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空中院落——高密度趋势下多层院落住宅的研究

    • 资源ID:9703484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空中院落——高密度趋势下多层院落住宅的研究

    空中院落高密度趋势下多层院落住宅的研究编者按院落是中国传统的空间形态,曾经在中国的居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院落空间渐渐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当人们开始对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产生厌倦的时候,我们开始反思现代生活是否还需要院落空间在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有没有必要,以及可不可能重新引入院落空间本文作者在经过深入的分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供大家讨论。1引言回顾中国建筑的历史,一座座水平延展的城市,一片片平房院落为主的建筑群,曾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理想居所。院落作为中国的传统空间的形态之一,围绕着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主题,融汇了多少诗情画意,变换出多少或简练或丰富的建筑空间。中国古代先哲们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建筑中则体现为建筑与自然的相近、相亲、相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张人类应当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可违背超越自然规律。但是在当今高密度的城市中,人们已很难再感受到“明月时至清风来,形无所牵止无所泥”的生活乐趣。2我国古代庭院文化中国建筑院落由来已久,从可供考证的商代庭院遗址开始,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史。建筑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有了理性的思考,开始主动的去创造建筑空间,以满足人类本身的需求。作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居住建筑庭院空间,特别关注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引入自然风光以亲近自然,由高低错落的建筑围合成院落不仅将不同功能空间分隔开来,为建筑提供了采光通风的良好条件,而且使建筑环境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采用的借景,对景的手法,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而且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融合。“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在这里“天人合一”的情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居必有山,住必伴水”,中国人传统居住生活是以交流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注重邻里交往和家庭交流,注重与自然山水的交流与相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不是简单地指竹林,其实是园林、庭院生活的指称,所以中国传统居住观念是宁可过清贫的日子,也不能放弃庭院生活。庭院生活对家居生活充分必要,将公共与私密空间,动、静区域恰到好处地分隔过渡,内外融合,形成了窗窗有景、家家有园的完美视野。这种人性化的舒适生活方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追求的。国外庭院文化世界各民族也有按照自己的文化观建造的院落的活动,采用在建筑空间中引入自然空间的方式来改善内部小气候,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考古发现,在罗马的庞贝古城中,就出现了由立柱支撑,四周回廊环绕,中央设有承接雨水用的水池的天井形式了。另外国外建筑的中庭这一概念其实也起源于庭院天井,据称,希腊人最早在建筑中利用露天庭院这一概念。后来,罗马人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改进,在天井上加盖屋顶,形成了有顶盖的室内空间的雏形中庭。如今,中庭这一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跨度之大,高度之高,内部空间之丰富均非昔日可比。阳光,植物,流水等自然要素被引入中庭,引入了建筑内部,内部空间被赋予了外部空间的特征,成为人们喜欢逗留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4现代居住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与经济科技社会的飞跃发展同步,完成了历史的大跨越。不仅建设规模是世界上空前的,基本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80年代初的不足5平米增加到2000年的约10平米,同时正在完成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化,由实物分配到货币分配的转化,由一元化投资到多元化投资的转化,由数量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化,努力做到“居者有其屋”。然而中国处在一个高速城市化的阶段,水平延展的趋势也逐渐被垂直的高层建筑所打破,我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城市小区及其大片草地的人为加工程度很高的广场上。当你渴望美好的庭院生活的时候,我们却要面对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口和土地。人口不断增多和聚集,城市目前面临的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土地紧缺的问题,高层住宅则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中国人对居住的梦想却从未停止,中国的文明更不应在城市里终结。