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村民自筹自建新农村可行性研究报告1

    • 资源ID:9963552       资源大小:156.50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村民自筹自建新农村可行性研究报告1

    XX镇XX村村民自筹自建新农村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XX镇XX大队村民自筹生态新农村所属专题村民自筹自建生态承担单位(章)XX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9516988787主持单位XX市XX区XX镇人民政府申报时间二0一三年三月1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推荐意见年月日(盖章)县级环境保护部门推荐意见年月日(盖章)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核准意见年月日(盖章)2目录1总论411项目概况412项目编制依据5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5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15主要结论72项目建设背景83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1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24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441项目选址1442项目建设条件14421自然条件14422基础设施条件18423社会经济条件195项目建设方案3051总体方案30511总体布局原则30512总平面布置305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152民居建筑方案3253配套工程方案32531道路32532绿化33533给水工程34534排水工程34535电力工程35536通讯工程35537边坡处理工程366环境保护、消防与节能3761环境保护373611环境保护标准37612建设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37613建设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9614建成后环境保护措施4062消防4163节能427项目实施进度及组织管理437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372项目组织管理43721管理组织43722招投标管理44723工程管理44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81投资估算46811投资估算依据46812投资估算4682资金筹措51811资金使用计划519社会效益分析5210结论及建议53101结论53102建议5441、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区XX镇XX村村民自筹建设工程。(2)项目筹建承办单位宁夏XX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3)项目建设地点XX镇XX村(试点)。(4)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用地面积150000M2,安置500户,建筑占地面积50000M2,总建筑面积156500M2,道路面积3300M2。主要建设内容有道路工程、水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管道工程、边坡处理工程、绿化工程及民居建筑工程及生活服务区工程等。(5)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53579万万元,其中配套工程费用27083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7614万元、基本预备费160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50000万元、村民自投5000万元。(6)项目实施期限项目实施期限为36个月,即从2013年6月到2016年10月。12项目编制依据编制本可研报告的依据有5(1)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XX市城镇体系规划;(3)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4)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5)宁夏回族自治区XX市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8)工程咨询服务合同。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宁夏XX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20日。注册资本500万元,是以规模化养殖、生态种植为主的大型农业企业。是由海外游学归来的王金龙先生联合在农牧业从事多年事业监管、企业开拓经营的前辈并与多位国内外高等院校毕业高材生共同创立,聘请了多位长期从事农牧业产业开发研究的地方学者和高校科院研究人员,为公司提供科学专业知识指导,同时从日韩和香港、沿海和发达省市招募选拔了市场销售能力扎实的专业人员专门的从事市场开拓销路扩展,是专业的农牧业产业开发公司。宁夏XX农牧业开发有限发公司联合XX镇各村村民成立了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XXXX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授权XX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规划社员土地和人力资源,走集约化产业化商业运作模式发展XX镇农牧业事业。XX镇村民对XX农牧业6开发有限公司实行集体资产授权经营。XX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与XX财务独立核算。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入股7000多亩,规划牛羊繁育基地用地2000亩,3年累计预完成建设投资2亿余元。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150000M2;安置总户数500户;建筑占地面积50000M2;住宅建筑总建筑面积157399万M2;生活辅助设施建筑总面积300000M2;道路面积33000M2;建筑密度351M2;容积率1001;绿化率27;总投资估算153579万万元建设期36个月(2013年6月2016年10月)。15主要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建设本项目是在加快推进XX市城市发展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是扩大XX镇发展规模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改善XX镇村民生活品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2)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本项目的选址及建设方案符合7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和XX市新区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的要求,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建筑材料有来源,具备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等施工条件。82、项目建设背景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XX市XX区XX镇是支持和保障XX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重镇之镇,城市性质定位并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陕甘宁三省边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同时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聚居地区,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省会(首府)城市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是伊斯兰文明与中原文明融汇结晶的核心枢纽城镇。