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哈汽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安装说明书.doc

    • 资源ID:16475127       资源大小:345.50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哈汽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安装说明书.doc

    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安装说明书 第 51 页 共 51页前 言 超临界600MW汽轮发电机组是我国目前生产的火电设备中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我公司自2001年开始同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合作制造CLN600-24.2/566/566型电站汽轮机,其首台及第二台安装在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即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为单轴、三缸、四排汽、反动凝汽式、带中间再热型式,具有高效率、大功率、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 本说明书主要阐述了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现场安装的主要程序、工艺手段、技术要求及技术规范,其内容如有与本公司提供的图样及技术文件相矛盾之处,以本公司提供的图样及技术文件为准。 由于我们的技术水平及现场安装经验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不当或错误之处,希望使用单位及广大读者给予谅解,并指正。 编 者 2003年10月目 录1 设备验收及保管41.1 开箱验收和检查41.2 交接前后设备在现场的保管和维护42 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本体安装62.1 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本体安装程序62.2 轴系找中说明72.3 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82.4 滑销系统检查及调整102.5 低压外缸()安装132.6 低压外缸()安装142.7 调整3、4、5、6号轴承标高 及低压外缸(、)纵向扬度162.8 前轴承箱安装182.9 3、4、5、6号支持轴承安装192.10 1、2号支持轴承安装202.11 试放转子检查联轴器张口及位移212.12 低压2内缸安装222.13 低压1 内缸安装 232.14 低压1号内缸与低压2号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的联接252.15 低压隔板套安装252.16 低压进汽导流环安装262.17 低压排汽导流环安装272.18 低压缸端部汽封的安装282.19 低压1号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处的联接282.20 高中压外缸安装292.21 高压内缸安装312.22 高压隔板套安装322.23 中压1号隔板套安装332.24 中压2号隔板套安装352.25 高中压进汽平衡环安装362.26 高中压排汽平衡环安装372.27 高中压外缸端部汽封(调)安装382.28 高中压外缸端部汽封(电)安装392.29 挡油环安装392.30 主油泵安装402.31 通流间隙的测量及调整402.32 转子轴向位移试验422.33 推力轴承安装432.34 盘车装置安装432.35 汽缸正式扣缸452.36 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左、右)及高压调节阀安装462.37 再热主汽阀及再热调节阀安装462.38 导汽管安装472.39 联轴器联接472.40 本体保温482.41 基础二次灌浆48附录:491 设备验收及保管1.1 开箱验收和检查 在每批设备到达现场两个月内,由用户通知本公司,本公司保证及时派人到现场进行清点交接。用户若不及时通知本公司自行进行开箱清点,在以后安装过程中发现设备遗失,损坏及缺少零部件等问题时,恕我公司对此概不负责。如果用户已按时通知本公司,而本公司一个月内又未派人进行点交,用户可自行开箱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这些问题待本公司确认后,由本公司负责处理。 开箱验收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在开箱过程中,要有本公司、用户、安装单位专业人员共同参加,各负其责,按顺序逐项清点,并做好记录。首先检查箱子在运输中是否有碰伤,是否涉及设备的完好性,然后按发货单核对箱号、清点箱数,再按装箱单清点零部件数量并核对规格。开箱验收过程中,对设备要进行严格检查,发现设备有锈蚀、损伤等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转子、汽缸、汽封、轴承、阀门、调节部套、各种仪表及所有辅机设备都要进行全面的宏观检查,发现问题,要认真及时处理。验收后由三方人员共同写出并签署点交纪要。1.2 交接前后设备在现场的保管和维护1.2.1 设备交接前的保管 设备到达现场后,应由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员对设备进行分类,分库妥善保管,防止日晒雨淋;在冬季应将设备存放于温度为5以上的环境中保管,防止严重变形。 在现场运送过程中,应防止碰撞等现象发生,不得将两箱或两箱以上的箱子重叠堆放和运送。同时应建立合理的保管制度,防止火灾、水灾及各种有害物质的腐蚀。1.2.2 设备移交后的保管 设备移交后,用户应将设备分类入库,按制度进行保养。同时应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查制度和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对重要零部件,如转子、调节部套、主汽阀、轴承、仪表及大螺栓等严禁露天存放。