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西部旧改5号地一期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方案
秦皇岛西部旧改5号地一期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方案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西部旧改5号地一期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方案经理总工程师审核人设计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3月目录1设计原则、编制依据111设计原则112编制依据12工程总论321基本情况322工程规模423场地自然地理概况424工程地质条件概况425工程特性指标626本工程基本目标727工程内容概述73方案设计概述831基坑开挖深度832基坑周围建筑环境83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834基坑支护结构及降水选型9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94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942基坑支护结构施工145基坑降水方案设计与降排水系统施工1651基坑降水方案设计1652降排水系统施工166基坑工程现场监测1761监测目的1762监测内容1763测点布置1764观测方法1765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1866建筑基坑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1867监测频率1968监测精度要求1969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207施工部署2071施工组织机构2072施工现场布置228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卫生与健康、防火安全2381工程安全目标、保证体系2382安全生产2583文明施工2684卫生与健康2785防火安全279施工组织2791人员组织2792设备组织2893进度计划2810险情处理及应急措施2811应急预案2912近几年类似工程业绩3313资料整理33附图1、基坑周围建筑环境平面图(共1页)2、土钉墙支护设计定位图(共1页)3、土钉墙支护设计参照的钻孔资料(共1页)4、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共1页)5、土钉墙支护设计施工图(共1页)6、坡顶位移、沉降及周围建筑物变形测点布置图(共1页)1设计原则、编制依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根据本工程项目有关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行业标准,并经现场实地踏勘、调查、在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环境情况下,进行设计和编制的。其设计原则和编制依据如下11设计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因地制宜、施工便利。12编制依据121国家颁布的有关建设法律、法规、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施行日期1998年3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施行日期2000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施行日期1986年7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施行日期1989年12月26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施行日期2002年11月1日);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施行日期2000年1月30日);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发布日期2009年05月13日,实施日期2009年05月13日);9)关于印发河北省危险性较大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通知(冀建法2007209号)(自2007年5月15日起施行)。122设计文件及图纸(表11)表11序号图纸名称备注1秦皇岛西部旧改5地项目技术标文件业主提供的邮件25号地块基坑开挖界限图电子版35号地块基坑一期、二期开挖界限图电子版4西部旧改项目5号地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号2011K023123规范、规程(表12)表12类别序号规范、规程名称规范、规程编号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年版)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9200210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国家12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J3662004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建筑施工高处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J1192001行业9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协会1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6120041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DB13(J)3520022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3(J)/T482005地方3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规程DB13(J)452003124标准(表13)表13类别序号规范、规程名称规范、规程编号1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2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6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国家7建设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3建筑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标准JGJ1802009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行业5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1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标准DB13(J)/T1012009地方2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DB13(J)/T1002009125其它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应用指南(黄强主编);2)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刘国彬、王卫东主编);3)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4)工程所在地政府授权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及要求等;5)公司企业标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类似工程成功施工经验等。