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级医古文:词义

    • 资源ID:6559957       资源大小:398K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级医古文:词义

    医古文,孙孝忠sunxiaozhong88gmail.comQQ:593701588厦门大学医学院,第三章 词义,下编 基础知识,目录,一、词义的演变二、词义的引申三、词语现象的剖析四、词义的辨别,五、语法与词义的识别六、语法与句意的理解七、修辞与词句意义的关系,导言,词语积累很重要。古书读不懂?一是不认识字;二是字虽认识,但不知道什么意义。后者更多见。,语言是发展的,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中,词汇变化最速。新词不停产生:如因特网、手机、菜鸟、艾滋病。旧词不断消失:小方脉、室女、结喉、鸡卵、太医令、大指次指。词义范围扩大:偶、粉、枪手、同志、小妹。词义范围缩小:小姐。词义范围转移:火车、枪、空心、手表。各地方言中词汇不同:理发(剪头、砍头、绞头)一物异名:壁虎(天龙、守宫),蚯蚓(地龙),山药(薯蓣),一、词义的演变, 词义范围扩大 词义范围缩小 词义范围转移,一、词义的演变词义范围扩大,皮:兽皮人皮植物皮(如树皮、竹皮)物体的表层或包裹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如地皮、书皮)肤浅的(皮相、皮傅) 牙:大牙、臼齿牙齿(所有牙)鸟:长尾鸟鸟的总名 (注:短尾鸟古称“隹”zhu)隻(只):鸟一只一雙(双):鸟两只两雄:鸟父(公鸟)公的(所有动物)雌:鸟母(母鸟)母的(所有动物),一、词义的演变词义范围扩大,徐:缓行(慢慢走)缓慢硕:头大大菜:蔬菜各种菜肴说文:“菜,草之可食者。”现在含义则扩大,还包括肉、蛋等在内,如“荤菜”、“川菜”、“烧菜”、“菜谱”等。 脏:五脏多种脏器古代只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现代医学胰、胃、胆等都可称为脏器。,一、词义的演变词义范围缩小,丈夫:男子通称(man)妻的夫(husband)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此“丈夫”指男子。子:子女通称(儿子+女儿)儿子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衡山王赐,王后乘舒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男孝,次女无采。又姬徐来生子男女四人。” “子”明显包括男女小孩。禽:鸟兽的统称鸟类五禽戏之“禽”是古义。删:删除+节取删除。艺文志曰:“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删”是节取义。,一、词义的演变词义范围缩小,金:金属(metal)黄金(gold)五行之“金”是古义 。指:手指、脚趾手指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循鱼际,出大指之端。”这是指手指。同篇:“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这是指脚趾。“指”今义已排除足趾义。步:两步一步古代左右脚各迈一次算一步。而只迈一次的古称为“跬”(ku),相当于现在的步,如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臭:气味臭味本草品汇精要·胡椒:“味:辛。性:大温散。气:气之厚者,阳也。臭:香。主:霍乱、腹痛、冷气上冲。”今专指臭味,不包括香味等其他气味。,一、词义的演变词义范围转移,走:奔跑(run)走(walk)古义如:走马观花,望见桓侯而退走(扁鹊传)。涕:眼泪鼻涕古义如:感激涕零、流涕长潸( 扁鹊传)。古代用“泗”、“洟(yí姨)”表示鼻涕义。汉代以后“涕”同时有眼泪与鼻涕义。现在只指鼻涕,用作眼泪的也都是成语等留有古义的词。脚:小腿,胫足古义如:素问·水热穴论:“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所交之处正是小腿(内踝上三寸)。,一、词义的演变词义范围转移,兵:兵器士兵汤:热水煮熟食物的汁液古义如“金城汤池”、“赴汤蹈火”、“扬汤止沸”。闻:耳听鼻嗅古义如:耳闻不如目见再:两次(twice)行为重复(again)去:离开往;到去去中国,古义指leave China,今义指go to China。,二、词义的引申, 词的本义 词的引申义 引申的方式 引申的规律,二、词义的引申词的本义,本义:一个词产生时的意义就是它的本义。如:说文:“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过三也。”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说明“又”的本义是手,“秉”的本义是禾束(一把谷物)。求本义的方法:因形求义。即分析字形结构(指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来分析出其本字。上两例便是。因为缺乏古文献,有的求不出,所以所说的本义,实际上只能指从语言材料中找出最早的意义。,二、词义的引申词的本义,“目”,有眼睛、看、目录等义,但这是个象形字,所以根据其字形可以断定其本义是眼睛,其他义是从眼睛义引申发展而来的。“字”,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形声兼会意,字形像房中有一个婴儿。“乳”是生孩子意,所以“字”的本义也是生孩子,而不是文字。“戒”,小篆如右上,是个会意字,像两手持戈,表示戒备,为本义。因形求本义,要根据古文字字形,越古的字形越容易分析。说文是根据小篆及部分更古的文字来分析本义的,因为当时缺乏充足的古文字资料,所以也有一些分析错了的。例如:“行”,说文:“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认为“行”的本义是行走,其实甲骨文作,像十字路口形,本义是道路。,二、词义的引申词的本义,本义与基本义不同。基本义,就是常用义,是由本义发展来的。如:“向”,其基本义(常用义)是方向。本义是朝北开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宀”像房子,“口”像窗户,这是个会意字。也有本义与基本义一致的。如:“痔”(后病也),“疫”(民皆疾也)。,二、词义的引申词的引申义,一个词可以有多个义项,这些义项大多是从本义引申而来的。