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

    • 资源ID:9772742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1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

    参阅材料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改革发展处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是广东省民营企业的排头兵,其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全省的民营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0062007年度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是在20042005年度的基础上,采用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认定暂行办法(修订稿)评选出来的。此次评选的程序是符合条件的企业自愿申报,各地级以上市初审,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认定工作小组审核,向社会公示后报经省政府审批认定。评选工作根据企业2006年和2007年两年内的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等经济运行指标以及专利、名牌产品、商标、ISO认证、科技进步等创新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参评企业的规模实力和经营业绩。为了解百强民营企业的概貌,我们根据企业上报的材料和数据,对百强民营企业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经济运行、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与20042005年度百强民营企业的特点进行对比,得出我省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的特点,指出存在问题。一、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地区分布(一)地市分布情况百强民营企业各地市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当中,除汕尾市和肇庆市外,其余19个市都有1个以上企业入选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佛山、深圳和广州三市入选数目最多,分别为19个、16个和15个,三市共有百强民营企业50个,占百强民营企业总数的一半。与20042005年度相比,有57个企业继续获得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有43个企业是新晋企业。前50位的企业排位相对稳定,前50位的企业中,只有14个是新晋企业;排名后50位的企业中,有29个是新晋企业,替换率达58,表明百强民营企业新生力量不断增多。表1百强民营企业地市分布情况市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汕头韶关梅州企业数1516319524市别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企业数5731232市别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汕尾河源企业数0263101注表中、符号分别表示较20042005年度下降、增长、不变三种变化情况,只表示变化趋势,不表示变化比例,如表中“广州15”表示20062007年度广州15个企业入选,较20042005年度数量下降。下同。(二)经济区域分布情况从百强民营企业的经济区域分布来看,珠三角69个,东翼14个,西翼7个,山区10个。各地区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来看,百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约占三分之二,其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整体的79、68、768、742和671,相对于该地区的百强民营企业个数,可以看出该地区百强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东翼地区有百强民营企业14个,约占1/6,其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整体的66、106、94、83和111,相对于该地区的百强民营企业个数,可以看出该地区百强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较弱。西翼地区有百强民营企业7个,其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整体的58、64、55、51和86。山区有百强民营企业10个,其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整体的86、15、83、124和132。表2百强民营企业经济区域分布情况地区数量占比例营业收入占比例利润额占比例纳税额占比例总资产占比例净资产占比例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691471079665886681066415768945583742835112467111186132合计100100100100100100注珠三角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江门7个地级以上市及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和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东翼指汕头、揭阳、潮州、汕尾4个地级市;西翼指阳江、茂名、湛江3个地级市;山区指韶关、清远、云浮、肇庆、梅州、河源6个地级市。(肇庆、汕尾2市没有企业入选)下同。与20042005年度相比,百强民营企业的经济区域分布基本一致,仍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只有珠三角与东翼的企业数轻微变动1。东西两翼、山区的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比例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以西翼增幅最大。可见,东西两翼、山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逐步增强,但仍与珠三角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小结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百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从五项经济指标来看,虽然本次东西两翼、山区所占比例有所增长,但较珠三角地区所占比例仍相距甚远,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十分明显。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二、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经济指标分析(一)企业概况1总体情况图1从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五个经济指标的角度,概括了百强民营企业的总体情况。图1百强民营企业总体情况263951865721895106991482620351166884467454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607040506070405060704050607040506070405总额(亿元)纳税额利润额总资产营业收入净资产经济指标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净资产年度0607040506070405060704050607040506070405总额(亿元)263951865721895106991482620351166884467454增幅()415773107220133户均(亿元)264187191109082041678475注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数据为2006年和2007年两年平均数。下同。百强民营企业20062007年度两年平均总营业收入为26395亿元,户均营业收入为264亿元;20062007年度两年图2百强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分布5亿1亿445000万1亿251000万5000万205亿10亿710亿以上11000万以下3平均总利润额为1895亿元,户均利润额为19亿元;20062007年度两年平均总纳税额为914亿元,户均纳税额为09亿元;20062007年度两年年末平均总资产总额为20351亿元,户均总资产为204亿元;20062007年度两年年末平均净资产总额为8446亿元,户均净资产约84亿元。与20042005年度相比,百强民营企业的五个经济指标均以10以上幅度增长。