2工程总论21基本情况1)工程名称西部旧改项目5号地一期工程。2)工程地点场地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西白塔岭文坛路以西,交通方便。3)建设单位秦皇岛市海洋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勘察单位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2工程规模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本工程规模如下。西部旧改项目5号地一期工程共有15层物业用房1栋、3层超市1栋、3层幼儿园1栋、32层住宅楼8栋、30层住宅楼1栋、24层住宅楼1栋、18层住宅楼7栋及地下2层地下车库分布全场地。23场地自然地理概况根据勘察单位提交的西部旧改项目5号地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如下23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场地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西白塔岭文坛路以西,交通方便。拟建场地地势起伏较大,地面绝对高程一般在14052147M之间。地貌单元为剥蚀残丘。232气象秦皇岛市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海洋调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年最低气温在1月份,夏无酷暑,年最高气温在8月份,年平均气温105。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85MM,最大年降水量为12735MM,最小年降水量为32011MM,受季风影响,降水量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3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468MM,多年平均湿度为62,多年平均日照为2772天。本区主导风向受季风控制,全年盛行东北风,其次为西南风和西风,最大风速为东北风,速度可达18M/S,年平均风速31MS。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为085M。24工程地质条件概况根据勘察单位提交的西部旧改项目5号地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如下241地层岩性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较简单,表层为人工堆积层杂填土、素填土、耕土(Q4ML),其下为上更新统残积层砂质粘性土(Q3EL)、太古界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强风化混合花岗岩、中风化混合花岗岩(AR)。各层岩土的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详见表21。表21地层岩性特征表年代成因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岩土描述厚度变化范围(M)层底标高变化范围M分布情况1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建筑垃圾、残积土和粉土等组成,含少量的植物根系。0306209291879普遍分布2耕土黄褐色,稍湿,松散,由砂、粉土和植物根系等组成。04015015381843局部分布Q4ML3素填土黄褐色,稍湿,松散,主要由母岩风化而成的残积土组成。05044014341789局部分布Q3EL砂质粘性土黄褐色,可塑硬塑,原岩组织结构已完全破坏,但仍可辨认,含高岭土团块。0304908981829普遍分布全风化混合花岗岩黄褐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云母次之,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基本破坏,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岩芯破碎,岩芯扰动呈砂土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属极软岩。0504608191719普遍分布AR强风化混合花岗岩黄褐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云母次之,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基本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破碎,岩芯扰动呈砂土状或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级,属软岩,局部穿插伟晶岩脉。3503560(局部未揭穿)2093964(局部未揭穿)分布全场地中风化混合花岗岩灰白色肉红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云母次之,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基本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级,属较软岩。未揭穿揭露最底标高2192分布全场地242地下水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水位(静止水位)埋深34M89M,标高9391393M;属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层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和第层强风化混合花岗岩中。本层地下水对工程影响较大,根据现场两组钻孔注水试验,含水层渗透系数分别为03M/D和05M/D,属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建议值K05M/D。本场地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形式,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10M左右;勘察时地下水正处枯水期,且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受场区周边基坑降水影响较大,故进入丰水期或周边降水工作完成以后,地下水会有所回升。本次勘察取地下水样3组(详见附图附表6)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PH值为67左右,属弱酸性水。地基土中各离子含量详见水质简分析报告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有关条款规定,按类环境考虑,该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25工程特性指标根据勘察单位提交的西部旧改项目5号地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场地工程特性指标如下表2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参数表地层编号岩土名称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0(MPA)砂质粘性土21041890全风化混合花岗岩300300350强风化混合花岗岩500450500中风化混合花岗岩1500可视为不可压缩注变形指标除砂质粘性土依据土工试验结果外,其余均为地区经验值。