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与案例分析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估算概述 第二节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三节 项目生产成本与费用的测算 第四节 销售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估算 第五节 利润估算与利润分配 第六节 借款本金的偿还与利息支付 第七节 项目清偿能力分析 第八节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第一节 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估算概述 财务评价: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根据财务估算所提供的报表和数据,编制基本财务报表,分析计算投资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此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财务评价是在前面财务基础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述工作的延续和深入,财务评价是投资项目财务分析的核心。也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重要决策依据。 财务评价的主要步骤: 1.收集和估测财务数据 2.编制财务基本报表(特点) 3.进行财务评价 4.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财务估算:在财务评价工作开始之前, 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收集整理和测算有关项目现金流量,并分类编制成财务估算表,为财务评价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财务估算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财务评价工作成败的关键,没有科学的财务估算方法和准确的财务估算数据, 就不可能有正确可靠的财务评价结论。 财务估算需要的基本数据、资料:1.项目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2.项目实施进度及计算期3.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需要量及分年使用计划4.资金筹措方案(资金来源)及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时间、偿还方式等5.职工人数及工资总额6.成本费用的分项值7.产品售价、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率按100%考虑,即销量=产 量8.利润及其分配方案及借款还本付息计划等9.估算的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国家现行财税政策、会计制度与相关法规等10.确定基准收益率等财务评价参数 项目计算期:经济评价中为进行动态分析所设定的期限,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1.建设期:项目资金正式投人开始到项目建成投产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可按合理工期或预计的建设进度确定;运营期分为投产期和达产期两个阶段。 投产期:项目投人生产,但生产能力尚未完全达到设计能力时的过渡阶段。 达产期:生产运营达到设计预期水平后的时间。2.运营期一般应以项目主要设备的经济寿命期确定。 项目计算期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包括行业特点、主要装置(或设备)的经济寿命等。行业有规定时,应从其规定。计算期不宜定得过长(一般不超过20年),对于某些水利、交通运输等服务年限较长的特殊项目,经营期的年限可适当延长。具体计算期可由部门或行业根据本部门或行业项目的特点自行确定,因此无法对项目计算期作出统一规定。 计算期不宜定的太长。除建设期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外,一般来说,运营期不宜超过20年,因为按折现法计算,把20年后的收益金额计算为现值,为数甚微,对评价结论不会发生关键性的影响。第二节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资金按期定额投入,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在总投资估算和年度投资计划的基础上,应根据资金供应者的条件分析比较各种筹资渠道,制定科学的资金筹措方案与资金使用计划。 项目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投资者自有资金,可作为资本金投入;二是外部筹资,通常采用借贷或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一)资本金 资本金是投资者自身投入的资金。我国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资本一般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投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是项目的非债务性资金。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有效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发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通知,从1996年开始,对投资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我国除了公益性项目等部分特殊项目外,大部分投资项目都实行资本金制度。 资本金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于后者,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得超过资本金总额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根据项目所在行业的不同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其中,交通运输、煤炭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及以上;钢铁、邮电、化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5%及以上;电力、机电、建材、石油加工、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商贸及其他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及以上。 资本金的具体比例,由项目审批单位根据项目经济效益、银行贷款意愿与评估意见等情况,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核定。经国务院批准,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资本金的来源有: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资金2.国家批准的各项专项建设资金3.“拨该贷”和经营性基本建设基金回收的本息4.土地批租收入5.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6.地方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的各项税费及其他预算外资金7.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及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等)8.企业折旧基金以及投资者按照国家规定从资本市场上筹措的资金 9.经批准,发行股票或可转换债券10.