古人形象地评价其地理位置说“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军事重镇。所属的XX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属的五个地级市之一,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市辖四县一区,即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和XX区,面积113万平方公里,人口151万,其中回族人口占426,是全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之一。由于XX山形地貌极为不平坦,人口多分散居住,加上道路工程由于自然环境限制铺设不到位,使得XX的整体经济发展增速缓慢,人均收入偏低,为了改善XX市人民的生活现状,自治区实施了30多万人的移民政策,为了有效利用XX的气候地理资源,已经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实行了退耕还林计划,并取得初步成效。9生活还算便利的部分地方未能实施移民搬迁,但是居住和农牧业的模式依然面料严峻的问题,居住太分散不仅浪费大量的良田于宅基地建设,而且使得村里之见的文化交流政策传播非常缓慢,农牧业产业化的模式普及变得异常艰难,同时大多数的屋舍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并危机四伏,为提高XX市的城市化水平、扩大城市规模、有效集聚人口,发展产业和振兴经济,XX市政府制定了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多项政策。XX镇属XX市发展规划和开发整治的重点城镇,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县城近期居住建设应以新区建设为主、旧城改造为辅,加快城镇化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新农村整治建设。做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开发城镇新区和加强农村整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XX镇位于XX区南部37公里,辖XX、上滩、王套、毛庄、贺套、田堡、三湾、阎关、黄湾、黄堡、南湾、石嘴、上马泉、盐泥、陈沟、大店、马场、黎套、毛套、驼巷、宋洼、红庄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XX村,距城区38千米;红庄村距城区28千米。固(原)将(台)公路过境。XX镇XX大队村XX镇西北,南距XX25公里北到红庄4公里,隆张路东西两侧,现有6个自然村组、400余户人家、2000余口人,民居住宅500余处,住宅及生活必须场所占地面积1000多亩,总占用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和泥(石)木结构。村庄因缺乏统一规划,改造难度很大,为推进XX市城镇化建设和发10展产业化的农牧业经济,经全体村民商议决定,群策群力,集中全村的人力和财力,不给政府出难题,不给子孙留负担,相应村青年创立的XX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号召,积极组织加入XX农牧业XX镇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集中土地统一规划,集中人力统一编制,集中财力整村设计新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提高农村整体劳动技术和素质,重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共建美好家园。对XX新村自筹自建工程,村委会和镇政府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指导。已把该项目列入XX镇2013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113、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加快推进XX城镇化建设,扩大XX城市规模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也是解决XX镇村民自主发展,自力更生致富的保障性工程。仅仅一个400多户的行政村民居住宅500余处,住宅及生活必须场所占地面积1000多亩,总占用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和泥(石)木结构。村庄因缺乏统一规划,改造难度很大。而且道路工程普及非常有限,不难得出结论整个XX镇大量的土地处于低效的利用或者白白的浪费占用中,并且给村民的发展意见造成了生了根的障碍。这些地也是进行产业化发展农牧业的主要地块。通过本项目建设,XX村民得以整体搬迁安置,从而腾出村址建设用地,为二期开发创造前提条件。进而为整个镇的新农村建设做一个试点示范工程。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农村、农业“三农”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推进城乡一体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宁夏回族自治区、XX市也分别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纲要。XX镇地处XX市县西南38公里,随着XX市整体规划建设,现已成为保障市区农产品供给和产业支持的功能性重镇,具备了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客观条件。12三是改善XX镇村民生活品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其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主要内容之一。十八大把再一次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摆在了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的议程上。现XX镇XX村由于建设较早,村庄缺乏统一规划,民居建筑结构、造型杂乱无章,农村设施建设缺乏,尤其是水、电、通信、排污、道路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民收入来源仍然是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本项目建设得到XX市市委、XX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曾数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被列入XX市XX区2013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山体搬迁、土地平整及地基夯实等前期工作,XX镇XX村的土地开发收入可作为项目资金投入。因此,项目建设资金是有保障的。(2)建筑材料来源有保障。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钢材可从本地或西安、银川等地采购,水泥可由附近的六盘山、赛马水泥等生产企业供给,砂、砂砾和碎石本地能供应,各种材料来源有保障。(3)施工条件有保障。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市XX区西南侧,西接西吉马连川,北接六盘山主脉林区,南近隆德,东邻甘肃环县,交通便捷,施工所需水、电供应有保证。项目建设又有着丰富的建筑建设经验,具有合格的建设队伍,施工设备配套,能够适13应工程建设的需要。144、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及XX区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XX新村选址于XX路东、路西川地区域。该地块东西各有六盘山南北向的双峰托拥,南北开阔,又有XX河和隆张公路迂回隔开,虽有数处低洼,整体算是平坦,适宜500多户村民聚居生活,并可在周围建立牛羊繁育基地,从而解决生计来源和产业支持。是承接南北交通的要道,地块地处XX县城的南主入口,和隆德、兴隆平凉的北主入口。交通便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建设条件良好,能较好体现新时期XX镇山城“城中村”的农民新村风貌。42项目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4211区位条件XX市地处宁夏南部,位于东经150度9分106度58分。北纬34度14分37度04分。总人口14552万,人口密度137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259万,占865;回族人口648万,占445。