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
-
资源ID:9939430
资源大小:2.37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 扫描成功!重扫
- 请在手机上确认支付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硕士论文精品]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真人秀“,作为从欧美引入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我国已有七年的成长历程。其中,以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领军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凭借独特的节目魅力,吸引了众多电视受众,在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创造出各自的社会效益,引起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2007年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遭遇了自己的“拐点“曾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易帜为快乐男声,由央视联合十几家省级台创办的梦想中国停机,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被广电总局紧急叫停。这些情况促使国内的电视人及专家学者们不得不去思考中国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到底路在何方本文试图从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入手,运用相应的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理论、传播学中的“效果分析“以及“受众即市场”理论,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着重梳理出其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以节目质量的提升为轴心,兼及节目的跨媒体运营、节目营销等环节,进而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办法,最终归结到节目的本土化上来。这是本文的总体思路。本文的第一部分,总体介绍“真人秀”节目的内涵、特征、分类;第二部分,介绍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并运用相应的传播学原理,对上海东方卫视2007雪碧我型我秀做纵深、细致的探析,从节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及节目产生的负面效果两方面来探讨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问题的成因节目内容创新不足;制作力量薄弱;片面追求收视率;运作理念落后;各方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第三部分,在找出问题以及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创新节目内容;加速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化运作;加强监管力度四方面着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为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做一点有益的探索。关键词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传播学;研究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THECOMMUNICATIONSTUDIESOFTALENTSEARCHREALI锣SHOWSINCHINAABSTRACTRE酊I帮SHO、NASA瑚10DIEOFTVEMERTAINMEMPRO毋捌M抽TRODUCED丘DMAMERICA锄DEUROPE,HASBEENDEVELOPII唱IILCMNAFORAPERIODOF泖ENYEA【RSAMONGO廿1ERS,TLLOSCTALENTARCHREAL埘SHO、VS,KDBY“SUPERGIRLS”,“DRE锄CL吐NA”,“MYSH,C锄EONGOODBOY,HAVEATTRACTEDN啪EROUSTVVKWERS,她出STOMESEPROG阳MS嘶QUE西AMOUR。SUCHAPHENOMENONIFLTI】MCALLSTHE砒TEN矗ONOFTLLESCHOLADYANDTHEO删C砒ACADELIAIN2007,REALI竹SHO、珊CHAN嵋TERIZEDWITLIDRMENC01MTE删TLLEIRHRN曲GPOIM”TLLE衄CESU妒P叩ULAR“SUPERGIRLS,GAVEWAYTO“H印PYB0YS”;“DREAMCHINA,'ESTABLISHEDBYCCLVANDDO髓衄OFPROVIILCIALTVS诅TIONSC锄舱T0趾ENDTHEFIRSTTIMEBEINGMOVED'PMDUCEDBYCHONGQING7WASSUSPENDEDBYSTATEAD面NIS伽IONOFRAMO,FIHANDREKVISIONSARFT111ESEDEVCLOPMEMSPROMPTTHETVSCHOLARSANDEXPENSINC11INATOTHJNKOVERAQUES虹ON,血砒IS,WHEFEMESETALEI“ISEARCHSHOWSWOLL】DLEADTOTHISPAPERACT锄P临T0STANWITH趾锄ALYSISOFTHEEVOLUTIONOFTHEREALIBRSHOWSFE曲LREDWITLLTALEM懿迥RCH,DKL、INGONT圭LEFELE、LTTLLEORIESOFCO瑚MUNICATIONSTUDIES,SUCH拈“SILENTSPIR“”,USE姐DG捌H丘CATIMS”,FROMONEWAYCOMMULLICATIONT0协TERACTIVECO功M嘶CATION”,吧船CTANALYSIS”A11D“ADDRESSCES髂M砌耐BYME觚SOFSPECI血CASCSNLDIES,TLLISPAPER、析LLS臼SSANDSORTOUTMEPROMEMSINE【I咖CC,ANDMAKECM髓LANALYSISAPIVOTALISSUE证VIEWISTLE蛔PROVEMENTOFPR0擘咖SQ删畸HLAD曲ION,BY幽NGOTHEFELEMENTS衄OCO础IDEMTION,SUCHASCROSSMEDIAOPC眦ION姐DPRO鲫AMM舐KET血岛TLLISP叩盯抽招NDST0PUTF0R、I枷ASOLUTIONORMETHODT0ADDRESST110SECLLRREMPMBL咖STHE_ULTJMATEARGUMENT谢NLIEIILNLE10CALIZ撕ONOFP舻MSUCHISDLEGLOBALLO百COF雌SPAPERIN血EFH吼CLLAPTERTHISPAPERBRIE丑YIILT“DUCESTHECONIK吨酞IONS,FBALILRES锄DCATEGORESOFRC甜I够S110W船AWH01EHITLLESE删PIRT,LISP卵哪ILHLSHATESMEEVOLUTIONOFTALE玎TSEA】HSHO、SIILM曲ABY锄PLOYIGTBERDE、,趾TTLLEORIESINCOMMLINICATIONSTILDIESHERE,“MYSHOW,PRODUCEDBYSH蛐GHAJDRAGONTVISEXANL血DIILDETAILSANDIILDEP血RIKPROG姗ITSELF觚D谂SOCIALE行ECTAREDISCUSSEDINAWAYTOELICITT1ECURREMPR0MEMSEXST抽GIIL“EMSE盯CHS110WS如CLLIN乱THECAUSESARE鲥S0DISCUSSEDIIITLLISPARTIILTLLETLLIRDCH卸ITER,H堪EDONTLLEPROBLEMS锄DTLLECAILS蝴ANAJYSES,TLLISPAPLCRPUTSFO删ARDSOMESOL砸ONSFBMFOURPERSPECTIVES,WHICHARETHELOCALIZA娃ONOFPOGMC0I她NT,OFPG姗PRODLLCERS,OFPMG啪BRANDNAME,MLDOFPM粤AMSULE州SIONHOPE如LLY'LISSTLLDY、VOMD矗MH钟THCEXPLOR撕ONOF廿LELOCALIZATIONOFTALETS哪H溉D时SHOW证C11I舰KQBRDSTALENTSEA战舰REALJT,SHOWS;PR0窖卿曲DEVELOPMENT;COMMUI血ATIONSTUDYII独创性说明作者郑重声明本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申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理工大学或者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大连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当丛睦导师签名巡2年。月;日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近年来在电视屏幕上,一股选秀类“真人秀”热浪迅速兴起和蔓延,已悄然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奇观。由于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凭借独特的节目魅力,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就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在欧美国家与选秀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有关的研究主要是个案研究,或者是对节目进行的内容分析,或者是对节目进行的传播效果分析,而少对这种节目的系统研究。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是个舶来品,由于接触国外相关节目有限,国内选秀类“真人秀“研究也大多徘徊在描述性的研究层面,大部分研究都是出于文化批判的视角或者是伦理层面的研究,学者们的目光聚焦在“道德困境”与“本土化演绎“两个主题词上。美国印第安大学的布里安特保罗教授为这一状况提出了两种解释首先,“真人秀“本身一直在变,这令研究者在搜集及分析相关数据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其次,很多研究者都认为“真人秀”热不会延续太久。“也就是那么三到五年左右,这在大时间表上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布里安特保罗教授认为,“新奇感总是很容易磨损的”【LJ。但如今,“真人秀”的保险期早已过了三五年之限,其发展势头不但没有任何衰退的迹象,反而由边缘进入主流电视界。蝴蝶效应般的各大“秀“场使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喧嚣。笔者一直关注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并对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掌握了一定的理论资源。本论文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真人秀“节目的内涵、特征及分类;在第二章里,论文详细划分了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并以2007雪碧我型我秀作为具体研究案例,从传播学视角分析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第三章里,从节目内容、节目制作者、节目品牌以及节目监管方面详细阐述本土化的健康发展问题,以期为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做一点有益的探索。11“真人秀”节目的内涵“真人秀”源自英语“R髓LIIYTV”,人们通常把它译为“真实电视”或“真人秀”。国外有些专家学者,把“真人秀“定义为“咖EMELLSHOWGAME”真人秀游戏节目或“UEMEILSHOWDOC啪ENTA一2】”真人秀纪录片。它是指没有专业训练的普通人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参与者的行动在活动进行中同时被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节目展示给电视观众,活动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具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参与者要在制作者规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由于“真人秀”兼容了竞技,夹杂了益智、游戏,介于电视剧和纪录片之间一个模糊的地带,具有多种节目形态的特点,又由于其为一种新兴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受众对其认识的视角和深度有所不同,所以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给“真人秀“一个严格的概念和定义。国内学者多半采用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中央电视台课题研究报告“真人秀”REALITRTV电视节目的形态特征和本土化趋势中的定义,“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3】。定义中指出“真人秀”是一种电视竞赛游戏节目,是由于它把竞赛、智力问答、普通人参与、博彩等流行元素组合在一起,同时突出节目的故事性、情节化和悬念感,是一种全新的节目类型。“真人秀“,顾名思义,重在“真”、“人”和“秀”三方面。首先,“真”是它的原生态魅力。“真人秀”通过一种纪实的手段把选手的真实的生活片断联系在一起,通过屏幕展示给受众。这种“真实的生活指的是普通人在普通状态下的生存状况。“真”是“真人秀“节目的绝对保障,如果失去了“真“,那“真人秀”就成为了一个类似剧情片的节目,而剧情片的结构又比其精巧得多,节奏也控制得更好,这是失去“真刀的“真人秀”节目无法相比的;其次,“人“是它的核心要素。任何节目中,人、人物性格、人物特征都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要素。这种要素只有被突出表现出来,才会被受众牢牢记住,这档节目才算是成功的节目。同样在“真人秀”节目中,人物服务于事件,而事件服务于比赛,只有把人物和人性的根本都在事件中展现出来,才能让受众对节目记忆犹新。“真人秀“节目中把“人”作为它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实现传受的真正互动;二、以平民视角迎合受众;三、注重参赛者的主观能动性。再次,“秀”指的是它的虚构性和游戏性,即在假定情境中的一种表现手段。所谓“假定情境”就是指节目大的框架是事先定好的,包括资金的设定、环境的选择、参赛者的选取以及游戏规则的制定。“真人秀“节目就是“真人”在这种“假定情境”中,通过“秀”这种手段,来展示自己的一种游戏。12“真人秀”节目的分类根据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真人秀”节目大致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野外生存类“真人秀”,以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和贵州卫视的峡谷生存营为代表,野外生存类“真人秀通常是指在奇观化的原始地域进行的生存能力的考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察节目。