国家规定的其他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资金(二)外部资金来源 1.国内资金来源 (1)银行贷款。从现实情况来看,银行贷款是项目筹资的主要渠道。 (2)国家预算拨款。它是指由国家预算直接拨付给建设部门、建设单位等无偿使用的建设资金。这种拨款包括中央预算拨款和地方预算拨款两种。目前预算拨款已不再是拟建项目主要的资金来源。 (3)国家预算贷款。是指国家预算拨交政策性银行作为贷款资金由政策性银行对实行独立核算、有偿还能力的事业单位和更新改造的企业发放的有偿贷款。(4)发行债券。债券是筹资者为筹措资金,向众多的出资者出具的表明债务金额的凭证。这种凭证由发行者发行,由投资者认购并持有。债券是表明发行者与认购者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契据。 2.国外资金来源 (1)外国政府贷款 (2)外国银行贷款 (3)出口信贷 (4)混合贷款、联合贷款和银团贷款 (5)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或资本租赁,是指不带维修条件的设备租赁业务。融资租赁与分期付款购入设备相类似,实质上是承租者向设备租赁公司筹措设备投资的一种方法。融资租赁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3种(1)自营租赁(2)回租租赁(3)转租赁 项目总投资的构成:根据资本保全原则和企业资产划分的有关规定,投资项目在建成交付使用时,项目投入的全部资金,即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最终会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流动资产。建设项目总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建设投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工程费用预备费流动资产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征地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勘察设计费建筑管理费环境评价费工程保险费联合试运转费.技术转让费其他费用生产准备费开办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其他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项目总投资构成与资产形成图项目总投资估算的原则和程序如下: (1)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2)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费; (3)估算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 (4)估算流动资金项目投资估算方法 (一)概略估算方法 1、生产规模指数估算法:这种方法根据已建成的,性质类似的建设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和生产能力及拟建项目或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估算拟建项目的投资额。fxxyyn1212 2、该法中生产规模指数 n 是一个关键因素,不同行业、性质、工艺流程、建设水平、生产率水平的项目,应取不同的指数值。 (1)当拟建项目的规模与类似项目的规模相差不大于50,而规模扩大仅仅是提高设备的功能和效率时,其值一般为0.60.7。 (2)当新建项目规模的扩大不是靠增大设备规模,而是靠增加相同规模设备的数量而扩大规模时,其值一般为0.80.9。 (3)大多石油装置、石化装置、化工装置的值为0.60.7。 另外,拟估投资项目生产能力与已建同类项目生产能力的比值应有一定的限制范围,一般这一比值不能超过50倍,而在10倍以内效果较好。 3. 分项比例估算法:以拟建项目的设备费或主要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以其他相关费用占基数的比例系数来估算项目总投资的方法。 C为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E为根据设备清单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设备费(包括运杂费)的总和;P1,P2,P3为已建成项目中的建筑、安装及其他工程费用分别占设备费的百分比;f1,f2,f3为由于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I为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IPfPfPfEC)1 (332211 (二)详细估算方法 1、建筑工程费估算建筑工程费是指为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费用,如场地平整、厂房、仓库、电站、设备基础、工业窑炉、矿井开拓、露天剥离、桥梁、码头、堤坝、隧道、涵洞、公路、铁路、管线铺设、水库、水坝、灌区等项工程的费用。 (1)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建筑工程费用=单位建筑工程投资建筑工程总量 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是以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乘以建筑工程总量来计算的方法。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单位建筑面积(m2)的投资,工业窑炉砌筑以单位容积(m3)的投资,水库以水坝单位长度(m)的投资,铁路路基以单(km)的投资,矿山掘进以单位长度(m)的投资,乘以相应的建筑工程总量来计算建筑工程费。 (3)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 对于没有上述估算指标且建筑工程费占总投资比例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概算指标估算法。采用这种估算法,应占有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建筑材料价格和工程费用指标,投入的时间和工作量较大。其具体估算方法见有关专门机构发布的概算编制办法。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估算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包括设备的购置费、工器具购置费、现场制作非标准设备费、生产用家具购置费和相应的运杂费。设备购置费的估算应根据项目主要设备表及价格、费用资料编制。工器具购置费一般按占设备费的一定比例计取。对于价值高的设备应按单台(套)估算购置费;对于价值较小的设备,可按类估算。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的设备购置费应分别估算。 (1)国产设备购置费为设备出厂价加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仓库保管费等),运杂费可按设备出厂价的一定百分比计算。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 国产标准设备估算国产标准设备是指按照主管部门颁布的标准图纸和技术要求,由我国设备生产厂批量生产的,符合国家质量检测标准的设备。国产标准设备原价有两种,即带有备件的原价和不带有备件的原价。在计算时,一般采用带有备件的原价。国产非标准设备原价 国产非标准设备是指国家尚无定型标准,各设备生产厂不可能在工艺过程中采用批量生产,只能按一次订货,并根据具体的设计图纸制造的设备。非标准设备原价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按成本计算估价法,非标准设备的原价由以下各项组成: 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1专用工具费率)(1废品损失费率)外购配套件费(1包装费率)外购配套件费(1利润率)销项税金非标准设备设计费外购配套件费 (2)进口设备原价(抵岸价)的构成及计算 进口设备的原价是指进口设备的抵岸价,即抵达买方边境港口或边境车站,且交完关税等税费后形成的价格。进口设备抵岸价的构成与进口设备的交货类别有关。 