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硕士论文精品]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

    • 资源ID:8158331       资源大小:512.87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0.1积分,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硕士论文精品]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I摘摘摘摘要要要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现代汉语叙实词语作出了一个比较合理而科学的界定,对叙实词语的句法语义特征作出了比较详尽而系统的描写,并考察了叙实词语的语法化机制,对它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全文共七章,约48000字。第一章交待了研究的对象与范围,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研究综述,介绍了叙实词语作为一种预设触发语的研究状况、研究其他问题提及的叙实词语研究和叙实词语的本体研究,同时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三章对叙实词语的定义、范围等作出了讨论。认为叙实词语可以视为一种叙实算子,它约束着一个事实性小句,这个小句经常位于叙实词语之后。叙实词语的范围不仅包括前人所言的叙实动词,还包括形容词、叙实副词和某些具有叙实功能的类词结构。本章还给出了叙实词语的判别标准并列举了现代汉语常见的叙实词语,认为叙实词语内部不是同质的,有典型的和非典型的叙实动词之分。第四章详细说明了叙实词语的句法实现格式。探讨了叙实动词、叙实形容词和叙实副词各自在体现叙实性时的句法实现格式和这些句式的变换关系,认为叙实词语的这些句式不仅在同一词类内部可以互相转换,还可以实现跨词类的转换(尤其叙实动词和叙实形容词)。第五章描写了叙实词语的句法语义特征。叙实词语的句法特征部分探讨了叙实词语的高层谓语属性、叙实词语的现实指向、叙实词指称的有定倾向、叙实词语与否定等问题。叙实词语的语义特征部分探讨了叙实词语的主观评注性、叙实词语暗含的因果关系、叙实词语的论旨角色分析、从同义词、反义词角度看待叙实词语等问题。本章所探讨的语法语义特征是对典型叙实词语的描写,对于一个叙实词语,越符合本章提出的各项特征的越是典型的叙实词语。第六章是对非典型叙实词语的一个讨论。本章立足于功能语言学和语法化学说,认为叙实词语处在动态的发展之中叙实动词尤其是非典型的叙实动词有向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II认识情态靠拢的趋势,叙实形容词在频繁的使用中逐渐具有了叙实动词的某些功能,比如可以带宾语小句,叙实副词正在向表示说话人视角的成分发展。叙实词语总体的发展趋势是由意义独立的成分逐渐向意义虚泛、专门表达说话人视角的成分发展。第七章为结语,总结本文内容并指出文章不足之处。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叙实动词叙实形容词叙实副词叙实算子句法语义特征语法化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IIIABSTRACTBASEDONPREVIOUSRESEARCHES,THISTHESISISDEVOTEDTOMAKINGARELATIVELYREASONABLEANDSCIENTIFICDEFINITIONFORFACTIVEWORDSOFMODERNCHINESE,RENDINGDETAILEDANDSYSTEMATICDESCRIPTIONSFORTHEIRSYNTACTICANDSYMANTICFEATURESINAMACROVIEWFURTHERMORE,BYMEANSOFINVESTIGATINGTHESEWORDSDIACHRONICCHANGES,WETRYTOCOMEUPTOSOMEPREDICTSFORTHEIRTRENDSINFUTURETHISARTICLECONSISTSOFSEVENCHAPTERS,AMOUNTINGABOUT48,000WORDSCHAPTER1PRESENTSTHEOBJECTANDSCOPEOFSTUDY,THEAIMANDSIGNIFICANCEOFTHETOPIC,PLUSTHEORETICALBACKGROUND,RESEARCHMETHODSANDSOURCEOFCORPUSCHAPTER2PROVIDESANOVERVIEWOFTHISSTUDY,INCLUDINGTHERESEARCHOFFACTIVEWORDSASPRESUPPOSITIONTRIGGERS,RELATEDRESEARCHINVOLVEDINOTHERISSUESANDTHEONTOLOGYOFTHISKINDSOMESHORTCOMINGSOFTHEPREVIOUSRESEARCHESAREALSOPOINTEDOUTINTHISPARTCHAPTER3MAKESADISCUSSIONOFTHEDEFINITIONANDRANGEOFFACTIVEWORDSANDSOONWECONSIDERAFACTIVEWORDASAFACTIVEOPERATOR,WHICHCONSTRAINSTHESMALLFACTUALCLAUSEALWAYSFOLLOWINGTHATFACTIVEWORDTHEFACTIVEWORDSINCLUDEFACTIVEVERBSINVOLVEDINPREVIOUSRESEARCHES,ADJECTIVES,ADVERBSANDSOMEWORDLIKESTRUCTURESHAVINGFACTIVEFUNCTIONSWEARGUETHATFACTIVEWORDSARENOTHOMOGENEOUSINTHEIRINTERIORANDFACTIVEVERBSCANBEDIVIDEDINTOTYPICALANDATYPICALONESCHAPTER4PUTSOUTDETAILEDEXPLANATIONSFORSYNTACTICFORMATSOFFACTIVEWORDSINTERMSOFFACTIVEVERBS,FACTIVEADJECTIVESANDADVERBS,WERESPECTIVELYDISCUSSTHEIRSYNTACTICFORMATSOFREFLECTINGTHEFACTIVITYANDTRANSFORMRELATIONSOFTHESEFORMATSWEFINDTHATTHESEFORMATSCANBEINTERCHANGEDNOTONLYINONECERTAINCATEGORY,BUTALSOACROSSDIFFERENTCATEGORIESESPECIALLYFORFACTIVEVERBSANDADJECTIVESCHAPTER5DESCRIBESSYNTACTICANDSEMANTICFEATURESOFFACTIVEWORDSFORSYNTACTICFEATURES,RELATEDISSUESINCLUDETHEHIGHERPREDICTION,THEREALISMORIENTATION,THEFINITEREFERENCETENDENCY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FACTIVEWORDSANDTHENEGATIVEASTO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IVSEMANTICFEATURES,WEDISCUSSTHESUBJECTIVECOMMENTARY,THEIMPLICITCAUSALITY,THEMATICROLES,ANDHOWTOTREATFACTIVEWORDSFROMTHEPERSPECTIVEOFSYNONYMSANDANTONYMSALLTHESYNTACTICANDSEMANTICFEATURESAREONLYFORTYPICALFACTIVEWORDSACCORDINGLY,FORANYFACTIVEWORD,THEMOREFEATURESRELATEDITPOSSESSES,THEMORETYPICALITISCHAPTER6TALKEDABOUTTHEATYPICALFACTIVEWORDSBASEDONTHETHEORYOFFUNCTIONALLINGUISTICSANDGRAMMATICALIZATIONTHEFACTIVEWORDSAREINTHEDYNAMICDEVELOPINGTHEFACTIVEVERBSESPECIALLYTHEATYPICALONESHAVETRENDSTOAPPROACHTOEPISTEMICMODALITYTHEFACTIVEADJECTIVESTENDTOHAVESOMEFUNCTIONSOFFACTIVEVERBSTHROUGHFREQUENTUTILIZATION,SUCHAS,SOMECANBEFOLLOWEDBYOBJECTIVECLAUSESTHEFACTIVEADVERBSAREDEVELOPINGTOTHECOMPOSITIONSWHICHEXPRESSINGTHEPRESPECTIVEOFSPEAKERSTHEOVERALLTRENDOFFACTIVEWORDSISTHATCOMPOSITIONSWITHINDEPENDENTMEANINGSAREDEVELOPINGTOONESWITHVAGUEANDGENERALMEANINGS,EVENWITHSPECIFICEXPRESSIONSOFTHEPROSPECTIVEOFSPEAKERSASACONCLUSIONOFTHETHESIS,CHAPTER7SUMMARIZESTHECONTENTANDPOINTSOUTTHESHORTCOMINGSKEYWORDSFACTIVEVERB,FACTIVEADJECTIVE,FACTIVEADVERB,FACTIVEOPERATOR,SYNTACTICANDSYMANTICFEATURES,GRAMMATICALIZATION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V目目目目录录录录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第1章绪论111研究的对象与范围112选题的目的、意义213理论背景、研究方法、语料来源2第2章叙实词语研究综述321叙实动词作为预设触发语的研究322其他问题提及的叙实词语研究523叙实词语的本体研究6第3章现代汉语叙实算子831叙实词语的界定8311从预设角度对叙实词语的界定8312关于事实和预设9313叙实词语的界定叙实算子11314叙实词语的判别方法14315小结1832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算子18321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动词18322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形容词22323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副词23324其它叙实算子2433本章小结25第4章叙实词语的主要句法表现格式2641叙实动词常见的句法实现形式26411主语叙实动词宾语小句26412主语叙实动词名词性偏正结构宾语27413大主语省略27414小句主语省略28415甚至只是一个不带宾语的叙实动词2842叙实形容词常见的句法实现形式28421(让/使/令)主语(感到)叙实形容词的是小句29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VI422主语很/多么/非常叙实形容词小句2943叙实副词常见的句法实现形式3144本章小结32第5章叙实词语的句法语义特征3351叙实词语的句法特征33511叙实词语的高层谓语属性33512叙实词语的现实指向36513叙实词所辖小句指称的有定倾向38514叙实词语与否定4052叙实词语的语义特征43521叙实词语的主观评注性43522叙实词语暗含的因果关系45523从配价角度考察的叙实性47524从同义词、反义词角度看待叙实词语5053本章小结52第6章叙实词语的语法化5461语法化学说简介5462叙实动词的语法化5463叙实形容词的语法化5864小结复杂现象的背后61第7章结语63参考文献66后记69作者简历70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第第第第1章章章章绪论绪论绪论绪论11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现代汉语有这样一类句子(1)A小王知道这家伙是个小偷。B我发现有个人站在屋顶上。C我后悔没有把钱还给他。(1A)的预设是“这家伙是个小偷”,(1B)的预设是“有个人站在屋顶上”,(1C)的预设是“我没有把钱还给他”。由观察可知,这类句子的预设可以由其中包含的动词“知道、发现、后悔”等标示出来,“知道、发现、后悔”因此也就成了这类句子的预设触发语,并且这类句子预设的共同特点是叙述一个事实。从语法学的角度来看,这类动词后面可以带上一个叙述事实的述谓结构。文献上将它们称为“叙实动词”。经过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具有叙实作用的并不仅限于叙实动词。请看(2)A胡锦涛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来到戴高乐基金会,来到戴高乐的亲属和朋友们中间。B幸亏有孩子照看,不然,你回来后就见不着我了。C还好,她是天黑之前才找到亲戚的,这会儿已吃了晚饭,正在安闲地看电视。(2A)的预设是“胡锦涛来到戴高乐基金会,来到戴高乐的亲属和朋友们中间。”(2B)的预设是“有孩子照看我”,(2C)的预设是“她天黑之前找到了亲戚”。这些句子的预设是由其中包含的“高兴、幸亏、还好”标示出来的,“高兴、幸亏、还好”和动词“知道、发现、后悔”一样,也具有标示句子事实性预设的作用。这类词语有明显语义特征,即后面可以跟上一个叙述事实的句子成分,同时也就标示出了句子的事实性预设,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叙实词语”。