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由《瓦尔登湖》看梭罗的生态思想
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I在此,我想对本文撰写过程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达感谢之情。首先要诚挚感谢的是给予我悉心鼓励与指导的导师祝平教授。本文一路走来,都是在祝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的。每一份草稿,他都仔细审查批改,然后提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说,没有祝老师的辛勤指导便没有这篇论文现在的模样。我还要感谢外语学院众多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他们年复一年孜孜不倦的授课让我获益良多,也为本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我尤其要感谢的是史惠风老师。正是他精彩绝伦的授课让我对无限缤纷的文学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最后,我还要感谢我最亲爱的父母。这些年,他们默默的关怀与无限的信任伴我一路走来;就这么一直支持着我,困难时扶持着我,毫无怨言。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关键字II梭罗是一位具有丰富生态思想的作家与哲学家。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不仅充分阐释了其自然生态思想,更体现了其社会生态思想与精神生态思想。在自然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并重新构造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关系;在社会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工业文明的负面作用并且倡导文明与自然相互平衡的发展模式;在精神生态方面,梭罗反对人们利益至上的生活态度,主张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在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语境下,瓦尔登湖中所体现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瓦尔登湖梭罗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IIITHOREAUISAGREATWRITERANDPHILOSOPHERWITHRICHECOLOGICALIDEASHISMASTERPIECEFULLYEMBODIESHISVIEWONNOTONLYNATURAL,BUTALSOSOCIALANDSPIRITUALECOLOGYINTERMSOFNATURALECOLOGY,THOREAUDECONSTRUCTSTHEPREVAILINGANTHROPOCENTRICWORLDOUTLOOKANDRECONSTRUCTS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NATUREANDMANCONCERNINGSOCIALECOLOGY,THOREAUCRITICIZESTHENEGATIVEEFFECTOFCIVILIZATIONANDADVOCATESTHEBALANCEDDEVELOPMENTBETWEENNATUREANDCIVILIZATIONINTERMSOFSPIRITUALECOLOGY,THOREAUOPPOSESPEOPLESMATERIALORIENTEDOUTLOOKOFLIFEANDAPPEALSFORSPIRITUALASPIRATIONINTHECONTEXTOFTODAYSWORSENINGECOLOGICALCRISIS,THEECOLOGICALIMPLICATIONSINAREOFESSENTIALANDPROFOUNDSIGNIFICANCEWALDENTHOREAUNATURALECOLOGYSOCIALECOLOGYSPIRITUALECOLOGYABSTRACTKEYWORDSWALDENWALDEN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IV1121121113112412512151226123728218229231031131123213321133221433141617前言瓦尔登湖的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观之批判重识自然统治自然观之批判人与自然关系之重构整一有机的自然作为自然成员的人类人与自然之和谐交融瓦尔登湖中的自然与文明文明缺陷之批判自然与文明的辩证观自然与文明的平衡和谐瓦尔登湖的精神生态物欲之批判精神追求美德的自我培养个体独立性的追求物质、精神平衡发展结论参考文献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梭罗的瓦尔登湖的生态之维引言1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20184574200979DELIBERATEDELIBERATEPENNELL2007133134BUELL19951712009118202008220067576瓦尔登湖是美国最杰出的自然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代表作之一。世纪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梭罗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日益增大。他对于生态伦理学的远见卓识不仅仅局限于自然世界,同时也包括对社会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这三者在梭罗看来,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年月日,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自耕自食两年又两个月。期间他投身自然,静观默察;澄思渺虑,感悟着经济、文学、友谊以及生命本身。在瓦尔登湖中,梭罗言曰“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梭罗这里动词意为仔细地思考或讨论某事;而形容词则暗示着仔细、彻底的考虑,意识到后果,以及缓慢、不慌不忙、稳重,仿佛是要给每一个相关动作的决定以思考的时间。故而梭罗去往林中生活的目的再清楚不过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实现自立自强与精神世界的完美升华。他做到了。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复苏,越来越多的生态批评学家开始重新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试图为迅速兴起的环保运动提供灵感与支持。而梭罗也早已被全世界一致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主要的自然阐释者,是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位圣徒。