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1.知道什么是杠杆。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1.知道杠杆种类及三种杠杆的特点。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1.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第1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1.知道力、施力物体。使杠杆转动的力。
2019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Tag内容描述:<p>1、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1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正确解释惯性现象。3惯性与惯性。</p><p>2、第2节二力平衡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p><p>3、第2节 二力平衡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课题第八章 第二节 二力平衡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 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的。</p><p>4、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2通过经历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能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p><p>5、第1节 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杠杆、认识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激发物理兴趣,形成探究思维,有小组合作意识。1杠杆平衡条件。2力臂的概念和画法。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匀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多。</p><p>6、第1节 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1知道杠杆种类及三种杠杆的特点;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并能进行分类。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3会画力臂;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练习使用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提高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1关心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杠杆种类及特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画力臂,识别杠杆。筷子、镊子。</p><p>7、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2了解浮沉的各种现象,规范描述各种浮沉状态的语言。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1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浮沉条件和密度大的物体实现漂浮的方法。综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浮沉条件。乒乓球、沙、装有水的水。</p><p>8、第2节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和斜面1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滑轮组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滑轮组的特点。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3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1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2经历探究轮轴和斜面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1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一、情。</p><p>9、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2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1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2知道密度计、潜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知道密度计、潜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多媒体课件、金属箔、大烧杯、水、充有氢气的气球、没充气的气球等。一、情景。</p><p>10、第九章测评(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每到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右图是国庆时在天安门现场拍摄的国旗班升旗时的照片,每位战士站立不动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A.70 N,103 PaB.70 N,104 PaC.700 N,104 PaD.700 N,106 Pa2.第31届里约奥运会的吉祥物代表了巴西人的快乐和处事的方式。图中吉祥物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p><p>11、第九章测评(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3.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p><p>12、第3节 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2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经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1通过探究活动增强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科学的求知欲。3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1理解机械效率。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理解机械效率。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p><p>13、第1节 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相互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p><p>14、第3节 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1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2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2在实验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1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p><p>15、第1节 压强教师寄语: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学习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3、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5、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中心任务:通过探究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有关,了解压强的概念。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p><p>16、第3节 摩擦力教师寄语: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用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5、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中心任务: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及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任务一:认识摩擦力。阅读课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p><p>17、第1节 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1知道杠杆种类及三种杠杆的特点;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并能进行分类。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3会画力臂;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练习使用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提高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1关心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杠杆种类及特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画力臂,识别杠杆。筷子、镊子。</p><p>18、第2节 功率一、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和讨论知道功率的定义。通过语言描述、图片等知道功与功率的区别。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功率、公式及各物理量的含义,会有关功率的应用。二、探究学习:(一)通过看书和讨论知道功率的定义。通过语言描述、图片等知道功与功率的区别。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 。学习活动1:知道功率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p><p>19、第1节 功一、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功的概念。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功的概念。2、通过看书和讨论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实验探究功的原理。会设计实验,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二、探究学习:(一)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功的概念。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功的概念。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内容,认识功,知道什么叫功,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展示评价1:用语言描述什么叫功。学习活动2:观察教材图11.1-1中力做功和11.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展示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