表23边坡支护设计参数土层编号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内聚力标准值CKKPA内摩擦角标准值K(°)备注1杂填土18010152耕土1708123素填土1901318经验值砂质粘性土191365202直剪全风化混合花岗岩200250350强风化混合花岗岩210300400经验值26本工程基本目标工期目标严格按照业主要求的工期完成本工程基坑降水与支护施工任务。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达到设计图纸、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安全目标施工过程中无伤亡事故,基坑支护体系安全可靠,后续工程顺利施工。文明施工各工序施工应达到工完场清,不影响文明工地的目标实现。消防保卫遵守施工现场消防、保卫管理规定,不发生火灾,不出现偷盗、丢失及施工成品破坏现象。27工程内容概述271本次工程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根据业主要求,本次工程需完成如下工作内容1、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2、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272需业主协助完成的工作内容1)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清理地上地下障碍物;2)施工现场最近位置提供至少两个测量放线控制点;3)提供施工现场临时加工场地。3方案设计概述31基坑开挖深度根据业主提交的秦皇岛西部旧改5地项目技术标文件,本工程一期地块整体开挖,放坡103,土钉支护,基坑统一深度按8米计算。32基坑周围建筑环境根据设计图纸,并经现场实地踏勘、调查,本工程拟建场地各侧建筑环境如下东北侧地下车库外墙皮距建筑红线最近距离1196M,地下车库外墙皮距文坛路(水泥路)最近距离1494M;西侧地下车库外墙皮距建筑红线最近距离704M,地下车库外墙皮距建材学院(原煤校)6层楼住宅楼外墙皮最近距离921M,据调查该侧住宅楼采用的是天然地基,埋深20M左右。东南侧紧邻二期工程,地下车库外墙皮距建筑红线最近距离4852M,地下车库外墙皮距河北大街最近距离8030M。据现场走访调查及钻探证实,本场区内存在原引水沟渠(引滦入秦河渠),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经现场钻探验证该沟渠埋深约为7M9M,渠底最大深度达12M左右,详细埋深及标高见41号工程地质剖面图,经现场测量,2、10、18楼地基受该河渠影响较大。截止目前调查结果,场区除发现上述障碍物外,未发现其它地下障碍物。其拟建建筑周围建筑环境详细情况见图1(基坑周围建筑环境平面图)所示。3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条件、周围建筑环境及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等因素。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J3662004)综合确定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如下基坑东北侧侧壁安全等级二级,重要性系数0100;基坑西侧侧壁安全等级二级(按技术标文件要求的放坡103,土钉支护,坑底预留060M工作面,只有一栋住在楼(92号钻孔与163号钻孔中间塔式转角楼),土钉墙坡顶距该建筑最近距离为621M,在一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该部位边坡需按一级,采用局部加强措施)。重要性系数0100;基坑东南侧侧壁安全等级二级,重要性系数0100。34基坑支护结构及降水选型341基坑支护结构选型根据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基坑工程侧壁安全等级及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等综合考虑。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331条支护结构选型表(表331)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344条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表344),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因地制宜、施工便利”的设计原则,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选型确定为土钉墙支护结构型式。342基坑降水选型由于本场地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故需采取降水措施。根据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本地区施工经验,适宜采用坑内明排、配合坑外管井降水,井位距坡顶距离至少10M。4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4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411设计条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环境及业主对施工场地的具体布置要求情况,本工程的支护结构设计是以现地表为基准。412土钉墙支护设计根据前述,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为土钉墙支护结构型式,经采用与现行有关规范相配套的软件(理正深基坑601版)进行验算分析,本工程在给定荷载(地面荷载按均布条形荷载20KPA考虑,距坡顶水平距离按200M,宽度按30M考虑)情况下,其最终设计结果如下1、设计简图2、基本参数所依据的规程或方法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基坑深度8000M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100土钉荷载分项系数1250土钉抗拉抗力分项系数1300整体滑动分项系数13003、坡线参数坡线段数1序号水平投影M竖向投影M倾角°12408007334、土层信息土层数4坑内加固土否内侧水位深度M900外侧水位深度M9005、土层参数层厚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钉土摩阻力层号土类名称MKN/M3KPA度KPA水土1填土15918050150200合算2砂质粘性土144191365200650分算3全风化混合花岗岩1532002503001200合算4强风化混合花岗岩15702103003501200合算备注土层信息参照图3所示钻孔资料平均值。6、超载信息超载值作用深度作用宽度距坑边距超载序号类型KPAMMM12000003002007、土钉参数土钉道数4序号水平间距M垂直间距M入射角度度钻孔直径MM11500100015080215001500150803150020001508041500200015080内部稳定设计条件考虑地下水作用的计算方法总应力法土钉拉力在滑面上产生的阻力的折减系数0500圆弧滑动坡底截止深度M0000M圆弧滑动坡底滑面步长M1000M8、设计结果局部抗拉设计结果工况开挖深度破裂角土钉号设计长度最大长度工况拉力标准值拉力设计值M度MMTJKKNTJKN115004420230004561202920292283535000482124552455327342123912393000047000499130023002426322205920594000031165116540405580005041337433745253222452245250000315821582504054145614565146183内部稳定设计结果工况号安全系数圆心坐标XM圆心坐标YM半径M土钉号土钉长度1125512141172252742211075283601331075135003161857031702315500135002250041418960715563176141350022500315005136410046158531876813500225003150041500土钉选筋计算结果土钉号土钉拉力抗拉土钉拉力稳定计算钢筋面积配筋配筋面积1352698951D121131200632091D628330512421D62834183776081D121131喷射混凝土面层计算计算参数厚度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配筋计算AS15MM水平配筋D6150竖向配筋D6150配筋计算AS15荷载分项系数1200计算结果编号深度范围荷载值KPA轴向MKNMASMM2实配ASMM2100010005X00181886构造1886Y00181886构造1886210025029X02371886构造1886Y02371886构造1886325045001X00191886构造1886Y00101886构造1886445065013X01811886构造1886Y00931886构造18865650800108X08951886构造1886Y08951886构造188642基坑支护结构施工421土钉墙施工参数及土钉设置步骤、工作量基坑土钉墙施工参数及土钉设置步骤见表41所示。