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他的自然观,少有学者探讨其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思想。事实上,纵观全局,梭罗对于自然、社会、精神生态建设的关注与强调是紧密联系,相得益彰的。陈茂林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将瓦尔登湖放在今日生态危机的现实语境下,整体、全面地阐释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以及梭罗对于生态伦理学的影响。生态伦理学,或称环境伦理学,萌芽于世纪初,是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学说。林红梅强调,生态伦理学是在生态的框架下,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思维与伦理学思维的结合。邝福光指出,环境伦理学的任务之一乃是环境道德教育,即提高全民族的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瓦尔登湖的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观之批判22070902005112008420061319200690912070环境道德水平,把善待环境的行为变成自律性的道德行为。如果以生态伦理学中的生态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作为指导思想,以文学作品为媒介进行思想文化批判,则形成了生态思潮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支流,即生态文学或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或称生态批评)从世纪年代发端,并迅速地在年代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王诺由生态文学的四个主要特征给其下了一个定义“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同时,王诺还指出,生态文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并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揭示人类的思想、文化、科技、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恶劣态度和竭泽而渔式的行为,如何导致了生态危机,进而促进人类的思想文化变革。鲁枢元也肯定并预测了更为广阔更为恢弘的生态批评空间。而梭罗作为美国世纪重要的超验主义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环保主义的鼻祖。其名作瓦尔登湖是美国生态写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朱新福将瓦尔登湖描述为一本纯正的生态读本,指出在世纪环境运动兴起之后,梭罗关于自然的思想被赋予了丰富的生态意义,成了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的象征和标志。书中总结说瓦尔登湖里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和大自然属于同一个统一体,大自然是上帝赐予人类的财富,人不应该人为地改变物种。同时,梭罗主张在与自然的交融中认识自然。他强调自然有不依赖人的独立价值的生态中心论思想,他反对把自然的价值约减为经济价值的思想,认为文明和荒野之间应该保持生态平衡。本文共分三个部分一,瓦尔登湖的自然观。正如标题所示,这一部分分析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于自然世界的观察。他推翻了盛行的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并重新构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二,瓦尔登湖中的自然与文明。这一部分揭示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于人类文明的担忧之情。他抨击了文明的负面影响并呼吁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平衡发展;三,瓦尔登湖的精神生态。这一部分讨论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思考。他反对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并倡导对于精神追求的培养。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一直是生态伦理学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上世纪年代以前,西方的多数生态伦理学家都是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框架内来111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重识自然3200974LAWRENCEBUELL66555236探讨生态伦理问题的。同样,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长久以来垄断着西方文化。它坚称人是万物的尺度,拥有“固有价值”;也只有人能够享受生存的优先权,可以获得道德关怀。相反,自然仅是供人类征服与利用的它物而已,并不具有“固有价值”。陈茂林因此,在许多文学作品里,即使存在着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也主要是借景抒情。景物本身并不是重点,而是被作者拿来当作凸显主人公情感,彰显人类史诗的背景和舞台;抑或是被用来传达作者自身的情感与追求。换句话说,自然被约减成贬低为任凭人类占有与利用的物件,呆板、被动、毫无生气。但是,随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不少生态伦理学家开始动摇和怀疑,人类中心主义真的能够为生态保护提供足够的道德支撑吗自此,人类中心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渐渐进入尾声。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自然是真正的主角,生机盎然、充满灵性。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被普遍认为是导致今日全球范围内环境危机的根源。因此,当代生态批评学家们呼吁,为了缓解乃至从根本上消除这场危机,我们必须颠覆此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重新认识自然。如此这般的描摹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比比皆是。常人眼中平淡无奇的景象遭逢梭罗的妙笔生花皆成绚丽多彩、雄伟壮阔之姿。他是如此激情地热爱、观察着自然,没有任何美景能够从他那双聪慧的眼中逃脱。