翻开字典,“解”的含义很多,其变化脉络都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 :,消除痊愈 溶解 离散 脱落 排遣判牛角分解动物或人的肢体解开 缝隙 通达 解释理解 本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二、词义的引申引申的方式,引申的方式有3种:1.辐射式以本义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引申,如太阳向四周辐射光芒一般引申。通俗地讲:各引申义并列,皆为一父所生兄弟。如“气”:本义为“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细微物质气势 空气气质 气象 习气 气运语气 云气 气候 气感 气味 邪气 气息 脉气 元气 营卫气,二、词义的引申引申的方式,2.链条式以本义为出发点,向同一方向展转引申,如同链条一般。通俗地讲:是父子相传的关系,曾祖祖父子孙。如 “欠”。呵欠缺乏、短少借他人的财物等没有归还3.综合式(辐射式+链条式)辐射式和链条式兼备,这种情况最多,如上文的“解”。通俗地讲:这是子孙满堂,不但有了亲兄弟,还有了堂兄弟、叔侄之辈。,二、词义的引申引申的规律,这是汉字表意性的特点、社会的发展、思维的深化等原因造成的。词义引申的结果是导致词义范围的扩大。 词义引申3个规律:1.由具体到抽象。如“轻”:轻车分量小用力少、价值低、程度浅、轻健、轻率、轻视等义。,二、词义的引申引申的规律,2.由特定到一般。如“炙”:火烤肉火烤任何东西(炮炙)3.由实词义到虚词义。汉字先为实词义,后来通过假借或引申,方才有虚词义。 假借的在“汉字”部分已讲(如“亦”)。引申的如“颇”:头偏 偏,大偏很小偏稍微,三、词语现象的剖析, 同形词语 复用词语 简略词语 表数词语,三、词语现象的剖析同形词语,同形词语即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读古文时,虽然词语字面与现在相同,而意义可能差异很大,从而导致错误理解。1.古汉语是不相干的两个词,不要当一个词。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扁鹊传)译: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平常人。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丹溪翁传)译:当时正在盛行药性少热,而阳毒发狂之类,入口即觉清凉,殆不可以常理论也。(虞抟医学正传·或问) 译:大概不能按照通常的道理来讨论啊。,三、词语现象的剖析同形词语,2.古汉语也是一个词,但与今义不同。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养生论)“一切”的今义多为“全部”、“一律”,但此例为“一般”、“普通”义。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此交际之不同也。(不失人情论)“交际”一语今多谓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本例则指社会地位。3.古汉语是一个词组,不要当作一个双音词。子和治一妇,久思而不眠,令触其怒,是夕果困睡,捷于影响。(针灸大成·医案) 影:影子。响:回声。联合词组。故欲希扁鹊之神,必须明理,欲明于理,必须求经。经理明而后博采名家,广资意见,其有不通神入圣者,未之有也。”(张介宾类经图翼·序)经:指内经。理:道理。“经理”构成偏正词组。,三、词语现象的剖析同形词语,4.古今皆为词组,但意义不同。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大医精诚)“贵人”不是偏正词组“尊贵的人”之意,而是述宾词组,意思是认为人贵重。 交春虚火倍剧,火气一升,则周身大汗,神气駸駸(qn侵)欲脱。(张璐张氏医通·痿痹门)“一升”并非数量词组,而是偏正词组,为状语与谓语的关系,意为“一旦升腾”。三试于乡,不售。(顾景星白茅堂集·李时珍传) 不售:指未考取。,三、词语现象的剖析复用词语,复用词语(复合词)=单音词+单音词。可以是多个单音词,但2个最多见。两个单音词的关系一般可分为:同义、反义、类义三种情况,因此复用词语也可分为这三种。复用词语的意义,一般是两个单音词的综合。如:命门、三焦。(教材表述有误,忽略了主流词语)但有时只是其中一个单音词的意义。通俗地讲,两个单音词有一个主角,一个配角。这种复用词语习称偏义复词,是复用词语的一个特例。如“好歹”、“得失”。偏义复词在古籍中很普遍,下举例说明。,三、词语现象的剖析复用词语,1.同义复用词语中的偏义男子脉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王熙脉经卷八平血痹虚劳脉证)清:冷。 “清”与“冷”都表冷义。又若经文连属,难以强分。(类经·序)“属”音zh,与“连”同义。说文:“属,连也。”,三、词语现象的剖析复用词语,2.反义复用词语中的偏义(教材表述有误,仅将这一类视作偏义复词)咳家,其脉弦,欲行吐药,当相人强弱而无热,乃可吐之。(王熙脉经卷八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痰饮脉证)久咳常虚,而其人脉弦,自应审察病人体强而无热,方才可用吐药。是知“强弱”义偏于“强”。,三、词语现象的剖析复用词语,3.类义复用词语中的偏义邪在脾胃,则肌肉痛。(太素卷二十二五藏刺)脾主肌肉,邪在脾,则病肌肉痛。因“脾”而及“胃”,“脾胃”偏义为“脾”。今人耳目不明,此阳虚耳聋。(赵献可医贯·耳论)从篇名“耳论”与下文“此阳虚耳聋”,可见上文的“耳目”意为“耳”。,三、词语现象的剖析简略词语,古人与今人一样,也喜欢用简略词语。 包括简称词语和略用词语。1.简称词语:指省略了原词语的一部分。素问起于轩黄,难经起于秦越。(金镜内台方议冯士仁序) “轩黄”乃轩辕氏黄帝,“秦越”指秦越人,即扁鹊。 灵、素、经、千金、外台。有参术沾唇惧补,心先痞塞;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不失人情论)分别指人参、白术、芒硝、大黄。,三、词语现象的剖析简略词语,2.略用词语:指省略了相反或相类的另一个词。实际上是单音词表复合词的意义,这与偏义复词正好相反。这个不要求掌握。,三、词语现象的剖析表数词语,1.表序数现代汉语用“第一”、“第二”等表示序数,古书一般只用数字表示。例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洪范)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素问·三部九候论)2.表乘数古人习用乘数表示数字。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三、词语现象的剖析表数词语,3.表虚数古人的数字很多是虚数(有夸张意思),同实际数字相距较远。