其主要特点就是将参与者设置在一个特殊的艰苦环境中,借助有限的苛刻的条件去完成各种难以完成的使命,在不断的淘汰之后,最后决出胜利者;室内“真人秀,以湖南经视的完美假期为代表,此类节目以隐私、情感来吸引观众,“室内真人秀”指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通过设置一定的游戏环节,让参赛者完全在镜头的监视下优胜劣汰的娱乐节目;选秀类“真人秀”,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为代表,主要特点是让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参与者,按照预先设置的竞赛规则进行才艺表演,而专家和观众则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淘汰和选拔,最后的优胜者将获得成为“明星“的机会;职场创业类“真人秀“,代表节目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浙江卫视的天生我才和央视的绝对挑战为代表,通过营造一种生存竞争的特殊氛围,节目制造和凸现了人与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激发了游戏者们投入游戏的热情,使他们更加确信这是一场关于生存能力的挑战。整容“真人秀“,以湖南经视的天使爱美丽为代表,节目针对外形缺陷导致心理严重自卑的20岁以上的女性,对其接受手术和形体以及心理辅导,直播整形手术的全过程,但画面过于血腥,让人震撼装修“真人秀,以央视经济生活频道推出的交换空间为代表,节目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两个家庭在设计师的带领下,装修对方家居空间的全过程。新周刊在“2005中国电视节目榜”中,把“最佳生活节目”的桂冠交给了交换空间,评语是它以难以复制的创意,吸纳兼容多种节目类型的特质,在资讯服务、生活体验、“真人秀”的联动下迅速突围而出;益智“真人秀“,以央视的开心辞典为代表,就是让选手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程序,让参与者进行比赛。评判由专家、观众、选手或者几种方式混合进行,最后决出优胜者;婚恋“真人秀”,以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和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的丘比特之箭为代表,此类节目是想通过爱情、婚姻、家庭来表达人类永恒的话题,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爱情测试型、拯救婚姻型、情感服务型。由于“秀”的原因,节目中往往把爱情当作游戏和娱乐,导致真情变味。角色置换型“真人秀“,以北京电视台的相约新家庭和湖南卫视的我是我儿子的儿子为代表,节目讲述的是两个人互相交换身份,进入对方家庭换一种方式生活。节目中所产生“陌生化效果“,由于不是编剧编出来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从而能够吸引观众,带来较高的收视率。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我国的“真人秀“节目,经过七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类型纷繁多样。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是较早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为中国观众普遍接受、也是目前最热门的“真人秀节目类型之一。13研究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背景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进入我国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里,它过关斩将,在娱乐节目发展的历史舞台上基本上站稳了脚跟。其中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以及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为代表的四档节目,凭借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独具的魅力,吸引了相当数量的电视观众,创造了不菲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贡献了一定的社会效益。2006年,超级女声被写入由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当年发布的蓝皮书2006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次年,我型我秀、梦想中国以及加油,好男儿又相继出现在当年的报告中,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与此同时,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竞相仿效,一大批同质节目纷纷出台,表面上造成“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观,似乎证明了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已经初具规模,然而,繁荣的背后,危机已悄悄涌现已走红的节目难出新意,大量的仿制节目又千篇一律、了无生气,节目质量降低,导致收视率急剧下降。2007年,国内几档顶级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都不同程度的遭遇“拐点”红透国内半边天的超级女声易帜为快乐男声;由央视联合十几家省级台创办的梦想中国停机;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被广电总局紧急叫停。而此时,大洋彼岸的、被国内模仿的同类节目美国偶像却连续数年热播不衰。这些情况促使国内的电视人及专家学者们不得不去思考,国内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到底路在何方14研究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意义、方法及本文的创新点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作为娱乐节目的新生力量,在2003年首次登陆我国,这种全新的“真人秀节目类型,在播出后不久,就获得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因而也被广泛克隆,成为了当前最为流行的娱乐节目形式,也成为各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灵丹妙药。然而,我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目前却处在一个相对困惑的时期,理论的滞后使学术界和理论界对于它的研究还处于一种不自觉地阶段,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在国内几档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巨大声威下,国内的研究者们获得了对节目进行零距离观察的好机会,但是还是缺乏系统分析,也缺乏前瞻思考;实际操作上,也基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相互模仿。虽然国内的制作者们都在通过不断变换节目的样式或者注入新的元素去寻求新的出路,但是理论的缺位,使这些“金玉其外“的改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4一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效率往往也不高。