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南三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庆市南三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大庆市南三路萨大路至东干线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大庆市交通局编制依据大庆市南三路萨大路至东干线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委托书;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大庆市统计年鉴;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路段长度5881KM建设标准城市主干道级,设计速度60KM/H,双向四车道,断面形式为075M土路肩02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0M分隔带02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075M土路肩。工程估算总造价7750万元工期安排2007年410月12历史背景大庆市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是黑龙江省西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信息、旅游事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近年来大庆市以路桥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先后实施扩建了一批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大大改善了市内交通状况。目前大庆市道路网密度为038KM/KM2,市区道路网密度达到205KM/KM2,与1998年的14KM/KM2相比有了较大的增长,市区人均道路用地达到44M2/人,主城区主干路密度达到13KM/KM2,次干路密度达到146KM/KM2,各项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均名列前茅。大庆市道路网受城市历史形成特点、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制约,由于主城区布局分散,整个城市的拼凑组合缺乏道路网的整体性,同时也存在城市道路系统与油田公路系统使用与功能上混乱等问题,加上城市内部铁路的分割,城市交通整体畅通性受到制约。2004年大庆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确定大庆市市辖区范围包括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区,规划面积5107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为由王家围子、东风新村、万宝、青龙山、高新区、龙凤构成的东城区,由让胡路、乘风庄构成的西城区及萨尔图地区共同构成,规划面积584平方公里。根据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情况,2005年,大庆市重新编制了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规划中确定主城区干线道路网为“九纵、九横”的格局,由组团内部道路及团间道路组成。南三路与龙凤大街、卧龙路作为东、西主城区组团间的重要联系道路列为“九横”之一,远期作为城市快速路列入规划中。目前大庆市东、西主城区间的交通联系主要集中依靠世纪大道,市区东西向联系大部分经过城市中心区的道路,而主城区南部的区域缺少主干道的沟通,加重了城市中心区干线道路的交通负担,难以承担今后增长的交通流量。目前大庆市道路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分流市中心交通量,加强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通道。南三路的建设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缓解市区中心及世纪大道的交通压力,重新分配城市交通流量。南三路位于大庆市主城区的最南端,起于东干线路口,途经光明村、采油二厂、乘风庄,于让胡路区西干线道口而终,道路全长1198KM。其中萨大路至西干线段道路长度为62KM,已建成双向四车道标准,道路使用状况良好。而东干线至萨大路578KM长的路段目前道路宽度仅为7米,双向二车道,虽已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但破损较严重,车辙、龟裂、雍包等破损程度达到3045,无法保证车辆的快速通行,难以发挥其城市主干线和快速路的功能,亟需尽快实施扩建改造。据此,大庆市交通局于2006年12月委托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13研究过程简述准备工作阶段我院接受大庆市交通局委托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始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草拟工作大纲,与委托单位洽谈,了解项目有关情况,初拟路线走向和实施方案。资料收集、初步研究阶段A调查、收集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建设条件等资料,收集现有旧路的相关资料,调查旧路的使用状况,研究旧路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形成初步工程方案。B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城镇规划、道路网规划等资料,为社会经济、交通量预测提供可靠依据。C工程地质调查除实地勘察外,收集项目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等资料,同时调查沿线筑路材料的产地及运输条件。D对外调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广泛征求意见,对工程方案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转入详细研究工作阶段。详细研究阶段根据初步研究成果,在详细研究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完成路线方案平、纵面线形布设,开展各专业组工作,完成各专业工程数量估算;编制投资估算,并于2007年1月完成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14研究内容建设理由和必要性社会经济与交通量发展预测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建设条件与工程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安排经济评价问题与建议15研究结论151建设必要性实施本项目是落实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的需要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大庆市市辖区范围包括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区,规划面积5107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为由王家围子、东风新村、万宝、青龙山、高新区、龙凤构成的东城区,由让胡路、乘风庄构成的西城区及萨尔图地区共同构成,规划面积584平方公里。根据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中确定主城区道路为“九纵、九横”路网格局,主城区路网以组团内部道路及组团间道路组成,其“九纵”为南北向的九条主干路,分别为外环西路、西环路、中央大街和西干路、东环路、西一路、萨大路与萨环西路及友谊大街、东干路与中兴路、龙永路与龙凤大街及原301国道市区段、G301辅路;“九横”为东西向的九条主干路,分别为北一路、中三路、世纪大道、勤奋南路与凤阳路及龙华路、南三路与卧龙路、快速路、南二路、南八路以及大同区的同城路,同时构建了由南一、北一、南三、西一、中兴、外环西、南六、龙凤、东风等9条快速路组成的“两环、三轴”快速路网。南三路是主干路网中的“九横”之一,是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合理分配城市交通流量,连接城市南部近郊地区,沟通东、西城区的重要干线道路。南三路向东与龙凤大街对接,直接沟通东城区龙凤、卧里屯地区,向西接乘风西路,联系西城区乘风庄、让胡路地区,是大庆市主城区南部重要的东西向通道。实施本项目,可以有效疏导主城区交通,避免东西向交通集中穿过城市中心区,并缓解世纪大道的交通压力。