虽然“住宅郊区化”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但是发达国家对城市中心的回归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在城市中保留一定的居住面积和人数,才能保证城市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垂直延伸的高密度居住区中更大限度地引入自然空间,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5探讨新型城市院落住宅想在城市实现院落式居住,以享受空气的清新和宁静,恐怕已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方式,因为院落在给予人们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占据了城市空间和资源。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是否还能在保持密度的前提下,让院落得以生存呢目前空中庭院是楼市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它存在于挑空的楼层之中,是一个悬空的、露天的花园概念。这种悬空的、露天的花园突破了以往阳台,露台的形式,因为后者终究是私密空间,并不能促进人们进行交流。日本建筑师六角鬼丈将中国古代的道家和阴阳家的自然观融入建筑创作中。他认为运动的媒质是缤纷的光和涟漪的流风;静止是运动突然停顿的空间,在一片寂静的房间,会有无数变化瞬间的定格;空间是物质的媒介,也是建筑的灵魂,是一段活动的通道,也是一篇运动的风景;物质存在于色彩、味道、芳香、触摸、声音、感觉所触及的和感觉所反射的原型之中;而时间是时光记忆的素材,大自然之力的作用,开始与终结的象征。笔者的高层院落设想正是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上的,而不同的是笔者采用中国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在呼唤人性建筑的同时又能接触到自然;能在的高楼中阅读大地、体验生活、聆听故事;并且让每一户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这种半遮半挡式庭院,它最大的特点逐级递进的空间感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在这里,院落代表一种交流、安全感、彼此的欣赏和信任。每层内平台可设计48户围合而成的无围栏或仅有低矮的小围栏形式,外平台和设计24户全开敞式。其共同特点是视野开阔,并使每个空间有了独自的概念,然而又没有孤立的空间。在功能表达上既满足了住户采光、通风要求,又做到了家家有景、户户见绿,达到以人为本,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楼梯采用从斜坡左右来回上下的形式而形成富有情趣的步行街道感觉,构造出传统意义上的层层套接的模式,成为联结各院落生活方式的纽带。相邻院子的人们可以沿着弯弯曲曲的小道,穿过花香鸟语相互串门,院子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在院中聊天、嬉戏,好像一家人一样。四周挑廊环绕,藤蔓低垂,底部曲桥蜿蜒,流水潺潺,则会让整个空间情景交融,生机盎然。阶梯式设计的设想是朝着东方一面采用45度角,这样可以充分的让早晨的阳光进入庭院。老人们可以聚在一起享受着一天中最温暖的阳光,年轻人可以在这空气清新的家园开始当天美好的生活,孩子们可以聚在一起玩闹而不用让家长那么担心。朝西面成约60度角,由于下午的阳光强烈不适于将其全部引进院落,所以在夏天不用泡在空调里而不敢出门。在院落内部的设计是非常随机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着一个水池,在庭园的一角围一个水池,养上几尾鱼,再在池中放几片睡莲;你也可以开辟一块种植园,种上一些小型的、可食用的并且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闲暇时下地劳作一番,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享受到“自给自足”的乐趣。同样你还可以自制一些有创意的花盆,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花盆,往往颜色单调,一般多为土灰色或者白色,显得土里土气,给花盆加点色彩,买回几种色彩的油漆,其实这些简单的工作自己动手完成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你更可以制作个性的院墙,如果你想自家的小院有点与众不同的特色,在墙上贴上些贝壳,倒显得可爱又俏皮,马赛克、小石子也都是不错的装饰素材,既经得起阳光风雨的考验,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思维。开辟一个烧烤天地更是非常有趣的事,砌一个简易的烧烤台,周末的时候,邀三五知己来家小聚,在漂亮庭园里开个露天烧烤PARTY,那真是件又酷又炫的事。形式上虽自由,但我们仍因遵循中国式庭院的思想核心。以水景为中心,重视山水结合和假山石的堆砌,在小面积内容纳小自然景观适合于少数人游览并长期与诗词,绘画艺术等相融会。达到一种具有中国式风格的绿色建筑。当然建筑技术和当今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建筑的形式可能是我们现在所无法设想的,说不定有一天人们会将整个中国式园林完全融入到建筑中成为一种新的建筑奇迹“空中园林”这将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情。6多层住宅院落化的可行性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普通的两室一厅,到几室几厅的雅致复式楼。不管空间有多大你的生活范围还处在室内,即使你的住宅装修的再漂亮再人性,你还是会羡慕那些能拥有一个小庭院的别墅。然而在别墅时间呆长了却会觉得还是住在市区会更加愉快。假设在你面前有三种户型第一种是在市中心120平米10平米的室外阳台;第二种是在离市中心稍远的地方120平米10平米的室外阳台50平米室外庭院空间;第三种是120平米50平米庭院的TOWNHOUSE,远离城市。价格上,如果前者为50万元,第二种为80万元,后者就为110万元。你会如何选择。环境方面,前者基本只能受制于外界的环境,后两者可以在自家创造和体会自然的感觉。安全方面,前两者在遇到情况邻居可及时给予帮助,后者则很难。空间的私密和公共方面,前者和后者都是私密空间,第二种则是分别具有半私密半公开的空间。邻居交流方面,前者如果在门前碰面可能会有少许的交流,第二者由于庭院属于半私密半公开可促进交流,后者几乎是很少。第二种空中院落,空中花园营造了一个与外界隔开且相对安全的空间,一个宁静自我的活动天地,院落带来归属感。在空中庭院里,老人们能不用下楼就聚在一起娱乐;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而不用让家长担心迷失。年人在空中庭院中观看日出日落的美景,中秋邻里朋友在月下的畅谈畅饮;其基本形式是一种由两个矩形中间以阶梯平台的形式围合而成的,就像两个“非非”字并排而成。