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

ΔS<0 D.ΔH<0。选D 从四个选项中看。A.B            B.C。课时跟踪检测(八)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选B A项。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选B 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选C H、D和T是氢原子。

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Tag内容描述:<p>1、第3课时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电解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过程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ABC D解析:选D。从能量角度看,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故对、错;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将伴随着两个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同时生成新的物质,故、对;某些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供给电能也可以实现,故对。所以D选项。</p><p>2、第二课时酸碱中和滴定课标要求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概念和原理。2了解指示剂选择方法。3掌握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1.强酸、强碱相互滴定时,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2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一定用所盛液体润洗,而锥形瓶不能润洗。3强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测定酸、碱溶液的体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4中和滴定操作记忆口诀:左手塞,右手瓶;一边滴,一边摇;眼向下,别上瞧;颜色变,等等看;半分钟,记数据。5滴定管读数时,仰视读数,视线偏低,读数偏大;俯视读数,视线偏高,读数偏小。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实。</p><p>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限塑可大大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13572171】A限塑的主要意义是减少白色污染B塑料袋的材料主要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C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D聚乙烯是由乙烯分子通过加成反应聚合而成C聚乙烯、聚氯乙烯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2下列物质反应后可生成纯净的1,2二溴乙烷的是()A乙烯和溴化氢加成B乙烷和少量的溴蒸气光照C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乙烷通入溴水CA项,生成一溴乙烷;B项,不能。</p><p>4、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课后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关于如图所示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0,S0BH0,S0CH0,S0 DH0,S0解析:选C。由图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即H0,S0 。2下列关于自发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发反应是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B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条件的自发反应是不存在的C在通常状况下冰能自行融化,所以它是自发反应D所有能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自发反应解析:选B。自发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如物质的燃烧是自发反应,但需要点燃的条件等,所以A、D项错误,B项。</p><p>5、第一课时 溶液的酸碱性 课标要求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2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3初步学会有关pH的计算。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的依据是c(H)和c(OH)的相对大小: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2室温(25 )下,酸性溶液:c(H)107 molL1,pH7。3溶液pH的计算:(1)溶液呈酸性:计算c(H)pH。(2)溶液呈碱性:计算c(OH)c(H)pH。4强酸或强碱稀释10n倍,pH变化n个单位;弱酸或弱碱稀释10n倍,pH变化小于n个单位;酸或碱无论怎样稀释,酸不会变为碱,碱也不会变为酸。溶液的酸碱性与pH。</p><p>6、课时分层作业(九) 化学反应的限度(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下列反应中可判断为可逆反应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受热分解生成氢气和氯气B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氨气,同时氨气又分解为氮气和氢气C单质溴可以置换出碘,氯气又可以置换出溴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可分解为盐酸和氧气B根据可逆反应定义中的“同一条件下”“同时”“正、逆两个方向”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2对于可逆反应,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p><p>7、专题质量检测(三)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配位化合物的是()A六氟合铝酸钠B氢氧化二氨合银(银氨溶液)C六氰合铁酸钾D十二水硫酸铝钾解析:选D从四个选项中看,D选项物质是由K、Al3、SO及H2O分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所以D不是配位化合物,答案选D。2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是()ACH4、CCl4、CO2、H2O2BC2H4、C2H2、C6H6(苯)CCl2、H2、N2 DNH3、H2O、SO2解析:选B选项A中H2O2是含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选项B中乙烯是HC极性键和C=C非极性键构成的平面结。</p><p>8、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课标要求1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2了解配合物的应用。1.配离子是由提供空轨道的中心离子与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2配合物Co(NH3)4Cl2Cl的电离方程式Co(NH3)4Cl2Cl=Co(NH3)4Cl2Cl3Fe3的检验:Fe3nSCN=Fe(SCN)n(3n)4Cu(OH)2、AgOH溶于氨水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AgOH2NH3H2O=Ag(NH3)2OH2H2O1实验探究配合物的形成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三支试管中先生成蓝色沉淀之后随浓氨水的滴入,沉淀逐渐溶解,最后变为蓝色溶液相关反应Cu22NH3H2O= Cu(OH)22NH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 O2配合。</p><p>9、课时跟踪检测(二)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BBCCAl DSi解析:选B硼和碳在同周期,碳的第一电离能大,铝和硅也在同周期,硅的第一电离能大,碳和硅在同主族,碳的第一电离能大,综上所述,碳的第一电离能最大。2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B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C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D电负性越小,非金属性越强解析:选A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p><p>10、课时跟踪检测(八)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1关于配位键和配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和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B电子对的给予体称为配体,电子对的接受体称为中心原子C配位键是共价键的一种特殊类型D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不易形成配合物答案:D2在Cu(NH3)42配合物离子中,NH3与中心离子Cu2结合的化学键是()A离子键B非极性键C极性键 D配位键解析:选D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3下列配合物的配位数不是6的是()K2Co(SCN)4Na2SiF6Na3AlF6Cu(NH3)4Cl2A BC D解析:选D中,配位数为4;中配位数。</p><p>11、课时跟踪检测(五) 共价键 原子晶体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轨道之间以“肩并肩”重叠可形成键Bp轨道之间以“头碰头”重叠可形成键Cs和p轨道以“头碰头”重叠可形成键D共价键是两个原子轨道以“头碰头”重叠形成的解析:选Cp轨道之间“头碰头”重叠可形成键,“肩并肩”重叠可形成键,A、B两项错误;共价键既可以由两个原子轨道以“头碰头”重叠形成,又可以“肩并肩”重叠形成,D项错误。