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杨绛的传记阅读.docx

    • 资源ID:17377056       资源大小:66.1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杨绛的传记阅读.docx

    百年杨绛亦芳华100年前,诞生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杨绛先生以其博、才情、恬淡、低调被称为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杨绛先生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父亲杨荫杭是晚清留日生,曾做过胡适的老师。杨绛5岁开蒙,1919年其父辞职南归。1928年夏,杨绛考入苏州的东吴大,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后来她考上了清华研究院。当时清华大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写于1933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1994年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家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当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之后便经历了种种斗争,历尽劫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历经百年沧桑,杨先生的近照却依然如三联书店出的那套钱钟书集中夫妇二人的合照一般素雅恬淡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2年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刚入读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杨绛虽然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很多当时清华的人都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或许是天意,她在等待一个人钱钟书。据杨绛回忆,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机智幽默,侃侃而谈。两人一见如故,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与杨绛相爱了,并从此相携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是上世纪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经历了这样的姻缘,杨绛对现代人的婚姻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走过一个世纪沧桑的杨绛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如今,杨绛已是期颐之年,却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杨绛一直非常低调,有一年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宣传一下作品。对此,杨绛谢绝出席。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她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有删改)相关链接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书评)(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钱钟书先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又是一表人才,杨绛先生一见钟情。B文章写到他们相识是在1932年的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暗示他们的爱情婚姻会长相厮守。C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夫唱妇随,夫妇二人一同出国求学,一起度过风雨一生。D文章中写到钱钟书先生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出杨绛先生的精神人格。E杨绛先生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主要来源于她具有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2)结合全文,请概括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6分)(3)杨绛先生说她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4)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被人们称为世纪佳缘,她在爱情婚姻方面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8分)参考答案12、(1)C给3分、D给2分、E项给1分。A、B不给分。(2)博学有才,文学功底浑厚。出身书香门第,家庭熏陶,名师指教;5岁启蒙,不断上进求学;出手不凡,发表多篇极有影响的作品,如收脚印称心如意走在人生边缘上等。淡泊功名,生活低调俭朴。婚姻只求相知,不求富贵;拒绝出席作品研讨会,为自己吹嘘;闭门谢客,包括记者采访;生活简单朴素,只愿过普通人的生活。意志坚强、感情忠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抗战爆发,毅然回国;拒绝国民党的拉拢,留在大陆;历尽风雨,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期颐之年,仍笔耕不辍。(每点2分,答到了爱情方面,酌情给分)(3)在知识、文化、学术(创作)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早年时期,不断求学,甚至到外国求学;抗战时期,仍然不断创作;动荡时期,仍学习西班牙语,翻译堂吉诃德;晚年时期,仍然笔耕不辍。面对命运上的困难挫折,不会低沉。抗战时期,先国家之急,后家庭生活,夫妻分居两地,为国家作贡献;动荡时期,历尽劫难,仍然积极学习、不停创作。生活上,能吃苦,低调俭朴。包下所有家务劳动,她的寓所简陋,家具陈旧,只愿过平静的、普通人的生活。(每点2分,只讲实例,不给分)(4)男女双方看重志趣投合。杨先生温婉和蔼,又聪明大方,面对七十二煞求婚,芳心未动,却钟情于钱先生,两人文学上有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互相吸引,心灵上默契交融。甘心做丈夫的贤内助,乐于奉献。为让丈夫潜心创作,包下所有家务劳动,并且在督促丈夫完成围城的创作。能同丈夫风雨同舟,荣辱与共。青年时期,同丈夫出国求学;抗战时,一同毅然回国奔赴国难,丈夫奔赴抗大,自己生活在形同孤岛的上海租界;动荡时期历尽劫难,始终不离不弃。对爱情婚姻有深刻的认识。男女结合最重要的是感情要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的东西不重要,要使夫妻能成为知心朋友,至少成为相互尊重的伴侣。