本文打算从它们的语义特点入手,寻找语法上的印证,探讨其语法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他们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2的语用功能。12选题的目的选题的目的选题的目的选题的目的、意义意义意义意义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料的充分观察与归纳,对叙实词语的语义特点、语法功能、语用功能等进行尽可能详尽而系统的描写,并试图对跟叙实词语有关的一些语法现象予以解释,从而得出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的一般性结论。现代汉语叙实词语涉及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范畴,对叙实词语进行详尽而系统地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研究,从而促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叙实词语也与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紧密联系,研究叙实词语,也必将涉及对这些相关学科的探讨,从而对这些学科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可深化对与此相关问题的认识。13理论背景理论背景理论背景理论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语料来源语料来源语料来源语料来源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的语义特点是十分突出的,即后面可以跟上一个叙述事实的句子成分,因此我们将从语义出发,寻找形式上的印证。我们将对现代汉语语料进行充分观察,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以往关于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的已有成果和方法上,主要借鉴美国描写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研究。我们坚持意义和形式相结合,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的研究将在充分占有的自然语料的基础上进行,所用例句为书面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来自一个约7000万字的语料库,该语料库包括王朔、老舍、毕淑敏、邓友梅、陈建功、曹禺、霍达、王小波、肖复兴等作家的作品。同时我们还将使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网上现代汉语语料库(网址是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我们在论述中除极个别外,一般不自拟例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3第第第第2章章章章叙实词语研究综述叙实词语研究综述叙实词语研究综述叙实词语研究综述以往叙实词语的研究仅仅限于某些动词和形容词,而未认识到某些副词如“幸亏、多亏”等也有类似功能,所以文献中把他它们叫做“叙实动词、叙事动词、事实动词、叙实谓词”等。事实上叙实词语中最多、最典型的也就是叙实动词,叙实动词的研究仅仅散见于某些专著或论文,在讨论别的问题(尤其预设触发语)的时候提及一下,目前尚缺乏对于叙实动词的专门而系统的研究。21叙实动词作为预设触发语的研究叙实动词作为预设触发语的研究叙实动词作为预设触发语的研究叙实动词作为预设触发语的研究一般的语用学和语义学概论性的专著里面都会提到叙实动词,但仅仅是作为一类预设触发语稍稍提及,未有深入讨论。索振羽(2000131)援引了列文森归纳的13种预设触发语类型,其中就包括了叙实动词。丁爱群(2006)提到叙实动词指1那些反映宾语或宾语从句已经发生、成为事实的动词,如KNOW,REGRET,REALIZE,APPRECIATE等2起谓语作用的形容词,它们后面一般接THAT从句,反映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如BEAWARETHAT,ITBEODD/STRANGE/DISAPPOINTINGTHAT,BEGLAD/DISAPPOINTED/PROUD/PLEASED/SAD/SORRYTHAT等3评论性的形容词和副词往往预设说话人所持的观点或看法,如GOOD,BAD,LUCKY,FORTUNATE,HAPPILY,INNOCENTLY,WONDERFUL等。苏兰姣(2008)中提到了国内许多研究者都对预设触发语的类型进行了归纳,其中也包括了叙实动词卡图南KARTTUNEN列举了以下主要的预设触发语确定性描述语、实情动词、含蓄动词、表示状态改变的动词、表示反复的词语、判断性动词、时间状语从句、断裂句、表示比较的结构和词语、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虚拟条件句、问题。列文森列出了预设触发语的13个类型确指描述语、叙实谓词、蕴涵动词、改变状态动词、反复词语、判断动词、时间从句、分裂句、隐性分裂句、比较和对照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反事实条件句和疑问句。王钢提出预设的触发语多种多样,英语中某些语义类型的动词可以充当预设的触发语,如叙实动词、状态变化动词。邢福义认为常用的预设触发语有以下几种表示重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4的副词,如“又、再”等。表示状态的变化的动词,如“停止、改正、解决、纠正”等。一些心理活动动词,如“忘记、懊悔、后悔”等。延接性词语,如“继续、正在”等。疑问代词、疑问句中的列举选择项,如“为什么、什么时候”等。某些复句关系词语,例如“要是、如果、虽然但”等。陈宗明提出预设触发语主要有3种类型各类动词、限定性或修饰性词语、短语或分句。周礼全在论著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中分析预设规则时提到预设的“B”是直陈话语中的专名、摹状词、量化名词或名词短语或非重音部分即非重音的语词、短语或子句。而这些专名、摹状词、量化名词、非重音部分实际可看作预设触发语。蓝纯总结出9类常见的现代汉语预设触发语特指描写、事实动词、状态变化动词、重述词、时间状语从句、强调句型、对比结构、与事实相悖的条件从句和问句。陈忠提出预设触发语包括句法形式上的主语以及定、状语等修饰限定性成分,特定的动词如想起、表扬、后悔、埋怨等和一些副词如又、仍旧、也等。方立提出8类预设触发语,即状态变更动词、事实动词、评定动词、含义动词、时间状语从句、分裂式句子、假分裂式句子和比较结构。束定芳指出以英语为例,常见的预设触发语包括专有名词和限定指称词语、事实性动词、选择限制、状态变化动词、强调结构、重复性副词。