表41土钉墙施工参数及土钉设置步骤一览表工况编号工况类型深度M倾角。水平间距M竖直间距M直径MM长度M钢筋直径MM钢筋根数开挖1501加钉1001515010080350121开挖3002加钉250151501508025061开挖5003加钉450151502008015061开挖7004加钉6501515020080150121备注1、土钉墙支护面积约为13625M2,坡顶10M宽硬化面积约为1643M2。2、土钉与面层连接设置加强钢筋(构造措施)为横向A16钢筋(单根)。3、土钉隔离支架采用A6钢筋,每150M设置一道。422土钉墙施工要求1、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2、基坑开挖和土钉墙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值差宜为±20MM,在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3、土钉墙施工可按下列顺序进行1)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2)喷射第一层混凝土;3)钻孔安设土钉、注浆,安设连接件;4)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5)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系统。4、土钉成孔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1)孔深允许偏差±50MM;2)孔径允许偏差±5MM;3)孔距允许偏差±100MM;4)成孔倾角偏差±5。5、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上而下,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2)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10M;3)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H;6、喷射混凝土面层中的钢筋网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2)钢筋网与土钉应连接牢固。7、土钉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材料选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5,水泥砂浆配合比宜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38045;2)水泥浆、水泥砂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水泥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8、注浆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2)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低250500MM处,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3)土钉钢筋应设定位支架。9、土钉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质量检测1)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宜小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应小于3根;2)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宜每100M2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10、对于局部可能出现的坍塌地段,基坑开挖速度应放缓,且分步开挖深度控制在050M左右,分段进行,不能大面积开挖,应随挖随护,并在渗水处设置泄水孔,渗水严重地段,应辅以砂袋堆砌,砂袋外侧采用脚手架管或木桩固定。423土钉墙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土钉墙支护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见表42所示。表42土钉墙支护质量检验标准允许偏差或允许值项序检查项目单位数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土钉长度MM±30用钢尺量1土钉位置MM±100用钢尺量2钻孔倾斜度±1测钻机倾斜3浆体强度设计要求试样送检4注浆量大于理论注浆量检查计量数据5土钉面层厚度MM±10用钢尺量一般项目6墙体强度设计要求试样送检5基坑降水方案设计与降排水系统施工51基坑降水方案设计由于本场地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故应采取降水措施。根据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本地区施工经验,其降水措施采用坑内明排为主(在基槽底部设置排水明沟及集水井),配合坑外管井降水为辅的降水措施(坑外管井作为应急措施,用以减轻坑内明排的压力),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外缘呈封闭状布置,距坑边距离10M。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显示,场地地下水水位(静止水位)埋深34M89M,标高9391393M;属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层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和第层强风化混合花岗岩中。由于该种类型地下水没有降水计算模型,故无法验算,只能根据本地区的施工经验布置降水井。设计降水井深度110M,井间距平均110M。其降水井平面布置情况见图4所示。52降排水系统施工在基坑坡脚处设置明排集水沟(集水沟应比槽底低040M,宽040M,根据需要可考虑设置成盲沟),并设置12个坑井,以便设置明排泵排水,依据开挖后水量大小安装污水泵(泵型可选为WQK182022型及WQ616075型)将其排放到坡顶集水池内,经沉淀池沉淀澄清后,将清水按业主指定的排放地点进行排放。6基坑工程现场监测61监测目的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变化,进行各种观测及分析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设计与施工。62监测内容本次现场观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基坑边坡位移及坑边地表沉降;2)距基坑周边三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建筑物沉降;3)自然环境(雨水、气温、风力等);4)地下水位的变化。63测点布置631基准点的布设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距基坑周边应不少于5H(H为基坑开挖深度),也不宜少于3050M,且数量不应少于2点。根据现场条件,初步拟在离场区40M处埋设2个互相通视良好的基准点。