,桥面污水经完善后的现有桥面排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相对于立交桥未做改造而言,本项目改造后桥面雨水量不会增加,并且本次维修加固会改善桥面现有的排水系统,有利于桥面雨水顺畅地排入雨水管网。(5)生态影响本项目为立交桥加固维修工程,项目改造不涉及对周边植被或绿化的破坏,不会对附近地区生态造成明显影响。主要污染工序: 1. 施工期间污染工序(1) 噪声见声专题。(2) 大气污染物项目施工过程中,工地堆积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在有风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粉尘污染。施工机械及运输机械排放的尾气也会造成污染。施工扬尘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扬尘将主要来自:i) 路面改造主要方案为刨铺桥梁面层,在刨铺过程中将有少量颗粒物从地面、施工机械飞扬进入空气中;ii) 施工期间运送废料及散装建筑材料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有少量物料洒落进入空气中,另外车辆在通过未铺衬路面或落有较多尘土的路面时,将有路面扬尘产生;iii) 原料堆场、建设垃圾堆场受风吹时,表面颗粒物会受侵蚀随风飞扬飞扬进空气中;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在施工期间,除了施工扬尘大气污染物外,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油排放的汽车尾气也将给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3) 生态景观本项目施工期不需要破坏现有绿化,所以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现状不会产生破坏。(4) 水环境污染据向道路施工单位的了解,目前广州市的道路改造过程中,由于路面较干净,在现场一般不清洗机械,也不排机械设备运输冷却水。由于本工程位于较为繁忙的交通地段,工程现场无法设置施工营地,且本项目为桥梁加固维修项目,工程量较小,工期较短。因此,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附近居民区租房作为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入现有市政污水处理系统。(5) 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一定量桥面开挖的残渣、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导致物料的散落,将会污染街道和道路,影响环境和交通。2. 营运期间主要污染工序(1)机动车噪声见声专题。(2)大气污染物本项目所间接涉及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机动车尾气。相对高架桥未改造而言,机动车尾气排放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在报告中不对机动车尾气的影响进行评价。(3)振动本项目改造完成后,由于机动车行驶时对路面产生作用力而使地面形成横向波动,波动还会向道路两侧辐射,这种波动就是道路交通产生的振动。交通振动强度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如交通工具自身因素(包括载重量、振动频率)、车流量、车速、路面的施工质量、路面建筑材料、路面的光滑度及路底土壤的性质等。(4)水污染本项目的主要水污染来自于路面的雨水。本项目为加固维修项目,改造完成后并不改变现有路面面积。即路面雨水量改造前后并不发生变化。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桥面上行驶机动车-水污染物桥面雨水-噪声道路上行驶机动车为主要噪声源,其水平距离为7.5m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为68.280.2dB(A)之间。其他桥面上行驶机动车会产生一定振动影响。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见声专题。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道路施工主要在以下环节产生扬尘:在刨铺桥面过程中将有少量颗粒物从地面、施工机械飞扬进入空气中;施工期间运送废料及散装建筑材料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有少量物料洒落进入空气中,另外车辆在通过未铺衬路面或落有较多尘土的路面时,将有路面扬尘产生;原料堆场和暴露松散土壤的工作面,受风吹时,表面颗粒物会受侵蚀随风飞扬进空气中;弃渣弃土处置不当,暴露在外,表面颗粒物会随风进入空气中。本项目为桥梁加固维修项目,总体来说施工期间粉尘产生量较新建道路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有效的环保措施加以减缓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对旧路面刨剥后的废弃材料施工单位进行有效收集,施工期间对尚未完成改造的路面每天进行洒水。原料堆场和裸露路面覆盖防尘布并定期洒水,减少扬尘。施工对余泥渣土的运输按照有关规定,通过专业运输公司进行封闭式运输。3、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由于本工程位于繁忙的交通地段,工程现场无法设置施工营地,且本项目为路面改造项目,工程量较小,工期较短,无必要长期驻扎。因此,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租用附近居民区作为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现有市政管网。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路面废渣等。本项目产生的废渣和废料等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申请处置方式。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5、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次评价的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采用后张法预应力大空心板梁加固方案,为跨中粘贴钢板,为桥下施工,施工过程对桥面交通不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本项目施工期较短,工程内容不大,建设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将考虑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主动积极沟通,并加快施工,将对周边区域的社会影响降到最低。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 声环境影响分析见声专题。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机动车尾气的影响范围主要为道路两侧100m范围内,在道路两侧100m范围外影响很小。本项目为桥面改造项目,桥面改造与未改造相比较而言,机动车尾气对沿线影响基本无变化。3. 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改造完成后营运期桥面雨水排入经改善后的现有排水系统收集进入雨水管网。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4. 环保措施投资本项目环保措施投资估算见表5。表5 本项目环保投资分项表环保项目措施内容数量金额(万元)备注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洒水车1辆18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行动计划实施、人员培训等-1.5施工期按6个月计环境监测费施工期监测实施6个月1.5合计21万元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防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桥面上行驶机动车NOxCOHC工地适当封闭,施工场地洒水车洒水抑尘;散装物料运输车注意覆盖封闭;加强交通管理,保证机动车行驶快捷方便,减少堵车,减少汽车废气污染物排放。缓解和减轻机动车尾气与扬尘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水污染物桥面雨水CODCrBOD5石油类SS总磷总氮桥面雨水经雨水管排入附近道路的雨水管网。不会对附近水质造成影响。噪声桥面改造后,路况得到改善,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道路两侧区域声环境。其他结论与建议1. 