15全市在海拔1248米2955米之间,属南部温带半温湿区至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年平均气温57度平均绛雨量26082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200270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XX地区境内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祖历等。全地区水利资源总量约930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24亿立方米全地区实有土地16783公顷,其中耕地4261万公顷;林地2667万公顷(天然次生林427万公顷);牧草地7777公顷。森林覆盖率97。活立木蓄积量2401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1217万立方米。4212气象与水文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低、日照充足。全市年平均气温在6888之间,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大部分地区偏高20。年降水量3277MM6127MM,较历年同期相比,XX、泾源属正常,其它各县偏少1420;日照时数为23880小时26222小时,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各县区偏多320小时2891小时。1、气温2006年全市年平均气温为68一88,较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各县区均偏高12。从气温的时间分布看,1月份彭阳、泾源属正常,其它各县区偏高2;2、8月份彭阳偏高L,其它各县区偏高2;3月份XX、泾源偏高2,其它各县区偏高1;4月份隆德偏高L,其它各县区偏高2;5月份XX偏高2,其它各县均偏高1;6月份XX偏高163,其它各县均偏高27月份彭阳偏高2,其它各县区均偏高3;9月份各县区属正常略偏低;10月份XX偏高4,各县均偏高3;11月份XX偏高3,彭阳偏高1,其它各县偏高2;12月份XX、西吉偏高2,彭阳属正常,其它各县偏高L。2、降水2006年全市总降水量在3723MM6772MM之间,较历年平均值相比,西吉、彭阳、泾源属正常,XX区偏少14,隆德偏多18。3、2006年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情况2006年15月份降水量偏少,长期无有效降水出现,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扬沙天气多,加剧了旱情的蔓延,土壤墒情急剧下降。据4月8日、4月28日测定结果表明XX区的土壤墒情已达到丙等墒情标准,土壤墒情日趋恶化,干土层不断增加,冬小麦出现“卡脖子”旱,大秋作物的播种、出苗造成困难,对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造成不利影响。时值冬小麦起身、拔节期,胡麻幼苗期,大秋作物播种出苗期,土壤水分无法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求,部分地区土壤严重缺水,土壤含水率己接近凋萎湿度,旱情达重旱程度。到了5月上旬,出现一次有效降水,有效的缓解了旱情。进入6月份,天气气候异常,全市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加重蔓延,土壤墒情再次下降。到了7月以后随着降水的慢慢变多,土壤含水量逐渐提高,墒情也慢慢提高。进入11月份,冬季干暖气候明显,温度持续偏高,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再次下降。但17由于农田已没有作物生长,因此并未造成作物受害,但是,秋冬季的连续干旱对明年春播生产提供了不利因素。4、日照2006年全市年日照时数为23880小时26222小时,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各县区偏多320小时2891小时。其中1、8、9、12月份各县区偏少;2月份各县区正常略偏多;36、10月份各县区偏多;7月份隆德、彭阳偏多,其它各县区正常略偏少;11月份XX偏少,其它各县区偏多;12月份泾源属正常,其它各县区偏少。全市出现了干旱、大风、沙尘、低温冻害、高温、局地冰雹、暴雨雷电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从时序分布上看,春季大风、扬沙天气频繁发生,干旱、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相继发生,夏季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多,秋季干暖降水偏少,冬季干暖现象十分明显。4213地形地貌XX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境内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全市分为东西两壁,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大部分在15002200米之间。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山脉有六盘山呈南北走向,主峰美高山(米缸山)海拔2931米,为全市最大、最高山脉。月亮山海拔2633米,云雾山海拔2148米。有六盘山高山丘陵区,葫芦河西部黄土梁、峁丘陵地区,葫芦河东部黄土梁状丘陵地区,茹河流域黄土梁、塬18丘陵地区,清水河中上游洪积冲积平原区,清水河中游西侧黄土丘陵、盆、埫区,清水河中游东侧黄土丘陵山地区等类型。4214工程地质XXXX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因长期受气候、植被和成土母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四类砂质土。主要分布在河谷溪旁的冲积地带,地形比较平坦,包括马金、音坑、华埠、池淮等地区,经过多年垦殖,多数已改为良田,土质肥沃,通透性好,宜种小麦、大豆和玉米苜蓿等作物。粘质土。主要分布在低丘山垅交错地形区,黄壤分布广泛,在海拔较低的丘陵地有大片红壤出露,适宜种植茶叶、油茶、油桐、毛竹、枸杞、生漆、果木等经济林木,也可种植杂粮。香灰土。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有利于生长松、杉和杂木林。部分山顶陡坡地区,属不宜植物生长的白石土、花岗岩。根据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划分,XX市县地震裂度属6度区。根据规范要求,本项目按6度抗震设防。422基础设施条件(1)交通条件已经建设了机场,航班直达国内大中型城市,全市境内通车公路里程达到6605公里。其中国道主干线106公里,国道282公里,省道342公里,县道582公里,乡道1898公里,村道3395公里。年末民19用车辆拥有量达到18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369万辆,载货汽车18万辆,其他汽车072万辆,摩托车871万辆,拖拉机349万辆,挂车021万辆。全市营运车辆达273万辆,非营运车辆达1567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195万吨,比上年增长169,货物周转量达到10373亿吨公里,增长137;完成公路客运量2536万人,增长112,客运周转量达到1643亿人公里,增长128。全年铁路发送旅客量48万人,增长53;发送货物量718万吨,增长865。交通便捷,区位条件十分优越。(2)供水、排水条件全市水库养殖面积6840亩,水产品产量130吨。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6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4。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3266万千瓦,增长88;汽油发动机动力35万千瓦,增长84;电动机动力3066万千瓦,增长67。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349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524万台,排灌动力机械191万台,农用运输车609万辆,机电井064万眼。农业机械耕作面积4144万亩,机播面积31974万亩,机械收获面积17452万亩。农用化肥施用量1847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5835万公斤。有效灌溉面积5054万亩。(3)电力和电信项目区东南北均敷设有电力、电信等工程管线,项目用电、通信等可直接引入。