因此,从大庆市城市地理位置、地形条件以及规划布局等方面考虑,实施本项目符合大庆市城市发展需要,是逐步落实大庆市道路系统规划、满足市区交通发展的需要。实施本项目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的需要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交通流量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大庆市城区主干道平均交通量为24610辆/日,次干道平均交通量为10880辆/日,与1998年相比分别增长1705和2338,交通量增长速度较快。由于近几年城市路网的加快建设,道路等级的提高,通行能力的加强,现状整体城市路网的服务水平较高,可以较好的满足现状交通需求。但也存在交通量出行过于集中,部分城区中心的主干路高峰小时系数和不均匀系数大,货车比重高,交通负荷重等问题,极易造成交通拥阻。大庆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特大型城市,城市人口总量和汽车保有量必将迅猛增长,势必对大庆市现状路网造成巨大压力。随着近几年来大庆市汽车消费热的兴起,主城区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使大庆市中心城区交通能力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的路桥建设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市内交通紧张局面,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出行将更为频繁,部分路段通行能力将很快达到饱和状态,难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必须将中心城区部分交通负荷向城市外围地区引导。南三路处主城区南部边缘,是联系龙凤、卧里屯等东部城区与乘风庄、让胡路等西部城区的捷径,项目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这条主干线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但可以合理分流世纪大道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避免了对萨尔图、东风新村、青龙山、高新区等中心城区的穿越,保障了城市快速交通的实现。实施本项目是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庆市城市空间在南一路与中三路之间较为密集,土地成本高,人口过于集中,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城市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东城区、西城区交通不畅也成为大庆市“共同繁荣”战略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之一。南三路的建设一方面为主城区南部外围的人群和工厂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渠道,促进城市边缘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城市可达性和城市的交通效率,拓展了新兴的城市空间,优化了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区域功能调整,使中心区产业和人口向周边地区疏散,使城市环境得到改善,进而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实施本项目是经营城市、促进土地升值的需要从国内外城市发展建设经验以及大庆市自身实践看,以路桥建设促进周边土地增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再以产业拉动土地增值,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是一条非常成功的城市发展之路。南三路实施扩建后,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中心区可达性将大大提高,势必带动沿线荒废土地的开发,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对道路沿线的土地增值和改善投资环境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可以利用土地增值收益,投资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城市经营。综上所述,为保证大庆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落实城市路网规划,加快城市发展建设步伐,尽快扩建南三路是必要和迫切的。152交通量预测以汽车保有量与GDP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本段公路未来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见下表远景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表远景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PCU/D)路段名称2008年2010年2015年2020年2027年南三路东干线萨大路1987223981341854873264587小时交通量预测表单位(PCU/H)2008年2010年2015年2020年2027年全断面高峰小时交通量21862638376053617105设计小时交通量13121583225632164263153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1531技术标准根据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中确定南三路等级性质的定位,结合本项目在大庆市市区道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交通量预测、通行能力分析结果综合考虑,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的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级。设计速度60KM/H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35KN/M2线形指标平曲线最小半径450M;最大纵坡045;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8000M;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5000M路基横断面布置道路红线宽度60M,路基宽度215M,具体尺寸为075M土路肩02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0M分隔带02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075M土路肩。1532建设规模大庆市南三路东干线至萨大路段改扩建工程,路段全长5881KM,系将现有三级道路改造为四车道沥青混凝土道路。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主要工程量表主要工程量表工程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沥青混凝土路面M2110028路基填土方M345205路基挖土方M343665路基处理填砂砾M323914路缘石M10733混凝土预制块加固土路肩M12446涵洞道8管线交叉道27路灯盏295箱式变电站座4交叉口信号控制处2公交停靠站处6154工程方案1541路线方案道路路线与原南三路走向完全相同,改造后的道路中线与东西两段中线保持一致,起点处在原道路向北侧拓宽1米机动车道、4米中央隔离带及8米机动车道,与西侧中线保持一致,K5380米处设平置曲线过渡,终点处在原道路向南侧拓宽4米中央隔离带及8米机动车道,与东侧龙凤大街中线保持一致。1542路面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上面层5CMAC16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下面层8CMAC25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基层20CM6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20CM石灰粉煤灰土123553外掺2325号水泥底基层20CM石灰粉煤灰土123553外掺2325号水泥1543路基工程路基横断面布置075M土路肩02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0M分隔带02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075M土路肩。