这样便使每一层有大约60平方米的挑空楼层,将成为一个悬空的、露天的花园,与现在的阳台花园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它结合中国院落的特征让这个露天的花园成为了家的重要活动休闲交流中心。总结以上笔者设想的城市高层院落住宅,其核心思想包括1)寻找中国传统文化院落;2)将为人所用的绿地转化到院落中观赏性;3)更具城市性和社会性可行性的建筑;4)让每个人能有一片自己安逸的天地归属感;5)阅读大地,体验生活,聆听故事人性化感性化;6)人与人走的近一些,更近一些促进交流。7结论所以以院落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将成为中国传统居住新的理念。在高层高密度的居住模式下,虽然牺牲一定的面积,但得到了最重要的人性回归。高层院落建筑是符合当今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的建筑形式的,是一种新概念的住宅。参考文献1张岱年著。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剖析。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2李彬著。民居院落,山西山西民俗大观3晨报网著。庭院深深,武汉武汉晨报,200404014李龙著。深深庭院围出宜人空间。信息导刊年第期5桑思著。台湾下世代居住规格,未来住宅的研究19996金笠铭著。中国城市住区规划与住宅发展2002作者余键湖北省黄石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评论空中院落高密度趋势下多层院落住宅的研究评论总数103发表评论|返回太阳骑兵发布于20050329180053编辑感觉作者写得很好六角鬼丈那段话也很精彩但不知这种院落住宅的大范围可能性到底有多少MAPLE0030发布于20050329183452编辑但不知这种院落住宅的大范围可能性到底有多少关于这个就有待大家去讨论了MOVINGICE3发布于20050329184122编辑多层建筑院落化没问题高层建筑的院落化如果有钱的话有不想赚钱的开发商的话也没问题请问,高层建筑的实施可能性有多大作者做过调查吗MOVINGICE3发布于20050329184508编辑上贴中的高层建筑实施可能我说的是高层建筑院落化的实施可能XKJ198321发布于20050329194532编辑在平原城市实施的可能性太小了,在成本,人们的购买心理分析不够六针时钟发布于20050329195322编辑蛮有深度的我学识浅薄再大家面前不必夸夸其谈但是,我感觉现代建筑以及规划,总是充斥着“现代感”。一些很怪异的空间就由此而生。无论是怪异的空间还是很传统的空间方式都应该是适合人居住的然而,院落的空间虽然传统,但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有它的道理的本文所说的院落空间和现代的高层空间的结合,正是现在很多人在探索的我感觉很好佚矣发布于20050329202547编辑看样子象是前后两栋楼由内平台连接,日照间距咋算呢要是理解成一栋楼,就出现半数不良朝向的宅子。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路漫漫其修远,加油加油WENFEIWENFEI发布于20050329204043编辑院落难道仅仅通过两个楼连接一个平台就能达到吗。傻子啊发布于20050329220115编辑我感觉还是六甲集合住宅好这个有点牵强QIUYUAN发布于20050329225423编辑首先作者有这样的想法,并能深入的探讨,我认为是很好的。想法虽然不算很新,但是毕竟从自身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这种想法在日本现代的一些建筑师提出的比较积极,因为日本的土地资源和各方面能源太少的原因吧。他们有一种危机感。这往往能促使进步。但是,对这种构想,我向来持保留意见。因为这种形式也许能满足个体一定程度上的复返自然的需要。但是从整个城市、和整个社会的层面上来讲。这样一些庞大的垂直体形成了一些更大尺度的隔离。想想看,城市里都是想太空站一样的硕大的建筑系统,那么城市的尺度就会被无线的放大。那么,本在城市中的人的尺度将被置之何处那在某种程度上,会不会形成更大的群体冷漠,比所谓的现代主义冷漠更让人可怕。况且,作者似乎对生活场景的想象比较多一点,那么,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整体的设想呢平面布局是如何呢剖面又怎样安排呢虽然有模型,但是有些零星,看不到具体的尺度。另外,造价方面也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XKJ198321兄说得没错,在平原城市,我想很难实现。如果是在坡度地区,倒有实现的例子,比如楼上讲的六甲山。但是我认为也不利于大面积的建造。比起来,我倒觉得柯布的“架空城市”的想法,更能解决工业发展或者科技发展和人的本性回归之间的矛盾。但是,一次性成本过大,所以至今也没有任何城市政府敢垂青。所以,对这种想法,我还是暂时观望观望FXR发布于20050330080740编辑真让人向往的院子,设计师们加具油吧老果子狸发布于20050330113318编辑我每天加班,没有周末,回到家就想上床,没空交流,而且这么繁忙银行里还有一笔债等着我,比邻居差远了,我不想交流老果子狸发布于20050330113447编辑要建筑来改变社会,难老果子狸发布于20050330113634编辑这样,我选择别墅天山飞儿发布于20050330115937编辑什么啊我觉得这个方案真的很好属于浪漫主义不过确实是很多现实社会性需融入考虑一下楼上的老兄是不是太悲观了点啊MAPLE0030发布于20050330122830编辑差不多啊要建筑来改变社会,难我不站成你的说法啊如果是这样我设计建筑还有什么用啊用建筑改变我的社会是我们建筑设计师的职责啊1所以我们的心态要积极才对觉得我的这篇文章有思想是需要靠大家努力把它完善的小脚斗发布于20050330222615编辑城市院落住宅竞赛大家可以参考一些我们做的“重门高筑“和作者有些相似ZHANGWEI1982发布于20050331093123编辑有得必有失,要想有如此一个空中园落,总要做出牺牲,室内采光,安全性,物质经济。本来世界上就没有白吃的午饭。我比较支持作者的想法。我觉得这个想法还是利大于弊的。我现在也在考虑这样的问题。努力使空中院落发挥最大益处,而减小起不利,时间会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是未来住宅的发展。不出意外大家都看的到AIR_ZW发布于20050331105735编辑我很佩服你的探索精神。如果能够深入进去就更好了。院落的问题是个老话题了,但都太表面化,总觉得欠缺什么。我提两个问题,大家参考一、我国典型的院落(或者讲传统民居中的院落)有其很功能的作用联系主织家庭的生活(各功能房是通过院落主织起来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后花园,种种树养养花之类。另外家与家之间的联系来往是通过胡同进行的,并不是单存的院子。二、对于大都市中居民聚集的地方,我觉得还是减小自家所谓的院子,还给公共的好。与其在家里自斟自凿,不如到外边散散步,大家一起乐的好。应该更利于交流吧。XUYANGP3043发布于20050331112715编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让我想起了80年代很流行的一种建筑形式连廊式。