如:三令五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虫,百足,百战不殆,千军万马,万无一失。4.表比较数古人的比较数有时也是虚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张机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意为饮多少溺多少,用来说明由于肾气不固而导致小便量多。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素问·气厥论)说明饮少而溲多。,三、词语现象的剖析表数词语,5.表分数现代汉语一般使用“×分之×”的格式,如:“十分之八(方寸匕)”。而古代汉语使用的格式多种多样。 古代汉语格式:十分方寸匕之八分,十分方寸匕之八,十分方寸匕八,十之八,十八,八。第式例:用千金神秘汤加麻黄,一服喘定十之五(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四香薷)第式例:检其平日所服,寒凉者十六,补肝肾者十三。(医宗必读·痿)第式,邪退六七,急宜补之;虚回五六,慎勿再补。(吴有性温疫论·前后虚实) “六七”,即十分之六七;“五六”,即十分之五六。,四、词义的辨别, 根据上下文意 依照对举词语 遵循使用惯例 联想词组组合,四、词义的辨别根据上下文意,1.根据本句文意昔人论医,谓前乎仲景,有法无方,后乎仲景,有方无法,方法具备,惟仲景此书。(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自跋) 依据上文“有法无方”、“有方无法”,可知“方法具备”的“方法”并非如今经常使用的一个双音名词,而是“方与法”,亦即方剂和治法。,四、词义的辨别根据上下文意,2.根据本段文意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大医精诚) 在这一句群中,除“生命”一语外,连续出现含义各别的三个“生”字。依据“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贱畜贵人”等处,可见“杀生”之“生”同用来济危急的“生命”与被视为低贱的“畜”同义,即牲畜的生命,而“求生”之“生”指危急病人亦即被视为尊贵的“人”的生存,依据“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数语,得以推知“去生”之“生”指救生的本意。,四、词义的辨别依照对举词语,古人行文喜欢对偶,遣词往往避复。可据此构来察辨词义。对举词语,指处于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中同一位置上的词语。特点是词性一致,词义或相同、或相反、或相类。1.同义对举饮食伺衅,成肠胃之眚;风湿候隙,遘手足之灾。(新修本草·序)“衅”与“隙”对举,“衅”也是“隙”的意思。“眚”与“灾”对举,则“眚”亦意为“灾”。 “候”与“伺”对举,“遘”与“成”对举,便知“候”亦为“伺”义,“遘”通“构”,亦即“成”义。,四、词义的辨别依照对举词语,2.反义对举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素问·举痛论)上文言“寒则腠理闭”,下文说“炅则腠理开”,知“炅”jing与“寒”正相反对,义为“热”。3.类义对举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养生论)“应远”的“应”既与“事迟”的“事”对举,又在当句与表示“希望”义的名词 “望”对举,可知绝不会是能愿动词“应当”的意思,而是名词“效验”即养生效验之意。,四、词义的辨别遵循使用惯例,1.词语搭配惯例古汉语词很多都有特定用法。如今义“也”(too,also)古代用“亦”,现代用“也”。“也”在古代主要是语气词。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扁鹊传)固定结构也有固定的用法和意义。常用的都要记住。 固定结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因经常搭配使用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结构形式。例如:,四、词义的辨别遵循使用惯例,固定结构例:是以:因此。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串雅·序)“为”与“所”搭配成“为所”,一般作“被”解。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华佗传)“如”与“者”搭配为“如者”,意为“像样的”。“得无乎”,意为“莫不是吧”。“特耳”,意为“只是罢了”。“奈何”“如何”“若何”,意为“怎么样”或“怎么办”。“奈何”、“如何”、“若何”,都意为“对怎么样”或“对怎么办”。“无奈何”、“无如何”、“无若何” ,都意为“不能对怎么样”或“不能拿怎么办”。,四、词义的辨别遵循使用惯例,2.用词位置惯例有些词语出现在某种句式(或句子)的某个位置上,就必定具有某一意义或某种用法。因而词语所处位置也可作为辨别其义的一种方法。例如:汝有此,而不与人共之,不亦同于怀宝迷邦者乎?且汝先子之言具在,顾其忘诸?(蒋士吉医宗说约·自序)余观是书所言发前人所未发,实医道之根源,而其脉证经药,又简而明,切而要,诚渡世之宝筏也。同志者勿忽诸。(医师秘籍申赞皇序)“诸”在疑问句末,必定作兼词“之乎”解,如例;“诸”在非疑问句的句末,必定相当于代词“之”,如例。(按“顾”译为“难道,反而”),四、词义的辨别联想词组组合,1.联想同义连用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双音词为主。双音词是单音词生出来的。单音词生双音词的途径有多种,主要是同义词复用。即古代汉语中两个同义的单音词由于经常复用,而逐步趋于固定,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因而我们把握不定古汉语词义时,可以联想现代汉语中含有该词构成的双音词,如果用这个双音词替换句中的单音词后句意吻合,便说明猜对了。,四、词义的辨别联想词组组合,1.联想同义连用翁诊之,脉大无伦。(丹溪翁传) 如果不明本例中“伦”的意义,可联想现代汉语有双音词“伦次”,即“条理”义,置入句中,诂准义确。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钱仲阳传) “造”的常用义为“制造”、“建立”,用入句内,皆相扞格。现代汉语有双音词“造访”,置于文中,则语意显豁畅通,可知这个“造”字就是“造访”的意思。,四、词义的辨别联想词组组合,2.联想成语古义 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成语皆保留古义。 遇有用今义难以说通的词,不妨联想由该词组合的成语,以从中了解它较古的意义。