说明了百强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注册资本是衡量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一个主要经济指标(百强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分布情况见图2)。注10亿以上是指10亿及以上;5亿10亿是指5亿及以上、10亿以下,不含10亿;1亿5亿是指1亿及以上、5亿以下,不含5亿;5000万1亿是指5000万及以上、1亿以下,不含1亿;1000万5000万是指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不含5000万。下同。概况百强民营企业总注册资本1624亿元,户均注册资本162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有1个,在5亿10亿元之间的有7个,在1亿5亿元之间的有44个,在5000万1亿元的有25个,在1000万5000万元之间的有20个,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3个。特点百强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万5亿元之间,共有89个企业。图3百强民营企业三大产业地区分布情况0012511268182000102030405060企业数001251126818200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20042005年度相比,百强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增加了176,企业规模日渐扩大,经济实力日渐增强。注册资本规模在5亿10亿元的企业较20042005年度翻了一番,显示百强民营企业中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日渐增多,已成为民营企业的支柱力量。3产业分布情况百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见表3)。在百强民营企业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个,其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整体的56、87、17、49和6。从事第二产业的有76个,其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整体的749、627、689、676和706。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1个,其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整体的195、286、294、275和234。表3百强民营企业三大产业分布情况表产业百强民营企业占比例()营业收入占比例()利润额占比例()纳税额占比例()总资产占比例()净资产占比例()第一产业3568717496第二产业76749627689676706第三产业21195286294275234合计100100100100100100三大产业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如图3所示。第一产业主要分布在山区和西翼;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东翼;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百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百强民营企业中,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3个,工业企业76个,商贸服务企业13个,房地产及建筑企业8个。与20042005年度相比,产业结构及地区分布变化不大,仍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4行业分布表4为百强民营企业行业分布表。从表4中可以看出,百强民营企业中,制造业仍为主要行业,行业分布渐趋于多元。从事制造业的企业(71个)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其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整体的73、5839、6303、6249和66,五项经济指标较20042005年度平均增幅达207。可见,制造业仍然是我省民营经济的主要行业,发展态势平稳。其余百强民营企业数量较多的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9个)、房地产业(8个)、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个)、农林牧副渔业(3个)。信息传输、计算机及软件业无企业入选本次评比。新兴行业中开始出现百强民营企业。采矿业(1个)、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个)、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个)首次有企业入选百强,可见民营企业在更多的行业特别是新兴行业中成为骨干。行业间利润空间差距较大。占百强民营企业数量71的制造业所创造的利润总额占整体的5839,而占百强民营企业数量8的房地产业所创造的利润总额则占整体的207。由此可见,制造业由于进入门槛低、产品可替代性较强、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其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而房地产业由于需求旺盛等因素,其利润空间相当大。表4百强民营企业行业分布表经济指标所占比例()行业百强民营企业占比例()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净资产农林牧副渔业3561868173494589采矿业1033175224163105制造业717358396303624966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16254374335364建筑业0000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15006092005002信息传输、计算机及软件业000000批发和零售业912355941219588435住宿和餐饮业000000金融业000000房地产业86072071438196717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34089091098101科研技术和地质勘查业000000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220670280310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00000教育00000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0000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3303805807007图4百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100亿以上230亿100亿2010亿20亿3110亿以下3720亿30亿1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0000合计100100100100100100部分行业仍无企业入选百强民营企业。金融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没有百强民营企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或存在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等不合理因素。小结与20042005年度相比,百强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五个经济指标均以10以上幅度提高,特别是户均营业收入和利润额均提高了40以上,企业效益增长与规模扩大同步,显示百强民营企业总体经济发展质量良好。制造业仍为我省百强民营企业主要经营行业,行业分布逐步趋向多元,特别是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新兴行业开始出现百强民营企业。由于进入门槛较高或存在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的不合理因素,金融、教育等行业仍无百强民营企业。百强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及地区分布变化不大,仍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二)经济运行指标分析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指标较为主要地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及竞争力(百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的分布情况见图4)。