库房存放时,必须保持库房干燥。必要时要重新涂油,以加强防腐、防湿,尤其是转子轴颈及汽缸、隔板套的中分面处。对于易碰坏的零件(如汽封),必要时可以从部套上拆下,按级别、编号分别装入专用工位器具,以免混杂。对各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的瓦块乌金应特别保护好。 汽轮机转子是汽轮机的重要部件,存放时不得受到其它物品的砸、压、挤,运输时不得出现窜动;存放时必须三个月转动180°,并应及时检查油封,发现锈蚀应及时处理。 大型部件如汽缸、隔板套、汽封体、轴承箱等存放时必须放置平稳,支垫合理,水平中分面应保持水平,水平度不大于3mm/m,部套的底面距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 加热器、冷凝器、冷油器、抽汽器等设备不允许有积水。按设备特点,水平度或垂直度不大于3mm/m;如有堵板的设备,应密封好;已充氮的容器要保持表压,使充氮保护处于良好状态。 对所有部套应定期保养,一般以不超过六个月为宜。对当地气温条件较差的应根据当地条件及时保养,严禁锈蚀。如发现锈蚀应及时处理,并缩短保养期。所使用的各种防腐油脂,使用前应进行检查,严禁使用过期或不合格防腐用品。2 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本体安装2.1 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本体安装程序2.1.1 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2.1.2 滑销系统检查及调整2.1.3 低压外缸()安装2.1.4 低压外缸()安装2.1.5 调整3、4、5、6号轴承标高及低压外缸(、)纵向扬度2.1.6 前轴承箱(CH01.061Z)安装2.1.7 3、4、5、6号支持轴承(CH01.053Z、CH01.054Z)安装2.1.8 1、2号支持轴承(CH01.050Z、CH01.052Z)安装2.1.9 试放转子检查联轴器张口及位移2.1.10 低压2号内缸(CH01.029Z)安装2.1.11 低压1号内缸(CH01.027Z)2.1.12 低压1号内缸与低压2号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的联接2.1.13 低压隔板套(CH01.041Z、CH01.042Z)安装2.1.14 低压进汽导流环(73.028Z)安装2.1.15 低压排汽导流环(CH01.031Z、CH01.032Z)安装2.1.16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75.069Z)安装2.1.17 低压1号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处的联接2.1.18 高中压外缸(CH01.012Z)安装2.1.19 高压内缸(CH01.013Z)安装2.1.20 高压隔板套(CH01.037F)安装2.1.21 中压1号隔板套(CH01.038F)安装2.1.22 中压2号隔板套(CH01.039F)安装2.1.23 高中压进汽平衡环(CH01.071Z)安装2.1.24 高中压排汽平衡环(CH01.071Z)安装2.1.25 高中压外缸端部汽封(调)(CH01.065Z)安装2.1.26 高中压外缸端部汽封(电)(CH01.066Z)安装2.1.27 挡油环安装2.1.28 主油泵(CH01.401Z)安装2.1.29 通流间隙的测量及调整2.1.30 转子轴向位移试验2.1.31 推力轴承(CH01.051Z)安装2.1.32 盘车装置(CH01.178Z)安装2.1.33 汽缸正式扣缸2.1.34 高压主汽调节联合阀(左、右)(CH01.301Z)及高压调节阀(CH01.311Z)安装2.1.35 再热主汽阀(CH01.306Z)及再热调节阀(CH01.314Z)安装2.1.36 导汽管安装2.1.37 联轴器联接2.1.38 本体保温2.1.39 基础二次灌浆2.2 轴系找中说明2.2.1 轴系挠度曲线详见(CH01.003.1Q)轴系找中图。2.2.2 轴承标高值如表1所示。 表1轴承号轴承标高(mm)轴承号轴承标高(mm)110.5670.8225.6383.7433.7395.4740.821021.18501133.16602.2.3 联轴器张口及错位值如表2所示。方案连轴器号连轴器直径张口值错位值A中间轴Y跟低压转子(二)连接2-39350.127-0.304-X978用螺钉连接在一起X-59780.203-0.156-Y978用螺钉连接在一起Y-79780.1270.15B中间轴Y跟发电机转子连接2-39350.127-0.304-X978用螺钉连接在一起X-59780.203-0.156-Y9780.1270.30Y-7978用螺钉连接在一起 注:(1)联轴器端面张口在下部较大,张口值为正。(2)调速器端的联轴器顶端较高,错位值为正。 2.3 基础验收及垫铁布置2.3.1 基础验收2.3.1.1 基础的自振频率应避开汽轮发电机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2.3.1.2 机组安装之前基础应浇注完毕,基础地脚螺栓及其套管组件、机组定位锚固板、主汽(再热)调节阀支架和梁以及低压加热器底座等均应浇注完成。2.3.1.3 基础的纵向、横向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2.3.1.4 基础表面应平整、无钢筋外露,无裂缝,无蜂窝麻面,不应有水泥砂浆封面。2.3.1.5 基础上各予埋件(锚固板等)与纵、横向中心线相对位置应正确。同时按汽轮发电机外形及布置图(CH01.000.6Z)复查至号低压缸的基础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3.1.6 汽轮机基架下混凝土标高、凝汽器基础标高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如主油箱、冷油器、汽封冷却器、EH油系统组合油箱座架、各种泵类等)基础的位置和标高均应符合设计院设计要求。2.3.1.7 核对各地脚螺栓数量、规格、位置及标高,以确保主汽调节阀和汽水分离再热器底板与机组中心线的相对位置。2.3.1.8 核对基础中的予留孔(指吊放各管道、电气、凝汽器、前轴承座底部进出套装油管路所需空间及回油管安装走向、斜度及位置尺寸等),应满足以后机组安装需要。