阅读着瓦尔登湖,读者们便能在他高超描摹技巧的带领下,身临其境,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绚烂美景所带来的愉悦与放松。然而在瓦尔登湖中,自然远不止是人类享受美景、体验快乐的源泉。美国生态批评的领军人物,来自哈佛大学英语系的资深教授劳伦斯布伊尔()在他的梭罗与自然环境一文中便以瓦尔登湖的语言为例,阐述了梭罗由一名浪漫主义诗人到一名博物学家与环境学家的转变。他论证道,在开篇的两个章节内,梭罗最中意的人称代词“我”平均每页出现次数为;接下来的六个章节内(到“村子”这一章为止),出现次数为;再接下来的五个章节(从“湖”到“室内的取暖”)为;最后的五章(从“旧居民”到“结束语”)为。而大体与此相反的是梭罗对于以下这一系列词眼的使用111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梭罗2009165)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统治自然观之批判4181123BUELL1995175“”200923920092452009264/THELANDETHICDEEPECOLOGYINTRINSICRIGHT20081441452005171175“瓦尔登湖”“湖”,以及“野生”的各类名词性或形容词性的形式。他们在开篇两章平均每页出现一次;而同样接下来的六个章节内(到“村子”这一章为止)则是平均每页出现次;在余下的章节内则是平均每页出现次。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第一人称“我”的使用在逐渐减少,而“瓦尔登湖”“湖”等第三人称在逐渐增加。这揭示了梭罗对于自然主体性的意识在逐渐觉醒。他不再将自然视为只能被唯一的言语主体人类所感知的死物,而是将她看作是充满活力,具有能动性的存在体。在瓦尔登湖中,自然与人类一样,热情洋溢、情感丰富,甚至拥有无异于人类的心理活动。冬天,梭罗会听到湖上的冰块的咳嗽声,这是那个在康科德和他“同床共寝的那个大家伙,好像他在床上不耐烦,要想翻一个身,有一些肠胃气胀,而且做了恶梦”;梭罗松鼠和野鼠会为了他储藏的坚果而争吵开来梭罗;而当春天来临,湖会感受到斜斜地从山上射下来的阳光的热力。“它伸懒腰,打呵欠,像一个才醒过来的人”。梭罗自然界的万物,无论动物抑或静物,都与人类一般释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借由拟人的修辞手法,梭罗成功地凸显出自然世界的主体性。这些观点皆与生态伦理学中的生态中心论不谋而合。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以动物解放权力论、生物中心论(亦称生物平等主义)和生态中心论(亦称生态整体论)为代表的,而其中的生态中心伦理是基于自然世界具有内在价值的哲学前提,通常包括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大地伦理学明确肯定了各种生物以及生命联合体或生态群落的内在权利()大地不是僵死的,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存在体。林红梅显然,这一观点在瓦尔登湖中有着近乎完美的诠释。自然的主体性保证了其能动性道德存在体的地位,同时也为推翻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生态学家皆已意识到人类挖掘、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最终思想根源乃是支配了人类意识和行为达数千年之久的人类中心主义。王诺亦坚信,人类中心主义最明显地表现在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叫嚣和行径中。他诠释道,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人类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以征服自然为荣,以征服自然取乐,而且越是难以征服的对象就越能给人征服的乐趣和荣耀。更让人目不忍视的是,如此思想与行径直至今日仍然肆虐横行,日益月滋。事实上,征服和统治自然也许会给人带来一时的、自以为是的快乐,但由于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将承受长期的精神痛苦。因此,必须推翻人类对于自然的统治。如同先前所述,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笔下的自然绝非是用来凸显其气概112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人与自然关系之重构整一有机的自然51INGUAVERNACULA20092392008197198的背景,展现其情感与追求的舞台;亦非沉默、僵死、低人一等的物件,可以任凭人类征服、破坏与忽视。相反,她是与人类平等而处的主体,独立、生动、绝不寡言。举个例子,梭罗笔下的鸟叫声便是韵味十足、意义深长而在冬日的夜里,那“绝望而旋律优美的枭嗥”,“正是瓦尔登森林的胡,胡,胡雷,胡的叫声,响亮极了,尤其头上三个音似乎是你好的发音;有时它也只简单地胡,胡地叫。”梭罗)一个初冬的晚上,梭罗甚至目睹了一只猫头鹰与一群“闯入者”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聆听到大自然的语言,更能够目睹她的生机与活力。如此这般,梭罗成功地颠覆了彼时西方文明中横行于世的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提出了人与自然应平等互助的生态思想。而人类对于自然的统治与掠夺自然土崩瓦解。通过强调自然的主体性,梭罗很自然地推翻了人类驾驭自然的基石。但是这还不够。梭罗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重构,提出了自然乃是一有机整体、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自然生态思想。正如文章开头所提,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王诺指出,生态文学研究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生态整体观。典范的生态文学作家作品都把自然整体的根本利益平衡、稳定、和谐与持续视为最高的利益,都主张人类应当把自己的需要限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在瓦尔登湖第七章“种豆”的开篇,梭罗如是写道“我的助手是滋润别的鸟雀静下来时,叫枭接了上去,像哀悼的妇人,叫出自古以来的“呜噜噜”这种悲哀的叫声,颇有班琼生的诗风。夜半的智慧的女巫这并不像一些诗人所唱的“啾微”“啾胡”那么真实、呆板;不是开玩笑,它却是墓地里的哀歌,像一对自杀的情人在地狱的山林中,想起了生时恋爱的苦痛与喜悦,便互相安慰着一样。梭罗2009109110)突然间,我不会弄错的,是一只猫头鹰,跟我近极了,发出了最沙哑而发抖的声音,在森林中是从来听不到的,它在每隔一定间歇回答那飞鹅的鸣叫,好像它要侮辱那些来自赫德森湾的闯入者,它发出了音量更大、音域更宽的地方土话的声音来,胡,胡地要把它们逐出康科德的领空。梭罗2009239)12121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作为自然成员的人类620091362009136137WORSTER1977822005215这干燥泥土的露水和雨点”,但是“虫子,寒冷的日子,尤其土拨鼠则是我的敌人”,因为他们“吃光了我一英亩地的四分之一”。