一条长廊连着一层的用户,外廊成为所有居户的公共空间,休息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感觉也很好。其实所有的居住建筑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人对环境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等等。我们规划师、建筑师的职责就在于两个方面1、自身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研究分析构筑科学的、健康的所谓理想的生活环境框架;2、立足现实、为人们提供最为合理的生活居住建议。仰视作者,希望能有所突破,提出更为科学的论证,提供更加详实的可行方案。姚震发布于20050331113255编辑这个方案N年前就提出来了。这不仅是个建筑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XUYANGP3043发布于20050331113438编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让我想起了80年代很流行的一种建筑形式连廊式。一条长廊连着一层的用户,外廊成为所有居户的公共空间,休息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感觉也很好。其实所有的居住建筑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人对环境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追求,这些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原始社会穴居的“御寒暑、避虫兽”,奴隶社会的“日中为市”,封建社会的“非壮丽无以重威”“鸡犬之声相闻”,直到今天的“生态性、可持续发展性、和谐性”。无不说明条件限制的多样性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我们规划师、建筑师的职责就在于两个方面1、自身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研究分析构筑科学的、健康的所谓理想的生活环境框架;2、立足现实、为人们提供最为合理的生活居住建议。仰视作者,希望能有所突破,提出更为科学的论证,提供更加详实的可行方案。MAPLE0030发布于20050331120414编辑我只是一个在校学生也并非学建筑设计的只是对建筑设计很干兴趣啊初来咋到在很多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到所以希望大家能一起探讨我也会就此话题继续研究如果有好的意见也可以和我联系因为我感到现在的住宅就象牢房XXX8022发布于20050331161140编辑首先应当考虑地形因素吧好的设计总会有人尝试的加油在大连类似的沿海城市几乎就没有平地大连有所学校的宿舍楼就建在山上每隔2层就有一个露天的阳台类似于作者的设计只是没有绿化。想要将设计真正的投入到社会中还是要一步一步的来我个人认为应该先搞好公共绿化尤其是垂直绿化及屋顶的绿化把城市的整体绿化效果提高上去这才是长远之计对于作者的设计真的是相当的惬意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的起的同时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毕竟已经不是个人的住房问题了青山元不动发布于20050331163055编辑我觉得叠加庭院的想法是很有趣的,作者有更详细的平面示意吗其实现在很多所谓的空中花园就是这种想法的现实反映,人们对花园的需求是很大的,但大多数做出来就显得不伦不类,并无法解决一些人们希望的根本问题。人对公共空间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想中国古代园林更多的是一种完全私密的空间,作者所理解的“庭院”应该更倾向于公共绿地。ABC3030发布于20050331221057编辑能有这样的想法并去深入思考就很不容易了作者说得很对,很多想法需要大家去完善思考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我支持你STANDINGON发布于20050401124535编辑STANDINGON发布于20050401125422编辑支持作者追求这样的生活,需要大家切实的努力。我们首先不能够抛弃这样的浪漫。竹外轩发布于20050401141718编辑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值得地产商考虑只是“阳台”空间加大、共享以后,相应的成本会增加,而且安全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茴香饺子发布于20050401165229编辑我始终觉得院落就是要接地气,如果腾空,就象是空中花园,永远与自然离开得很远,在高层上要考虑承重防水之类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树不能太高太沉,永远也没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觉,也没有小时候晚上坐在院子里数星星对月亮的感觉。茴香饺子发布于20050401165840编辑当然谁都有亲近大自然的原初想法,在不断更换更大空间的住宅面积时,是不是有考虑委院落空间投资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人还是比较实际和贪心的。在物质金钱的年代,有钱了谁还住高楼都去买别墅了。国广一叶007发布于20050401174328编辑看到母校的老师发的帖子感觉很亲切啊。我现在也在从事建筑设计。感觉搞建筑设计是一件很有趣也很辛苦的事情啊。望母校越来越好MAPLE0030发布于20050401182850编辑国广一叶007你也是黄石理工学院的吗加我啊我的QQ16898652飞沙走石发布于20050402012310编辑城市住宅院落化就象传统民居改造一样,存在很多的矛盾。有待大家进一步的研究从发的图片看不出什么特殊的效果,这样的建筑开发商和业主至少现在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接受。SNOWWX发布于20050402154901编辑院落是由群体建筑围合并与之有相应的人的行为模式相符相存的,人的行为模式没有了那种空间的“质”也就没有了,我个人到觉的没必要强求。院落是人们在当时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行为追求,如果是讲设计人性化的话我们应该在现有条件下寻找符合现有人的行为模式的空间,也许这个空间不叫“院落”但从空间对人性的关怀的作用上讲是一样。个人观点大家多指正圆脸发布于20050402235045编辑我支持,也许目前技术处理、规范要求都无法满足设计者的初衷意向。但制度是人定的、标准是人定的、规矩也是人定的。为什么现在的规范经常会调整,是因为“人”越来越多地了解了自己真正所需的是什么。