进口设备抵岸价的确定进口设备抵岸价货价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进口关税(消费税)进口设备增值税(海关监管手续费)(车辆购置税)上述公式中,相关费用计算如下:进口设备到岸价(CIF)=离岸价(FOB)+国外运费+国外运输保险费其中: 国外运费=离岸价运费率或国外运费=单位运价运量 国外运输保险费=(离岸价+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率/(1国外保险费率) 进口关税=进口设备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进口关税率 消费税=(到岸价+进口关税)消费税率/(1消费税率) 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设备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率 外贸手续费=进口设备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外贸手续费率 银行财务费=进口设备货价人民币外汇牌价银行财务费率 海关监管手续费=进口设备到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海关监管手续费率 海关监管手续费是指海关对发生减免进口税或实行保税的进口设备,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收取的手续费。全额征收关税的设备,不收取海关监管手续费。 3、安装工程费估算 需要安装的设备应估算安装工程费,包括各种机电设备装配和安装工程费用;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及其装设工程费用;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铺设工程费用;安装设备的绝缘、保温、防腐等工程费用;单体试运转和联动无负荷试运转费用等。 安装工程费通常按行业或专门机构发布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投资。具体计算可按安装费率、每吨设备安装费或者每单位安装实物工程量的费用估算,即: 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率 安装工程费=设备吨位每吨安装费 安装工程费=安装工程实物量安装费用指标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各项费用科目的费率或者取费标准估算。(1) 与土地使用有关的费用 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 建设单位管理费 勘察设计费 研究试验费 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 工程建设监理费 工程保险费 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他费用 供电贴费 工程总承包费(3) 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 联合试运转费 生产准备费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5. 预备费估算 (1)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率 1)1(1tnttfIPC式中PC涨价预备费; It第 t 年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之和; f建设期价格平均上涨率; n建设期。 (2)涨价预备费: 6. 建设期借款利息估算 建设期利息是指项目借款在建设期内发生并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计算建设期利息时,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借款均在每年的年中支用,借款第一年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份按全年计息,建设期每年利息的理论计算公式为:各年应计利息=(年初借款本息累计+本年借款额/2)年利率 【例】:某新建项目,建设期为年,共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第一年贷款300万元,第二年400万元,第三年300万元,年利率为5.6%。用复利法理论计算建设期借款利息。解:建设期各年利息计算如下: I0.53005.6%8.4(万元) I(308.40.5400)5.6%28.47(万元) I(736.87+0.5300)5.6%49.66(万元) 到建设期末累计借款本利为1086.53万元。题目中表13-9中建设期利息估算 外币部分 : 第1期 4861.73/2 9%=218.78 第2期 (4861.73+218.78+3241.15/2)9%=603.10 人民币部分: 第1期 2836.48/26.2%=87.93 第2期 (2836.48+87.93+1890.99/2)6.2%=603.10 7. 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为进行正常生产运营,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 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1)扩大指标估算法:是按照流动资金占某种基数的比率来估算流动资金。 产值(或销售收入)资金率估算法 流动资金额=年产值(年销售收入额)产值(销售收入)资金率 经营成本(或总成本)资金率估算法 流动资金额=年经营成本(总成本)经营成本资金率(总成本资金率)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率估算法 流动资金额=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率 单位产量资金率法 流动资金额=达产期年产量单位产量资金率 (2)分项详细估算法(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其计算式为: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现金+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上年流动资金 现金的估算 年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以上四项费用中包含的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修理费和利息支出如题目中 第3-10期现金=(400+520.20)/24=38.34 万元最低需要周转天数周转次数周转次数年其他费用年工资及福利费现金360 应收账款估算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已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尚未收回的资金,包括若干科目。在可行性研究时,只计算应收销售款。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年销售收入/收账款周转次数 存货估算 存货是企业为销售或者生产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货物,主要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维修备件、包装物、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仅考虑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及动力、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外购原材料=年外购原材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外购燃料=年外购燃料/按种类分项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动力+年工资及福利费+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在产品周转次数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产成品周转次数 流动负债估算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各种债务。