20423社会经济条件2011年,全市经济在工业强市战略的推动下,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14亿元,增长3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3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581,拉动经济增长808个百分点;其次是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2,拉动经济增长44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贡献率为99,拉动经济增长137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00元,比上年增长222。工业和投资大幅度增长,促进全市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8921501调整为2011年的262264474,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均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总量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经济结构向“三、二、一”较好经济模式转变,实现了全市经济结构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重大转变。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7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7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5;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91;土地交易价格上涨93;房屋租赁价格上涨9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7;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4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8。21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以上年价格为10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76。其中食品1160,烟酒及用品1023,衣着106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38,交通和通讯10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6,居住1053。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7407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841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3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93万人。其中全部职工人数569万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0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8。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38536元,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1390元。全市共完成劳务输出305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527万人。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18429元,比上年增长195。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85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4433亿元,林业产值384亿元,牧业产值1896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1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82亿元,增长47。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1101万亩,比上年减少734万亩,下降18。其中夏粮面积为14053万亩,减少116万亩,下降76;秋粮面积为27048万亩,增加427万亩,增长16。全市粮食总产量7287万吨,比上年减少23。其中夏粮产量1737万吨,减少162;秋粮产量555万吨,增长31。22全市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587万头、3623万头、6778万只,分别比上年减少95、09和增长79;出栏猪、牛、羊分别为2092万头、2315万头、7748万只,分别减少152和增长32、21;肉类总产量达到692万吨,减少07。其中猪肉产量159万吨,减少13;牛肉产量333万吨,增长29;羊肉产量136万吨,增长63。当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213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到566万亩,四旁(零星)植树109532万株,育苗面积2537万亩,当年苗木产量174亿株。全市水库养殖面积6840亩,水产品产量130吨。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6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4。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3266万千瓦,增长88;汽油发动机动力35万千瓦,增长84;电动机动力3066万千瓦,增长67。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349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524万台,排灌动力机械191万台,农用运输车609万辆,机电井064万眼。农业机械耕作面积4144万亩,机播面积31974万亩,机械收获面积17452万亩。农用化肥施用量1847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5835万公斤。有效灌溉面积5054万亩。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61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72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比上年增长386、405。其中规模以上23工业完成产值3029亿元,增长959,实现增加值1126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2585亿元,增长5,实现增加值846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713亿元,增长216;重工业完成产值2316亿元,增长180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962亿元,增长3161;股份合作工业完成产值132亿元,减少164;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934亿元,增长194。全市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3家,亏损面为167,亏损额2130万元,比上年增亏582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01亿元,增长478,实现利润总额357亿元,增长334,实现税金总额137亿元,增长1412。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火力发电量4265亿度;供热量7325吉焦;自来水产量055亿立方米,增长40;原煤产量33611万吨,比上年增长1691;水泥产量9612万吨,增长213;商品混凝土产量212万立方米,减少183;水泥熟料产量3569万吨,减少23;小麦粉产量343万吨,减少192;鲜冷藏冻肉062万吨,减少12;农用薄膜产量026万吨,增长356。