2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没有键的是()ACO2BN2CCHCH DHClO解析:选D在共价单键中只有键;双键中有一个键、一个键;叁键中有一个键、两个键。各种物质的结。</p><p>12、课时跟踪检测(七)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1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可以用sp杂化方式解释的是()ASO2BBeCl2CPCl3 DCCl4解析:选BA项,杂化轨道数(60)3,sp2杂化;B项,杂化轨道数(212)2,sp杂化;C项,杂化轨道数(513)4,sp3杂化;D项,杂化轨道数(414)4,sp3杂化。2在 中,中间的碳原子和两边的碳原子分别采用的杂化方式是()Asp2sp2 Bsp3sp3Csp2sp3 Dspsp3解析:选C 中碳原子形成了3个键,无未成键价电子对,需要形成3个杂化轨道,采用的杂化方式是sp2;两边的碳原子各自形成了4个键,无未成键电子对,需要形成4个杂化轨道,采用的是sp3杂化。</p><p>13、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1下列溶液可以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A稀盐酸B氢氟酸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解析:选CNaOH溶液呈碱性,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的Na2SiO3溶液把瓶塞和瓶体粘在一起不易打开;氢氟酸能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放。2制备陶瓷和水泥共同的原料是()A石灰石 B黏土C石英 D石膏解析:选B制备陶瓷的原料是黏土、长石和石英等,制备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黏土和其他辅助原料,所共同的原料是黏土。3下列反应能说明Si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ASiO22CSi2COBSiO22NaOH=Na2SiO3H2OC。</p><p>14、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硝酸的性质1将制取NH3装置的导管口对准下述液滴(不接触液滴)时,可产生白烟的是()A浓硝酸B浓硫酸C稀盐酸 D稀硫酸解析:选A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在空气中产生白烟。2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A只有NO2 B只有NOCNO2和NO DNO2和H2解析:选C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的浓度降低可能生成NO。3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AC浓硝酸 BCu稀硝酸CCuO浓硝酸 DNaOHHNO3解析:选BA的反应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B的反应中,硝酸被还原为NO,表现氧化性,同时有。</p><p>15、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1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加热条件下可以与氧气、氯气反应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用于熔化烧碱的坩埚可用Al2O3制成D因为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所以具有两性解析:选B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项错误;Al2O3能与烧碱(NaOH)反应,C项错误;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说明其不稳定,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其两性的体现,D项错误。2下列有关铝土矿中提炼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土矿中的铝元素是以化合态存。</p><p>16、课时跟踪检测(九)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H、D、T、H可以用来表示()A同一种原子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C氢元素 D氢的四种核素解析:选CH、D和T是氢原子,H是氢离子,它们都是氢元素,其中H是离子态的氢元素。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Dalton,17661844)的原子学说曾经对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以下是“道尔顿原子学说”中的部分内容: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从现代观点来看,“道尔顿原子学说”的这些。</p><p>17、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将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血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Fe2(SO4)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水硫酸铜放入水中ABC D解析:选BNa2O2呈淡黄色、Fe(OH)3呈红褐色、Fe(SCN)3呈血红色、CuSO4溶液呈蓝色。2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为防止FeSO4被氧化而变质,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锌粉 B铁粉C硫酸铁 D盐酸解析:选BFe2极易被氧化,所以应加入还原性物质,Zn、Fe都具有还原性,但Zn能将Fe2还原成铁单质,且生成的Zn2为杂质离子。3某溶液中。</p><p>18、第二课时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考试要求1地壳中铝的含量及存在形式(/ a)2从铝土矿中获得铝的方法(/ b)3Al(OH)3的重要性质(/ c)1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是铝元素在地壳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2从铝土矿(Al2O3、Fe2O3、SiO2)提取Al2O3的两个流程:(1)铝土矿NaAlO2AlCl3Al(OH)3Al2O3。(2)铝土矿AlCl3NaAlO2Al (OH)3Al2O3。3铝元素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1)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形式Al3。(2)在碱性溶液中存在形式AlO。1铝的存在(1)含量: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存在:地壳中铝以化合态存在于铝土矿中。</p><p>19、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和发现中:造纸,印刷技术,火药,指南针,炼铁、炼铜、炼钢,有机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蛋白质,提出原子分子学说,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ABCD答案A解析我国的造纸、火药、炼铁、炼钢都在化学史上对世界做出了贡献,并且在1965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s电子的。</p><p>20、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CH3COOHBC2H5OH CNaCl DH2O解析:选C。乙酸和水是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氯化钠是强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A2H2O22H2O B2NaHCO3 Na2CO3H2O CO2CCuOCOCu CO2DZn H2SO4=ZnSO4 H2解析:选C。区域3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A是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B是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p>
【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相关DOC文档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22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9化学反应的限度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质量检测(三)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案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八)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五)共价键原子晶体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苏教版.docx
浙江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苏教版.docx
浙江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硝酸的性质苏教版.docx
浙江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苏教版.docx
浙江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九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苏教版.docx
浙江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十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苏教版.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专题检测苏教版.docx
2018-19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综合检测苏教版.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