在可行性研究中,流动负债的估算只考虑应付账款一项。其计算公式为: 应付账款=(年外购原材料+年外购燃料及动力)/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如题目中 第3期应付账款=(6614.40+861.60)/12=662.8万元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如题目中 第3期流动资金=2925.50-622.80=2302.70万元第三节 项目生产成本与费用的测算 1. 总成本费用估算总成本费用指在运营期内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等于工业企业总成本费用是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费用。在量上等于经营成本与折旧费、摊销费和财务费用之和。 总成本费用估算的基本方法有: 生产要素法:即分别估算出外购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费、人工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摊销费、其他费用及利息支出,并加总得到总成本费用。 生产(服务)成本加期间费用法:按各生产单位核算生产成本(搜集各分单元原材料和公用工程消耗、人员定员、固定资产原值等,而后分别估算各分单元的生产或服务成本,进而加总得到总的生产或服务成本),然后与期间费用相加得到总成本费用。总成本费用的计算公式为(生产要素法估算):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其他费用或(生产成本加期间费用法)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其中: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2.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是: 房屋、建筑物 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器具、工器具 季节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机器设备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财政部规定的其他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直接折旧法: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 交通运输企业和其他企业专用车队的客货运汽车,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费,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进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年折旧额=单位里程折旧额年行驶里程 大型专用设备,可根据工作小时计算折旧费,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年折旧额=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年工作小时 年限平均法 也称使用年限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额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月)份都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所绘出的图线是直线。因此,这种方法也称直线法。 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公式为:%1001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净残值率低于3%或者高于5%的,由企业自主确定,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2)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该法是一种政策性优惠。加速折旧方法较为典型的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以年限平均法确定的折旧率的双倍乘以固定资产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初账面净值,从而确定当期应提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在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年数总和法 也称年数总额法,是指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为基数,按照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也属于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其折旧率以该项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的年数(包括当年)作分子,而以逐年可使用年数之和作分母。分母是固定的,而分子逐年递减,因此,折旧率逐年递减,计提的折旧额也逐年递减。 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为: 年数总和=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3. 摊销费估算 摊销费是指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摊销的费用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一般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且不留残值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确定: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法定有效期和受益年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与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没有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分期摊销,其他资产的摊销期应遵从税法规定。 年摊销费用=资产原值/摊销年限 题目中直接用每年的折旧乘以50%4. 经营成本估算经营成本是项目评价特有的概念,主要是为了满足项目财务现金流量的分析需要,以及对项目进行动态的经济效益分析。经营成本是指总成本费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摊销费和财务费用后的成本费用。计算公式为: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修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十修理费其他费用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一般包括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计件工资除外)和其他费用等,通常把运营期发生的全部利息也作为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和计件工资等。 