营业收入100亿以上30亿100亿20亿30亿10亿20亿10亿以下企业占比例220103137营业收入占比例298377871598概况百强民营企业20062007年度两年平均总营业收入为26395亿元,户均营业收入264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有2个,其营业收入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98;营业收入在30亿100亿元之间的有20个,其营业收入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77;营业收入在20亿30亿元之间的有10个,其营业收入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营业收入在10亿20亿元之间的有31个,其营业收入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9;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的有37个,其营业收入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营业收入在30亿元以下的企业有78个,占了大多数。特点百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20亿元以下,有68个企业。企业间的营业收入差距较大,最大营业收入企业与最小营业收入企业之间营业收入的差距达到了270倍,较20042005年度的165倍差距拉大。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2个企业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两者均为家电制造企业。与20042005年度相比,百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百强民营企业户均营业收入提高了415。营业收入在10亿30亿元之间的企业增加了20个,增幅高达50,而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的企业则锐减了19个,减幅达三分之一。营业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百强民营企业数量(22个)翻了一番,分别分布在制造业(13个),批发和零售业(5个),农林牧副渔业(2个)及房地产业(2个),其营业收入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营业收入的674。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营业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百强民营企业数量增加最多。可见,百强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企业规模日渐扩大,竞争力日渐增强。2利润额利润额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经济指标,同时也能够从一个角度反映特定行业的利润空间的大小(百强民营企业的利润额分布情况见图5)。图5百强民营企业利润额分布情况3亿以上141亿3亿337000万1亿214000万7000万121000万4000万20利润额(元)3亿以上1亿3亿7000万1亿4000万7000万1000万4000万年度0607040506070405060704050607040506070405企业数占比例1483320211512252032利润占比例59839525228592118331262576概况百强民营企业20062007年度两年平均总利润额为1895亿元,户均利润额19亿元。其中,利润额在3亿元以上的有14个,其利润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598;利润额在1亿3亿元之间的有33个,其利润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252。利润额在7000万1亿元之间的有21个,其利润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92;利润额在4000万7000万元之间的有12个,其利润额站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33;利润额在4000万元以下的有20个,其利润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25。大多数企业的利润额在1亿元以下,共53个。特点百强民营企业的利润额水平主要集中在7000万元以上,有68个企业。利润额主要集中在1亿元以上企业,其利润总额占了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85。与营业收入差距情况一样,百强民营企业利润额差距亦非常悬殊。最大利润额企业与最小利润额企业之间利润额的差距达238倍,比20042005年度差距更大。利润额在1亿元以上的百强民营企业有47个,其利润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85。这47个企业分别分布在制造业(28个),房地产业(6个),批发和零售业(5个),农林牧副渔业(3个),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个),采矿业(1个),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个)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个)。其中,制造业企业占了大多数,其利润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459,而房地产业企业数量不多,但利润额却占了百强民营企业总利润额的198。另外,利润额最高的广州富力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房地产业)比第二名的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制造业)高出近54亿元,而前者的营业收入仅为后者的8。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制造业利润空间小,房地产业利润空间大的推断。与20042005年度相比,百强民营企业户均利润额显著提高,利润额为7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20042005年度增加了25个,增幅达581,其利润额占百强民营企业利润总额的942,这说明近两年百强民营企业盈利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强。3纳税额企业纳税额是显示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主要指标(百强民营企业纳税额分布情况见图6)。图6百强民营企业纳税额分布情况3亿以上51亿3亿167000万1亿144000万7000万251000万4000万40概况百强民营企业20062007年度两年平均总纳税额为914亿元,户均纳税额9140万元。其中,纳税额在3亿元以上的有5个,其纳税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纳税额的353;纳税额在1亿3亿元之间的有16个,其纳税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纳税额的279;纳税额在7000万1亿元之间的有14个,其纳税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纳税额的1263;纳税额在4000万7000万元之间的有25个,其纳税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纳税额的14;纳税额在1000万4000万元之间的有40个,其纳税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纳税额的102。纳税额(元)3亿以上1亿3亿7000万1亿4000万7000万1000万4000万企业数占比例516142540纳税占比例35327912614102特点百强民营企业的纳税额水平主要集中在1000万7000万元之间,共有65个企业。百强民营企业的纳税额主要集中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21个),其纳税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纳税额的632。纳税额最高的企业是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其纳税额为122亿元,占百强民营企业总纳税额的134,超过了20042005年度纳税最高的房地产企业。与20042005年度相比,百强民营企业户均纳税额增加了107。其中,纳税额7000万元以上的百强民营企业数增加了13个,其纳税额占了百强民营企业总纳税额的758。可见,百强民营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4总资产总资产指标采用的是百强民营企业2006、2007两年总资产的平均数,该指标集中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规模(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的分布情况见图7)。