2.3.1.9 为了便于观测运行后的基础情况,尤其是监测机组下沉量,必须做好参考点。2.3.2 垫铁布置2.3.2.1 基础验收合格后,根据垫铁及对中元件图(CH01.905Z)在基础上划出垫铁位置,按图要求布置垫铁。2.3.2.2 垫铁布置要均匀,与垫铁接触的基础表面应无砂浆层或渗透在基础上的油垢。2.3.2.3 垫铁与基础表面应接触均匀,接触面积不小于80%,且四周无翘动。2.3.2.4 除号低压外缸下垫铁应水平布置外,其余各垫铁沿轴线方向均应按一定的标高及扬度布置。各垫铁的标高及扬度可根据本公司提供的轴系找中图(CH01.003.1Q)所规定的轴承中心及标高计算出。2.3.3 基架布置2.3.3.1 按低压缸基架图(CH01.162Z)及前轴承箱图(CH01.061.28Z)的要求,对基架进行检查并在垫铁上布置基架,要求:a、 基架上的灌浆搭子不应与垫铁干扰碰撞。b、 基架与垫铁应均匀接触,接触面积不小于75%。c、 接触面要清洁。2.3.3.2 校准基架水平及标高,同时按基础预埋锚固板的标记拉钢丝找正基架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偏差应在1mm之内。2.4 滑销系统检查及调整2.4.1 基架与低压外缸及前轴承箱配合情况的检查 将低压、号外缸下半(各三段)及前轴承箱在相应的基架上就位,检查结合面间隙,要求沿周边0.05mm塞尺不入。如间隙超差,可通过调整基架下的垫铁予以消除。2.4.2 滑销系统说明及间隙调整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滑销系统如图(CH01.905Z、 CH01.061Z)所示。 、锚固板配合间隙如图1所示。图 1、锚固板与汽缸撑脚间间隙a值如表3所示。 表 3锚固板间隙a(mm)241020锚固板配合间隙如图3所示。图 3 锚固板与汽缸撑脚间间隙a值如表3所示。前轴承箱导向键配合间隙如图5所示。图 5 前轴承箱压板配合间隙如图6所示。前基架 图 6 前轴承箱下部专用螺栓配合间隙如图7所示。前基架 图 72.5 低压外缸()安装2.5.1 低压外缸()安装前应做好的工作2.5.1.1 相应冷凝器已就位,与低压外缸()排汽口连接的补偿节应预先装焊于冷凝器喉部,以备与低压外缸()排汽口相连接。2.5.1.2 相应抽汽管等内部配管应吊入冷凝器喉部内。2.5.2 低压外缸()下半接配2.5.2.1 将低压外缸()后部(调)(CH01.020Z)下半、低压外缸()中部下半(CH01.022Z)、低压外缸()下半(电)(CH01.024Z)分别在相应的基架上初步就位,在低压外缸()下半垂直法兰面处敷设涂料;调整基架下垫铁使三段汽缸在垂直中分面处的水平中分面平齐,高低错位值小于0.05mm,各段汽缸的纵横向水平在0.05mm/m之内(其中,横向水平偏差方向应一致),汽缸下半撑脚与基架间间隙0.04mm塞尺不入。2.5.2.2 在低压外缸()电、调端之间架上钢丝(钢丝中心应与机组理想中心线重合),找低压外缸()后部(调)(CH01.020Z)下半中心,要求:a=b,允差0.05mm,c=(a+b)/2,允差0.10mm,在低压外缸()后部(调)下半内外挡油环洼窝处测量。 注意:按本安装说明书使用钢丝作为找中基准,应考虑钢丝挠度。2.5.2.3 以钢丝为中心,找低压外缸()中部下半(CH01.022Z)中心,要求:a=b,允差0.10mm,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后部(调)下半一致,在低压()外缸中部下半左右两侧低压2号内缸(CH01.029Z)垂直定位块处测量,做好测量点标记。2.5.2.4 以钢丝为中心,找低压外缸()后部(电)(CH01.021Z)下半中心,要求:a=b,允差0.05mm,偏差方向与低压后部()外缸(调)下半一致,在低压外缸()后部(电)下半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5.2.5 连接低压外缸()下半三段。把紧垂直中分面1/3螺栓,垂直中分面间隙应0.05mm塞尺不入,然后把紧其余螺栓,装入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并将偏心衬套与缸体点焊。2.5.2.6 低压外缸()下半接配后,复测低压外缸()中心,要求低压外缸()下半与钢丝同心,在电调两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5.3 复查低压()外缸横向水平利用等高垫铁、平尺及水平仪复查低压外缸()水平中分面横向水平。低压()外缸横向水平均应为0mm/m,允差0.05mm/,电调端横向水平偏差方向应一致。若低压()外缸水平中分面横向水平超差,可通过调整基架下平面垫铁来调整。2.5.4 测量并调整低压()外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平面度 通过调整基架下平面垫铁,保证低压()外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平面度小于0.25mm。2.5.5 低压外缸()上半接配2.5.5.1 将低压外缸()后部 (调)(CH01.020Z)上半、低压外缸()中部上半(CH01.022Z)、低压外缸()后部(电)(CH01.024Z)上半垂直中分面敷设涂料,分别吊到低压外缸()下半相应位置上就位,装入水平中分面定位螺栓,检查自由状态下水平中分面间隙,应0.30mm塞尺不入,把紧水平中分面1/3螺栓,要求水平中分面间隙0.05mm塞尺不入。2.5.5.2 把紧低压外缸()上半垂直中分面1/3螺栓,垂直中分面间隙应0.05mm塞尺不入,然后把紧低压外缸()上半垂直中分面其余螺栓,装入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并将偏心衬套与缸体点焊。2.6 低压()外缸安装2.6.1 低压()外缸安装前应做好的工作2.6.1.1 相应冷凝器已就位,与低压()外缸排汽口连接的补偿节应预先装焊于冷凝器喉部,以备与低压()外缸排汽口相连接。2.6.1.2 相应抽汽管等内部配管应吊入冷凝器喉部内。2.6.2 低压()外缸下半接配2.6.2.1 将低压外缸()后部(调)(CH01.025Z)下半、低压外缸()中部下半(CH01.023Z)、低压外缸()后部(电)(CH01.021Z)下半分别在相应的基架上初步就位,在低压外缸()下半垂直法兰面处敷设涂料;调整基架下垫铁使三段汽缸在垂直中分面处水平中分面平齐,高低错位值小于0.05mm,各段汽缸的纵横向水平在0.05mm/m之内其中,横向水平偏差方向应与低压()外缸一致,汽缸下半撑脚与基架间间隙0.04mm塞尺不入。