所以,继续努力,肯定会有真正的可实施方案的。傻子啊发布于20050403190604编辑每家做一个大一点的阳台贯通起来就行了,不用前后参差不齐,浪费脑筋,再说也没有地形基础啊七夕发布于20050404111107编辑我觉得从技术角度说,当今实现空中花园、空中露台的方案都是可以实现的。为什么目前房地产并没有大量开发这种模式呢因为他们更了解市场,同时也更注重经济效益。这么大的公摊面积的费用,要转嫁到哪里有多少人愿意花自己的钱买公共花园而且,关键是现代社会的居住模式居住心里都发生了改变,一味地再现形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宗族文化小农经济的古代,也不是大杂居的四合院时期。空中院落的可行性,应该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文化层面的也要慎重考虑。普遍适应性的方案必然缺少针对性,与其做泛泛的讨论,不如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七夕发布于20050404111311编辑嘻嘻,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子兰发布于20050405102529编辑同意七夕关于居住心理和时代文化的观点,掀起中国的建筑革命浪潮不靠复古,不靠现代和历史的牵强联系与妥协,而靠经历了历史和现代之后的升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形态当然会纷乱,所以建筑形态一样纷乱。子兰发布于20050405102851编辑大面积的屋顶绿化成本会超高,植物的养护管理很麻烦长势也不好。蓝冰石发布于20050405105247编辑同意楼上的看法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空中院落是否真正可行记得有过类似的空中共享空间成了三不管、脏乱差的空间关键还是社会问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对社会的影响无疑是正面的。但是通过建筑师这一小撮的社会群体和建筑来改变社会谈何容易MAPLE0030发布于20050405114954编辑要说明以下啊这里的院落空间不是全共享啊你们理解的意思有偏差啊共享是只是一层的中心部位而大部分的地盘是属于用户自己的共享是为了促进用户的交流而不是说共享是为了形成三不管、脏乱差的空间难道你会在家门口堆上一团垃圾而熟视无睹吗XLS9503发布于20050405140022编辑这个命题还是很有意义的。当然思考得深度还不够。成都重庆房地产不少高层、多层在大打“空中院落”“空中花园”得牌。很受市场欢迎。因为不但可以种花种草,价钱还只按面积得一半计,如果你想封个房间出来也可,很划得来的。MAPLE0030发布于20050405183514编辑XLS9503说的很有道理支持你的说法当然以我现在的能力把他完善还是有点难的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行TVRC6656328发布于20050406202304编辑努力是要努力,但应该没什么结果,最少也是近几年,现在的人多,做那样的房子一定浪费地,有钱人可以选,不适合大众化STANDINGON发布于20050406204200编辑我不同意SNOWWX的说法。人性空间的缺乏,是一个事实,因而在寻找人性空间的回归,是必要的,就谈不上“强求”不“强求”的了。况且,寻找符合现有人的行为模式的空间,也不是单纯的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技术条件去考虑一个舒服宜人的空间,有历史痕迹、有韵味的空间才是最有质量的。TNT3000发布于20050407090620编辑作者对生活是用心去体会的他表达了现代人们的企望并对此做了探讨这样的设计师才是设计师不过个人就觉得不够深入只是停在一些易于发觉的表面上内里的东西没被完全挖掘出来期代VIVI_0818发布于20050407132731编辑其实已经有这方面的建筑形式了啊成都的曼哈顿普罗旺斯都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不过户型确实比较难用而且公摊奇高。但是从商业的角度而言,他的缺陷是建立在他的特色上的,只要代理机构做得好,反而成了很抢眼的卖点BAMKIN9999发布于20050407140228编辑本人的硕士论文也是研究空中绿化的,已经写完。空中院落是满足高层建筑内的人接触自然的重要手段。CUP2003发布于20050407184247编辑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第一它为我们今后住宅又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其次它很好运用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将这片失去的空间换回,古今结合我们就应该有自己建筑风格,不要让老外来中国都还以为在自己的国家啊建筑就是要有这样的大胆创新CUP2003发布于20050407185708编辑想法好我现在正在做一个住宅设计,给了我不少的启发非常感谢MAPLE0030发布于20050407190753编辑其实我现在完善的方案和这个模型差的很远的因为最近做毕业设计这个就一直放这了没什么继续思考了就由大家去发挥吧FAR发布于20050408161108编辑我建议把此想法与现存的居住形式中和一下标准单元式与院落式相结合,既满足经济要求、日照间距问题,又满足部分人的室外交往的需求一马VVVVV发布于20050408171637编辑我是做室内的,但看过这个帖子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一传统的院落从正房和厢房进出都会穿过庭院或者围绕庭院行走,庭院是一个生活的核心,是建筑的核心而现在的空中花园则成为某个房间的延伸,失去了庭院的神韵二所有的空间因为光线的变化而生动,所有的自然因为阳光而美丽在传统的庭院中放眼望去只会看到建筑的天际线和树木,现在的空中花园放眼还会看到周围这样或那样的混凝土建筑,又怎会感觉身处自然之中三传统庭院是一个小的自然空间,它被低层建筑围绕,有些空中花园则有几面临空,感觉总是虚假,感觉同大的自然环境完全脱节ACTIONBIRD发布于20050408195604编辑我任为还是现在人们的居住模式的问题,现在连廊式的住宅都很难卖,其实连廊式对于人与人的交流倒是挺好,看来还是现代人已对现有居住模式的默认藩薯发布于20050409091534编辑俗话说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因宅得存虽说我很赞同以人为本的建筑,它的设计理念虽然好,但从模型外观上看有点复杂化,我觉得最优秀的结构,应该是最简单单的结构我们的爱6发布于20050410162358编辑这构思挺好的就不知道可行性怎么样GREENWALL发布于20050411003834编辑如何在20多的高层上吹了寒风享受公共空间GREENWALL发布于20050411004815编辑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喜欢院落的。