梭罗)很明显,这时候的梭罗刚刚开始他的“种豆”生活,他仍然以传统的“人类中心”视角来看待一切任何有利于,或是即将施惠于其丰收的,皆被其奉为“助手”,像是“露水和雨点”;而任何将可能对其高产形成威胁的,包括“虫子,寒冷的日子”以及“土拨鼠”,无一幸免都沦为其“敌人”。他甚至已经开始准备着“去对付一些新的敌人了”(梭罗)然而,当瓦尔登湖接近尾章的时候,梭罗感叹道至此,梭罗显然摒弃了先前的“人类中心”视角,而是从一个整体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角度来看待他的豆田以及包括他自身在内的一切自然存在体。他如梦初醒,对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都应怀着一个感恩的心阳光,豆子,甚至是“败草的丰收”,因为自然整体的有机运转中,每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至关重要。对于他梭罗来说,败草也许毫无作用,甚至会成为豆子丰收的敌人,但是他们的种子却是鸟雀的粮食。既然他梭罗并不是“主要的耕种者”,那么他为何不能与土拨鼠们分享收获呢因此,梭罗总结道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有机界里没有任何东西是不与整体相联系的。因此,每个部分都可以看成是整个系统的缩影。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是生态文学的核心思想。它要求人们学会从整个自然系统及其内在规律看问题,学会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终极尺度来衡量自己,来约束自己的活动。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应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成为一切行为、政策和发展模式的最终判断标准。因为,只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生存与发展这人类的两大最基本的需求才能够长久地得到满足。王诺梭罗坚信,与所有其他自然存在体一样,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这恰恰正是生态批评学家们积极倡导的众多核心生态观点之一。我们常常忘掉,太阳照在我们耕作过的田地和照在草原和森林上一样,是不分轩轾的。在它看来,大地都给耕作得像花园一样。因此,我们接受它的光与热,同时也接受了它的信任与大度。我看重豆子的种子,到秋田里有了收获,又怎么样呢我望了这么久广阔田地,广阔田地却并不当我是主要的耕种者,它撇开我,去看那些给它洒水,使它发绿的更友好的影响。豆子的成果并不由我来收获。它们不是有一部分为土拨鼠生长的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败草的丰收而欢喜,因为它们的种子是鸟雀的粮食梭罗2009146147)122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人与自然之和谐交融7200813420091422009141197784852009107生态批评学家们反复重申宇宙内的万物都是神圣的,都有不可忽略的价值和尊严。人与它们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存在者与存在者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中心与边缘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人类应超越任何类型的中心主义,不赋予任何物体以本体论的优先地位,走向珍视万物的全新时代。林红梅还是在“种豆”这一章节中,梭罗用极富智慧与幽默的语调及其生动地描绘了他与败草的战斗。他将这视为“一场长期战争”,他说“豆子每天都看到我带了锄头来助战,把它们的敌人杀伤了,战壕里填满了败草的尸体。有好些盔饰飘摇、结实强壮的海克脱,比这成群的同伴们高出一英尺的,也都在我的武器之下倒毙而滚入尘埃中去了。”梭罗多么令人捧腹,却又妙不可言的描写啊虽然梭罗称其为“战争”,但我们不难在字里行间看出他在与“敌人”的亲密互动中所体验到的那份愉悦、赞赏、甚至是尊敬之情。难怪他会由衷地感叹“想想,人跟各种杂草都还可以结交得很亲热很奇异呢”梭罗梭罗总是一视同仁地对待他自己与周围的一切自然存在体。唐纳德沃斯特就曾高度赞赏过他生态思想的超前性与远见卓识梭罗的天性不允许自己把人提高到大地上的其他事物之上,或者宣布人有任何独特的权利。他不能接受那种思想,即人生来就有权利去根据自己的利益改造世界和只为了自己利用而去攫取供大家所需的资源。而陈茂林也肯定道,这样的评价梭罗受之无愧。他过着回归自然的生活,并始终相信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这样的生活方式恰恰是我们这些处在生态危机中的现代人应当学习和效仿的。通过强调自然的主体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梭罗从某种意义上已经重新构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他强调两者完全可以和谐交融地共存于世。为了证明这一点,梭罗向我们呈现了不计其数的温馨场景在“禽兽为邻”这一章节中,梭罗激情四射地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动物朋友们,那份宠溺与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有时,当他驾舟徐行之际,会与一只“狂笑一阵”,引起了他的注意的潜水鸟来一场竞赛。就连梭罗自己也忍不住由衷赞叹“这真是一个美丽的棋局,在123到后来有一天我这样坐着,用肘子支在凳上,它爬上我的衣服,沿着我的袖子,绕着我盛放食物的纸不断地打转,而我把纸拉向我,躲开它,然后突然把纸推到它面前,跟它玩躲猫儿,最后,我用拇指与食指拿起一片干酪来,它过来了,坐在我的手掌中,一口一口地吃了它之后,很像苍蝇似的擦擦它的脸和前掌,然后扬长而去。梭罗2009199200)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瓦尔登湖中的自然与文明文明缺陷之批判82009207200911120091172008169,1781920一个波平如镜的水上,一人一鸟正在对弈。”梭罗)梭罗所刻画的这些图景无不强烈透露着和谐静谧之气息。自然与人之间消失了界限,再没有了优越、统治或支配,只有互相亲密、热烈的交谈;宛若朋友,一如家人。梭罗那堪比当代生态思想的生态中心观点与生态意识再一次展露无遗。毫无疑问,他是真正的生态伦理先驱。陈茂林回顾关于梭罗瓦尔登湖自然生态的讨论我们发现,瓦尔登湖中的自然是拥有主体性的有机整体,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要素平等和谐地共存其中。深深植根于西方文化核心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宇宙观被梭罗远见卓识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所消解。因此,瓦尔登湖对当代生态伦理学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与深远意义可见一斑。社会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学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人类社会包括政治、发展模式、文化等方面。