15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51投资估算本工程项目估算总金额775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318万元,投资估算汇总见下表。估算汇总表估算汇总表单位万元项目大庆市南三路东干线至萨大路段改扩建工程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648282一、道路工程4809041、路基工程800632、路面工程3630363、桥梁涵洞工程308044、临时设施7000二、照明工程85185三、绿化工程52193四、交通设施30000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39621、建设单位管理费77792、勘察设计费194483、设计预算费29174、监理费97245、地质勘察费38906、招投标管理费38907、质量监督费12978、建设期贷款利息15017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712244预留费用62750估算总金额7749941552资金筹措本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7750万元,初步拟定资金筹措方案如下申请国内银行贷款4850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150万元,其余2900万元由大庆市自筹。156工期安排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设计方案,结合资金筹集、施工条件等因素,拟定项目建设工期为2007年4月至10月。157国民经济评价按方法与参数规定,国民经济评价采用效益费用比(EBCR)、净现值(ENPV)、内部收益率(EIRR)和投资回收期(N)四项指标,国民经济评价现金流量计算及评价结果见下表。国民经济评价成果表效益费用比EBCR净现值ENPV内部收益率EIRR投资回收期N1323172万元168714年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同时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从国民经济角度分析,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16问题与建议本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资金问题是制约项目成败的关键。建议由政府出具承诺,落实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资金筹措力度,确保贷款资金的落实。项目沿线属油田工作区,油气管线及电力设施较为密集,并必可避免的与本项目产生干扰。建议在道路工程动工之前做好与采油厂、电力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所处地区为无砂石地区,而且缺少路基填土。勘察设计阶段应对沿线土场、砂场进行详细调查,尽量减少运输成本,以降低工程造价。项目沿线地势低平,地质状况不良。在下阶段设计中应进行详细地质钻探,深入调查、试验,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保证路基稳定。本项目为旧路改造项目,建设期间施工车辆必将给正常行车造成一定干扰,建设单位以及施工部门应做好交通管理和施工组织工作,尽可能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第二章社会经济与交通量发展预测经济和交通量发展预测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决定建设项目技术等级、标准的重要依据,是为项目提供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本项目南三路萨大路至东干线段位于大庆市主城区南端,是大庆市城区道路网主干线的组成部分,也是沟通大庆市东、西城区的重要道路。根据项目对沿线交通、经济影响的强弱程度,结合各区社会经济、交通发展现状,确定大庆市及所辖五区为项目影响区。2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概况211大庆市概况大庆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市区地理位置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东与绥化市的安达市、肇东市接壤,西与齐齐哈尔市区、泰来县交界,南与吉林省松原市隔江(松花江)相望,北与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富裕县毗邻,东南距哈尔滨市159公里。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市辖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区和林甸、杜尔伯特、肇州、肇源四县,共计58个乡镇、485个行政村。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2622万人,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公里。全市有蒙古、满、朝鲜、回等少数民族34个,少数民族人口约11万人。大庆油气资源优势突出,其原油产量、开采量分别占全省的994和793,大庆油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油田;地面有优良的耕地、湿地、草原和水面资源,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大豆和水稻为主,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大庆处于全国百强城市前列,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长速度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401亿元、10484亿元和15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6和142。从全省范围看,大庆作为黑龙江的经济大市和工业强市,其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位列全省第二,人均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居全省第一,其中人均GDP为省平均水平的34倍。大庆市历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年份GDP(亿元)人口(万人)人均GDP(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1990169022587483624192031991199422858725228242131992222523159612131362221993282723381209204108255199438512363162958600037019954383239318317660213791996488524222016976742465199758052436238296773250219986116245124952777754351999712924582900499128510200010294250641075414096395200110779252142754913146452200210307254640481113012613200311239257943586416122722200412395262247271018788826增长率199019954761173553000581995200083809373894427620002004892114769166019902004722107608572注数据来源于历年大庆统计年鉴;表内各项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大庆市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历年来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十五”期间,大庆的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4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32846122,石化工业进一步巩固其作为最大接续产业的地位,畜牧业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总的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偏小,在大庆逐步实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大庆市产业结构变化图0204060801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010009009012第二产业083087090085第一产业0070050020031990199520002004大庆市工业结构以石油开采、石化产品加工为主体,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公司和石化总厂等多家中、省直企业是市工业经济的支柱,2004年其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大庆市的90。