632坡顶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观测点的布设拟在坡顶(据基坑边100M)顶面每隔20M布设一个观测点坡顶位移观测点及沉降观测点共用及周边建筑物角点布设观测点。其观测点详细布置情况见图6所示。64观测方法641观测仪器的选用沉降观测所用仪器使用DS1型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铟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二级沉降观测。支护结构位移观测采用DJ2型经纬仪,二级位移观测。642执行的规范和规程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5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表61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基坑类别二级基坑累计值序号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变化速率MM/D1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土钉墙6008152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土钉墙600883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606备注1、H为基坑开挖深度;2、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3、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07条,本工程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66建筑基坑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表62建筑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备注1地下水位变化10005002邻近建筑位移603建筑3持续发展3裂缝宽度地表15持续发展备注建筑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67监测频率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现场仪器监测频率可按表63确定。表63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基坑设计深度(M)基坑类别基坑进展51051次/2D开挖深度(M)5101次/1D71次/2D7141次/3D14281次/5D二级底板浇筑后时间(D)281次/10D68监测精度要求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根据其水平位移报警值按表64确定。表64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累计值D(MM)D2020D4040D60D60水平位移报警值变化速率VD(MM/D)VD22VD44VD6VD6项目监测对象监测点坐标中误差03101530备注1、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2;2、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报警值的要求确定;3、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精度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65确定。表65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累计值S(MM)S2020S4040S60S60竖向位移报警值变化速率VS(MM/D)VS22VS44VS6VS6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15030515备注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69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1)通过对监测取得的数据及时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基坑边坡沉降变形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同时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现场监测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从基坑开挖直至土方回填完毕均应做观测工作。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间隔应作出规定。如发现变位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观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并及时向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2)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尚应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3)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应采用监测记录表格,并应由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字。4)在监测工作完成后,由监测人员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报告。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303条,该项工作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承担,并按照本节要求提出详细的变形观测方案。7施工部署71施工组织机构为实现本工程施工的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低耗的目标,本工程采用项目法施工管理体制。1)施工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形成有一定权威性的统一指挥系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工程按要求顺利完成。根据本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建立管理组织。采用项目管理体制的同时,经济合同手段辅助以部分行政手段,明确各方面责、权、利。2)项目法施工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组建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等负全责。3)组建项目经理部本工程拟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委派我公司实践经验丰富和管理水平高的同志担任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选聘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工长组建项目部。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工程部、技术部、质安部、材料部等成员组成,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生产施工要素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管理。