图7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分布情况10亿30亿335亿10亿221亿5亿2730亿100亿14100亿以上31亿以下1总资产(元)100亿以上30亿100亿10亿30亿5亿10亿1亿5亿1亿以下企业数占比例3143322271总资产占比例30742848288805388005概况百强民营企业20062007年末总资产均额为20351亿元,户均总资产为204亿元。其中,总资产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个,其总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总额的3074;总资产在30亿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4个,其总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总额的2848;总资产在10亿3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33个,其总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总额的288;总资产在5亿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22个,其总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总额的805;总资产在1亿5亿元之间的企业有27个,其总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总额的388;总资产在1亿以下的企业有1个,其总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总额的005。特点百强民营企业的总资产额水平主要集中在1亿30亿元之间,该区间内共有82个企业,其总资产总额只占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总额的407。而总资产额在30亿元以上的17个企业的总资产额却占了百强民营企业总资产总额的近592。图8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分布情况50亿以上210亿50亿195亿10亿261亿5亿441亿以下9与20042005年度相比,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的户均总资产增长了222,总资产额在30亿100亿元的企业数增长了13倍,这说明这两年百强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日渐雄厚,较大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日渐增多。5净资产和净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净资产即企业所有者权益,也就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减去负债所剩余的部分。净资产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同时也能据此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分布情况见图8)。净资产(元)50亿以上10亿50亿5亿10亿1亿5亿1亿以下企业数占比例净资产占比例219619438262244142901概况百强民营企业20062007年两年净资产均额为8446亿元。其中,净资产在50亿元以上的有2个,其净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196;净资产在10亿50亿元之间的有19个,其净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438;净资产在5亿10亿元之间的有26个,其净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22;净资产在1亿5亿元之间的有44个,其净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142;净资产在1亿元以下的有9个,其净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01。特点百强民营企业的净资产额水平主要集中在1亿50亿元之间,该区间内共有89个企业,其净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80。而净资产额在10亿元以上的21个企业的净资产额却占了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634。与20042005年度相比,本次百强民营企业户均净资产增加了133,净资产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7个,增加了17个,增幅近60,其净资产总额占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857。净资产在5亿10亿元之间的企业增加最多,净资产总额增加最多。净资产额最大的企业仍是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净资产达到884亿元,占百强民营企业净资产总额的105。净资产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和企业的经营业绩,集中体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从20062007年度两年平均净资产保值增值率来看,百强民营企业户均净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35,显示出百强民营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和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与全省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13个配套政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小结与20042005年度相比,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五项经济指标均有10以上增幅,而净资产保值增值率更高达135,特别是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纳税额都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这表明百强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成长性,规模迅速壮大,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进入良性循环。但百强民营企业之间的经济指标差距较大,这说明由于行业、地区的差异,企业间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三)资本运营能力上市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主要途径。表5列出了已上市的百强民营企业名单。百强民营企业中,共有23个企业整体上市或下属控股子公司上市。其中,上市公司共19个,另外5个为下属控股子公司上市。在美国上市2个,在香港上市3个,在上交所上市6个,在深交所主板上市7个,在中小企业板上市5个。此外,未上市的百强民营企业中,多家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与20042005年度百强企业相比,百强民营企业上市数量增加了3个,其中,在海外及香港上市的企业增加了2个。从百强民营企业的上市时间看,从1993年到2007年的15年间,平均每年有15家企业上市。我省开展百强民营企业评选(2003年)之前已有14个企业上市,最早上市的企业是美的集团控股的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时间为1993年,说明我省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意识萌发较早。20042005百强民营企业评选年度内,有7家企业上市。20062007百强民营企业评选年度内,有4家企业上市。