石化工业是大庆最大的接续产业,现已形成以炼油、化工、化纤、塑料为主体的化工产业群,地方工业以园区建设为中心,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2004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878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95。工业总产值构成情况示意图石油加工、炼焦业248其他14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605地方企业100中省直企业900按行业分按隶属关系分大庆市的农业已形成以粮为主,牧、副、渔并举的发展格局,并正逐步推进“农转牧”战略实施,形成了奶牛和生猪、大鹅“一体两翼”的畜牧业模式。2004年,全市粮豆薯总产量达到1719万吨,比上年增长34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庆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旅游、交通和房地产业,近年来始终保持以较高速度发展,2004年全市第三产业总产值为151亿元,同比增长142。大庆市旅游业繁荣兴旺,独特的石油文化、湿地景观、温泉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04年全市旅游外汇收入126万美元,同比增长145,接待海外游客8000人次,同比增长143。212大庆市区概况大庆市区包括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2004年底市区总人口12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622,人口密度237人/平方公里,其中萨尔图、让胡路及龙凤是大庆的三个中心城区。市区内蕴藏了大庆市绝大部分的油气资源,各大油田开采场及中、省直企业也分布于该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市区是整个大庆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其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均居全市前列。市区生产总值自1997年以来均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11659亿元,占全市的941,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产值94亿元、10278亿元和12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4、95和140。人均GDP达到96200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04倍,大大高于其它四县。市内各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区内各大中、省直企业,经济总量中的较大部分都由其创造,其中大庆油田公司、石化分公司和炼化分公司三大主体企业2004年共实现利税总额9003亿元。市区历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见下表。市区产业结构明显呈现以工业为主的特点。2004年,三次产业比例为08882110,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具备一定规模,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小。2004年市区产业结构如图所示大庆市区历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年份GDP(亿元)人口(万人)人均GDP(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1990154894116452796611991183995819191011266199220639692129211467219932640987267518152801994359210043577192881011995408610283974224389419964520104743173864912819975385106050798173214419985750107753391895913319996663108861244510412000987611078921501267922001103151129913667154011320029749114984847720861412003106091180899093261019720041165912129619973189217增长率1990199549917831523670201995200086714970830152000200487222962819902004736182543注数据来源于历年大庆统计年鉴;表内各项经济指标采用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第一产业08第三产业110第二产业882大庆市区2004年产业结构图近年来,市区地方工业发展势头迅猛,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89亿元,是1990年的33倍,占整个大庆市工业总产值的17。市区历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趋势如图所示。市区农业主要集中在大同区,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217亿元市区历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趋势图(以1990年为基准)051015202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市内各区社会经济情况简述一萨尔图区萨尔图区位于大庆市北部,全区总面积54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73万人。萨尔图区为大庆市中心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商贸、交通和文化中心,经济总量位于全市各区县前列。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835元。从产业结构来看,萨尔图是商贸大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商贸流通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70以上,商贸中心与货物集散市场众多,已形成了覆盖全区、辐射周边地区的商业发展格局。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主要依靠大庆油田采油一厂、采油三厂和采油十厂等大型石油骨干企业。受用地不足的限制,农业基础较为薄弱,所占GDP比重不足1。一让胡路区让胡路区位于大庆市西北部,处于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心地带,区域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2004年底全区总人口393万人,人口密度282人/平方公里。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84亿元,是1995年的253倍,人均GDP达到22494元,居全市第二,仅次于萨尔图区。让胡路区是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炼化公司三大中直企业总部所在地,工业以石油石化为主,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初步形成了建材、化工、汽配等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农业以实施“农转牧”和棚室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型和效益型农业,打造了庆新、红骥、星火、银浪四个优质奶牛核心群。