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穿支皮瓣范畴的争议
关于穿支皮瓣范畴的争议解剖学认识,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解剖学研究所丁自海,要认识带规律性的基础理论,近十几年来,采用血管灌注、铸型、造影等现代解剖学技术,对皮瓣的血供来源、分布范围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为皮瓣外科术式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形态学资料,也为皮瓣的分型提供了依据。,皮支的分布,皮瓣和肌皮瓣血供示意图(钟世镇),轴型皮瓣的分类(钟世镇),直接皮血管皮瓣肌间隙(隔)皮血管皮瓣主干带小分支血管皮瓣肌皮血管皮瓣,轴型皮瓣直接皮血管类型(腔隙皮支),肌间隙皮支,肌间隔皮支,肌皮穿支,20世纪80年代后期,Kojima、Kroll、魏福全等成为穿支皮瓣应用的代表,从而使轴型皮瓣进入小型轴型皮瓣时代。穿支皮瓣是皮瓣应用的一个飞跃,被称为“超级显微外科Super Microsurgery”。穿支皮瓣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好,供区损失小”的原则,但对显微外科解剖和吻合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穿支皮瓣的意义,穿支皮瓣与轴型皮瓣的关系,轴型皮瓣血供,穿支皮瓣血供,皮瓣的类型,轴型皮瓣 杨果凡(前臂桡侧皮瓣1982)穿支皮瓣 Kojima(1989) 、魏福全(1990)皮支链皮瓣 丁自海,王增涛 (2008),桡动脉皮瓣 最典型的轴型皮瓣(杨果凡,中国皮瓣),轴型皮瓣的血供类型(肌间隙型),(钟世镇),肌皮血管大穿支类型(王增涛),肌皮血管小穿支类型(王增涛),穿支皮瓣-超级显微外科,魏福全,长庚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整形外科医师,2006年美国整形外科医学会75周年大庆,当选为五百年来影响整形外科历史的巨人“整形外科发展史上20位手术研发创新者”之一。,首届海峡两岸手功能重建高峰论坛,优点:不切取深筋膜 供区损伤小 患者术后康复快缺点:解剖血管耗时费力 对术者的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 穿支变异多 小血管被牵拉或扭曲,更易发生痉挛,穿支皮瓣的优、缺点,穿支皮瓣的定义,肌皮穿支穿经肌肉和深筋膜,分布于皮肤和浅筋膜,以此穿支为蒂制成的皮瓣即为穿支皮瓣。 穿支皮瓣血管管径约为0.5mm。,穿支皮瓣(魏福全),美国,Blondeel(2006)Perforator Flaps经过肌间隙的穿支称为直接穿支经过肌肉的穿支称为间接穿支,穿支皮瓣的其他定义,从历史上看,穿支皮瓣起源于肌皮瓣,而目前临床上开展的穿支皮瓣也主要是指肌皮穿支皮瓣。,常用穿支皮瓣(20年应用频度排名前5位),1.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2.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3.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4.臀部穿支皮瓣 5.小腿后部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单穿支可切取皮瓣面积20cm×15cm,1.旋髂浅动脉降支;2.股动脉穿支;3.旋股内侧动脉穿支;4.阴部外动脉穿支;5.旋股外侧动脉穿支;6.股深动脉穿支;7.膝外侧动脉;8.膝上内侧动脉;P.髌骨,股前外侧皮支分布,胸背动脉穿支皮瓣,1 肩胛下动脉 2 旋肩胛动脉 3 胸背动脉,臀部穿支皮瓣,1 腰动脉前支 2 腰动脉后支 3 臀上动脉升支,小腿后部穿支皮瓣,腓肠肌肌皮穿支皮瓣比目鱼肌肌皮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对皮支链皮瓣的认识,各皮支在浅筋膜内发出升、降支,升、降支间相互吻合构成皮支链,多存在于四肢,与主要动脉长轴平行。 以皮支链为血供的皮瓣称皮支链皮瓣。可局部转移,也可游离移植,修复重要部位的小范围组织缺损。,讨 论,皮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否 列入穿支皮瓣的范畴;如列入怎么体现穿支皮瓣的优点;对皮瓣的临床应用有何指导和促进作用?,不能滥用穿支皮瓣这一名词,历史上已有众多的关于皮支皮瓣的论文,将皮支皮瓣再以穿支皮瓣名义发表,是极大的浪费,也涉嫌炒作。,对皮瓣的研究如何继承和发扬? 只有继承,才能发扬!数典还要忆祖 “出新”很重要,但不要“推陈”要实事求是,不能炒作!,钟世镇院士意见,对三类皮瓣的认识(钟世镇),效益显著、覆盖面大,还是“轴型皮瓣”“穿支皮瓣”是肌皮穿支的精巧应用,是皮瓣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皮支链皮瓣”运用了终末小支间的吻合机理,有利于微创美观,但供区不能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