2.6.2.2 在低压外缸()后部调端与低压外缸()后部电端之间架上钢丝,调整钢丝使其与低压()外缸同心,要求: a=b,允差0.05mm,c=(a+b)/2,允差0.10mm,在低压外缸()下半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两档,偏差方向应一致。2.6.2.3 调整低压外缸()后部(调)下半使其外挡油环端面到低压外缸()后部(电)下半外挡油环端面的开档尺寸为:1318.75±1.5mm(以后的各项工作中都应保证此值不变),测量左右两点,平行度允差0.10mm。2.6.2.4 调整低压外缸()后部(调)(CH01.025Z)下半相对钢丝的中心,要求:a=b,允差0.05mm,c=(a+b)/2,允差0.10mm,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下半一致,在低压外缸()后部(调)下半内外挡油环洼窝处测量两档。2.6.2.5 以钢丝为中心,找低压外缸()中部下半(CH01.023Z)中心,要求:a=b,允差0.10mm,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后部(调)下半一致,在低压外缸()中部下半左右两侧低压2号内缸(CH01.029Z)垂直定位块处测量,做好测量点标记。2.6.2.6 以钢丝为中心,找低压外缸()后部(电)(CH01.021Z)下半中心,要求:a=b,允差0.05mm,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后部(调)下半一致,在低压外缸()后部(电)下半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6.2.7 连接低压外缸()下半三段。把紧垂直中分面1/3螺栓,垂直中分面间隙应0.05mm塞尺不入,然后把紧其余螺栓,装入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并将偏心衬套与缸体点焊。2.6.2.8 低压外缸()下半接配后,复测低压外缸()中心,要求低压外缸()下半与钢丝同心,在电调两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6.3 复查低压外缸()横向水平利用等高垫铁、平尺及水平仪复查低压外缸()水平中分面横向水平。低压外缸()横向水平均应为0mm/m,允差0.05mm/m;横向水平的偏差方向应与低压外缸()一致。若低压外缸()水平中分面横向水平超差,可通过调整基架下平面垫铁来调整。2.6.4 测量并调整低压外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平面度 低压外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平面度的设计要求以及测量和调整方法与低压()外缸下半相同,请参照2.5.4执行。2.6.5 低压外缸()上半接配 低压外缸()上半接配,即低压外缸()后部(调)(CH01.025Z)上半、低压外缸()中部上半(CH01.023Z)及低压外缸()后部(电)(CH01.021Z)上半的接配,其方法及技术要求与低压外缸()上半接配相同,请参照2.5.5执行。2.7 调整3、4、5、6号轴承标高及低压外缸(、)纵向扬度2.7.1 根据表1中各轴承标高值计算出低压外缸(、)纵向扬度值如下: 低压外缸()下半为: (3.94-0.86)/5.74=+0.537mm/m;低压外缸()下半为: (0-0.15)/5.74=-0.026mm/m;其中5.74为3、4号轴承及5、6号轴承轴承间的跨距,单位为m;扬度值为“”表示汽缸前扬,扬度值为“”表示汽缸后扬。36号轴承对应的各内挡油环洼窝设计标高如下: 3号轴承对应的内挡油环洼窝设计标高为: 3.94-0.537×0.324=3.77mm; 4号轴承对应的内挡油环洼窝设计标高为: 0.86+0.537×0.324=1.03mm; 5号轴承对应的内挡油环洼窝设计标高为: 0+0.026×0.324=0.01; 6号轴承对应的内挡油环洼窝设计标高为: 0.15-0.026×0.324=0.14mm。 其中0.324为轴承与对应的内挡油环洼窝之间的距离。2.7.2 在低压外缸()调端与低压外缸()电端之间架上钢丝。 2.7.3 通过调整基架下的平面垫铁来调整低压外缸(、)下半相对钢丝中心,使3、4、5、6号轴承达到设计标高。低压外缸()下半相对钢丝中心,在其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应为: 调端:a=b,c=(a+b)/2-3.77; 电端:a=b,c=(a+b)/2-1.03; 允差0.05mm,偏差方向一致。低压外缸()下半相对钢丝中心,在其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应为: 调端:a=b,c=(a+b)/2-0.01; 电端:a=b,c=(a+b)/2-0.14; 允差0.05mm,偏差方向一致。注意:调整轴承标高过程中应保证低压外缸(、)下半横向水平及轴向开档尺寸不超差。2.7.4 用等高铁、平尺及水平仪检查低压外缸(、)下半纵向扬度,低压外缸()下半前扬,扬度为0.537mm/m;低压外缸()下半后仰,扬度为-0.026mm/m;允差0.05mm/m。2.7.5 复查低压外缸(、)下半横向水平,应保持原调整值。2.7.6 低压外缸(、)中心、扬度及横向水平合格后,用平面垫铁消除基架与汽缸撑脚支撑面之间的间隙,要求沿周边0.04mm塞尺不入。2.7.7 复测低压外缸(、)下半中心、扬度、横向水平,并做好记录。2.8 前轴承箱(CH01.061Z)安装2.8.1 前轴承箱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2.8.1.1 检查前轴承箱及前轴承箱基架与纵向导向键间配合间隙,要求如图5所示。2.8.1.2 在前轴承箱基架支撑面上涂上润滑油,将前轴承箱下半合在前轴承箱基架上,保证轴向相对尺寸,推拉检查应活动自如。2.8.1.3 大致调整前轴承箱电端挡油环洼窝端面到低压外缸()调端外挡油环端面轴向开档尺寸,使其为5478mm。2.8.1.4 调整前轴承箱基架下平面垫铁消除前轴承箱下半与前轴承箱基架接合面间隙,要求:沿周边0.04mm塞尺不入。2.8.1.5 装上前轴承箱左右压板,检查配合间隙,要求如图6所示。2.8.1.6 装上前轴承箱左右专用螺栓螺母及垫圈,检查配合间隙,要求如图7所示。