它是指包含了社会、文明、自然三者之间关联与互动的人类社会研究。陈茂林简而言之,社会生态学研究的是自然与人类文明。事实上,许多生态批评学家倾向于将生态危机视为社会危机,因为他们坚信追根揭底是一些社会问题导致了自然生态的恶化。据王诺所言,这些个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唯发展主义与科技至上观。世纪以来,人类的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然而,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并不都表现为正确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范围内适度地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在很多情况下,却表现为干扰自然进程、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美和生态平衡、透支甚至耗尽自然资源。工业和科技文明对自然的征服和破坏,在世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因为如此,生态文学向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出了强烈的质疑和激烈的批判。所以我们不禁会问,梭罗是否在他的时代注意到自然与文明之间的此种联系。如果是,他又是如何在瓦尔登湖中表现出他的忧虑的呢在瓦尔登湖“湖”这一章节中,梭罗无不忧伤地写道“我第一次划船在瓦尔登湖上的时候,它四周完全给浓密而高大的松树和橡树围起”,“可是,自从我离开这湖岸之后,砍伐木材的人竞大砍大伐起来了。从此要有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南道上徜佯了,不可能从这样的森林中偶见湖水了”。最后,他无尽悲痛地叹道“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221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自然与文明的辩证观9200916917020095,31200910320091031835127200910120091702005178望鸣禽歌唱”梭罗彼时,随着工业化的空前高涨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梭罗强烈感受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改变。他心急如焚,为人类文明给自然生态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担忧。有了科学技术与先进生产工具的武装,人类发觉自己不必再依靠自然,因为现代技术巧妙地掩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事实上在他们看来,自然已不复存在。既然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使自己如获神力,那么自然早已是囊中之物。在他们眼中,自身的聪慧创造万物,于是科技也代替自然成为至上之物。科技无所而不能,无往而不胜这是人们所陷入的最大误区。而梭罗严厉地批判了这一错误观念。他哀叹道,科技让人类“自己做起奴隶的监守人”,变成“他们的工具的工具了”。梭罗在“声”的章节中,梭罗如此描绘火车,这一标志着人类文明史上又一巨大飞跃的发明“那时我听到铁马吼声如雷,使山谷都响起回声,它的脚步踩得土地震动,它的鼻孔喷着火和黑烟”。梭罗毫无疑问,火车与铁路的出现被视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所产生的噪音与污染。十九世纪中叶,这一问题也许还不如今日这般严重,但梭罗还是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与超前的生态意识觉察到了其中潜在的危机。他注意到科技在生态危机的滋生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激烈地抨击了人类文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他无不讥讽地写道“如果火车头上的云真是在创英雄业绩时所冒的汗,蒸汽就跟飘浮在农田上空的云一样有益,那末,元素和大自然自己都会乐意为人类服务,当人类的护卫者了。”梭罗自从德国的第一条铁路于年月日通车后,铁路与火车便成为了工业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标志。然而,在众多生态批评学家与生态作家的眼中,它们是破坏自然美的“新的撒旦”。瓦尔登湖在梭罗心中就是自然美的代表。他强烈反对无视自然保护地滥造铁路。他把穿过瓦尔登湖畔森林的铁路称作“一支飞箭”,而“我们的村庄变成了一个靶子”梭罗;火车“这恶魔似的铁马,那裂破人耳的鼓膜的声音已经全乡镇都听得到了,它已经用肮脏的脚步使沸泉的水混浊了,正是它,它把瓦尔登岸上的树木吞噬了”。梭罗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够矫枉过正。王诺指出,生态文学对工业和科技的批判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工业和科技本身,而是要凸显人类现存的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致命缺陷,促使人类思考和探寻发展工业和科技的正确道路,以及如何开创一种全新的绿色工业和绿色科技。很显然,梭罗对这一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22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自然与文明的平衡和谐102009250200925120092531819,到目前为止,梭罗所反对与批判的只是人类文明的负面影响,是科学技术的缺陷。他从未否定过科技的运用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换句话说,梭罗对待人类文明的态度绝非主观、片面;他所倡导的是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事实上,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日子里,梭罗一直在运用科学方法。譬如,他会观察湖中薄冰与气泡的形状,然后精确且科学地描述出来他甚至用了“罗盘,绞链和测水深的铅锤”梭罗来测量瓦尔登湖的深度,还记录道“最深的地方恰恰是一百零二英尺;还不妨加入后来上涨的湖水五英尺,共计一百零七英尺。”梭罗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最后他竟然还“以十杆比一英寸的比例画了湖的图样,在一百多处记下了它们的深度”梭罗。因此可见,梭罗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欣赏科学方法无限潜力。总而言之,科学乃双刃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滋生着生态浩劫。面对环境问题这一长期、艰巨的历史遗留任务,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与遏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成为了当代人的一大难题。