何自然把预设触发语分为三大类,即动词类含蓄动词、叙实动词和谓语形容词、状态变化动词、评价动词,重复词和附加语,短语和从句。范晓从预设的4种类型出发,分析了汉语的预设触发语,在谈及事实性预设时提到,句子当中的某些成分表达的是一个已经发生的已然性客观事实。事实性预设往往由某些动词性词语如表心理、知觉的动词、表时间、原因的状语以及复杂的主语、定语等引发激活。黄华新将预设触发语分为3种主要类型一是各类实词,包括叙事动词、评价动词、施为动词等二是限定性或修饰性词语,如表示重复的词语,描写性词语等三是短语或分句。丁爱群以英语为研究对象,把预设触发语分成14类,即指称表达语、叙实动词、含蓄动词、状态变化动词、评判动词、重复意义的动词、序数词、时间短语或从句、比较和对比结构、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分裂句、非真实性条件从句、疑问句和标记MARKINGBYVOICESTRESSANDOTHERWISE)。叙实动词是讨论预设触发语时提及的,所以学者们对叙实动词也是从预设触发语角度定义的。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5辛斌(1997)指出所谓叙实谓词,是指发话人在语句中选择这类谓词必然预设后面补语成分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辛斌的“补语”是对英语单词COMPLEMENT的翻译,这种所谓的“补语”在汉语里面很多都视为宾语小句。蓝纯(1999)从预设角度与叙实动词进行了简单定义,“能够预设其宾语的真实性的动词称作事实动词如知道明白、懂得,不能预设其宾语的真实性的动词称作非事实动词如认定、打算”。“说”、“告诉”、“声称”等动词一般被归入非事实动词类,这是因为此类动词宾语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语的可信赖程度。除了严格意义上的事实动词和非事实动词,似乎还有一类动词介于二者之间,这类动词的否定形式往往暗指其宾语的真实性,肯定形式则不然。例如3A她总是抱怨命运对她不公平。不能暗示3B命运对她不公平。事实上倘若说者说出3,听者除了听出说者的腻烦态度,甚至可以认为说者强烈暗示“命运对她公平得很”。而另一方面,3的否定形式“她从不抱怨命运对她不公平”除了表达说者的钦佩之意以外,还似乎暗示“命运的确对她不公平”。邱天河(2002)提到可以反映出已发生的事实的那些实情动词如KNOW、REALIZE、REGRET等以及一些可起到谓语动词作用的形容词短语如BEAWARETHAT,BEODDTHAT,BEGLADTHAT等触发的前提被称作为实情前提。邱天河所谓的“前提”即通常所说的“预设”,“实情动词”即我们所说的“叙实动词”。郭昭军(2004)认为所谓叙实谓词是指说话人通常预设宾语从句所表达的命题为真的一类谓词。伊藤大辅(2007)认为“高兴S”是一种叙实谓词,即它所在的句子预设小句宾语所表达的命题为真。22其他问题提及的叙实词语研究其他问题提及的叙实词语研究其他问题提及的叙实词语研究其他问题提及的叙实词语研究沈家煊(1999,139140)指出,有人把这类预设P的判断语词称作“叙实词”(FACTIVES),如“后悔、奇怪、责怪、忘记”等,并且对叙实词进行了简单分类叙实词、半叙实词、逆叙实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6张谊生2000把“索性、反正、简直、也许、显然、难道、果然”这类词称为“评注性副词”,认为它们同一般的副词用于对谓词进行限制或修饰完全不同,评注性副词的基本功用是对相关命题或述题进行评注。有些句子由于评注性副词的出现,整个表述的预设也更加显豁而明晰。他所列举的评注性副词,有些在揭示句子事实性预设这一功能上和叙实动词相当,因此可以视为“叙实副词”。23叙实词语的本体研究叙实词语的本体研究叙实词语的本体研究叙实词语的本体研究这类文献目前仍然很少见,笔者见到的有辛斌(1997)和伊藤大辅(2007)两篇。利奇(LEECH)(1987)有“叙实性”一章,算是对叙实词语着墨较多的讨论。利奇(1987427452)有“叙实性”一章从几个句子出发,讨论了叙实性、非叙实性和反叙实性,指出叙实性与句型结构有关但很多情况下叙实特性是由有关的动词和形容词的词义所决定的。依据谓词对从属述谓结构所规定的性质(叙实性、非叙实性、反叙实性),对相关谓词分为叙实性(REALIZE)、非叙实性(SUSPECT)、反叙实性(PRETEND)三类,同时也指出了这三类并非界限分明的不同类别,有的谓词可以兼属两类。在叙实词内部分出了纯叙实性词和有条件的叙实性词,指出当叙实性谓词是肯定结构时,这两类叙实词作用相同,均能使从属述谓结构带有叙实性;当叙实性谓词是否定结构时,只有纯叙实性词能使从属述谓结构保持叙实性。在“MARIOCOMPELLEDFREDATOLETHIMDRIVEHERHOME”这样的句子中,一个述谓结构可以看作是另一个的条件,每个谓词的叙实性保证了蕴涵关系保持到连锁的最后一节。这就是“叙实性链”。当否定了主命题以后,所有的蕴含关系由于连锁反应而消失。根据支配谓词的性质,从属述谓结构可以代表不同的抽象性,受条件叙实词支配的述谓结构指的是事件或状态(事件、状态、过程、行动等),受非叙实词支配的述谓结构指的是述谓结构(思想、观念、概念,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受纯叙实词支配的述谓结构指的是事实(知识范畴的“事物”,即所知道的事,永恒的和到处存在的。当事实与现实相对应时,事实与事件更接近。事实可以看作具有绝对叙实性的命题,不能被否定,没有“真事实”与“假事实”之分)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7支配谓词逻辑关系抽象类型条件叙实词蕴涵事件状态纯叙实词潜在前提事实非叙实词述谓结构(“逻辑关系”指主要命题和从属命题之间的关系)。辛斌(1997)首先从预设角度对叙实动词和非叙实动词进行了简单定义,“所谓叙实谓词,是指发话人在语句中选择这类谓词必然预设PRESUPPOSE后面补语成分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与叙实谓词相对的是非叙实谓词NONFACTIVEPREDICATE,非叙实谓词后面的补语从句表达的命题不一定真实,发话人对其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整句话的真实性也不取决于补语命题的真实性。”辛氏还归纳了叙实动词的句法特征只有叙实谓词允许THAT从句出现在句首充当主语;只有叙实谓词允许THAT从句前插入先行词FACT;只有叙实谓词允许用动名词短语替换THAT从句;只有非叙实谓词允许使用主语提升规则THESUBJECTRAISINGRULE,即将THAT从句中做主语的名词短语提升到主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并将从句的剩余部分变为不定式结构。很显然,辛斌的这篇论文写的是英语的叙实动词,他总结出的语法特征有些对于汉语并不适用。伊藤大辅(2007)一文论述了“高兴S”的句法特征、“高兴S”的语义特征、“高兴S”的使用状况、“高兴S”的虚化条件等问题。最后指出该类叙实谓词的功能它们既表示主语的感受,又表示主语对小句宾语表达的事实的一种评价。