项目概况本次改造的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主要工程内容为对桥梁的维修加固,不进行路基拓宽,道路横断面维持现状。本项目预计于2016年9月开始施工。2. 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项目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二类功能区要求,环境空气质量尚可。(2)水环境项目雨水收集后汇入珠江西航道。珠江西航道为劣于类水质,未能达到其功能水质要求,水质较差。(3)声环境根据2016年3月4日对沿线声环境的监测结果可知,本次维修桥段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的要求,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相对较好。4、环境影响结论(1) 生态环境影响由于本项目工程内容主要为桥面改造,对现有桥面进行维修加固。项目建设不开挖路面、不新占用地,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2) 声环境影响施工产生的噪声在昼间和夜间均会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的要求限值。建设单位在声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将采取严格措施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本项目改造后,桥面经过修补后,机动车产生的交通噪声会小于现有桥面产生的噪声,对沿线的声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 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4) 水环境影响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在附近居民区租房作为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现有市政污水管网。营运期桥面雨水经桥面排水管网收集后排放,桥面污水经收集后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对环境的影响很小。(5) 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废渣。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因此项目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6) 社会环境影响施工期间对区域交通会带来不便,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对交通将进行有效疏解。5、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u 声环境为有效防治本项目施工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将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在居民区附近避免高噪声设备在休息时间(中午12:0014:00及夜间22:0006:00)作业。(2) 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3)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对声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敏感对象(例如居民住宅等),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4) 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不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5)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作业时间,加强对施工场地的监督管理,对高噪声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限时作业。(6) 合理设计施工方案,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7) 合理疏导进入施工区的车辆,减少汽车会车时的鸣笛噪声。(8) 分段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对路边敏感点的影响。(9) 在施工之前,将施工进度和提前计划告知道路两侧受影响住户,与周边群众做好沟通。u 环境空气对旧路面刨剥后的废渣尽快收集,对尚未完成改造的路面每天进行洒水。原料堆场和裸露路面覆盖防尘布并进行洒水,减少扬尘。施工期间对余泥渣土的运输应按照市有关规定,通过专业运输公司进行封闭式运输,工地内设置洗车池,防止车辆将工地的泥土带到机动车车道形成二次污染。u 水环境由于本工程位于繁忙的交通地段,工程现场无法设置施工营地,且本项目为加固维修项目,工程量较小,工期较短。因此,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附近居民区租房作为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现有市政管网。u 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废弃渣土,均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申请处置方式。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置。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6、营运期环境保护建议加强道路维护,保证优质路况和交通顺畅。7、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施工和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改造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正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的桥梁加固维修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东南西环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加固维修工程噪声专题东南西环的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加固维修工程分别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主要工程内容为桥梁病害修复、桥梁加固等,不进行路基拓宽,道路横断面维持现状。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项目施工期间噪声源主要是各种工程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各类施工机械(如电锯、装载机、路面铣刨机等)产生的噪声声级值一般在8190dB之间。道路改造完成后,机动车噪声影响变化不大。2.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2.1. 评价范围及敏感点评价范围为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中心线两侧200米内的区域。评价范围内敏感点见表2.1-1。表2.1-1 评价范围内噪声敏感点分布表序号项目维修桥段敏感点名称性质方位,与项目边界最近距离1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大和村(约5000人)居住区E,170m2.2. 监测布点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JTJ005-96)中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区域环境现状以及两侧建筑物分布特点,在项目沿线布设相关噪声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布设见表2.2-1,监测布点具体见附图3。表2.2-1 噪声监测点位分布表序号项目维修桥段监测点位编号方位,与项目边界最近距离1DK51+633.701-DK52+573.741高架桥1#W,10m2#E,10m2.3. 监测仪器使用型号为AW6270+型噪声分析仪进行测量。2.4. 监测时

    注意事项

    本文(东南西环黄竹岐大桥等4座三类桥梁加固维修工程——黄埔涌大桥、新洲互通立交主线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为本站会员(伐***)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