这里,梭罗给我们指点了迷津自然与文明,平等视之。一方面,对待科学技术应当尽其所长,服务人类;同时,应不忘前车之鉴,知亡羊且补牢,杜绝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征服与破坏。这便是梭罗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启蒙。工业文明起源于世纪,至世纪中叶已有巨大飞跃。当时的美国正阔步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快速增长的大道上物质财富空前急速地积累,科学技术水平史无前例地提高。新事物层出不穷现代公寓、火车、报纸,无一不使人们的生活愈发便捷与舒适。举国欢腾,为胜利高歌。然而即使身处此境,梭罗仍坚信自然,而非人类文明,乃人们心灵的避难之所。这些气泡的直径大约从一英寸的八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非常清晰而又非常美丽;一平方英寸内可以数出三四十个气泡来。也有一些是在冰层之内的,狭小的,椭圆的,垂直的,约半英寸长,还有圆锥形的,顶朝上面,如果是刚刚冻结的冰,常常有一串珠子似的圆形气泡,一个顶在另一个的上面;它全部是在下层中间的,却又贴近上层,扁平的,也许有点像扁豆形,圆边,深四分之一英寸,直径四英寸;我惊奇地发现,就在气泡的下面,冰溶化得很有规则,像一只倒置的茶托,在中央八分之五英寸的高度,水和气泡之间有着一个薄薄的分界线,薄得还不到一英寸的八分之一。梭罗200921721823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瓦尔登湖的精神生态1120091222009142HARGROVE20073,BAXTER20074在“寂寞”这一章节中,梭罗问曰“是什么药使我们健全、宁静、满足的呢”他慷慨陈词“不是你我的曾祖父的,而是我们的大自然曾祖母的,全宇宙的蔬菜和植物的补品,她自己也靠它而永远年轻”。末了,他进一步叹曰“我的万灵妙药还是让我来喝一口纯净的黎明空气。黎明的空气啊”梭罗还是在此章节之中,梭罗诘问“我们最愿意和谁紧邻而居呢”同样,他给出了答案由此可见,在梭罗心目中自然是我们的“曾祖母”、我们的“万灵妙药”、我们“生命的不竭之源泉”我们需要自然社会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其保持着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当大地母亲病骨支离,人类文明也将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茂林。工业文明的自然观是机械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把自然看成一架没有生命,可任由人类拆卸、重组和控制的机器。自然不是意义和价值的领域,只是一堆有待人类利用的资源。这种带有强烈人类中心主义色彩的自然观为现代人掠夺自然的行为提供了辩护。在这种价值观的引领下,人们根本走不出越陷越深的生态危机。那么,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何在环境主义者认为,只有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人类才能彻底解决当下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亦是对以往包括工业文明在内的诸文明形态的批判与扬弃。生态文明显然保证了文明与自然之间平衡和谐的关系,而梭罗在生态伦理学领域的远见卓识再一次得以彰显。在这一部分,我们分析了瓦尔登湖中文明与自然的关系。梭罗始终坚信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密不可分;他激烈地抨击了科技的负面影响,同时高度重视自然与文明的平等关系。觉察到他所生活的时代人类文明凌驾于自然的现实,梭罗振臂疾呼归根结底大地母亲才是我们的家,是文化的源泉与摇篮。因此,自然与文明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平衡与和谐的发展关系。人并不是都喜欢车站哪,邮局哪,酒吧间哪,会场哪,学校哪,杂货店哪,烽火山哪,五点区哪,虽然在那里人们常常相聚,人们倒是更愿意接近那生命的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时常感到有这么个需要,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向了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梭罗20091183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物欲之批判122009173174200918820091120093前文我们总结道,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同源共流、密不可分。更进一步来说,梭罗认为一切环境问题盘根究底来自人们灵魂深处的精神危机错误的人生观;精神生活的萎缩甚至消亡直接导致物欲的膨胀与高涨。在瓦尔登湖中,这三种危机紧密而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人们在扭曲欲望的驱使之下,对于利益贪惏无餍,而自然资源则不可避免地受到更加肆意的践踏与掠夺。那么,对于人们精神领域的病态,梭罗又有何良药可医呢我们又该如何填补心灵深处的空虚古往今来,欲望被无数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满怀热情地称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在生态学家眼中,它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已经带来的,并且即将带来的别无他物,唯有灾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急剧膨胀,人的无限欲望与自然的有限供给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换句话说,当无限的欲求遭遇有限的资源时,后果必然是生态承载范围被突破,自然资源枯竭。在瓦尔登湖中,有无数关于人类对利益与物质贪得无厌的详细描绘在“湖”这一章节中,梭罗因为茀灵特湖竟由一位农夫的名字来命名而哀叹不已。他痛曰“我们的命名就这样子的贫困在这个水天之中耕作,又强暴地糟蹋了湖岸的一个污秽愚昧的农夫,他有什么资格用他自己的姓名来称呼这一个湖呢”在梭罗眼中,这位农夫对湖漠不关心“连野鸭飞来,他也认为它们是擅入者”;“他从没有看见这个湖,从没有在里面游泳过,从没有爱过它,从没有保护过它,从没有说过它一个好字眼儿,也从没有因为上帝创造了它而感谢过上帝”。事实上,他只是将湖视作利益的来源他“是一个悭吝的人,他更爱一块大洋或一只光亮的角子的反光”;“他习惯于残忍贪婪地攫取东西,手指已经像弯曲的鹰爪”;对于湖,他“只想到金钱的价值”;“他竭尽了湖边的土地,大约还要竭泽而渔呢”。梭罗他从来不知,每一种生物都“跟他一样有生存的权利”梭罗。提到物质主义与拜金主义,这里的茀灵特农夫并不是唯一一个。事实上,这种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彼时充斥着整个社会。