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2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48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766万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51万平方米,增长89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048万平方米,增长2312。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24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78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完成厅局及农户投资3392亿元,增长185,占完成总投资的248;完成地方项目投资10285亿元,增长538,占完成总投资的752。地方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15亿元,增长1079,占地方项目投资的9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26亿元,增长28,占地方项目投资的2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44亿元,增长764,占地方项目投资的873,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02亿元,增长813。全市地方投资施工项目个数401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13个,本年投产项目272个;本年施工房屋面积2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9,其中住宅面积126万平方米,增长20;本年竣工房屋面积151万平方米,增长302,其中住宅面积118万平方米,增长967。全市共完成和正在实施的招商引资项目152个,实际到位资金521亿元,比上年增长778。其中特色农业项目40个,到位资金123亿元;工业项目27个,到位资金1436亿元;旅游服务业项目65个,到位资金13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个,到位资金1103亿元;医药及其他项目3个,到位资金091亿元。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从城乡销售看城镇零售额2457亿元,增长199;农村零售额1317亿25元,增长12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48亿元,减少10;集体经济零售额075亿元,增长113;私营经济零售额778亿元,增长164;个体经济零售额2227亿元,增长126;股份制经济零售额533亿元,增长552。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39亿元,增长397;零售业零售额2323亿元,增长115;住宿业零售额084亿元,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628亿元,增长174。年末个体工商户达到356万户,从业人员694万人,注册资金168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036亿元;私营企业达到3097个,从业人员35万人,注册资金6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473亿元。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市境内通车公路里程达到6605公里。其中国道主干线106公里,国道282公里,省道342公里,县道582公里,乡道1898公里,村道3395公里。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18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369万辆,载货汽车18万辆,其他汽车072万辆,摩托车871万辆,拖拉机349万辆,挂车021万辆。全市营运车辆达273万辆,非营运车辆达1567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195万吨,比上年增长169,货物周转量达到10373亿吨公里,增长137;完成公路客运量2536万人,增长112,客运周转量达到1643亿人公里,增长128。全年铁路发送旅客量48万人,增长53;发送货物量718万吨,增长865。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拥有固26定电话1104万部,移动电话775万部,固定电话上网用户达371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57部/百人。全市共有旅游景点9个,拥有4A级旅游景点2个,拥有3A级旅游景点3个。全市有10个注册旅行社,注册导游30人。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6036万人次,接待海外游客1001人次;接待国内游客总收入64亿元,国内游客人均花费399元,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26万美元。七、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45亿元,比上年减少1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98亿元,增长517;地方财政总支出1144亿元,增长2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779亿元,增长37。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389亿元,增长267;各项贷款余额10596亿元,增长267。全市各类保险保费收入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各类保险赔款支出156亿元,增长106,各类保险赔付率为58。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91项,其中国家项目8项,自治区项目43项,市级项目25项,县(区)项目15项。全年争取到各类科技项目资金284亿元。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招生1682人,在校生5880人,毕业生1631人。普通中学80所,招生384万人,在校生1077万人,毕业生2738万人。职业中学5所,招生088万人,在校生193万人,毕业生047万人。小学909所,招生305万人,在校生1683万人,毕业生30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37人。幼儿园84所,在园幼儿23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3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6个,文化站62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8个。全年举办广场文艺演出45场次,送戏下乡120场次,建成农家书屋515家。藏书总量492万册。体育场馆6个,专职教练员28人,全年举办大型运动会60场次,中小学体育达标人数2286万人,达标率98。广播电台(站)5个,电视台(站)5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8。全市卫生机构290个,实有床位4362张。卫生技术人员4073人,其中医生1953人,护士1204人。孕产妇死亡率2319/10万,新生儿死亡率914,传染病发病率33523/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933。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501,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3462平方公里,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964平方米,供水总量721万立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6221升,集中供热面积420万平方米,液化石油气供给总量1284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174。2011年全市水质较上年有所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2。区域噪声平均值51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28值69分贝。