一龙凤区龙凤区位于大庆市东部,是三个中心城区之一,辖区内有大庆石化总厂和大庆石化公司中直企业,本区经济以工业为主,其中石化为主导产业。“十五”期间龙凤区经济实现了快速稳定增长,2000年至2004年间,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456。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4,人均生产总值16516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产值102亿元、1244亿元和1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233和181。龙凤区地方工业以乡镇企业为主,形成了化工化学、机械制造、建筑建材三大产业体系,同时也依托石化总厂积极发展石化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农业以蔬菜种植、畜牧业为支撑,初步形成了以棚室蔬菜、养猪为主的多种经营农业格局。第三产业中商贸服务及餐饮等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一红岗区红岗区位于大庆油田腹地,区情区貌呈现城郊型区位、组团式格局、资源性城区、一体化经济的显著特点。区内油气资源丰富,作为大庆市油田主采区,每年天然气和原油产量约占整个油田总产量的60和40。“十五”期间红岗区倾力打造生态工业重镇,使全区经济呈现快速增长,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993元,财政和税收实现“双过亿”。工业是红岗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其在三产中所占比重达593,200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44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建材产业为主干,化工、食品加工、钢材、橡胶轮胎、玻璃产业为分支的工业格局。区内农业主要依托草原资源发展畜牧业。一大同区大同区位于大庆市区南部,总面积240平方公里,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247万。九十年代以来,大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总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1990年至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61亿元增加到14亿元,人均GDP由729元增加到5666元。大同依托区内自然资源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工业、农业、化工产业为主的基地型市郊区的发展格局。与以北几个区相比,大同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经济结构现正逐步向工业化方向调整。2004年与1995年相比,三次产业比例由601241158调整为292453255,基本实现了由一产向二、三产的过渡。2004年市内各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区名/指标GDP(亿元)人口(万人)人均GDP(元)工业总产值(亿元)三产比例萨尔图区86327327834752905244751让胡路区88439322493637362601龙凤区28216516516234436442522红岗区20013414992934567551382大同区14024756655223292453255注数据由各区统计局提供,经济数据不含中省直企业。22大庆市社会经济整体分析221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大庆市与全省、全国2004年人均GDP对比如下图所示。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元人均GDP10561138947366712810370472719620052274902全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绥化安达大庆大庆市区肇州肇源大庆市与全省、全国2004年人均GDP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庆及其市区人均GDP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同期水平。按照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对应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庆市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工业“一业独大”的特点,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油气资源和各大中、省直企业主要集中于大庆市内五区,故市区经济发展水平显得更为突出。大庆市与全省、全国2004年产业结构对比如图所示。222产业发展分析秉承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黑龙江省积极进行了区内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架。项目直接影响区大庆市作为黑龙江省工业重镇,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高度集中于采掘及原材料工业,单一的产业结构缺乏良好的弹性,油气资源的开采带来了大片的盐碱地,给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合理整合区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地区科学、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提出并实施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发展战略。哈大齐工业走廊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滨洲铁路沿线,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肇东、安达等市县在内的经济区域。其建设思路是以哈大齐三市沿线重度盐碱地开发为主,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和资源优势,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优势产业和朝阳产业为重点,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区域。工业走廊规划产业布局以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等为重点,以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为保障,谋求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工业走廊规划的实施,为大庆市乃至整个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根据规划的指导,大庆市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等方面,在油气资源日趋枯竭的环境下,通过发展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伴随规划的逐步推进,哈大齐走廊带所处的西部地区将逐渐成为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23社会经济发展趋势231大庆市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大庆市将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首要任务,在巩固油气采掘业基础上,以哈大齐工业走廊构建为契机,进一步壮大非油接替产业,优化所有制及城乡经济结构,逐步实现城市和产业转型。工业方面,保持石油工业的较高生产水平,全面提升石化产业整体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发展壮大乳制品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电子、纺织皮革、新能源等替代产业集群。其中石油工业将加大勘探和开发力度,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提高主油田采收率和难采储量动用率。同时加快天然气增储上产步伐,力争实现“以气补油,油气当量”,弥补由于石油减产对经济的影响。农业以畜牧业的优化提升为主导,壮大牛、猪、鹅经济。