据此,总成本费用可以有以下两种表示 总成本费用=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或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折旧费+摊销费+利息工资及福利费估算 全厂定员500人,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年8000元估算,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估算为400万元(其中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 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投产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3456789101工资及福利费32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折旧费估算 固定资产原值中除工程费用外还包括建设期利息、预备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中的土地费用。固定资产原值为19524.29万元,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折旧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折旧率为11.88%,年折旧额为2318.51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投产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345678910固定资产合计1原值19524.292折旧18548.072318.512318.512318.512318.512318.512318.512318.512318.513净值976.2117205.7814887.2712568.7610250.257931.745613.233294.72976.21修理费按年折旧额的50%提取,每年1159.25万元。摊销费估算 无形资产为368.90万元,按8年摊销,年摊销额为46.11万元。其他资产为400万元,按5年摊销,年摊销额为80万元。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单位:万元序序号号项目项目摊销摊销年限年限合计合计投产期投产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3456789101无形资产8原值368.90当期摊销费368.9046.1146.1146.1146.1146.1146.1146.1146.11净值0322.79276.68230.56184.45138.3492.2246.110.002其他资产5原值400.00当期摊销费400.0080.0080.0080.0080.0080.00净值0320.00240.00160.0080.000.003合计原值768.90当期摊销费768.90126.11126.11126.11126.11126.1146.1146.1146.11净值0642.79516.68390.56264.45138.3492.2246.110.00第四节 销售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估算1. 营业收入的估算 (1)营业收入的概念 营业收入是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营业收入是进行利润总额和销售税金估算的基础数据。 (2)营业收入的确定 营业收入估算的基础数据,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都与市场密切相关。营业收入的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确定销售量。 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 出厂价格=产品计划成本+产品计划利润+产品计划税金其中:产品计划利润=产品计划成本产品成本利润率 产品计划税金=(产品计划成本+产品计划利润)/(1-税率)税率 确定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 题目中销售收入的计算第3期 销售收入(营业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 =158501.270%=13314.00万元第4期 销售收入(营业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158501.290%=17118.00万元第5期及以后各期 销售收入(营业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158501.2100%=19020.00万元2.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内容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计征依据是项目的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中不含有增值税,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纳税人交税,最终由消费者负担,因此与纳税人的经营成本和经营利润无关。 所以,增值税不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中反映,在经营期间的现金流量系统中可以不考虑增值税。 (1)营业税估算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或有偿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所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税率在3%20%之间。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 (2)消费税估算 消费税是对工业企业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的部分应税消费品按差别税率或税额征收的一种税。消费税是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根据消费政策、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部分消费品征税,其征税对象包括:烟、酒、化妆品、首饰、成品油等 消费税的税率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黄酒、啤酒、成品油采用从量定额,其他消 费品均为从价定额,税率从3%45%不等。消费税一般以应税消费品的生产者为纳税人,于销售时纳税。应纳税额公式为: 从价定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 =营业收入(含增值税)/(1+增值税率)消费税率 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3)附加税估算 在会计处理上,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均可包含在营业税金及附加中,营业税金及附加最后进入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中的科目。 城市维护建设税估算 应纳税额=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实际纳税额适用税率 教育费附加税估算 应纳税额=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实际纳税额适用税率 凡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是教育费附加的缴纳人,教育费附加随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同时缴纳,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有3档: 项目在市区的税率为7%(案例中的项目位于城市近郊, 视为市区);县城5%;其他3%。 教育附加税税率为增值税额的3%。3. 增值税 按现行税法规定中,增值税作为价外税不包括在营业税金及附加中,产出物的价格不含有增值税中的销项税,投入物的价格中也不含有增值税中的进项税。