人是复杂的个体,有人喜欢老房子的院落空间,有人喜欢一个人窝在家中享受自己的个人空间,而规划师做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的,因此规划就是要提供多种可能性和多选择性,具体到每个项目上来说也就是应该有明确针对的目标群体,只要把这个群体服务好了就可以了。而宏观的规划就是要考虑他们之间的比例和组合方式了,如果从纯物质方面考虑的话。DUJIUZHOU发布于20050411101853编辑给人的感觉就象是马赛公寓的翻版,只不过马赛的集中性更强吧我认为小范围内的亲近自然和大范围的远离自然是不可取的在上海以及其他一些有一定历史沉积的城市里,低层高密度住宅是很适合居住的风石发布于20050412134617编辑自然只是院落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什么是传统院落的精髓,它提供的是可以改变自我的空间,而现在的多层住宅缺乏的正是这种自我空间,千篇一律,人们像是生活在一个个笼中。MINYUAN发布于20050413193453编辑我的老家也有一个小院子,不象邻居们把房子盖的满满的。妈妈白天的时候一般不会关大门,院子里种了不少很好养的花,还有一棵比较大的无花果树所有住的稍远一些的邻居都是被我家的院子所吸引,继而熟悉的。在城市中的院落不可能是我家的那一种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个人院落是富人的私属品,是一般邻居所不可逾越的快节奏、工作、压力、冷漠、自私等等,更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公共院落增加人与人不存在任何目的的单纯交往空间,是以后设计师们共同的努力目标ND123发布于20050414232701编辑我喜欢,但是有点不实际,至少建筑面积就是一个问题,自私的现代人不会多花钱的,相对于现代住宅,我觉的从空间的公共利用上来解决会更好一些ND123发布于20050414234111编辑我正在作一个关于传统的利用的设计,有机会给大家看看,我觉得平常的人是解决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古代的人由他门的生活中总结出了传统的适合人们成活的空间和环境,现代需要的不形式,也不是造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真正适合交流,适合情感的融合,适合人们生活,适合后代人生存的建筑精神FROM25发布于20050417204951编辑这个空中花园太理想主义了,我们在此早有研究,班门弄斧一下吧。下面两个文章写于20022003。HTTP/WWWGOMCOMCN/LW/KONGZHONGHUAYUANHTMHTTP/WWWGOMCOMCN/LW/KONGZHONGHUAYUAN2HTM石开计划SK发布于20050419004033编辑首先,作者能将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成果发到网上供大家学习、讨论,仅这一点即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对于作者的某些想法和成果有些许疑惑和无法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奇文共赏,谨作狗尾续貂,还望各位网友及作者本人不吝赐教文章的贡献和学术价值已经受到了大多数同僚的肯定,本人也就不用再在此赘述了,只提出疑问供参考,下面切入正题石开计划SK发布于20050419004113编辑“在院落内部的设计是非常随机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着一个水池,在庭园的一角围一个水池,养上几尾鱼,再在池中放几片睡莲;你也可以开辟一块种植园,种上一些小型的、可食用的并且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闲暇时下地劳作一番,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享受到“自给自足”的乐趣。同样你还可以自制一些有创意的花盆,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花盆,往往颜色单调,一般多为土灰色或者白色,显得土里土气,给花盆加点色彩,买回几种色彩的油漆,其实这些简单的工作自己动手完成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你更可以制作个性的院墙,如果你想自家的小院有点与众不同的特色,在墙上贴上些贝壳,倒显得可爱又俏皮,马赛克、小石子也都是不错的装饰素材,既经得起阳光风雨的考验,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思维。开辟一个烧烤天地更是非常有趣的事,砌一个简易的烧烤台,周末的时候,邀三五知己来家小聚,在漂亮庭园里开个露天烧烤PARTY,那真是件又酷又炫的事。”如果是在平地上采用这样的策略当然是易如反掌,也无可厚非。只是,这在作者所研究的高层住宅中(应该离地也会有数米或数十米的高度罢)的高空院落里,维持这样的“诗意空间”的背后将是加强的更新的结构系统、更精细更周密的构造设计和施工处理、更先进的更完善的经营、物业管理而上述任何一项的代价都有可能将居住的成本翻上几倍。且不论商业运作的成功与否,有没有市场价值,单从建筑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也是不合理的。这在现阶段中国国民并非如此富蔗的情况下,这种奢侈的发展路线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反生态的,也是与作者所提到的中国古典造园思想“天人合一”的和谐运用自然的理念相违背的。这样的描述当然是动人的,但在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下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石开计划SK发布于20050419004154编辑“从普通的两室一厅,到几室几厅的雅致复式楼。不管空间有多大你的生活范围还处在室内,即使你的住宅装修的再漂亮再人性,你还是会羡慕那些能拥有一个小庭院的别墅。”这样说,就让我等无法理解作者的意图了,作者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根据作者的研究调查,理性分析,到底那种方式更适合哪一种人群居住呢或者,两者在人文居住方面有各有什么特性、哪一点又能更好的对院落住宅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或启示呢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去探索,而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小庭院的别墅”或“雅致复式楼”的选择了石开计划SK发布于20050419004237编辑“安全方面,前两者在遇到情况邻居可及时给予帮助,后者则很难。空间的私密和公共方面,前者和后者都是私密空间,第二种则是分别具有半私密半公开的空间。”