发展种植业中的绿特色产业,构建粮食、蔬菜、瓜果等产品的绿色产业带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第三产业将加快发展旅游业,培育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将依托高寒地区温泉优势,以世界最大的冰雪温泉主题社区为特色,着力打造特色精品项目,预计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商贸流通等传统行业将通过培育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多种手段,实现信息化和产业化,在第三产业中占据主要份额。根据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大庆市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市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00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GDP达到7万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7620,非油经济比重占50;进出口总额达6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232大庆市区市内五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心地带,未来几年,各区将在黑龙江省和大庆市的宏观指导下,依托自身优势,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各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简述如下萨尔图区萨尔图区将全力推进“辐射型商业、园区型工业、城市型农业”三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自身打造成为商贸大区、工业强区和农业精品区。农业推行精品化、产业化和生态化,开发重点集中在基础较好的春雷地区;工业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和现代中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粮豆薯、果蔬及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第三产业主要加快区内现代物流及社区服务业的建设发展。让胡路区让胡路区工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机械电子、塑料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并依托各产业推进园区建设;农业大力发展以奶牛养殖为核心的畜牧经济,扩大绿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第三产业未来仍将占主导地位,着力构建西城商业中心,打造龙南、东湖、让胡路火车站三个繁华商业区,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凤区龙凤区经济主体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逐步过渡,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龙凤项目区的建设契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以石化产品深加工为主,食品、新型建材和机电产品等产业为辅的重点行业;农业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绿色农业;提升第三产业的规模和质量,积极拓展物流、金融及旅游等产业。红岗区红岗区未来经济发展仍将以工业为主,围绕建材、化工、橡塑、玻璃和食品等产业引进项目,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生态工业重镇;农业逐步调整结构,实现由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大同区大同区经济结构将逐步向工业化方向过渡,但“十一五”期间农业仍将是经济的主导,发展区域畜牧经济,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工业以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轻纺、纸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天然气加工等产业;商贸服务业以加强太阳升粮食加工贸易区为重点,围绕园区发展物流业。24社会经济预测241预测思路本报告主要依据对各影响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规律,并参考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进行预测。定量预测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回归分析法。为了保证预测的可靠性,使指标样本的选择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统计口径一致性,同时考虑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需求的相关关系,采用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作为预测指标。本报告将社会经济预测特征年定为2010年、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预测思路详见图。242预测模型根据趋势线与历史数据的拟合程度,各影响区人口和生产总值预测模型采用多项式模型YAT2BTC式中Y人口(万人)或GDP指数;T年份(1990年为1,1991年为2,余类推);A、B、C参数。人口和生产总值指数预测回归方程见下表。243预测结果及分析由于上述模型更适合近期预测,对中远期的预测,主要结合目前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定性分析各影响区经济发展规划及规律,通过进行指标的横向、纵向以及人均水平的综合比较,再结合专家指导意见修正确定。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看,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经历了长达二十七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3的持续高速增长,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之势。根据“十一五”规划,未来5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仍将达到75。项目影响区域是我国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黑龙江省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核心地带,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是未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预计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南方产业的逐步北移以及资源型城市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逐步崛起,该地区仍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其中20042010年间大庆市经济增长率可达90。后期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速度将逐步放缓。影响区人口和经济预测结果见下表。25拟建项目所处地区道路交通现状251大庆市现状干线道路系统概况大庆市主城区干线道路主要由油田道路和市政道路组成,按使用功能分为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及组团城市间的连接道路(公路横断面形式)。目前大庆市道路网密度为038KM/KM2,市区道路网密度达到205KM/KM2,与1998年的14KM/KM2相比有了较大的增长,市区人均道路用地达到44M2/人,主城区主干路总长18572KM,路密度达到13KM/KM2,次干路总长20922KM,密度达到146KM/KM2,各项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均名列前茅。