在梭罗生活的时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金钱与物质享受的欲望日益膨胀、猖獗于市野。企业只把自然当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农民只将土地看作赚钱的手段;而在商人们眼中,一切自然之物皆为利益来源处。为了追求那些“奢侈品”,那些“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的“所谓生活的舒适”梭罗,人们“继承了田地、庐舍、谷仓、牛羊和农具”这些用梭罗的话来说“得到它们倒是容易,舍弃它们可困难了”的东西,然后将自己变为“土地的奴隶”梭罗。难怪梭罗再次发出31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精神追求美德的自我培养1320096,2002632009132008208200928120092832009164201011灵魂深处的悲呼“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不遗余力地鞭挞着这种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美国虽然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政治上的自由却仍然是经济和道德的奴隶。苏贤贵然而,梭罗低估了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在梭罗身后的一百多年里,人类不仅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不仅造成了面积比美国国土还大的臭氧层空洞,而且还飞向太空,在那里大量抛弃垃圾,甚至布置武器。既然梭罗激烈抨击人们为自己铸造的“金银的镣铐”梭罗,那么他倡导的又是何种生活方式呢物欲膨胀不仅伤害了自然,而且也伤害了人自身,使人丧失他的天真纯洁和美好心灵。人们对于物质目标的趋之若鹜往往会很讽刺地成为追求真正幸福的障碍,因为他们身体与心灵的平衡已被打破。因而,梭罗提倡通过对精神追求的培养来治愈人们病态的人生观。王诺指出,这里的“精神生活”准确来说就是一种“简单生活观”。它是与消费文化相反的生态的人生观念。“简单生活观”主张人类节制物质需求,尽可能简化物质生活,减轻对生态承载的压力,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在瓦尔登湖的“结束语”中,梭罗要求每一个人“做一个哥伦布”,寻找我们“自己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开辟海峡,并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思想的流通”。梭罗“到你内心去探险。”梭罗疾呼,“这才用得到眼睛和脑子。”梭罗瓦尔登湖是一部关于梭罗自我熏陶、自我审视与精神追求的典型作品。陈茂林而他所强调的精神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美德与独立精神的自我培养。梭罗在阅读方面实为“杂家”,他饱览东西方经典名著。尤其是众多东方文学,对他生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便是其中之一。有句古老的英文谚语说君子在德不在衣。同样,论语也及其强调对于美德的培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丘这不正是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呼吁的过一个简朴却意义非凡的生活吧梭罗坚信,美德的培养是提升个人精神追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没有32321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个体独立性的追求物质、精神平衡发展1420096320091192009288200928820096061,LAWRENCEBUELLENVIRONMENTALPROJECTSBUELL1995129比善良走了味更坏的气味了”梭罗。另外,在“寂寞”一章节中梭罗再次引用了孔子的话“德不孤,必有邻。”梭罗这说明,个人美德的培养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从而掀起对人们物质主义人生观的一场革命。作为一名超验主义者,梭罗及其看重个人独立性的培养。他认为独立性同时包括独立思考与独立生活。梭罗再次以论语为据证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梭罗梭罗认为“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那么何为“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独立思考的能力难怪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最终章内慷慨呼吁“你的衣服可以卖掉,但要保留你的思想。”梭罗在开篇的“经济篇”内,梭罗记录到“我认识一个继承了几英亩地的年轻人,他告诉我他愿意像我一样生活,如果他有办法的话。”但是梭罗却反对这种想法我“不愿意任何人由于任何原因,而采用我的生活方式”。他所期望看到的是多元化与多样性“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梭罗归纳而言,梭罗所倡导的理想生活是以一种包括自我完善美德,不断追求独立为主要内容的精神追求为特点的。经济的增长诚可贵,但是精神的修养价更高。那么我们该如何平衡两者呢为了达到身心和谐的生活状态,梭罗提出了一种他在瓦尔登湖畔身体力行的生活观尽可能地简化物质生活朴素而居,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精神需求,即之前所提“简单生活观”。此乃梭罗瓦尔登湖的几大主题之一。劳伦斯布伊尔()认为,梭罗的瓦尔登湖有五个主要的“生态任务”(),其中之一便是“追求简朴,不仅是经济上的,而是整个物质生活的简单化”。梭罗对于彼时穷奢极侈的社会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批判32233国家是有所谓内政的改进的,实际上它全是些外表的,甚至肤浅的事务,它是这样一种不易运用的生长得臃肿庞大的机构,壅塞着家具,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给奢侈和挥霍毁坏完了,因为它没有计算,也没有崇高的目标,好比地面上的一百万户人家一样;对于这种情况,和对于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15200979802009284200981”20096720092882009732008211他们一样,惟一的医疗办法是一种严峻的经济学,一种严峻得更甚于斯巴达人的简单的生活,并提高生活的目标。梭罗200980)在批评奢侈生活方式的同时,梭罗提出了他的“简单生活观”。“简单,简单,简单啊”梭罗呼吁,“我说,最好你的事只两件或三件,不要一百件或一千件;”他紧接着高呼“简单化,简单化不必一天三餐,如果必要,一顿也够了;不要百道菜,五道够多了;至于别的,就在同样的比例下来减少好了。”梭罗他叹道,一个人的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显得简单,寂寞将不成其为寂寞,贫困将不成其为贫困,软弱将不成其为软弱”梭罗。