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73起,死亡69人,受伤235人,直接经济损失22782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073、548,受伤人数上升2113,直接经济损失上升2645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34,比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低0073;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83,比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低04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35,比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低0128;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市总户数为4374万户,户籍总人口1553万人,其中男8003万人,女7527万人,农业人口13092万人,非农业人口2438万人,回族人口7181万人,占总人口的462。据人口抽样调查,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24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18万人,乡村人口93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4,计划生育率为841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1487864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2193元,增长14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9,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441元,增长163。其中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429元,增长19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6;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5017元,增长22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932元,增长229;2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3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61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6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6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62万人。全市享受城市低保人数52万人,发放低保资金124亿元;享受农村低保人数175万人,发放低保资金193亿元。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实缴人数达47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636亿元,本年缴存余额1281亿元,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1082亿元。注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年鉴为准。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均按现价计算。市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科学确定发展定位和战略重点,在全市开展了“思想大解放、树立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奋发有为、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勇于创新、激情干事”的新形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生态移民攻坚战略、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生态移民、维护稳定为重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加快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由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多产业发展并举的战略转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305、项目建设方案51总体方案511总体布局原则本项目在进行总体布局时遵循以下原则(1)总体协调原则。综合考虑项目与XX市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注重与城市道路网结构、公建及住宅布局、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居民活动的有机联系。(2)以为人本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努力创造平等、自由、轻松的交往环境,促进居民邻里和谐交往,营造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生活栖息场所,配套家门口的大型牛羊产业基地,完善产业化的农牧业经济保障。(3)生态和谐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传承地域文脉,营造功能合理、结构清晰、生态和谐、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4)综合最优原则。追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合,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和当前之间的关系,为项目区的有序开发、社会化管理和分期实施创造有利条件。512总平面布置依据XX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及项目区的周边道路和环境情况,31XX镇XX村村总体布置成“一轴”形态,即新村的主干道由北向南贯穿整个地块,承担区内主要的人流及交通流,同时作为主要的景观和绿化轴线。村民住宅沿主干道两侧排列,并分为6个居住地块,住宅均为二联别墅。在地块西北侧隆张东路沿线规划公共设施用地,用地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5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用地面积150000M2;安置总户数500户;建筑占地面积50000M2;住宅建筑总建筑面积156500M2;生活辅助设施建筑总面积300000M2;道路面积330000M2;建筑密度351M2;容积率1001;绿化率27;总投资估算20000万元;建设期36个月(2013年6月2016年10月)。52民居建筑方案民居建筑以联立式(二联)为主,追求淡雅清新、含蓄大气的建筑风格,造型多样、功能合理、材料协调,运用坡顶、大型景观阳台等建筑元素。每一建筑单体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与周边环境的关32系、人的视觉感受确定体量和高度,保持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建筑立面采用淡雅的外墙面、清灰屋顶、页岩、片石饰面和局部喷涂组合,使建筑立面产生丰富、柔和、协调效果。民居总建筑面积15600M2,布置500户,分大、小两种户型。大户型200户,占地面积120M2;小户型300户,占地面积100M2。民居建筑均为三层结构,局部有半地下室,顶层设阁楼。建筑间距按1比2控制,局部地块放宽到1比11,在实现紧凑用地的同时保证每户都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村民自备车库采用半地下停车方式,适当配置一个车库。生活服务区建设,参照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标准,设计规划活动休闲广场,体育馆、农贸市场、综合性超市、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商务接待中心、和物流仓储专用库房等等。53配套工程方案531道路区块道路系统布置成“鱼骨状”路网结构,充分借助周边的城市道路,使区块具有较好的通达性,以隆张路作为区块对外交通的主要出入口。