大庆市主城区现状干线道路网基本呈“四横三纵”式布局“四横”即东西向的中三路,世纪大道(西滨路、中七路、卡尔加里路、东风路),凤阳路、卧龙路,以及南三路、龙凤大街、龙永路;“三纵”即南北向的西干路、萨大路、东干路三条干道。组团城区间的交通联系中三路、中七路联结了东风新村、萨尔图、让胡路三个组团城区,卧龙路、凤阳路主要联络卧里屯、龙凤和萨尔图,南三路、龙永路则沟通了乘风庄、龙凤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外交通东部有东风路连接哈大高速公路,北部有让林路、301国道连接林甸,西有让杜路连接杜尔伯特,南有东干路、萨大路、西干路连接大同区。过境交通过境交通以哈尔滨、肇东、安达至林甸、杜尔伯特方向为主,其中至林甸方向的过境交通主要由东风路和301国道承担,基本上可绕城通过;至杜尔伯特的过境交通主要由中三路和中七路承担,需穿越市区,对市区产生较大交通压力;大同至林甸、杜尔伯特方向的过境交通也需经萨大路、西干路、东干路穿越市区通过。252本项目在干线道路网中的作用南三路是大庆市规划“九纵、九横”主干线道路网和“两环、三轴”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终点分别与龙凤大街、乘风西路衔接,并与东干线、萨大路、西干线等三条纵向干线道路交叉,共同构成大庆市南部城区的骨架路网。路线呈东西走向,与世纪大道走向基本平行,是骨架道路网中起到连接、贯通作用的重要干线公路。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加强卧里屯、龙凤区与乘风庄和让胡路区之间的沟通功能,增加组团城区间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同时还可以避免部分过境车辆直穿萨尔图主城区,有效缓解世纪大道的交通压力。因此,拟建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完善大庆市南部城区干线道路网,形成合理的道路网布局和交通流分布,有效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阻问题,进而提高整体道路网络的服务水平。253现状交通调查断面交通量观测依据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中交通量观测结果,本路段2004年断面交通量为14073辆/日。现状车辆保拥有量根据大庆市交警支队提供的机动车统计资料,截止2005年未,大庆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30856辆,其中市区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1万辆,19902005年间,客、货车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467和1473,增长速度较快。26交通量增长率预测弹性系数法交通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本源性需求的变化直接决定交通需求这一派生性需求的大小。通过分析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规律,分析它们与交通运输的关系,可较准确地把握交通需求的变化规律。交通出行量预测依据社会经济预测结果,应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年的交通量。弹性系数法就是从总体上把握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相关关系。弹性系数的公式如下根据有关指标的分析,一般选用主要道路断面交通量、汽车保有量、客货运输量与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其弹性系数,并最终确定未来汽车出行量的弹性系数。一般而言,汽车的出行量与公路断面交通量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公路断面交通量也可以认为是汽车出行量在公路上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公路断面交通量受道路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公路网中新建道路的通车、道路维修、道路状况以及过境交通量的变化等情况都会对在局部路网中调查得到的断面交通量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公路断面交通量指标不够完整,所以在对本项目进行弹性系数的历史分析时,主要利用汽车保有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现状汽车出行弹性系数分析根据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汽车制造业是未来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将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小轿车为龙头的客车生产与销售又是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在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客车保有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客车弹性仍将在较长时期内要高于货车弹性。根据经济与交通发展规律分析,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对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出行量的发展快于经济的发展,此时货车出行量弹性大于1。当经济较发达时,随着工农业产品技术含量和内在价值逐步增加,单位价值产生的工农业产品产量将逐步下降,对运输需求的强度也将随之下降,这时货车出行量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发展趋势由相互一致到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货车出行量的弹性系数则相应由接近于1到逐步小于1。从项目影响区域各时期客、货车弹性系数分析表可以看出,项目影响区域弹性系数总体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大庆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人均收入提高较快,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导致汽车出行增长速度较快,汽车弹性系数较高。大庆市各时期汽车保有量未来汽车出行量的弹性系数预测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发展对运输需求量较大,交通出行量的发展快于经济的发展,此时汽车的出行量弹性大于1。当经济较发达时,随着工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其技术含量和内在价值逐步增加,单位价值产生的工农业产品产量将逐渐下降,对运输需求的强度也将逐步减小,这时汽车出行量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发展趋势逐步由相互一致到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汽车出行量的弹性系数由接近1到逐步小于1。从大庆市各时期客、货弹性系数发展变化趋势看,客运弹性要明显高于货运弹性,虽从总体上看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客运弹性仍将在一定时期内高于货运弹性。按此趋势推算,未来大庆市客货弹性将会逐渐减小,且客车弹性系数要高于货车弹性系数。本次预测大庆市汽车出行量弹性时,主要依据大庆市1990年2005年的汽车保有量的弹性系数水平及发展趋势,再根据产业布局、结构以及区域发展规划等相关因素,同时考虑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影响,咨询有关交通经济专家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大庆市未来交通出行量弹性系数见下表。客货弹性系数预测表出行增长率预测根据未来经济发展预测结果及各时期的汽车出行量的弹性系数的预测,计算出未来年客、货车出行量增长率,结果见下表。客货交通出行增长率预测表27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交通量增长率预测结果,推算本项目各个预测年度内的远景交通量。具体见下表。