鉴于国内选秀类“真人秀”面临如此困境,作为研究者而言,将其纳入研究视野已经是“时不我待“的事情。本文着眼于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上海东方卫视2007雪碧我型我秀具体的传播学探析;比较分析对国内节目之间以及国内与国外节目之间比较分析;以及具体的传播学理论归纳着手,来阐述我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问题。本文的创新点体现于文章的第四部分,即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思考。笔者将从节目内容的创新、节目制作人才的培养、节目产业化运作以及节目的监管四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2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概述21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发展历程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进入国内,已经有五年多的历史了,经过笔者对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全程跟踪和研究,笔者认为其在国内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发展期和调整期。这三个时期及其代表节目详细的划分如表21所示。表21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分期及其代表节目表TAB21REPRESENTATIVEPRO目锄S锄DBROADCASTTIME211起步期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诞生是缘于超级女声的创始人之一夏青在2002年看到的一篇关于美国偶像的报道,才动了创办类似节目的心思。据笔者对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总体调查,国内创办的第一档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是2003年湖南地方频道一娱乐频道做的超级男声。当时由于刚刚按照美国偶像的模式复制过来,又因为只是一个地方频道做的节目,超级男声的运作只是处在一个试运营的阶段,很多方面都存在争议,比如当时为了保证每一个参赛者都能和观众见面,在后来报名人数稍多的时候,“海选“的许多内容都被剪掉了,使节目失去了很多看点,不但观众不能理解,节目组本身也有争议。超级男声节目开办之初,能有几百人参加一6一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已经非常可观,多数时候,还要电视台找人“作托“,才能凑够人数。超级男声第一次报名的时候只有100多人,但节目开始播出之后,每日以200人的速度递增,两周内就吸引了3000多人报名。2003年超级男声所收获的认可度在当时国内娱乐节目里还是比较高的,鉴于此铺垫,2004年超级女声就被推出来了。2004超级女声的效应是有目共睹的曾被某新锐杂志评为“2004年度创意TV秀“【4】;主持人也因为节目而获得多项殊荣。据国内权威的收视率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该活动在湖南卫视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排名全国第二“【51。即便如此,笔者还是把2004超级女声归类在整个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起步期,是因为“真人秀“节目的运作不仅仅在于节目本身的运作,更是一个产业化的运作过程,2004超级女声收获的仅仅是节目本身的认可度,在节目广告经营以及延伸产业链的开发上都比较薄弱。2004年的莱卡我型我秀,创办初始,由于节目定位上的影响,从形式到内容,都让人觉得是一场人才招聘会。2004年8月,首届梦想中国开办,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规则上,都和超级女声几乎相同。只是效果上,梦想中国却逊于超级女声。超级女声、莱卡我型我秀、梦想中国都是以美国偶像为模版的【6】。从2003和2004国内呈现的选秀类“真人秀”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模仿痕迹颇多、创新较少、对节目内容、定位把握不准确,节目的产业化运作这一块几乎没有涉及,整体上处于一个探索阶段。212发展期2005、2006年应该是国内选秀类“真人秀”最热闹的两年了。一些节目不但创造了收视奇迹,还打造了娱乐产业化的神话。以下是央视一索福瑞2005、2006超级女声赛事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以及梦想中国、雪碧我型我秀收视率的具体数据,如22所示【71。表222005、2006超级女声收视率TAB22RATINGSOF“SUPERGIRLS”IN2005,2006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2006雪碧我型我秀虽在上海本地是一枝独秀,频创收视纪录,但在全国平均收视率也仅为14【8】。2006年的总决赛在上海地区收视率到达86,在全国也仅为23【91。2006梦想中国在强大的宣传造势下也曾使收视率一路高开高走,但是由于节目“海选期“惹来众多争议、决赛期又变为第二个“青歌赛,再加上此时国内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导致收视率一度下滑,进入直播阶段后,节目看点增多的情况下,在国内平均收视率为J29【101,而此数据还是遥遥领先于国内除了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以外的其他选秀类节目的收视率数据。I新京报在2006选秀总结报告中这样评价2006选秀节目2006选秀节目相比2005来说是“一枝独秀”到“势均力敌。超级女声期待之后有些平淡;我型我秀混乱之后颇有惊喜;梦想中国努力之后仍然失望。另外,在节目的产业化运作上,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都采用媒介整合营销的策略并加强节目后续产业链的开发,开创了国内娱乐产业化的先河。由以上笔者统计的2005、2006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收视数据和节目产业化运营的效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05、2006年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群雄逐鹿天下的局面,与此同时,一大批同质类节目迅速在荧屏蔓延。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喧嚣之中。笔者认为这两年应该纳入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期“。213调整期笔者之所以将2007年称为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调整期,是因为2007年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遭遇拐点2007年3月21日,超级女声易帜为快乐男声;2007年梦想中国停播;2007年第一次心动被广电总局叫停。2007年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遭受重挫,从“发展期“的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从2006年起,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因为严重同质化的影响,在还未迎来“高潮“,就已经迅速转入下滑的状态。