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综合进度计划和经济计划。进度计划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控制计划,设备供应进度计划,竣工验收计划。经济计划包括劳动力需用量及工资计划,材料计划,构件及加工半成品需用量计划,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工程项目降低成本措施及降低成本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利润计划等。作业层人员的配备施工人员均挑选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正式工和合同工组成作业班组,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正式职工带班。工程部现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运行纪录,水电施工现场指挥,直接管理和指挥班组施工生产。技术部方案制订,资料整理,材料送检。质检部质量检查、质量预控、质量验收。安全部安全检查、文明施工、生活卫生检查,现场保卫、食堂管理。材料部材料采购、装卸、保管、发放。其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见图71所示。项目经理沈怀良项目副经理周志华工程部技术部质检部安全部材料部赵松青张子海何小军黄玉庭李志龙各施工机组图7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72施工现场布置721施工房屋设施1、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厉行节约。布置适应生产需求,不占用正式工程位置,避开取土、弃土场地。2、现场布置紧凑,充分利用空地。3、修建的临时建筑,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合理选择型式,以便重复利用。722生产性设施生产性设施主要包括现场临时机修棚等。结合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在紧邻施工场地附近,以便及时维修设备。其布置位置以不影响施工为原则。723物资储存设施结合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在基坑北侧设一处建筑面积为80M2的临时储存库,主要储存一些常用施工机具等。724生活办公用房屋设施根据本场地现有条件,在基坑北侧搭设临时帐篷用于施工人员使用,每个临时帐篷面积约为50M2,施工完毕,即拆除。725施工供水设施7251用水量计算本工程用水主要为土钉墙施工、喷射混凝土面层用水及生活用水。用水量预计80M3/D。7252供水水源及配水管网布置依据业主提供的现场水源情况,配水管网布置的原则是在保证不间断供水的情况下,管道铺设越短越好,同时还应考虑在施工期间各段管网具有移动的可能性。沿基坑周遍布置为环型管网。根据本工程用水量情况,主供水管径确定为50,在主供水管口接出带有接水开关的3个变径15的供水管,以便现场多台钻机同时供水,生活用水量较小,可考虑雇车拉水。7253施工供电设施施工工地临时供电,包括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两种,在计算用电量时,从下列各点考虑1、整个工地所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其它电气工具及照明用电的数量。2、施工总进度计划中施工高峰阶段同时用电的机械设备最高数量。3、各种机械设备在工作中需用的情况。按上述各点考虑,本工程临时供电设备主要为土钉墙施工成孔用电、混凝土喷射机用电、排水用电、照明及生活用电。各种设备用电情况为明排泵10台,22KW/台;管井水泵137台,12KW/台;成孔钻机4台,15KW/台;混凝土喷射机4台,30KW/台;照明及生活用电30KWH/天。8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卫生与健康、防火安全81工程安全目标、保证体系1、本工程的安全目标无人身死亡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设备重大损坏事故。2、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的方针和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安全管理制度化,人员行为规范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物料堆放定置化的原则。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专职安全员主抓,形成安全领导管理网络。4、建立安全领导责任制实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管理负责制。各级安全员跟班监督检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的工序或部位要暂停施工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等隐患消除后才能复工。5、建立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劳动法和安全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及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知识教育及安全法规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水平,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6、落实安全措施,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并将安全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落实到人。7、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安全帽,工作期间不得饮酒、赌博,严格遵守工地的各项规章制度。8、严格执行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机械设专人管理,持证上岗,非持证上岗人员严禁动用任何机械设备。9、加强对电源及火源的管理。施工用电采用三项五线制,设专职电工,持证上岗,动用明火必须经审批,由专人负责。10、定期检查安全设施,考核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实行安全奖励制度。其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见图81所示。安全生产组长沈怀良安全生产副组长周志华专职安全员张铭扬工程部安全成员技术部安全成员质检部安全成员安全部安全成员材料部安全成员赵松青张子海韩景华刘占军张建杰8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图82安全生产1、施工前,应清除施工操作范围内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平整场地,压实机械行驶道路。2、所有成孔设备电路要架空设置,不得使用不防水的电线或绝缘层有损伤的电线。电闸箱和电动机要有接地装置,加盖防雨罩;电路接头要安全可靠,开关要有保险装置。3、恶劣气候条件下,应停止作业,且应切断操纵箱上的总开关,并将离电源最近的配电盘上的开关切断。4、凡患有高血压及视力不清等病症的人员,不得进行机上作业;5、施工现场内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专管,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电器安装后经验收合格才准接通电源使用;多机作业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和一闸多用;施工现场电线、电缆必须按规定架空,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6、机具的运转情况,机架有无松动或移位应经常检查,防止桩孔发生移动或倾斜。