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NHNDAKNHNDAK式中NH设计小时交通量(PCU/H);NDA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H);K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K11主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06;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可得本项目各预测年度内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具体结果见下表。28通行能力测算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下表一条车道可能通过能力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到2027年道路全断面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105PCU/H,远期应选择双向六车道标准。考虑拟建路段前后衔接路段目前均为四车道断面,根据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使用需要,本次建设暂按双向四车道实施,待交通量趋于饱和时(2020年),再选择适宜时机扩建为双向六车道。第三章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31设计依据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黑龙江省估价表。32技术标准根据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大庆市市区交通体系专项规划中确定南三路等级性质的定位,结合本项目在大庆市市区道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交通量预测、通行能力分析结果综合考虑,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的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级。设计速度采用60KM/H的设计速度交通设计年限20年(2008年2027年)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35KN/M2线形指标平曲线最小半径450M最大纵坡045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8000M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5000M路基横断面布置道路红线宽度60M,路基宽度215M,采用两块板断面形式,机动车道为双向4车道,路面宽度为2X80M,中间设40M分隔带。具体尺寸为075M土路肩02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0M分隔带025M路缘带2X375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075M土路肩。33、建设规模大庆市南三路东干线至萨大路段改扩建工程,路段全长5881KM,系将现有三级道路改造为四车道沥青混凝土道路。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工程方案41建设条件411地形、地貌路线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相对高差小,海拔高度在146150M之间。线位所经地带地表以荒草地为主,排水条件差,局部路段雨季路基两侧积水,部分季节性积水处呈现出盐碱低洼地状态。412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及自然区划本项目经过地区地处中纬度,气候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冬季被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且降雨集中;春季多偏南大风,降水较少,易发生春旱;秋季天高气爽,降温较快,常有早霜危害。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雪少、天气寒冷,平均气温为141,夏短高温、降水集中,平均气温为214,春季风大、气候干燥、多风沙,秋季气候变化急骤,气温骤升骤降。年平均日照2821小时,无霜期L50天,土壤结冻期2L5天,冻土最大深度2M。年平均气温在3335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362;降水量较少,年降雨量在220MM664MM之间,降雨期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8;年平均日照2821小时,无霜期150天,地面稳定冻结日期为10月初,稳定解冻日期为翌年4月下旬,年平均土壤结冻期为205天,最大冻土深度为215M。项目所在区域公路自然区划为3区,即东北西部润干冻区,主要自然病害为翻浆、盐碱,局部路段路基易沉陷,路基和路面基层应选用水稳性和冻稳性好的材料,提高路基路面的整体强度,防止冻胀、翻浆等病害的发生。413地质、地震地质构造本项目工作区位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东北断块区内,区内自西向东分为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即大兴安岭隆起带、松辽坳陷带和张广才岭老爷岭隆起带。项目处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带与东南隆起区交界附近的隆起西部边缘地带,基底为北东向槽地,两侧均发育有断裂带基底岩性由古生界变质岩和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覆盖层有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以及较厚的第四系。本区新构造运动比较强烈,控制着地貌形态分布规律,使中部嫩江平原以下沉为主,东西两侧山地以上升为主。地表主要为盐碱地和旱田,旱田路段地势稍高,表层2025CM为种植土,以下为中液限粘土。盐碱地路段地势低洼,表层10米盐碱含量较大,呈软塑状,其下为低液限粘土和粉砂土,地表季节性潮湿。区域地震据工程区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区图,本项目沿线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依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构造物不需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仅采用简易构造设防措施。414水文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低平开阔,起伏不大。嫩江纵贯大庆市西部,乌裕尔河从市北部流入,呈无尾河漫流,河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抬高地下水位;一部分汇集地表洼地形成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由于排水不畅,地表水长期滞留,加之气候较干旱,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使水溶性盐逐渐积聚于地表,并在低平地带形成大面积盐渍化土壤。起伏的沙岗地、湖泊沼泽地、盐碱低平地构成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条件。415自然条件对工程的影响项目沿线地势低平,排水条件不良。低洼地段由于地表积水和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地质条件不良,对路基稳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应采取相应的软基处理措施,加强基底承载能力,并注意换填粗颗粒等透水性好的粒料。路线地处寒冷地区,公路自然病害主要是冻胀和翻浆。冬季水份积聚,形成聚冰带;春季升温缓慢,水份不易下渗,对路基、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工程方案设计应特别注意防止冬季路基水聚冰冻胀和春融季节的翻浆,防止路面出现冻胀、开裂、渗水等病害。项目所在区域冬长夏短,建设施工季节每年仅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且多处雨季,有效施工时间短,应做好施工组织工作,保证施工工期。此外,本项目所处区域为我省无砂石地区,公路建设所需砂石材料全部外购,将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影响。42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项目所处区域属无砂石地区,沿线筑路材料缺乏,工程所需砂、石材料等均需外购。本着减少材料运输费用,节省工程造价的原则,并根据运输条件的影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