道路系统分干道和巷道两级,干道是内外交通的主要道路,也是区块发展的重要轴线,在区块的整个交通系统、景观系统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巷道是具有农居特色的宅前道路,起着居民出行与驻足的作用,同时也是景观渗透的通廊。干道红线宽度7米,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两侧设置15米宽33的人行道,并结合空间要求进行展宽。巷道红线宽度55米,横断面也采用一块板形式,根据农居点的特殊性可在两侧设置1米宽的人行道,并结合绿化系统及空间尺度灵活设置,追求舒适、安全、宜人。区块道路系统采用尽端式道路网,在满足通畅、便捷、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以最短的交通距离和最小的道路面积解决居民的出入交通,同时为消防、急救车辆提供必要的通道和回车场地。532绿化本项目区注重绿化系统的连续性,从外部向内部渗透,形成连续的、完整的绿化体系。整个绿地系统由“点”、“线”、“面”构成,“点”即住宅前的孤植绿化树木,“线”即沿路林荫道、带状绿化,“面”即区块中心绿地(在新村中心地块布置绿心1792平方米)。区块中心公共绿地以敞开绿地为主,并点缀广场、小品等,形成活泼多样、互相渗透的绿化环境。布置各具特色的绿化树种,增强可识别性,绿化基调树选用当地适生的景观树种,草坪、灌木与高大乔木相结合,加以硬地铺装活动场地,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休闲环境。区块绿化系统注重引入山体绿化景观,以区块中心绿地为基质,通过带状绿化引导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系统。在干道西侧居住用地,采用构建“十字型”带状绿化廊道,引入山景和中心绿地;在干道东侧居住用地,以山体为对景,呈放射状引入多条绿化通廊,并通过带状绿化与绿心衔接;干道两侧绿化系统由干道林荫道串接贯通,34共同构建完备的绿化系统。533给水工程给水水源项目区水源由XX市城市供水管网供应,或者直接打井建筑铺设供水设施供应,供水压力约03MPA。用水量预测本项目区常住居民约2500人,每人每天用水量按240毫升计算,每天总用水量为600M3;道路、广场和绿地面积为652公顷,每公顷每天用水量按10M3计算,每天总用水量为652M3;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灭火水量为15升/秒,持续时间为2小时,则消防用水量为108M3/天。项目区合计用水量为7732M3/天,平均时用水量为322M3,时变化系数K为25,则最高时用水量为805M3。管网布置项目区给水管网沿主要道路布置DN125主干管,直埋敷设。消防给水采用与生活管网合一的低压制,消防水量按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灭火水量为15升/秒,持续时间为2小时,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534排水工程项目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放雨水设计重现期为一年,按5年校核;暴雨强度采用XX市市的暴雨强度公式。项目区单体建筑的雨水设小明沟或暗管收集,收集后排入主、次干道的雨水管,并顺地势分别排入隆张及排洪沟坝,汇集后统一排入处理区。35污水排放本项目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污水量取用水量的80,即61856M3/天。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二级生化预处理后,经污水管收集分别排入化粪池和设施用区205国道的城市污统一进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535电力工程本项目区用电负荷主要为居民生活用电。用电负荷居民住宅按40W/M2估算,总负荷约为34704KW,考虑同时系数及变压器负荷率,供电变压器总安装容量约为3860KVA。项目区设10KV开闭所一座,供电电源引自附近的10KV开关站。根据负荷的分布情况,设2座10/04KV变压器,每座500KV,采用箱变或结合公建采用室内变。变压器与建筑距离保持5米以上,防止辐射对居民的影响。10KV系统采用环网接线,开环运行,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区内10KV线路全部采用电缆暗敷,10KV主干线采用排管布线。由各变电站引出的04KV电缆采用穿塑料管埋地方式敷设,穿越道路时穿钢管保护。线路直埋穿管埋地时深度要大于07米。536通讯工程(1)电信固定电话用户预测,住宅按每户12门测算,计600门,考虑85的实装率,则总容量为480门。项目区电信传输信号引自XX市城市电信网,设2个电话交接间,可结合公共建筑设置或采用落地式交接箱。在区内主、次干道铺设电讯管网,管网采用塑料管埋地敷设,过路管网及预留管道应36设标志桩。(2)有线电视项目区有线电视传输信号引自XX市城市有线电视网,光缆接入,在区内主、次干道铺设有线电视线路,管网采用塑料管埋地铺设(与电信同管位敷设),终端数为500个。(3)计算机网络区内计算机网络采用10兆径以太网,网络线路与电信线路同槽敷设。537边坡处理工程项目区东南侧为自然山体,土地平整时进行了较大量的开挖,因土质属松软的黄壤,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拟采取三项边坡处理措施。(1)护面墙在开挖山体下方设置斜式重力护面墙,全长15417米、高3米、平均厚2米,采用水泥混凝土浆砌块石。(2)TBS植皮对开挖山体护面墙以上部分进行绿化植皮,植皮面积13300平方米。(3)截洪沟在护面墙墙趾沿线设置截洪沟,将山坡雨水收集至市政雨水管,防止雨水渗流至边坡影响山体的稳定性。截洪沟宽、深均为60厘米。376、环境保护、消防与节能61环境保护611环境保护标准611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标准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控制;(2)雨水排放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控制;(3)环境噪声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控制。6112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排放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执行;(2)大气污染物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执行;(3)施工期噪声按建筑施工场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执行。612建设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612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开挖移动、填筑土石方,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对38生态环境特别是土方开采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加剧水土流失,这种现象在雨季更为严重。水土流失会带走土粒、泥砂,污染水体,易淤积抬高河床,影响水资源质量。612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在建设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场地扬尘。(1)施工扬尘在整个施工阶段,如土地平整、打桩、挖土、材料运输、装卸等过程中都存在着扬尘污染,尤其是在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严重。据调查,施工场地的扬尘主要来自汽车行驶扬尘、堆料场的起风扬尘以及施工作业扬尘(混凝土搅拌和水泥、沙石料装卸),其中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约占扬尘总量的一半以上,且影响范围大。如果在施工阶段对主要施工场地进行洒水作业(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气中扬尘量减少70左右,并能使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内。(2)场地扬尘堆放场地的风吹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在100M以内,对易散失、冲刷的建材(如水泥、石灰等)不能在露天堆放,尽量减少扬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123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开挖、钻孔等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黄沙、浮土、弃土方等产生的地表径流。