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发现,以往叙实词语的研究(一)仅限于叙实谓词,范围较窄,没有认识到有些副词等也具有叙实功能;(二)主要局限于叙实词语作为预设触发语的研究,对叙实词语本体研究关照不足;在讨论别的问题时略有提及,并未做深入而系统地讨论;(三)谈及叙实动词时往往是直接翻译英语例句、照搬英语用法,没有结合汉语实际深入探讨。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8第第第第3章章章章现代汉语叙实算子现代汉语叙实算子现代汉语叙实算子现代汉语叙实算子31叙实词语的界定叙实词语的界定叙实词语的界定叙实词语的界定上一章介绍了以往学者对于叙实词语的研究状况,如上一章结尾所言,以往学者对于叙实词语的研究不足在于对于叙实词语,没有作出统一而清晰的界定,文章所举叙实词的例子多以英语为主,没有充分结合现代汉语的实际,同时也缺乏系统性主要关注叙实动词作为预设触发语这一功能的研究,而对叙实词本体研究关注不足,没有详细揭示叙实词语的语法语义特点。本章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的实例对现代汉语中的叙实词语的定义、范围等进行讨论,并给出比较直观的叙实词语的鉴别标准,从而为下文进一步探讨叙实词语的语法语义等方面的特点做好理论铺垫。311从预设角度对叙实词语的界定从预设角度对叙实词语的界定从预设角度对叙实词语的界定从预设角度对叙实词语的界定如上一章所言,以往大多数学者对叙实词语的研究是与预设触发语紧密联系起来的,他们把叙实词语当作预设触发语的一种来看待,因此,他们对叙实词语的界定也与预设紧密相关。这类对叙实词语的定义如辛斌(1997)说到,所谓叙实谓词,是指发话人在语句中选择这类谓词必然预设后面补语成分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叙实谓词后面的补语从句表达的命题都是发话人认为无可争议的事实,整个句子的真实性以从句的真实性为前提。叙实谓词既可由动词又可由形容词构成。该文同时对叙实的反面即非叙实谓词也作出了界定,“与叙实谓词相对的是非叙实谓词NONFACTIVEPREDICATE,非叙实谓词后面的补语从句表达的命题不一定真实,发话人对其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整句话的真实性也不取决于补语命题的真实性。”蓝纯(1999)从预设角度对叙实动词进行了简单定义,“能够预设其宾语的真实性的动词称作事实动词如知道明白、懂得,不能预设其宾语的真实性的动词称作非事实动词如认定、打算”。“说”、“告诉”、“声称”等动词一般被归入非事实动词类,这是因为此类动词宾语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语的可信赖程度。除了严格意义上的事实动词和非事实动词,似乎还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9有一类动词介于二者之间,这类动词的否定形式往往暗指其宾语的真实性,肯定形式则不然。沈家煊(1999,139140)、郭昭军(2004)、丁爱群(2006)、伊藤大辅(2007)也基本从同样的角度来定义叙实动词。这类研究基本上是基于预设研究叙实词的,即它们着眼于叙实动词激发预设的语用功能而并不关注叙实动词的本体研究。这些学者虽然表述的时候用词有一定差异,但都包含了“预设其宾语小句为真”这样的要素。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对叙实词语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界定。312关于事实和预设关于事实和预设关于事实和预设关于事实和预设诚如上文所言,以往研究成果在对叙实词进行界定的时候,虽然表述的时候用词有一定差异,但都包含了“预设其宾语小句为真”这样一个意思。这一部分我们打算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首先讨论“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打算从逻辑学的角度进行处理。黄华新、张则幸(2005)指出“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符合事物实际情况的命题是真命题;不符合事物实际情况的命题是假命题”。叙实动词带的宾语小句可以视为一个命题,既然是个命题就有真值,要么真,要么假;如果与事实情况相符,那么它就是一个真命题,否则,它就是个假命题。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宾语小句的真和宾语小句陈述一个事实是一个意思。说预设宾语小句为真也就是说肯定宾语小句叙述了一个事实。再讨论所谓的“事实”。利奇(1987)提到了“事实”是“我们认为事实上会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徐烈炯(1995)也提到了所谓的“事实”是说话人心目中认为是事实,当某人说(1)的时候,(1)我知道小王犯了法。他内心肯定小王犯法是事实,虽然实际上小王也许并没有犯法,说话者受到了假象的迷惑而没有意识到。辛斌(1997)也认为“叙实谓词后面的补语从句表达的命题都是发话人认为无可争议的事实”。这样看来,就似乎与逻辑学上关于“真”的定义发生了冲突,因为说话人认为的事实很有可能是个假象而与事实的情况并不符合,因此不是个事实。而命题总是由人表述出来的,说话人在说出一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0句话表述一个命题的时候,表达的是他对世界的看法与判断,只能从他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上的事物,因此,也就只能以自己的标准去判别事物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把自己眼中的真假告诉别人,与别人进行交际。简单地说,说话人基于自己认定的事实为基础进行交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能找到其语用学上的理论依据。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曾提出过著名的“合作原则”,这个原则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四个准则,其中“质的准则”要求人们所说的话力求真实,尤其是不说自知是虚妄的话、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详情参见索振羽200356)说话人要成功地与人交际,不仅自己所说的话必须为真,而且这句话的预设也要为真,即要基于一个至少自己认为是真命题的命题组织自己的语言。基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在此,我们还想反驳一个几乎是公认了的观点“预设具有可取消性”。