2.8.2 前轴承箱就位找中心2.8.2.1 在前轴承箱调端与低压外缸()电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8.2.2 调整前轴承箱电端挡油环洼窝端面到低压外缸()调端外挡油环端面轴向开档尺寸,使其为5478±1.5mm(以后的各项工作中此值都应保证不变)。2.8.2.3 调整前轴承箱对钢丝的中心及前轴承箱纵横向水平,要求:a前轴承箱对钢丝的中心为: a=b,允差0.05mm ; c=(a+b)/2-11.18,允差0.10mm; 在#1轴承洼窝处测量前后两点,平行度允差0.02 mm; b前轴承箱横向水平为:0mm/m,允差0.05mm/m,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一致; c前轴承箱纵向水平为:前扬0.93mm/m,允差0.05mm/m。2.8.2.4 在保证前轴承箱相对钢丝中心及纵横向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前轴承箱基架下平面垫铁消除前轴承箱下半与前轴承箱基架接合面间隙,要求:沿周边0.04mm塞尺不入。2.9 3、4、5、6号支持轴承(CH01.053Z、CH01.054Z)安装2.9.1 检查3、4、5、6号支持轴承外圆处垫块与轴承洼窝接触情况2.9.1.1 在3、4、5、6号支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上涂上红丹粉,并分别将5、6号支持轴承下半在低压外缸(、)两端轴承箱内相应洼窝处就位。注意轴承电调端方向,不得装反。2.9.1.2 对研3、4、5、6号支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与轴承洼窝,检查其接触情况,接触面积应不小于总面积的75。如不合格应予以适当的处理。2.9.2 3、4、5、6号支持轴承找中心2.9.2.1 在3、4、5、6号支持轴承巴氏合金内孔上涂上润滑油,分别将低压()转子吊放在3、4号支持轴承内,将低压()转子吊放在5、6号支持轴承内。2.9.2.2 分别测量低压()转子相对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的中心及低压()转子相对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的中心,要求:a=b=c,允差0.05mm。如不合格应通过增减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调整垫片予以调整,此时应保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与轴承洼窝的接触面积仍不小于总面积的75。2.9.3 检查3、4、5、6号支持轴承与相应轴颈及轴承箱上盖间的配合间隙2.9.3.1 合上3、4、5、6号支持轴承上半,自由状态下水平中分面间隙应0.03mm塞尺不入,检查3、4、5、6号支持轴承与相应轴颈间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1。2.9.3.2 合上低压外缸(、)电调端轴承箱上盖,检查3、4、5、6号支持轴承与相应轴承箱上盖间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所示的技术要求5。2.10 1、2号支持轴承(CH01.050Z、CH01.052Z)安装2.10.1 检查1、2号支持轴承外圆与轴承洼窝接触情况2.10.1.1 在1、2号支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上涂上红丹粉,并将2号支持轴承下半在前箱和低压外缸()调端轴承箱内相应洼窝处就位。注意轴承电调端方向,不得装反。2.10.1.2 对研1、2号支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与轴承洼窝(下半中间的垫块除外),检查其接触情况,接触面积应不小于总面积的75。如不合格应予以适当的处理。刮研下半中间的球面垫块,使其在103的区域内达到100%接触。然后调整下半中间球面垫块的垫片厚度,使垫块与轴承座之间有0-0.1mm的间隙。2.10.2 1、2号支持轴承找中心2.10.2.1 在1、2号支持轴承巴氏合金内孔上涂上润滑油,将高压转子转子吊放在1、2号支持轴承内。2.10.2.2 测量高压转子相对低压外缸()调端外挡油环洼窝的中心,要求:a=b=c,允差0.05mm。如不合格应通过增减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调整垫片予以调整,此时应保证轴承下半壳体外圆处的垫块与轴承洼窝的接触面积仍不小于总面积的75。2.10.3 检查1、2号支持轴承与相应轴颈及轴承压盖或轴承箱上盖间的配合间隙2.10.3.1 合上1、2号支持轴承上半,自由状态下水平中分面间隙应0.03mm塞尺不入,检查并调整1、2号支持轴承与相应轴颈间配合间隙,详见图纸(CH01.050Z、CH01.052Z)中“轴承间隙调整技术要求”。2.10.3.2 合上低压外缸()调端轴承箱上盖及1号支持轴承压盖,检查1、2号支持轴承与相应轴承压盖或轴承箱上盖间配合间隙0.08mm过盈。2.11 试放转子检查联轴器张口及位移2.11.1 转子就位2.11.1.1 将16号支持轴承内孔清理干净,放少许透平油,油质应保持清洁;将各转子轴颈擦干净,分别吊放在各自对应的支持轴承内。2.11.1.2 测量并做准低压()转子轴颈凸台到支持轴承外端面距离,5号支持轴承调端为32.39±3.05mm,电端为18.42±3.05mm;6号支持轴承调端为32.39±3.05mm,电端为18.42±3.05mm。2.11.1.3 测量并做准低压()转子轴颈凸台到支持轴承外端面距离,3号支持轴承调端为28.19±3.05mm,电端为22.61±3.05mm;4号支持轴承调端为28.19±3.05mm,电端为22.61±3.05mm。2.11.1.4 测量并做准高压转子轴颈凸台和支持轴承外端面距离,1号支持轴承电调端均为15.88±3.30mm,2号支持轴承电调端均为25.4±3mm。2.11.2 检查并调整联轴器张口及位移 本机组各联轴器张口及位移要求如下: a、张口:左右两点为0mm,允差0.02mm;上下两点详见“轴系找中说明”。 b、位移:左右两点为0mm,允差0.02mm;上下两点详见“轴系找中说明”。 若联轴器张口及位移未达到上述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调整,使其达到合格。