如:不得其术者,古人方之于冰盃之盛汤,羽苞之蓄火也。(极言) 这个“汤”字,并非指常用之菜少水多的菜肴,而是热水。“汤”的“热水”这个本义保存在“扬汤止沸”、“赴汤蹈火”、“固若金汤”等成语中。(方:比拟。盃:“杯”的异体字。冰杯:冰做的杯子。苞:通“包”。羽苞:羽毛做的包袋。),五、语法与词义的识别,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校友留恋厦大。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毕业的校友非常留恋美丽的厦大。主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她恨透了不诚实的人。,五、语法与词义的识别,古今汉语的基本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基本相同。但古汉语用词和造句都有灵活运用的地方。本节将词的活用。主要包括: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为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指名词具有动词的功能。一般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即具动词义。例:1.作谓语: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 (扁鹊传)作“生重病”解。菊春生夏长,秋花冬实。(药论五则)作“开花”、“结实” 解。, 名词作动词,例:2.后面带宾语: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扁鹊传)作“患”解。(当然,名词后带宾语的还有可能是下面要讲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总之都是动词用法。)3.后面带补语:漉去滓三分之一,将二分日干,为末。(本草纲目卷十四假苏) 作“晒”解。(将:以), 名词作动词,4.前面有副词: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扁鹊传)作“生病”解。5.前面有能愿动词:脾胀者,苦哕,四肢烦闷,体重不能衣。(皇甫谧甲乙经卷八五藏六府胀) 作“穿衣”解。(哕yu,呃逆 )6.前面有“所”:医之所病,病道少。 (扁鹊传)作“担忧”解。7.前后有“而”: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皇甫谧传) 作“干农活”解。名词的这个动词义与名词本身义关系密切。, 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后面接宾语,一般是活用作动词用。有之,自草泽医开始,人每贱薄之。(串雅·序)(贱薄:鄙视)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扁鹊传)(贵:尊重)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灵枢·通天)(实:补。虚:泻)当然,形容词后接宾语,也可能是作使动或意动用法。有些形容词既可理解成活用作动词用,也可理解成意动用法。详下“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名词出现在谓语之前而非主语,便是作状语了。名词作状语有几种情况:1.表比况,译作“象一样地”:虎视,蚕食,云集,蜂起,响应,师事(象老师一样侍奉),兄事,熊颈鸱顾(象熊一样攀援直立,象鸱鸟一样左右回顾)、鲸吞、群疑冰释。2.表时间程度。译作“每”,“一地”。 “食当日减” 。(日:一天天地。),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有几种情况:3.表介宾结构: 表工具、方式、依据,译作“以”、“用”、“按”: 杖杀,车载,膏摩。(译作:以杖杀,以车载,以膏摩)耳闻目睹,夫神仙虽未目见(养生论) 表趋向,译作: “从”、“向”、“对”: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灵枢·卫气失常)(上:从上。下:从下。)浦江郑义士病滞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视,溲注而汗泄。(丹溪翁传) (上:向上) 表处所,译作:“在”:山居,乡居,道听途说,心服口服。, 使动用法,在“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中,当谓语不是按正常义解释,而是解释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时,便是使动用法。具有使动用法的这个动词便称为使动词。主语谓语 宾语 使例如: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使生)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都可作使用词。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后接宾语,要考虑使动用法的可能性。, 使动用法,1.名词作使动词。如:“祸国殃民”(成语)(使国家遇祸,使人民遭殃)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华佗传)(使之下)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素问·五常政大论)(使之发汗), 使动用法,2.形容词用作使动词。 如: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华佗传)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使物干燥), 使动用法,3.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如:(牡菊)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mn猛) 。(本草纲目·菊)(使蛙黾死)既而困惫,不能起床,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而听其自下焉。(医案六则) (衽:床席。荐:垫席)(使衽席及荐空缺), 使动用法,4.