那么“为什么我们应该生活得这样匆忙,这样浪费生命呢”梭罗就“让我们简单而安宁,如同大自然一样梭罗在梭罗看来,人类的发展绝不是物质财富的不断占有,而是精神生活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这是“简单生活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梭罗道“如果我得整天躲在阁楼的一角,像一只蜘蛛一样,只要我还能思想,世界对于我还是一样地大。”梭罗梭罗不仅严于律己,更是肩负了唤醒同胞的大任。只因人们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任由无厌之物欲驱使,沉溺于穷奢极欲的生活状态之中无法自拔。梭罗忧心忡忡。“我不预备写一首沮丧的颂歌,可是我要像黎明时站在栖木上的金鸡一样,放声啼叫,即使我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唤醒我的邻人罢了。”梭罗这句话摘自章节“我所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并出现在瓦尔登湖第一版的扉页上,足可见梭罗的良苦用心。事实上,梭罗这种节制物质需要,丰富精神生活的生活观与今日生态学家们所倡导的观念十分相近。倡导“简单生活”的生态学家与研究者们期盼着人类彻底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并进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他们由衷地希望能看到这样一种美好的未来金钱、财富、奢侈生活不再是光荣标志,相反却成为消耗和浪费了更多自然资源的耻辱标志;过度和高档的消费将不再令人羡慕,相反却因造成了更多的污染而令人反感或受到指责;牺牲自然、牺牲后代人生态利益的经济高速发展不再被人羡慕和受到鼓励,而为重建生态平衡而减缓经济增长、减少平均收入将受到最高的赞誉。这再一次证明了梭罗在生态伦理学方面的远见与气节。生态学家们强调,“简单生活”不是要求所有当代人都像梭罗一样隐居在自然山水当中,而是呼吁人们尽可能地简化自己的物质生活,以腾出时间尽可能多地与自然交流,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美学品位。这才是“简单生活观”的现代意义。王诺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结论16150200265瓦尔登湖对生态伦理学与当代环境运动所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不仅仅是以一名狂热的自然爱好者的身份出现,更是表达了生命个体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整体生态观。他强调生物中心论,严厉地抨击了西方文化中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他坚持自然的主体性,并成功地推翻了人类优先论与主体论,保证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同时,他鞭挞着横行于世的营利主义与拜金主义,通过对自然的讴歌与对文明负面作用的批判达到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交融。最后他提出,人们对于精神追求的培养乃是消灭生态危机的核心所在。梭罗几乎所有的生态思想都得到了当代环境运动,尤其是生态伦理学的响应。譬如,生态伦理学的两大阵营之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面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生态整体观。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将浪漫主义自然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为生态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事实上,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锻造出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理念,一种道德和思想层面上的生活,这种生活始于个人自律,至于对下一代的公共社会承诺。即使是在首次出版多年后的今天,梭罗关于自然、文明与精神追求的思考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就是为何时至今日,梭罗瓦尔登湖的魅力日益闪耀,并成为当代生态、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精神源泉。而梭罗则当之无愧于“生态学创立之前的生态学家”苏贤贵。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71BUELL,L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52BUELL,LACEDJOELMYERS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3PENNELL,MMM,20074WORSTER,D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75BAXTER,BM,20076M20097HARGROVE,EM,20078M,20109M,200610M,200811M,200612J2002,2586613M,200914M,200815M,200516M,2006THEENVIRONMENTALIMAGINATIONTHOREAU,NATUREWRITING,ANDTHEFORMATIONOFAMERICANCULTURETHOREAUANDTHENATURALENVIRONMENTTHECAMBRIDGECOMPANIONTOHENRYDAVIDTHOREAUMASTERPIECESOFAMERICANROMANTICLITERATURENATURESECONOMYAHISTORYOFECOLOGICALIDEAS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生态主义导论曾建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陈茂林诗意栖居亨利大卫梭罗的生态批评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环境伦理学基础杨通进江娅郭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孔丘论语杨伯峻今译刘殿爵英译北京中华书局邝福光环境伦理学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林红梅生态伦理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苏贤贵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北京大学学报梭罗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概论上海学林出版社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朱新福美国文学中的生态思想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