2.11.3 调整前轴承箱扬度,使其等于高压转子调端轴颈的扬度,允差0.05mm/m。2.11.4 测量各转子轴颈处的扬度值,并做好记录。2.12 低压2号内缸(CH01.029Z)安装2.12.1 低压2号内缸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2.12.1.1 检查低压2号内缸与低压外缸(、)底部偏心定位销配合尺寸,要求见(73.036Z)C-C剖视,保证定位销与2#内缸相应的孔径配合间隙0.05±0.025mm。2.12.1.2 将工艺支撑垫片(4件)置于低压外缸(、)中部左右用于支撑低压2号内缸的平面上,吊入低压2号内缸下半,保证工艺支撑垫片与内缸撑脚及外缸中部下半均匀接触,且结合面处0.02mm塞尺不入。2.12.2 低压2号内缸就位找中心2.12.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12.2.2 通过增减工艺支撑垫片厚度调整低压2号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要求: aa=b ,c=(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2号内缸电调两端内圆处测量; b低压2号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2.12.2.3 检查低压2号内缸电调端端面到低压外缸(、)电调端内加工面尺寸,电调端应一致,允差2mm;测量左、右两点,平行度允差0.20mm。2.12.2.4 合上低压2号内缸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0.20mm塞尺不入;把紧水平中分面1/3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05mm塞尺不入。2.12.2.5 复查低压2号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2号内缸电调两端内圆处测量。2.12.2.6 配制低压2号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轴向定位“L”型垫片,并用螺栓把紧在低压2号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间隙要求如图(73.036Z)中F-F视图所示。2.12.2.7 按工艺支撑垫片厚度配制低压2号内缸下半左右撑脚下产品支撑垫片,并用螺栓把紧在2号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要求支撑垫片与内缸撑脚及外缸中部下半均匀接触,且结合面周围0.05mm塞尺不入;其它要求见图(73.036Z)中H-H视图。2.12.2.8 再次复查低压2号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 a=b ,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2号内缸电调两端内圆处测量。2.12.2.9 将低压2号内缸与低压外缸(、)底部偏心定位销按图纸要求焊牢在低压外缸(、)中部下半上。2.13 低压1#内缸(CH01.027Z)安装2.13.1 低压1#内缸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2.13.1.1 检查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底部偏心定位销配合尺寸,应符合图纸(CH01.029Z)的要求。2.13.1.2 检查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两侧偏心定位销配合尺寸,应符合图纸(CH01.027Z)中“D向”视图要求。2.13.1.3 将工艺支撑垫片置于低压2#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相应位置上,吊入低1#内缸下半,保证工艺支撑垫片与低压2#内缸水平中分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2.13.2 低压1#内缸就位找中心2.13.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13.2.2 通过增减工艺支撑垫片厚度调整低压1#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要求: aa=b,c=(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五级隔板出汽侧1#内缸内圆处测量; b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2.13.2.3 检查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轴向定位尺寸:低压反向五、六级隔板内环轴向开挡尺寸,测量左、右两点,平行度允差0.20mm;低压正向五、六级隔板内环轴向开挡尺寸,测量左、右两点,平行度允差0.20mm。2.13.2.4 合上低压1#内缸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10mm;把紧水平中分面1/3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5mm。2.13.2.5 复查低压1#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五级隔板出汽侧1#内缸内圆处测量。2.13.2.6 按工艺支撑垫片厚度配制低压1#内缸下半左右支撑键下产品支撑垫片,并用螺钉把紧在低压2#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要求支撑垫片与低压2#内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其他要求详见(73.027.12Z)2.13.2.7 按要求配制低压1#内缸支撑键上部垫片,并用螺钉把紧在低压2#内缸上半相应位置上。2.13.2.8 再次复查低压1#内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在低压正反向第五级隔板出汽侧1#内缸内圆处测量。