7、施工现场有醒目安全标志。8、土方开挖施工作业时严禁碰撞支护结构及降水系统。9、当基坑施工深度达到2M时,对坑边作业已构成危险,按照高处作业和规定,基坑周边设防护栏杆。搭设的护栏杆从选材、搭设方式和牢固程度上都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安全技术规范JGJ8090的有关规定。10、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坑边堆置材料包括沿挖土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不应离槽边过近(本设计要求200M)。11、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槽边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护情况、土质情况经计算确定(本设计要求200M)。12、上下通道基坑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基坑必须设置专用通道,不准攀爬边坡、脚手架,以确保安全。其攀登设施视条件可采用梯子或专门搭设,其构造必须牢固可靠,符合高处作业规范中攀登作业的要求。13、机械作业与人工作业配合操作时,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半径内。14、深基坑施工中形成立体交叉作业时,上下设置隔离层,并合理设置机位、人员、运输通道,垂直作业及设备也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查,防止坠物伤害。15、夜间施工或者自然光线不足的场所进行工作,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16、施工中发现事先未预料到的各种管线、防空洞、井、穴或不能辨认的物品时,应停止施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17、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83文明施工1、成立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到人;建立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奖罚制度。2、噪音污染一直是桩基施工的难题,尽量将噪音较小的工序安排在夜间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3、对于永久性道路及绿化带的占用,提前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同时要自觉加以维护,不得随意损坏,经常维护清理,保护环境,减少施工污染。4、施工现场主要入口设置警卫室和标示牌,大门横幅书写单位名称,竖幅书写体现企业精神、经营宗旨、管理目标、奋斗方向等内容。5、现场要用彩钢板进行围护外至路面,不准堆放机械材料、杂物等,围护外5M要保持清洁,设专人负责打扫。6、场区内路面平整,不积水,有排水设施。7、施工机具及材料的存放按规定地点有序堆放,做好标志牌,严禁乱放,模板分型号、规格码放整齐;砂石料按指定地点攒放堆放,并用彩条部覆盖;施工机械机容整洁、有编号、外表清洁,无油垢,无严重脱漆生锈。8、现场仓库要清洁、材料摆放整齐有序,帐目齐全、清楚。出入库手续完善。9、施工现场办公室高度不低于26M,通风、采光、水泥地面、墙面抹灰刷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责任区划分、消防制度、明火管理制度、文明施工奖罚制度等制成标牌挂在墙上。10、宿舍高度不低于26米,通风、采光、水泥地面、墙面抹灰刷白,禁止睡通铺。宿舍内有职工文明宿舍管理制度,有采暖设施。宿舍用电符和安全用电规范要求。搞好生活区卫生,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堆放,保证环境整洁。11、食堂内外保持清洁,地面无积水,有防蝇防鼠措施。炊事员持健康证合格证岗。12、施工现场设水冲厕所,有专人管理,防止蚊蝇滋生。13、施工现场有消防制度、消防领导小组,消防设施齐全,要有明管理制度。14、施工现场要做到料尽场地清,掉落的砼块等杂物,及时清理并运到指定地点。15、加强文明施工教育,强化现场每个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16、施工现场有醒目安全标志,道路要平整无明显积水。17、各工序作业按规定进行,有章有序,杜绝野蛮施工。18、严格执行“三清”“六好”标准,即下工活底清、工完场地清、料具底数清;现场管理好、工程质量好、安全生产好、完成进度好、生活管理好、宣传教育好。19、进入工地服装应整洁,必须佩带工作卡;20、保持作业场所整洁,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不能随意抛洒物料;物料要堆放整齐;21、在工地禁止嬉闹及酒后工作;应互相帮助,自尊自爱,禁止赌博等违法行为;22、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84卫生与健康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饭菜;应喝开水,不要喝生水。2、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3、出现身体不适或生病时,应及时就医,不要带病工作。4、宿舍被褥应叠放整齐、个人用具按次序摆放;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5、员工应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与健康的文体活动。85防火安全1、吸烟应在指定“吸烟点”,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以免引起火灾。2、禁止在宿舍使用煤油炉、液化气炉以及电炉,电热棒、电饭煲、电炒锅、电热毯等电器。3、发现火情及时报告。9施工组织91人员组织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技术员1人工人12人(包括电工2人)92设备组织1)混凝土喷射机4台、成孔钻机4台。2)明排水泵10台(型号WQ251522),备用泵2台;管井降水泵137台,备用泵20台。3)配电系统一套。4)全站仪一台(型号BTS802,测角精度2/),精密水准仪DS1一台,DJ2经纬仪一台。5)水位计一套。6)其它附属设备若干。93进度计划前期准备2天。施工放线1天。土钉墙施工随开挖随时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其施工进度计划待合同签订后再补充。10险情处理及应急措施1、边坡工程施工出现险情时,应做好边坡支护结构和边坡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2、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地表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2)、坡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严格控制卸载程序;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4)、对险情段加固监测;5)、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3、边坡工程施工出现险情时,应查清原因,并结合边坡永久支护要求制定施工抢险或更改边坡支护设计方案。4、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向变形超过限定值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向变形超过限定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变形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基坑停止变形后,报有关部门审批备案方可复工。5、基坑出现局部漏水时基坑侧壁出现局部渗透水属正常现象,在发生渗水部位采用泻水孔疏导至基坑内排水系统。