很多学者都提到了“预设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取消”这样一个命题,如索振羽(2003134136)、沈家煊(19996869)。我们以沈家煊(19996869)提到的几种情况为例来反驳这种观点。他说“首先,当我们的常识跟预设矛盾时,预设义不复存在”例如“离婚之前张三死了”不预设“张三后来离婚了”;“其次,一定的上下文也能使预设义消除”,比如“你总以为有人要出卖你,但是要出卖你的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更不是王五,其实谁也不想要出卖你”不再预设“有人要出卖你”;“最后,交谈双方的共同知识也能使预设义消除,如果双方都知道张三搞的是文学而不是语言学那么张三才不后悔搞语言呢就不再预设张三搞了语言学”。我们认为这几种特设的例子不仅不能证明预设具有可取消性,反而更加说明预设具有不可取消性。首先,他认为“离婚之前张三死了”并不预设“张三后来离婚了”是因为“谁都知道死者不能有离婚的举动”。一般而言,说出某个事物就预设着该事物的存在,说出某个事件就预设着该事件已经发生。比如,说某人离婚了,就预设着在他身上确实发生过“离婚”这一事件,而张三生前并没有发生过“离婚”的事情,所以,说出“离婚之前张三死了”这样的话显然是无稽之谈。我们认为,“X之前”的预设是“X还没有发生而后来必然发生”,既然我们知道X后来没有发生,说出“X之前”这样的话就是与语境矛盾的,因而不得体;与事实矛盾的,因而没有真值。其次,“你总以为有人要出卖你”这句话只是说出了“你”的感觉,并不预设“有人要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1出卖你”,即不一定非得要“有人要出卖你”为真,相反,由于这个句子包含了反叙实动词“以为”,恰恰说明了“你”的感觉是错的,而事实是“并没有人要出卖你”。换言之,包含反叙实动词“以为Y”的预设是“非Y”而不是沈家煊先生理解的“Y”。再次,如果双方都知道张三搞的是文学而不是语言学,说话人根本就不会说出“张三后悔搞语言学”这种没有根据、有失得体的话来,换句话来说,要说“张三后悔搞语言学”必须以“张三搞语言学”为前提(预设)。否则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不说自知是虚妄的话、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我们可以创造这样或那样的语境来使某个作为另一个句子预设的句子为假,但是,我们并不能取消某个句子的预设。说到底,预设反映的是一种依赖关系,人们要说出一个句子,必须有所根据、依据一定的前提,即必然要以某个句子为预设。我们之所以觉得使某个句子的预设为假以后,再说原句觉得不合适了,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而这种依存关系是无法取消的。所以,预设具有语义和语用的双重性从语义上说是某个命题具有真值、得以立足的前提;从语用上说,是某个句子适应语境、得体、恰当的前提,随着对话的进行,预设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根本没有必要区分“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预设本身就具有语义和语用上的双重属性。我们反驳这样一个几乎是公认了的观点,目的并非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标新立异,只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说明预设是一种事实,是说话人认为真并以此为前提(根据)来组织交际的命题,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预设是说话人的预设,预设并非是交际双方无争议的共知信息,而是说话人眼中的事实(已知信息)。言语交际的双方无外乎说话人与听话人,我们的关注点在于说话人的“以言表意”,因为说话者说出的话是否能对听话人产生作用,我们并不能确保,因此,我们只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说话人身上,应以说话人为基准,在研究叙实词语的时候,我们把所谓的事实限定为说话人心目中确定不疑的事实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或某物已经具有的属性。313叙实词语的界定叙实词语的界定叙实词语的界定叙实词语的界定叙实算子叙实算子叙实算子叙实算子经过以上讨论,我们觉得,从预设角度对叙实词语进行界定是个很好的办法,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2因此基本上可以把叙实动词定义为能够预设其小句宾语表达命题为真的动词为叙实动词。这样基本上能够概括叙实动词的本质,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如前文所述,现代汉语的叙实词语并不仅仅限于叙实动词一类,如某些形容词、副词等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它们并不能带宾语,这样这个定义范围难免过窄,因而并不合适。要对叙实词语进行界定,还得从语言事实出发,先让我们看看其它类别的词语是如何“叙实”的(2)A胡锦涛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来到戴高乐基金会,来到戴高乐的亲属和朋友们中间。B可奇怪的是,这家伙在团里的威信还很高,全团的干部战士都很尊敬他,甚至是崇拜他。(都梁亮剑)C幸亏小约成绩挺好,在班上孩子里算数得着的。(毕淑敏跳级)D多亏先有这种感觉作为过度,否则下一幕我绝对接受不了。(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2A)(2B)中分别包含了叙实形容词“高兴、奇怪”,从而揭示出它们的预设为“来到戴高乐基金会,来到戴高乐的亲属和朋友们中间”、“这家伙在团里的威信还很高,全团的干部战士都很尊敬他,甚至是崇拜他”。(2C)(2D)中分别包含了叙实副词“幸亏、多亏”,其预设也是由这两个词提示出来,(7)的预设为“小约成绩挺好”,(8)的预设为“先有这种感觉作为过度”。通过上述例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形容词“高兴、奇怪”副词“幸亏、多亏”和动词“后悔、抱怨、知道”一样,也具有触发句子事实性预设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叙实动词的预设是其宾语小句所表达的命题,而形容词、副词则没有这样的“宾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找出它们在解释句子事实性预设这方面的共性叙实词语所揭示的事实性预设是其后面紧跟的小句所表达的命题。我们仿照逻辑学上“否定算子、时态算子”等概念把叙实词语叫做“叙实算子”。和别的算子一样,叙实算子也有辖域,它的辖域就是后面紧跟的事实性小句。