2.13.2.9 将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底部偏心定位销按图纸要求焊牢在低压2#内缸上。2.14 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的联接2.14.1 检查冷拉值 合上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上半,在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搭一平尺测量法兰面高低差,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比低压1#内缸进汽口法兰面高5±0.7mm,即冷拉值。2.14.2 配制“L”型垫片 配制低压1#内缸与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L”型垫片,并用螺栓把紧在低压2#内缸进汽口法兰面处相应位置上(此项工作最好在精测通流后实缸状态下进行),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73.036Z)要求。2.15 低压隔板套(CH01.041ZCH01.042Z)安装2.15.1 低压隔板套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2.15.1.1 检查低压隔板套上、下半与低压1#内缸上、下半间偏心定位销与销槽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CH01.027Z)中F-F视图要求。2.15.1.2 将工艺支撑垫片(4件)置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相应位置上,吊入低压隔板套下半,保证工艺支撑垫片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2.15.1.3 合上低压隔板套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5mm;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3mm。2.15.2 低压隔板套就位找中心2.15.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15.2.2 通过增减工艺支撑垫片厚度调整低压隔板套相对于钢丝的中心,要求: a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 b低压隔板套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2.15.2.3 检查低压隔板套轴向定位尺寸:在低压隔板套进汽侧定位面与低压1#内缸对应定位面贴死的情况下,另一侧(出汽侧)应有图纸要求的间隙,详见(CH01.027Z)F-F视图。2.15.2.4 按工艺支撑垫片厚度配制低压隔板套下半左右支撑键下产品支撑垫片,并用螺钉把紧在低压1#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要求支撑垫片与低压1#内缸下半水平中分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其他要求详见图(73.041.3Z)。2.15.2.5 按图纸要求配制低压隔板套支撑键上部垫片,并用螺钉把紧在低压1#内缸上半相应位置上。2.15.2.6 复查低压隔板套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2.16 低压进汽导流环(73.028Z)安装2.16.1 低压进汽导流环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2.16.1.1 将工艺支撑垫片置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相应位置上,吊入低压进汽导流环下半,保证工艺支撑垫片与低压1#内缸左右支撑面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2.16.1.2 装上相应的对中板,保证对中板与低压1#内缸均匀接触,四周间隙小于0.02mm。2.16.1.3 合上低压进汽导流环上半,检查自由状态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10mm;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5mm 检查对中板与低压进汽导流环及低压1#内缸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要求。2.16.2 低压进汽导流环就位找中心2.16.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16.2.2 通过增减工艺支撑垫片厚度调整低压进汽导流环相对于钢丝的中心,要求: a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测量电、调两档; b低压进汽导流环与低压1#内缸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差一致,允差0.10mm。2.16.2.3 检查低压进汽导流环轴向定位尺寸:在低压调端隔板套电端轴向定位面贴死时,低压进汽导流环调端凸肩与低压反向第一级隔板内环进汽侧端面的间隙应为6.1±1.5mm;在低压电端隔板套调端轴向定位面贴死时,低压进汽导流环电端凸肩与低压正向第一级隔板内环进汽侧端面的间隙应为6±1.5mm。2.16.2.4 按工艺支撑垫片厚度配制低压进汽导流环下半左右撑脚下产品支撑垫片,并置于低压1#内缸下半相应位置上。要求支撑垫片与低压1#内缸下半均匀接触,且四周间隙小于0.02mm。2.16.2.5 复查低压进汽导流环相对于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测量电、调两档。2.17 低压排汽导流环(CH01.031ZCH01.032Z)安装2.17.1 低压排汽导流环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 低压2#内缸正式安装前,将低压排汽导流环下半吊入低压外缸内,固定好。