表5百强民营企业已上市公司情况表(排名按企业上市时间)序号上市公司名称证券简称上市时间证券类别备注1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电器1993年深圳A股美的集团控股2广东宏远集团有限公司粤宏远1994年深圳A股3茂名石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茂化实华1996年深圳A股4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宝新能源1997年深圳A股5广东海印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印股份1998年深圳A股海印集团控股6侨兴集团有限公司侨兴环球1999年美国纳斯达克7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美药业2001年上海A股8广东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明珠2001年上海A股9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榕泰2001年上海A股10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科达机电2002年上海A股11深圳市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东江环保2003年香港创业板12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祥智能2003年香港创业板13广东省宜华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宜华木业2004年上海A股宜华集团控股14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发科技2004年上海A股15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德豪润达2004年中小企业板16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族激光2004年中小企业板17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华帝股份2004年中小企业板18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富力地产2005年香港主板19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国光2005年中小企业板20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雪莱特2006年中小企业板21侨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侨兴移动通信2007年美国纽约侨兴集团控股22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沃尔核材2007年深圳A股23宜华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宜华地产2007年深圳A股宜华集团控股小结上市百强民营企业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反映出我省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资本运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速了企业做强做大和多元化发展的进程,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知名度。三、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百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情况(百强民营企业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见表6)。表6百强民营企业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表科技国家级国家级国家级国家级省级省级省级省级合计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企业数00100591530项数0010011111942百强民营企业中共有30个企业共获得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共42项,较20042005年度增加了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41项。共有24个企业创建了2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金发科技、榕泰实业、番禺珠江钢管、白云化工等企业共建立了9个博士后流动站,并参与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在首饰、陶瓷、包装材料、钢管制造等行业当中,多家百强民营企业的技术处于全国同业中领先地位,主持、参与编制或修订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值得关注的是,百强民营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已开始以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立白集团、瑞明电力、深圳海川实业等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取得良好成绩,获得了广东省环保示范工程、“绿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称号。陶瓷、电池等重点环保管理行业的百强民营企业产品绝大部分获得了国家环保标志认证。小结百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情况表明其已具有较为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自主创新能力也较强,并越来越重视开展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科技水平快速提高,在各自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成为我省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四、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分析(一)专利企业专利获得情况反映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强弱(百强民营企业拥有专利情况见表7)。表7百强民营企业拥有专利情况表专利企业数项数年度0607040506070405中国专利金奖1010中国专利优秀奖3141广东专利金奖2121广东专利银奖6666国内发明专利272311065国内实用新型专利42361556497国内外观设计专利274130721880国外发明专利231216国外实用新型专利42814国外外观设计专利3212346百强民营企业中共有12个企业共获得国家和省级专利奖13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共有56个企业拥有国内各种专利授权共计4770项,其中发明专利110项。共有6个企业拥有国外各种专利授权共计3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与20042005年度相比,百强民营企业专利获奖项数增加了三分之一,获奖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突破了中国专利金奖为0的状况(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容量不间断电源专利号ZL001358979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企业拥有国内各种专利授权增加了1952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增加了55项。(二)商标商标也是反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弱的重要指标(百强民营企业拥有商标情况见表8)。表8百强民营企业拥有商标情况表商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国外注册商标年度060704050607040506070405企业数16963584633件数17981681135947百强民营企业中,有16个企业拥有驰名商标17件,有63个企业拥有著名商标81件,有46个企业拥有国外注册商标1135件。与20042005年度相比,拥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及国外注册商标的企业数和件数均有明显增加,企业数增加了25个,件数增加了209件。从企业拥有国外注册商标情况看,百强民营企业海外市场开拓意识较强,并日渐增强。小结百强民营企业拥有国内外各项专利及各项商标的企业数及件数均有明显增长,这说明我省百强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并逐步表现出开拓海外市场的强烈意识。五、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品牌建设情况分析(一)ISO认证ISO体系认证反映企业品牌建设意识的强弱(百强民营企业通过ISO各种体系认证的情况见表9)。表9百强民营企业通过ISO认证情况表ISO认证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14001环境管理体系18001职业安全卫生体系0607年度企业数8647110405年度企业数87346百强民营企业中,共有86个企业通过ISO9000族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有47个企业通过ISO14000族环境保护体系认证。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生产安全卫生的重视,企业纷纷申报ISO18000族职业安全卫生体系认证。百强民营企业中,有11个企业通过ISO18000族职业安全卫生体系认证。通过ISO体系认证的百强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工业行业。此外,百强民营企业的产品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数量也日渐增多。