至此为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从现代汉语的实际出发,可以给叙实词语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界定预设一个事实性小句的词语我们称之为叙实词语,也可以叫做叙实算子。不过,我们还要进行几点说明(一)所谓的“事实”是说话人心目中认定的事实说话人对其事实性十分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3肯定,并且在说出这个句子的时候,对这个事件或状态的事实性负责(例句如前)。在此,我们肯定人的认知能力,能够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对与实际是否相符能够作出恰当的断定。(二)事实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这与上一点是紧密联系的,说话人心目中认定的事实与客观的状况即“绝对的事实”也许会有一些出入,因此说话人心目中的事实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这一事实的相对性还表现在说话人对事实的肯定程度存在一个“级差”。曹其升(2008)提到“语言使用过程主要是说话人对呈聚合关系的特征进行有等级的不断的选择,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从叙实性到非叙实性再到反叙实性的等级序列。如我知道他离婚了。我相信他离婚了。我以为他离婚了。三种表达中命题内容的真实性程度依次降低,从完全肯定直至全然否定。其实中间还可以插入听说、怀疑之类的词语,使其连续性更加明显。”我们完全同意他的看法,这样一个序列揭示了说话人心目中事实的级差特征。(三)我们说叙实词语是管辖一个事实性小句的词语,并非是指它后面跟的永远只能是一个事实性小句,而是说它们在某些句式中具有叙实作用,叙实只是该类词语的用法之一,比如叙实动词后面可能不跟小句充当的宾语,或者不带宾语。也就是(3)A我认为这是我的精神解放,只是感到后悔。(朱文华爱的复活)B你不必后悔,你的后悔来得丝毫没有根据。C我今天很高兴。D玛力姑娘,多亏了你(老舍二马)(3)组中包含的叙实词语“后悔、高兴、多亏”后面就都没有管辖一个事实性小句。(3B)中的“后悔”不仅没有管辖一个事实性小句,它的叙实性也消失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叙实”是一个“句”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词”的问题,所谓的叙实词语发挥叙实作用的时候仍旧要依赖于一定的句式,否则这种叙实性将不复存在。说某种词具有某种功能,大多都是结合句式得出的结论,毕竟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词的意义、功能等需在句子之中才能得以具体化和有所体现。叙实词如此,别的词语也不例外。另外,叙实词在表达叙实性的时候,后面跟的也不全都是一个小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4(4)A这位妻子对丈夫是多么相知不疑,她不责怪丈夫的疏忽,也不是怀疑他有了“外遇”。(张植信道德书简)B总算出来了,多亏总理的关怀。(金凤郭小川的秋天)C妈妈对我好动的性格总是感到担心,甚至有时表现出害怕。(朱文华爱的复活)(4)组各包含了叙实词语“责怪、多亏、表现”,“责怪”和“多亏”后面接的是一个偏正短语,“表现”后面接的是动词“害怕”,在此处它们是叙实用法,只是后面不是一个小句而是别的成分,可是这些成分能够转化为小句的形式(4')A丈夫的疏忽丈夫疏忽了她。B总理的关怀总理关怀过(我)。C害怕妈妈害怕。事实上,这些词不带小句宾语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类宾主小句在语境中可补出,这跟这类词带小句宾语的说法并不矛盾。(四)有些词语只是在某一个义项上有叙实作用现代汉语的词很多都不只一个义项,一个词在一个义项上有叙实作用,在另一个义项上则没有(5)A他表示一定要以此为终身奋斗的目标。(朱文华爱的复活)B这件小事也可以表示今昔时代的不同。(马连儒百家散文名作鉴赏)(5A)(5B)都包含了“表示”这个词,在(5A)中它的意思是“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某种思想情感态度等”,在(5B)中它的意思是“事物本身显示出某种意义或者凭借某种事物显示出某种意义”。因为意义不同,在(5A)中“表示”所管辖的小句表达的是一种意愿,不具有叙实用法;而在(5B)中“表示”所管辖的小句表达的是一种事实,具有叙实用法。这更加说明了叙实是一个“句”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词”的问题,所谓的叙实词语发挥叙实作用的时候仍旧要依赖于一定的句式。314叙实词语的判别方法叙实词语的判别方法叙实词语的判别方法叙实词语的判别方法上面我们沿袭以往学者从预设角度定义叙实动词的做法,给出了叙实词语比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5较直观的定义,接下来我们打算给出叙实词语的几个判别标准,从而达到检验一个词语是不是叙实词语的目的。3141根据定义直接判定根据定义直接判定根据定义直接判定根据定义直接判定根据我们对叙实词语的定义“预设一个事实性小句的词语我们称之为叙实词语”,我们只需看一个词是否具有触发句子事实性预设的功能就可判断它是否为叙实词语,如(6)A桑平原还是后悔刚才下得太匆忙了,应该把袜子脱掉,那样五个脚趾分开,感觉会更精确。(毕淑敏转)B傍晚醒来,发觉桌上放着一碗鸡蛋挂面。(刘恒黑的雪)C乌世保假装叹口气,心里却十分高兴。(邓友梅烟壶)(6)组分别有“后悔”、“发觉”“假装”三个词,(6A)的预设“桑平原刚才下得太匆忙了”可以由“后悔”触发;(6B)的预设“桌上放着一碗鸡蛋挂面”也可以由“发觉”激发出来;而(6C)的“假装”却不能触发句子的这种事实性预设,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后悔”、“发觉”是叙实动词而“假装”不是。尤其是(6C),句子的预设“乌世保没有叹气”与“假装”后面的小句意思完全相反,因而,有人(沈家煊1999140)把这类词叫做“逆叙实词”。3142否定测试法否定测试法否定测试法否定测试法既然叙实词语具有激发句子预设的功能,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检验句子预设的办法来判断一个词是不是叙实词。索振羽(2003130)提到了一个检验句子预设的“否定测试法”句子否定之后未必真的推断是该句子的蕴涵,句子否定之后仍然真的推断是该句子的预设。换成比较通俗的语言就是若P是句子S的预设,把句子S否定以后,P依然不变。我们先把(6)中的句子分别在“后悔”、“可能”、“假装”前加上否定副词变为相应的否定句(6')A桑平原没后悔刚才下得太匆忙了B没发觉桌上放着一碗鸡蛋挂面。C乌世保没假装叹口气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6我们把(6)否定以后得到了相应的(6'),(6'A)的预设依然是“桑平原刚才下得太匆忙了”;而(6'C)的预设变成了“乌世保叹过气”,恰恰与(6C)的预设“乌世保没有叹气”相反。