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从199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C选项谈两面对一面的问题.doc

    • 资源ID:16538291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199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C选项谈两面对一面的问题.doc

    从199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C选项谈两面对一面的问题(西南大学文献所 周宗旭)199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的C选项“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这种两面对一面的句型是病句吗?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9期有陈奋先生谈一例常见病句的辨析一文,陈先生认为这是病句。我们认为这是不可靠的。故今以陈奋先生之文所持观点为矢的,对这个例句进行解说,以便推求其他句型的正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1997年高考语文考题已经过了不少时间,但是这种题型的考试并没有结束,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句子使用也非常的广,并且考生在平常练习中也经常遇到。因此,这种的讨论还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的看法:陈奋先生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谈到了1997年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的C选项,其认为是病句的理由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条:其一,前面的“高低”和后面的“增长”不搭配,低到“零”的程度不是“增长”,“负增长”更不是“增长”;其二,后半句有重要作用与前面不搭配,“高”有重要作用是对的,“低”就不可能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陈先生认为“高低”与“增长”不搭配,我认为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高低”与“增长”还是能够搭配的。理由如下:其一,文章说“高低”表示两个方面,“增长”表示一个方面,我们姑且不谈“增长”是否表示的是一个方面,现就“高低”在句中表示的是否就准确无异是两个方面来谈,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统计,“高”出现的词次为1447,“低”为538词次 ,约为“高”出现词次的三分之一。1我们可以看出“高”和“低”出现的频率非常悬殊,说明了“高”处于强势地位,“低”处于弱势地位。2说明了“高低”在这里已经不再是处于同等地位的两个词了,而是运用中发生了语义偏向,即并非是表示并列的处于同等关系的两面性词语,而是表示的仅是“高”这一面意思。其二,从这句话的前后使用“语境”来看,陈先生只取了C选项的前半部分,即只选取了“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而抛下了“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这部分,表面是看无关大碍,可是仔细一想其影响不可忽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构成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有前面“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才有了后半部分“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积累资金”,使用“高低”在这里不会引起人们对此句的误解,人们只会理解成“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在这样一个“语境”之下,所谓的两面词“高低”也出现了偏移,只表现出了“高”这样一面含义。其三,从修辞学上考虑,汉语双音节词占主导,在语言表达中讲究韵律,二二节奏很多。3“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在感觉上就比“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更有韵律感、节奏感。最为重要的是陈先生所反对的这类病句报纸杂志的用例不在少数,很多时候我们都这样用,我们并不感觉有什么不可理解之处。我们不妨举几例以作分析(文中例句来自北大汉语研究中心数据库)。试看:(1)实践证明,各级领导干部法制观念和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能力的高低,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报1994年)(2)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对和平公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当代报刊精选1994年)(3)大人们对她要求很严,有意识地培养刻苦、上进、坚忍、知辱、知礼的品格,这对她后来的人生走向和事业成败,起了很大决定作用。 ( 当代报刊精选1994年)例(1)如果按照陈先生的逻辑理解的话,“低”就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际上,按照“高低”在句中的使用频率、具体的语言环境、汉语的节奏韵律以及人们习以为常的运用和理解来看,其语义指向已经偏向了“高”,而偏离了“低”。例(2)的情况类似例(1),其上语义指向偏移了“高”和“优”,而偏移了“低”和“劣”。例(3)特点很突出,我们从“了”指便可见一斑,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说:“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即她的“人生走向和事业”已经有了结果,已经实现了。4我们理解这个句子时不会产生歧义,尽管后面出现了与“成”相对的“败”,我们只会理解成为她是积极的人生走向和事业已经成功。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人们在这样用,并且不会产生歧义。我们以为,1997年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的C选项是一个表意明晰,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句子。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说“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样说,都懂得它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中间毫无隔阂,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5 我们不宜把类似这种情况的句子视为病句。以上我们讨论了“高低”的语义偏向问题,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古汉语便有类似这种的偏义复词存在。也许有人不赞同此观点,那我们退一万步讲,不用“高低”的语义偏向理论,单就陈先生提出的“高低”与“增长”不搭配而论,陈先生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陈先生说“增长”表示的是一个方面与前面的“高低”两面不搭配,陈先生文章观点是前面有一正一反,而后面仅有正面的句子不全是病句,是不是病句要看后面的字词是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思,包含了是正确的句子,没有包含才是错误的句子,文章说法很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拿陈先生的观点去分析陈先生说的1997年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的C选项是病句时就出问题了,文章说“高低”与“增长”不搭配,言下之意是“增长”是一面,没有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思,不能作正反两方面的理解。“增长”果真如文章所说的不能作正反两方面理解么?我看未必。我们知道“增长”有快有慢,“增长”有高有低,那为什么到了陈先生的笔下就不能作正反理解了呢?这岂不与自己的说法自相矛盾?其实,我们结合一下语境分析就会发现储蓄额的增长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而不论是高或者低,快或者慢都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即使“高低”语义不偏移,仍表示两个方面,也可以和后面表示两面的“增长”相搭配,不存在搭配不上的问题,也不存在所谓的“有重要作用与前面不搭配,“高”有重要作用是对的,“低”就不可能有重要作用”的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句子也是正确的。综上,我们从“高低”是否语义偏向和“增长”是否表示的是一个方面分析了陈先生所谓的“高低”与“增长”不搭配的不恰当之处,讨论了“有重要作用与前面不搭配,“高”有重要作用是对的,“低”就不可能有重要作用”的问题,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无论是“高低”的语义偏向和“增长”表示的两个方面来看1997年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的C选项都是一个正确的句子,不是病句。【参考文献】1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出版社.198623 吕禾.一面性和两面性.C语言学论文选集.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1 年4 黄伯荣和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年作者简介: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08级硕士研究生作者单位:重庆市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电话:13883874027 邮箱:zhouxu0803163.com

    注意事项

    本文(从199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病句题C选项谈两面对一面的问题.doc)为本站会员(B****s)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