(每一点2分,内容简单、只讲事例,酌情扣分)百岁杨绛,“甘当一个零”干 坚我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书,曾经一读再读,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炉火纯青。当多数身为作家和受害者的当事人还在对“文革”王顾左右的时候,她已经秉笔直书之了。我相信在她那一代中,她是少数几个将要不朽的作者之一。2011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百岁生日,文汇报笔会采访:杨先生,您一生是一个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与“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却始终是一物两面,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这与一个世纪以来更广为人知、影响深广的“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大师说:这个问题,很耐人寻思。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一百岁的人了。电视镜头里,写写读读,周围兰茂书香,其人儒雅高贵,淡泊慈祥。却不料一开口,这位中国大师就说到刀子,说到“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可以想见一辈子是如何地舍辛茹苦,忍辱负重。一代人杰,却只想当个“零”,为避开刀子而忍着。“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一般来说,自由是不忍的结果。忍出来的自由,倒也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自觉地把自己处理成某种“零”,不仅仅是杨绛先生的人生之道,恐怕也是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人生之道。杨绛先生的“零,并非空洞无物。只有做“零”状,她才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有点像别号“地基破坏者”的鼹鼠,表面只是一个洞,下面却深入地髓。“甘当一个零”,成就了杨绛,0后面的那个杨绛,乃是100 000 000。但我还是深感悲哀,地灵人杰,稀有如杨绛者,为什么不能像露天煤矿那样,堂堂正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呢?为什么他们总是些出土文物?想起王勃,“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那人生是何等地磊落!其实在杨绛先生答问的字里行间,我感觉到的不是老人百岁的释然,而是淡淡的苦笑;她只是把刀子之类的戾词,吐得更轻、更慢、更温雅些而已。夜得数语“甘当一个零”:杨绛能忍,只因头上悬刀一丝;默存突围,全仗书中管锥万卷。(节选自南方周末20117,有删节)15文章题目中提到“甘当一个零”,结合文本分析哪些方面体现了杨绛先生的这种品质。(6分)16结合文本,谈谈杨绛先生“忍”的内涵。(6分)17作者在第段中提到想起了王勃及其文句,其用意是什么?(6分)答案:15在家庭生活中,诸事琐事而忍,甘当一个“零”;在国难和动荡的年代里,社会动荡,生活艰苦又受小人陷害,忍辱负重,不与之计较;精神生活上,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6.为家事而忍,体现了先生为人宽容的广阔胸怀;面对生活的艰苦,表现出了先生的坚韧隐忍的品质;为了精神的自由而忍,是一种人生难得的境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王勃为人磊落及文采斐然,与杨绛先生受到的对待形成对比,衬托了杨绛先生的无奈;体现了作者对杨绛先生含辛茹苦,忍辱负重,一代人杰,却只想当个“零”的敬佩和同情;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不能坦坦荡荡、保持精神自由的时代反思,引起读者的思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杨 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杨 绛杨绛先生102岁了。一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1911年,杨绛生于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杨季康,小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说完父女会心对笑。1935年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不料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决心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 “九死一生”,终得出版。 1978年10月,邓小平将其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 ”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管锥篇,而杨绛也完成了译著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将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杨绛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喜欢读书,性格沉稳而刚强,在小说、戏剧、散文、翻译几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文学神话。B干校六记写一个时代的荒谬与残酷,胡乔木的评价和钱瑗“芳香沁人”的说法截然相反,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因为惧怕造反派的迫害,杨绛把社科院污垢重重的女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因此争取到了造反派的同情。D杨绛翻译堂吉诃德长达20多年,期间历尽劫难最终收获成功,证明了逆境成才,苦难是人生的财富。E本文撷取杨绛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宠辱不惊、淡泊豁达、坚强从容的个性和潜心学问、与世无争、关爱亲人的事迹。在展现人性美好的同时也暗含对丑恶与野蛮的批判。12.在人品方面,杨绛一生有哪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请分条陈述。(6分)13.杨绛一生“好读书”体现在哪里?(6分)14.作者说,100多岁的杨绛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11 AE(E3 分 A2 分) B“胡乔木的评价和钱瑗“芳香沁人”的说法截然相反”错,两人说法异曲同工。 C“惧怕造反派的迫害,因此争取到了造反派的同情。”错 D“证明了逆境成才。”错,蒙难之前已经是人才。12、答案要点作为妻子,在工作、生活上全力支持丈夫,甘做“灶下婢”,辅佐钱钟书完成杰作,尽到了贤妻的责任。在重大的磨难面前,乐观豁达,坚强自尊,以柔弱之躯展示了人性的高贵与美好。晚年,面对女儿和丈夫的离世,内心罕见地沉稳和强大,以百岁高龄,勤耕不辍,仍然有重要著作问世。