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如: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使之生)“饮马黄河”(使马饮水), 意动用法,在“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中,当谓语不是按正常义解释,而是解释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时,便是意动用法。具有使动用法的这个动词便称为意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均可活用作意动词。形容词作意动词: 主语 谓语 宾语 认为名词作意动词: 当作 主语 谓语 宾语 把, 意动用法,1.名语作意动词: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扁鹊传)(把当作客)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灵枢·九针十二原)(把当作子)“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把当作侣。把当作友)“草菅人命” (成语)。(把当作草菅)此成语义指把人命看成跟野草一样。形容任意杀害人民。菅jin,茅草。, 意动用法,2.形容词作意动词: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扁鹊传)(认为奇特)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皇甫谧传)(贵:认为尊贵。贱:认为低贱)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不失人情论)(是:认为正确。非:认为错误 ), 意动用法,有些形容词既可理解成意动用法,也可理解成活用作动词。如:轻身重财,二不治也。理解成意动用法:认为身体轻而认为财物重。理解成名词活用作动词:轻视身体,重视财物。但大部分词不可以随便这么两可。如: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扁鹊传)这个“贵”若理解成“认为妇人贵”则不通,说明不是意动词。只好转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动词“尊重”则通,说明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为动用法,在“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中,当谓语不是按正常义解释,而是解释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时,便是为动用法。具有为动用法的这个动词便称为为动词。名词可活用作为动词。 主语 谓语 宾语 为例如: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脉:为诊脉),六、语法与句意的理解,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次序。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比较固定: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而在古代汉语中,除了上述语序外,还可为了表达的需要,灵活地安排语序,如把宾语置于谓语之前,定语置于中心语(主语或宾语)之后,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不知语序,便会影响句意的理解。,六、语法与句意的理解, “宾语谓语”语序“中心语 定语”语序 “谓语主语”语序, “宾语谓语”语序,也即“宾语谓语”语序,为了强调宾语所表示的意义,宾语可置于谓语之前。也叫宾语前置。有下列几种情况:1.充当宾语的疑问代词置于谓语之前。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伤寒论·序) “安附”不是哪里依附,而应理解为“附安”,意为依附在哪里。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皇甫谧传)“何有”应理解成“有何”,意为“有什么”。(修身:修养德性。笃学:专心学习), “宾语谓语”语序,2.否定句中充当宾语的代词置于谓语之前。危期当不越宿。遽jù辞以出。人咸不之信。(医话四则) “不之信”正常语序是“不信之”。(全句意为:医生诊断病人死期应该不会过夜。于是赶紧告辞出来。人们都不相信)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而忽尽矣;益之者,如苗禾之播殖,莫之觉也,而忽茂矣。(极言)“莫之见”、“莫之觉”应分别依照“莫见之”、“莫觉之”的语序来理解。(脂:油脂), “宾语谓语”语序,3.用“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丹溪翁传)“末是务”应按“务末”的语序来理解。 浼mi:玷diàn污。全句意:他如果听到浮夸空谈,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就怒气充满颜面。要之,能胜攻者,方是实证,实证可攻,何虑之有?(张介宾类经卷十二病有真假辨)“何虑之有”宜照“有何虑”的语序来理解。“是”、“之”作为宾语置于谓语之前的标志,不翻译。, “宾语谓语”语序,4.用“唯宾语是(或之)谓语”的句式表示宾语前置。副词“唯”(或“惟”),译作“只”,表示动作行为对象的单一性与排他性。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命是听。二成语应理解成“唯图利”(只贪求财利)、“唯从命”(只听从命令)、“唯听命”(只听众命令)。唯五谷是见,声色是耽。(养生论)要按“唯见五谷,耽声色”的语序来理解。意:只是看到五谷的作用,只是沉溺于音乐女色。夫惟病机之察,虽曰既审,而治病之施,亦不可不详。(朱震亨丹溪心法卷前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惟病机之察”应依“惟察病机”的语序来理解。,“中心语 定语”语序,为了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定语可置于中心语之后。也称为定语后置。有下列2种格式:1. 以“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即“中心语+定语+者”。(“者”相当于“的”)如: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扁鹊传)“中庶子喜方者”应理解为“喜方的中庶子”。亲中人有病如成者。(华佗传)应理解成“有病如成的亲中人” 。