一8一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经历了从探索到发展再到出现问题的三个阶段,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本文将从对具体案例的传播学理论分析入手,来探析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发展的思考。22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特征鉴于“真人秀“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成为各个电视台重视的节目形态,因此,如何从学术理论方面加强对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上海东方卫视2007雪碧我型我秀为具体案例,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从内容角度、媒介角度、受众角度以及效果角度等四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特征。221从内容角度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111。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它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能够揭示选秀类节目的隐性内容及内容的本质,并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及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1节目定位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节目定位表现在两方面一、它是选秀类“真人秀”娱乐节目。二、2007雪碧我型我秀突破自我,破茧而出,打造华人原创音乐剧,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唯一不变的是它将一如既往地成为年轻人展现音乐才华,实现音乐梦想的青春舞台。由以上两方面定位可以看出,2007雪碧我型我秀是在以打造一场华人原创音乐剧为最终目的的思想下,开展的一场选秀类“真人秀”娱乐节目。根据节目定位上的调整,2007雪碧我型我秀在节目内容、节目宣传以及节目播出时间计划上都做了相应的适应节目定位的调整。首先,在节目内容上,由于2007雪碧我型我秀把绝对主题定在了“音乐剧上,所以节目内容不再沿用传统歌唱类“真人秀“比赛的模式,而是力求突破,以跨越性的思路,以音乐舞台剧的形式来包装,不仅继续张扬音乐专业的态度,更发挥原创精神,打造音乐专业产品;而且本赛季节目在结束的时候,奉献给观众一台讲述年轻人追逐音乐梦想的音乐舞台剧。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其次,在节目宣传上,2007雪碧我型我秀不再强调晋级概念,而是向全国招聘有潜力有专业性的音乐爱好人。不再以“一个冠军,百万合约,歌唱选秀“作为宣传诉求和节目制作方向。而是把节目前期宣传的重点放在了让所有的选手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去获得自己应得的角色,也就是说在比赛过程中,不再像传统比赛那样淘汰对手,只是一级一级压缩选手,让每一个喜欢音乐的年轻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发光发热完成自己的音乐梦想;把节目制作中宣传的重点放在选手积极获得演员角色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和周围发生的故事,让这股青春、清新、音乐励志的新音乐风在年底升温。再次,在节目的播出计划上,由于我型我秀节目主体观众为1524岁的青少年,所以把节目播出时间定在周五。从6月的第一个周五开始,连续播16周。2节目流程根据笔者跟踪调查2007雪碧我型我秀节目前期选拔及播出的全过程,笔者认为2007雪碧我型我秀整个节目流程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型男SHOW女登陆型秀的官网报名,全国设置成两个基本赛区10个大赛区和15个小赛区。在这25个城市进行2007我型我秀全国飙歌会选拔赛。选出400人。大赛区200名额,小赛区200名额,具体行程见表23。表232007我型我秀选拔行程表TAB23ITINERI研,OFMYSHOW”IN2007其次,我型我秀明星评审亲自领队入驻上海音乐剧排练厅,现场直击发掘明日之星。以下是笔者对2007雪碧我型我秀按照每周播出的内容作详细的分集介绍第一集我型我秀三届人气选手加上嘉宾明星,制作型秀前传,以综艺方式阐述2007节目新概念。第二集盛大而极具青春时尚感的开营仪式。名师现身,初步训练。400人被颁发见习演员聘书;选手分班ABC。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集分组考核开始。讲习课程并验收效果。400人中有200人脱颖而出,升级为基本演员。颁发基本演员证书。第四集名师带组直播周。通过演唱比赛淘汰压缩基本演员人数,200人中压缩出40名演员。第五集继续淘汰压缩演员,40人中压缩出30人。颁发主要演员证书。第六集同上第七集同上第八集继续淘汰压缩主要演员,30人中压缩出20人。颁发首席演员证书。第九集同上第十集通过指定歌曲验收首席组的20名演员。第十一集20人首席演员,通过三周循环升级训练考验,选出12位首席主演。第十二集同上第十三集同上第十四集12位首席主演,通过两周循环升级训练考验,选出6位领衔主演。第十五集同上第十六集6位领衔主演,进入总彩排,确定2位男女主角席位。最后,第三轮12月底,雪碧我型我秀节目的男女正式公演一部青春音乐剧。3节目表现形式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节目样态及宣传口径都突出了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华丽升级,所以,2007雪碧我型我秀所呈现出来的节目表现形式也在继承选秀类“真人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融入了全新的元素。首先,2007雪碧我型我秀节目总体表现形式秉承了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三个基本特点规定环节自选环节规定环节与自选环节的结合是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一贯的做法。规定环节可以带来标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增强说服力和公平性。自选环节可以展现选手的个性,增加趣味性和差异性。2007雪碧我型我秀在全国飙歌会选拔赛中,参赛者可以自由选择曲目,获得评委的认同后将会进入下一轮前往上海接受集训,进行培训和筛选,最终进入决赛。在决赛阶段,每位选手都要演唱规定的曲目,评委根据选手的音乐水准的差异打分,进而选出冠军。海选训练营淘汰赛总决赛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即使2007雪碧我型我秀将唱歌选秀说成是音乐剧课堂,将选选手说成是挑选演员,将比赛说成是考核。声称没有“海选”,没有“赛区”。通过节目流程可以看出2007雪碧我型我秀先是在全国二十五个赛区进行选拔,选出400名选手,又称为“见习演员“进入下一轮进入主办方的上海训练营,在训练营中挑选出来的400名见习演员由专业资格导师及知名艺人指导、进行为期不等的集中培训,在训练营中接受训练的过程中,随时淘汰压缩的“演员“,最后剩下来的选手进入总决赛。整个节目下来。呈现给观众的还是“海选训练营淘汰赛总决赛“的节目表现形式,只不过在淘汰赛上,不是完全淘汰选手走下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舞台,而是通过淘汰选出更高一级的演员,被淘汰“出局”的演员依然可以在音乐剧中担任角色。细究节目表现形式,只不过是在“海选训练营淘汰赛总决赛”的头上扣上了一顶“选拔音乐剧演员”的帽子罢了。