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位数与众数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1、在实际问题中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在一组数据中。(2)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
2中位数与众数Tag内容描述:<p>1、求“三数”典型错误分析在求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由于某些同学不能透彻地理解概念和题目中所包含的意思,常出现一些错误,现举例说明。一、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相混例1 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5次射击成绩统计如下:命中环数(单位:环)78910甲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2201乙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1310从射击成绩的平均数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则( )A甲比乙高B甲、乙一样C乙比甲高D不能确定错解:甲同学的射击成绩平均数为=8.5环。同理乙同学的射击成绩平均数为=8.5环。所以此题选B.剖析:因为甲同。</p><p>2、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分和应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它们却不是一回事,它们在描述时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描述的角度和方式不同平均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是度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基准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着眼于各数据出现频率的描述其大小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则是描述此现象的特征数中位数描述。</p><p>3、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8.2中位数与众数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在实际问题中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别,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不同生活情境中的应用。2.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统计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p><p>4、6.2 中位数与众数1.在樱桃采摘园,五位游客每人各采摘了一袋樱桃,质量分别为(单位:千克):5,2,3,5,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A4, 3B3,5C4,5D5,52.在一次数学测验中,一学习小组七人的成绩如表所示: 成绩(分)788996100人数1231这七人成绩的中位数是()A22B89C92D96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跳高成绩(m)1.501.551.601.651.701.75跳高人数132351A1.65,1.70B1.70,1.65C1.70,1.70D3,54.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某小组7名。</p><p>5、6.2 中位数与众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学习难点:利用平均数、中位数。</p><p>6、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问题情景一,一家童鞋店最近销售了某种童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如果你是鞋店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复习,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意:,(1)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2)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只一个,如数据2、3、1、2、1、3中,2和3都出现了2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归纳,例5,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 各种尺码的。</p><p>7、6.2中位数与众数课题6.2中位数与众数课型新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重点认识中位数、。</p><p>8、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20.1.2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期中考试,小明同学得了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 4个90分, 22个80分, 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小明回家告诉妈妈说,他这次成绩处于班级“中上水平”。,小明说谎了吗? 他的名次是第几名?能用平均数来计算么?,http:/www.789sx.com/,经理,应聘者小王,第二天,小王上班了。,职员C,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100元,情境2,职员D,经理,应聘者小王,小王在公司工作了一周后,你欺骗了我,我已问过其他职员,没有一个职员的工资超过20。</p><p>9、中位数和众数2习题随堂练习1、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得分5060708090100110120人数2361415541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2、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甲群:13、13、14、15、15、15、16、17、17.乙群:3、4、4、5、5、6、6、54、57.(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 岁,中位数是 岁,众数是 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 岁,中位数是 岁,众数是 岁.其中能较好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答案:1. 众数90 。</p><p>10、第六章 数据的代表 中位数与众数 郑州市第十四中学数学组 张林杰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 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 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初步形。</p><p>11、中位数与众数 2 导学案 课题 3 2中位数和众数 2 班级 组别 姓名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 能理解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和联系 并能根据具体问题 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2 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与现象做出恰当的判断 导学提纲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单位 元 月工资2000012000800060003000250020001500 人数1 总经理2 副总经理5 部门经。</p><p>12、3 2中位数与众数 1 3 2中位数与众数 1 在 献爱心 的捐款活动中 某校九年级 1 班第3小组11名同学的捐款数如下 单位 元 1 1 2 2 3 4 1 5 8 10 80 问题1 3 2中位数与众数 1 第28届奥运会男子50m步枪3 40决赛中 甲 乙两位运动员10次射击的成绩如下 单位 环 问题2 3 2中位数与众数 1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 那么处于中间位。</p>