与20042005年度相比,通过ISO14000族环境保护体系认证及ISO18000族职业安全卫生体系认证的企业数量分别增加了13个和5个。ISO体系认证的情况表明我省百强民营企业正通过认证实行科学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建立品牌。(二)名牌产品名牌产品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企业品牌建设的意识强弱(百强民营企业名牌产品情况见表10)。表10百强民营企业名牌产品情况表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广东省名牌年度0607040506070405企业数30245044件数51327860百强民营企业中,共有30个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1个,有50个企业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78个,有16个企业拥有驰名商标17件,有63个企业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81件。与20042005年度相比,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及著名商标的企业数和件数均有增加,其中名牌产品件数共增加了37件,特别是中国名牌产品迅猛增长了60,驰名商标及著名商标件数共增加了21件。小结ISO体系认证的情况表明我省百强民营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意识较强;百强民营企业名牌产品不断增多,表明我省百强民营企业在品牌开发、建设和维护方面的意识较强,力度逐年加大。六、结论与思考(一)结论1百强民营企业继续引领广东民营企业(1)支柱作用突出,企业规模效益增长迅速百强民营企业数仅占全省私营企业数的0016,但其纳税额、注册资本等经济指标所占比例很大20062007年两年平均纳税额914亿元,占全省民营企业这两年平均税收的57,户均9139万元;2007年注册资本1624亿元,户均注册资本162亿元,是全省私营企业2007年户均注册资本的100倍。这充分显示了百强民营企业在广东民营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不少企业成为全省行业或产业的领军企业,如广东金盛卢氏集团被认定为全国包装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被认定为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新协力集团、新一佳超市被认定为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在首饰、陶瓷、包装材料、钢管制造等行业中,多家百强民营企业主持、参与编制或修订多项国家、行业标准。与20042005年度相比,本次百强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有较大的提高。百强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五个经济指标均以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户均营业收入和利润额均提高了40以上,这表明百强民营企业效益的增长与规模扩大同步,实现了由外延发展向内延发展和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大部分企业开始趋向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模式,进入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2)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注重品牌经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百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有的企业已成为广东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生力军。企业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产学研联合、自办技术研究中心等途径,以创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等方式,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可喜成果一是入选百强民营企业的高新科技企业日渐增多;二是独自开发的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日渐增多;三是拥有发明专利日渐增多,专利获奖项数增加了三分之一,专利获奖质量也有了提高。百强民营企业普遍确立了打造品牌、提高竞争能力的理念,他们一方面从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入手,为打造品牌夯实基础,先后引进ISO9000族质量保证体系认证、ISO14000族环境保护体系认证和ISO18000族职业安全卫生体系认证。另一方面,他们更加注重名牌产品的打造和宣传,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迅猛增长了60。(3)资本运营能力较强,企业资本迅速扩张百强民营企业中,共有23个企业或下属控股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美国纽约、香港主板、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及中小企业板上市,并有多家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此外,还有不少企业通过在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这表明不少百强民营企业已开始步入资本运营阶段,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企业资本迅速扩张,加快了企业做强做大和多元化发展的进程,并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知名度。(4)树立世界眼光,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是不少百强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国、面向全球。二是在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以国际化标准进行管理。相当多百强民营企业的产品已通过国际同业水平认证,并有不少产品技术获得专利。三是不少百强民营企业还积极到境外进行融资或投资办实业,如侨兴集团、宜华集团已在美国发行股票,美的集团、格兰仕集团在美国、亚洲、欧洲等国家地区设立分支机构。(5)注重节能降耗,社会责任感较强经粗略统计,百强民营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已开始以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立白集团、瑞明电力、深圳海川实业、深圳联创实业等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取得良好成绩,获得了广东省环保示范工程、“绿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称号。同时,百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一是依法纳税意识明显提高。20062007年度百强民营企业上缴税收914亿元,较20042005年度增长了107,许多企业成为当地纳税大户。二是诚信经营意识明显提高。不少百强民营企业被授予“全国诚信经营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获得良好的商业信誉。三是积极参与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广东恒兴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山区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四是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济困、回报社会,特别是为支援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捐款捐物,如格兰仕集团、美的集团、侨兴集团向灾区捐款捐物均超过1000万元,为公益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2从发展趋势看,百强民营企业发展正步入“五大转变”阶段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也是民营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现“五个转变”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百强民营企业作为我省民营企业的排头兵及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发展正逐步引导和体现“五大转变”的趋势。