专业评委大众评判大多数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强调观赏性和娱乐性,注重收视率而非比赛结果,而我型我秀从创办之初就一直致力于打造有实力的明日之星,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评委依然是重量级的洪迪、陈耀川、秋林。在决赛中,观众的短信票数是决定选手晋升“人气王“,赢取去“百老汇“学习音乐剧机会的决定因素。其次,2007雪碧我型我秀在节目表现形式上,融入了全新的元素。主要表现在向全国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免费提供专业培训指导的一次大型活动,旨在通过打造华人原创青春励志音乐剧,所以整体节目表现形式还呈现出两个蜕变一出精彩的青春励志音乐剧诞生的过程。一群怀有音乐梦想,具有专业素养的年轻人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两个蜕变,2007雪碧我型我秀整个节目以“雪碧我型我秀新声力量训练营”作为节目的外在标识和训练基地,以演艺训练班的流程完成节目内在流程。抛弃单纯的“PK“,展示全方位的培养和蜕变,所有的进入训练营的选手均成为音乐剧训练班的演员,经过培训,由考核分成以下层级见习演员、基本演员、演员、首席演员、主要演员、首席主演、领衔主演、男女主角。另外,2007雪碧我型我秀总决选暨“为中国喝彩型秀音乐剧之夜“的表现形式倒是也很有特色。总决选分成“奥运“、“世博”、“特奥”三大主题。“为奥运献歌“是奥运主题的主要内容;“世博主题”上选手继续唱响那首激情的上海,我的爱;“共享生命,特奥主题“则呼吁人们再次去关爱那些特别的人,给他们关爱。这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大主题在之前的比赛直播中也或多或少的阐述过,为观众所熟悉,不过决赛时加入明星助阵,明星带着型秀演员,为三大主题高歌。2007雪碧我型我秀节目整体呈现的表现形式的确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222从媒介角度分析媒介分析主要指的是对如下内容的研究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史同人类社会变迁、文明发展史的关系等【121。近些年来着重于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特点,传播新技术与传媒发展、传媒运作的关系及同社会的关系等。以下笔者就媒介互动以及媒体间的整合产生的巨大效果对雪碧我型我秀做具体分析。1媒介互动,走向共营技术的发展对于电视媒体发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手机、网络等电子媒体,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在很大程度上为电视选秀节目的兴起推波助澜131。2007雪碧我型我秀有效地将电视、网络、平面媒体、以及有”第五媒体”之称的短信整合到一起。这种整合表现在雪碧我型我秀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所有环节。以节目拍摄前期电视、网络、报刊的宣传为引子,以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为核心,以中后期的短信和出版为支持,形成一种强大的传播攻势。而这整个媒体整合营销策划方案又是循序渐进,万箭齐发的。以下是笔者追踪2007雪碧我型我秀整个节目制作过程,搜集整理的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全国合作媒体和地方合作媒体的具体情况,地方合作媒体见表24。全国合作媒体杂志EASY、当代歌坛瑞丽、听薇、米娜电台MUSICRADIO音乐之声网络官网SMGBB新浪、搜狐、腾讯、百度、天涯社区、TOM表242007我型我秀全国合作媒体1'AB24C00PERATIVEMEDI舔OFMYSHOW”IIL2007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德国女社会学家伊利莎白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她认为由于大众传媒报道所产生的共鸣效果、积累效果和普遍效果使得大众传媒提出的意见容易被当作优势意见,从而导致舆论的形成114J。媒体对节目的报道和渲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漩涡,使得媒介所营造的意见环境的氛围更加浓厚,一般的受众更加难以抽身。在媒体间的整合传播这样一个强势的媒介环境下,不管受众主观上愿不愿意接受此类信息,也不得不被卷入此类信息的漩涡之中。在节目的宣传推广上,2007雪碧我型我秀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媒体的造诣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广告、公关、事件营销、合作营销上都下足了功夫。2三位一体,合作营销“三位一体,合作营销【15】”指的是一种不同产业资源的整合。在“真人秀”节目就是媒体娱乐公司企业产品。对于我型我秀来说,就是东方卫视环球唱片上腾娱乐雪碧。“三位一体、合作营销“的传播模式在目前几个较为火爆的选秀类节目中都可以找到影子。比如梦想中国,其构成为央视环球唱片青岛啤酒;超级女声,其构成为湖南卫视天娱公司蒙牛酸酸乳。笔者将就2007雪碧我型我秀节目展开具体分析。东方卫视由于央视占据着霸主的地位,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都凭借着自己的特色,瓜分着收视率和市场份额,电视市场的竞争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激烈,东方卫视若要抢夺受众资源,提升卫视竞争力,必须建立核心内容优势。在电视剧、新闻、专题等日趋同质化时,怎样打造东方卫视的娱乐特色,增强对中青年消费人群的号召力,日显重要。在娱乐节目的制作上,东方卫视采用委托制作、合作制作的模式,整合社会上的专业的内容生产和供应商,生产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节目。而为了进一步增强东方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卫视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打造一个更贴近其生活的栏目,实属必要。于是莱卡我型我秀、雪碧我型我秀就相继诞生了。环球唱片我型我秀的另一个制作者,环球唱片是旗下拥有张学友、陈慧琳等顶级歌星的、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之一的一个公司。虽然面临整体唱片市场环境的低迷和内地盗版的猖獗,但内地巨大的市场,加之其它唱片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渐成规模,让环球唱片不可能再错等机会,必须主动出击。2004年3月,环球唱片亚太区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创建以音乐为基础的上海上腾娱乐有限公司,先期注入启动资金据说高达1亿元人民币。而艺人则是最紧缺的资源,拥有好的艺人,再凭借环球音乐创作能力、包装能力、市场运作能力,一旦市场逐渐规范,就能最大化的攫取市场利润。因此,凭借我型我秀,环球希望挖掘到内地实力新人,更深入的渗透到内地市场。2007雪碧我型我秀“演员”在上海训练营排练的过程中,上腾娱乐和其中优秀的学员签约,继续对音乐新人的造星计划。2007雪碧我型我秀冠名赞助商是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雪碧“品牌。“雪碧“也一贯致力于鼓励并激发年轻人对音乐的执著热情,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这个从长期以来、家喻户晓的“雪碧“广告语中就可以看出来“透心凉、心飞扬“,把年轻人飞扬青春活力、展开自我个性、成就音乐梦想的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雪碧“品牌凭借两年来在校园渠道深入开展的“雪碧新声力量飙歌赛”的经验与积淀,积累了稳固的人气及反响,此番合作更是水到渠成,天作之合。