作者在“安全方面”的论述,本人无法赞同现在的居住情况日益复杂、人情日渐冷漠,在“遇到情况”的时候,邻居是可以及时的给予帮助,但是会不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甚至也不得不承认有时邻居也是安全隐患啊虽然情况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但是,我们可以作如下的思考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在一个独立(这里只是指与其他户相互独立,当然户内的家庭交流还是不可缺少的)住宅中,居者受到侵扰的几率是否会比城中那些“有交流”(特指户间交流)的公寓中要低的多呢(这当然需要排除居者是明星大牌、社会名流的情况,在当今的社会,所有的“安全措施”对于这些CELEBRATION来说都被证明是徒劳的,他们走到哪都会有“狗崽队”、“拜访者”、“恐吓信”和“匿名电话”跟着,这一点情况特殊、也不具有普遍性,另当别论)因此,作者的“邻里安全论”似乎有点缺乏说服力还有,关于作者提到的“半私密半公开”的概念,不知道是对谁私密,有对谁公开这在高层院落住宅中又如何得以体现石开计划SK发布于20050419004412编辑“总结以上笔者设想的城市高层院落住宅,其核心思想包括1)寻找中国传统文化院落;2)将为人所用的绿地转化到院落中观赏性;3)更具城市性和社会性可行性的建筑;4)让每个人能有一片自己安逸的天地归属感;5)阅读大地,体验生活,聆听故事人性化感性化;6)人与人走的近一些,更近一些促进交流。”这几点似乎用不着笔者亲自来总结,任何只要关注建筑的人,甚至包括地产开发商和广告商人,都能够如此这般的设想,甚至可以设想的更完善、更诗意、更具有个性和多样性。但是,我们所关心的不是这些动人而流行的辞藻,而是有多少人能把这些结合到一起,又在一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它付诸现实,而这一切还都仅仅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无疑,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梦想,研究方向也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但这样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就更艰巨,这将是长期鞭策我们建筑人的使命。而现在我们的研究和设计离作者所描述的美好景象还相差甚远。以至于一切都还停留在理想的阶段,我们更需要的是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案,哪怕是一两个很小的细节解决方案,也会好过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空想和浮躁的广告词当然,笔者作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可能性。只是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讨论,有更多细致的研究有待深入,或者研究的成果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所损失,让本人并不是十分理解和赞同。本人也贴出自己的一点思考和看法,纯粹是大放厥词,也不敢奢望对笔者有所帮助,能帮的上忙就再好不过了BTW鄙人不才,文笔欠佳,措辞若有不当之处对文不对人。若有影响大家心情的可能,实非初衷所愿,还望海涵石开,于05年4月19日凌晨PINE612发布于20050419112652编辑有一半的房间朝向会有问题,而且通风也会收到影响。新古典后现代发布于20050420183625编辑在20世纪40年代,在曼哈顿中部和华尔兹商业区摩天大楼之间的地区仍然保留着以前的仓库建筑,到了19世纪废弃它们时间跨度之大后来还不是建了华丽的建筑场所迅速满足化尔街对摩天大楼的需求有空间就要会利用,尤其在中国,地皮成本没有几个开发商愿意投入成本做这样的建筑“研究“过了三五门发布于20050421120221编辑六角鬼丈设计的北京郦城就尽可能地引入了很多空中院落。云楼上是层层退台的平台,山楼和树楼的五层的户型都利用四层屋顶作了公共和半公共的屋顶庭院。我去看过还曾经想买过,山楼小三居万,当然这种带空中庭院的要贵一些。我当时觉得能在自家的平台上看月亮是一件多美的事呀,可现实的老公提醒山楼不像云楼有对视问题,六层以上人都看你呢。这样最终由于其他原因没买成很遗憾。现在已经都买不到了。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过了三五门发布于20050421130843编辑郦城云楼的阶梯式空中庭园,这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作,因为西侧近邻为北京西郊机场有限高,加之六角鬼丈的浪漫主义设想,云,山,树,虹,云楼的屋顶就设计成起伏若云的形状,上面还覆盖了草皮绿化。过了三五门发布于20050421132049编辑山楼的端单元五层拥有的平台更大一些,因为中间单元的有楼梯间出屋面,占掉了一部分面积。美中不足是有臭气管出屋面,必须在做庭园绿化设计时处理好,有很多人家的小庭园做的都很好,真让人羡慕。过了三五门发布于20050421134008编辑山楼是这样构成的,处理的多么轻松自如,如果是国内的一般建筑师设计的甲方估计很难接受,那意味着少出多少户,少卖多少钱。但殊不知好的设计给开发商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六角鬼丈设计的郦城让开发商受益匪浅,二期三期都是沿用这个概念和风格,卖的很火。过了三五门发布于20050421142949编辑建设中的郦城,屋顶有平台,一层有小院,中间尽可能创造出平台,其实这是我们做学生时作住宅都会追求的,可以到了工作现实中,就很多都屈从于甲方和领导的要求了,如果你能坚持,并能说服大家采用你的想法,那就朝大师迈进一步了。过了三五门发布于20050421144054编辑虹楼人家一层的小庭园。(以上图片都来焦点房地产网的郦城业主论坛。感谢良苦和大铅笔两位网友)横眉发布于20050422071924编辑闭门造车。到楼市转一圈,回来再做研究吧。尤其去看看广东楼盘。发展商和地产设计师已经在创新和实验的东西,不如先去调查一下。新古典后现代发布于20050422115744编辑现在的多层院落住宅者并没有把艺术从生活中分离出来。我倒觉得在让工作空间产生完全开敞的新空间是个极妙的主意。可以在洗澡的时候与桌子上的朋友谈话,它可以使工作集体化。P_WATER发布于20050422132345编辑谁能把广州楼盘的有关空间与院落的新招罗列下呢我开个头先。颐和山庄酒店的客房一组组的围绕以个小院落布局,单侧敞开廊在院落侧,感觉还是满舒服的。其高层住宅有个创意别墅,就是把高层住宅的某以层层高做普通层高的2倍,毛胚出售给买家,给买家提供装修的最大可能性,我觉的不是很好的做法。ALUSHAN2002发布于20050423000408编辑一个很有创意的设计SAIA发布于20050424141428编辑请不介意,我还是个刚转行的大学毕业生,我从经济上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作者在引用古言来的不错,但是现在我们的经济水平到底适合做公共庭院共享还是个人小庭院过了三五门发布于20050425095308编辑奥托斯泰德勒设计的北京印象楼盘将多层板楼的走廊空间放大成三角形采光中厅,并以横跨空间的多层廊桥创造出丰富的共享空间。