2.17.2 低压排汽导流环就位找中心2.17.2.1 用螺栓将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分别把在低压2#内缸相应位置上。2.17.2.2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17.2.3 利用对中销调整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使其与钢丝同心,要求: aa=b ,c=(a+b)/2+0.13,d=(a+b)/2-0.13,允差0.05mm; b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在水平中分面处应有6mm间隙。 2.17.2.4 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中心找好后,将低压排汽导流环上下半用螺栓把紧在低压2#内缸上,装上相应的偏心定位销组件,并对偏心套与导流环体偏心销与偏心套分别点焊固定。见(CH01.029Z)2.18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75.069Z)安装2.18.1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2.18.1.1 将电、调端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下半连同垫片用内六角螺钉带在低压外缸电、调端汽封端面上。2.18.1.2 合上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上半把紧水平中分面螺栓,检查水平中分面间隙应小于0.03mm。2.18.2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就位找中心2.18.2.1 在低压外缸两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18.2.2 调整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使其与钢丝同心,要求:a=b,c=(a+b)/2-0.10,d=(a+b)/2+0.10,允差0.05mm。2.18.2.3 低压缸端部外汽封中心调整好后,用内六角螺钉将其把紧在低压外缸端面上,并装上定位销。2.19 低压1#内缸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处的联接2.19.1 检查冷拉值 合上低压1#内缸低压2#内缸及低压外缸上半,在低压1#内缸承接管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面处搭一平尺测量法兰面高低差,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面比低压1#内缸承接管进汽口法兰面高出8±0.5mm,即冷拉值。2.19.2 配制“L”型垫片 配制低压1#内缸承接管与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面处“L”型垫片,并用螺栓把紧在低压外缸中部进汽口法兰面处相应位置上(此项工作最好在精测通流后实缸状态下进行),配合间隙应符合图纸要求。2.20 高中压外缸(CH01.012Z)安装2.20.1 高中压外缸就位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 将找中用工艺垫片(4件)分别置于低压外缸()调端和前轴承箱电端相应位置上,并将高中压外缸下半吊放在相应位置上,保证工艺垫片上下无间隙。2.20.2 高中压外缸就位找中心2.20.2.1 在前轴承箱调端与低压()外缸电端架上钢丝,并使钢丝与低压()外缸同心,允差0.05mm,在低压()外缸电调端内挡油环洼窝处测量。2.20.2.2 调整高中压外缸下半相对前轴承箱及低压()外缸轴向开档尺寸,要求: a高中压外缸调端外汽封端面到前轴承箱电端挡油环洼窝端面的开档尺寸为338±1.5mm,平行度允差0.10mm。 b高中压外缸电端外汽封端面到低压()外缸调端挡油环洼窝端面的开档尺寸为332±1.5mm,平行度允差0.10mm。2.20.2.3 在保证高中压外缸下半相对前轴承箱及低压()外缸轴向开档尺寸的情况下,调整高压外缸下半: a使高中压外缸下半与钢丝同心,要求:a=b=c,允差0.05,在高中压外缸电调端内汽封洼窝处测量前后两点,偏差方向应一致,不准扭斜;当中心与开档矛盾时以中心为准。 b使高中压外缸下半横向水平为0mm/m,允差0.05mm/m,偏差方向与低压()外缸调端段一致。2.20.2.4 合上高中压外缸上半,检查自由状态下水平中分面间隙应0.05mm塞尺不入,把紧水平中分面1/3螺栓后,中分面间隙应0.03mm塞尺不入。2.20.2.5 复查高中压外缸相对钢丝的中心,应保证:a=b=c=d,允差0.05mm,在高中压外缸电调端内汽封洼窝处测量前后两点,偏差方向应一致,不准扭斜。2.20.2.6 揭开高中压外缸上半,吊入高中压转子,复查高中压外缸相对高中压转子的中心,应保证:a=b=c,允差0.05,在高中压外缸电调端内汽封洼窝处测量前后两点,偏差方向应一致,不准扭斜。2.20.2.7 确定高中压外缸负荷分配情况并予以适当调整。 负荷分配情况的确定是通过测量高中压外缸猫爪的下垂量来进行的,其过程如下: 调端猫爪下垂量的测量: 拧紧电端猫爪上两只螺母,在几个方便的点上测量并记录调端猫爪与轴承箱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右侧猫爪与支承键之间放置一块0.50mm厚的垫片,测量左侧猫爪的下垂量;取掉右侧猫爪下放置的垫片,再将其放到左侧猫爪下面,测量右侧猫爪下垂量。如果左右两侧猫爪的下垂量相同,即表示其承担的负荷相同;如果左右两侧猫爪的下垂量不相同,即表示左右猫爪负荷不等,则应调整支承键下的垫片或前轴承箱基架下的垫铁,使左右猫爪所承担的负荷基本相等。 一般左右猫爪下垂量之差应小

    注意事项

    本文(哈汽CLN600-24.2566566型汽轮机安装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sh****n)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