雪碧采用直面消费者塑造产品品牌,以拉动引导推动,进而推动供应商、制造商的需求,并积极开拓各种营销传播的手段,是值得学习的。90年代中期以后,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中国的电视人逐渐意识到媒体的经济属性,意识到电视节目同样是一种产品。这一时期,电视节目被作为一种产品在媒介市场中运作经营。随着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引领了“真人秀“节目的风暴潮,产业化的理念更是被引入到电视节目中,“三位一体,合作营销的传播模式是当今最为流行的娱乐产业化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和扩张。把中国电视节目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化的阶段。223从受众角度分析在传播学演进的历史中,人们的研究重心发生着从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转移,受众研究的地位也逐步从效果研究中凸现出来,成为传播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其他研究领域而言,其发展势头尤为强劲【16J。本文将从受众定位、受众需求、受众参与等方面对雪碧我型我秀做全面分析。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1明确受众定位我型我秀从创立之初就立志做中国最具时尚气息和国际化的“真人秀“节目,这种定位的差异化也是我型我秀主打的、区别于其它选秀类节目的招牌。2007雪碧我型我秀又全力打造华人原创青春励志音乐剧。它的节目宗旨就是助实力卓然、热爱音乐事业的内地年轻人圆一个音乐之梦。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冠名赞助商“雪碧“也定位了自己的主色调,即清爽绿,宣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年轻、明快、张扬而又不失稳重,有型就要秀,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精神。而环球唱片希望挖掘到内地有实力的年轻一代新人,这样就在一个全民的偶像选拔中,更偏重一些专业,而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评委也都是环球的专家。我型我秀意识到曾红极一时的超级女声所呈现出来的淡雅的学生风和大众化语言节目风格已经不能拴住张扬一代的心了,非核心受众也必然由于节目的同质化而产生审美疲劳。一直以来,我型我秀希望的是通过选拔脱颖而出的人能够成为歌坛常青树的实力派,所以是一个比较偏专业的选拔。虽然2007雪碧我型我秀在收视态势上没有呈现2005超级女声那样的火爆,而它在相对的人群里,比如说它的目标受众,1524周岁的人群里,它的市场占有率绝对是第一位的。相对超级女声和加油,好男儿而言,我型我秀是在做一个更加细化的市场。2满足情感体验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把受众当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看作是基于这种需求而使用媒介的过程,从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L¨。首先,它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心中所期望的人物,从而能够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一切事情。我型我秀首先改变了以往“明星娱乐大众“的模式,而且突破了超级女声仅限女生参赛的限制,吹响了完完全全的平民化号角,让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都不再成问题。另外,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口号是我要秀自己,没什么不可以。可以看出,相比其他选秀类节目,我型我秀更加注重“秀”,这就使得舞台上的选手个性更加张扬、表演更加夸张,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也许就使得台下的受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的期待与欲望,有了暂时性、替代性的满足。其次,它是情感宣泄的需要。我型我秀的舞台布置呈现一个半圆型,更像一个小型演唱会,舞池设在人群中间的圆盘中,小巧而有活力,舞池周围是每个选手的粉丝团,选手与受众非常接近,使得选手在演唱过程中大大增加了现场性和可看度,近距离的粉丝团摇旗呐喊,欢呼喝彩不绝于耳,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选手和受众的距离。我型我秀中每一场比赛,粉丝都是站立着,情绪为选手的表现所左右,完全沉浸在现场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气氛当中,而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判若两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一个放纵自身的机会。3调动受众参与从传播学角度看,承认受众主体地位,激发受众的参与欲是成功传播的重要因素【L引。“真人秀”节目中,受众因素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因素,成为节目的主要因素之一。受众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参与方式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一是直接参与;二是潜性参与。随着发展和媒介手段的多元化,观众直接参与节目的渠道很多或者身临其境到达现场、或者通过网络投票、手机短信等其他媒介参与节目。受众都可以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直接参与;同时还有一类受众,他们虽然没有直接的参与到节目中去,但是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也随之节目“感同身受“。他们或担心节目中选手的命运、或在心里评价某个选手的表现,这种潜性参与也是“真人秀”节目的动力。2007雪碧我型我秀中最后的决赛看重的是演员的人气和实力两方面,人气由观众参与选出“人气王”,选择最后冠军得主的权利则还是掌握在评委手中。所以,笔者认为,我型我秀在受众参与方面发挥的没有超级女声那样淋漓尽致,是导致其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不敌2005超级女声的一大因素。4实现互动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真人秀“节目,在内容传播的过程中,“真人秀”节目强调信息回馈。在受众策略中,“真人秀”节目注重受众的作用与其多纬度的参与。那么在传受关系及传播模式上,“真人秀“节目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呢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经历了从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传受关系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变了信息发送者一信息接收者的单向传播模式。信息发送者即传者不再是内容生产的主宰力量,而是其中一个元素。信息接受者即受众也会对内容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层面的。大众传播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的集合,因此它既受到电子信息媒介的制约,又要符合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同时,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又必然受到大众传播所属的社会系统的左右。