但在财务分析中要单独计算增值税,因为营业收入和成本中是包含增值税的,为使计算口径一致,在计算利润总额时,还要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增值税 增值税是按照增值额计税的,其公式为: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其中: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率=营业收入(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 进项税额=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 题目中以第三期为例: 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13314.0017%-(6614.4+861.6) 17% =2263.38-1270.92=992.46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992.467%=69.47万元 教育费附加=增值税3%=992.463%=29.77万元第五节 利润估算与利润分配1. 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利润概念 在技术经济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其他销售、对外投资及营业外收支,故常按下式简化计算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销售(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补贴收入) 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依此计算和缴纳所得税。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净利润(税后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 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利息支付 息税前利润(EBIT)是可用于偿还借款利息的资金来源。 EBITDA EBIT + 折旧 + 摊销 用于计算偿债指标。2. 利润分配 企业取得净利润,应当按规定进行分配。利润的分配既要考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利润分配的内容与顺序为: (1)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期初未分利润(或减去期初未弥补亏损),为当期可供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利润=当期净利润+期初未分利润 (2)内资企业,以当年净利润为基数,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本年净利润的10提取,可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转为增加公司资本。 外商投资项目,按有关法律规定提取的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 (3)可供分配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可供分配利润法定盈余公积金(含公益金)+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也从可供分配利润中扣除。 (4)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分配顺序如下: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应付普通股股利,剩余的为未分配利润。第六节 借款本金的偿还与利息支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 借款还本付息是指项目投产后,按国家规定的资金来源和贷款机构的要求偿还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本金,而利息支出列入当年的生产总成本费用。测算的内容包括本金和利息数量,以及清偿贷款本息所需的实际时间,它反映了项目的清偿能力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还本付息估算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还本付息估算主要是测算还款期的利息和偿还贷款的时间,从而观察项目的偿还能力和收益,为财务效益评价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流动资金借款还本付息估算 流动资金借款的还本付息方式与固定资产不同,因为流动资金是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周转使用,虽然其物质形态不断发生转化,但其价值量具有长期的稳定性,通常不会因为生产经营的延续增加或减少。基于这一原因,流动资金借款在生产经营期内只计算每年所支付的利息,本金通常是在项目寿命期最后一年一次性支付的。利息计算公式为:年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额年利率1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的规定,贷款还本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可用于归还借款的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费和其他还款资金来源。 利润。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费。 其他还款资金。全年利息还本付息计算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折旧及摊销费估算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利润总额、所得税、可分利润可用于还款的利润未分利润总成本费用 国外借款按已确定或预计可能的借款偿还条件还本付息。 国内借款一般按项目最大偿还能力计算还本付息,以便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1)等额利息法: 每期等额付息,期末还本。(1), ta t nILi It第t期付息额; La贷款总额;CPt第t期还本额; n贷款期限; I 贷款利率。即最后一期 偿还全部本金.(11)()0 tatntnCPL每期等额付息:期末还本:即从第1到第(n-1)期 不偿还本金.2. 2. 借款本息偿还方式(2)等额本金法: 每期等额还本并付当期相应利息( , (11) ataatLILtintLn nCPt付息的期序.(3)等额摊还法: 每期等额偿还本息。(, , ) (1)tat LA/P i n tCPnI It 第t期付息额; CPt第t期还本额; La 贷款总额(4)偿债基金法: 每期偿还贷款利息, 同时向银行存入一笔等额资金,到期末,存款正好偿付贷款本金。(1) ta t nILi每期偿还的利息为: (/, , )tasCPLA F i n每期向银行存入等额现金为: 偿债基金系数(5)量入偿付法(“气球法”): 期中任意偿还本利,到期末全部还清。(6)一次性偿付法(“气球法”的一种): 期末一次偿还本息。(11)()0(, , )tatt ntnC L F P i nI/P is 银行存款利率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合计合计建设期建设期投产期投产期达产期达产期1234561外汇借款(折成人民币)1.1年初借款余额5080.508924.756473.932798.311.2 本年借款8102.884861.733241.151.3当期还本付息10562.483254.054258.273050.16还本8924.752450.823675.622798.31付息1637.73803.23582.65251.851.4期末借款余额2人民币借款2.1年初借款余额2924.415055.335055.335055.333417.722.2本年借款4727.472836.481890.992.3当期还本付息313.43313.431671.043629.62还本1637.613417.72付息313.43313.43313.43211.90期末借款余额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单位:万元建设期借生产期还先还外汇借款后还人民币借款 本项目采用量入偿付法偿还长期借款本金,到第5年还清。