一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从主要依靠人缘地缘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转变;二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多,新兴行业涉足更多,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从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全面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三是国际竞争意识增强,海外融资投资企业增多,外向型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从主要依靠省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四是集团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增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从现有的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变;五是注重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模式向注重信用、质量、生态和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转变。(二)几点思考1地区分布不均衡从地区分布看,百强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东翼地区、西翼地区和山区较少,呈现出区域分布不平衡、不协调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区域协调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虽然东西两翼、山区百强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额、纳税额、总资产和净资产比例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西两翼及山区近年来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所取得的成绩,但综观全局,山区和东西两翼仍应加大力度发展区域经济,特别是山区,如何抓住我省实施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的机遇,解放思想,搞活机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本地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地区分布不均衡还表现在,珠三角地区百强民营企业的总体发展质量优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企业,珠三角地区以占百强民营企业69的企业数量,创造出占百强民营企业79的营业收入和768的纳税额。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企业的发展质量。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如何从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大力提高本土企业的发展质量,同时“造林引凤”,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值得当地党委政府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同时,珠三角地区也应抓住“双转移”机遇,“腾笼换鸟”,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可持续发展。2行业产业分布不均衡从行业分布看,百强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制造业,占七成,另外,农林牧副渔业和房地产业也占约一成,这些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没有诸多政策限制。而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的百强民营企业则少之又少,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受到限制的现实。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领域,对民营企业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我省也相应修改了原有的关于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放宽了民营资本的投资领域。下一步,我省应在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和修改完善后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按照“非禁即入”原则,落实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推动民营经济在各行业的协调发展。从产业分布看,百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与全省产业分布不平衡情况一致,可以看出,百强民营企业同样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阶段,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一些地区也存在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机构的建设规模仍不大,服务水平还不高等问题。因此,各地区应根据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各市产业特点和优势,与时俱进地调整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思路,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进军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区域结构进一步完善。3资本运营意识尚须加强融资难依然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从资本运营意识和能力看,百强民营企业中,共有23个企业或其控股子公司在多个资本市场上市进行直接融资,数量占百强民营企业数约为1/4,这表明百强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意识和能力正逐步增强。百强民营企业作为我省民营企业的排头兵,其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发展后劲足,具有优质的上市资源。未上市的企业,如何在未来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培育优质上市资源,尽快进入资本运营阶段,以使企业在原有的强大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是值得这些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民营企业行政主管部门、金融部门及金融机构也应当采取措施扶持这些优秀企业成功上市融资。4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百强民营企业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们在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出口、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发展经验也是广大民营企业学习、吸收的榜样和对象。因此,应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宣传百强民营企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给予广大民营企业更多学习、参考、借鉴的机会和渠道,以资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以百强民营企业为榜样和奋斗目标,做强做大,为我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广东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调研报告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二八年十二月广州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提出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全球化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抢占国际产业分工和国内区域产业分工制高点的战略抉择,是有效应对当前国际挑战,推动产业走向世界高端的重要途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至2007年末,全省民营经济单位个数为34749万,其中私营企业6227万个,比上年增加129,个体工商户28072万个,比上年增加142。