,“中心语 定语”语序,为了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定语可置于中心语之后。也称为定语后置。有下列2种格式:事诚有不在书者,肯以三十日暇从我,当相授。(钱仲阳传) “事诚有不在书者”应理解为“诚有不在书的事”。 全句意为:有很多事情的确不在书本上,如果你肯于用三十天时间跟从我,一定传授给你。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丹溪翁传)“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宜按“乡之泥陈、裴之学的诸医”的语序理解,其中“诸医”为中心语,“泥陈、裴之学者”为后置定语。,“中心语 定语”语序,2.以“之者”为定语后置标志。即“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句式,其中“之”无义,不翻译。如: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大医精诚) “艺能之难精者”应理解为“难精的艺能”。 句意:所以医学与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经脉)“脉之浮而常见者”应理解为“浮而常见的脉”。,“中心语 定语”语序,2.以“之者”为定语后置标志。即“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句式,其中“之”无义,不翻译。例: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灵枢·卫气)“浮气之不循经者”应理解成“不循经的浮气”,“精气之行于经者”应理解成“行于经的精气”。, “谓语主语”语序,为了强调谓语所表示的意义,谓语可置于主语之前。也称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甚矣”为谓语,汝之不惠”为主语。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意即你也太笨了!子曰:“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贤哉”为谓语。“回”为主语。孔子感叹说:颜回有才德啊!, “谓语主语”语序,为了强调谓语所表示的意义,谓语可置于主语之前。也称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例: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本草纲目·原序) 睟(suì 岁)然:润泽貌。癯(qú 渠)然:清瘦貌。津津然:兴味浓厚的样子。 谭:通“谈”。 “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中,“貌”、“身”、“谭议”全都是主语,“睟然”、“癯然”、“津津然”分别是谓语,应按“貌睟然也,身癯然也,谭议津津然也”的语序来理解。, “谓语主语”语序,例: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病家两要说) “何所趋赖”的“何”是前置谓语,常规的语序为“所趋赖何”。句意:假使一定要等口渴了才挖井,打起仗来才打造兵器,那么紧急之时,信赖什么人呢?, “谓语主语”语序,例: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斝(ji甲) ,骚人餐其落英。(药论五则) “宜乎”为谓语部分,其余是主语部分。宜乎:必然的呀。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素问·天元纪大论)“光乎哉道”、“明乎哉论”宜依“道光乎哉”、“论明乎哉”的语序来理解。,七、修辞与词句意义的关系,修辞是修饰文辞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门技术。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些修辞手法:比喻:泪如雨下借代:美眉委婉:发福反语:讨厌掌握修辞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和句意。 修辞与词语及其意义的关系至为密切,表现为引发新的词语出现,促进新的意义衍生,提供识别词语意义的方法。 修辞与句子的结构及其意义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熟悉某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对于识别句子的结构,理解句子的意义多有帮助。,七、修辞与词句意义的关系,下面主要讲9个修辞格: 比喻 借代 委婉 割裂 避复 错综 分承 举隅 互备, 比喻,比喻,是借助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间的某种相似点,而用一事物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这是形成双音词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本草纲目·原序) “晨星”本谓清晨的星,是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偏正词组,因其具有“稀少”这一比喻义,从而成为双音词。(句意:其后,博识万物的当推西汉的张华,能辨认奇字的当推西晋的嵇康,能区分宝玉的当推东周的猗y顿。), 比喻,例:为医误治,危在呼吸。(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二十二肿胀) “呼吸”本谓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流,因一呼一吸的时间极其短暂,“呼吸”便衍生出“顷刻”义。邪入郛郭,槟榔、草果可以泻之。(虞抟医学真传·疟)“郛fú郭”本谓外城,即城内外的交界处,而人体里外交界处称为膜原,二者有相似之处,遂以“郛郭”比喻膜原。点滴无,名癃闭;气道调,江河决。(陈念祖医学三字经·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其中“江河决”不可仅就字面理解为“江河疏通”。喻小便多。, 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它。借代大都多为临时借用而衍生新的词义。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杜康为发明酒的人,借代为酒。“孔方兄”。(古钱中有方孔,以之代钱。)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王叔和”代医书), 借代,例:化干戈为玉帛。