在如今喧嚣躁动的时代淡泊宁静、不慕名利,将大笔的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3、小时候,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陪钱钟书游学西方,她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文革期间,社科院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还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在干校时期,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答出1点得2分,答出2-3点得4分,答出4-5点得6分)14、这句话是对杨绛一生的崇高评价。杨绛的一生,不论是作为女儿、妻子、母亲还是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每一个角色都堪称完美,足以垂范后世。当今时代喧嚣躁动,人很容易失去平衡、失去自我,而杨先生百年如一日淡泊宁静、坚守心灵一方净土,不受各种诱惑,在贫瘠的土壤上开出丰硕的花朵,令人肃然起敬,高山仰止。杨绛在她的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活出了精彩,尤其是在蒙受灾难时,也没有失去内心的追求,乐观豁达的气质,坚定从容的风范,一如既往的快乐,人性的高贵、力量、美好在她身上一览无余。在期颐之年,仍然大有作为,让人不禁为生命的无限潜能而惊叹,从而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期许,所以产生“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的憧憬。(每点2分)百岁开一话杨绛今年的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101岁生日。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21岁的杨绛与朋友一起北上,当时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准备一起入学。但杨绛临时变卦,毅然去了清华当借读生。当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杨绛的同乡费孝通暗恋着杨绛,对此自是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有段名言:"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下边一角贴了张小字报澄清辩诬。这下群众炸窝了,身为"牛鬼蛇神"的杨绛,还敢贴小字报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杨绛在被问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时,她跺着脚,激动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这"金刚怒目"的一面,让许多人刮目相看。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总是笑嘻嘻的。其实十年"文革",钱杨夫妇备受折磨:杨绛最亲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辞世,女婿王得一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而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编,杨绛也完成了译著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八卷本唐吉诃德。八年后从干校回来,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唐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唐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是建国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媛也病中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2011年面世!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原载文史参考,有删节)(1)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人物传记语言华丽,契合了传主杨绛先生的高贵精神。B.杨绛先生送别费孝通先生下楼时说"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意在暗讽费孝通暗恋杨绛先生是何等执迷不悟。C."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这里正面表现了杨绛先生的才女贤妻良母的特性。D.杨绛先生以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E.杨绛先生和谁都不争,和谁都不屑,表现了她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2)请简析杨绛先生在"文革"十年中表现出来的精神。(6分)(3)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说的"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请问杨绛先生是如何"打扫现场"的?(6分)(4)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你是如何看待杨绛先生的不争精神的?(8分)参考答案: DE(A项"语言华丽"应为"语言平易"。B项"暗讽""执迷不悟"言重了。C项"正面表现"应为"侧面表现"。)乐观豁达:被剃"阴阳头"。赶做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被分配洗厕所,把厕所擦得焕然一新;看管菜园,依旧看书,平时总是笑嘻嘻的。勇于斗争:为钱钟书澄清辩诬,批斗会上据理力争,金刚怒目。坚韧顽强:从原文翻译了堂吉诃德。(意思对即可)翻译了柏拉图的斐多篇。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手稿笔记。示列:我认为杨绛先生的"不争"的精神具体表现在面对逆境泰然处之,不追求名利。(2分)面对逆境泰然处之,被当作"牛鬼蛇神"剃"阴阳头", 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把污垢重重的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并坐在上面看书;年近六十被下放干校,她总是笑嘻嘻地坚持学习;"文革"中备受折磨时仍坚持完成译著堂吉诃德。(2分)不追求名利。她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采访;钱钟书去世后,她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九十岁寿辰时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避寿"。(2分)正因为"不争",杨绛先生才活出了智慧,精彩,成功,长寿。面对纷繁的现实生活,我们也要学习杨绛先生的"不争",在困境中泰然处之,不汲汲于名利,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才能活出真我,发展自我。(2分)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杨绛的传记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sh****n)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