HTTP/WWWBEIJINGYXCOM/NEWVER/BJYX1ASP过了三五门发布于20050425100750编辑杭州之江公寓景江苑其卖点为“家中有个庭院”。网站电梯以一梯一户为主配置,使得每户人家形成一个半私密的空间,当您步入电梯间,就能直接进入私家庭园。HTTP/HOUSEHANGZHOUCOMCN/20040101/CA553568HTM流浪者发布于20050426084526编辑住宅设计,其实不仅仅是建筑师的构思和设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无论是政府规划部门还是开发商,都在数量之外开始注重质量的问题。这两天刚刚去了成都,那个悠闲的城市里,即使是一座很旧很普通的住宅楼,也都尽可能的设置了屋顶花园和露台,一派怡然的景象。其实我一直觉得院落化也好,人性化居住也好,并不是几个空中平台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尽可能的考虑尺度、环境和人的生活需求和习惯。例如在北方,这种露天的平台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我由衷的希望这样的文章越多越好,越不相同越好。ASU2发布于20050427141150编辑谈谈小弟的一些愚见。既然是高密度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作一些高空的群居和交流聚落呢即使是高层或超高层,也一样应该可以实现,我想,使用巨型框架结构体系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新古典后现代发布于20050428205445编辑巨型框架结构成立不了。新古典后现代发布于20050428231041编辑采用钢铁与混凝土去跨越愈来愈大的空间,并减少墙身和屋顶的重量到最低程度。例如面积20,800平方英尺而重量仅4,200吨。谈纶发布于20050429093036编辑我认为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是让人向往的,但是时代在发展,随着人口,环境,能源的影响加剧,想要实现农业社会那种自己资助的生活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天性。我始终认为建筑是改变不了的社会的,建筑的发展终究是要落后一拍的,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点拙见谈纶桑发布于20050430071104编辑回憶是美好的但一個美好的回憶是由其它複雜的回憶交織出來的中國傳統的院落式住宅,對許多人而言,現在可能只是個回憶但這個回憶完全正確嗎甚至院落式住宅本身是否為中國傳統的理想住宅我想這是作者在發展一切概念前應該再仔細想想的。我做個假設如果院落式住宅,其實並不是一個中國人理想的住宅型式我們將之變為高層院落,難道就會美好嗎這是我的疑問之二再來,作者有提到中國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但似乎在這高層院落中完全看不到所謂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應該是以謙虛的精神為根本,這點在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中完全表露無疑,但在高層院落有表現出任何謙虛嗎作者也可以參考一下。我自己認為,幾乎很少有單一之建築且為民宅可以展現這種精神,除非透過都市、景觀的規劃,否則一切也是空想。其實我很喜歡這篇文章,只是覺得問題不少。MAPLE0030发布于20050430141912编辑桑说的有一定道理啊不过不因该怎么想才对啊如果都按照你那么想建筑就不用发展了能住人就可以了LEO_BAOENBO发布于20050504182635编辑为什么不试试镜面反光,这样似乎更好采光。WYF2000发布于20050504212039编辑文章的本意很好,现在大家都在发掘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探讨一条我们中国的建筑之路。传承文明,创新设计,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文章中对传统院落文化的分析只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面上,并没有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出来。说得重点就是,只是理论的罗列,对设计只是一带而过,仿佛只是说教我们院落的重要,大伙要继承啊OPREN发布于20050507070814编辑我想说的是,现代社会里不是庭院不庭院的事,最重要是环境,还有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我看你们的照片,看不清什么空间,你们要表现的是什么,就给我们看阳台么还是看侧面我看不明白,你也做好看点,你这个楼房很孤立,不是建筑你知道么还有很多要说的,我也不想说了。我本草木发布于20050508135352编辑文章千古事也。楼主的东西可以去掉70,或者,把你的图拿出来。如果你是学生,可以原谅。YES88发布于20050508154821编辑作者的想法很好,我赞成然而复原的院落不现实,社会,环境都变了空中楼台倒可借鉴上述帖子中的图片及国内建筑师的大量实践洛袈小布发布于20050509182636编辑隔一层楼上面的朋友对看图最直观YUWENGXING发布于20050509230341编辑作者算过容积率和其他一些经济指标吗还有现行的规范有没有抵触的还有我觉的不必可以去搞什么所谓的院落,我决的模型做的就象六甲山,就是下面加个小高层MINGXIAO002发布于20050511130415编辑院落只是一种空间形式,我觉得我们关心的不应该是这种形式本身,空间共享,阳光充足,邻里之间相互交流,安全感,人情味才是我们所想要的在新的条件,新的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探所新的建筑形式来满足我们的感觉需要T0219131发布于20050727131101编辑设计上有新意,但可以考虑怎么样与室外联系,是个难题,对于多层住宅,一般设计师是不会接受213956197发布于20061021035153编辑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代替这样的方式呢况且这样的庭院是否能满足光照和通风的要求和人类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呢。楼上的说的好“院落只是一种空间形式,我觉得我们关心的不应该是这种形式本身,空间共享,阳光充足,邻里之间相互交流,安全感,人情味才是我们所想要的在新的条件,新的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探所新的建筑形式来满足我们的感觉需要”

    注意事项

    本文(空中院落——高密度趋势下多层院落住宅的研究)为本站会员(我****)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