2007年,全省民营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员19269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956万人,同比增长78,占全省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53;实现增加值1321618亿元,比上年增加143,占GDP比重超40;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达117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9;上缴税收17757亿元,比上年增收36139亿元,增长256,占全省税收的256。一、我省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现状(一)初步建立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1、基本形成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2003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一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会后有关部门分别制定12个配套政策,在经营领域、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人才吸纳、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对外交流、做强做大等方面进行了制度的细化安排。2004年,陆续颁发关于加快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广东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2005年,省中小企业局会同省直17个部门制定印发关于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政务环境的若干意见等,大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等问题;2006年,又修改完善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12个配套文件中的9个,并新制订了关于推进民营企业融资工作指导意见,使配套文件由12个发展到13个;2007年,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出台,将中小企业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2008又出台关于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行动方案等七个行动方案,进一步营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2、各地积极制定一批配套政策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各市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比如肇庆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民营企业投诉受理暂行办法、肇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肇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扶持补贴暂行办法、肇庆市三十强民营企业认定暂行办法、肇庆市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年度考核办法等文件,形成一个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表1部分市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地区政策深圳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深圳市中小及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民营领军骨干企业认定办法。准备出台深圳市中小及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方案、深圳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及深圳市民营及中小企业统计办法等政策法规珠海关于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十强”、“百优”民营企业工作制度的建议佛山佛山市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佛山市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案、佛山市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江门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江门市民营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细则、江门市扶持私营企业奖励暂行办法和江门市私营企业30强评定办法、2006年度对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实施奖励的试行方案东莞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111工程”的意见、东莞市名牌培育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东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中山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惠州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肇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肇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肇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扶持补贴暂行办法、肇庆市三十强民营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和肇庆市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年度考核暂行办法汕头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汕头市扶持企业创立名牌产品若干措施的通知、汕头市工业、商贸业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和扶持措施清远关于进一步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广东136518436706769685678635能使企业不倒闭能使摆脱技术引进的难题能使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能使企业持续成长能使企业的效益大大提高省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若干规定云浮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云浮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暂行管理办法、云浮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实施办法、云浮市民营科技园管理办法、关于加快云浮市民营科技经济发展的意见3、积极宣传贯彻自主创新政策,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我省各地认真宣传贯彻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使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很大提高。调查显示,有超过95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创新有风险,但不创新对企业来说存在的风险就更大。有8411的中小企业对创新的需求较为“迫切”,而对创新需求“一般”只占1537,选择“无所谓”则不到06,没有哪家企业选择“不想创新”。调查还显示,超过67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能使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及特点分析)为本站会员(aa****6)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