施工中填、挖土方等均产生大量的泥沙和粉尘,经雨水冲刷后产生地表经流。由于施工期往往缺乏完善的排水及处理设施,其污39水直接排放将影响施工地段周围受纳的水体,使水体中泥沙含量有所增加,且影响时间较长,应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此外,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和机械大量进入,施工人员将产生生活污水,清洗进出工地车辆泥土将产生冲洗废水,这些废水的直接排放也将加重对附近水域水环境的影响。6124噪声影响分析工程建设施工期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音,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在施工现场,随着工程进展不同,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如挖机、推土机、平土机和大吨位的装载汽车等。由于这些施工多在露天作业,大部分机械又经常移动,不能采用较正规的隔声措施,再加上施工噪音具有突发性、撞击性的特点,容易引起附近居民的烦恼。6125固体废气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气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淤泥渣土以及物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等。施工人员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如管理不善不能及时得到清理和处置,将会使垃圾长期堆积,发出恶臭,蚊蝇孳生,致使致病细菌蔓延,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方若不妥当处理,一方面将占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将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遇到降水则会污染水体,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对城市防洪工程及芹江产生潜在危害。40613建设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6131水土流失保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和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事先掌握施工地降雨时间和特点,及时掌握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情况,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以便在雨前作好应急防护措施。对于挖方应尽量重新利用,对弃方堆放地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613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在晴天时每天应洒水45次;运送土方车辆应采取覆盖措施,减少运输粉尘产生;对易散失、冲刷的建材(如水泥、石灰等)不能在露天堆放,尽量减少扬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133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人员生活区应设置临时厕所,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排放,禁止随地大小便;钻孔泥浆,应采取建临时沉淀池方式,将泥浆水收集,经沉淀后排放;黄沙、土方等的堆放必须对堆场采取防冲刷措施,如在堆场四周设截流沟,减少原料的流失。6134噪声防治措施容易产生噪声的施工时间应避开午休和夜间,同时采取措施把噪声降到最低限度。614建成后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建成后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废气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有41(1)生活垃圾处理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种类简单,应落实垃圾分类措施,回收其中的可利用部分。在项目区室内、室外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归集弃置垃圾,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并送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2)生活污水处理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废水和卫浴废水。生活污水拟通过化粪池二级生化预处理后,由污水管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区,统一送处理或者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3)废气处理本项目的废气排放主要是汽车尾气。项目通过在区块外围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严格控制汽车进入区内。(4)绿化保护项目建成后,将指定专人或委托园林公司对区内绿地进行管护,保证项目区绿地的质量。62消防本项目采取的消防措施有(1)保障消防道路的畅通和消防车辆的可达性,路面宽度、建筑间距等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2)采用生活、消防同一的供水管道,消防供水采用低压制,消防栓采用低压制地上式,间距不大于120米,消防栓在沿道路设置时应靠近路口。(3)本项目建筑为多层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防火等级为二级。室内、外装修材料应采用阻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建筑物内各层42均设有消火栓。(4)防火工作除要加强宣传,严格控制各种火源外,还要在小区内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设置业余消防管理人员,负责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63节能本项目能源消耗的主要品种为电和建筑材料,为节约能源,建议在设备选型中按规定选用节能设备。(1)变压器及其它配电装置,均选用节能型设备。(2)动力设备采用节能型风机和水泵,照明用具尽可能选用节能灯。(3)建筑物采用国内成熟的节能技术,包括建筑材料、隔热、隔声、门窗体系等。437、项目实施进度及组织管理7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从前期工作到投入使用计划在36个月内完成,实施期限为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具体进度安排是(1)2013年4月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和报批工作;(2)2013年5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报批工作;(3)2013年6月完成项目初步设计的编制和报批工作;(4)2013年7月完成项目招投标及开工准备工作;(5)2013年610月完成道路工程及边坡处理工程;(6)2013年11月2015年9月完成民居建筑工程及生活服务功能区域设施建设工程。(7)2015年10月12月完成水、电、通信、有线电视及绿化等附属工程。(8)2016年1月完成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和管理到位交接。72项目组织管理721管理组织44本项目配套工程的筹备建设主体是宁夏XX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有XX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组织筹集资金、委托授权设计策划工程建设方案,负责招标和负责委托监理工程实施,并负责办理工程结束后的产权和安置村民入住,和后期社区的管理协调和征集社员意见,进行社区新项目的委托设计规划和后续工程的实施。项目实行业主负责制,具体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过程管理。业主应严格项目建设管理,设立

    注意事项

    本文(村民自筹自建新农村可行性研究报告1)为本站会员(huan****nac)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