本项目采用量入偿付法偿还长期借款本金,到第6年还清。借款利息支付资金来源于何处?利息支付是财务费用支出。 在计算利润时从销售收入中扣除。 还本的资金来源一般应是:折旧费、摊销费和可供分配利润中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后的未分利润。若投产初期还贷资金缺口较大,也可暂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但时间不宜长), 用净利润还本,如本案例。3 偿还借款本金的资金来源34563.1 净利润(见利润与利润分配表)6.20 1230.99 1991.30 2228.06 3.2 折旧费(见折旧估算表)2318.51 2318.51 2318.51 2318.51 3.3 摊销费(见摊销估算表)126.11 126.11 126.11 126.11 3.4 偿还本金来源合计(3.1+3.2+3.3)2450.82 3675.62 4435.92 4672.68 3.4.1 偿还外汇本金2450.82 3675.62 2798.31 0.00 3.4.2 偿还人民币本金0.000.00 1637.61 3417.72 3.4.3 偿还本金后余额(3.4-3.4.1-3.4.2)1254.96 4435.92-2798.31=1637.61流动资金全年应计利息为2302.75.94%=136.78万元项目项目合计合计345678910外汇长期借款利息支付(利率9%)1637.73803.23582.65251.85人民币长期借款利息支付(利率6.2%)1152.19313.43313.43313.43211.90流动资金中的借款数额1494.382035.902302.70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付1030.3788.76120.93136.78136.78136.78136.78136.78136.78(利率5.94%)3820.301205.421017.02702.06248.68136.78136.78136.78136.78利息支付计算表 单位:万元第七节 项目清偿能力分析1. 资产负债率(Debt Asset ratio) 资产负债率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如果资产负债比率达到100%或超过100%说明公司已经没有净资产或资不抵债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负债总额:指公司承担的各项负债的总和,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2、资产总额:指公司拥有的各项资产的总和,包括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资产负债率能够揭示出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有多少是由债权人提供。 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 对投资人或股东来说,负债比率较高可能带来一定的好处。(财务杠杆、利息税前扣除、以较少的资本(或股本)投入获得企业的控制权)。 从经营者的角度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在充分利用借入资金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的负债比率应在不发生偿债危机的情况下,尽可能择高。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2.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比率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考察流动资产与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但该指标过高,说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效率低,对企业运营不利。国际公认的标准比率为200%。但行业间流动比率会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行业生产周期长,流动比率就应相应提高3.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速动比率指标是对流动比率指标的补充,是将流动比率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剔除了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后,计算企业实际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较流动比率更为准确地反映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但该指标过高,说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效率低,对企业运营不利。国际公认的标准比率为100%。同样行业间该指标会有很大差异,实践中应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判断。4. 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 衡量项目清偿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能力的指标。 (流动资金借款一般是在项目的生产期各年支付利息,而在项目计算期末还本) 若事先对借款偿还期限有约定的, 在财务评价时, 不再计算借款还款期。 若事先对借款偿还期限没有约定的,需计算项目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期是指在国家财税制度及项目具体条件下,以项目投产后可用于还款的资金偿还固定资产国内借款本金和建设期利息(不包括已用自有资金支付的建设期利息)所需要的时间。 借款偿还期=(借款偿还开始出现盈余年份-1)+(盈余当年应偿还借款额/盈余当年可用于还款的余额) 或 借款偿还期=还清借款年度年序号-1+当年偿还借款额/当年还款能力 当年偿还借款=年初贷款本金累计+本年应付利息 当年还款能力=净利润+折旧费+摊销费+其他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合计建设期投产期达产期1234561外汇借款(折成人民币)1.1年初借款余额5080.508924.756473.932798.311.2 本年借款8102.884861.733241.151.3当期还本付息10562.483254.054258.273050.16还本8924.752450.823675.622798.31付息1637.73803.23582.65251.851.4期末借款余额2人民币借款2.1年初借款余额2924.415055.335055.335055.333417.722.2本年借款4727.472836.481890.992.3当期还本付息313.43313.431671.043629.62还本1637.613417.72付息313.43313.43313.43211.90期末借款余额当年偿还借款额3 偿还借款本金的资金来源34563.1 净利润(见利润与利润分配表)6.20 1230.99 1991.30 2228.06 3.2 折旧费(见折旧估算表)2318.51 2318.51 2318.51 2318.51 3.3 摊销费(见摊销估算表)126.11 126.11 126.11 126.11 3.4 偿还本金来源合计(3.1+3.2+3.3)2450.82 3675.62 4435.92 4672.68 3.4.1 偿还外汇本金2450.82 3675.62 2798.31 0.00 3.4.2 偿还人民币本金0.000.00 1637.61 3417.72 3.4.3 偿还本金后余额(3.4-3.4.1-3.4.2)1254.96 国内借款偿还期 (从借款开始年算起) =6-1+3417.72/4672.68 = 5.73 年当年还款能力5. 利息备付率(Interest Coverage Ratio) 利息备付率也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用于支付利息的税息前利润与当期应付利息费用的比值。 