所以,“后悔”是叙实动词而“假装”不是。值得注意的是(6'B),在“发觉”前面加上否定词以后,句子的预设并非必然是“桌上放着一碗鸡蛋挂面”,也可以是“桌上没有放着一碗鸡蛋挂面”。当句子以“桌上放着一碗鸡蛋挂面”为预设时,可以解读为“的确存在桌子上有一碗鸡蛋挂面这一事实而我没有发现”;当句子以“桌上没有放着一碗鸡蛋挂面”为预设时,可以解读为“你说桌上放着一碗鸡蛋挂面,而我并没有发现,所以你在说谎”。类似的还有(7)A我发现屋顶上有个人。B我觉得你在说谎。当我们把(7)组各句变为相应的否定句时(7')A我没发现屋顶上有个人。B我没觉得你在说谎。出现了和(6B)变为相应的否定(6'B)一样的情况原句只有叙实一种解读,而相应的否定句却有了叙实与非叙实两种解读,即出现了肯定句和否定句叙实与否的不对称现象。据此,我们可以再对叙实词语内部再作一下细分,把叙实词语分为典型的和非典型的两类无论在肯定否定句都能触发句子预设事实性的叙实词语是典型的叙实词语;在肯定中能激发句子事实性预设而在否定句中不能保证相应肯定句事实性预设的是非典型的叙实词语。我们在这里只提出区别典型的和非典型的叙实词语的引子,到下一章我们将通过更多的句法语义特征进一步区分典型的和非典型的叙实词语。3143复指测试法复指测试法复指测试法复指测试法叙实词语能够触发句子的预设,并且这一预设是说话人认定的事实,所以,我们可以用“的事实、这一事实”来复指这一预设。如(8)A他坦白他们几个人打过群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7预设他们几个人打过群架。复指测试他坦白了一个事实。/他坦白了他们几个人打过群架这一事实。/他坦白了他们几个人打过群架的事实。B我极力掩饰内心的种种矛盾。(朱文华爱的复活)预设我内心有种种矛盾。复指测试我极力掩饰了一个事实。/我极力掩饰我内心有种种矛盾这一事实。/我极力掩饰我内心有种种矛盾的事实。C我最鄙视自己充当神父之类的角色,而我已经又无形之中在这么充当了。(梁哓声表弟)预设(我)自己充当了神父之类的角色。复指测试我最鄙视某个事实。/我最鄙视自己充当了神父之类的角色这一事实。/我最鄙视自己充当了神父之类的角色的事实。(8)组“坦白、掩饰、鄙视”三个词能触发句子的预设,并且这一预设是说话人认定的事实,而且这一事实还能通过我们的复指测试,所以,“坦白、掩饰、鄙视”是叙实动词。再看(6)C乌世保假装叹口气,心里却十分高兴。(邓友梅烟壶)预设乌世保没有叹气。复指测试乌世保假装某一事实。/乌世保假装叹口气这一事实。/乌世保假装叹口气的事实。“假装”通不过我们的复指测试,所以它不是一个叙实动词。按照叙实词语的定义,我们在这里给出了几个直观的检验叙实词语的方法,这几种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比较强,到后面一章,我们系统讨论叙实词语的语法语义特征,将会沿着典型的和非典型的叙实动词这一思路,继续给出鉴定叙实词语的方法,争取达到给出一个词能够鉴别它是否为叙实词语、是典型的还是非典型的叙实词语这一目的。细心的读者也许能发现,我们这里给出的例子都是叙实动词的,这是因为叙实动词带宾语小句是比较典型和直观的体现叙实词语性质的语法格式,我们以此为例,旨在通过典型的例子给大家一个思路,至于叙实形容词和叙实副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读者可以自行测试,我们在此不予赘述。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18315小结小结小结小结本节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了汉语的实际,对现代汉语叙实词语进行了一个相对全面的界定。我们认为,叙实词语能够预设其后面的小句为真就是肯定该小句表达的命题是个事实。这个事实是说话人依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对事件或状态与实际是否相符作出判断得出的,所以是说话人心目中认定的事实。说话人以这个事实为前提,完成与人交际的目的。我们也强调,叙实是一个“句”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词”的问题,所谓的叙实词语发挥叙实作用的时候仍旧要依赖于一定的句式。我们还给出了几个比较直观的判断叙实词语的方法,按照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给叙实词语和非叙实词语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界限。32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算子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算子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算子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算子我们在上一节对现代汉语的叙实词语进行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概括,依据我们的看法,叙实词语也可以叫做“叙实算子”。同时,也指出“叙实”是一个“句”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词”的问题,所谓的叙实词语发挥叙实作用的时候仍旧要依赖于一定的句式,也可以说是词语和句子构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否则这种叙实性将不复存在。本章运用列举的方式给出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词语,一方面便于读者看出它们是如何体现叙实性的,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展开讨论叙实词语的句法语义特征做好铺垫。经过我们的仔细推敲和细心筛选,我们得到了如下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词语321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动词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动词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动词现代汉语常用的叙实动词本文列举的常用的现代汉语叙实动词是在上一章界定的基础之上,依据孟琮、郑怀德(1999)汉语动词语法词典(以下简称“孟”)逐一筛选出来的,同时也参考了前贤的研究成果。粗略地讲,现代汉语中的叙实动词按

    注意事项

    本文([硕士论文精品]现代汉语叙实词语研究)为本站会员(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