6、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基坑变形突然加大时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基坑变形突然加大,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及时回填,以保证基坑的稳定,分析变形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复工。7、基坑底部局部积水时开挖过程中基坑底部局部存水,可以采用明渠集中,用潜水泵抽到地面排水系统。基坑开挖过程中,有专人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观测,发生任何异常变化,立即上报项目部,并在4小时内递交有关异常问题的书面详细报告,包括时间、部位、细节描述、产生原因等。应备有应急措施的材料及设备,如砂袋、脚手架管、水泥、混凝土搅拌机具及施工机具等。必须确保井点降水正常工作,如业主不能提供2套电源,则现场应备有发电机型号GF150,每天试车一次。当因故停电应立即发电。11应急预案为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成立的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本工程安全生产负责管理、指挥、协调和决策的同时,还应负责本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抢救工作。针对本工程特点,具体制定的防止重大安全事故预案措施有1触电事故预防措施1)坚持电气专业人员持证上岗,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准进行任何电气部件的更换或维修。2)建立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3)检查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必须使用电工专用绝缘工具。4)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从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不得沿地面明敷。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架设和使用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规定。6)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7)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需统一样式,统一配置,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栏和防护棚,流动箱与上一级电闸箱的连接,采用外搽连接方式(所有电箱必须使用定点厂家的认定产品)。8)工地所有配电箱都要标明箱的名称、控制的各线路称谓、编号、用途等。9)应保持配电线路及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电缆、导线对地绝缘良好,不得有破损、硬伤、带电梯裸露、电线受挤压、腐蚀、漏电等隐患,以防突然出事。10)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11)在采取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12)为了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确保现场的照明不中断,配电箱内的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必须分开使用。13)开关箱应由分配电箱配电。注意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不可一闸多用,每台设备应由各自开关箱,严禁一个开关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以保证安全。14)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周围应有两人同时工作的足够空间和通道,不要在箱旁堆放建筑材料和杂物。15)各种高大设施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16)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米;开关箱与它所控制的电气设备相聚不得超过3米。17)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有专人负责。18)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点应防潮、防雨、防砸。2触电事故应急处置1)截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如果够不着插座开关,就关上总开关。切勿试图关上那件电器用具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2)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拨离电源,或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拨开,也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3)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切记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4)若伤者曾经昏迷、身体遭烧伤,或感到不适,必须打电话叫救护车,或立即送伤者到医院急救。5)高空出现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截断电源,把伤人抬到附近平坦的地方,立即对伤人进行急救。6)现场抢救触电者的原则现场抢救触电者的经验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迅速争分夺秒时触电者脱离电源;就地必须在现场附近就地抢救,病人有意识后在就近送医院抢救。从触电时算起,5分钟以内及时抢救,救生率90左右。10分钟以内抢救,救生率615希望甚微;准确人工呼吸发的动作必须准确;坚持只要有百万分之一希望就要近百分之百努力抢救。3坍塌事故应急处置1)坍塌事故发生时,安排专人及时切断有关闸门,并对现场进行声像资料的收集。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再半小时内到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的吊车进行调运。在接近边坡处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物,防止误伤被埋人员。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边坡、架料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2)事故现场周围应设警戒线。3)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4)以快制快、行动果断的原则。鉴于坍塌事故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5)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6)救人第一的原则。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7)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8)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9)自我保护,在救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