其公式为:ICR=EBIT/PI 利息备付率=息税前利润/当期应付利息*100%=(利润总额+当期应付利息)/当期应付利息*100% EBIT(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与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费用之和,即税息前利润=利润总额+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利息费用; PI(当期应付利息)计入总成本费用的全部利息。 利息备付率表示利息支付的保证倍率,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利息备付率至少应大于1,一般不宜低于2,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利息备付率高,说明利息支付的保证度大,偿债风险小;利息备付率低于1,表示没有足够资金支付利息,偿债风险很大。 6. 偿债备付率(Debt Service Coverage Ratio) 偿债备付率又称偿债覆盖率,是指项目在借款偿还期内,各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与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的比值。 其公示为,DSCR=(EBITDA-Tax)/PD*100%偿债备付率=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当期应还本付息的金额*100% EBITDA息税前利润加折旧和摊销; Tax企业所得税; PD当期应还本付息金额,包括当期归还贷款本金额及计入成本费用的利息。 偿债备付率表示偿付债务本息的保证倍率,至少应大于1,一般不宜低于1.3,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偿债备付率低,说明偿付债务本息的资金不充足,偿债风险大。当这一指标小于1时,表示可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不足以偿付当年债务。 偿债备付率表示偿付债务本息的保证倍率,至少应大于1,一般不宜低于1.3,并结合债权人的要求确定。偿债备付率低,说明偿付债务本息的资金不充足,偿债风险大。当这一指标小于1时,表示可用于计算还本付息的资金不足以偿付当年债务。 序序号号项目项目合计合计投产期投产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345678910生产负荷(%)70901001001001001001001营业收入144552.0013314.0017118.0019020.0019020.0019020.0019020.0019020.0019020.002营业税金及附加1077.5399.25127.60141.78141.78141.78141.78141.78141.783总成本费用120940.9113205.5015153.0915906.1415552.7615340.8615260.8615260.8615260.864补贴收入5利润总额(1-2-3+4)22533.569.251837.312972.083325.463537.363617.363617.363617.366弥补以前7应纳税所得额22533.569.251837.312972.083325.463537.363617.363617.363617.368所得税(33%)7436.073.05606.31980.791097.401167.331193.731193.731193.739净利润(5-8)15097.486.201230.991991.302228.062370.032423.632423.632423.6310期初未分配利润39240.9806.201237.193228.495456.557589.589770.8511952.1211可供分配利润54338.446.201237.193228.495456.557826.5810013.2112194.4814375.7512盈余公积金(910%)964.09237.00242.36242.36242.3613应付利润0.0014未分配利润(11-12-3)53374.356.201237.193228.495456.557589.589770.8511952.1214133.3915息税前利润26353.861214.672854.333674.143674.143674.143754.143754.143754.14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单位:万元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单位:万元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合计合计建设期建设期投产期投产期达产期达产期1234561外汇借款(折成人民币)1.1年初借款余额5080.508924.756473.932798.311.2 本年借款8102.884861.733241.151.3当期还本付息10562.483254.054258.273050.16还本8924.752450.823675.622798.31付息1637.73803.23582.65251.851.4期末借款余额2人民币借款2.1年初借款余额2924.415055.335055.335055.333417.722.2本年借款4727.472836.481890.992.3当期还本付息313.43313.431671.043629.62还本1637.613417.72付息313.43313.43313.43211.90期末借款余额计算指标: 利息备付率(%)=6.90 偿债备付率(%)=2.15 借款本金偿还=建设投资-建设投资中的资本金=20293.19万元-7121.43万元+808.32万=13980.08万元该项目利息备付率大于2.0,偿债备付率大于1.0,说明项目偿债能力较强。第八节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 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是指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 表达式:nttctiCOCIFNPV1)1 ()(项目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量指标。 (1)FNPV大于0,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不仅超过了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收益率的获利水平,而且还有盈余的现值。 (2) FNPV小于0,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不到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收益率的获利水平,在财务上是不可行的。 (3)FNPV等于0,表明项目刚好达到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收益率的水平,属于边缘项目。2. 内部收益率(FIRR) 内部收益率是使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 (1)是考核项目盈利能力的最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2)是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3)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相对量指标 表达式:. 0)1 ()()(0ntttIRRCOCIIRRNPV 判别准则: i0,项目可行 计算公式:)()()()(nmmnmmiNPViNPViiiNPViIRR3. 投资回收期 (1)静态投资回收期(PAY BACK PERIOD) 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收回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并从项目建设开始时算起,若从项目投产开始年算起,应予以特别注明。 投资回收期短,表明投资回收快,抗风险能力强。对于某些风险较大的项目特别需要计算投资回收期指标。 判别准则: TpTb ,项目可以考虑接受. 指标的缺点:没有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能全面反映项目在寿命期内的真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