(“干戈”代战争,“玉帛”代和平)汇辑成帙,以灾枣李。(赵濂医门补要·自序)“枣梨”本谓枣与梨,是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因古代刻书多用枣木、梨木,因而形成双音词,借代为“木刻书版”义。医书中常用“南阳”代张仲景,“长沙方”代伤寒杂病论中方子。, 借代,例:坊刻定本与家藏副本尽付祝融。(费伯雄医醇剩义·自序) “祝融”原是人名,为高辛氏火正,相传死后为火神,遂借代为“火灾”义。学者苟能依此而详释之,举一反三,引申触类,自可以入烈山氏之藩篱而得其妙用。(本草崇原王琦跋)“烈山”又名厉山、重山,在湖北随县。传说神农生于烈山的一个石穴内,因而“烈山”便借代为神农。, 委婉,委婉,是采用含蓄曲折的言词表达因不忍或不便直接说明的本意的修辞手法。古代与“死”、“病”、“性”有关的东西都习用委婉语。, 委婉,死有近50种委婉语:不幸、捐馆、捐馆舍、升仙、见背、羽化、山陵崩、不禄、含、崩殂、填沟壑、百岁后、万年之后、千秋之后。生病:不快、采薪之忧、身体违和。性生活:同房、房劳、房事、入房、帷幕、房帏;御内、交接、交会、交感、交通、合阴阳。怀孕:重(chóng)身、身重(chóng) 、怀躯、怀身、身怀六甲。分娩:坐草、坐蓐。大小便:如厕、更衣、登东、前后;方便、洗手。, 委婉,1.委婉产生新词。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与薛寿鱼书) “不禄”本谓不终其禄(不领工资),是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偏正词组,用以表示“死亡”义,而形成双音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张机伤寒论·小承气汤方)这是因不忍直说而产生的避忌词语。后例的“更衣”本谓更换衣服,是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述宾词组,用以表示“大便”义,而形成双音词。, 委婉,2.委婉衍生新义。例: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帷幕”本谓“帐幕”义,因帐幕之内是性交的场所,便用作“性交”的委婉语。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沈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前后”本谓空间的前后或时间的先后,因人身小窍在前,大窍在后,遂用为“大小便”的委婉语。, 委婉,例:妇人身重九月,而喑哑不言者,是脬生络脉不相接也。(张从正儒门事亲·身重喑哑)“身重”不能望文生义地视为身体的重量。“重”不是“轻重”的“重”,而是“重复”的“重”。“身重”是“怀孕”的意思,由于怀孕同性生活密切相关,因而爱屋及乌,也采用委婉的说法。“身重”亦可称为“重身”。素问·奇病论“人有重身”王冰注:“重身,谓身中有身,则怀妊者也。”, 割裂,割裂,是截取古书语句(典故)的部分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1.割裂产生新词。论有本源,语无枝叶,辨俗师所未辨,发古人所未发,其斯道中之三折肱乎!(孝慈备览伤寒论傅玉露序)“三折肱”指良医。左传·定公十三年有“三折肱知为良医”句。, 割裂,例:疾之中人,变态莫测,明能烛幽,二竖遁矣,故九曰疾病类。(类经序)二竖:指病魔。语见左传·成公十年,载秦医缓将去为晋侯治病,病魔吓得变成“二竖子” (两个小孩)躲到膏肓,遂以二竖指疾病。迨夫年将知命,谢绝场屋。(施发察病指南·自序)“知命”是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述宾词组,因论语·为政有“五十而知天命”语,后来就从中截取“知命”成词,以表示五十岁。, 割裂,2.割裂衍生新义。例:吾侄子正潜心斯道之久,而常寤寐于丹溪之心,故于是书尤注意焉。(朱震亨丹溪心法高宾序) “寤寐”原有“日夜”义,诗·国风·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的“寤寐”即是此义,据此又割裂出“求”义,“常寤寐于丹溪之心”谓常求于丹溪之心。, 割裂,例:余年十一,连遭家祸,父以时疫,母以气中,百日之间,并失怙恃。(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自序)“怙(hù)恃”本为“凭恃”义,因诗·小雅·蓼莪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语,因而割裂出“父母”义。子由既抱西河之疾,不能亲自校勘。(学古诊则王琦序)其中“西河之疾”难以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因为使用的是典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唯有透过“西河之疾”的字面意义,探求所用典故的来源,方能了解它是“失明”的意思。, 避复,避复,是以不同的词语来表示相同的意义。运用这一手法,可避免用词重复单调,而使言语生动多姿;熟悉这一手法,便可借助已知词语的意义,来推求未知词语的意义。例如:其往来病者之家,虽祁寒大暑,未尝少惮。(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孙准序)据避复可推出“祁寒大暑”即“大寒大暑”。小尔雅·方诂:“祁,大也。”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72条)“自”与“若”义同,都为“如果”义。经传释词卷八:“自,犹苟也。”可从意义明显的“若”推知意义相对隐晦“自”。, 错综,错综,是对上下文的名称、语序加以变换或交错使用的修辞手法。错是交错的意思。分为错名和错序两类。, 错综,1.错名。就是变换上下文名称。也称两名错举,即上下文当用却不用属于同一范畴的两个名称,而是上文或下文换用属于另一范畴的同义名称,从而使上下文所用名称分属两个不同范畴。例如:食谷欲吐,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属中焦,不说“中焦”却说“阳明”,“阳明”与下文的“上焦”构成错名。, 错综,例如: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张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51条)“无太阳柴胡证”意为没有太阳少阳证,即谓有阳明证。“柴胡”并非指药名,而是指小柴胡汤,又由于小柴胡汤是少阳病证的主方,所以这里用以指少阳。上文说“太阳”,下文一般应讲“少阳”,却有意写作“柴胡”,从而与“太阳”错名。