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言文阅读
一见辄能诵。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以师礼见颢于颍昌。&#160。6.解释加点的字。①其子曰 &#160。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160。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2016衡阳以单篇形式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文言文阅读(二)。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2文言文阅读Tag内容描述:<p>1、自编文言文能力升阶阅读训练(1、2周)(一) 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p><p>2、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1),稍长,潜心(2)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3)。于熙、元之际,河、洛(4)之士翕然(5)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6),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7)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节选自杨时传)【注释。</p><p>3、课外古文阅读有答案智子疑邻(13分)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6.解释加点的字。(4分)其子曰 其:____ 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___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___ 而疑邻人之父 之:_____7 .翻译句子。(4分)天雨墙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家甚智其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富人虽已“大亡其财”,但此时若能赶快修好被雨毁坏的墙,仍不算晚,可避免更。</p><p>4、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p><p>5、二十一、出师表 三国诸葛亮考情搜索:近6年36卷中,2016衡阳以单篇形式考查;2016邵阳与课外古诗蜀相以诗文对比形式考查;2011娄底以单篇考查。2017重点猜押地市:常德、张家界。原文呈现参考译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罚臧(zng)否(p),不宜异同。(2011娄底)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p><p>6、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修葺提纲挈领 拮据佶屈聱牙 翘楚翘首以待 B悭吝草菅人命 喘息不揣冒昧 蹊跷另辟蹊径 C糟糠沆瀣一气 沮丧含英咀华 纰缪未雨绸缪 D熨贴钟灵毓秀 瑕疵睚眦必报 伺候伺机而动 B qin/jin,chun/chui,q/x。 q/qi,ji/j,qio。 kn/hn,j,mi/mu。 y,c/z,c/s,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橡胶冒险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进上海的十里洋场。他们先找到之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上海外资银行,得心应手地说服他们为自己的股票担保,然后在报纸上大事渲。</p><p>7、文言文阅读(二),2对文中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解析:这句翻译要弄清楚“更”“进”“经”的意思,其中“进”的常见解释为“进献”“觐见”,从侍从的表现来看,应该是“进献”。从分析来看,侍从不可能把准备洗涤的衣服给皇帝穿。另外,“更”从上下文来看,翻译为“更替”更恰当。 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