大众传播系统是个复杂而流动的循环系统这一系统一方面实现从传者到受众、传播效果的单线路径,另一方面包含了通过传播效果将信息回馈给传者的过程【19】。在“真人秀节目中受众参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信息的反馈不只是来自传播效果,更重要的是来自受众的直接信息和参与。传者也就是节目制作者可以通过收视率数据,从而判断其播出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数以百万计的观众短信等了解到节目的受关注程度。使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直接参与信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息反馈是我们基于“传播学视角“对“真人秀”节目影响的又一发现。两者的对流构建了互动的双向传播模式。图21观众反馈互动图FIG21INTERACTIONOFAUDIENCES224从效果角度分析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指的是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201。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主观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效果。我型我秀也不例外,本文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来说明我型我秀带来的一些影响。1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提供了社会教育机会2007雪碧我型我秀打造华人原创青春励志音乐剧借鉴的是当前美国迪斯尼推出的青春励志音乐电视电影歌舞青春,我型我秀看中的是其主流化的诉求,青春时尚的形态以及积极励志的主题。2007雪碧我型我秀青春励志音乐剧的主题导向是将“我型我秀音乐训练营“发生的趣事、心酸、进取、蜕变的故事跟情感路线,心路历程都置入剧本中,将“我型我秀新声力量训练营”中发生的趣事都带给观众。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所引发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大规模的关注,表明解读此类节目不能只停留于娱乐层面的一个单纯的选秀活动,而是已经从娱乐活动开始向另外的领域转移,那就是关于未成年人的教育领域。可以说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未成年人提供了一种另类的社会化教育;它们提供给年轻一代一个近乎残酷的竞争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饱尝胜利和失败的滋味,也正是这种残酷的社会教育逼迫他们去反思,纠正性格缺点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早早的了解到社会的功利性并及时地培养自己稳定良好的性格,这些是家长和老师的说教所做不到的。有专家称,选秀类节目能搭建一个“不论性别、不问地域、不拘外貌、不限身份”的艺术平台,对于尚在学习中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社会教育机会【21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所所长、博导喻国明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破除了很多以往此类竞赛选拔的门槛,给所有人展示自己的机会,什么性别、出身、家境、身材都不问,来了就唱。虽然有评委刻薄的言语和选手的丑态百出,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我们社会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社会对于机会平等的渴求。它完全破除了关系网,以及各种或明或暗的门槛。虽然胜出机会很低,但平等本身就是魅力【22J。按部就班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在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社会教育含量是少之又少的,而今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却能以一种平民化的方式给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另类的社会化教育。2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品牌企业整合营销,实现三方共赢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的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23】。在中国目前的选秀热浪中,整合营销传播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2007雪碧我型我秀的“三位一体,整合营销“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在上面“媒介分析“中已经详细阐述过。上海东方卫视、环球唱片和雪碧,产业间寻求联合,共享营销资源,共同承担营销费用,共同进行营销传播推广,最终为的是实现各自目标利益。从结果来看,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正是因为我型我秀节目本身的成功,而成就了有效联合,在互相借势的基础上,产生加权效应,不但给雪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间接的给环球唱片带来了惊人效益。中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传播学思考与电信、移动、联通和网络联手,实现共赢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中国网民和手机用户日益庞大。面对如此庞大、充满无限商机的网络消费者和电话消费者市场,当然不容错过。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和热线电话等新媒介和电信手段,充分让台内台外、台上台下、海内海外的受众展开互动与交流,能够进一步提高节目收视率,极大地放大了节目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那就是与互联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食由此产生的赢利大餐。产业化运营带来的丰厚收益“真人秀“节目不仅颠覆了传统节目的形态,也带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表现在,产业化运营模式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真人秀“节目促进了短信、广告、唱片、演出、出版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型我秀两届冠军专辑销售量都超过20万,人气偶像薛之谦与君君自传体图文书谦君一发上市不到一周即荣登上海图书城销量排行榜,总销量达15万册【24J。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产经所副所长李岚在上海真人秀节目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发布会现场提到“我型我秀比同类的节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