这是据上文的“太阳”而推知下文的“柴胡”当为“少阳”。, 错综,2.错序。就是交错上下文的语序。即把前后词语的顺序故意安排得参差不一,以见文法之多变,语势之矫健。例如: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素问·诊要经终论)上文言“刺肿”,是述宾词组,可知下文的“经刺”不当是“经过针刺”之意,而应为“刺经”,也是述宾词组。这是据上文而推知下文。(肃:速也), 错综,例如: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素问·脉解)后例下文言“脽痛”,是主谓词组,可知上文的“肿腰”应义为“腰肿”,也是主谓词组。这是据下文而推知上文。 脽(shuí):臀部。次:通“恣”(z) 。句意:正月阳气升发到上面,而阴寒之气还盛,阳气不能畅达,所以腰脽部疼痛。, 错综,补充:我们以后学习时,会经常发现古代医书中对诊脉部位寸脉、尺脉有很多错名现象。比如:从上下论,则寸为上,尺为下;依前后说,则寸居前,尺居后;按头尾讲,则寸是头,尺是尾;据阴阳分,则寸属阳,尺属阴。此外,寸脉又可称为脉口。例: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脉经·脉形状指下秘决)“头”、“尾”分别指寸脉、尺脉,同上文的“关”错名。其脉阳微关尺小紧。(脉经·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阳”指寸脉,同下文的“关”、“尺”错名。脉口热而尺寒。(甲乙经·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中)“脉口”即寸脉,与下文的“尺”错名。, 分承,古人撰文有时采用句意分别承受的方法。下文数语分别承受上文数语,组成几套平行的结构,表示几组平行的意义。在表达效果上,往往既可避文句板滞之弊,又能收言简意赅之效。其特点是:在一个句法结构中,至少有两个并列的词组或分句。从表达的形式来看,构成各个词组或分句的起相同语法作用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呈现结构承接交叉的格式;就表达的内容来说,每一词组或分句的构成成分自行搭配,呈现文意承接交叉的现象。分为顺承和错承两种。, 分承,1.顺承。就是依次承受,即3承1、4承2。例如: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华佗传)“聪”承“耳”,“明”承“目”, “完”承“齿” ,“坚”承“牙”。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下文“君父危困”承上文“忠孝之心”,“赤子涂地”承“仁慈之性”。(赤子:婴儿子民百姓。涂地:犹涂炭), 分承,2.错承。就是交错承受,即3承2、4承1。例如: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本草纲目六则)“火降则热除”承“补水所以制火”。“木平则风息”承“益金所以平木”。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此例为攻下学派代表人物张从正所言,联系其学术主张,宜是治虚则不中,治实则幸中。即:或治其虚,有时而不中;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此类交错承受称为错承。, 举隅,举隅,指举一义或局部之义而兼见他义的修辞手法。举隅,又称隅反、举一反三。语出论语·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与句意有关的举隅有2类:举此见彼、举偏赅全。, 举隅,1.举此见彼。即举此一义而见彼相关之义。例如:穷其病矣,外病疗内,上病救下。(褚澄褚氏遗书·除疾)“外病疗内”,可见内病也可疗外,据“上病救下”,得知下病也可救上。素问·五常政大论有“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可证。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张机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既说“(按之)痛者为实,可下之”,那么“按之不痛为虚”,自然是不可下之。举此“可下之”,见彼“不可下之”。, 举隅,2.举偏赅全。即举局部之义而概括全体之义。例如: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六气斯沴,易愆寒燠之宜。(新修本草·序) 上句说“五味”,则下句的“甘辛”自宜遍指甘辛酸苦咸五味;上句举“六气”,则下句的“寒燠”定是泛指寒温暑湿燥火六气。 或:语气助词,无义。爽:败坏。昧:不懂。愆(qin千):丧失。燠(yù玉):热,此有“暑”。沴(lì力):相克相乱。句意:五味失调,时常不明饮食的常规;六气不和,容易失去寒热的适度。, 举隅,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生长”概谓生长收藏。因为春夏属阳,主生主长,秋冬属阴,宜收宜藏,本是四时的特点。上文既明言“四时阴阳”,又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则下文虽然只讲“生长”,就应同时包含“收藏”之意。对此明代医家马莳有个的注:“言生长则概收藏。”一个“概”字,点明经文隅反的隐奥。, 互备,互备,是上下文各举一语而其义互相具备的修辞手法。别名:互言、互见、互足、互举、互文、互辞、互相备、互相挟、互相发明、互文见义等等。功能:互备运用得当,可在密切关连的上下文中,以简练的文字形式获取完整的表达效果,文去而意留,字少而义备。这是古代作家驾驭语言、驱遣文字的高超艺术。, 互备,例: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指:叫嚣于东西南北,隳突乎东西南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指:秦时的明月和关,汉时的明月和关。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素问·生气通天论) “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的意思是大筋小筋或緛短或弛长。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针经指南·标幽赋)意谓:可平五脏六腑之寒热,能调五脏六腑之虚实。互备其实就是上下文互相举隅(忠按)。,THE END,

    注意事项

    本文(级医古文:词义)为本站会员(今天)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